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2024-06-23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精选12篇)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1篇

一、当下课堂教学现象透视

1. 预习有效吗?

高效课堂都在提倡“先学后教”, 那就先看看我们的学生是否做好了“先学”。试想如果各学科每天都要求学生自己先学, 假设一个学科学生就要自学半小时的话, 那么三至六个学科, 加在一起自学的时间就是多少?所以预习时间是否保证是课堂高校与否的前提。另外, 值得老师们注意的是:我们的学生是否真地在自觉先学。现在学习的各种资料可谓是丰富多彩, 尤其是各学科的“教材详解”, 已经把方方面面都写得详而又详、细而又细。试想我们的学生真地能够做到“视资料”而不动吗?如果学生预习就是把辅导资料上的内容不加思考地抄过来, 那么预习的效果又何在呢?

2. 合作有效吗?

新课改理念下,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可以说这一方式真正起到了扭转乾坤的作用, 使我们的学生有了走上讲台进行展示的机会, 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这种学习方式中的中间环节“合作”的效果是否能够保证呢?看看我们的课堂, 有很多老师为了节省时间, 根本没有给予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问题提出后, 就立刻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试想, 学生在没有充分自主思考的基础上, 他拿什么去和小组同学交流研讨呢?深入到小组中, 我们多数看到的是一组学生在一起或在听一个人说, 或是轮流说一些浅层次的人人皆知的内容。很少看到小组之间因学生自己的疑问而展开思维的交流和碰撞。因此说:小组学习流于形式。

3. 展示交流有效吗?

现在火热的“生本课堂”, 给予了学生更大展示交流的空间。这种展示确实让课堂热闹了, 让学生动起来了, 让老师有空闲的时间了。但静下心来看看我们学生在展示时那种模式化、僵硬化、浅层化的状态, 效果又有多少呢?

4. 集体备课有效吗?

新课改催生了集体备课这一校本教研的形式。本来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很好契机。如果集体备课的资源用得好, 那么不但使我们的老师能够减轻负担, 更能使我们的老师能够空出多一些的时间用在辅导学生和研究效果上。如果集体备课能与课例研讨、反思交流、经验总结串连起来, 就能真正提高我们校本教研的有效性, 真正把我们老师的经验得以传播, 让我们的教学新手尽快上路。但事与愿违, 这本是一种特别好的教研策略, 但在我们老师那里, 就简单地变成了教案共享, 变成了集体偷懒。

5. 导学案有效吗?

之前十分盛行的导学案的弊端也已展现。教师把导学案变成了练习集, 不但造成了学校经济的浪费, 同时导学案也束缚了教师课堂教学流程的艺术化, 课堂教学变成了学案问题解决的练习课。这样久而久之, 我们教师的教学艺术何谈, 教师的素质教育提高何谈?

二、高效课堂要素透视

针对当下课堂的种种无效、低效的现象, 我们有必要深思和提炼一下高效课堂到底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下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简要提炼:

1. 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传统的课堂, 老师“一言堂”“满堂灌”, 讲台被教师独霸。学生是被动的听者, 是知识的“被告知人”, 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造成了学生身在教室, 心在四方。课堂上昏昏欲睡、哈欠连连、心游四方的现象比比皆是。试想, 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参与, 学生的思维没有流动, 何谈收获呢?因此, 当下看一节课是否成功, 就要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 学生是否参与了自主探究, 是否参与了展示交流, 是否参与了质疑解惑。让课堂真正变成学生的学堂, 让讲台真正变成学生展示的舞台, 让我们教师和学生都真正感受到思维的流动、智慧的交锋, 让学生时而沉思静想, 时而激情满怀, 让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真正熏陶和感染我们的师生, 让课堂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 敢问、敢悟、敢说成为课堂的家常便饭, 让学生的精彩成就课堂的精彩, 这样的课堂才有资格说高效。

2. 真正落实“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当下的语文课堂, 有些教师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所忽视。课堂上任由学生信马由缰, 任由本节教学的重、难点不能有效解决。面对高度自主的学生, 教师手足无措。论其原因, 一是教师对教材的研读不到位, 师者本身对教学的重、难点模糊不清, 因此, 在学生汇报展示的过程中, 教师不能够恰切地进行引导、点拨与提升。这是造成教学低效的最主要的原因。二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的调控能力差, 面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 面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兴趣、习惯、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偏差, 教师无所作为, 甚至无所适从。有些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低下, 没有魅力可言, 不论是语言、板书、教风, 还是责任心, 都不能唤起学生的崇敬。因此提高教师素质, 提升教师魅力, 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保障。

3. 积累运用是语文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 要想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 仅靠一本语文教材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引导学生大量积累, 巧妙运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首先必须引导学生热爱阅读, 让学生在大量阅读中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语言。学生在阅读时, 还要选择精典的语段, 进行摘抄, 写好读后感, 教师还要搭建大量阅读展示交流的平台, 让学生在交流中感受阅读成功的乐趣。另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现在教师和学生注重在大量阅读中“采蜜”, 但却对所采的蜜有束之高阁的现象, 造成读与写的脱节。试想学生每日的“采蜜”如果不被有效运用, 势必会影响学生长久摘记的热情。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一定要引导学生发挥采蜜的作用, 让学生阅读的收获在写作中得以运用和发挥, 这也势必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我们知道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表达。写作能力反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因此重视写作, 是语文教师当下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不但要重视大作文的指导与讲评, 更要注重小练笔。我们尽量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进行有机结合。在阅读教学中, 大力发掘每课中富有特点的写作方法, 如从《最后一课》中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羚羊木雕》学习环境烘托人物心情的方法;从《木兰诗》中感受详略分明的写法等, 然后让学生进行仿写练习, 以便做到学以致用。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研讨会心得 第2篇

前两天,有幸参加了**区中学语文有效课堂研讨会,会上来自**区各个中学的语文组组长纷纷发言,教研室邹主任对大家的发言进行了提炼总结,并对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提出了更新、更高、更明确的要求,特别是区教育局副局长陈的讲话,让我们对语文学科肩负的责任使命,语文教师应具备的各方面素质,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意义。现将此次学习的诸多收获汇报如下:

一、向名师学什么?

教师要教会学生爱学习、会学习,首先自己就得是一个学习高手,把一些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快速成长,建立自信心,二者相符相成。

1、学习名师的技巧和方法

①学习名师的导入技巧。要让学生产生惊异,把熟悉的事物陌生化。

②学习名师的朗读技巧。找到训练点,读出停顿、重音、节奏、情感和表情,教师及时正音。读不好的学生一定要正确的朗读一遍。

2、学习名师的观念、思想和精神。这里主要是指名师的价值取向,即用名师的视角、眼光去构思课堂教学。

①名师眼中的优秀课堂:

学科技能训练落到实处;思维、能力、情感落到实处;学生积极主动学习。②优秀的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a、学科味(这是由学科特点所决定的)、人情味(体现教育是温暖的旅程,即教师要成为温暖的教育者)。

b、教学目标简明,内容简约(一是学生为什么要学?找理由;二是教师为什么要教?给自己个理由;三是什么不需要教?)。

c、教学环节简化(避免碎片化),方法简便,媒介简学(容易理解,不复杂),用语简要(一语中的)。

d、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标准是否明确,结构是否合理。

二、如何让教学扎实起来

1、扎实在于清晰

学生清晰——已经有什么?(知识和技能、兴趣和需要、方法)还缺什么?(相互倾听)补什么? 困难和障碍是什么? 差异是什么?

内容清晰——教什么? 目标清晰——教到什么程度?

