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操作能力范文

2024-06-24

实际操作能力范文(精选12篇)

实际操作能力 第1篇

1. 实际操作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能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 只有一条途径, 这就是要形成、确立并保持儿童的这样一种内在状态———即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状态, 使儿童体验到自己在追求真理、进行脑力活动的自豪感.”要让实际事物教会儿童思考, 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灵、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但是由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思维的形象性形成了一对尖锐的矛盾, 因此, 许多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感到枯燥乏味.而解决好这一矛盾的最好方法, 就是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 适当增加演示操作的教学内容.如教学厘米、毫米的知识, 教师可以这样问:“1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能不能在你自己周围找到呢?”这样一问, 学生兴趣盎然, 都忙着在自己身上比量.在此基础上, 有的同学发现自己的衬衫纽扣的宽度大约1厘米, 有的同学说自己的手指甲宽度大约1厘米.这样的教学易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实现教学过程的知、情、意、行的和谐统一, 通过同学们找一找、量一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 使教学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 实际操作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 针对儿童好奇、爱动, 凡事都想试一试的心理特征, 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进行操作, 学生在比一比、量一量、画一画、做一做的实际操作过程中, 不但能有更多的直观形象思维的机会, 而且可以分别接受视觉、听觉、触觉和运动器官传来的信息, 经过大脑的“加工”, 教师只要略加启发引导, 就能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飞跃.例如:在学习长方体的容积的练习课中,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一张长40厘米, 宽20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 做一个深5厘米的长方体无盖纸盒, 这个长方体的容积最大可能是多少?”同学们接到任务后, 纷纷地动手在自己准备的纸板上画了起来, 不一会儿就有同学举起了自己做好的无盖纸盒并算出了它的容积. (如图1)

一会儿又有同学站起来说:“老师, 我的无盖长方体纸盒的体积比他的体积大.”他出示了他制作的长方体. (如图2)

第一种做法属于常规思路, 从四个角处剪去四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 浪费了纸板, 显然不可取;第二种方法的材料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 思维的深度和独创性上比第一种方法更进一步.但还不是最佳制作方法, 接下来我对第二种做法的同学在鼓励的同时, 诱导同学们思考:在周长不变的情况下, 是长方形的面积大, 还是正方形的面积大?同学们在老师启发下, 又开始讨论并动手做了起来, 终于有同学作出了 (如图3) 这样的长方体并计算出它的体积比刚才两种方法作出来的长方体体积还要大.

这样的动手操作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3. 实际操作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概念

在作数学概念的教学时, 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操作, 进行实验, 给学生提供感知和形成表象的过程,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对比, 找出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 从而形成概念.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这一课时, 我第一次是采用教师带了一个圆柱和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 做实验给同学们看.当时学生把计算公式背得滚瓜烂熟, 大部分同学计算也十分熟练, 但过了两天后我又对同学们作了一次调查, 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忘了圆锥的体积计算的方法, 其中有一名同学对我说:“上课时我没有看清老师是倒了两次还是三次, 所以我不清楚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还是三分之一.”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呢?事后我作了一些分析并在第二次上课时, 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学具, 让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己动手做实验, 通过这一次学生亲自动手验证, 他们不仅在上课时热烈地争论, 而且对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也掌握得十分牢固.

4. 实际操作有利于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在研究学生学习情绪时发现: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花的力气愈大, 他所体验到的那种心情激动、精神振奋的情感就愈深刻.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人为地减轻学生理解教材的难度, 让学生在学习中平平淡淡、轻而易举, 这样会培养出一批思维上的懒汉和情感的麻木者.因此, 教师应在教学中为学生打开一个通向科学殿堂的窗口,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例如:在学生认识了厘米以后教学米的知识,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小尺子去量课本、文具盒的长度, 然后去量课桌、黑板甚至教室的长度, 让学生在越来越困难的操作中想到要用一个更长的尺子去量这些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然后教师再拿出米尺、折尺、卷尺等, 分发给学生去研究米与厘米的关系……这样教师把教学中的困难留给学生, 让他们在操作中思考, 在思考中研究新问题, 就可在对新问题的探索中得到更深的情感体验.

实际操作能力 第2篇

电气专业在很多高等院校作为主要的专业被重点推广,培养高技能的电气学人才也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需要。传统的电气专业在教学模式上比较固定,分为基础知识、高压电设备、电气设备选择和电气设备配置四个部分。现行的教学模式多注重对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的教学,没有重视实践操作和创新精神的教育,这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电气化人才非常不利,因此,提高电气教学中对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和培养力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工业化和计算机的发展,电气专业和电气人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专业的电气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电气专业的技术应用也为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对高素质、高技能的电气人才的培养在电气教学中就显得非常重要,这也对电气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对电气专业的教学主要注重理论知识和公式推导方面,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可能学习的很扎实,对相关的公式和设备运作过程也了如指掌,可是遇到实际的操作问题,许多学生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变通,只会生搬硬套,缺少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使得大部分电气专业的毕业生只会纸上谈兵。因此,培养实践能力对于提高就业率和提升毕业人才的就业前景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影响因素。

学生实践能力是否能够得到培养和提高,主要取决于教学过程中的以下几个因素: 教师、学生个人、教学方法、教学资源以及考核方式等。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不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学习困难与问题的指导,不同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都不相同; 学生个人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因素,自身的学习主观性、学习方法、动手能力都是实践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此外,现行的专业考核方式大多只注重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这一现状导致学生只针对书本知识进行学习而忽视了与实践的结合。所以,除了上述因素外,考核方式也对培养和提高实践能力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三、在电气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对策。

