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劳动权范文

2024-05-18

实际劳动权范文(精选4篇)

实际劳动权 第1篇

首先, 教师做学生的动员工作。学生对劳动的认识本就不明确, 但是让他们在活动中去实际劳作, 却是每个学生都感兴趣的。因此让学生积极参加劳动, 需要教师多抽一些课余时间或者是课外活动去有效组织。

其次是动手开垦。现在的学生大多在家是没有参加过劳动的, 起初会感到新鲜好玩, 但是通过实际的劳动会让学生感到身体上的不适, 这时教师就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索父母和劳动人民的艰辛, 激发学生对劳动和劳动者的热爱。

第三是种植管理。教师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种子 (菜苗) , 通过向家长和农技员咨询相关的种植知识, 然后栽种下地, 紧接着就是较长时间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 要求学生进行观察记录数据分析, 并要学生写简单的周报告或者双周报告。

第四是收获。收获是喜悦的, 每一点滴成功都是学生自己的汗水换来, 那份高兴劲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份成功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会牢记在他们的心中。

最后一个环节是总结, 是最关键的。对于每次的收获, 一定要通过全班性的总结发言, 使大家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发表自己的劳动心得。教师适时的归纳整理, 针对个案予以鼓励, 学生的操作激情日益高涨。

一学期下来, 该班学生经历了多次的劳动实践, 学生的劳动意识不仅增强了, 而且自信心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班级凝聚力更是表现突出, 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相帮助的行为屡见不鲜, 爱惜粮食的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教学成绩也名列前茅。家长笑了, 老师高兴了, 学生进步了。由此可见, 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劳动合同实际履行问题及对策论文 第2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下简称《劳动法》)第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根据这个协议,劳动者加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用人单位,成为该单位的一员,承担一定的工种、岗位或职务工作,并遵守所在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和其他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应及时安排被录用的劳动者工作,按照劳动者提供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支付劳动报酬,并且根据劳动法律、法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提供必要的劳动条件,保证劳动者享有劳动保护及社会保险、福利等权利和待遇。劳动合同是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式。以劳动合同作为建立劳动关系的基本形势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

劳动合同实际履行在性质上是一种救济制度,无论是在英美法系还是在大陆法系,学理均将其放在救济制度中作为一种救济手段而论述。实际履行又称为特定履行、继续履行,是指在违约方不履行合同时,相对方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债务的责任方式。实际履行的真谛,在于它要求合同债务人应当实际地履行合同而不得任意地以赔偿损失来代替履行合同债务。我国《合同法》赋予实际履行制度以一席之地,《劳动法》对此未予规定,但从劳动合同的性质考虑,在处理劳动合同纠纷中适用实际履行原则意义重大。

就用人单位而言,在审判实践中,常有用人单位在合同履行期限届满前提前解除合同的,这在三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尤为明显。如果不考虑劳动合同的特殊性,单纯从合同角度出发排斥实际履行制度的适用,尽管可以追究用人单位的违约责任甚至令其补偿,但这并不能完全弥补劳动者所遭受的损失,特别是在就业机会少,劳动力绝对过剩的情况下,如果认可居于优势地位的用人单位任意提前解除合同而仅承担经济补偿责任,那么这将使居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只能坐视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于此情形,劳动者所能采取的`措施,只能是追究用人单位的经济补偿责任,这对劳动者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劳动合同纠纷中强调适用实际履行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当然,此制度的适用,并非无的放矢。笔者认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第一、必须要有违约行为的存在。

实际履行是法律赋予非违约方当违约情况发生时所采取的一种补救措施,它是违约方因不履行合同义务所产生的法律后果。作为一种违约责任,当然要以违约行为的存在为前提,如果没有违约行为的发生,那么此时仅是债务履行的问题,债权人有履行请求权,债务人有履行债务的义务,尚属第一次性义务阶段,谈不上作为第二次性义务的强制履行问题。在劳动合同中,能引起实际履行责任发生的违约行为包括:

1、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有权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受带薪年假,而用人单位违反合同的约定,不准劳动者休假,此情况发生后,劳动者要求休假的,应当准许;

2、劳动合同约定的期限未满,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合同没有正当理由的,劳动者如果要求继续履行合同的,应当判定用人单位解除合同的行为无效,判令其继续履行合同,直至合同期满;

