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故障范文

2024-05-25

实际故障范文(精选4篇)

实际故障 第1篇

电气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故障。维修人员如能迅速找到故障原因,并排除故障,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经济损失和保障安全生产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我国中医诊断的望、闻、问、切经典四诊法,电气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归纳为“六诊法”,即口问、眼看、耳听、鼻闻、手摸、表测六种。通过“问、看、听、闻、摸、测”来了解故障前后的操作情况和故障发生后出现的异常现象,从而诊断出故障原因和故障所在部位,进而准确地排除故障。前“五诊”是凭借人的感官对电气设备故障进行有的放矢的诊断,称为感官诊断,又称直观检查法[1]。“表测”是利用仪表测量某些电气参数,经过与正常值对比,来确定故障原因和部位。

1 口问

向现场操作人员了解、询问设备使用情况、设备的病历和故障发生的全过程,尽可能详细和真实了解“病情”,这往往是快速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的关键。如故障发生前是否过载、频繁启动、停止和制动等;故障发生时是否有异常声音和振动、有没有冒烟、冒火花等现象。

例如:X62W万能铣床工作台各个方向都不能进给,维修人就要询问具体使用情况,是否未运行就不能开启,还是运行一段时间后停止,上班和本班是否曾运行,进给电动机是否能够启动,还要询问故障历史等等。

2 眼看

2.1 看现场

根据所问情况,仔细察看各种电气元件的外观有无变化。如察看熔断器的熔断指示器是否跳出,检查触点是否烧融、氧化,热继电器是否脱扣,导线和线圈有无烧伤、烧焦、短路、开路,机械部分有无损坏以及开关、刀闸、按钮、插接线位置是否正确,同时应注意观察信号显示和仪表指示是否正确等。

例如:CA6140型车床刀架快速移动电动机不能启动,首先观察FU1(冷却泵电动机及快速移动电动机熔断器)熔丝是否熔断;其次检查KA2(中间继电器)触头的接触是否良好;若无异常或按下SB3(快速移动电动机启动按钮)时,KA2不吸合,则故障必定在控制电路中。这时依次察看FR1(热继电器)的常闭触头、SB3及KA2的线圈是否有断路现象即可。

2.2 看图纸和资料

在诊断电气设备故障时,必须认真查阅有关的电气原理图和安装接线图,分析故障与哪些部分和电气元件有关,以“理论”指导“实践”。图1为时间继电器控制的顺序启动电路的电气原理图[2]。

运行中若发生故障为:电机M1启动后,M2无法启动。通过分析电气原理图,产生这种故障可能是因为通电延时时间继电器KT的通电延时闭合的常开触点无法吸合或接触器KM2的辅助常开触头无法自锁或热继电器FR2的热元件没有闭合或常闭触头断开等原因。

3 耳听

耳听就是细听电气设备运行中的声响。电气设备在运行中会有一定噪声,但其噪声一般较均匀且有一定规律,噪声强度也较低。带病运行的电气设备其噪声通常也会发生变化,用耳细听往往能够区分它和正常运行时噪声的区别。在线路还能运行和不损坏设备的前提下,可通电试车,细听电动机、继电器和接触器的声音是否正常;接触器线圈得电后噪声是否很大,电动机启动时是否“嗡嗡”响而无法启动等。

影响电气设备声响的因素主要有:1)润滑。当电气设备润滑不良时,一般声响都会很大。2)温度。不少电气设备有些响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或消失,又有些声响却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出现或增强。3)负荷。设备声响受负荷影响较大,一般负荷增大时响声随着增强。利用听觉判断故障,是一件比较复杂的工作,但只要善于摸索规律,通过设备响声的异常就可以判断出故障的部位和原因。

4 鼻闻

鼻闻是根据电气设备的气味判断故障。如过热、短路、击穿故障,都有可能闻到烧焦味,火烟味和油漆、润滑油、塑料、橡胶等受热挥发的气味。对于注油设备内部短路、过热、进水受潮后,油样的气味也会发生变化,如出现臭味、酸味等。断开故障设备电源后,靠近电动机、变压器、接触器、继电器、绝缘导线等处,闻闻是否有焦味。如有焦味,则可能电气绝缘层已被烧坏。主要原因可能是过载、短路或三相电流严重不平衡等。