( 一) 改进教学方法。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教师应该在传统教学方式上进行改进。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引导,除了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教育,还要注重对实践能力的指导。在教学实验中,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电气设备的操作中来,这样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对专业的热爱。注重师生互动,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让老师和学生成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朋友,让学生爱上学习。此外,老师也要注重自身的能力提高和素质培养,只有不断进步的老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培养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 二) 配置教学资源。选择和配置适当的教学资源,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电气教学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其先进的专业内容与时代发展同步更新,因此,适当的教学资源对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实践能力具有突破性意义。学校应在现代化装置的配置上与时代接轨,让老师和学生能够随时接触到最新的科技产品和电气设备。为了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学校还应设立专门的教学基金进行电气设备的.维护和电气配套装置的采购。部分财政预算充裕的学校,可以建设全面开放的实习基地,方便学生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优质的教学课程和教学计划可以分享到互联网,方便学生课后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锻炼。

( 三) 改善教学模式。突破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中积极交流和讨论,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这样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的质量。只有发挥学生自主的能动性,才能在学习效率和实践能力上得到质的飞跃。将理论与实际进行紧密结合,就不会出现理论与实际脱轨的情况,电气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除了需要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实验,这样才能让理论知识深入人心,这对学生今后的实践操作也起到了理论指导作用。另外,除了在课堂的学习外,老师还要多进行实验室和设备现场的引导学习,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操作中来,才能更形象更具体地让学生消化老师传授的内容。

( 四) 完善考核方式。除了传统的理论基础知识的考核方式外,在教学成果考察上要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考察,主要从期末考试和毕业论文的成果展示进行考核。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发挥,期末成绩的考察主要以闭卷形式为主,这就加大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强度,同时减少了学生对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平时成绩、实验操作、期末成绩、毕业论文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察,然后客观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对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估。在电气教学质量的考察中,对学生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考察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学校教育模式是否合格、学生学习是否达标,因此,学校在这方面更应该给予高度重视。

( 五) 培养学生自主性。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最为关键。一是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参与实习活动,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加强了对专业的认可度。拥有实践基础和操作经验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上也更加容易被就业单位和企业所青睐。二是学校可以联合相关的电气组织或机构举办学科竞赛和实践操作技能比赛。通过竞赛的方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实践能力进行有效的检验,同时也能养成多向思维的好习惯,这对促进电气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意义。只有当学生参与到学科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实际操作中来,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结合理论与实际的重要性。

( 六) 开设单独的实践课。进行实验课的单独开设,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课的主要内容基于理论知识,但是主要形式以操作和验证为主。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程分开,能够提高实践课程的地位,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除了规定课时的学习外,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验探究和实践验证,既保证了学生能够随时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也提高了学校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文献】

[1]常淑英。 试论在电气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J]. 教育教学论坛,2015,36: 228 ~229

[2]张利锴。 对电气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 赤子,2015,19: 326

实际操作能力 第3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 大自然 生物变化 实际操作能力 观察 样本

生物教学是中学理科教学中的主要课程之一、也是高考中的主要考察课程之一。通过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认识大自然和认识自我的教育。学生通过生物课,以生物的角度观察世界,初步理解自然界的出现于发展,发展各阶段的明显变化,更加深入对自然界的认识。

更有趣的是,自然界的不同纪元,不同时代的各种生物变化在地层和岩石上留下明显的痕迹。今天的生物学发展,尤其是生物学历史研究发展就在那些矿物的基础上形成的。生物学发展阶段的标志留在生物身上。比如:青蛙在蝌蚪的时候在水中生活,它身上有合适水中生活的功能性器官,随着时间流逝它身上发生生物性变化,逐渐适合陆地生活,这些都是生物发展的几万年过程的重复。猿人的某些行动和心理能力接近于人类,这说明由简单到复杂地发展。婴儿在母亲体内成熟、出生、成长过程等也是人类逐渐发展过程的再次重复。总之,生物教学通过使学生认识生物世界不断发展变化,树立他们的科学世界观,因此,在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和教学效果,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要组织学生野外观察活动。

野外观察活动是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有效机会。不论城市的学校还是农村的学校这种方法都合适,平时,城市学校的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很少,他们看到的是人类创造的人造的大自然,那里有一些树木,花草,还要关在笼子的动物。学生只能看到他们有限的动作,农村学校的学生虽然经常与大自然接触,有关大自然的知识比城市的学生多,但他们从来没有从生物的角度观察大自然。如果教师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野外观察活动,因为目标、目的清楚,学生能获得新感想和新认识,他们有关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才能会深刻。

二、要组织学生搜集样本活动。

样本搜集活动是要求学生按照预定的计划动手操作的是一种实际活动,组织学生搜集样本时,学生以独特的目光、从生物的角度观察同一类生物之间的区别、生物生理特点的不同点,这样学生能直接获得实际知识。

组织学生搜集样本时,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的指导和监督,因为学生对操作原则和方法不太熟悉。如果没有有教师的监督,学生可能会做出一些错误操作,甚至可能会出现危险情况。因此,教师要始终监督学生样本搜集活动,并跟学生一起做操作。这样不仅能培养并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大胆、勇敢、敢想敢做、不怕苦的心理素。

三、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试验操作。

实验是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在实践中证明的实际操作过程,通过试验,学生实践自己初步的抽象知识,获得深刻的体会和理解,更加深入对自然界的了解。

