女儿的手风琴范文

2024-05-29

女儿的手风琴范文(精选3篇)

女儿的手风琴 第1篇

一、手风琴的特点

手风琴的学习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易学难精。“易学”是手风琴较之其他乐器所具有的一个很大的优势。夏日黄昏后的公园中, 常有一些业余音乐爱好者, 以一台手风琴或独奏自娱、或伴奏与人共乐, 可见手风琴的亲和力。可是在具有这样的优势的同时, 手风琴同样具有其劣势, 那就是入门虽然容易, 却让人难以精通, 虽然其他乐器的演奏者同样面临着这种困难, 但是在手风琴演奏者身上这种困难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由于手风琴自身结构和功能所决定的。

一般手风琴的右手是钢琴式键盘, 其演奏方式可以与钢琴的演奏方式相互借鉴, 但是由于手风琴的发声方式与钢琴截然不同, 前者是通过以推拉音箱所造成的空气流动来震动簧片发声, 而后者则是琴键带动击弦锤击弦发声。这使得前者在演奏断音、跳音等音型时比较困难, 比较容易出现“连成一片”的效果, 从而造成一些演奏者在演奏时的“力不从心”。而且手风琴本身的重量都压在演奏者身上, 在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一直推拉音箱, 因此演奏者在演奏时所耗费的体力要远高于其他键盘乐器, 这样势必会对演奏造成一些不利影响, 尤其是在演奏一些大型乐曲时更是如此。

手风琴的左手贝司键盘是纽扣式琴键, 而且键盘的排列与其他键盘乐器不同, 是按和声功能排位的, 因此虽然适宜于演奏和弦或低音伴奏, 但是却不太适合演奏快速的精彩式的段落。如果要进行这样的炫技式的演奏, 就使得演奏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设计指法和练习。

最后, 手风琴具有丰富的音色, 可以模拟多种乐器, 这是一种优势。但是在电声乐器高速发展的时代, 这种功能不免有些“食之无味, 弃之可惜”了。因为这种功能并不是总能够帮助演奏者达到其想要的音色效果, 如果用得不当, 不免落得“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境地。而且这种功能也可能被少数演奏者所滥用, 那样的结果通常让人遗憾。

在学习手风琴演奏的初期, 由于对演奏者的要求并不高, 演奏有些瑕疵是可以被原谅的, 但是当演奏者要以此为职业的话, 这些瑕疵就会被无限放大, 因此要克服这些由于手风琴本身构造所带来的困难, 想要将乐曲演奏的细腻, 就使得手风琴演奏者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去弥补。

此外手风琴虽然具有雅俗共赏的魅力, 但是由于上世纪70、80年代手风琴风靡一时, 当时的社会文化大环境, 使得手风琴演奏多将重点放在了通俗的音乐作品上, 或者是将手风琴作为一种方便的伴奏乐器来使用。这在当时确实推动了手风琴的普及与发展, 但是由于当时的手风琴艺术影响了当时和其后的观众趣味, 造成了既定印象, 从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在《手风琴艺术现状考量》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让笔者感同身受———“外国高水平手风琴作品的音乐会应该由专业人士进行演奏和鉴赏, 而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演出, 外国高水平手风琴作品只能作为色彩点缀。”这说明我们不是没有水平高超的手风琴演奏者, 而是没有欣赏水平高超的观众。

二、手风琴教学中要注意的问题

在手风琴教学中, 笔者总结经验发现, 想要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克服前文所说的种种困难, 要对学生进行三方面的引导———技术方面的引导、音乐表现方面的引导以及心理方面的引导。

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引导, 这部分是基础面的引导。大部分教师都能够做到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但是想要在教学中获得最佳的效果, 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的放矢, 针对手风琴由于自身特点所造成的技术的薄弱点进行引导。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 每个学生的技术薄弱点可能并不一致, 但是通过笔者的总结, 通常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音箱的运用以及变音器的运用。这方面的引导一方面需要教师的言传身教, 多做示范;另一方面需要教师认真细心, 随时发现学生所犯的错误;此外还需要教师督促学生平时观看一些高水平的手风琴演奏的影像或者是一些理论类的书籍, 从根本上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

