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2024-06-03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精选3篇)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第1篇

导致外来物种引入并可能酿成生物污染的起步环节, 一般都受特定民族文化自信程度所左右, 因而要切断这一渠道, 将有害外来物种的引入置于严密的监控之下。防范对策的关键是提高各民族的文化自觉、自尊和自信。在鸦片战争之前, 我国汉族发达地区都是外国学者和商人盗取中国的经济生物物种, 移往异地种植。如茶叶、桐油、桑叶等。因此, 此前进入中国的外来物种一般都受到严密的监控, 只在有限范围内推广种植或饲养, 因而酿成生物污染的风险极少。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 因而逐步萌生出外来的东西一定是好的这一错觉意识。由于这一意识的偏颇, 从而导致我国100多年来, 从普通民众到商人乃至到学者, 都不余遗力地从外国引进生物物种, 这是20世纪后半期生物污染形势极为严峻的文化导因之一。比如笔者的田野点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和新巴尔虎左旗就曾经大量引种国外牲畜品种和牧草, 汉族居民大量引进国外的园艺植被草种等就是最好的例证。

2 民族自尊、自信与引入外来物种的历史关系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各民族的民族自尊、自信也得到明显的提高。防治外来物种引进失控就要抓住一大好时机, 进一步提高我国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使大家都意识到我国各民族所处生态系统中, 生物资源完全足够支持我国各民族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进外来物种只作满足特殊使用, 或者科学研究需要而已, 即使有控制和有效地引进也仅仅只能发挥辅助作用, 而不能发挥根本性作用。只有这样的正确意识得到普及, 外来物种引进失控就可望得到文化理性的规约。在这一问题上, 我们要学习高丽民族的物种引进观, 高丽民族从《东医保鉴》成书时代起, 就倡导“身土不二”的文化理念。认定只有本地种植的土著物种或本地饲养的牲畜才有利于本民族的身心健康, 也最富于营养。高丽民族正是凭借这样的文化理念, 不仅学者而且一般的民众都能自觉地, 不随意引种和喂养外来的动植物物种, 甚至外来的动植物食品即使再好也不轻易食用。这才使得生物污染的风险可以轻而易举地消除于未然。因此即使在世贸组织的框架内, 韩国还能成功地抵制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农牧产品的倾销。久议不决的《多哈会谈》要对付的难题就是与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关税”壁垒直接相关联。

由于中国的兴盛来之不易, 民族自尊心受到的伤害也较重, 即使到了今天还有不少人习惯于偏信欧美国家农牧技术发达, 误以为欧美的农牧品种都比中国的好。这是一种危险的习惯性思维偏颇, 是民族自尊心缺乏的表现形式之一。事实上,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从外国引进的所谓优良的农牧品种, 并不能给中国带来可持续增长的效益。不少所谓的优良品种到了中国都难以适应中国的生态环境, 有的品质激剧退化, 如阿夫小麦、红富士苹果, 美国碰柑、巨丰葡萄等都是如此;有的国外农牧产品公司宣传说, 他们的农牧品种品质超过中国的产品, 但实际种养的结果却并不理想。比如我们引进的西门达尔牛就是不能忍受多变的气候环境和粗糙牧草的考验, 不仅推广饲养的范围极为狭窄, 而且饲养成本极高, 根本不能发挥推动经济发展的实效。至于引进桉树和橡胶树由于其生态负作用极大, 导致总体引进工作得不偿失, 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仅止于帮助我国度过橡胶缺乏的难关。以此为例, 只有健全民族自尊心, 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控制外来物种的引入。

追求生活舒适享受、引进外来观赏动植物和宠物同样是缺乏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形式之一, 对此也不能掉以轻心。事实上中国拥有的物种, 远比当今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丰富, 中国各民族中早就驯化出千姿百态的观赏物种, 而对某些外来种的驯化也取得了成功。仅仅为了观赏的需要而引进外来物种的必要性并不大, 然而引进工作仍然有增无减, 这只能归究于民族自尊心的缺失。因此, 为了有效控制外来物种的引进, 关键在于加强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如果单凭用法律的手段去阻止, 而观念上没有转变过来, 最后终将使得越禁止外来物种的盲目引进越泛滥。