层次清晰——先学什么?再学什么?最后学什么?学习过程是怎样从易到难的?

环节清晰——每个环节要明确的关键词是什么?环节之间的衔接、转换和提升点是什么?

指令、要求和问题清晰——有温度没有深度(滑冰课)、有活动没有学习(没有把活动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有表演没有学科渗透,这三个方面都是课堂教学的大忌。

2、扎实在于开放 开放的课堂教学是要体现“学生主动的学”,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3、扎实在于细节

教学细节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小组讨论,从同桌合作开始,给类知识点考察分工和规则明确,因为有分工才有责任,有责任才会有担当,有担当才会有成长,交流时弱者先说,强者补充,教师及时评价和反馈;运用好教学中各种差异资源。

4、扎实在于停顿

教学是停顿的艺术,是等待的艺术。教学中,学生的亮点、错误、困难和困惑,这是学生思考的过程,需要教师停顿。

5、扎实在于应用

如何构建高效中学语文课堂 第3篇

一、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

当今的中学生很大一部分对学习都很淡然,表示“没兴趣”,我们老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成功的奠基石,只有有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干好一件事情。俄国伟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这给我们语文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启示。素质教育的实施,所要求的也正是如此,只有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想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的贯彻好素质教育,我们应该积极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燃起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有许多,教学中,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性格、爱好、习惯等特点出发,结合教学实际,充分挖掘教学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知道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学习好语文这门学科,让学生愿意去学习语文。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好学

提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必须培养他们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学生的阅读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讲或观看讲座都不能将其代替。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整体感悟、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理清思路等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有赖于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严谨,要提要求,可倡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个性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及时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拓宽阅读范围,除了课内的阅读外,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老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名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组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书带到图书角,和大家交换看书,交流读后感,让学生爱好读书。这样,既节约了成本,又拓宽了同学们的阅读知识面,让学生爱好读书,何乐而不为呢?

三、 用写作提升学生,让学生勤学

当今中学生,学习语文最薄弱的环节莫过于写作了,我们的很多测试,卷子收上来基础部分有内容,写作部分空白多啊!所以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势在必行。

“写什么?”、“如何写?”一直是中学生咬着笔头最困惑的两大难题。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学生在写作中不能只是用“笔”来模仿,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写,要在字里行间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千万不能流于模仿阶段,那样未免太幼稚。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最关键的是倡导用真情健康写作,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写对人的爱,就要动人热烈;写对人的厌,就要深刻尖锐;写事情,就要细腻生动。培养学生写作可以从以下两点入手。

1、鼓励学生多写多练

对于刚升入初中的七年级学生,应鼓励多练,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要求很高的写作技法。有的教师急于提高刚入初中的学生的写作水平,便大讲特讲写作方法,生硬地把开头的技巧、结尾的章法、巧用修辞等都塞给学生,结果学生一头雾水,不理解更不会用,感觉作文好难。如此一来,教师不但没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徒增学生的惧怕厌恶心理。我们应该是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放开来写,只要字通句顺,能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真实的情感就可以了。

2、选题要贴近学生生活

有些教师觉得有意义的主题,而学生却觉得无味,所以教师选题一定要深入学生,结合学生的特点,写学生的身边事。让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教师要指导学生以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来记叙或议论,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真事、发真情、求真理。教师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用以上两种方法训练学生写作,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味,鼓励学生勤于写作,学生的学习能了就容易提升。

四、拓展语文课堂,让学生乐学

如何构建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4篇

一、课前预习必不可少

不少语文教师普遍反映, 语文课抓手不明确, 效果不明显, 进程不流畅, 时间不够用, 任务完不成。其实在高效课堂实施中, 这种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究其主要原因与没有搞好课前预习是密不可分的。杜郎口有着成功的经验, 事实告诉我们没有预习就不能展示, 预习不充分就不能淋漓尽致地展示, 可见展示成功的前提是必须搞好预习。虽然我们这些学校的体制不大一样, 从时间上讲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 自由时间比较多, 什么时候搞预习, 或者预习得扎实不扎实, 从某种程度上讲由不得教师支配, 是一个略微棘手的问题。要想把预习确保都能做到, 教师们不得不将预习移到了课堂上。但课堂是将毕竟有限, 而语文课的容量包罗万象, 学生先预习后展示, 严重挤占了展示的时间, 这样一来预习和展示反倒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预习的时间多展示的时间就少, 多了展示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就受到了束缚, 令人顾此失彼。其实, 在预习的过程中, 学生做的事相当多, 要完成一边读书书写导学案的答案, 还需要把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写到展示的黑板上, 以做好展示准备。学生焦头烂额, 顾此失彼, 手脚忙乱, 结果什么都没做好, 预习过程走马观花, 不够充分, 展示的过程也是蜻蜓点水快马加鞭, 就注定了效果肯定不佳。

这些矛盾期待解决, 最理想的出路就是把课上预习搬到课前。初中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书, 在课外独立自主地完成导学案, 大多数学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之内, 30分钟也不会给学生造成严重的负担。不预习就不能展示,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好好预习就不能充分展示, 预习不精细展示就不成功, 展示和预习不可偏废, 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预习是展示的前提, 展示又是预习的时候所用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的再现。诚然学生预习的好也就会展示了, 有了积累的经验, 有了学习方式的提升, 学生的预习能力就会得到不断的提高, 学生会越来越明白好好预习才能好好展示, 课前不预习课上展示就显山漏水, 不成体统。毋庸置疑, 只有把预习搬到课前进行, 课堂上时间紧任务重的被动局面才能得以改善, 还有就是预习过程越投入越成功, 展示才能更深入更到位。

二、课堂教学合理优化

要想打造高效课堂, 合理优化课堂教学流程是又一重点。具体来说, 导入课题——展示目标———学习过程———展示交流——达标反馈———学教反思。该流程具有二重性, 既可以作为一篇课文的学习流程, 也可以当成每节课的教学流程。不少教师却不能与时俱进, 还停留在原始的授课方式上, 这种传统根深蒂固, 严格划分课时, 通过论证, 效果不算太好。原因是任务量划分不好, 二是课堂环节出现重叠, 宝贵的课堂时间被生生浪费。毕竟课堂展示前学生的准备工作相当多, 比如说一篇课文两课时, 假如每课时都展示, 学生吃不消, 课上时间定然不够用, 相比之下整体自学整体展示, 这样的流程就更加合理。因此, 课堂教学流程应该变为导入课题———展示目标———梳理准备———展示交流———总结提升。需要强调的是原来课堂流程中的自学过程摇身变成了梳理准备, 这一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查找问题, 相互对照答案, 商讨展示方式, 弥补缺憾, 从时间上讲无非也就用了三五分钟, 这样做课堂结构就得以极大优化。

三、搞好小组的分工与合作

语文课堂教学任务完不成, 展示的时候环节出现混乱, 回答问题学生出现重复,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对小组进行明确分工。小组明确不了任务, 就会出现一个问题重复说, 有的问题没人说这样被动的局面。受此启发, 教师一定要注意小组任务分工明确, 不重不漏。比如说导学案上设计六个问题, 就应该将这六个问题划分至每个小组, 各组都来承担一个问题, 重点研究, 小组长认领任务以后, 也要给各成员明确分工, 各负其责, 人人有责。同时小组长肩负重大责任, 要善于分解问题, 做到每人有事干, 把一个问题分成几方面来回答, 大问题优等生做, 中等问题中等生做, 简单问题学困生做, 人人有事干, 人人尽责任。比如有人读句子, 有人谈感受, 有人做板书, 有人谈表达方法, 有人评析遣词造句, 有人做总结点评, 即便在展示的时候, 也不要让小组内只抽出一两个人做展示汇报。即便一个人就能回答, 也不搞一人承包, 还要让其他小组成员也分享参与的机会, 尝试成功的喜悦, 成员之间要谦让, 不能独占展示。小组展示要集中解决自己小组领取的问题, 暂时不要涉及其他小组的问题, 把本组的问题汇报完毕以后, 再争取其他小组作补充、作评价。这时候其他组再对这个问题做出相应地补充、评价、质疑, 可以抢说。这个环节还要要求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 绝对不是学生忙起来, 教师就休息, 要随时跟学生展开有效的对话, 注意做好点拨、提升、追问的准备。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5篇