其次是对于音乐表现方面的引导, 主要指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的引导, 这是一个升华的过程, 强调教师要从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情感表现、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内涵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想做到这一点, 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对乐曲本身的了解和解读, 要求教师要时刻不忘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 还要求教师在为学生留作业之前, 不仅自己要能够做到对乐曲技术难点的示范演奏, 还要认真备课, 准备乐曲的相关知识, 做到“不打无准备之仗”, 在教授学生时能够引导学生体会乐曲的音乐风格, 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情感基调以及音乐无法清晰表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对作品最大程度的了解, 以便于学生对作品做出自己的演绎。此外对于达到一定水平的学生要鼓励其在演奏一首乐曲前, 先观摩一些手风琴演奏大师对于作品的演绎, 并鼓励学生在观看后认真体会和总结在其中学到的东西, 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能力。

最后是针对心理方面的引导, 其中包括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引导、对于学生表演欲望的引导、对于学生情感控制的引导, 等等。第一是对自信心的引导, 对于从事任何行业的任何人来说, 自信心都是其成功的重要一环。同一个人, 在有自信心的情况下和没有自信心的情况下所做的同一件事情, 会因为自信与否产生巨大的差异的结果。因此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引导是十分重要的, 可以不讳言地说, 自信心的引导与技术方面的引导同样重要。想成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尤其是一些缺乏自信的学生的自信心, 就要从鼓励开始。在学生的演奏达到教师预设的要求时, 教师要不吝惜自己的肯定和赞美。教师有责任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 但是不能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指出学生的错误, 而不指出学生正确的地方, 不能抱着“没说错的地方就是对的”这样的态度教学。当然这种自信心的引导同样也因人而异, 如果一名学生已经产生自满情绪了, 教师就必须要进行逆向引导了。第二是对学生表演欲望的引导, 一名演奏者如果没有表演的欲望, 那么其表演不会是生动的、感人的。缺乏表演欲望通常与缺少自信心是相互作用的, 因此首先要增强学生自信心, 其次是引导学生品尝到表演所带来的心理愉悦感, 从而使学生逐渐对表演产生强烈的欲望。第三是对于学生情感控制的引导, 这一点是指对于一些在表演时不能冷静的演奏、单纯依靠激情而缺乏理性思维的学生进行的心理引导, 要让学生学会在演奏时克制自己的热情, 选择用一种“冷静的热情”来演奏。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教授学生读谱、记谱的技巧, 使得学生理清作品的内在逻辑, 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地、理性的认知, 从而在演奏中更容易控制情感。

综上所述, 在当前的文化环境下, 作为教师有必要从技术、音乐表现以及心理因素这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引导, 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综合能力, 增强学生的表演欲望和自信心, 从而增强手风琴演奏这门艺术的市场竞争力, 使手风琴演奏在21世纪的中国舞台上再次焕发无限光彩。

摘要:手风琴自传入我国就曾以其雅俗共赏、简单易学、音色丰富等极具亲和力的魅力征服了观众, 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种种特点以及一些时代所造成的烙印使得手风琴艺术逐渐走入泥沼。在本文中, 笔者将结合手风琴的特点来探讨如何从教学的角度克服这些困难。

关键词:手风琴特点,手风琴教学,三方面引导

参考文献

手风琴的魔力阅读答案 第2篇

手风琴的魔力

一天,父亲带回来一个大盒子,他把我叫过来,当着我的面打开了盒子,并对我说:它能给你今后的生活带来无限欢乐。盒子里是一把手风琴,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我一直想要一架钢琴或者一把吉他。之后的两周,父亲一直没提手风琴的事,直到一天晚上,他突然宣布下周我要开始学琴。

手风琴并不便宜,每周学琴的费用也价格不菲,这对于一直秉承节省风格的父亲来说有点反常。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他喜欢研究各种东西,他经常在工作室里修修补补。父亲话不多,但每句话掷地有声。不过,音乐却能让父亲变成另一个人。他喜欢古典乐曲,每次外出驾车,他都会打开收音机寻找音乐节目。一次,我在家里找东西时居然发现了一把漂亮的小提琴。那是你父亲的,妈妈说,你爷爷送给他的。但因为一些原因,他没有学,这一直是他的遗憾。我无法想象父亲那双粗糙的手拉起小提琴是一种什么情景。

不久后,我开始跟着老师学拉手风琴。第一天,我就感到了压力,手风琴的重量压得我肩膀很不自在,还有就是父亲,上完课他对我说:听说你学得还不错,继续努力。我看得出父亲很高兴,他的眼中闪着希望的光芒。此后,我被要求每天练习一个小时,这对我来说是个噩梦。我想出去打球,而不是背着这个沉重的东西练习枯燥的曲子。但父亲的话我不敢违背。在经过枯燥的练习后,我居然能把一个个音符连起来了,后来甚至还能拉出几首简单的曲子。晚饭后,父亲常常会要我拉首曲子。他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听着,不错,比上周又进步了,你的老师说得没错,拉手风琴的确适合你,你有这方面的天赋。