3、基于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为劳动者提供相应的福利条件而未提供。

第二、必须要由非违约方提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的请求。

由于实际履行作为一种救济措施的着眼点在于补救非违约方所处的不利境地,而事实上只有非违约方才真正理解实际履行的实际价值,因此,实际履行制度的适用以守约方提出请求为前提,如果守约方不请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而是要求解除合同,则不发生实际履行问题。审判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法院能否依职权判令实际履行劳动合同?笔者认为,实际履行制度的适用,以当事人行使请求权为前提,是否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取决于守约方的意思,如果守约方认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对自己更有利,则可以向法院提出请求,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如果守约方认为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合同在经济上不合理,或确实不利于维护自己的利益,则可以要求解除合同,要求违约方赔偿损失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因此,是否要求违约方继续履行,乃是守约方意思自治的范畴,实际履行的请求只能由守约方向法院提出,法院不能依职权主动做出。

第三、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

实际履行以违约方能够继续履行合同为适用条件,如果违约方确实无能力继续履行合同,那么实际履行已失去其适用的客观依据,不应再有实际履行责任的发生,否则无异于强违约方所难,于理于法均有不合。

结合实际谈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 第3篇

关键词:工会,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为企业化解劳资矛盾搭建了新平台。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 为创建和谐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组织保障, 工会组织自觉地接受党委的领导, 主动争取行政的重视和支持, 做好创建活动中方方面面的协调工作, 在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合力推进中履行好自己的职责, 促进“党委统一领导, 行政重视支持, 工会牵头落实, 有关部门配合协作”的工作格局。

1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要实现企业与职工“双赢”

工会组织以“五强化”为重点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强化企业民主管理, 维护职工政治权益。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二是强化协调劳动关系, 维护职工经济权益。三是强化安全卫生管理, 维护职工健康权益。四是强化文化阵地建设, 维护职工精神权益。五是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维护职工生存权益。

以本钢维检中心工会为例, 他们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方面, 坚持了“四查”:一查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是否认真履行, 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维护;二查职代会制度是否健全, 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三查社会保险制度是否建立, 企业在效益增长的同时是否给职工增加了报酬;四查安全生产制度是否落实, 职工的工作环境是否合乎要求。积极组织职工开展技术比武、岗位练兵、合理化建议、文化体育活动、“安康杯竞赛”和创建“工人先锋号”等活动, 强化“企业依靠职工发展, 职工依靠企业生存”的理念, 加强分配机制建设, 落实好职工的经济权益尤其是劳动报酬权益;加强劳动保护机制建设, 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本钢维检中心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 充分体现“四共”特征, 做到理念共识、大计共谋、成果共建、权利共享, 由于在实践中做到了共识、共谋、共建、共享。维检中心先后投资建立了篮球场、图书室、乒乓球室、洗浴中心、自行车棚、车库等, 满足了职工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需。

2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必须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要加大劳动关系的协调和处理力度, 一是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要培育成熟的劳动关系主体, 提高协调能力。树立工会组织在工人和企业中的威信;加大对劳动者的培训教育, 既要提高素质和技能, 更要提高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三是工会要按照法定程序和政策规定, 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 个人的行动经常会受到各种组织的强大压力, 个体化的参与和表达就显得软弱无力。这就要求:一是发展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强调决策透明与员工参与, 使之成为维护、参与和监督的平台, 进而达到双赢。二是推进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重点放在建立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通过规范协商程序, 提高集体合同的质量。三是建立多层次的劳动关系三方 (上级组织、工会、职工) 协商机制。定期就劳资关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协商, 逐步建立和完善劳资关系的宏观协调机制。

3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 要重视企业文化的作用, 在这方面, 工会组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组织职工广泛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 要注重完善工会干部的培训制度。通过培训, 对工会干部重在提高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依据有关法规政策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决策的能力以及提高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

4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要发挥好“三个第一”的作用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 工会组织要发挥好“第一知情人、第一报告人、第一帮助人”的作用, 注重在职工困难帮扶上下工夫。一是建立困难职工家庭档案, 并实行动态管理。二是落实“送温暖”制度。建立了困难职工申报和工会排查摸底、审核登记、管理制度。使困难职工全部纳入救助视线。三是开展经常性的访、谈、帮和维权活动。

认真贯彻落实定期向职工报告工作制度、民主评议制度、走访慰问制度、工会财务预决算制度和工会主席离任审计制度, 定期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部署工作任务, 指导基层开展工作。通过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 工会工作越来越规范化、程序化, 越来越广泛地融入到企业各项工作之中。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事关企业的发展, 事关职工是否享受到企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 事关和谐社会和稳定工作, 因此, 工会组织一定要在这项活动中, 找准定位, 理清思路, 制度措施, 扎实推进, 只有这样, 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戴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报, 2006 (2) :54-55.