教师组织学生试验实际活动时,亲自动手,给学生示范,组织学生认真观察试验的整个过程,掌握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最后指导学生认真并全面的写实验报告。

实际操作能力 第4篇

基层党员同志的工作是基础性工作,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但纵观基层党员同志们的工作方式还比较传统,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度不高,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较差。很多地方,虽然政府部门加强了硬件设施建设,配备了很多电脑工作室,但没有专门的技术培训,或者培训效果不大,没有跟进培训教育,很多参训的党员干部对计算机的应用没有概念,从而学习兴趣不大,不会操作,导致很多电脑室闲置,计算机被废弃,而基层仍然采取传统的手段工作,无法理解和感受到高科技带来的工作方式和技能的改变和革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变快,工作过程中的远程协调和现代统计以及相关数据处理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基层党员的工作能力一直受到这方面技术的限制。因此,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显得十分迫切。加强农村党员干部计算机教育培训,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加强党对农村对基层工作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基层党员干部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

2 具体内容和方法举措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要不要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加强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问题。首先是“培训什么”,其二是“如何培训”,这是我们应该要进行探讨的重点内容,回答好这两个问题是关键。

2.1 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重点内容

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应该要有一定的选择性,选择其中对于工作十分有用的内容来进行培训。结合基层工作情况看,我们主要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方面:(1)认识计算机基本部件,学会文字录入技术。其中文字数据输入很重要,我们可以采取适合的方式,或者五笔或者全拼或者其他智能拼音输入法教给学员。(2)一般的网络新闻浏览的操作方法。现在是信息年代,用最短的时间能够了解全面和及时的消息。基层党员干部工作方法传统枯燥,而且信息相对较为闭塞。这不利于工作的创新开展。作为党员干部,有必要了解党政新闻热点,从而做到工作中不忘了解天下事,从而保持思想与时俱进。因此,培养党员干部学会上网了解相关新闻消息十分必要。(3)利用网络搜索引擎和相关数据库检索的能力培养。党员干部必须要具备工作和学习,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显得很重要,而网络数据库的和相关搜索引擎的检索使用方法要能够掌握。通过这项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党员干部系统性地学习党的理论。(4)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培训。主要是关于Word文档,Excel表格,幻灯片以及部分图片处理和画图等软件的使用,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够利用计算机完成工作中关于写作,制表和图片处理等方面的实际需要。(5)简单的连接网络、装系统和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其中一(下转第162页)(上接第127页)个重要内容就是简单的连接网络、装系统和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因为偏远地区和基层单位很少有专门的技术人员维护,这就需要实操人员具备简单的计算机常见问题的处理能力,否则在出现问题的时候无法处理,导致数据丢失等。

2.2 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方法举措

我们现在对基层党员干部关于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方法过于粗糙,以致于实效性较差。对此,经过认真分析,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1)从基础知识入手培训。基层党员干部群体具有特殊性,他们知识基础相对较差,尤其是对计算机知识的极端匮乏。如果我们只是采取和大城市网络化工作环境中的一般培训,他们无法接受。所以,我们要从最基础最简单的计算机知识开始入手培训。我们不能在学员对计算机都没有概念的时候就培训他们对计算机的操作,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同样,我们没有介绍某个软件在工作中有什么好的用处,就开始培训如何使用,这不利于学员积极主动学习。(2)注重系统培训中的环节通过率。我们经常在培训过程中出现老师讲老师的,忽略教学的另一半——学生的感受,这本身违背了教学规律。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的感受,看学生是否能够接收到有效的信息,是否理解。这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培训。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地去讲,确保老师讲清楚了,学生听明白了,才进入下一个环节。(3)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计算机学科集知识性、操作性、实用性为一体,具有发展速度快、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需要我们熟悉基本的操作,才能不断适应变化。在培养过程中,学员动手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我们光是理论教学是行不通的。为了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动力,我们可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总结出“任务驱动”的教学流程为:设计任务→创设情境、引出任务→分析任务、提出问题→展开探索、完成任务→展示交流、评价任务→归纳总结,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基层党员干部往往实践能力一般较强而理论学习能力较弱,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上机,并以任务模式让他们不断完成实操,从而牢固掌握所学知识。(4)培养兴趣,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加深理解。在学习计算机各部件的名称及让学生认识各部件的功能时,如果方法不当,讲解是很枯燥的,学生是没有兴趣学习的。要根据计算机外表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记住各部分的特点、名称和功能。如:在认识键盘时,先让学生去观察空格键、换档键等都有什么特征?它们的功能像平常我们用的什么东西,让学生充分地讨论。(5)培养学生自信心,克服恐惧心理。许多人在开始学习的时候,认为既然计算机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操作计算机也需要高技术才能掌握。在认识上把技术和操作等同起来,把技术的难等同于操作的难,把学习操作等同于学习技术。加上有些教材的不合理编排,把许多原本是理论性、原理性的知识放在了前面,让人以为必须要掌握了那些理论、原理,才能够学习后续的操作,自然让人望而生畏。实际操作的时候,也是缩手缩脚。这是许多人学习计算机最容易产生的心态,所谓的“高技术恐惧症”。要想学好计算机,必须从克服、改变这种心态开始,逐渐熟悉,去除陌生感,就开始进入了状态。

3 结语

总之,基层党员干部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培养是势在必行的,相关培训教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派出专门技术人员负责培训工作。培训可以采取集中培训和个别辅导的方式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结合等原则,鼓励学员,并开发各种兴趣激励方式进行教学。同时,作为政府部门要重视基层党员干部的现代技术素质,加大经费和技术投入,不仅配齐电脑,还应联通网络,真正从软硬两个方面去加强党员干部的实操能力培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基层党员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晓红.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2]马宝花.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J].新课程学习,2012(9).