句式杂糅就是一方面把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表达方法混在一起使用,如表述原因“可以说“xx的原因是是什么”也可以说“xx是什么造成的”,如果说成是“xx的原因是什么造成的”,就犯了句式杂糅的毛病。也有的是一句话已经说完却顺着结尾又说了一句。还有一种类型就是前半句是一个主语加状语的形式,后半句又抛开这个主语另一句子。这样一来造成前面的句子结构不完整。

1、两个句式的杂糅

高速公路上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司机违反交通规则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交通部门要加强安全宣传,提高司机的安全意识。【解析】主要原因是„„ 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杂糅,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大师的这段经历非常重要,但流传的说法不一,而所有的当事人、知情人都已去世,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解析】“拟采用”和“以„„为准”杂糅,可改为“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的说法”或者“我们斟酌以后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为准”。

2、两个句子的粘连

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解析】 前半句是“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后半句是“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再接下来是“领导来到县里调研”,三句话合成两句话。

水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粘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较为安全。【解析】“食用水果前应该洗净削皮”就已经把话说完整清晰了,后面的内容纯属顺口而出。

【解题技巧】句式杂糅往往使句子显得拖泥带水,我们可以根据前面的一个句子,把句子截断,看看是否已经表达清意思了,是否可以更简洁一些。如第二句“拟采用大师儿子所讲的”我们觉得只要读到这里就很清楚了,下面再有内容就是杂糅了。此外既然有两个句式,那么句子中一定有用法重复的词语,如果找到重复的词语就可以判断他是杂糅了。如“宗旨是以„„为目的”。

许多水果都有药用功效,如柠檬中含有柠檬酸、柠檬多酚及维生素C等成分就具有很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解析】先说柠檬含有xx成分,没有断开句子,就又接着说其作用。粘连很紧密。可在“柠檬中含有”后面加“的”,使第一个句子变成后一个句子的主语。

3、主动句和被动句的杂糅 老人右腿骨折,左腿却被植钢板。发生在通城中医院的这一荒唐透顶的医疗事故刚一曝光,便立即使有关主管部门引起高度重视。【解析】一方面是“使重视”,一方面是“引起重视”,被动和主动杂糅。

【解题技巧】审读病句的时候,如果出现了“被”字,就要看看有没有被动句和主动句的杂糅。

4、改换主语造成的杂糅

参加研制神州神舟七号飞船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的热切关注中,经过不懈努力,神舟七号飞船终于成功发射。【解析】划分句子成分就可以知道,这句话前半句的主语是科技工作者,在„„,经过„„都是状语,后半句应该是是谓语,但是后半句却又重新写了一个主语,致使前半句“夭折”而后半句无依无靠。

【解题技巧】这里病句的有个明显的特点:前面是主语加介词结构,后面是个完整的句子。如:四川人民经过自己的努力,家园已经建立起来了。修改的方法也很很简单,把介词移到主语之前就可以了。

★堂上练习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央电视台在今年春节联欢晚会上,为了扩大观众的参与面,几个农民工代表来到现场,与全国人民一起辞旧迎新。

B.有关商品房质量的投诉,这些年一直居高不下,原因之一就是目前建设中大量采用的现场浇铸施工工艺使得施工质量难以控制。

C.不少电影剧本停留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D.新郑农业资源比较丰富,该市在围绕以农民增收为中心的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让农民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8月4日,药家鑫的父亲药庆卫把药案受害人张妙的代理人张显告上了法庭,起诉对方在微博、博客上捏造事实,恶意诽谤自己的名誉。

B.城市发展论坛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城镇化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城镇化速度和趋势上,而对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政策的负面影响则明显被忽视。

C.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D.作为生物进化的直观而形象的证据,1861年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的朗恩艾特罕出土了第一具始祖鸟化石成了尽人皆知的最为著名的化石。

第二课时(病句规律总结)

一、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1.有关部门对极少数不尊重环卫工人劳动、无理取闹、甚至殴打侮辱环卫工人的事件,及时进行了批评教育和严肃处理。(搭配不当,“事件”不可以“批评教育”)

2.我们家乡美丽而富饶,这里土地肥沃,特别适宜种果树、棉花、甘庶,此外,还适宜栽种梨树和枣树。(分类不当,“梨树和枣树”都是“果树”)

3.全厂职工讨论和听取了厂长关于改善经营管理的报告。(语序不当,应为“听取和讨论”,有时间上的先后关系)4.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语意不明,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计“三千余元”还是单“诉讼费”“三千余元”)

二、出现了多重定语和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

1.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有效的改正错误提高思想水平的方法。(应将“有效的”调至“方法”前)2.昨天,许多代表热情地在休息室里同他交谈。(应将“热情地”调至“同他交谈”前)3.这期培训班是全国职工教育委员会和国家经委联合于今年五月底举办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二百多名职工代表参加了这次培训。(“联合”应调至“举办”前,让位于时间状语)

三、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1.三个学校的学生会干部在教导处开会,研究本学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问题。(表意不明,是“三个学校”还是“三个学生会干部”)

2.国产轿车的价格低,适于百姓接受,像“都市贝贝”市场统一售价才6.08万元,“英格尔”是6.88万元,新款“桑塔纳”也不过十几万元左右。(重复,“十几万元”本为约数,不可以再用“左右”)

3.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端正党风、增强党的凝聚力的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语序不当,“一种”应在“行之有效”之前)4.华能集团三电厂今年对锅炉设备进行了改造,吨煤发电量增加了1.5倍,煤消耗量域少了1.2倍。(用词不当,“减少”不可以用倍数)5.中国第一个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国内外同行对其先进的功能大加赞赏,先后有二万三千多人次前来参观。(用词不当,“人次”是复量词,不可以做主语)6.早晨五六点钟,通往机场的街道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人群。(用词不当,“人群”是集合名词)

四、出现了介词,可能是搭配不当、结构混乱、主客体颠倒、主语残缺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搭配不当,应为“从„„中”)

2.3月17日,6名委员因受贿丑闻被驱逐出国际奥委会。第二天,世界各人报纸关于这起震惊国际体坛的事件都作了详细报道。(介词使用不当,应为“对”)

3.焦裕禄这个名字对青年人可能还有些陌生,可对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主客体颠倒,应为“对青年人来说”、“对四十岁以上的人来说”)

4.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呢?(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应删去“对于”)

五、出现了关联词(连词),可能是搭配不当、残缺、语序不当

1.只有从根本上解决了为什么人的问题,就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关联词搭配不当,应为必要条件,用“只有„„才”)

2.尽管你的礼品多么微薄,但在农民心上,却象千斤重的砝码。(关联词和副词搭配不当,此处应用确指的“这么”,“无论”和“不管”后应用不确指的“多么”)

3.他虽然是个农民,平常喜爱学习,识不少字,编秧歌也在行。(关联词残缺,应在“平常”前加“但是”)