整个夏天,我都在练习一首又一首的新曲子,因为有一个在当地剧院演奏的机会。不过每次练琴时我总能听到小伙伴们在外面嬉戏的声音,这让我纠结不已。终于有一天,这种情绪在父亲面前爆发了。我不想当着那么多人去演奏。我说。你必须去。父亲坚定地说。为什么?我叫了起来,就因为你小时候没能拉上小提琴?你从来不用拉琴,而我为什么天天要这样?父亲先是愣了一下,接着他说: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而且你有这方面的天赋。父亲又心平气和地说:有一天你能为你的全家弹奏美妙的音乐。那时你会明白,如此努力到底是为什么。父亲从未跟我说过这样的话。从那以后,我练琴再也不用别人督促了。

音乐会那天,妈妈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父亲也穿上了西装,打上领带。我感觉到,他们比我还紧张。这大概是父亲的一个梦想。终于轮到我了。我走向舞台中央,熟练地拉起手风琴,一个音符也没拉错。掌声四起,我的心情非常激动。我看到坐在第一排的父母激动地站起来为我鼓掌。演奏结束后,妈妈紧紧地抱住我。父亲也把我搂在怀里说:你太棒了。①顿时我似乎明白了些什么。

随着岁月的流逝,手风琴渐渐淡出了我的生活。只有在家庭聚会上,父亲还会让我拉上一曲。后来,我上了大学,找到了工作,搬家时我把手风琴也带走了。再后来,我又搬过几次家,手风琴一直伴随着我,只是再也没有被打开过。直到很多年后,我的孩子们偶然发现了它。盒子里是什么,爸爸?我打开盒子时,他们笑了,叫道拉一曲,拉一曲。我不情愿地背上琴带,拉了几个简单的曲子。真没想到,我拉起来还是那么娴熟。很快,孩子们围成圈跳起来,咯咯地笑个不停。妻子也笑了,打着拍子。看着他们纵情欢笑,我感到惊异。我的耳边回响起父亲说过的话:②因为它能给你自己,也能给别人带来快乐,你现在也许感觉不到,但迟早有一天你会了解。我终于明白,去努力,去为别人作出牺牲意味着什么。

1.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加 点词语的含义及表达效果。(4分)

(1)我只能勉强挤出一丝微笑。

(2)父亲先是愣了一下。

2.读读文中画横线①处的句子,说说我似乎明白的是些什么?

3.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况。

4.文章结尾画横线处②再次提到前文中父亲说过的那句话,有哪些好处?

5.题目中的魔力有哪些含义?说说你的理解。

手风琴的魔力答案:

1.⑴生硬地显露出。形象地写出了我因不喜欢手风琴而又迫于父亲的要求所流露出的尴尬无奈的表情。⑵吃惊发呆的样子。准确地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顶撞一时语塞的情状。

2.①只要努力练习,就会有所收获②手风琴可以为自己和家人带来欢乐;③父亲为什么喜爱音乐并坚持让自己学琴。

3.性格坚定,沉默少言,勤劳俭省,喜欢音乐,热爱家庭,善于鼓励引导孩子。

4.①前后照应,强调;已为人父的我终于明白了父亲当年所说的话的深意;②两次出现父亲的话,有助于突出中心能使自己和他人快乐而付出努力,牺牲是值得的。

女儿的手风琴 第3篇

关键词:中国手风琴,发展道路,民族化,大众性,多元化

手风琴 (accordion) 这件借鉴于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乐器, 其表现形式多样, 声音宏大, 音色变化丰富, 手指与风箱的巧妙结合, 能够演奏出多种不同风格的乐曲, 除了独立演奏外, 也可参加重奏、合奏。可以说一架手风琴就是一个小型乐队, 加之音高固定, 易学易懂, 体积小, 携带方便, 因此, 手风琴很适合不同年龄的演奏者自娱自乐, 也可以很方便的携带到学校、剧场参加演出。