锅炉实际操作试题 第5篇

一、定期排污操作?(包括注意事项)主要注意事项:

1高水位、压力正常。

2、锅炉房外排污口处有无人员以免烫伤(看一下)

操作:先开启靠近锅炉的慢开阀,再间断开关快开阀,进行快速排污。排污结束后,先关快开阀,再关慢开阀,然后再开一下快速排污阀放一下余压。

二、自动控制失灵,安全阀失灵,锅炉发生超压,该如何处理?

1、分开燃烧器上的电源。

2、用手拔动安全阀向外排汽,也可通过主汽阀和放空阀向外排汽降压。

3、向锅炉内进水排污也可降压。

三、自动软水器如何使用?

1、检查各连接处是否牢固,水泵上进出水阀门是否打开,盐箱内是否有盐。

2、启动水泵向树脂罐内进水,调节进出水压力,出水压力不低于0.2MPa,进出水压差控制在0.03 MPa。

3、运行中检查各连接是否漏水,如漏水重新紧固,否则出水硬度超标,产生出不合格的锅炉用水。

4、顺时针拔动表盘的黑点印再生(BRINE)刻度,排污管有排污即表示启动再生。

5、定期向盐箱内,加入干净的大粒盐,盐筒要加满。

锅炉工取证实际操作试题(二)

一、冲洗水位表

先检查锅炉房内两只水位表的水位,脸不要下对水位表,戴手套。

1、先开启放水旋塞,使汽水连管和玻璃板(管)得到冲洗。

2、关闭水旋塞,单独冲洗汽连管和玻璃板(管)

3、开启水旋塞,关闭汽旋塞,单独冲洗水连管。

4、开启汽旋塞,关闭放水旋塞,并检查水位上升情况,并要与另一只水位表对照,冲洗时要观察排水和汽

二、什么样的压力表不能使用?

1、指针不回零。

2、表面玻璃破碎或表盘刻度模糊不清。

3、铅封(封印)损坏或超过检验有效期限。

4、表内漏汽或指针跳动,其它影响压力表缺陷。

三、指出锅炉在什么情况下应立即停炉?

1、锅炉汽压超过规定值安全不能动作。

2、水位上升下降失控。

3、给水设备全部失灵。

4、安全附件严重损坏。

5、炉墙倒塌或锅炉受压元件损坏危及安全。锅炉工取证实际操作试题

(三)一、水位表看不见水位如何处理?如果是缺水该如何处理?

1、先立即停炉,冲洗水位表,查明是满水还是缺水。

2、采用叫水的方法判明缺水的程度。叫水法:关闭汽旋塞,反复开关放水旋塞,水位表内若有水位出现则为经微缺水事故,可以缓慢向锅炉内进水。如果没有水位出现,禁向锅炉内进水,上报主管领导。

二、卧式柴油锅炉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

1、三相电源是否接好。(注意零线与火线不能错)

2、油水要充足,连接好蒸汽、水、柴油、管线,并通过与燃烧连接的软管线排出管线内的空气。

3、检查三大安全附件,压力表、安全阀、水位表,安装是否正确,有无经过校验,有没有铅封合格证。

4、检查各种阀门和配电箱。(主汽阀、排污阀、给水阀、配电箱、闸刀、线头等)

5、各种电机和水泵紧固情况是否同心有无松动,并要试运行检查振动和转向。

6、处理软化水,打开锅上部的放空阀,起动给水泵向锅炉内进水,水位在正正常水位线。

三、运行期间如何检查安全阀?

1、做手动排汽试验检查阀芯与阀座是否粘住(安全阀开启压力的75%,0.4~0.5MPa)

2、检查有无铅封合格证,是否在校验的有效期限内,外观有无损坏,漏汽现象。锅炉工取证实际操作试题

(三)单位: 考号: 姓名: 分数:

一、水位表看不见水位如何处理?如果是缺水该如何处理?

二、卧式柴油锅炉点火前的检查与准备?

三、运行期间如何检查安全阀?

锅炉工取证实际操作试题(二)

单位: 考号: 姓名: 分数:

一、冲洗水位表

二、什么样的压力表不能使用?

三、指出锅炉在什么情况下应立即停炉?

锅炉工取证实际操作试题(一)

单位: 考号: 姓名: 分数:

一、定期排污操作?(包括注意事项)

二、自动控制失灵,安全阀失灵,锅炉发生超压,该如何处理?

