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数字范文

2024-06-05

实际数字范文(精选6篇)

实际数字 第1篇

1 档案利用数字化统计的难点

传统档案管理环境下,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是以“师者”的身份, 指导基层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建档和整理归档文件的。那时,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常抱怨基层档案人员业务素质不高, 不能独立完成每年的归档文件整理工作任务, 而只好越俎代庖, 以上门服务代替业务指导, 使档案业务指导变了味, 由授之以“渔”, 变成了授之以“鱼”。然而, 数字时代的到来, 时过境迁了,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地位也在变化, 他们既没有了“渔”, 也没有了“鱼”。他们“师者”身份的地位也悄悄地发生了动摇。许多信息化建设快的单位已经进入办公自动化或无纸化办公阶段, 其电子文件归档整理已经进入实质性实践操作阶段。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 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业务指导部门, 有相当一部分还没有配备计算机,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大部分对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知识、电子文件, 档案的性能和存储等知之不多, 特别是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实际操作知识知之甚少, 基本没有接触过实际操作。面对单位档案室档案人员关于电子文件管理软件及其归档整理中出现问题的提问,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不是一头雾水, 就是无言以对。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师者”地位岌岌可危, 或者说已经颠倒, 甚至反过来向档案室的档案人员学习。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不仅有地位上的尴尬, 而且业务指导上也同样遭遇尴尬。一是没有能力对基层档案室进行业务指导。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整理不甚了解, 实际操作又没有接触过, 如何指导?指导什么?二是电子文件, 档案管理软件的选择。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 现在剩下以“世纪科怡”、“清华紫光”、“珠海泰坦”等为主的电子文件/档案管理软件。档案业务指导人员从中难以选择, 不能强行推荐, 因为这牵涉到基层单位的许多问题:是购买“单机版”的还是购买“网络版”的、能否与单位的办公自动化软件相兼容、是否适应单位办公自动化文件处理程序等, 如果不能兼容和适应, 就无法对其办公自动化环境下产生的电子文件进行归档管理。各单位使用的管理软件五花八门, 将来电子文件接收进馆就非常麻烦, 因为如果与档案馆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软件不一样, 如何解决兼容问题?如何解决转录中的电子文件原始性、完整性的问题?这使档案业务指导陷入了两难境地。三是电子文件归档整理的标准问题。档案业务指导人员可以按照《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办法》等进行指导, 可仅有这些标准是不够的, 因为还有许多标准并未出台, 如《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等等。面对数字时代, 档案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档案业务指导人员的尴尬, 仅仅靠加强学习是不够的, 它给我们提出了新问题:档案业务指导到底如何进行?档案业务指导将何去何从?

2 档案在完成数字化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档案的信息化应以现实需要为前提, 分阶段、分步骤稳妥实施, 重点加强对珍贵、重要、易损和利用频率高的城建档案和现行公开文件的数字化转换工作, 逐步实现馆藏纸质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等档案的数字化, 建立数字资源库。在信息化城建档案馆从理念走向现实的过程中, 必须解决好几个关键问题。

2.1 是电子档案的法律凭证问题, 电子文

件的法律效力等基础性问题必须有法律依据彻底解决电子档案的接受与管理问题, 否则难以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

2.2 是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问

题, 数字信息载体的脆弱性以及数字信息所依赖的计算机硬软件的不断更新, 造成数字化档案信息资源的长期存取存在种种问题。

2.3 是统一数字化标准格式问题, 档案信

息共享的前提是标准化与规范化, 它包括档案业务管理规范化、档案馆运作规范化、网络标准规范化、信息交换规范化。全国各地城建档案馆, 包括众多相关信息提供单位, 只有大家按照统一标准、格式来进行数字化, 才能更有利于信息资源的共享, 才能加快城建档案数字化的进程。

3 数字化档案馆应该包含的内容

数字档案馆与传统意义上的档案馆相比, 有着很大的不同, 它的功能特点有五化:馆藏档案数字化、档案管理现代化、资源利用共享化、信息传递网络化和数据结构连接化。

馆藏档案数字化: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将各类传统介质的档案资料进行处理并转化为数字信息, 使所有馆藏信息都以数字化的形式储存, 这是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核心;案管理现代化:数字化档案馆不仅包含了传统档案馆的一切功能, 它还包括:档案编耳和检索自动化、档案全文储存与检索自动化, 计算机辅助档案业务工作管理、辅助立卷、档案标引自动化、档案馆办公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保护技术现代化、建立档案数据库等, 这是实现档案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资源利用共享化: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将以数字形式存在于档案馆这个“信息空间”中, 通过网络, 用户可以方便地利用信息资源, 实现档案利用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网络化:数字档案馆的服务通过以网络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 实现标准规范的信息传递;数据结构连接化:通过统一规划的, 标准的, 规范化的数据结构, 各部门之间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交换和数据转换。