5 手摸

在设备刚发生故障,断开电源后,用手触摸电气的某些部位,观察有无异常变化。如变压器、电动机和电磁线圈表面,感觉温度是否过高,如设备过载,则其整体温度会上升;如局部短路或机械摩擦,则可能出现局部过热;轻拉导线,看连接是否松动;轻推电器活动机构,看移动是否灵活等,如机械卡阻或平衡性不好,其振动幅度就会加大。

维修过程中,应注意遵守有关安全规程和设备特点,掌握触摸的方法和技巧,该摸的摸,不能摸的绝对不能乱摸。手摸时用力要适当,以免损坏设备或危及人身安全。表1中列出了以电动机外壳为例的手感温法估计温度的感觉和具体程度[3]。

6 表测

表测法也叫测量法或检测法,是利用仪器仪表对设备故障进行检测,测量的各种参数与正常数据对比后,能更准确地判断元器件是否已损坏,并确定故障点。

常用的测试工具和仪表有电笔、万用表、钳形电流表、兆欧表等,带电或断电时测量的有关参数主要有电压、电流、频率、温度、功率、绝缘值、阻抗、振幅、转速等。常用的表测法有以下四种。

6.1 测量电压法

测量电压法的工作原理是当电路断开时,电路中电流为零,各元件两端电压也为零,断路点两端电压等于电源电压,通过测量电压就可以顺利地判断出断路故障点。

测量直流时,要注意区别正负极性。测量开路电压或未知交流电压时选用电压表的最高挡,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量程,以免损坏电压表,测量电压法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两种。

6.1.1 电压分阶测量法

如图2所示,如果出现故障现象为:L1-N之间电压为电源电压220V,按下SB3,KM1线圈不吸合,可用电压分阶测量法来查找故障。操作方法如下:将一表笔(如黑表笔)接到N上固定,另一表笔(红表笔)从L1点开始,向前测量1、2、3、4、5、6、7点的电压。正常情况应为电源电压,如220V,若测到某一点如N-3点之间无电压,说明该点之前的元件(图2中的SB1)触头断开或连线断线。可通过测量这一元件两端的电压是否为电源电压来进行验证并确诊。对接点较多的线路,不必逐点测量,可将红表笔跳跃性向后移和前移相结合的方法来测量电压,如测量N-1后直接测量N-4等,以提高故障查找效率。电压分阶测量法所测电压值及故障点如表2所示。

6.1.2 电压分段测量法

电压分段测量法检测断路故障的原理是:当线圈、电阻、电器通电时,其电压降等于或接近外加电压;而闭合触点或导线,通电时电压降接近于零。如图3所示,当出现L1-N之间电压为220V,按下SB3不放时,如果KM1线圈不吸合,可用两表笔逐段测量相邻两标号点L1-1、1-2、2-3,3-4、4-5、5-6、6-7、7-N间的电压。电压分段测量法所测电压值及故障点如表3所示。

6.2 测量电阻法

电阻法测量故障是断开电源后,测量电机、线路、触头等电阻值,若所测电阻值与标准值相差较大,则故障点可能就是该部位。如按钮常闭触点的两端,如果阻值超过10kΩ,为断线不通;阻值为10Ω左右,为接触不良,触点部分需要处理;阻值小于0.5Ω,则为正常[4]。

电阻法测量前,首先应切断电源,严禁带电测量。同时要注意被测线路是否形成回路或与其他支路并联;如果测量高电阻电气元件,要将万用表的电阻挡转换到适当挡位。测量电阻法也可分为分阶测量法和分段测量法两种。

6.2.1 电阻分阶测量法

如图4所示,按下SB3后,L1-N间电阻为无穷大。可将一表笔接到N上固定,另一表笔从L1点开始,向前测量1、2、3、4、5、6、7点的电阻。正常情况应为接触器线圈电阻,从几百欧到一千多欧都为正常值。如前面测量电阻都为无穷大,到某一点如7-4点之间时,电阻恢复为正常值,则其前面元件(如SB2)触点开路或导线断开。电阻分阶测量法所测电阻值及故障点如表4所示。