4.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关联词位置不当,主语不一致,关联词应在主语之前,应将“不是”调至“质量”前)5.如今“阿Q”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但进入了教科书,而且活跃在各媒体上。(语序不当,出现了递进关系,程度重的应放在后面,应为“不但活跃在各媒体上,而且进入了教科书”)

6.用语不妥贴,造句不合文法,行文缺乏条理,拖沓冗长,就会把意思弄得含混晦涩,令人误解甚至费解。(语序不当,应为“费解甚至误解”)

六、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

1.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语意不明,“他”到底指谁,指代不明)2.老人在80岁的时候,还清楚地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语意不明,“自己”到底是指“老人”还是指“老人”的“哥哥”)

3.由于这次交通事故,淮海路宛平路地段的交通为此封闭了近三个小时。(重复,“为此”就是“由于这次交通事故”)

4.我们必须拿出自己的正版计算机游戏软件,否则,不出新软件,就难以抵制不健康的盗版软件。(重复,“否则”即“如果不这样”的意思,与“不出新软件”重复)

七、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

1.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加“的经验”)

2.认识沙尘暴、了解沙尘暴,是为了从科学的角度达到对沙尘暴进行预防,减少沙尘暴造成的损失。(“达到”的宾语中心语残缺,“损失”后加“的目的)3.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搭配不当,“看到”与“乡音”不搭配)

八、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1.这个文化站已成为教育和帮助后进青年,挽救和培养失足青年的场所,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彰。(搭配不当,“培养”与“失足青年”不搭配)2.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偷换主语,“工厂”不可以“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

3.我们也学小孩子一样,掐了一把花,直到花和叶全焉了,才带着抱歉的心情,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偷换主语,前面主语是“我们”,后面已暗换成“花”,所以应改成“把它们丢到山涧里,随水漂走了”)

九、出现了疑问旬、否定词,可能是肯否不当 1.雷锋精神当然要赋予它新的内涵,但谁又能否认现在就不需要学习雷锋了呢?(疑问句再加双重否定,变成了三重否定,不合逻辑)2.近几年来,王芳几乎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相当于“每时每刻都”,此处与“忘”用,与后“积累了大量的资料”矛盾)

十、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

1.《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有“为„„所”和“被„„所”的结构,没有“受„„所”的结构,要将“所”字去掉)2.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应为“由„„决定的”)

3.它是把事件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经过的写法叫倒叙。(应去掉“它是”)

十一、出现了文言词语、书面语,可能是重复

1.在交通干线上设卡收费的方案必须经地方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公诸于社会。(“诸”即“之于”,“于”与它重复)2.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绝伦,可以堪称一流,受到世界舆论的普遍赞誉。(“堪”即“可以”,“可以”与它重复)3.听了他对事实真相的陈述,我在心里由衷地感谢他。(“由衷”即有“在心里”的意思,重复)4.《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躬耕修典”即“编纂”,重复)注:类似的错误用法还有“过早夭折”、“过分溺爱”、“卫冕桂冠”、“令寒舍蓬荜生辉”等。

十二、出现了“的”字的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搭配不当(偷换主语)、语序不当

1.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外面又刮了风,街上的行人也渐渐稀少了,修伞的心里非常着急。(语意不明,“修伞的”可能是“修伞的顾客”也可能是“修伞的师傅”)

2.2003年8月3日晚,在北京天坛举行了第29届奥运会会徽发布仪式,当晚祈年殿的灯火辉煌,更显得雄伟壮丽。(搭配不当,误用“的”字,偷换主语,造成“灯火”与“雄伟壮丽”不搭配,应删去“的”字)3.湖南省历史博物馆近日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八千年前新出土的栽培稻。(语序不当,应将“祈出土的”调至“八千年前”)

十三、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

一、不合逻辑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能否”是两面性的词语,与后面不一致)2.我怀着恐惧的心情,担心灾难会不会降落到姑妈头上。(“担心”“不会”,不合逻辑)

十四、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词语,可能是不合逻辑(表意相反)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防止”与“不再发生”不合情理,应去掉“不”)

2.睡眠三忌: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忌”或“不可”去其一)

十五、出现了“前去”、“新生”、“保管”、“没有”、“走”、“和”等多义词或多义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

1.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目前去汇报。(是“15日之前去”还是“15日这一天去”,意思不明)2.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这所有名的老校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是“新同学”还是“新生命”,意思不明)3.此次选举村民委员会主任,他们谁也没有干涉王尔德的权利。(“没有”兼有副词和动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4.独联体国家的人民看不上2002届世界杯足球赛。(是“看不到”还是“瞧不起”,意思不明)5.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和”有介词和连词的性质,造成语意不明)6.教育部就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范围发出通知,指出物理学科初中教学内容部分不作要求。(是“整个初中教学内容部分”还是“其中的一部分”,含混不清)

十六、出现了使、让、令、把、被等词,可能是主语残缺、主客体颠倒、语序不当 1.经过老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主语残缺,使动词的主语是“老主任”,应去掉“经过”,或者去掉“使”,将“才”调至“他”后)2.今年年初美英两国曾集结了令人威慑的军事力量,使海湾地区一度战云密布。(主客体颠倒,“威慑”本身有“吓唬”别人的意思,再用“令”字造成了主客体颠倒,应改成“震慑”)

3.为了争取高速度,我们必须狠抓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它走在生产建设的前边,把国民经济用先进科学技术搞上去。(语序不当,应为“用科学技术”“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4.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家们把自己对山川、草木、城市、乡野的感受没有倾注于笔下,而是直接聚焦于镜头。(语序不当,应将“没有”调至“把”之前)5.我们伟大的祖国再也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任意被人蹂躏和掠夺的国家了。(语序不当,应将“任意”调至“被人”后)

第三课时(高考病句训练题)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国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这些挑战。未来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B.叶正明对有些文章和书籍说叶挺在和党断了联系期间生活异常困难,靠开饭馆、摆小摊、卖油条等等维持生计的谬传比较反感,说这些都是假的。

C.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D.长久以来,以大摩和高盛为代表的一批从事证券买卖、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同时比从事储蓄和贷款业务的传统银行受到更少监管,一直是华尔街的“形象代言人”。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部队的一些医院,像当年在战场上听到冲锋号声一样,立即组成医疗队,火速奔赴灾区。

B.墨西哥一家舞厅发生了一起有多人丧命的踩踏惨案,警方称,原因是由于夜总会老板故意制造恐慌和紧急出口处受阻引起的。

C.海洋国家依赖对外贸易,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还取决于本土治理。这是海洋国家把海权作为战略重点的根本原因。

D.国家重点项目——广州东二环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珠江黄埔大桥先导索成功过江,这标志着该大桥上部结构安装首战告捷。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四川灾区人民经过几个月的重建,一座座崭新的、具有抵御8级地震能力的教学楼胜利竣工,为新学期的顺利开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B.9月23日,一些抗议者在美国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门外举行集会,要求联邦储备委员会在挽救金融市场的同时救助无力还贷的购房者。

C.实施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计划,是今年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国家级重大科研,是中国人民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又一伟大壮举。

D.在2008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取得了骄人成绩;而在随后举行的一些体育比赛中,我国选手却频频落马,这种现状确实令人堪忧。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第十八届全国书博会在郑州举行,广东参展的出版物至少有4 500种以上,其中《王蒙自传》、《我在央视》等一批精品备受读者青睐。

B.叶永烈编著的《天文知识》,丰富而系统地介绍了浩瀚太空里星球演变、星云飘移的科学原理,为我们展现了宇宙中一幅幅美妙的图画。

C.我们必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坚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努力把广州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D.如今,拉萨市堆龙德庆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出产的草莓、土豆、豌豆尖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B.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我们的赞叹。C.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D.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9年,国内艺术品市场,忽然变得有些特别了,成了多事之秋,危言耸听的说法就是“冰川期”来了。