4 如何应对数字化档案馆的安全问题

如何保障数字档案馆信息安全决定着能否全面实施档案的网络服务, 可采用包括操作系统及数据库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加密与身份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等在内的多种安全技术。

4.1 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采用高安全性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4.2 综合使用多种网络安全技术与产品, 实现对网络的安全保护。

4.3 采用信息加密技术与身份认证技术。

4.4 采用最新的防病毒产品, 建立病毒检测制度。

4.5 加强各应用系统的安全管理, 统一管

理、分工负责、及时维护, 确保系统稳定、安全运行及高效服务。加强对用户的管理包括加强对用户权限的管理即加强对用户的监督、审计、跟踪, 同时控制上网信息范围。

4.6 加强计算机网络设备、设施的安全保护, 做到防麓、防水、防火、防有害气体和其他环境事故。

5 结论

建设数字化档案馆是档案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进入的轨道, 也是城建档案馆发展的方向, 数字化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长期细致的工作并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在开发和应用过程中应该坚持统筹规划, 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使用有效、安全保密的原则, 用信息化建设思想统揽全局, 实现档案管理历史性的跨越, 从而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全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 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提供快捷有效的档案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银华.数字环境下档案业务指导面临的问题[J].档案管理, 2010.

[2]黄浩立.城建档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模式探讨[J].硅谷, 2009.

数字化管理在医院的实际应用及体会 第2篇

1 数字化管理在工作中的应用

1.1 医生工作站

1.1.1 电子病历

由计算机书写, 替代传统的手写病历, 病历模板的应用, 一份病历, 书写、修改几分钟即可完成, 方便、快捷。医生从书写病历中解放出来, 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

1.1.2 电子处方

系统内设配伍禁忌、用药剂量等处方审查制度, 杜绝了医生因配伍、剂量等原因造成处方错误, 保证用药安全。

1.1.3 病程记录时限制

医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病程记录。

1.2 护士工作站

1.2.1 医嘱的执行

医嘱是护士的一项常规性工作, 以往处理医嘱需手工填写输液、注射等各种治疗卡片。不但容易出错, 而且组织医嘱大查对需要多人参与。利用网络信息技术, 改进了医嘱处理和查对流程。医师下医嘱确认后由护士确认, 执行医嘱 (如:药品不足, 系统自动提示护士可反馈医师修改) 。打印医嘱。这项改革不仅将护士从繁琐的医嘱处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把时间留给了患者, 而且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

1.2.2 体温表

护士只需在键盘上几分钟就完成, 点错修改相当方便。打印出的体温表清洁、美观。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1.3 药房

库房管理购药后上电脑。实行药品过期自动报警制。实行电脑自动划价制, 价格管理准确无误, 从根本上杜绝以往划价随意性和差错。由药房配发药品, 打印治疗单给临床护士照单执行, 避免护士转抄输液卡发生差错。

1.4 收费处

每日清单制增强了医疗收费透明度, 杜绝了乱收费、错收费、搭车用药的现象, 维护了患者利益, 增加了与患者的关系。

1.5 门诊电子处方

患者看病、交钱、取药。减少了程序, 方便了患者。避免了门诊处方的外流, 有需要报账的患者, 再由门诊药房打印处方笺给患者。

1.6 数字化管理

具有可靠性、实用性、准确性、稳定性, 补充和加强手工管理体制所不能及的大量工作, 为我院在管理、核算、药品采购等系列工作, 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 快捷无误, 提高了工作效率。

1.7 医疗质量管理

院长在办公室即可掌握全院各科室医务人员的工作量、工作质量等数种数据, 医疗管理十分方便 (因系统可储存全部病案资料, 医院管理信息化、数字化) 。写一份病历几分钟, 查一份病历几秒钟, 不但迅速而且正确。

1.8 数据查询

患者家属可通过触摸屏, 选择需要的信息, 透明度更清晰。

1.9 远程电视教学

在我院即能听专家、教授讲课, 提高理论知识。

2 数字化管理的体会

2.1 真正体现医院“以病人为中心”服务宗旨。门诊就诊

手续简便, 住院出每日清单, 各科室从根本上提高了服务质量。网络化管理实现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 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层次。