实际操作能力 第6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资源的海量化 形式的多样化 活动的交互性

一、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信息技术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社会、经济、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深刻变革,成为了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人类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将更多的集中在思考、学习以及系统建构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育正是我們获得上述基本技能的关键途径。信息无处不在,它渗透到了大千世界的各个领域、方方面面之中,因而“信息”是千姿百态的,人们在不同的地方会看到具有不同表现形式的“信息”;又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知识素养,以及不同的理想和追求、不同的个性特征等,“信息”的又显得“因人而异”,在一百个人的心中往往会有一百种对“信息”不同的理解。

事实上,信息是所有一切事物状态和特征的反映。它的传递与贮存以物质为载体,以能量的消耗为基础,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自然世界以及人的思维之中,并以消息的形式通过各种媒体进行传播。

正是基于对“信息”的这一认识,因此,人们普遍认为信息技术既是一个操作体系,也是一个认知体系,由信息技术所构成的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形成信息素养,以便更好地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础工具课。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1)资源的海量化:“知识的爆炸”这个词语只有在网络上才有最切身的体会。

(2)形式的多样化:“多媒体电脑”的信息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

(3)活动的交互性:人与人的互动,人与机器的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已经跨越了时空的限制。

(4)学习的主动性:信息化教育为主导的社会,决定了学习也必然由学习主体进行自主选择、探究式学习和协作学习等方式。

二、信息技术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传授先进的信息技术之外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是工具性学科,可以促进学生的电脑操作能力,设计能力,为其他学科打基础。

三、信息技术课程授课老师所必备的素质

1、要树立正确的信息技术观。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历史,涵义和作用,从而能够正确猜测期以后的发展趋势。

2、提高综合知识水平和素质。不要只满足于大学所学的知识要时刻研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并把这些内容及时传达给学生。

3、要树立良好的信息道德观。要爱岗敬业,尊重本学科的长辈,虚心向他们请教。有选择性的吸收知识,避免内容不健康,造成负面影响的消极信息。

四、信息技术课程上必须养成几种能力:

1.观察能力。在课堂上学到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概念性知识后需要学生下课多观察周围的变化和发展,从而牢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

2.动手操作能力。学习一门课要把概念和实际相结合,信息技术课也一样,要重视电脑操作能力。

3.总结能力。学生要定期总结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并分类复习。

浅谈实际操作考试 第7篇

本人通过查阅以往实际操作考题和相关人员的交谈, 认为技工学校的实际操作考试题目, 既非完全是教材的基础理论知识, 又要体现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既非完全是企业实际操作, 又要体现企业的操作基本要求。显而易见, 这种考试不同于其他类型学校的业务课考试, 也不同于技工学校基础理论课、文化课的考试。这说明实际操作考试题目设计介于纯理论和实际生产之间, 对于以上两者它既是又不全是。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特性呢?这是由其自身的条件决定的。首先,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必须掌握实际操作的基础理论知识。基础理论是学生适应社会生产要求的基础, 有了它可以解决实际生产中的一般性问题。既然这方面如此重要, 就要求学校在组织理论教学中必须灌输必要的理论知识, 使学生能真正掌握它。当然, 在操作考试中就必须通过相关设计使之体现教材这方面的内容, 以此促使学生牢固掌握它, 以便将来应用它。如果考试中不能体现这方面的内容, 学生走上社会后就会延长胜任实际生产操作的时间, 甚至被企业所淘汰, 这对企业和个人都是一种贻误, 这也是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其次, 按照教学大纲要求, 学生不但要学会基础理论知识, 而且还要学会实际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要实际运用这些理论, 就必须与实际相结合。达到这个目的的主要手段是学生的实习课, 通过实习课, 学生按照理论的要求学会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实际操作技术, 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但是, 由于学校各种条件的限制, 这种结合还不完全符合生产实际的需要。这种结合的程度深浅, 效果好坏, 表现在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上, 也是社会用人单位直观的用人条件。这就要求学校在组织实习教学中, 要强化实际操作训练,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衡量动手能力为主的实际操作考试, 当然也必须通过典型设计体现教学这方面的要求。由此, 促使学生努力提高动手能力, 以便在毕业后被社会用人单位及时吸纳, 尽快胜任生产的需要。如果学校在考试中不能体现这个方面, 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同样也会延长胜任实际生产操作的时间, 也同样是对企业和个人的一种贻误, 这也是教学成败的标志之一。

实际操作能力 第8篇

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是一种可以模拟实际机床加工环境及工作状态的计算机仿真加工系统。目前在国内已经有很多高等院校将计算机仿真运用于数控教学中,也出现了各种数控加工仿真教学软件,如南京宇航、南京斯沃、上海宇龙、广州超软等不同的数控仿真软件。数控仿真软件中基本包括了当前国内外各种重要品牌的数控机床系统及型号,如FANUC、SIEMENS、广州数控、华中、大森等数控系统。这些不同的软件各有区别。我们学校使用的是南京宇航仿真软件,它具有完善的图形和标准数据接口。用户既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运行虚拟机床,又能观察它的各种运行参数。学生通过在PC机上操作该软件,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各系统数控车、数控铣及加工中心的操作,可手动编程或读入其他CAD/CAM软件,如UG、Mastercam等产生的三维设计后置处理的NC程序,直接调入加工,并实施显示程序路径和三维工件图形。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可随时获得学生当前操作信息。仿真机床(以宇航仿真软件SIEMENS802CT为例)操作的整个过程为:打开使能开关K1,回参考点,毛坯定义及工件装夹,刀具选择与安装,程序输入与检测,对刀,零件自动加工。与实际加工操作过程一样。在数控教学中怎样运用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呢?