6.2.2 电阻分段测量法

切断电源后,逐段测试相邻两标号间的电阻,除6-7之间电阻为接触器线圈电阻外,其余两点间电阻均应接近零,如图5所示。如两点间电阻很大或为无穷大,即说明这两点间接触不良或导线断路。见表5。

6.3 测量电流法

通过测量线路电流是否为正常值,以判断故障原因的方法,为测量电流法。对弱电回路,常采用将电流表或万用表电流挡串接在电路中进行测量回路的工作电流;对强电回路,常有钳形表检查三相电流是否对称,以检查电动机出力状况,运行情况,以及发生异常现象。如所测电流与额定值相差超过10%,则该相电路可能为故障相[5]。

6.4 测量绝缘电阻法

诊断绝缘电阻是为了检查设备绝缘是否损坏以及损坏的程度,分析已出现和可能出现故障的原因。断开电源后,用兆欧表测量电气元件和线路对地以及相间绝缘电阻值。低压电器绝缘电阻规定不得小于0.5 MΩ。相线与中线、相线与地、相线与相线之间短路和漏电的主要原因是绝缘电阻值过小,应重点检查。

表6是低压电机在部分温度条件下绝缘阻值的最小允许值。

测量法是很多维修人员排除故障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用测量法诊断电气设备的故障时要注意两点,首先,一定要保证各种测量工具和仪表完好,使用方法正确。其次,在测量时要防止回路电、感应电及其他并联支路的影响,以免产生错误判断。

7 结束语

总之,故障诊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断电检查多采用电阻法,通电检查多采用电压法或电流法。在实际工作中,多种方法混合使用,灵活处理,往往可以迅速有效地诊断出故障。

参考文献

[1]李珍珠.论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分析[J].科技成果管理与研究.2009,(4).

[2]史英俊.电气设备故障诊断技巧[J].黑龙江省冶.2009(29).

[3]黄文生.电气设备故障诊断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

[4]Stokoe.Gray.Development of a strategy for the integrationof protection and control equipment(C).Developmentsin Power System Protection,2001,Seventh InternationalConferernce on(IEE),2001 Page(s):5--8.

实际故障 第2篇

对故障点测试及测试图形分析的准确性, 对整个抢修过程非常重要。在故障排查中, 常用的仪器有:OTDR、光源、光功率计。

OTDR是光缆线路维护工作中最重要的测试仪器, 它可以实现对光纤链路的单项测试。OTDR是利用菲尼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电。菲涅尔反射是瑞利散射的特例, 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 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 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在这些点上, 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背反射回来。因此, 菲涅尔反射峰的图形对故障点的判定起着重要的作用。

1、部分阻碍故障

当网络发生中断故障时, 在排除交换机、路由器和光纤收发器等设备故障的前提下, 精确调整OTDR仪器的测量范围, 平均时间, 脉宽和波长, 尽可能减少测试误差。若通过OTDR曲线观察故障点有明显的菲涅尔反射峰, 与资料核对和某一接头距离相近, 可初步判断为接头盒内光纤故障 (光纤盒内断裂多为镜面性断裂, 有较大的菲涅尔反射峰) 。其测试波型如图1所示, 这是在处理一起网络不通故障中测试光缆的曲线图。

在图1, 波形左端曲线拐点有弧度, 说明近端可能法兰和跳纤接触不紧密有一定衰减可以重新拔插后再测试, 波形右边的菲涅尔反射峰出现过早, 所在长度小于光缆资料记录的长度。这种情况在一端有光的时候用OTDR测试时能测到对面的光信号, 但将对面的光断掉后测试出的长度与光纤资料对比后长度不一样, 此时可以判断该点光纤出现裂缝, 衰耗过大。抢修人员到现场后可先与机房管理人员配合进一步进行判断, 然后进行处理。若故障点与接头距离相差较大, 则为缆内故障, 这类故障隐蔽性较强。

2、光缆全阻故障

对于光缆线路全阻故障, 查找较为容易, 一般为外力影响所致。这种情况下, 可利用OTDR测出故障点与单位间的距离, 结合维护资料, 确定故障点的地理位置, 指挥线路抢修人员沿光缆路由查看是否有建设施工, 挖掘迹象, 架空光缆是否有明显的拉伤、杆子倒塌等, 一般可找到故障点。

