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技术服务企业

2024-06-08

高技术服务企业(精选12篇)

高技术服务企业 第1篇

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展和信息化的持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越来越复杂,业务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紧密,信息系统的任何波动,都会直接影响到业务的正常开展;信息系统如果崩溃,对于业务的影响将是致命的。

IT服务管理(ITSM)不同于传统的IT管理的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强调IT和业务需求的有效融合同时注重IT投入的成本和效益。从信息系统建设前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针对组织业务和客户的真实的可用性需求对IT基础架构配置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设计,避免盲目的IT投资和重复建设;从信息系统运作以后来看,IT服务管理需要通过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等流程支持IT基础架构和组织业务的持续运作,保证IT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业务运作的高可用性、高持续性和高安全性。IT服务管理将所有IT投入纳入统一核算,为考核IT服务的成本和效益提供了可靠的评价依据。IT服务管理是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框架的核心,它是一套协同流程(Process),并通过服务级别协议(SLA)来保证IT服务的质量。它融合了系统管理、网络管理、系统开发管理等管理活动和变更管理、资产管理、问题管理等许多流程的理论和实践。ITIL把IT管理活动归纳为一项管理功能和各个核心流程。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也可以说是一个IT帮助台,即通常的呼叫中心或客户服务中心,它不是一个服务管理过程,而是一种服务职能管理平台台经常与事件管理紧密结合,用来连接其他的服务管理流程。

1 系统现状

目前很多企业各类信息技术相关的基础设备数据管理、收集汇总还停留在电话、人工收集、汇总、整理上,信息的及时性有效性收到了很大的制约,对于各种设备、系统的实时信息反馈也提出了迫切的需求。往往企业的各个信息系统的构建、变更、变化、事故和故障等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和预先处理,而致使企业的主体工作受到影响和牵制,因此急需一套功能完善的信息技术管理平台。

另外从企业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生产和管理信息化深化程度上,也要求整理和规划信息技术,使之与业务紧密结合,规范信息技术管理,优化IT服务质量,完善信息技术服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节约工作成本,从而让企业的IT投资回报最大化。

2 系统需求与分析

对于IT服务管理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服务和管理:

(1)服务支持(Service Support)。(2)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配置管理是将一个系统中软件和硬件等配置项资源进行识别和定义,并记录和报告配置状态和变更请求以及检验配置项的正确性和完整性等活动构成的过程。(3)变更管理(Change Management)。变更管理是要确保在IT服务变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标准的方法,以有效的监控这些变动,降低或消除因为变动所造成的问题。它的目的并不是控制和限制变更的发生,而是对业务中断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变更有序进行。(4)发布管理(Release Management)。发布管理是指对经测试后导入实际应用的新增或修改后的配置项进行分发和宣传的管理流程,目的是要保障所有的软件组件的安全性,以确保只有经过完整测试的正确版本得到授权进入正式运行环境。(5)事件管理(Incident Management)。事件管理指的是突发事件管理或意外事件管理,处理IT的危机并要从中恢复运转。即在出现事故的时候,能够尽可能地恢复服务的正常运作,避免业务中断,以确保最佳的服务可用性级别。(6)问题管理(Problem Management)。问题管理是指负责解决IT服务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的流程。问题管理的主要活动实质上就是分析以被列出问题的事件的根本原因,找出解决方案,把事件的影响最小化,并通过找到已发生事件或潜在事故的根本原因来减少事件的数量或消除事件的再次发生。(7)服务交付(Service Delivery)。(8)服务级别管理(Service Level Management)。服务级别管理是一种严格的超前方法论和处理程序,是定义、协商、订约、检测和评审提供给客户的服务质量水准的流程。(9)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 of IT Services)。财务管理是在提供深入了解IT服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对IT恢复运作的费用及成本重新分配并进行正确管理的程序,其目标是帮助IT部门在提供服务的同时加强成本效益核算,以合理利用IT资源、提高效益及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10)可持续性管理(Continuity of IT Services)。可持续性管理是指确保发生灾难后有足够的技术、财务与管理资源来确保IT能持续服务的管理流程。(11)容量管理(Capacity Management)。容量管理是指在成本和业务需求的双重约束下,通过配置合理的服务能力来确保服务的持续提供和IT资源的正确管理,以发挥最大效能;以合理的成本及时提供有效的IT服务,以满足组织当前及将来的业务需求。(12)可用性管理(Availability Management)。可用性管理是在正确使用资源、方法及技术的前提下保障IT服务的可用性和实践可用性要求。目标是确保IT服务的设计符合业务所需的可用性级别。

结合企业中的科技与信息中心具体工作,需要针对硬件设备、网络设备、软件系统、费用管理、配置申请等模块进行规划了管理。针对各类设备系统进行报修、分配任务、维修、反馈、评价一系列维护流程进行跟踪管理。针对各种常见问题形成问题集的形式供参考,以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处理问题。

相关的信息技术关联关系如图1所示。

2.1 硬件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主要针对计算机及外设

等硬件设备进行统计,并对其运行状况和变更进行登记,实时掌握信息资产分布情况。

2.2 网络设备(配置、数量、运行状况、安装地)

主要记录企业网络节点所有设备的配置等基本信息,网络配置的基本情况以及网络运行的状态监测和维护信息跟踪处理。

2.3 软件系统

(1)软件系统简介、注意事项;(2)软件系统应用手册;(3)软件系统基础维护准则;(4)各软件故障应急措施;(5)软件系统运行状态监测。

2.4 购置计划管理

各个职能单位根据业务需求提交各类硬件设备的购置申请,管理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核、管理。

2.5 维修与维护

实际工作人员根据硬件系统、软件系统、网络系统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可能发生、即将发生和已经发生的事故、故障进行保修,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分配、审批、维修等一系列活动。

2.6 费用管理

各个单位硬件设备相关发生的费用申报、管理、审核的基本功能。年度费用计划及分季计划、各单位使用申请、费用审核各单位使用情况统计。

2.7 系统维护信息资源库(问题集)