3 树立民族自尊与自信控制外来物种入侵

长期以来不少研究者都认定, 无意识带入外来物种是根本无法控制的。为此, 倡导动用严刑重罚将外来物种携带入境的无意识行为。这样的主张不仅在法律的尺度上难以成立, 即使勉强制定了法律, 也无法真正执行而流于纸上谈兵。原因在于任何形式的法律都只能在规约人的有意识行为方面发挥效用, 对于无意识携带的生物, 特别是体型微小的生物几乎无能为力, 德国小蟑螂、毒麦、松材线虫、蔗扁蛾、蜘蛛、假高粱等的入境为害就是因此而发生的。其实无意识带入外来物种也与民族文化的运行有关联, 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立足于本民族生境而建构起来的。因而对本民族的生物及生态环境认识极为准确和到位, 但对外来物种和异民族所处的生境都是认识的盲区。因而, 由此发生的后果不管损失有多大, 民族文化都无能为力。由于法律是民族文化的衍生部分, 因而法律也无能为力。民族文化在杜绝无意识带入外来物种入境方面, 只能在事发后及时作出应对, 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 民族文化可以作三方面的努力:

其一是, 微型的外来物种往往是借助寄主的入境而携带入境的, 提高民族自尊心将外来物种的携带入境从观念上加以控制, 携带物种入境的可能性就可望降到最低限度。

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 广东人为了观赏而引进巴西木, 蔗扁蛾这种微型污染物种就是寄生在巴西木的树杆和枝叶中而被带到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 由于我国民众刚刚接触国外的事物, 对外国的东西都认为比中国的好, 于是大量引种和推广观赏植物———巴西木, 从而导致了蔗扁蛾在全国的污染成灾。这是中国刚刚从封闭的状态走向开放时, 民族自卑感的表现之一。

其二是, 民族文化要通过教育的形式提高民族成员的公众意识、集体意识和爱国意识, 人人都负起责任来, 形成对外来物种入境的通报机制, 而不将个人的受害看成纯粹的个人问题, 轻率地采取工程技术手段去简单地应付。因为这样的作法不仅不能杜绝外来物种的重复污染和滋蔓, 反而会由于措施不当而增加了日后控制的困难。比如无意中给外来物种提高了抗药能力, 引进外来物种控制有害生物又会引发牵连性的生物污染, 控制不当还会引发外来物种的扩散, 央及邻里。只有通过民族文化的建构, 提高民族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爱国意识, 才能使每个民族成员对生物污染的露头保持高度警惕和负责的态度, 在出入境时尽可能地清除各种携带的所有生物, 才能将生物污染消除于尚未进入之前。

最后是, 应当普及生态人类学的知识。务使每个成员都能正确意识到文化具有相对性, 本民族文化需要尊重和自信, 但决不是十全十美。因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 都应该排除民族本位偏见的干扰, 注意到本民族文化的不足之处, 承认对外来物种认识不足, 这才能使每个成员负起责任来, 严密监控外来物种的动向。只有做到这一步, 尽管不能完全杜绝外来物种的携带进入, 但却可以有效防范无意识携带进来的物种滋蔓成灾。我国的农林部门应当为此建立规范的预警通报和预警制度, 当然这样的制度是要以社会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爱国心为精神支柱才行。

4 案例分析

外来物种的有意和无意扩散, 还与族际关系处置失当有直接关联。比如在民国时期, 当时的民国政府为了驻军的需要统一税收, 在贵州麻山地区强行向当的苗族、布依族、水族等推广棉、麻、玉米的种植;但由于麻山等地区是我国喀斯特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因此玉米的推广造成了一系列的生态恶果, 并逐步改变了当地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首先由于玉米的种植需要清除山地原有的树木、草丛和苔藓等植被, 从而导致这一地区的森林和牧场大片被毁。其次玉米的种植必须翻耕土层和中耕翻土除草, 翻过的土层遇到暴雨淋蚀就会向低海拔地带流失, 加之玉米株距较大, 即使接近成熟其对地表覆盖度仍然很低, 这也使得地表部分或全部裸露, 从而加大地表无序升温和加大地表水分蒸发。再次, 玉米喜沙土, 故玉米大多种在易致水土流失的沙质山地;玉米还喜水, 一株玉米一天能吸收2~2.5L水, 使表土层干燥疏松, 在雨水作用下更易造成水土流失, 尤其是斜坡在25°以上的山地, 这也是我国西南地区江河湖堰普遍被泥沙淤塞的主要原因之一。最后, 由于在喀斯特地区本来就石多土少, 大量种植玉米后, 水土流失加剧, 使这一地区的泥土日趋减少, 玉米耕地也日渐萎缩, 玉米产量同样也日益减产, 当地乡民又不得不重新开垦新的荒地, 从而导致“水土流失的恶性循环”。