2.2 提高工作效率

医生、护士、药房等都从传统模式中解放出来, 节省工作时间, 护士在电脑上即可执行医嘱。

2.3 学习

只要鼠标一点电子图书、电子期刊, 可随意学习并能更全面、更科学、及时合理地提高个人技能。

2.4 远程电视会诊

实现异地医疗资源共享, 与患者联系, 完成远程医疗服务工作, 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 解决了看名医难问题, 更合理有效地发挥医学专家的作用。远程医疗为我院高新技术的象征, 方便异地患者就医, 解决了看专家难的问题。

2.5 建议

实际数字 第3篇

基带信号传输系统在目前的通信系统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如计算机通信、PSTN网络通信等。为了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和传输效率,不但要有一个理想的基带传输系统,同时还需要最佳的传输信号。

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一个是针对非理想信道即实际信道进行优化使之达到理想、最佳状态;另一个是在改进的传输系统基础上设计出一种能消除码间干扰的发送信号。

1 理想信道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最佳基带传输系统为消除码间干扰且差错概率最小的传输系统。理想信道最佳基带传输系统应满足如下条件,即

undefined

式中,H(ω)为消除码间干扰的总传输特性。GT(ω)和GR(ω)分别为发送滤波器和接收滤波器传输函数;C(ω)为信道传输特性,理想信道C(ω)=1。

而实际信道其特性不可能是完善的、理想的,即C(ω)不是常数。但是如果能够测量C(ω)特性,且假设GT(ω)已给定,同样能够设计一个理想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2 实际系统最佳化、理想化设计

设H(ω)=GT(ω)GR(ω)C(ω)且发送信号功率一定。噪声为高斯白噪声。 为了获得最佳接收,即抗噪性能好,根据最大输出信噪比准则,要求

则有:

为使系统接近理想低通特性,同时还能消除码间干扰,需要在识别器前加一个特性网络,其传输特性为:

设信道总的传输特性为H′(ω),系统带宽为WHz,低通型。则有

式中,C为常数。(5)式说明此时系统已达到理想状态。同时H′(ω)也一定能满足奈奎斯特第一准则即

该系统模型如图1所示。通过分析得到,系统无码间干扰最高传输速率应为2WBaud;频带利用率2Baud/Hz。

3 最佳发送信号设计

图2是图1的简化系统,设系统H′(ω)输入为X(t),输出为Y(t)

不考虑噪声的影响,已知H′(ω)为理想低通形式,研究发送脉冲的设计。

设发送的基带信号为:undefined,当X(t)经过H′(ω)后输出为Y(t),则Y(f)=H′(f)·X(f)=X(f),f≤W,W为系统带宽。则有

undefined

当t=nTS时,抽样时刻应有:

undefined

若无码间干扰应有:

undefined

下面讨论X(f)具备什么条件能满足(9)式。将(8)式积分区间按1/TS划分得到

undefined

对式(10)做变量带换后应有

undefined

显然undefined是周期为1/TS的周期函数,因此可用傅里叶级数系数{bn}展开成

undefined

其中系数

undefined

比较(11)和(13)两式得到bn=TS·X(-nTS)。若无码间干扰应有

undefined

把bn代入(12)式得到

undefined

则式(14)说明了发送信号频谱应具备undefined才能消除码间干扰。

下面讨论X(f)具有什么样的频谱结构能满足(13)式。

讨论:①当TS<1/2W或RB>2W时undefined的频谱示意图如3(a)所示

信号频谱不重叠,无法实现undefined。

②当TS=1/2W或RB=2W时,undefined的频谱示意图如图3(b)所示。

由图4可见,只要信号的频谱为方波,undefined就能为常数,即叠加成一条直线,就能够消除码间干扰。但是方波频谱是理想的,实际中无法实现。

(3)当TS>1/2W或RB<2W时undefined的频谱示意图如图3(c)所示。

由图3(c)可见频谱发生重叠,若满足undefined,则要对发送信号的频谱进行严格的考究设计。经过分析得到,具有滚降的升余弦频谱能满足要求。其频谱表示式为:

式中,滚降因子0≤β≤1,则发送信号波形为:

undefined

4 结束语

通过上述对系统及信号的设计和分析可知:

①由于系统的改进是在最佳接收的理论基础上进行的,因此系统抗噪性能好。

②在识别电路前加一个特性网络使总的传输系统达到理想状态,当然该系统能够消除码间干扰,所以该系统为理想的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系统无码间?干扰最高传输速率应为2WBaud,频带利用率2Baud/Hz。

③发送信号的设计是在系统达到理想状态条件下进行的,通过较详细的理论分析,得到具有滚降的升余弦频谱特性信号能消除码间干扰。另外在选择此类信号时,还需要选择合适的传输码型。

总之,通过分别对系统和信号的设计,可保证通信过程中完全能消除码间干扰,而且抑制噪声,可使通信质量大大提高。

摘要:码间干扰和噪声是影响通信质量的两个主要因素。针对实际信道进行了最佳化、理想化设计;并且在此基础上寻找到了能够消除码间干扰具有升余弦频谱特性的发送信号。利用该系统传输所设计的信号可大大提高通信质量。

关键词:码间干扰,基带传输系统,发送信号,频带利用率

参考文献

[1]樊昌信,曹丽娜.通信原理[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曹志刚,钱亚生.现代通信系统原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2.