基础资源、动态资源,事故、故障、变更处理基本方式,常见问题、热点问题,以及问题日常维护。

2.8 数据报表

根据系统整体的运行情况动态的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形成报表,以服务于企业信息技术工作和满足工作发展需求。

3 系统优势

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主要是为了整合企业信息技术资源,改进IT的工作效果和效率,同时在费用管理和约束下改进业务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如图2所示。

结合管理平台的整体架构,我们可以看到信息技术管理服务平台可以:(1)满足IT系统发展的需求;(2)建立IT系统和业务之间的工作流程和快速服务的关系;(3)在合理的成本和时间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资源调配;(4)持续有效的提高IT的服务质量;(5)增强企业工作人员和外部维护人员的配合和相互监督;(6)动态的反应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状态;(7)有效的评估和预测企业IT运行态势并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准备。

当然,在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推行的过程中也要认真谨慎,结合具体的实际业务流程和基础用户的需求来调整和运作,并保持持续的改进才能起到其应有的效果。

摘要:本文针对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的现状和管理需求等角度分析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搭建的必要性。企业信息技术服务管理平台应该从网络、硬件、软件几个方面结合具体的企业业务类型进行数据管理、分析,进而有效的服务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和管理。在实现信息管理数字化的基础上,提高IT服务的质量,从而起到数据整理、预示、预警、报警等多方面作用。

企业技术服务承诺书 第2篇

1、性能担保

所有提供的产品全部由本公司生产,保证货物是采用优质材料和先进工艺,严格按设计规范、技术要求、系统功能等要求并按国家、行业有关标准进行制造、检验而成的产品,能完全满足买方的技术要求。我公司出售的所有产品保修期为两年。保修期内免费上门维修。

2、技术支持

1)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组织、过程及安装服务,严格按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进行控制。质保期内质量及服务承诺

2)在质保期内保证所提供的产品在正确安装,正常操作和保养的情况下,能够安全、可靠地使用。用户在正常使用中出现性能故障时,本公司承诺保修服务。除此之外,国家适用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的,本公司降遵照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3)在质保期内,用户如发现产品质量疑义,公司在收到用户函电后,24小时内给予答复、解决。如用户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公司在收到用户函电后,72小时内派专人到达需方现场。用户可通过售后电话咨询有关技术问题,并得到明确的解决方案。售后服务电话:123456789。

4)中标承诺

保证中标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派专业项目管理人员到场并开展相关工作。

保证中标后,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投入机械设备进行施工作业并保证工程质量达标。

保证中标后,我方的项目管理人员及相关技术人员得到合理调配,实现合同期内完成相关工程量。

承诺人

制造技术服务企业实施CRM特点 第3篇

(1)客户保持,在制造技术服务企业的CRM中,客户保持的出发点是提高客户满意度,提升客户忠诚度。

(2)项目管理,如何实现全面有效的项目管理,是CRM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3)知识管理,制造技术服务企业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知识的有效管理在提高业务流程效率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共享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知识的效用。

(4)协同办公,协同办公的前提是信息共享,比如客户、联系人信息,同时需要把握项目进程、派活自动化、知识共享等的实现。

2.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制造技术服务企业CRM涉及的应用技术主要有:

(1)数据挖掘,这是实现客户细分、客户价值分析、市场分析、客户满意度分析等的有效技术,在大量的数据基础上,深度挖掘出有价值的数据用以指导营销策略的制定,同时对于这类企业有一种特殊的数据挖掘,就是对于热点技术的挖掘,这是技术服务型企业特有的,通过对热点技术的挖掘,可以指导技术研究与创新的方向,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制造。

(2)离线客户端,这是由于制造技术服务行业的特点,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出差到客户现场去调研需求、安装调试产品,常会遇到无法上网的情况,如果CRM系统具有离线客户端,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离线操作,比如参阅技术文档资料、做报价单等。

提高技术水平服务企业统计工作 第4篇

1认真学习新《统计法》 了解修订的重点内容

这次修订《统计法》的基本宗旨,就是保障统计数据质量,进一步提高统计的公信力。修改的重点是:完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独立调查、独立报告、独立监督的法律机制;加重对领导干部人为干预统计工作、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参与弄虚作假、调查对象提供不真实统计资料等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并完善监督检查制度;建立严格的统计调查审批制度和对被调查者资料的保护制度,切实减轻基层填报负担,维护被调查者的权益;完善统计资料管理和公布制度,促进统计信息的社会共享。核心任务就是怎么有效地预防和制止行政干预统计数据,在这方面,新的《统计法》做了以下制度性的规定。

1.1 将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列入立法目的

《统计法》第1条规定“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尤其把真实性摆在第一位。原来的统计法只是讲准确性,真实性、准确性这两个词意非常相近,但还是有区别的,针对性不一样,强调的侧重点不一样。真实相对于虚假而言,准确相对于误差而言。为了提高新《统计法》的针对性、严肃性,在立法目的上增加了保障资料真实性的规定。

1.2 明确禁止领导人员的行政干预行为

行政干预统计数据是我国统计工作中的一个顽疾。《统计法》第6条第2款规定了领导人员的“三个不得”,明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和有关部门以及各单位的负责人,不得自行修改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依法搜集、整理的统计资料,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及其他机构、人员伪造、篡改统计资料,不得对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拒绝、抵制统计违法行为的统计人员打击报复。取消了原统计法关于“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的领导人领导和监督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执行本法和统计制度”的规定,规定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应当加强对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为统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保障。还取消了原统计法中关于领导人“如果发现数据计算或者来源有错误,应当提出,由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和有关人员核实订正”的规定,以防止地方、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利用这一规定干预统计数据的上报。

1.3依法保障统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进一步明确对统计人员的要求,强化统计人员的职责

因为统计人员是政府统计活动的直接实施者,领导人员干预统计数据要通过统计人员的手来实现,所以新《统计法》对统计人员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作出了规定。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一致性负责,不得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1.4对统计调查对象真实报送统计资料作出义务性规定,明确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制度

某些地方或者部门甚至统计机构,为了一定的目的,要求调查对象编造数据、篡改数据。因此,《统计法》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统计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同时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等统计调查对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人员应当对其审核、签署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在法律责任中明确了相应的不履行义务的法律责任。