3、光纤衰耗过大造成的故障

如图2, 用OTDR测试故障纤芯, 如果发现故障是衰耗突变引起的, 可基本判定故障点位于接头处, 多是由于弯曲损耗造成的。盒内余留光纤盘留不当或热缩管脱落等形成小圈, 使余纤的曲率半径过小。另外, 接头盒进水也是造成接头处故障的主要原因。打开接头盒后, 可进一步进行判断, 将一正常纤芯绕在手指上, 使其曲率半径过小, 此时使用OTDR测试 (1550nm) 该处会有一个大衰耗点, 若该衰耗点与故障点光纤衰耗一致, 则故障点即为该点。可仔细查看故障光纤有无损伤或盘小圈, 若有小圈将其放大即可, 否则进行重新熔接处理。

4、机房线路终端故障

如果故障发生在终端机房内, 此时机房内端测试, OTDR仪器净化不出规整曲线 (如图3) , 有2种情况:一种情况在对端测试可以发现故障纤芯测试曲线正常, 为精确定位, 需要加一段能避开仪表盲区的尾纤, 一般长度不少于500m, 先精确测出尾纤长度, 再接入故障光纤测试。另一种情况如图近端测试后没有规整曲线, 可判断近端法兰头或者测试尾纤故障, 则可以更换法兰或尾纤, 再用OTDR测试。

根据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经验, 一般情况下, 可在光缆线路两端进行双向故障测试, 并结合原始资料, 计算出故障点的位置, 再将两个方向的测试和计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比较, 以使故障点具体位置的判断更加准确。

二、光缆资料的建立与管理

在光缆线路日常维护中要对所管辖的范围内所有路由的光缆建立一个光缆管理系统, 这对光缆的抢修是非常有帮助的, 建立光缆管理系统的内容及作用有以下几点:

1、光缆管理系统建立的内容

光缆维护日志, 记录清楚光缆中断时间、地点、中断原因、以及故障点的距离等内容。

光缆工程日志, 记录清楚光缆工程名称, 光缆的规格型号 (包括生产厂家) 、光缆接入点位置, 以及光缆通测的具体长度和光缆芯数。

光缆节点信息, 记录清楚每个节点所拥有的光缆数量、每颗光缆的芯数以及每颗光缆的去向等记录。

同时在信息足够详细的情况下可以记录清楚纤芯分配 (占用芯需要对标签作详细说明, 备用芯的好坏要记清楚) 、记录光纤的损耗;光缆路由图、维护图、线路图。

2、建立光缆管理系统的作用

建立起光缆管理系统, 可以使我们熟悉整个管辖范围内的光缆路由环境, 这样, 一旦遇到故障发生, 可以根据光缆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和记录预先判断出故障大概位置及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 这样可以充分节约抢修时间, 同时减少人力物力,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光缆通信。

准确、完整的光缆线路资料是障碍测量、定位的基本依据, 因此, 必须重视线路资料的收集、整理、核对工作, 建立起真实、可信、完整的线路资料。在光缆接续监测时, 应记录测试端至每个接头点位置的光纤累计长度及中继段光纤总衰减值, 同时也将测试仪表型号、测试时折射率的设定值进行登记, 准确记录各种光缆余留。详细记录每个接头井、特殊地段、S形敷设、进室等处光缆盘留长度及接头盒、终端盒、ODF架等部位光纤盘留长度, 以便在换算故障点路由长度时予以扣除。

三、光缆故障的现场排查

在光缆抢修过程中, 对故障点的测试, 虽然能测试出断点的具体位置, 但是光缆路由的走向多种多样, 一条光缆的铺设可能就包括架空、管道、直埋3中敷设方式, 通过线路维护人员对路由的掌握, 我们只能判断出故障点的大概位置, 但是光缆中断的具体情况无法了解, 这就需要我们到现场进行光缆故障的排查, 同时根据现场光缆中断的情况制定具体的光缆抢修方案, 所以光缆故障的现场排查对光缆抢修是非常重要的。

1、架空光缆的排查

架空敷设方式的故障排查比较容易, 由于整个光缆路由是我们肉眼很容易看到的, 所以在排查中光缆中断的情况很容易就能辨别出来, 对仪表测试出来的故障段仔细查找, 如果是明显的刮风, 车辆超高, 施工破坏造成的话, 很容易就能找出断点, 很快就可以完成抢修工作。