实际数字 第4篇

一、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 工作原理

我国现阶段变电站中使用均是电磁式电流互感器, 以前将其称之为CT, 现在已经改称TA, 其工作原理与电磁感应的原理相似。由于绕组匝数比较少, 所以, 一次绕组中的电流通常是取决于被测电路的相关负荷电流, 一般与二次电流无关;二次绕组通常是与继电器以及测量仪表等相关电流线圈进行串联的, 因为两者电流线圈的阻抗均比较小, 电流互感器的运行状态通常是维持在近乎于短路的情况中;在电流互感器的运行过程中, 是不允许出现二次侧开路的情况, 假如出现了二次侧开路的情况, 一次侧电流是保持不变的, 二次侧电流就会变为零, 此时需要利用全部的一次侧电流进行电流互感器的励磁, 相应的铁芯中磁通量的密度也会有所增加, 导致铁芯中有用功的损耗量不断增大, 使铁芯发热, 最终就会损坏电流互感器, 除此之外, 因为铁芯中磁通量密度的不断增加, 在二次绕组中电流互感器所能感应出来的电压值非常高, 其最高值可以达到上千伏。所以, 在实际应用中, 为了避免出现二次侧开路的情况, 一定要保持二次绕组的短路状态。

(二) 应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 绝缘结构方面的问题

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 通常情况下选用的绝缘方式为气体绝缘与油纸绝缘这两种方式, 在超高的电压条件下,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所选用的绝缘方式就是串级绝缘法。由此可以看出, 电压的等级越高, 所选用的绝缘结构也就越复杂, 在制造方面也就越难, 相应的造价也就越高, 甚至达到了电压等级的三次方倍, 在应用运行中是一个存在比较普遍的问题。

2 测量准确度的问题

因为一次线圈同高压母线的电位是一致的, 二次线圈的低压侧同相应的低压设施连接, 这两者之间的线圈是通过铁芯进行联通的。随着电压等级的不断加强, 低、高压之间的绝缘距离也就相对的有所增加, 此时也只有通过增加磁路的方式加强一、二次线圈之间的联通。由于测量误差值同电流互感器磁路的平均长度之间是成正比的关系, 所以, 在增加磁路长度的时候, 相应的测量误差值也会跟着增加。通常情况下, 电力系统中对于电流互感器测量的准确度大致可以达到0.3级, 并且还存在着一定的影响因素, 相应的测量准确度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导致其更加的不准确。

3 机械设施方面的问题

因为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设施的体积一般都比较大, 质量也比较大, 对于运输、安装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便, 并且在运行作业的时候, 还需要使用一些绝缘支架进行一定的支撑, 进而给相应的维修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

4 潜在危险的问题

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是利用电磁变换的原理完成一、二次线圈之间的能量传递过程, 所以, 在一、二次线圈之间一直都会存在着一些电磁联通。假如二次线圈因为某种情况发生了开路情况, 一次线圈中的所有电流就会成为励磁电流, 在二次线圈当中感应出非常高的电压值, 并且会危及到设施、人员生命的安全。除此之外, 在系统中还存在着由于绝缘击穿以及突发性爆炸而导致的单相对地短路等不确定问题。

(三) 改进措施

1 降低二次负载

对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继电保护装置一定要选用交流功率消耗比较小的, 并且尽量将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就地安装, 尤其是环境气候相对比较恶劣的条件下。除此之外, 也可以通过降低二次额定电流的方式予以实现, 因为电流互感器的功率消耗是同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关系的, 所以, 降低二次额定电流, 并且在保持负载阻抗不变的基础之上, 减少了二次回路的功率消耗。

2 选用适当继电保护装置

对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继电保护装置而言, 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抗饱和能力, 进而在运行作业的过程中, 充分的利用不饱和段的信息, 在一段时间内确保继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与此同时, 一定要采取快速的保护判断标准, 对电流饱和之前的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