1.5对监督检查做出新规定,加大统计违法的处罚力度

这次修订的新《统计法》专门增加了1章,作为第5章。这章给了统计机构在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和统计违法案件过程中很大的权力,以保证查处的效果;责任人认定比较明确,可以依法依纪给予处分或者行政处罚,这是非常重要的一大修改。新《统计法》第37条就新增了一项规定,即地方人民政府、政府统计机构,特别点明了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单位的负责人对本地方、本部门、本单位发生的严重统计违法行为失察的,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予以通报。对于严重的违法行为不知道或者知道以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纠正,都可以追究行政责任。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地方、一个部门统计数据发生了严重失实,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这个时候就可以用这条规定追究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对于国家公务人员最重的处分可以开除公职,对于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最高罚款可以达20万元,对个体户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但对妨碍统计的个人由原来的最高处罚1000元到现在的不处罚,重在教育。

2认真贯彻新《统计法》,提升自身业务水平,加强企业统计工作

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统计数据失真严重、统计工作基础较薄弱、统计工作被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使得企业统计数据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作为一名企业统计人员,认真学习、宣传和坚决贯彻新《统计法》,将统计工作的各个环节严格置于法律框架的规范之下,切实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推动企业统计工作的提高。

2.1 依法统计,维护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

新修订的统计法强化了统计法律责任,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为惩处各类统计违法行为,特别是打击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提供了比较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对领导人的三个“不得”,严厉禁止领导人员干预统计数据,严把数据质量关,为统计部门和统计人员独立完成统计工作,提供了法律保护。同时,统计人员应当对其负责搜集、审核、录入的统计资料与调查对象报送的统计资料的真实性、一致性负责,不得瞒报、虚报统计资料。作为一个企业统计人员,严格按照新《统计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原始记录、统计台账,建立健全统计资料的审核、签署、交接、归档等管理制度。严把统计数据源头关,从法律的角度保障统计信息的真实与准确,如实提供各种统计资料,把住数据质量关,增强抗干预的能力,让统计工作真正成为反映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晴雨表,从而树立统计工作的法律权威性。

2.2积极宣传新《统计法》,强化统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借学习新《统计法》之机,做好宣传工作,让统计工作和统计形象深入企业领导和职工的脑海,让大家熟知《统计法》,为企业统计工作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受重视的氛围。政府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大对企业管理层的宣传力度,让企业管理层转变观念,重视统计工作和统计人员的作用,加大对本企业统计工作资金、设备、人才的投入,建立健全企业统计管理机制与运行方式。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健全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同时,统计人员积极进行统计调查,利用先进的统计技术和手段进行深层次的统计分析,向企业及时提供有价值的统计资料,依靠高质量的工作赢得领导的信任与支持。

2.3 提高统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目前,统计工作亟需一大批精通统计科学、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熟悉企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必须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坚持原则、精通业务、严守纪律、作风扎实的统计队伍。企业要加强对统计人员的统计专业知识、统计法律法规知识、企业管理综合知识等方面进行全面培训,切实打牢统计工作基础。统计人员要有危机感和责任感,必须与时俱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严格执行《统计法》,规范自身行为,规范统计工作,真正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情况,依法为国家相关部门和主管部门提供企业经营信息,为企业领导进行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这必将使企业统计工作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3 发展现状

新《统计法》从2010年1月1日正式施行, 各项配套条例都即将颁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统计数据的质量将会大幅度提升,统计工作将迎来一个新天地。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统计数据的需求量不断扩大,对统计数据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统计数据质量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该文就新《统计法》中修订的重点内容以及贯彻执行新《统计法》来提高企业统计水平、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见解。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业务服务合同书 第5篇

甲方: 河南华洋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乙方:

为了适应企业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甲方聘请乙方完成“申请2018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经双方协商订立如下条款,共同遵照执行

一、乙方指派专人为甲方提供高新认定专业服务

(一)指派人员应具备胜任本次专业服务能力,拥有相关从业经验,本合同规定的工作范围内为甲方提供服务。

(二)乙方的全部职责在于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客户的合法利益。甲方有义务为乙方全面、客观、及时地提供有关情况,以便保证服务工作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工作范围

(一)为甲方提供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的咨询,以使甲方及时了解国家有关政策、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条件、需要提供的申报材料及合格性要求;为甲方做好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相关申报工作提供服务。

(二)通过对甲方相关科技技术、经营、财务情况进行分析,设计符合甲方实际的合理有效的申报方案,协助撰写符合要求的申报材料及相关附件,指导网上申报流程,并对形成的所有电子、纸质申报材料的质量及有效性负责审核把关,以确保甲方顺利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三)结合甲方财务管理要求,提出符合国家相关税收财务规定的研发费管理方式。辅导甲方建立研发费财务管理制度;帮助甲方将研发费财务管理落实到具体核算中。

(四)为甲方出具所需审计报告,辅导申报企业做好最近三年的财务账目和专项审计等工作。

(五)协助甲方出具所需审计报告

1.高新认定专项审计报告,具体为: 2017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专项审计报告,2015、2016、2017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

2.连续三年审计报告,具体为:2015年至2017。

3.上述各项审计报告需与乙方另行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不论签订金额多少,甲方只需对乙方按本合同第八条总额付费,甲方不需另行付费。

三、甲方的权利

(一)甲方有权向乙方询问工作进展情况及相关的内容。

(二)甲方有权阐述对具体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三)当甲方认定乙方专业人员不按业务约定书履行其职责,或与第三人串通给甲方造成经济损失的,甲方有权要求更换乙方专业人员,直至终止合同并要求乙方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四)针对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要求乙方给出解决的方案不违反国家有关科技、税收、财务、法律和法规政策。

四、甲方的责任

(一)甲方应当按乙方的要求及时提供办理业务所需相关附件及协助出具报告要求所需要的全部资料,包括经济行为的约定或批文、财务报表账簿凭证、经济合同、各项函证、盘点、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对此以签字、盖章或者其他方式进行确认,保证对所提供文件、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负责。如提供资料不实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问题在服务中可能仍然未被乙方发现的风险,对由此产生的影响,由甲方承担相应的责任,乙方不承担责任。