相对复杂的是那些因为光缆老化, 或者一些外力原因磨损, 接头盒由于外力拉伸的原因造成的断芯情况, 针对这类情况, 我们首先得找到我们从故障单位测试的故障段落的接头盒, 然后打开接头盒, 查看有无明显的断芯情况, 如果有就先熔接上, 接好后立刻联系该单位的信息管理人员, 确认网络是否恢复。如果网络仍然不通, 就要在接头盒里对备用芯用OTDR进行断芯测试, 再次确认故障点的准确位置, 测试之后, 通过光缆上的米标进行排查, 这样就可以很容易查找到故障点。

2、直埋或管道光缆的排查

管道或直埋方式, 由于光缆的路由是在地下通过PVC管或者是铁管或者没有管道而是直接埋在土下的, 在井与井之间连接的, 即光缆大部分在地下, 针对这类排查, 不仅需要经验丰富, 还需要仔细认真。这里光缆故障大概有以下几种情况。 (1) 接头盒渗水。接头盒防水密封胶老化, 热缩套管老化破裂, 致使接头盒内出现湿气及渗水现象, 导致光缆加强芯锈断 (一般管道或直埋光缆中的加强芯都为金属) 。所以光纤在传输光信号的时候因为损耗过大而丢光, 从而导致断网。 (2) 光缆路由被施工破坏。例如:挖掘机挖断或者轧折, 导致光缆断, 针对这类问题, 相对容易排查, 因为施工地点都很容易就看出来, 只要对施工段仔细查找, 就能找出断点。 (3) 不明显断点排查。这类故障点一般是因为光缆老化造成, 而在地下的光缆可能因为雨季导致泥土沉降使光缆发生断裂, 这类情况往往是成段的, 所以需要我们判断出故障段后, 重新布放新光缆后再进行熔接。

3、与相关人员的沟通

在网络故障发生后, 首先要询问清楚告警的相关单位故障出现的现象, 从而大概判断出故障出现的原因, 以及在抢修过程中网络恢复后的核对。

参考文献

[1]李继光, 刘世春.《城域光缆线路的维护方法》

[2]张朋景.《OTDR在光链路故障检测中的应用探索》

实际故障 第3篇

关键词:中波发射机,故障分析,实际总结

1 中波发射机故障的类别

1.1 按故障程度分为软故障和硬故障。

软故障又叫渐变故障或部分故障,是因元件参数逾越了容差范围而发生的故障。此时,通常的元件功能并未完全丧失,只会让其功能发生变化。如,一个5.6(1±5%) kΩ的电阻,其实测值是6 kΩ;一个漏电流没有超过10μA的6μF/12V的电解电容器,其实测漏电流是150μA。此类情况可叫做软故障,是因为其并没有造成电路功能的完全丧失。然而,软故障有时能够容忍,有时则难以容忍,尤其是当元件处在电路的关键位置时。对于软故障来说,既要判定故障元件还应把元件参数对标称值的偏离量计算出来。

如图1所示是负稳压电源监测电路,图1 (d)中R45、R46两个电阻构成分压器决定电压比较器的门限电平,无论哪一个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门限电平都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监测电路的功能。

如图2所示是驻波比自动检测电原理图的自测输入电路,与5 V相连的10kΩ电阻的阻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对正常工作没有影响。

硬故障又叫突变故障或完全故障。例如,一个阻值变得十分高乃至开路的电阻,一个阳极与阴极短路的二极管等。此类故障往往使电路功能完全丧失及直流电平剧烈变化等现象产生。此时,一般只要断定故障位置就可以。

1.2 按故障存在时间分为永久性故障和间歇性故障。

永久性故障是指倘若产生就永久存在的故障,任何时刻都能检测到。间歇性故障是指某种特定条件下才会产生的、随机的、存在时间较短的故障,因其产生的规律和时机很难把握,固不易检测。主整阻流圈、激励器断激