2 数控加工仿真在数控教学中的应用

2.1 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基础较差,但求知欲、动手能力强。因而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只会让学生更加厌恶学习。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喜欢数控编程,并产生很大的兴趣,愿意学、主动学并学的会、学的好呢?这就与教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关系了。

2.2 备教材,备学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及综合素质,我们学校规定实践课时要大于或等于理论课时。能在试验室、实训车间上的不在教室上。对于《数控编程与加工》这门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为: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法。通过生产实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探究验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等环节,遵循理论→实践→再实践→形成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这样就把抽象的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动画,实际操作表现出来,变难为易,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提高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主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是要有机渗透与教学过程中。所以,我通常采用:提取旧知→积极思维→构建新知→巩固深化的学法。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2.3 科学应用仿真软件,上好每一节课

以讲解G02,G03圆弧插补为例来进行阐述。在讲课前我首先播放各种造型的手柄让同学们欣赏,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然后让他们进行轮廓分析从而导出本次课题:圆弧轮廓的加工。接下来给出本次课要完成加工的零件图(有必做和选作两个),学生以小组方式讨论并制定加工计划。我对学生不能理解的及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利用仿真软件演示走刀轨迹(特别是在讲解后面的循环指令时走刀路线不容易讲解,用仿真演示后就会一目了然)。接下来让学生自己编程并加工,我进行巡视,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给出合理评价。最后让学生交流感受进行总结。

由此可看出应用仿真软件具有以下优点:(1)讲后即进行练习,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2)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零件亲自动手加工,从而增强了学习数控的信心和热情。(3)对编程程序自己在仿真软件上检测,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4)在加工中可能出现撞坏工件、刀具等现象,不会带来经济损失。(5)学生因操作失误也不会造成人身危害。

3 做好仿真操作与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的衔接

利用仿真软件教学具有很多优点,但教师一定要做好仿真操作与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的衔接。(1)当打开电气柜电源并按下k1按钮后,不能回参考点并一直报警时,可能是电气维修试验台上有的控制开关没打开。(2)平时在仿真上加工零件时,机床行程范围较大,而学校的教学机床行程范围较小。因此在编程时X与Z方向的退刀量不能和在仿真上一样大,否则在运行程序时就报警。(在仿真上能加工出的零件不一定就能在实际的机床上加工出来,要略作修改。)(3)选程序时,有些同学会这样操作:按区域转换,按程序,把光标移到要加工的程序上,按打开,然后自动加工。结果不是你要选择的程序,还是上个零件加工的程序。原因:在仿真中加工零件时按上述步骤可以加工,(有些同学不养成好习惯图方便,一直这样操作,实际操作时出问题了。)但在实际操作时必须先把光标移到要加工的程序上,按选择,再按打开才能运行当前选择的程序。(4)在实际操作中一旦报警,有些同学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因为在仿真中只要给你提醒,你按提醒做就行了,报警一般不用。但实际中你要先诊断看是哪的错,再复位并进行调整后才能正常运行。(5)对刀时打不开对刀界面,并提醒你存取不允许,这时你要按诊断,再输入口令即可对刀。这在仿真中是不会出现的。

在此我只列出了以上五条来说明仿真与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的衔接。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只是数控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应十分重视它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摆正它在教学中的位置。既不能完全依赖数控加工仿真软件放弃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也不能忽视实际加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科学地、合理地发挥数控加工仿真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做好与实际操作在教学中的衔接。

摘要:数控加工仿真软件的出现为高校教学做出了巨大贡献。它不仅大大减少了学校在数控机床设备上的资金投入,而且也大大减少工件材料、机床的消耗和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教师也实现了教学模式的多样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课的效率。但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完全依赖仿真软件,教师应做好仿真操作与实际操作的衔接,才能使学生体会到真正的数控加工。

关键词:数控加工仿真,多样化,依赖,衔接

参考文献

[1]宇航数控仿真系统说明书.

电力调度的实际操作与理论分析 第9篇

电力调度是电力调度机构通过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电网的运行, 以达到电网运行的最佳效率, 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电力调度机构在此担当着电力生产运行和电网管理的双重责任, 必须统一协调好各个环节, 进行科学的、正确的、准确的电力调度操作, 确保电力调度目标的实现。

1 电力系统概述

1.1 电力系统的特点

电能是现代人生活、生产的重要能源。目前, 人类电能活动的主要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水力发电, 另一种是火力发电, 其都存在以下特点:1) 发电系统复杂、庞大且覆盖辽阔。2) 生产的电能不能储存, 必须生产、输送、分配、使用同步进行。3) 电能的传输速度非常快, 因此电力系统发生故障、运行方式改变等要在瞬间就能实现。4) 电能在输送过程中有所消耗, 在调度分配过程中要考虑电能的消耗因素。5) 供电质量对人们的生活、生产具有重大影响, 供电的不稳定、停电会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 给人们的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1.2 电力调度操作的形式

水力发电主要依靠控制水流量来实现生产电能的多少。火力发电主要依靠增减燃烧煤的用量来达到控制输出电能的目的。对于用电负荷的调度则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用电习惯等方式来实现电网运行的稳定、可靠、安全。如用电高峰期, 负荷过大时, 为确保用电安全可切除部分用电负荷确保电网的正常运行。又如, 对用电大户, 用电量大的企业, 实行两种收费标准, 引导其避开用电高峰进行生产活动。同时, 电力调度要服从统一的指挥, 现场值班调度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上级调度人员的指令, 并注意相关事项, 确保电力调度操作的正确性、安全性。此外, 应认真填写操作票, 对双方发令、受令做好录音记录, 确保命令的正确性、准确性。

1.3 电力调度操作的目标

首先, 电力调度操作为实现电力系统最佳的供电效率服务, 确保电网供电的安全、稳定、连续、高效。其次, 电网的调度提高了供应电能的质量, 确保电能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再次, 电力调度操作要确保安全性、经济性, 避免操作过程中的事故、异常现象的发生。第四, 电力调度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依法、依规保障发电、供电、用电的安全、稳定、高效。