B.央行日前宣布大幅降息,让很多投资者感慨如今的理财真是愈来愈难:无论是信贷类理财产品、票据类理财产品或者债券类产品,目前都面临收益率日益减少。

C.后奥运时代的中国,是被世界关注度更高的中国。适逢世界经济的下滑,作为最有前途的新兴经济市场的中国,能否走出困境,担负起世界经济“救世主”的角色,这主要取决于中国在后奥运时代的经济走向是否正确。

D.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表面上看是品牌、产品、价格、服务的竞争,实质上却是所有企业员工的品质和心态的竞争。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网络成瘾患者是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其后果可导致性格内向、自卑、与家人对抗及其他精神心理问题。

B.由于三鹿奶粉属于低端品牌,食用者大多是农村婴幼儿,因此,国务院宣布对因服用三鹿牌奶粉而患结石病的患儿实行免费治疗。C.国际形势瞬息万变,美国越来越难以得心应手地对付形势挑战。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全球地位是否会下降,将取决于美国有效调整自己的霸权模式,适应新的世界。

D.“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再次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赞誉。中华民族能有今天的荣耀,靠的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所取得的。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人们通过网络进行搜索无可非议,关键是当网络搜索上升为“人肉搜索”时,这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络行为,而是实实在在地给某些当事人带来了物质上的损失、精神上的伤害,这与传统暴力事件性质接近,也就进入了法律监管的范围。

B.《新闻周刊》第二十六期披露的招生内幕令人触目惊心,定向招生以往无序混乱的局面非但没有改观,反而更加变本加厉——中介人或组织明目张胆地贩卖指标。

C.本田汽车社长福井威夫认为欧洲是汽车文化的发源地,也是对品质要求最为严格的市场,品质能否得到欧洲顾客的认可是出口事业成功的关键。

D.由于韩朝关系今年一再恶化,导致韩朝政府间对话渠道中断。六方会谈为双方代表的接触提供了契机,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高度评价。10.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2008年12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本首相麻生太郎、韩国总统李明博正式在日本福冈签署《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

B.国家财政部科研所负责人称,明年油价在现行基础上继续下降已成定局,不过下降幅度不会太大,可能在0.5元~0.8元左右。

C.为应对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12月10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中国将开展以“增支减税”为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

D.12月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问中方是否会再次派出船只进入钓鱼岛时,刘建超表示,中国船只是在中方拥有主权的海域进行正常的巡航活动,至于何时再派出船只,这是中方的事情。

第四课时(晚练讲评)第五课时(作文讲评)材料: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社会蓝皮书》。调查显示,毕业一年后,约三成90后大学毕业生居住面积不足20平方米,但他们更希望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而不愿做房奴。更看重个人价值的90后大学毕业生,可能成为“不买房一代”。

材料解读:学生就材料内容进行评价,或赞同或否定。“不做房奴”理念的背后,其实是对人生定位和成功标准的确认。是把自己局限于大城市的一套住房之下,还是走出都市,放眼全国甚至世界,让自己有更从容、广阔的发展空间,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年轻人今后的前进方向。即便最终决定在大城市购房成家,只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能够承受自己的付出与辛劳,对于他们来说,也意味着成长与成熟。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买房问题上的消费观念日益转型,某种程度上也是社会的进步。更重要的是,随着这种现代化置产理念的培育和共识的形成,对于培育一个成熟、理性的房地产市场同样具有促进作用。买不买房、何时买房、如何买房,是年轻人应该深思熟虑的问题,更值得全社会关注。让更多人跳出“有房才有幸福”的传统思维,敢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既是个人选择,也是社会蓬勃进取的活力所在。

语病练习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 A前面说“是否”,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属“搭配不当”,应在“美国”后加“能否”。C第二个“人们”多余。D主语部分的中心词残缺。

2、【答案】A 【解析】B成分残缺,应为“实施„„制度”。C句式杂糅,不能用“因为„„造成的”。D病句不合逻辑。“媒体和报纸、电视台”属于大小概念并列。修改:删除“媒体和”。

3、【答案】D 【解析】A主谓不搭配,“医院奔赴灾区”不通,应把主语改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B句式杂糅,“是由于”与“引起的”应该是两个句式。C语序不当。应为“国家安全范围不仅取决于本土治理,还取决于主权所不及的海洋和贸易区域的秩序”。

4、【答案】B 【解析】A中途易辙,可将“经过”移到“四川灾区人民”之前;C缺少宾语中心语,在“科研”后加“实践活动”;D“令人堪忧”重复赘余。

5、【答案】D 【解析】A不合逻辑,同时用“至少”与“以上”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B搭配不当,“丰富”不能修饰“介绍”,可改为“全面”。C成分残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缺介宾结构中的介词“以”,应在“实现”之前加“以”。

6、【答案】C【解析】A项杂糅“原因„„引起的”。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D项语序当改为“保障和改善”。

7、【答案】C 【解析】 A搭配不当,“国内艺术品市场,加上‘对„„而言’,即对国内艺术品市场而言”;B成分残缺,“面临„„窘境”;D语序不当,“所有”应放在“企业”之后。

8、【答案】B 【解析】A主宾搭配不当。C前面说“是否”,后面只说一种情况,对应失当,应在“美国”后加“能否”。D句式杂糅,可以说“靠的是„„共同奋斗”,也可以说“是„„所取得的”。

9、【答案】A 【解析】B“反而更加变本加厉”重复赘余。C两面对一面。应在“成功”前加上“能否”。D“导致”前边缺主语。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 第6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语文教学;高效课堂;尝试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233-01

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高效发展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就其外延而言涵盖高效的课前精心准备、返归教学本质的课堂教学中实施和教师课后的反思与研究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不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实施初中语文的高效课堂教学呢?下面就结合自己的科研课题研究来谈谈这一体会。

一、提高备课的效率

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备课不是单纯地写教案而必须备教材、备学生,不仅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选择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单就每节课在上课之前对于课堂教学中教、学各个环节,教师、教材、媒介、学生有个精细的设计,包括在反思中遗留问题的讲解都应考虑在内。既对实现新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落实有一个先期的预设保证。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情绪渲染是讲授素养之一,它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营造感情氛围,也就是带领学生“入戏”。在学习“干将莫邪”这一课时,我首先就让学生根据故事情节弄清全文的感情基调,学生很快得出“复仇、悲愤”的结论。于是,我立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设想自己就是那个悲剧人物或者是侠客,接着,我们一边表演,一边在我的问题的引导下完成了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但实现了学习目标中的课文复述,还对复仇精神和狭义精神有了深刻的了解,最后我们回到现实,就狭义精神与现代法治是否冲突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下课之后,学生还在意犹未尽的辩论如何处理二者的关系。再好的课文,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都不能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对中学生来说,说明文体,议论文体,都是枯燥无味的,使人昏昏欲睡,很难提起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谈语言》一课时,一开始我就用多媒体给学生出示了一系列的词句,如: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地酒天尝(白酒广告)等,学生很惊喜的发现,那些词语里都有错误;在读了“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后—— “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学生更是哄堂大笑,所有人都集中精神,思考如果改正。这时,我问大家,语言究竟怎么用才合适,参照王力先生的谈话,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找找先生的观点和说话的依据。学生马上热火朝天的行动起来,因为他们平时也有说话被嘲笑的时候,跟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了,不得不重视。