(二)密切配合乙方进行工作,甲方应指定专业人员配合。

(三)为乙方在工作过程中协调企业内部及与服务相关的其他各有关中介机构、外部管理部门的关系创造良好条件。

五、乙方的权利

(一)甲方应及时提供乙方要求查阅与承办事宜有关的全部甲方内部文件和资料;并保证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二)获得履行企业顾问职责所必须工作条件和便利。

(三)如果乙方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受到甲方限制,乙方可以中止履行业务约定书,并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

六、乙方的责任

(一)应当及时承办委托办理的有关事宜,认真履行职责。

(二)应根据本合同规定和甲方委托授权的范围进行工作,不得超赿合同所订权限。

(三)承诺不接受任何针对甲方的敌意业务委托,并将尽最大努力维护甲方的利益。

(四)乙方为甲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服务工作的唯一合作人,遵守职业道德,乙方必须严格遵守对甲方信息保密的承诺。对接触、了解到的有关甲方生产、经营、管理、技术资料和对外联系活动中的业务秘密,负有保守秘密的责任,除法律另有规定者外,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向(除主管部门外)任何第三方披露。若泄密将追究相应责任及经济赔偿。

(五)乙方在服务过程中所提出的建议仅供甲方做为参考使用,不能减轻甲方及甲方管理层的责任。

(六)乙方在顾问期间向甲方出具的书面资料,仅限于前述工作范围委托之用,不得另做它用,由于使用不当所造成的后果,乙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七、合同履行期限及有效期

本合同有效期自2018年5月起至甲方在2018年河南省科技网公示认定高新认定企业名单止。

八、服务费总额、支付时间和方式

(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及本项目的繁简程度,甲乙双方协商服务费总额为人民币(大写)壹拾万元(¥ 100000.00)。

(二)支付时间

1.甲方高新认定通过,并在河南省科技网公示名单之日起 15 个工作日内支付。甲方未通过高新认定,不支付服务费。

2.上述款项甲方逾期支付,自逾期之日起,甲方需每日向乙方支付0.5%的滞纳金。

九、合同争议与解决

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一方可向对方所在地的人民法院起诉解决。

十、合同补充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补充,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同等效力。

十、本合同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甲方:河南华洋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公章)

乙方:(公章)

签订日期:2018年5月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 第6篇

关键词:虚拟化 服务器 管理简便 节约能源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生产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办公无纸化等逐步实现,越来越多的业务系统依赖于信息化系统的支撑。在电站信息化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各种业务系统的建设和更新换代,每个业务系统均占用大量的新旧服务器,硬件利用率低下、管理复杂、运行成本居高不下等问题正逐渐显现。

一、服务器虚拟化方案的优势及创新点

李家峡水电站信息化建设利用服务器虚拟化技术,使得操作系统不再直接安装在硬件上,业务服务器成为逻辑服务器概念,形成了逻辑层和物理层分离的横向结构,不仅硬件资源复用方便,管理效率也大大提高。

1.增强了服务器安全性、应用连续性明显提高

电站原有数据中心,以服务器双节点HA方式,针对单应用系统,使服务器安全保障只能限于双节点;服务器虚拟化形成整个内网服务器群,针对单应用系统,以整个服务器群提供了系统运营安全。在线系统迁移和多节点容灾HA,使虚拟化安全性能比原有双机HA,有了成倍的提高。

2.服务器群和应用系统维护简便、建设成本和能耗明显降低

原双机热备方案需要单应用系统一组服务器,单独维护,并且维护时需要停机及复杂的设置。虚拟化提供了虚拟化技术控制平台,统一配置整个服务器群资源和存储资源,是服务器群管理方式从单点向网络化管理转化,具备很大优势。一方面提高了服务器利用率,同时也大大降低了运维成本。

二、服务器虚拟化实施方案

1.选择技术解决方案

随着英特尔和AMD在处理器上对虚拟化提供了硬件支持,虚拟化技术在x86服务器上也有了更加光明的应用前景。 在对VMWare公司的虚拟化产品进行了考察和评估后,选择了VMware Infrastructure 4.0,它是VMWare公司在2009年发布的最高端企业产品,在整个服务器的底层硬件、AS/OS和后台存储技术上都有很大的优势,最终决定选用VMWare公司的产品来实施企业的应用系统虚拟化解决方案。

我们将对于硬件资源负荷要求并不算高的生产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及RTX即时通讯系统应用整合到一独立的物理机内部,通过划分CPU、内存、存储以及I/O资源池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证应用程序利用到全部的硬件资源。

应用VMotion技术,将应用从一台物理机迁移到另外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时间只需要2秒钟。也就是说,建立起两台物理机以后,通过布署相同平台的虚拟机环境,我们的应用层基于虚拟机来实现,而数据存储依靠两台物理机之间的共享存储来实现。只要物理服务器不宕机,那么我们的应用将会是无间断的流畅运行。

对于采用虚拟化技术,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整合多个业务应用系统,最担心的就是多个业务系统之间性能分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安装了管理服务器端的分布式资源调度程序,可以跨资源池不间断的监控资源利用率。在多个资源池之间动态的分配可用资源。当DRS所监控的某一个虚拟机负载较大的时候,DRS将在所管理的物理机上寻找合适的虚拟机做应用间的迁移。

2.选择硬件解决方案

由于公司一直采用IBM的企业级服务器产品,有着良好客户体验,因此本次应用整合自然继续选用IBM的服务器产品。IBM3650服务器在2U机箱内可以提供多达6个3.5英寸 SATA II硬盘驱动器。处理器方面我们采用了期盼已久的新一代Intel XEON平台Clovertown四核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基于Intel最新的酷睿2架构体系,在IBM3650这款两路两U的平台上提供了多达8颗物理内核的运算能力,在处理多任务并发的应用环境下,能够在相同的空间密度内提供更丰富的CPU处理资源,特别对于VMware这样的资源池划分环境,更密集的处理器处理能力将能够负担更多的虚拟机应用需求。尤为引人注目的是,Intel XEON平台Clovertown四核处理器能够在芯片级别上通过Intel VT技术直接支持VMWare公司的虚拟化产品,大大提高了虚拟机的CPU性能。所以,在我们已经敲定的服务器平台上选择Intel最新的四核处理器是不二的选择。