1.3 按故障同时发生的数量分为多故障和单故障。

如果同时发生了若干个故障则为多故障,如果在某一刻只发生一个故障即为单故障。一般多故障要比单故障更难诊断。

2 中波发射机故障发生规律

一台设备出现故障虽然是随机、偶然发生的事件,但大部分产品故障却展示出了一定的规律性。根据产品的寿命特性分析,大部分试验与使用结果都表明:发射机故障率曲线的特征显示中间低、两端高,呈浴盆状,称之为“浴盆曲线”。从曲线上分析,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化发射机的故障率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 初用故障期。

初用故障产生于产品开始工作的初期,即为初用故障期,广播业界常叫做试播期。初用故障期发射机的故障率高、可靠性低,但故障率会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快速下降。由于发射机元件与材料结构上的缺陷或设计制造工艺上的缺陷使其发生初用故障。

2.2 偶然故障期。

偶然故障产生于初用故障期之后。偶然故障期是发射机的正常工作期,其特点为故障率比初用故障率小、稳定,与时间无关,近似于常数。产品寿命通常就指这一时期。由于偶然不确定因素造成此故障,因发生时间随机,故叫做偶然故障。

2.3 衰老故障期。

衰老故障产生于产品后期。其特点恰好和初用故障期相反,故障率随工作时间的增加而快速上升,由于产品的长期使用而产生损耗、磨搞、老化、疲劳等因素造成此故障,其也是构成发射机元器件的材料长期工作中不可逆的化学、物理变化所造成的。

上述说法是大量发射机的统计规律,对于个别发射机不一定都会出现上述3个阶段。

参考文献

[1]孟志敏.对中波发射机故障处理的体会和探讨[J].池州师专学报,2006,(5):20-21.

[2]林永瑜.全固态PDM中波发射机监控系统疑难故障剖析[J].广播与电视技术,2004,(12):91-92.

实际故障 第4篇

1 DZZ5自动气象站系统结构

1.1 硬件

采用主采集器、分采集器、传感器、外部总线和外围设备的组合结构,其中主采集器系统为核心系统,主采集器采用嵌入式技术、Linux操作系统、FAT32文件系统[1]。配置基本观测要素传感器或分采集器扩展配置传感器。主采集器接口包括风向、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雨量、能见度、蒸发和一个保留的总辐射观测。DZZ5型自动气象采集器包括1个主采集器和1个地温分采集器,采用CAN总线技术实现各采集器之间的连接。

1.2 软件

DZZ5自动气象站的系统软件包括2大部分,即嵌入式系统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其中前者的主要作用是对嵌入式系统和外部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而业务应用软件则安装于系统中的各个终端,主要作用是对整个自动气象站系统的运行进行监控,并采集处理观测数据,定时上传各类观测数据文件等。观测业务软件由采集软件(SMO)、业务软件(MOI)和通信软件(MOIFTP)组成,三个软件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这三个软件以文件系统的形式完成数据交互过程。

SMO软件实现数据采集功能,通信层采集辐射、天气现象、能见度相关数据资料,通过SMO文件处理层解析、监控、订正和储存,还要经过数据流将数据资料储存并上传。

MOI负责完成业务的处理。数据源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SMO自动化观测数据,另一个是人工观测数据。通过数据维护和质量控制,实现气象电报和数据文件的生成,并由MOIFTP软件进行发送。

MOIFTP的主要功能是传输测报数据文件到省网络中心的服务器。需要在使用之前对相关参数进行设置。使用消息中间件和FTP传输,FTP传输时实现网络数据传输的一种方式,通过文件传输协议将测报业务计算机上的数据文件传输到省级气象网络中心的服务器上。该软件还支持3G移动数据通信作为应急传输的备份通道,保障业务资料的稳定传输。

2 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故障分析

2.1 SMO应观测次数与实际观测次数不相等

SMO应观测次数和实际观测次数不相等,观测成功率达不到100%。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如下[2]。

2.1.1 网络校时不正常,需要自动授时。

Windows系统默认的时间同步时间间隔是7 d,可以通过注册表的兼职更改自动同步间隔,以提高同步精度。第一步,进入注册表编辑器进入“开始”在运行栏输入“regedit”运行regedit.exe执行程序;第二步,执行如下操作,十进制的3 600代表1 h,在工作中一般要求3 h自动校时一次,则应输入数字10 800。第二步如图1所示。