三、提高教师素养

作为语文教师应做到板书精美、书写漂亮、说好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基本做到知识广博、勤学乐学,可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在于知识的积累与更新。语文教师理应博览群书,捕捉时代发展前沿的新鲜信息,课堂上基本上做到十八般武艺精通几样,这样才能把课堂当成舞台,教师以导演身份出现,才能导出一幕幕充满灵气和活性的课堂经典之作。“教学也就必定含有艺术性的要求:表现形式也是个性化的,而非一统的、划一的。”果真能这样,何愁课堂效率不高呢?教师理念的现代化与不断更新必须建立在教师爱学乐学的基础之上,可很多农村教师仅把教书当做谋生的职业而不是事业,疲于应付,甚至为了养家糊口,无心教学,更谈不上主动学习、加强业务进修了。有些教师多年来没读过一本教育专著,没有订过一份教育期刊。久而久之,结果变成了教小学者就是“小学水平”、教初中者就是“初中水平”了。大家都知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满满的“一桶水”。试想从老师身上流出的水逐渐枯竭甚至是“陈水”,岂不影响教学质量?何谈培养社会主义创新型人才?因此,合格的语文老师应具有乐学爱学的内在动力,博览群书才可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了前沿的理论作基础才能自觉践行教改,将最新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方能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第7篇

一、课前备课的准备工作

高效课堂教学, 在课前准备上, 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只有精心地备课, 才能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1. 课前备课的重要性。

备课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环节,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教材是学生学习学科知识、技能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只有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弄清所备课的地位和作用、重点和难点, 才能为高效课堂的创建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 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一文中, 教师可在新课讲解前, 根据文章驳论兼有立论的特点精心备课, 为学生设计讨论的模式以及理解驳论、立论的本质和该文敌论点等情景, 这样做有利于新课的讲解, 促进学生知识的转化,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 课前备课有效预设。

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本色, 要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因此,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尤其要重视语文能力的训练, 充分发挥群体优势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让学生在快乐中度过一个个美妙的45分钟。

二、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营造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教师要学会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 运用情境式、启发式、谈话式引入等, 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其中, 情境教学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它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 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1. 加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形成相互帮助、相互补充、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

比如, 开展学生辩论赛、主题演讲等活动, 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

2. 再现情境, 深化主旨。

语文课堂教学要注意使用“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例如, 在《最后一课》的教学结尾时, 我对学生说道:“有人认为小弗郎士的可贵在于命运大转折的时刻, 终于明白了学习是与侵略者作斗争的武器。”通过这样的话语, 让学生去体验课文情感, 使学生对“爱国”这一概念有了新的认识,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也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多媒体技术已广泛进入课堂, 并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改变语文的教学模式, 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 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时代性。

1. 多媒体教育技术改变了语文教学对抽象事物的理解。

例如, 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时,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将文章中人物形象以及多个相关视频片断一起整合到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还能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 将学生从传统的死记硬背中彻底解放出来。

2. 多媒体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 在教学《狼》时, 教师可用生动的画面把学生引入故事, 并让学生分角色给“狼”和“屠夫”配音。这样学生就能很快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 产生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为提升教学质量提供了动力支持。

四、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提高常态教学质量

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以此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 在教学《苏州园林》一课时, 我在讲清说明方法后, 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相关的教学活动:要求学生自己找出有关说明方法的句子, 并写出其作用。这一设计, 既可以训练学生说明方法的判别和运用能力, 又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挖掘学生的潜能, 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锤炼语言, 打造高效课堂

教师语言能培育学生思维。好的语文课堂教学语言, 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 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安塞腰鼓》一课时, 第二部分“火爆的腰鼓”需要用快节奏渲染一种激越的气氛, 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而第三部分“寂静的腰鼓”表现的是一种宁静之美, 需用慢节奏来传达。只有和文本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的教学语言, 才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有趣, 知识易于理解, 从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 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 高效课堂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的良好探索。广大教师只有积极探索、勇于实践, 充分做好各环节的相关工作, 才能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进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摘要:中学语文作为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 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就意味着广大语文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好45分钟的教学时间, 积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中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

参考文献

[1]靳长影.全面创新语文教学理念, 全力提升语文教学质效——谈新课程改革后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J].考试周刊, 2011 (58) .

[2]黄金仙.浅谈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语文情境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 (2)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探索 第8篇

一、注重情感教学

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所持态度的体验。没有情感的支持, 人的其他心理活动, 如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将变得软弱无力、黯然失色。情感是能够鼓舞和推动人的行动的一种内在的强大动力。因此,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应重视和发挥情感的作用, 这样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而且对启迪学生的思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 语言文字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 这就决定了要靠生动的语言描绘景物, 创造意境, 引发联想, 突出贯穿于文章之中的感情旋律。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 目的在于教学生怎样很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交际工具。因而, 要求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教学情感, 才能发挥和创造语文教学艺术。

其次, 语文教材不同于其他教材, 入选教材的大多是文质兼美的语言艺术佳作, 这些文章写山则情满青山, 写水则情溢大海, 写人则字字情浓、句句意真。正如高尔基所说:“文学是人学, 没有情感就没有文学。”语文新教材改变了过去仅仅把语文当做工具学科的看法, 强调语文不但是工具学科, 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突出它的人文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教师要把课上得情思横溢, 使学生有劲头, 学有所得, 首先要自己进入角色。”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中, 把这种思想化为自己的真情实感, 然后在讲台上把它再现出来, 并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 在潜移默化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语文教师要真正做到进入角色, 就要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地吃透教材, 而不是照搬照抄现成的教案。只有课前精心设计, 反复推敲, 才能在台上很快进入角色。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 善于把教学中涉及的各种能够激起学生情感的因素集中概括起来, 经过一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从导入到结尾总是精心设计、一丝不苟地反复推敲, 因而能把每堂课上得妙趣横生, 情思四溢。

二、突出主体参与

高效课堂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 即在课堂上学生参与了多少发言, 参与了多少讨论, 参与了多少交流, 参与了多少思考, 等等。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 真正体现全面依靠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的“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只有充分参与了课堂教学, 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有效地激发出来, 其学习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调动起来, 学习的效果才能达到有效甚而高效。

这就要求教师务必做到以下几点: (1) 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做好向导和顾问, 从旁协助学生主动地发展, 注重启发和讲解的结合, 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 要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宽松环境, 如自由的讨论, 与教师平等的交流等。 (3) 要注意开发学生的潜能。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 不断地对他们提出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的要求, 使学生的知识、能力、自主性同步提高。 (4) 让学生积极参与, 自主学习, 开放教材, 开放课堂, 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动脑、动嘴、动手, 去想、去说、去做, 教师不妨走下讲台, 把学生请上来, 使课堂“活”起来。

三、实现减负增效

1.解决兴趣与负担的矛盾问题

兴趣与负担都是由人的感情态度产生的。对于语文教学, 学生是感兴趣还是当做一种负担, 除了学生不同的天生因素外, 主要取决于施教者教学活动开展的效果。教师通过艺术性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 加强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使学生对语文始终保持一种不竭的内驱力, 负担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主动、活泼、充满愉悦的活动。传统的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 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要扭转这种局面, 教师应该在把握语文教材总体脉络和基础知识总体要求的前提下, 根据具体课文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特长来授课。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和评价应多一些开放性, 即所提问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而应该是多元的;对学生的发言, 要进行开放性的评价, 只要学生回答得有一点道理, 能自圆其说, 就要给予充分肯定。如教学《皇帝的新装》后, 可让学生说说皇帝游行大典结束后的情况会怎样;教学《卖炭翁》后, 让学生说说卖炭翁的炭被抢之后的情景;教学完《愚公移山》, 则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愚公行为的看法。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去展现自己的见识、想象。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充分调动了他们思维的积极性, 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十分有利。