[2]曾湘泉.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的竞争力[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3 (9) :64-66.

[3]顾光青.劳动关系:理论与不同模式的比较[J].学术月刊, 2007 (12) :36-39.

实际劳动权 第4篇

关键词: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际汇率,相对劳动生产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人民币汇率成为了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中, 人民币币值持续稳定的表现, 对稳定中国乃至世界金融市场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 这已广为国际社会承认和赞赏。但另一方面, 日本和美国政府官员一再表示人民币应该升值, 学术界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低估, 市场上对于人民币也有着强烈的升值预期。人民币汇率未来走势以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巴塞尔—萨缪尔森效应的理论假设

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理论假设一价定理在贸易部门成立, 在非贸易部门不成立。贸易部门的工资一般也会比较高。由于劳动力市场是全国统一的, 所以非贸易部门的工资与贸易部门工资保持同等水平, 这使得非贸易品生产厂商必定会提高非贸易品价格来补偿这部分高出来的工资, 所以非贸易品的价格会升高, 进而一起总体物价水品 (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加权平均) 的上涨。从总体上看, 两部门生产率相差越大, 非贸易部门比重越大, 总体价格水平就越高, 从而导致币值有升值的需求。

二、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

对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的首先是Balassa (1964) , 他以实际汇率的倒数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人均国民收入作为解释变量, 对1960年12个工业化国家的横截面数据进行一般线性回归分析, 发现两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Mar ston (1987) 对1973~1983年的日本相对于美元的实际汇率进行了分析, 分析结果认为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的平均生产率的差异不足以解释长期实际汇率的变动趋势。

Eh san、Ch oudh r i和Kh an (2005) 基于1976~1994年间16个发展中国家 (喀麦隆、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印度、约旦、肯尼亚、韩国、马来西亚、墨西哥、摩洛哥、菲律宾、南非、新加坡、土耳其、委内瑞拉) 的数据, 以美国为基准, 利用面板回归技术研究这16个发展中国家相对于美国的相对生产率与实际汇率的关系。他们证明从长期来看,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这些国家都存在。

Jose、Fr ancisco和Fer nando (2007) 分别研究了分别研究了捷克、爱沙尼亚、立陶宛、波兰、斯洛伐克等六个转型欧洲国家与芬兰、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瑞典等六个西欧发达国家, 指出在这些国家贸易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生产率与实际汇率却没有系统联系,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这些国家都不明显。

(二)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人民币汇率问题也引起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 但大多数学者是从人民币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进出口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较少从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方面来探索。

王维 (2003) 基于1984~2001年期间中美的相关年度数据, 利用协整技术对我们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进行了检验, 指出“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 两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对人民币实际汇率都是有较大影响的, 不过短期的影响效果还是明显的大于长期的调整效果”。但是该检验的数据选取存在着两个问题, 第一, 王维利用各部门的平均实际劳动工资作为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近似替代, 数据选取不够准确;第二, 王维用通过物价指数调整后的实际汇率来作为被解释变量也不够科学。因此这边文章的结论有待商榷。

卢锋、韩晓亚 (2006) 对全球130个国家2004年的实际汇率和人均收入进行回归分析, 证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显著。他们认为在经济成长全过程中, 经济追赶进程或迟或早会面临实际汇率升值趋势。卢锋 (2006) 继而研究了1978—2004年间中美两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 指出“中国结构性生产率指标与人民币实际汇率存在与巴拉萨一萨缪尔森效应假说推论关系一致的经验证据”。但是根据文章中表1给出的一般线性回归结果, R平方只有0.14, 说明这个结论有待进一步论证。

三、样本选取和实证分析

(一) 样本选取

1.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

本文选取1980~2008年的年度数据,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 (Real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以2005年为基期) 来自World Bank的世界发展指数, 该指数上升表示人民币升值, 下降表示人民币贬值。

2. 平均劳动生产率。

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 本文假定国外两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不变, 只探讨中国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本文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作为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进行分析, 根据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年度增加值和就业人数, 就可以得到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人均产出, 即平均劳动生产率。