一、手风琴的发展现状

作为一名手风琴演奏专业的研究生, 我对手风琴的认识和学习历程也接近20年了, 我国的手风琴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红色年代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从50年代初期至70年代末, 手风琴在我国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 从文艺团体到群众舞台, 在人民群众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同时, 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部分音乐艺术院校也逐步开设了手风琴必修课、选修课和主修课。从80年代初开始, 我国的手风琴教育事业和演奏艺术逐步专业化, 到20世纪90年代初, 我国的手风琴和世界各地的手风琴有了更为广泛的交流, 2007年“北京·国际手风琴艺术节”、2009年“上海之春·国际手风琴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和所形成的广泛影响, 都证明了中国手风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然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 尤其是21世纪初, 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人们看待音乐的视野大大拓展, 各种乐器, 洋乐也好民乐也罢, 层出不穷, 争奇斗艳。渐渐地将手风琴挤出了主流音乐的舞台。90年代初手风琴考级时门庭若市、热闹非凡的场景现今只能成为一种回忆。以至于现在仍坚持在手风琴教育和学习的人面临择业困难的境地。可是, 真正喜爱它的人, 真正感受过手风琴给予的快乐的人, 又怎么忍心看它就此败落下去直至销声匿迹?面对这样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我们该如何去改变呢?作为手风琴演奏专业的学生, 我也在反复思考这个近乎老生常谈, 却一直没有解决, 但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让手风琴演奏再次散发光芒?手风琴演奏事业未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二、手风琴演奏的发展方向

其实我们的前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也都在积极的进行着各种研究和尝试, 我大致总结了一下, 大部分对手风琴演奏改革建议的落脚点都是在谈手风琴演奏需要更贴近民族化、大众化、多元化这三点。但在2008年“上海师大手风琴多元化发展研讨会”上, 就有一个声音一针见血的指出:虽然我们一直在改进, 从作品到演奏技法到表现形式, 都在努力倡导、尝试实现多元化, 推广普及化, 但这个多元化, 是“伪多元化”, 这个推广普及, 似乎还很困难而且无法做到足够的大众化。大家仍然在手风琴演奏事业如何前进的岔路口上徘徊, 对于这个棘手的问题, 我认为还是应该从根源上、从观念上开始改革。

1. 实现更加贴近本土的民族化

手风琴是一样外来乐器, 它本身就是植根于俄罗斯民族文化土壤上的产物, 进入中国市场到现在也不过几十年时间, 要想这么短的时间实现中国本土手风琴的民族化, 几乎是在揠苗助长。但我认为这却是可以逐步实现的。首先要实现的是作品的本土民族化;相信手风琴专业的学生都有感触, 我们接触学习到的大部分都是国外的作品, 本土的作品比例很低, 而且大部分的同学拿到本土作品时都感觉有困难, 很头疼。久而久之, 能被大众所接受和理解的本土手风琴作品被演奏者们所忽略, 而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听懂的国外作品也只能在本行业圈内演奏, 演奏者们也始终跳不出这个深井。然而想要实现作品的本土民族化, 我们就要面对两个问题: (1) 缺乏适合手风琴演奏的本土作品; (2) 无法引起本土观众的审美共鸣。由于最初的手风琴是传统的120贝司, 之后德国的霍乐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四个半八度的185贝司完成了自由低音手风琴, 而意大利的手风琴制造家又进一步的实现了传统向自由转换的双系统自由低音手风琴, 使得手风琴本身的表现力已近乎无瑕。可是这样一件几乎完美的乐器, 却不能很好地表达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特有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思想感情, 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作品上。曾经的《马刀舞曲》《上山打虎》《天女散花》《诺恩吉亚》《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之所以能经久不衰, 正是因为创作者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底蕴, 在人民的劳作中、生活中, 在各民族不同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利用我国的各民族地域的音乐语汇来展开创作, 只有这样的作品才会引起我们本民族审美心理上的共鸣!值得一提的是, 从手风琴演奏的教学设计上来看, 大部分的音乐院校都是以国外作品为主流科目和内容进行教授的, 但凡大型比赛或者音乐会, 均有国外作品多于本土作品的现象。不可否认, 通过对国外作品的演奏、学习和借鉴, 能大大提高我们的演奏技能和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认知领悟能力, 但请记住, 最终我们要通过手风琴演奏这个媒介, 去表达我们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思想感情, 如果我们手风琴的学习者都不能真正地驾驭本民族的音乐, 那又如何获得民族大众的审美心理共鸣?所以如果我们能多一些像《春到帕米尔》《二泉映月》《送你一枝玫瑰花》等这样的优秀作品, 专门有中国手风琴作品课程, 并且我们的内心是真正的接受它, 用心的去体会、学习、钻研它, 那我们才真正敢说我们正在尝试让中国手风琴演奏事业更加具有民族化的特点。