2.1.2 电源不稳定或者电源故障。

采集器工作不正常,可能导致某一分采或者传感器工作不正常。检查电源分为交流和直流两个部分,检查交流供电时要注意人身安全。交流电压应为220VAC,直流供电电压为14VDC左右。

2.1.3 GF卡容量不足。GF卡剩余容量不足,会导致采集数据不正常。检查GF卡剩余空间有2种方法,一种通过终端调试,运用STAT命令就可以查看其剩余空间;另外一种就是断电拔下GF卡,查看剩余空间。如果需要清理内存,应先对GF卡的资料进行备份,然后进行清理,最后再插会主采集器,上电,听到采集器叫两声说明启动正常。

2.1.4 串口设置错误。

无法采集数据,通过参数设置-启用通讯查看,确定在20 s内是否有正常的数据流。

2.1.5 串口隔离器可能故障。

串口隔离器在自动站中起防雷和放大信号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损坏。由于两边测针容易变形,导致接触不良。所以,应定期检查采集器的RS232通讯口的通讯线接头与串口隔离器的接头是否牢固,以及与计算机接头的串口是否有松动现象。取下成对的串口隔离器或者把笔记本拿到测场采集数据,看观测成功率可否达到100%,如果可以采集到全部数据,则说明串口隔离器故障,需要更换新的串口隔离器。

2.1.6 软件没有按照规定升级。

升级相关软件时应先关闭软件,升级SMO采集软件时把补丁包中的台站地面综合观测业务软件-采集.exe替换到安装目录bin目录下即可。重启SMO软件查看版本号是否升级成功,MOI是一键升级,先关闭MOI软件,点击运行升级软件,就可以升级成功。

2.2 SMO能正常采集数据,MOI无数据

可能原因是MOI参数设置下SMO数据源没有选择正确的路径。应选择在SMO安装路径数据目录,路径设置到子目录dataset区站号目录级别。

2.3 正点观测补调数据失败和分钟数据是乱码

软件安装在Windows XP、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08操作系统上之前,需要先给计算机操作系统安装.Net Framework 4.0和2007 Office system驱动程序。如果没有安装.Net Framework 4.0,则可能无法运行或者识别业务软件。因为SMO和MOI里面的数据库采用Office软件的工具条。如果没有安装2007 Office system,则会出现正点观测补调数据失败和分钟数据出现乱码的现象。

2.4 数据显示不正常或无数据显示

2.4.1 可能是通讯线路、采集器、供电系统、或者串口坏了。

这种情况下,需要认真检查通讯线路、供电系统。如果串口、软件和线路都正常,则就说明采集器出现了问题,需要沿着通讯线路进行测量。如果出现一串口通讯线有问题,原来相通的两引脚线断开的情况,只需要把一脚的焊线虚焊处接好,就能够保证数据正常显示。

2.4.2 传感器故障。

从传感器着手需要检查三部分,即传感器、信号链路、采集器输入通道。在吹初次安装传感器或人为改动过采集器设置的,就该利用SMO的采集器参数检查功能查看该气象要素的运行状态信息。处于开启状态,排查就从传感器到采集器,中间每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引起数据缺测或者异常的故障。

传感器检查输入的电压或者电流,以及输出信号是否符合正常的范围,如果输入正常、输出不正常,可以判定为传感器故障,则应该更换传感器。

信号链路发生故障的概率比较大,可以用万用表测量各个节点的电压或电阻。如果以上两步都正常,应检查主采集器。用装有串口调试工具软件的笔记本电脑用USB串口转换线路将9芯插头接入采集器的信号输出的串口。再检查输出的观测数据,在串口调试工具软件中设置连接的串口通信参数,打开对应串口,发送DMGD命令,观察分钟数据是否正常。如果有数据,但是数据不正常,则有可能接地、线缆接头部位接触不良。

2.5 传感器故障检查

2.5.1 温温度传感器。

测温是采用Pt100铂电阻阻值随温度升高而成线性增加的特性测温的,湿度元件是湿敏电容经转换电路输出电压,电压与湿度输出成线性正比关系。温湿度传感器使用万用表直接测量传感器的电阻值(温度)或电压(湿度),测量通道故障。可以把标准电阻按照四线制方式,接入采集器测量通道(温度);标准信号发生器接入采集器测量通道(湿度)。