2.摆正“减负”与“增负”的关系

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减负, 目的是减掉那些多余的不必要的东西, 如适当降低课程难度, 免除休息日补课、大量的习题练习、反反复复的考试等, 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上, 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负的最终目的是增效, 而增效取决于教师本人的素质、教学的态度、教学的方法、授课的艺术等。因而, 教师应具备各种教学技能, 如渊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方法、高尚的师德以及实践创新的能力, 只有这样, 才能在教学中得心应手。

3.把握学习重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点应放在积累上, 少在“质”上挖掘, 多在“量”上扩张, 引导他们用眼睛放松地去“阅”, 用口自由地去“读”, 一旦量的积累丰富了, 认识能力、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提高了。

4.教给学生灵活学用的方法

许多学生都有同感:语文难学。上课认认真真听了, 课文反反复复读了, 考试起来成绩却不理想。这便是不会学语文的结果。我们必须打破死抠课本、死搬教条的惯例, 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方法, 使他们掌握一些能力, 如观察能力、积累能力、欣赏能力、自学能力、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中注意融会贯通, 举一反三, 懂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这样学生才可能真正学好语文。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9篇

笔者在这场旋风中被推上了课改的前沿, 在我校“阳光高效课堂”的理念指导下, 以备课组长的身份参与到了这场课堂改革中。这场空前壮大的改革在教师教学行为、课堂形式、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都符合《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至少形式上肯定是达到要求了。

在这个“高效课堂”教学过程中, “高效”一词一直萦绕在我脑际。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什么样的要求才是“高效”呢?如果忽略语文这门课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本真, 那么所谓“高效课堂”必将会是“口号高效”, 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困惑和思考。

一、教学目标明确并得以完成的课堂就是“高效课堂”吗?

不说那些观摩课、竞赛课的批量化、公式化、商业化、表演化, 就拿新课改的核心——导学案来说, 其编写要求教师们把知识问题化、层次化。换句话说, 就是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只要完成导学案上提出的几个问题, 那么语文课堂就是学生展示这些问题并且质疑、教师适当评价, 顺利完成导学案, 再进入下一个导学案的轮回中去。这样的课堂教学措施是为教学目的服务的, 但是教学目标是否真的能达到呢?这样的课堂是否就是“高效课堂”?

教学行为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 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语言的表述、各种练习检测等。

教学目标明确与否是一个教师基本功的体现, 教学目标明确也是一节课的起码要求, 无论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新课改模式, 这个“根”是不会变化的。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体系里这点也是不可忽视的。

教学目标的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 教师们都知道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 所以目标的制定一定要明确, 具有可检测性, 使本节内容与当堂检测相呼应。各种教学措施的制动都要服从于教学目标达成的需要。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措施相契合, 教学目标才可能真正达成。绝不能让教学目标仅仅是语文课堂的形式, 必须考虑在这些教学措施中目标能否真正达成, 不能流于形式。

二、课堂很热闹、学生讨论热烈就是“高效课堂”吗?

语文课堂上, 小组之间互相讨论导学案上的内容, 然后在自己小组的展示区域展示, 小组同学补充, 其他小组质疑, 教师评价补充。学生们讨论得热火朝天、旁若无人, 教师忙于组织、听取各个小组的讨论并且适当地指导, 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课堂可谓“热闹非凡”。且不说学生们完成导学案的方式是搜集各类参考书籍, 还是直接照搬其他小组同学的, 也不说学生们热烈讨论的内容是否真的是围绕导学案, 单就5分钟左右的讨论时间以及学生们固有的知识面来说, 这样的讨论结果根本就不可能比教师的答案深入多少, 这样的讨论最终也只会流于形式。最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难以完成, 只是教学者自以为是地认为完成了教学目标, “热闹”的课堂并不是理想中的“高效课堂”。

新课改就是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设计的, 这是“杜郎口”模式以及一切由此生发出来的课堂模式改革中的亮点, 这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的核心要求。新课改在形式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学生座位的改变, 6~8人一个学习小组, 面对面坐, 学习小组是按照“异质同组、组间同质、优质互补”的原则进行组合的,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率和效率, 优势互补, 有利于培养探究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教师必须规范课堂学生讨论的有效行为, 而不能仅仅追求课堂上的“热闹”形式。

三、教师和学生合作很愉快, 课堂“笑声”不断就是“高效课堂”吗?

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上, 学生发出笑声和没发出笑声, 笑声频率高和笑声频率低, 评课的时候得到好评的多是前者, 据说“笑率等于效率”, 也就是笑声的频率是一堂语文课高效与否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条件。可是究其原因, 发出笑声多是展示者的仪容仪态、展示者反对教条的豪言壮语、教师的俏皮语言等与课堂内容关系不大的因素, 这样 “笑声”不断的热闹课堂, 恐怕不是理论上的“高效课堂”。

高效的课堂首先一定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另一方面, 高效率的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高效课堂需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但绝对不需要“作秀”的“笑声”。教师有教法, 学生有学法;课前有预习法, 课上有练习法, 课后有复习法。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 不是教学生, 乃是教学生学。”一语道出了课堂教学的目的, 而高效课堂的目的是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多的知识, 也就是效益要最大。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根据课情和学情机动灵活地调整或改变讲授方法, 而不能以“笑声”来衡量课堂效益的高低。

语文课堂的高效绝不仅仅是一堂课就能解决的, 这是一个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需要语文教师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重, 而不是仅仅关注课堂漂亮的形式。以上种种观念与行动中的困惑与偏差, 反映出新课改作为一个新生事物, 其成长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复杂和艰巨的过程, 这样一个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研究、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上升过程。正视困难与问题, 不因此而失去信心, 语文教学的高效问题应该会受到语文界的重视。

参考资料:

1.郑逸农《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

2.唐建新《杜郎口课堂教学模式的复制令人发指》。

参考文献

[1].郑逸农《从教学目标、途径看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0年第5期。

中学语文高效课堂 第10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高效课堂,构建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思考, 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 这是每一位教师在改革与探索中追求的目标。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 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 启迪学生的智慧, 让语文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巧妙导入,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 恰当的导入手段和精彩的导语往往能够在课堂中“一石激起千层浪”,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想学、爱学、会学”, 使语文课堂真正达到高效。例如在教学小说《林黛玉进贾府》时, 我从电视剧《红楼梦》中人物的海选讲起, 这是一个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 并且插入讲解了许多有关电视剧《红楼梦》中主要演员的拍摄花絮,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讲必修一读本《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时, 导入由赵咏华演唱的《最浪漫的事》。这样便很快地把学生带入到和谐有序的学习氛围中, 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 同时又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功和进步, 及时给予肯定, 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难点

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是一堂语文课的灵魂, 它既是教师教的指南, 又是学生学的指标, 也是语文课堂评价的依据。语文教学目标首先要明确, 一堂课要达到什么目的, 教师上课前就要“瞄准最后的结果”, 这个目标要根据教师选取的教材内容而定, 这就要求教师吃透大纲精神, 用好教材, 研究学生, 写好教案, 做到脑中有纲, 腹中有书, 目中有人, 胸中有案。其次, 目标越明确, 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就越紧凑, 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教学的目标要重点突出。一堂语文课不能面面俱到, 目标确定了, 讲什么, 练什么, 既要全面又要保证重点。所谓全面, 是指在课堂40分钟内能够解决的最大范围;所谓重点, 是指从面面俱到的任务中找出占主导地位的任务。例如讲《荷塘月色》重点在散文语言的品味;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学目标为:在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上学习廉颇、蔺相如的为人, 培养学生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次要做到点面结合, 重点突出。优化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既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最后语文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 对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 对知识、情感、学法、实践技能提出相应目标。通过一节语文课的教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发展, 在不同的学习领域都有所提高, 真正实现语文课堂“三高”目标。