这一实例是由于当时国家形势的需要以及人们对民族文化认知的范围理解不足, 没有注意到任何民族文化对外来生物的认识都存在着严重的局限性, 仅把外来物种的推广等同于无机装备的推广, 而没有注意到我们推广的是生物, 生物具有自我壮大、自我繁殖和自我扩大分布范围的潜力。因而造成了我国西南地区石漠化程度日趋严重, 这应当是一个永久的教训。为此, 跨民族实施的一切规划, 凡涉及到生物物种时, 绝对不能轻率从事。要建立严格审批制度, 要进行广泛有控制的试验种植和养育, 只有在经历若干代种植和养育的观察后才允许扩大种植和推广。如果不在跨文化生物物种引进中保持高度警惕, 外来物种入境的失控同样无法得到有效的防范和监控。生物污染无论动用什么手段都将难以根治, 通过提高民族自尊心把好外来物种入境这一关, 我国各民族地区才能获得基本的生态安全保障。

维护民族生计的多样性, 充分体现少数民族传统生计方式的价值, 是树立民族自尊与自信的主要方式之一, 同时也是防止引入外来入侵物种造成污染的主要方式之一。

湖南湘西属于云贵高原东部的缓坡山地和丘陵地带, 同时也是武陵山脉的东部山区地段, 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明显, 峰丛洼地密布, 森林、草地、河流、荒漠化石山交错纵横。湘西有土家族、苗族、回族、瑶族, 侗族, 白族等30多个民族, 且是全国最大的土家族聚居地。湘西地形地貌的多样性, 造就了当地少数民族生计方式的多样性。在历史上, 土家族是当地势力最大的一个民族, 它与汉族的关系最为密切, 因此, 其生计方式接近于汉族的耕作方式, 大多生活在集镇和平原地带, 其它民族则生活在森林、石山区、河边等地。

在长期的生活中, 当地各少数民族逐渐适应了这里环境, 形成了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生计方式, 比如, 苗族一般生活在高山森林之中, 先前他们靠狩猎采集为生, 后来逐渐发展成以畜牧业和种植业为主的生计方式。他们有专门的放牧地和专门的庄稼地, 但在利用方式上, 却并不是专门的, 比如, 每年春季, 他们在庄稼地里种植各类庄稼, 到了秋季, 等收割完成后, 他们就把牲畜放到收割完后的庄稼地里, 等到明年开春, 放牧地里的草长起来后, 再把牲畜放到放牧地里。畜牧业和种植业用地的交错使用, 能有效防止外来入侵生物的着生, 能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恢复, 对维护当地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为防止外来生物的入侵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

参考文献

[1]余瑞冬编辑, 海南一百多万亩天然林被毁省人大开展执法检查[R/OL].[2009-12-15].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7/07-03/970897.shtml

[2]国家环保总局, 《2006年中国环境公报》[R].

[3]曾北危, 生物入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87.

[4]李振宇、解焱, 中国外来入侵物种[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79.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第2篇

u 金字塔是用一块块的石头堆砌而成的。——莎士比亚

u 凡事皆有终结,因此,耐心是赢得成功的一种手段。——高尔基

u 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u 成功的秘诀端赖坚毅的决心。——英狄兹雷利

u 成功并非重要的事,重要的是努力。——泰尔多尔

u 成功是用努力,而非用希望造成。——约翰赫斯金

u 不论成功或失败,皆存乎自己。——朗费罗

u 成功毫无技巧可言,我一向只对工作尽力而为而已。——卡耐基

u 决心即力量,信心即成功。——托尔斯泰

u 不是因成功才满足,而是因满足才获得成功。——阿兰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作文 第3篇

曾经有一名教师随机抽取了60名学生并声称他们之所以被挑选出来是因为他们有很大的发展前途,被选中的人十分高兴,对前途充满信心,踏实学习,最后大多数学生都成了国家栋梁。

这个故事很发人深思:为什么随机挑选出来的60个人会有一大半人成了才呢?原来,由于学生被告知他们是“很有发展前途才被挑选出来的,这就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自信心,因而自尊、自爱、自强而终于成才。可见,自信心是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第一步。

这正如薛宣所说的:“人当自信,自见明,自信笃,可以处大事”。只有相信自己,才能提出震撼世界的伟大思想。爱因斯坦发表《相对论》后,有人曾炮制了一本《百人驳相对论》,网罗了一批所谓社会名流对这一理论进行声势浩大的挞伐,可是爱因斯坦相信自己的理论必然胜利,对挞伐不屑一顾,坚持研究,终于使《相对论》成为伟大的理论,为世人瞩目。

我小学有一个同学,虽成绩不差,但是他总是喜欢相信他人而从没相信过自己,一道简简单单的题目,即便是他做对了,只要一看见自己与他人的答案不一致,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做错了”,我记得当时班上评班干部,同学推荐他,他却百般推辞,最后还是让给我当了,他却白白失去了一个锻炼的机会。由于他的这种自卑心理,成绩越来越差,最终被家长带走了。

由此可见,自信对一个人有多么重要!如果一个人连自己也不相信了,还会有什么主动的行为呢?生活在别人的影子下,是一个人的悲哀。

上一篇:相应建设下一篇: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