在虚拟机对于硬件要求颇高的I/0环节,IBM3650支持最高达32GB全缓冲DIMM内存;6个内存通道,每通道支持8GB/Sec的内存带宽,内存的优势在虚拟机平台环境下获得了最大程度的发挥。

通过IBM3650内部集成256MB Cache的PERC5i磁盘阵列控制器,5块硬盘组合成的RAID5阵列,可以兼顾足够的磁盘吞吐能力和安全性能。磁盘性能方面,IBM的9代服务器由于采用的是串型附加SCSI存储,性能比较上一代SCSI存储能力提升巨大。

最后,我们计划公司虚拟化技术解决方案分两期执行。第一期购买2台四核的IBM IBM3650服务器(双CPU/8GB FBD内存/5块15000转的SAS硬盘),以及2套VMWare VEN 4.0.1,1套VMware P2V Assistant2.1物理系统迁移软件。

三、实际效果测评

经过長达8个月的系统选型、评估、测试,可以确认,硬件和软件上的技术进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上,都足以弥补大部分非大量I/O需求的应用系统虚拟化后所带来的性能损失;而应用虚拟化所带来的好处,又远远让人无法拒绝。在公司内部实施基于虚拟化技术的应用整合方案,势在必行!

四、今后的拓展方向:建立一个集群化的虚拟化平台

现代企业数控设备的技术和服务 第7篇

关键词:企业,数控设备,管理技术,集中编程

1 引言

从美国购入的立式加工中心、从台湾购入的立式数控车床、全机能数控车铣中心等数控设备多是十几年前引进的进口设备, 在运转过程中都是高负荷运转, 磨损较为严重, 加工精度大大降低, 发生故障的频率也逐渐加大。而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转是提高生产产品质量, 顺利完成生产任务的基础, 因此对这些设备的日常管理以及维修极为重要。长时间的超负荷运转, 使得这部分设备老化程度十分严重, 很多设备很少停机检修, 出现故障时要求在最短时间排除。而我们公司以往缺少高技术、高素质的维修人员, 维修人员对机电一体的、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数控机床接触较少, 维修力量还很薄弱, 特别是对进口数控设备, 大部分时间出了故障只能等待生产厂家来处理, 停机时间长。另外在数控机床的服务管理上, 存在转产、待料、模具故障时停机, 工艺不稳定时产生废次品及造成返修损失等问题。

2 对数控机床的技术管理措施

一是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数控设备维修队伍, 对全厂维修人员集中管理, 成立设备维修中心, 对日常维修划分维修区域, 责任到人, 对数控维修中的难题, 发挥集体力量, 共同解决。二是加大维修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让现有人员去北京和沈阳的数控机床厂家学习, 逐步达到熟练维修数控机床的水平。同时对积累了大量维修经验的技术高的维修人员给予较高待遇, 有效激发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 提高人才使用效率。三是要在管理制度方面加以完善, 以制度的建设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数控机床的技术管理与其他设备的管理有着非常显著的不同, 需要健全的岗位责任制以及充足的技术力量加以保证, 而在管理的过程中要对各岗位的职责、权利加以明确, 使得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技术管理人员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另外也要建立完善的操作规章制度, 以科学化的管理方式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 规范技术管理人员的管理行为, 提高管理效率。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由于工作中违章操作以及盲目操作而带来安全隐患, 保证机床以及操作人员在安全的状态下完成加工工作。在每一台机床上都需要配备一本《数控机床交接班记录》, 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交接班人员的确认和交接流程, 将交接时机床运转及加工状况详实记录, 对上一班时发生故障的时间、原因以及其他情况详细描述, 让接班的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之前的记录进行防范和处理, 并且为机床的保养及维修提供必要的资料。四是对机床的故障进行动态管理, 采用监控式的管理方式, 对发生过故障的机床要重点监控, 根据其运转状况制定维修方案, 减少机床因故障而造成的停机时间, 严格按照机床厂家提供的维护保养手册, 实行日保养、周保养、月保养, 落实到每一台数控机床上。五是针对每一台机床建立维修档案, 详细记录每一台机床发生故障的时间、原因以及故障时采取的临时处理措施, 这些基础资料的记录不但能够为机床的集中整修提供良好的参考, 同时也能够让维修及技术管理人员准确地掌握机床的健康状况, 提高机床的安全运转效率。六是要做好机床运转的保障工作, 对于故障机床需要更换的零配件质量要严格控制, 从根本上减少机床在运转过程中的故障发生率, 同时也要建立一条零配件采购渠道, 减少由于零配件缺少而造成的停机时间。七是要在前期加强管理, 在机床的采购阶段根据实际生产要求控制机床性能及质量, 秉承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选择符合生产标准的机床, 为后续的机床运转以及维修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同时也要尽量选用相同的数控系统。

3 数控机床的集中管理

将数控机床进行集中管理不仅能够及时解决机床在运转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 使得机床管理更加系统化、集中化。对于数控机床的集中式管理需要做好充分的技术准备, 在工艺以及工具文件、程序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 将待加工零件的毛坯送至机床。这样操作者能够在充分熟悉加工程序的基础之上对零件毛坯进行批量加工。而在数控机床的使用过程中, 操作者需要利用机床中切削的程序对零件进行定型加工。对于使用经验较少的新用户, 经常存在编程经验缺乏方面的问题, 这必然会导致机床的使用效率偏低, 零件加工的精度也相对偏低。因此在集中管理的时候, 应该选择技术较为先进实用的编程技术, 减少机床在使用过程中的辅助时间。机床运转过程中, 零件加工程序毫无疑问是整个加工工作的核心, 也是集中管理的重点, 对编程方式的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机床运转效率。