三、培养学生独立发现问题的能力, 增强他们的创新意 识

新课标理念强调“每个学生都要以良好的心态发掘自己的潜在智能, 努力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 学会独立自主地去获取知识, 去探究解决问题,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有效学习方式, 在挑战自我、战胜自我中学会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对知识真正的的理解, 只能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 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过程。否则, 就不叫理解, 而是叫死记硬背或生吞活剥。高中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 他们是不可能在短期内存储大量的信息的, 只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掌握的知识才牢固。例如作文练习时, 老师要训练学生找出最佳的立意角度。面对出题人提供的一段材料, 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审题立意也就多种多样, 到底哪一个才是最佳角度呢? 这就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最终要鉴别出, 最佳角度就是:既切题, 又适合自己的个性和风格, 还能有创新的切入点。

四、恰当 运用多媒体, 让学生课堂情境多样化

在教学中我认为充分供助现代信息手段, 充分放手, 让学生多参与多探索, 从而激发创造力, 活跃思维。例如我们在教学《孔乙己》时教者如果不注意运用多媒体, 不注重功入点的研究, 讲授时面面俱到课堂沉寂, 浪费时间, 效果不好, 假如教者引导学生以讲孔乙己的“手”为功入点, 运用电脑制作动态课件, 或幻灯片来展示诠解孔乙己那“排出九文大钱的手”“潜人抄书的手”“蘸酒写字的手”“罩住碟子的手“和代腿走路的手”不同情况不同作用再现, 形象逼真具体, 文本主旨便清晰了。此后又可让学生围绕“手”采用幻灯片或课件动态制作设计展示, 如设计创造不同行业人物不同年龄的人的“手”形象描绘展示去拓展领悟, 让学生在教师的合作指导下创作回答。从而很好使学生们感受“跳起来能够搞到桃子”的喜悦, 由此, 让学生在课堂上借用多媒体辅助充分发挥自主创造, 激活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如何构建高效的中学语文课堂 第11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构建 分析 理念

G633.3

初中语文教学是整个初中教育最重要的部分,语文教师应该努力打造一个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到真知识,提高语文水平,还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堂,喜欢上语文的学习。

一、改革教学理念

一直以来,我国的初中教育都推行着“应试教育”理念,应试教育带来的后果,就是沿用“灌输式”教学方式,教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当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动下,这种灌输式教学方式势必被淘汰。语文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汲取最新的教学观点,不断致力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进行教学改革。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指导,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与时俱进,还要提高自身能力。语文的知识是无穷尽的,众所周知,“活到老、学到老”,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保持一颗学无止境的心,要在语文的知识海洋里,不断地去摄取,扩充自己。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语文教学,在日常生活中,语文处处可见,教师要充分挖掘这些在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资源,以此来进行教学,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因此,教师必须改革传统老旧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

二、更新教学手段

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都趋于成熟,他们渴望接触更多的知识,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在广阔的语文知识海洋里,他们渴望去汲取不断地学习、升华自己。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大平台,带给学生更多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体会到学习语文的快乐,教师要努力提高初中语文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情景,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图片、声音、视频等等有声有色、形象生动的视听资源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应该利用网络这个资源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教学手段,教师要灵活运用,有时,可以只使用某一种,有时,可以将几种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用,总之,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需求,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积极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除了体现在教学方式上,还需要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教学内容的创新,应该围绕教材来进行。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着大量的名家名篇,这些作品有很强的欣赏性和研究性,对作品的主题划分也非常明确。比如说,热爱生命这一主题单元,就有《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紫藤萝瀑布》等等,而综合类的学习项目,有诸如一场辩论赛、为家乡的人物立传之类的主题。这些教学内容都非常适合现代初中生的学习,除此之外,也要多多选取一些课外教育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再以教材为立足点,适当地拓展课外教学资源。

四、注重个性化教学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就是说每个人的眼光是不同的,每个人的看法是不同的,每个人对事情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是一种观点,只能倾听他们各自的想法,去帮助他们分析和理解。现代的中学生,他们有思想、有抱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很强,并且很有主见,对于同一件事情,或许他们有一些独特的看法,对于这些观点,教师不能一味地予以否定,要尊重他们的见解和个性,同时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分析和理解。在语文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言论自由的权利,语文不同于数学,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很多时候,一道语文题目,它给出的标准答案就是“言之有理即可”。所以,笔者提倡每位学生言论自由,个性解读。作为语文教师,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极其重要。

五、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学习新课程理论,学习教材教法,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等等,教师更应该做科研型教师,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1)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挖掘和處理、教学环节的有机渗透上下功夫。

要想提高初中的语文课堂效率,教师就要在对文本的研读上下功夫。教师不仅要对文本的基本内容烂熟于心,还应该在文本内容的挖掘和处理上下功夫。同是一篇文章为什么有的老师处理的好,有的老师处理起来就困难呢?这就要求语文教师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适合本班学生实际水平的问题。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好的问题呢?钱志亮就教授给出了我们几种参考的答案:“能够触及学生思维神经的问题,徘徊于知识十字路口的问题,树立着思维导向目标的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能扩展学生思维时空的问题和能迸发出思维火花的问题。”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教材不仅仅是个例子,它更应该是师生互动,放飞思想的舞台。

(2)重视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培养。

如何在中学语文课堂中实现高效教学 第12篇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教学活动本身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开展的交流和互动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能否实现充分的交流互动,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才能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互动呢?只有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才能够实现。因为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这样的课堂上只是教师讲学生听, 根本不会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充分的交流和互动。要想让学生放开手脚积极主动地发表见解和看法,首先就要打消学生的顾虑,这需要教师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采用新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的束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发表看法和意见, 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课上交流互动。充分的课堂互动和交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知识的充分消化和吸收,对于打造高效课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如此, 因为中学语文反映的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开始学习中学语文时兴趣很浓厚,但并没有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只有通过充分的课堂教学交流和互动,才能够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再通过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实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可见,在这一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支撑,没有充分的课堂交流活动,就不能够实现以上教学目标。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中学语文教学不是教师自己的事情, 教学本身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准备,备好课,更要懂得发挥学生的作用促进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在探究语文问题、讨论问题的时候, 有一定的顺序,通常是沿着从表到里、由远到近的方式进行思考。所以,在中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经常性地对学生进行语文有序思维的培养, 让学生学会学习。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知识层次,教师要善于调动这些处于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发挥他们的作用,可以把语文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扩展开来,让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层次的知识,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这是实现课堂高效教学的有效方法。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

教师的教学理念带来了教学方式方法的更新, 同时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我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被动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是课堂教学面貌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在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中, 教师要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实现高效教学。大力推广合作探究式学习,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在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交流能力与创新能力。学生能力的提高必然带来知识的增长。不仅使学生增长知识,更锻炼学生的能力,可以说一举多得,事半功倍。

四、加强语文知识的综合性教学

语文作为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 综合性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语文的理论知识学习是建立在综合性教学的基础上的,教师要格外重视中学语文综合性教学。因为综合性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做好中学语文课堂综合性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要求课上教师组织和指导要到位,保证综合性学习的顺利进行。

上一篇:二维条码的研究下一篇:毛泽东的协商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