查看湿度传感器连接线接头处是否生锈,如严重锈蚀,则将连接线对接,同时做好防水和绝缘处理。

2.5.2 翻斗雨量通过脉冲计数测量雨量。

翻斗雨量传感器在计数翻斗中装有一块小磁铁,翻斗每翻动一次,干簧管闭合一次且输出一个脉冲信号,记录0.1 mm降水量。雨量脉冲信号通过防雷板输入到采集器,由防雷板再连接到主采集器。主要故障现象是有降水但没有降水量或者出现降水量乱跳。故障的主要原因有翻斗堵塞,翻斗不能正常翻动,干簧管损坏,雨量线断路。首先,检查计数翻斗有无输出,若无雨量指,将雨量传感器盛水桶取下,使用万用表拔至蜂鸣档,接雨量传感器红黑接线柱,翻动计数翻斗,未翻动至中间位置万用表有导通响声就正常,如果无则干簧管可能故障,应更换。测量传感器为正常,而采集器数据不正常,则检查通道和主采集器。

2.5.3 风向风速传感器故障。

风向是输出7为格雷码经过转换电路输出风向。当实际风向与采集器采集到的风向数据有偏差时,应检查风向传感器上指北针与正北方向是否一致。检查风向传感器应先检查供电传感器供电系统,供电电压为5 V直流,再分别检查采集器端D0-D6端的电压,得出高低电平对照格雷码表查看角度与真实值是否符合。风速通过对电脉冲进行计数,并转换为风速。风速越大,风杯转速越高,周期时间内输出的脉冲信号数越少。风速转动时,测试主采集器上输出电压应为0.7~3.8 V,静止时为0.7 V或3.8 V左右,则传感器正常;否则不正常,需要更换传感器。

2.5.4 气压。

在实际工作中气压传感器的感应元件是电容式硅膜盒,输出是RS232信号,且接在RS232_5上,是采集器发送命令获取数据。主要故障现象时气压值不稳定,较长时间内数据差值超出允许范围,主要原因是静压管堵塞,导气管堵塞和数据线插口是否插好。其次,检查采集通信软件中通讯设置是否正确,默认为COM1实际工作中端口一般为9600N81,且接入的是PTB210采集器应设置为AIRPTYPE4[3]。

2.5.5 地温分采。

地温值出现间歇性的不正常,偏低或偏高或者地温值均为-24.6℃,先检查信号接线是否紧固。地温分采工作原理同气温传感器,故障判断类似与气温传感器。不同的是地温分采通过CAN总线连接到主采集器上。如果传感器无故障,应检查通道。打开地温分采,看分采的灯是否正常闪烁,断开CAN总线插头,取下地温分采RS232插头与接线插座的连接线,直接接入笔记本电脑,打开串口调试工具软件,发送SAMPLES,查看地温数据是否正常。

3 结语

DZZ5型新型自动站虽然功能齐全,但在实际工作中可能因某些技术因素限制,导致该系统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影响气象要素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敢于实践,在工作中学习,学以致用,掌握各种故障的判断和处理,以便提高自动站设备性能,确保自动站正常运行,为气象现代化奠定基础。

摘要:随着地面观测自动化的发展,新型自动气象站是地面气象观测的主要设备,2015年9月四川省越西县启用了DZZ5新型自动气象站,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保证新型自动气象站的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气象站ISOS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外,还需要气象工作人员加强对该软件的学习和研究,达到操作规范和运用熟练的程度,能够提高观测质量,进而提高气象业务质量和气象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气象事业服务。

关键词:新型自动气象站,ISOS-SS系统,常见故障,解决对策

参考文献

[1]黄思源,刘钧.新型自动气象站观测业务技术[J].气象出版社,2014(12):273-278.

[2]栾永卫.浅谈DAWS600型自动气象站日常维护及故障处理[J].中国科技博览,2010(33):584-58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际故障】相关文章:

实际数字06-05

思想实际06-13

实际建设07-06

实际应用06-21

社会实际论文05-10

解决实际应用05-17

工程实际问题05-19

立足教学实际05-28

实际社会需求06-11

结合生活实际06-18

上一篇:委托理财风险与防范下一篇:系统性和协调性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