(1) 以多机联控取代手工编程

传统的手动编程方式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修改频繁、程序更换等问题, 这些不必要的时间消耗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机床运转的辅助时间, 减少机床的正常使用时间。可采用多机联动的编程方式, 利用每一台上备有的标准R232通讯接口, 以此为基础在生产现场建立计算机控制中心, 联通每一台机床形成一个控制系统, 由技术人员在计算机上进行机床程序的编制、修改以及测试工作, 集中化处理每一台机床的编程工作。实践经验表明这种集中化的编程处理可以使机床运转效率有效提升40%左右。

(2) 以标准程序和数据库的建立代替零件编程

高技术服务企业 第8篇

根据通知, 自2010年7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对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 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 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 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 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通知明确, 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必须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即必须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 (试行) 》中的一种或多种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 采用先进技术或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企业的注册地及生产经营地在示范城市 (含所辖区、县、县级市等全部行政区划) 内;企业具有法人资格, 近两年在进出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行为。

此外, 这些企业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占企业职工总数的50%以上;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 (试行) 》中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占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从事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取得的收入不低于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

中职院校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构想 第9篇

1中小企业发展现状与中职院校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关键环节

1.1产品开发能力偏低

新产品开发是中职院校技术服务于中小企业的重要环节。中小企业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须保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竞争主要在于人才的竞争。由于受到企业发展规模的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在人才引进方面,难以同大企业抗衡,大学毕业生不愿去中小企业,人才的缺乏导致了我国中小企业产品研发始终处于劣势状态。新产品研发能力的不足,导致中小企业难以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很多中小企业都没有专门设立开发部,或者只是简单几个人的人员配置。因此,中小企业急缺产品研发人才,产品开发能力偏低。

1.2加工能力偏低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缺乏高技能人才,再加上资金的问题,很多中小企业都未配置高精度的生产、加工设备。加工能力不足,使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难以承接高精产品的加工。例如,很多中小企业只有一台或是几台数控加工机床,先进机械制造设备的缺乏,导致了很多中小企业加工制造能力难以发展。中职院校为满足自身实训引进了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设备,使其为中小企业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中职院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都占有较大优势,企业则为中职院校提供技术创新的实验基地,中职院校和中小企业可以优势互补, 达到互惠互利的双赢发展。

2中职院校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构想

创建中职院校与企业联系的有效途径,必须找到双方的契合点,笔者在下文中,探讨了中职院校技术服务中小企业的构想。

2.1构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

目前,很多地区都建设了当地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这种模式主要是有实力的职业院校与政府机构联合创办,职业院校不少产品的课题研究处于最终的试验阶段,为尽快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搭建职业院校和当地中小企业技术服务平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设备、产品、资金、人才、营销等方面的服务。当地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挑选企业需要的项目,例如产品研究发能力不足的中小企业,可以在平台中获得中职院校的研发成果,降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成本费用,弥补自身创新能力的不足。中职院校还可以参与到平台的建设当中,建设职业院校人才资源库,把产品研发、制造、维护以及营销等人才组织起来,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相关岗位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以及技术服务。

2.2中职院校的中介作用

中介形式是中职院校和企业连接的桥梁,中职院校研发的新技术、新成果可以转化为中小企业需要的产品,或用于中小企业技术的更新、效率的提升。中职院校可以设置相关部门作为中职院校与企业的中介部门,负责沟通中职院校与中小企业,了解企业需求,与中职院校研究的新产品、新技术对接,促进二者相互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有针对性的培养,实现中职院校的的高技能人才、新技术、新产品有效地与中小企业对接。

2.3中职院校与中小企业的合作

中职院校也可以通过合作的形式技术服务中小企业。这是一种既直接又有效的模式,企业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最大的收益。目前,中职院校很多教师都具有双师资格,他们既掌握专业、系统的教育知识,又具备较高的实践操作技能,熟悉企业的岗位工作需求。教师当中有很多都是先进设备的操作能手,和新产品开发能手,很容易实现与企业的对接,为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技术服务。 企业掌握最新技术以后,还可以与学校建立合作,充分利用中职院校先进的实训设备,为企业新产品开发提供有力的设备后盾,满足新技术的需求,另外,职业院校还可为中小企业员工提供培训与再次深造的机会,提高中小企业员工的软实力。中小企业也可以接收中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人才,为中职院校学生提供实训场地,给学生实践操作的锻炼机会,还可为中职院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达到职业院校与中小企业的共赢。

3结语

高技术服务企业 第10篇

关键词:档案,信息技术,服务,创新

企业档案信息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数字摄影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信息, 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联结, 利用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 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 及时提供利用, 实现资源共享。

1. 现行档案利用服务模式及其局限性

(1) 档案利用服务的形式。

档案利用服务, 是档案馆 (室) 为满足档案利用需求向用户提供档案并为之服务的一项活动。从总体上讲, 现行档案利用服务主要有4种形式: (1) 原件的直接提供利用。即直接将档案原件提供给利用者, 包括“阅览室查阅”“档案外借”“电话查询”等形式。 (2) 复印件的提供利用。即将档案复制品提供给利用者。 (3) 编研成果的提供利用。即将经过加工的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 (4) 网上提供档案目录和档案信息。通过企业内部网站, 将数字化档案目录和部分数字化档案信息提供给利用者查询。

(2) 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局限性。

在上述4种档案利用服务方式中, 除了网上利用服务外, 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被动式封闭的模式上, 其档案服务模式是由档案利用者向档案部门提出申请, 档案部门对利用者的身份审查确定, 然后提供者根据档案利用者的申请内容, 审查档案信息资源是否能够被利用者查阅, 最后再提供给利用者。现行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 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 (1) 利用方式。大多数情况下, 档案利用者主要是为了获取档案信息不得不到档案馆亲自去查阅, 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2) 提供者。档案提供者在整个利用过程中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 是应利用者的申请而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而不是去发现利用者的需求, 主动地提供档案信息服务。 (3) 利用的结果。目前没有一个很好的反馈评价机制, 在档案利用者和档案提供者之间缺少了相互沟通的环节。

现行的被动封闭的档案利用服务模式, 势必导致档案利用服务率不高, 档案的价值不能完全显现, 档案的作用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 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不能得到企业领导的普遍认可, 企业员工的档案意识也就难以提高。