2 电力调度的实际操作分析

电力调度操作, 首先要结合超短期负荷预测结果进行操作, 一方面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另一方面实现电力系统生产、运输、消耗平衡调整过程中的最小调整费用。其次, 电力调度人员应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调度方案选择, 促进电网运行的最大经济效益的实现。再次, 确保电力调度的灵活性、实用性, 掌握好全自动、半自动、手动的发电计划修改操作下达的准确性、正确性。

2.1 短期负荷预测的理论应用与实际操作

在实时经济调度操作中, 短期负荷预测的实质就是通过对历史符合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找出数据规律, 预测下一时刻的调度操作。常用的理论方法有线性回归法, 通过超短期负荷预报模型预测下一时刻负荷值的变化。其公式为y (t) =a (负荷的固定分量) +bt (b为变化趋势, t为时间) , 通过公式利用体有的前一时刻实际值计算b的取值。也可以通过多点日周期外推法进行运算, 通过一段时间内每一天同一时间的负荷量的增减, 预测下一时刻的负荷值。在实际操作中, 首先, 结合经济调度模块对系统负荷的预测数据进行偏差计算, 进一步得出较准确负荷水平值好负荷速率变化数据。同时注意天气变化、节日等因素对电网负荷的影响, 确保超短期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其次, 结合电力调度实际操作需求, 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块。 (预测模块通常分为5分钟、15分钟、半小时、1小时四个阶段) , 确保负荷预测值的正确、精准, 提高电力调度效率。

2.2 实时经济调度的理论应用与实际操作

电力实时经济调度的操作模型是确保电网运行最低费用的关键, 是实现电力运行最高效率的有效操作。首先, 对机组安全约束、电网安全约束等进行准确的核算, 并结合相关理论模型选择最经济的电力调度操作。其次, 必须满足机组功率的平衡状态, 确保电力调度的安全、稳定、有效。再次, 在进行电力调度操作时应认真效验调度目标的实现情况, 对约束的调整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 并分析原因进行交易计划形成的原因说明。实时经济调度的理论核算与人工调整机组的过程基本相似, 实际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功率的平衡约束, 尽可能减小发电计划的水平偏差, 避免能源的浪费。

2.3 购电成本运算与实际操作

当本电网的电力富余时, 可通过电网之间的电力交易将电能外售, 提高电厂及经营企业的经济效益。当本电网的电力不足时要根据情况切断部分供电负荷或进行一定的电力购进。因此电能活动的成本核算非常重要, 它是实现电力稳定交易的保障, 对促进电网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有积极的意义, 确保了电能输出的质量, 提高了电网运行的效益。购电成本运算主要结合本电网对电能的购买能力, 进行购电、售电、开机等成本分析, 以确保电网运行的最低成本, 获得最高的电网运行效益。

2.4 电力调度操作安全性的分析

电力调度不但要确保电网运行的稳定、持续、高效, 还要注重操作的安全性, 避免电力调度中事故的发生。通常通过事故归因理论将电网调度中可能发生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归类。如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归类、物质的不安全状态归类等。并对电力事故发生的潜在因素进行分析、挖掘。确保电力调度操作对事故潜在危险的认识、重视和排除, 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

3 结语

电力调度是确保电能高效运用的关键, 电力调度的理论知识复杂、多变, 在实际的调度操作中一定要尊重事实, 进行详细、认真的状态评估, 选择最佳的理论依据, 提高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 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持续、高效。

参考文献

[1]陈耀文.电力调度的运行操作研究[J].广东科技, 2012 (21) :101-102

[2]李功斌, 陈少怀.数学模型理论在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贵州电力技术, 2003 (04) :21-22

[3]纪望, 王建华.降低电力企业物流成本的对策[J].统计与咨询, 2008 (05) :77-77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第10篇

首先, 教师做学生的动员工作。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本就不明确, 但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实际劳作, 却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因此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需要教师多抽一些课余时间或者是课外活动去有效组织。

其次是动手开垦。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是没有参加过劳动的, 起初会感到新鲜好玩, 但是通过实际的劳动会让学生感到身体上的不适, 这时教师就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索父母和劳动人民的艰辛, 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热爱。

第三是种植管理。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种子 (菜苗) , 通过向家长和农技员咨询相关的种植知识, 然后栽种下地, 紧接着就是较长时间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 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 并要学生写简单的周报告或者双周报告。

第四是收获。收获是喜悦的, 每一点滴成功都是学生自己的汗水换来, 那份高兴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份成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会牢记在他们的心中。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 是最关键的。对于每次的收获, 一定要通过全班性的总结发言, 使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发表自己的劳动心得。教师适时的归纳整理, 针对个案予以鼓励, 学生的操作激情日益高涨。

一学期下来, 该班学生经历了多次的劳动实践, 学生的劳动意识不仅增强了, 而且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班级凝聚力更是表现突出, 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相帮助的行为屡见不鲜, 爱惜粮食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成绩也名列前茅。家长笑了, 老师高兴了, 学生进步了。由此可见,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如此放弃预设,有实际操作意义吗? 第11篇

原文如下:

如我在教学“圆柱的认识”一课时,上课伊始就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实况如下: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立体图形,你准备研究什么?

生1:我准备先研究圆柱体。

生2:我准备将剩下的圆柱、圆锥和球一起研究,因为它们都有弯曲的面,肯定有类似的地方。

生3:这样时间可能不够,不过这样研究便于比较,所以我建议先研究圆柱与圆锥。

师(对其他学生):你们的意见如何?