2. 实现更加贴近生活的大众化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手风琴音乐普及化。讲到这里, 我想到曾经红极一时的流行歌曲《白桦林》中那段唯美的手风琴伴奏, 悠扬的音色, 舒缓且略带忧伤的旋律, 一度使手风琴爱好者甚至是广大听众为之疯狂。这是手风琴在大众的审美理念中塑造出非常成功的一部作品, 因为创作者将手风琴的传统民族音乐语汇与当代流行元素相结合, 在保留手风琴原汁原味的基础上, 迎合了大众的欣赏口味从而达到了心理共鸣。然而现在, 我们大多数手风琴曲谱“洋味”十足, 且“专业化”居多, 尤其是近些年出现的“考级热”“比赛热”, 更是将我们的手风琴与大众分割开来, 我不否认, 经过一次次的大赛和考级, 使得我们在演奏的技能技巧上、心理素质上, 对作品的驾驭能力上都是一种好的锻炼和提高, 可是, 大部分的考级及比赛曲目都是外国曲目, 圈内人看的是技能听的是风格把握, 比的是心理素质。试问, 在当今这样一个百花竞开、争奇斗艳的音乐世界里, 传统的演奏方式与曲目如何能够征服大众, 赢得视听享受的上等评价?如何能让大众在众多的音乐表现形态里对手风琴的演奏情有独钟?其实这些问题再很早以前就被提出, 但这些问题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 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 我们的学习理念和模式上的单一。其实相比较其他演奏形式, 手风琴的伴奏条件是最为优越的, 虽然现在随着钢琴、电子音乐、交响乐的介入, 手风琴是略显单调些, 但在大众娱乐中还是有实用价值的, 可是我们为什么没有将这个价值体现出来?关键是我们的学习者对于大众的欣赏心理需求并不了解,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 大部分经典曲目的演奏高手, 即兴伴奏的能力也相对平平, 我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演奏外来的“经典曲目”, 以熟练和高难度作为高标准的判定, 对于伴奏知识和技能无从知晓, 试问, 在传统复印式的学习中, 如何能够让这门艺术被更多的大众所接受?所以, 我们一直提到的这个大众化, 应该是在各个阶段都要符合当代人们的审美心理要求, 要达到大众心理上的共鸣

3. 实现更能包容时尚的多元化

我想, 这个“多元化”, 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作品多元化, 更多的还是手风琴演奏及表现形式的多样化。手风琴由最开始的为合唱伴奏, 到独奏再到重奏, 现在发展到室内乐甚至在交响乐当中也出现过, 这无疑是一个飞跃。但我们目前的这种多样性是不是更多的趋向于专业性?我认为手风琴的多元化, 关键还是在与时俱进。就拿中国民乐器来说, 90年代的民乐似乎还是一个冷门, 从20世纪初, 尤其是近几年, 民乐开始火爆, 并且大部分的民乐都渐渐的现代化, 电子化, 流行化。“女子十二乐坊”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从二胡到古筝, 从古笛到独弦琴, 都进行了包装, 无论从演奏作品及形式上, 还是从舞美、服装上都给人以焕然一新的面貌。既保留了传统民乐的精髓, 又添加了与时俱进的现代流行音乐元素, 既在国内流光溢彩, 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我想, 我们的手风琴要走多元化道路, 要想真正的跳出深井, 就必须从中借鉴经验, 我们的传播方式、传播途径是不是也应该与时俱进, 更加的多元化呢?比如流行音乐的领地, 电视、电影背景音乐的尝试等, 不是等着别人来找上门告诉我们, 而是我们自己要去寻找, 去创作。因为我们面对的大众是多元化的, 所以我们既要追求“阳春白雪”, 也要“下里巴人”, 既要能优雅地坐在音乐厅的椅子上演奏“巴赫”, 也要大胆地走出去站在大众的舞台上挥舞一曲“好汉歌”。

结语

手风琴是一只年轻的乐器, 在中国的文化土壤上, 它曾经绚烂过, 相信每一个热爱它的人, 那些为它付出过汗水, 同时也感受过它所带来的快乐的人们都期待着它再次活跃在我们的舞台上, 我们相信, 在我国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 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 必将在我们社会主义百花园地里, 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 就让我们一同去研究、尝试, 并且释放他更加辉煌的风采吧。

参考文献

[1]王域平《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展望》.中国音乐2001.第4期.

[2]于佳《我国手风琴发展进程中的阻碍现象分析》大舞台2009第4期.

上一篇:关节周围骨折下一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