2. 创新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具体措施

(1) 以人为本, 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素质。

档案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其创新精神的强弱。档案工作人员要走出原来封闭半封闭的圈子, 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树立竞争参与意识, 以竞争取代懒散, 以创业取代守业, 以经营取代“看摊”, 把握时代脉搏, 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驾护航。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技能。在信息时代, 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档案干部队伍, 就是要努力培养适合档案数字化和现代化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使他们既掌握信息理论与信息知识, 又能熟练地应用数字化技术、信息存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及档案专业技能为档案服务。

(2) 创新工作方式, 建立健全规范、标准。

在信息时代, 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换最便捷、快速的途径, 人们迫切要求能够在网络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数字化档案信息。档案馆的信息服务工作内容, 也应从传统的纸质档案馆藏转向以网络信息资源为主, 这就需要创新工作方式, 建立新的工作规范和标准。

首先是要将馆藏档案进行全面数字化处理, 运用档案管理软件及扫描等形式, 全部以数字记录方式存储到光盘、磁盘等各类存储器, 尤其要优先对一些重要的、珍贵的、容易受损的、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加工。档案数字化是创新档案利用服务的基础工作和首要工作。其次是构建网络平台, 加快建设和完善检索功能。建立在线的档案检索查询, 并接入企业信息门户 (EIP) 或者企业的集团网。元数据是检索功能的核心内容, 检索功能要充分发挥就必须不断加强元数据的建设。再次, 制定具有适应档案信息化特点的以及具有跨平台运行能力的电子文件管理服务政策、规范和标准, 并不断完善网络环境下档案管理的政策、规范和标准。最后, 坚持文档一体化、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轨制原则。实现从文件生成、办理到档案归档管理的全过程管理, 保证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元数据数据结构的一致性, 从文书到档案的数据畅通、完整性。

3. 创新服务手段, 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1) 建立企业档案的网络平台。

建立企业信息门户 (EIP) 网站的BS版档案管理系统, 并开展网上利用服务, 这应该成为档案利用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档案利用服务要以门户网络为平台, 以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为核心, 尤其是电子档案全文数据库建设, 在门户网站上实现电子档案的实时利用, 使得档案信息利用服务得以网络化。

(2) 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以门户网站为平台, 企业各部门专业系统为对象, 利用网络接口自动完成电子文件的收集工作。档案通过网络平台收集起来后, 建立一个电子文件 (档案) 数据管理中心, 集中管理各部门的归档电子文件。最后以BS版档案管理系统为平台, 向企业各部门提供有限制性或非保密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服务, 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共享。使得档案利用服务变得更及时更高效。

(3) 开展在线服务。

档案部门可以在档案信息门户 (EIP) 网站上通过汇编相应的专栏、提供数据库查询、电子信箱等服务方式, 让利用者与档案馆之间在网上实现实时通信, 进行信息交流, 回答服务对象对档案材料真实性与保存价值的咨询, 提供查询和咨询服务。同时还可以在企业信息门户网站上的相应专栏上载可公开的电子档案信息, 如在企业信息门户 (EIP) 网站的“信息资源”专栏提供相应的有价值的电子文件 (档案) 信息。这使档案利用服务更具针对性, 也使得我们的档案能更广泛地发挥作用。

(4) 加强对外联系, 拓宽服务范畴, 充分发挥档案的积极作用。

加强横向联合, 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必须打破企业内部档案、图书、情报等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 建立一个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 实行一体化管理, 充分发挥整体优势。通过建立联合目录, 实现资源共享, 使企业各部门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实现文献资源互补, 提高馆藏资源的利用率, 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使得企业档案馆、图书馆馆藏朝着有侧重、有特色、专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 更好地满足企业发展多方面的需要。

构建新的档案网络发布与检索系统, 实现远程服务。充分利用现有计算机和网络资源在企业信息门户 (EIP) 网站上实现档案的远程服务, 应充分发挥档案管理服务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应有作用。档案以其独特的历史性、直观性和原始性, 成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材料。

4. 结语

随着现代企业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信息技术在企业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将愈来愈突出, 现今企业档案管理已经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 它将实现企业档案管理各环节的自动化、管理方式的网络化、决策的智能化和档案信息利用的电子化。通过信息技术的进步来提升企业档案管理的水平, 将不断推动企业档案利用服务模式的创新, 也将为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空间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利超.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档案天地, 2010 (11) .

[2]肖诗浩.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硅谷, 2011 (12) .

[3]焦其云.浅谈电子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科技纵横, 2010 (14) .

[4]张照余.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与对策[J].浙江档案, 2006 (10) .

[5]孙晓娟.浅谈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J].科技信息, 2010 (3) .

高技术服务企业 第11篇

企业信息集成系统用于企业间信息系统的应用互操作和应用集成,使企业信息系统能够高效、协同地提供服务。[1]随着港口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以及港口企业业务范围的扩张和管理复杂度的提高,港口企业内部组织间以及港口企业间的协调与沟通日益频繁,传统企业信息集成系统在港口企业的协同管理方面存在多种弊端,主要体现在:

(1)实时信息交互困难。港口企业之间无法传递实时操作信息,内部组织间信息传递缓慢,且经常出现不对称传递的情况。

(2)港口企业间的业务流程再造困难。信息交互困难导致各业务系统间业务操作流程的集成和执行困难,无法实现操作流程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3)传统信息报文交换方式速度慢,安全性差,维护成本高,传输效率低。

2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

2.1Web服务技术

Web服务提供一致化信息交互模型,使港口企业在内部和外部均可利用通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方法进行业务集成。Web服务的应用使得业务集成的速度更快、过程更简易且成本更低廉,并且实现业务功能的松散集成,提供企业业务流程快速改造的方法。[2]Web服务将港口企业内部的业务价值链分为较小的服务单元,不仅可实现企业应用系统间的交互标准化,而且可为业务流程提供更多的灵活性。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ervice Oriented Architecture,SOA)首先解决如何描述和组织服务的问题,以便服务可被动态地、自动地发现和使用。Web服务则将各个业务模块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以Web服务为基础的信息基础设施与港口企业业务应用集成之间的桥梁。