(二) 模型设计

011年第4期中旬刊由模型的假设前提可知, 总体回归方程为:

如果以实际有效汇率指数reer代替实际汇率e, 用aps代表第二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 用apt代表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则由 (8) 式可得总体回归方程:

因为这里用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代替实际汇率, 所以方程右边的正负号相反, 即β1应为正值, β2应为负值。

(三) 实证分析

1. 单位根检验。

本文采用的是ADF (Augment Dik ey-Fuller) 单位根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表明Δlnreer、Δlnapst和Δlnaptt都是平稳序列。

2. 协整检验。

以实际汇率对数为被解释变量, 以第二产业平均劳动生产率和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为解释变量, 用OLS回归方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为方程 (10) :

由 (10) 式可知, 常数项、lnaps、lnapt在1%的条件下均显著, 方程拟合优度较高, 为0.757585。说明方程中的解释变量能很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方程 (10) 说明短期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是显著的。残差项不存在单位根, 是平稳序列。说明实际汇率实际汇率与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 邹至庄检验。

由于我国1994年进行了汇率体制的重大改革, 改变了以往外汇调剂价格与官方汇率并存的双轨现象, 实行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了检验制度的变化是否导致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关系的结构变化, 我们对模型进行邹至庄检验。我们把样本数据分为两个时期:1980-1994年和1995-2008年, 三个可能的回归如式 (11) 、 (12) 、 (13) 。

(1) 1980-1994:

(2) 1995-2008:

(3) 1980-2008:

分别对 (11) 、 (12) 、 (13) 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估计, 得出约束残差平方和 (RSSR) 为0.953145, df=26。无约束残差平方和 (RSSUR=R SS1+R SS2) 为0.198652, df=23。

, F统计量的值1%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 从而拒绝参数稳定的假设, 表明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因为汇率制度改革出现了一些结构变动。为了更好地分析中国实际汇率与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我们在原方程 (9) 中加入虚拟变量, D的选择是以1994年为转折点, 1994年的lnaps为0.382449, lnapt为0.014956, 并设定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将虚拟变量引入到模型中, 得到新回归模型 (14) 。

其中D=0为1994年及以前;D=1为1994年以后。对方程 (14) 进行OLS回归, 回归结果为:

由于各个系数的t值均大于2, 表明各解释变量的系数显著地异于0, 中国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回归模型分别为:

由方程 (16) 和方程 (17) , 我们可以看到在1994年以前,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在我国很显著, 而在1994年汇率体制改革以后, 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对实际汇率的影响方向完全相反, 中国的实际情况违反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

四、结语

中国的1995~2008年情况违反了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这是因为尽管中国实现了高速增长, 实际汇率指数却在下跌, 从相对生产率到相对价格, 再从相对价格到实际汇率的传导链条出现了问题。第一是因为中国在广大农村地区拥有较多的剩余劳动力, 因此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未引起实际工资的上升。第二, 政府消费的比重的增加和资本流动速度的的增长也影响了总体价格水平, 进而影响了汇率。第三, 中国现在放弃了计划经济下的重工业政策, 转而更多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 其结果导致国际市场上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供给增大, 同时, 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需求也在增加 (用于弥补中国国内生产减少的部分) 。这种供求关系的变化带来了劳动密集型产品对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相对价格的下降, 进而导致中国贸易条件的恶化。鉴于这种情况, 我国想要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保持币值的稳定, 就应该从两方面去努力。第一, 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 促使企业节约使用人力资源, 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增长模式转变。在供给面上增强两部门相对劳动生产率对实际汇率影响的传导机制。第二, 从长期趋势看, 大力提高第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 降低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最有利措施。

参考文献

[1]唐旭, 钱士春.相对劳动生产率变动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分析[J].金融研究, 2007, (5)

[2]王苍峰, 岳咬兴.人民币实际汇率与中国两部门生产率差异的关系[J].财经研究, 2006, (8)

[3]王维.相对劳动生产力对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影响[J].国际金融研究, 2003, (8) :11-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际劳动权】相关文章:

实际故障05-25

实际数字06-05

思想实际06-13

实际应用06-21

社会实际论文05-10

解决实际应用05-17

工程实际问题05-19

立足教学实际05-28

实际社会需求06-11

结合生活实际06-18

上一篇:高雅运动下一篇:天文仪器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