生:研究圆柱和圆锥!

师(稍作思考):行!你们准备研究它们的什么?

……

表面看来,教师顺应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需求,果断地放弃了只研究圆柱特征的预设,而生成了把圆柱与圆锥放在一起研究的实施方案,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灵活性、民主性,使学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不现实。

1.教师的课前预设还有意义吗?

如果一堂课学什么由学生说了算的话,那我们还要课前预设做什么?我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但课堂上学生想学什么就学什么,你能预见得了吗?不说别的,就说学具的准备,你该准备什么去进课堂?难道准备一学期所有的学习材料,抑或上上学期以至下下学期的学习材料?

2.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要吗?

如果一堂课学什么由学生说了算,表面上看是民主、平等、尊重学生,实质上是教师缺乏主导作用的体现,是对新课标的曲解,导致让学生牵着老师的鼻子走。学生毕竟是孩子,他们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系统有序地学习新知,而不是由着性子来的想当然。

3.这样的课堂你能驾驭得了吗?

如果一堂课学什么由学生说了算的话,试想:那将会是怎样的一个课堂?学生个体存在着差异,他们的想法千奇百怪,接触的知识层面五花八门。我想:如果你不是一个智慧老人,博览百科全书,肚里装满了锦囊妙计,你还敢跨入这个课堂吗?

浅谈电工专业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教学 第12篇

当今, 面对招生难, 技校学生整体程度下滑, 求知欲不高的现状, 每日单纯的理论学习, 似乎已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 可将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并进, 即每日半天理沦学习, 半天基本功训练。在此阶段, 应主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时间安排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

1. 注重基础实验性教学, 抓好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的教与学, 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环节, 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好坏, 将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的学习。因此, 教师对于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 更应格外重视, 要让学生在入校初期, 就充分认识到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性, 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环节中。特别是对于《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基础课的教学, 可按实验性教学方式进行:不要仅是单纯的讲授。对于重点典型内容, 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验设施, 在实验室内进行。

2. 注重基础性实习教学, 抓好基本操作技能。

训练基本功是高级技术的基础。学生唯有打好这个基础才能练就过硬的技术本领。因此, 我们在实习教学中, 也应让学生奠定好最初的“基石”, 为将来课程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综合培训阶段

1. 注重课堂化实习与理论教学的紧密性。

课堂化不同于大生产工种的实习, 它是电钳等通用技术工种所特有的实习方式, 是按课堂教学的要求, 在校内实习工厂和实验室内进行的, 因而具有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的优点。特别是对于理论与实作同步进行的课堂化实习, 其内容衔接要紧密, 真正达到理沦与实践的和谐统一。

2. 注重训练计划编排的实效性。

由于理论与实习教学同步进行, 这就要求教师在编排制定综合培训阶段的实习计划时, 更要注重其实效性, 将计划落到实处, 应力争做到以下三点: (1) 注重训练内容的针对性与典型性。 (2) 注重课题训练定额时间的适度性。 (3) 注重课题考核。

3. 力争综合实习与产品相结合。

在综合培训阶段, 最好将综合实习与产品相结合, 将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本功。例如:在实习“常用低压电器及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这一课题时, 纯属消耗性实习, 而且学生在线路安装时, 仅知道如何去接线, 如何安装布线美观, 但这是否就符合产品设备的实际需要呢?对此, 如果我们能够向厂内或外单位承揽一些线路安装任务, 在节约开支的同时, 可使学生在实践中较全面地掌握一些线路安装的技术要求与技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 有利于学生综合操作能力的加强和技术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独立训练阶段

对于此阶段训练, 一般均在二年级的第二学期。这一阶段要特别注重工作量的加大和技巧熟练程度的培养, 逐步进入强化训练。所谓强化训练, 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进行操作技能的高难度、高速度训练方式。不但要注重学生独立综合操作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质量、速度及心理素质”三方面的锻炼。

1. 质量方面。

由于学生已经历了基本功与综合训练两阶段的实习, 在操作、识图等方面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并且“双证”考试在即, 此时,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质量方面下功夫, 在电工实习方面即为保证安装操作工艺及其正确性。对此, 在实习中一定要让学生独立操作, 针对每一课题, 反复实习。这不但可以提高线路安装工艺和正确性, 同时也是熟能生巧的过程。另外在每一课题实习结束时, 应要求学生参照课题评分标准, 自我评定, 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对于实习中出现的问题, 更应让学生对照图纸, 自我查找原因, 以求扬长避短, 改正不足。

2. 速度。

由于每一课题的实习, 都有一定的工时要求。一般来说, 如要学生在考试中正常发挥, 达到平时训练的操作水平, 其平时训练与考试时间单一工时之比应为1:2, 也就是说考试时, 要求学生3小时完成的题目, 在平时应为1.5小时左右。这当然就要在“熟”和“巧”上下功夫。要做到这点, 我认为唯有加大工作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能力, 不但要“学会”, 更要“会学”。练多了, 速度自然也就会相应地有所提高。

3. 心理素质。

学生心理素质的好坏, 将会直接影响其考试成绩。所以说, 学生要想在“双证”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不但要在质量和速度上下功夫, 更重要的是要闯过心理素质这一关, 达到自我战胜的境界。对于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独立操作训练阶段, 针对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 通过操作竞赛, 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及生动的事例讲述, 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 使学生适应考试, 逐步进入考试状态。

上一篇:款式设计论文下一篇: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