如图1所示,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包含3种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请求者和服务代理者。服务提供者提供Web服务的访问方法,定义Web服务的服务描述并将其发布到服务代理者;服务代理者管理已发布的服务,产生由服务提供者发布的软件接口,并根据注册提供业务支持的查询服务;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代理者查找所需的业务服务,并调用该服务以实现企业业务流程。发布操作可使服务提供者向服务代理者注册功能和访问接口,发现操作可使服务请求者通过服务代理者查找所需的服务,绑定操作将服务绑定于服务提供者。

2.2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框架

基于Web服务技术的企业信息集成系统框架由服务网络层、服务组合层、服务控制层和企业业务层组成(见图2)。

服务网络层包含各种Web服务资源。各个服务以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多个服务集合的形式存在,通过Web服务接口与服务组合层连接。

服务组合层在服务网络层的基础上,按照服务控制层发出的业务规则对服务网络层中的Web服务进行组合控制,包括接收启动服务指令、开始启动服务、判断服务运行是否结束和发送服务结束消息等4种行为。

服务控制层是框架中最重要的部分,它作为服务唯一的外部用户访问途径,指导服务组合层实现动态服务集成的功能,使得现有的只能被动调用的服务转变为可根据用户需求动态改变自身功能和行为的实体,实现不同企业间业务的改造与集成。

企业业务层是企业信息集成框架的业务协议来源,由业务协议需求模型和业务进程控制构成。业务协议需求模型采用业务协议描述需要操作的企业业务,企业可通过修改业务协议需求模型动态改变服务的组合运行方式;业务进程控制是对指定的企业业务进行执行控制。

3应用实例

目前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已有3个大型国际集装箱码头投入运营,年集装箱吞吐量约900万TEU,其中中转箱约占52%,对码头中转箱调度能力的要求较高。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以基于Web服务技术的港口企业信息集成系统为基础构建内拖平台,参照码头进箱、提箱智能道口作业流程并对其进行修改与集成。码头间相互调运的中转箱经过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监控下的内通道时,道口员工无需办理提箱、进箱手续,改为通过集装箱自动调运系统直接办理。调运中转箱的集卡纳入港区内拖平台的集卡调度系统(TPS)进行有效管理,从而实现“重进重出”,提高集卡拖运效率和信息准确性。

如图3所示,上海洋山深水港区集装箱自动调运系统在洋山1期码头信息系统与3期码头信息系统的Web应用环境下运行,连接码头信息系统的Web服务、中转箱信息平台的Web服务、RFID系统的Web服务和全球定位系统(GPS)的Web服务。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内拖平台应用Web服务技术进行生产业务流程的动态生成与管理。在Web服务下动态配置的港区集成业务主要有:(1)动态生成集装箱拖运计划;(2)根据GPS信息智能选用集卡;(3)自动生成拖箱出场作业计划和轮胎吊车载系统发箱指令;(4)智能选择集装箱堆存场位,自动生成集卡提箱指令;(5)自动核对集装箱信息。

上海洋山深水港区内拖平台投入使用后,集装箱的拖运效率从/h提高到/h,作业周期大大缩短,基本实现港区集装箱调运自动化,码头控制室、道口等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显著减轻。

参考文献:

[1]包国宪.虚拟企业管理导论[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63.

[2]王勇,张煜,尹瑞. Web服务组合中商业事务处理的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6,27(1): 121-125.

后市场时代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12篇

徐鹏认为,后市场时代是逼出来的一个时代,是因为新车销售利润的下滑,迫不得已把以前不被重视的后市场做起来。

挖掘机市场这几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一些品牌的销售比最高峰时下滑了70%。从设备构成来看,大设备下滑得更为严重,这就给代理商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因此后市场成了一个必须要关注的话题,那么在后市场时代代理商应该如何理解后市场,并做出如何改变呢?人员的组织、利润的构成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何为真正的后市场时代

后市场时代是逼出来的一个时代,是因为新车销售利润的下滑,迫不得已把以前不被重视的后市场做起来。合资品牌早期比较重视后市场业务,很早就布局后市场的人员、部门,但中国市场这种变化是国内企业预料不到的。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设备工作时间下滑的程度远远比不上新车销售的下滑。从统计数据来看,某品牌设备,从2014年到2015年设备工作小时下滑只有18%,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过,这就是后市场的基础。现在用户面临的困难不仅仅是开工量,还有很多回款的问题,后市场时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如何让用户赚到钱,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

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后市场的赢利比前市场新车销售赢利困难、复杂得多,后市场是真正考验技术服务企业的时候。技术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三个维度:一是技术,二是服务能力,三是管理能力。

首先谈技术,技术是技术服务企业在后市场中获得用户认可的基础。技术要从2个方向来讲。一个是差异化,以前的后市场经营是无序的,较为零散,用户的配件需求、维修需求,最后都转化为价格和成本的竞争。另一个是专业化,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和专长,否则就很难在竞争当中获得相对的优势。后市场容量是有的,大家需要去寻找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代理商和售后维修企业来说,并不完全是竞争关系,很多时候是可以通过协作共享市场资源。代理商其实不可能把所有的事都干完,而且代理商的优势在于:它的用户资源相对比较完整,用户信息获得比较容易。但维修能力不可能全面,现在的维修工厂也有大量的工作是通过外包来实现的。未来,维修企业和代理商完全有共同去维护用户的可能性。

第二就是服务能力,能够让用户赚钱的公司才能到最后赢得用户的认可。很多用户对这个行业的认识是不完整的,特别是对一些专用设备,或者设备的性能发挥应该说还是有很大的空间,这就需要技术服务企业发掘用户潜在的需求,包括帮用户进行改装。设备替代人力应该是一种趋势,现在中国建筑行业人均设备的拥有率还比较低,设备改装和多样化设备引进,是未来技术服务企业可以做的一件大事,可以借助于远程诊断系统、智能化和专业检测设备,通过对设备管理的长期跟踪和用户需求的分析,为用户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技术服务企业在这方面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提供更多支持,未来可以帮助用户实现赢利。

上一篇:控制缺失下一篇: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