3 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

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继电保护装置精度不高以及容易饱和等一系列问题, 并且还具备绝缘性能良好、体积比较小、数字化以及不存在开路危险等一些特点。所以, 在技术方面而言, 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完全可以代替电磁电流互感器进行应用。

二、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概述

(一) 结构及其特点

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主要是由传感器单元以及合并器单元共同构成的, 它们之间均是通过光缆进行连接的, 同时利用串联感应分压器与“罗氏线圈”达到混合交流电压电流目的的互感器。其中, 传感器单元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一次线圈的模拟量实行一定的转换以及数字化处理, 同时将相应的数字信号通过光缆传输到合并器中, 之后合并器将得到的数字信号与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的模拟信号实行合并处理, 最后将相应的信号以光信号的形式传递给其它的二次设施, 为其运行提供一定的数据参考。该类结构具有的特点主要有:外绝缘材料通常使用的都是硅橡胶有机复合材料, 进而加强了设施抵抗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整个结构的信号柱以及传感器使用的均是特种绝缘脂的真空灌封, 具有非常强的绝缘能力;具有非常强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 数据的可靠性非常高。

(二) 优势

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较好的暂态特性、无磁饱和以及较宽的频率范围等优势。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采取的是串联式的感应分压器, 具有非常高的测量精度, 可以有效的解决电磁式电流互感器中存在的铁磁谐振的现象。在低、高压部分进行了相应的光电隔离, 进而不会发生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短路以及电流互感器二次侧开路等一些可能会影响设施以及人员生命安全的问题。在设施中使用光缆, 完全代替传统上的电缆, 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生减少光电互感器实际使用的相关成本, 还可以加强设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进而提升设施相关的传输容量, 以及增强设施的可靠性。在光电互感器中使用的绝缘材料大多数都是合成材料, 完全代替了传统上使用SF6绝缘结构或者电瓷加油方式, 并且光电互感器的体积相对比较小, 质量也较传统互感器轻上许多, 性能也相对更加稳定、可靠, 并且避免出现漏气、漏油的情况, 在运行作业的过程中完全可以达到免维护的阶段。除此之外, 光电互感器还具有完善的自检功能, 完全可以自行判断出互感器的异常现象, 可以及时予以相应的处理。

三、实际应用的方案

(一) 节俭方案

在电压等级比较低的变电站中应用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时候, 相对而言, 投资比较少。互感器一、二次侧线圈之间的绝缘条件也比较容易满足相关的设计要求, 节省了合并器以及采集器的应用, 可以直接通过电缆将电流模拟信号传输到相应的保护装置或者仪表中。

(二) 结合传统电磁式互感器的方案

对于半智能的变电站而言, 可能需要同时从传统电磁式互感器与数字式光电互感器上获取相关的信息, 在这样情况之下, 就可以充分利用合并器的采集通道, 进行传统互感器模拟信号的接收工作, 并且与采集器中得到了数字信号进行合并, 之后传输给二次设施。

(三) 应用于110kV变电站的方案

通过对110k V内桥接线变电站的分析、研究, 可以看出, 110kV进线电流互感器同本单元变压器低压侧与间隙互感器一起使用一个合并器, 之后桥间间隔互感器的合并器就会输出相应的信息, 而互感器的保护装置完全可以利用相关的软件予以实现。桥间隔设施可以自行接收互感器合并器以及110kV电压互感器合并器所传输出来的信息, 并且该部分还具有桥开关保护的作用。除此之外, 相应的保护装置应当放置在开关柜中, 并且具有测控与仪表的性能, 通常情况下与罗氏线圈的距离比较近, 所以, 可以直接采集输出的信息, 不需要另设采集器以及合并器。

结语

总而言之, 我国现阶段对于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应用的技术还是处在初级阶段, 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因此, 对于光电互感器的生产、监控设施、二次保护以及电能计量表等相关技术, 一定要加强分析、研究力度, 制定统一的规范标准, 提高相应设施的使用效率, 完善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应用技术, 进而加大其应用的范围。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应用的相关问题, 提出一些改进的措施, 进而阐述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的相关概念, 提出在变电站中实际应用的方案, 进而弥补传统的电磁式电流互感器应用的不足, 进一步促进其普遍应用。

关键词: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变电站,实际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雪丽.数字式光电电流互感器在变电站中的实际应用[J].中国科技博览, 2013 (14) .

实际数字 第5篇

1998年1月31日, 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发表题为“数字地球”最先提出“数字地球”概念, 全世界普遍接受数字化概念, 引出“数字城市”、“数字校园”。

数字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 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一、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明确提出,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 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 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整合现有资源, 加快终端设施普及, 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 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

教育部先后发布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 《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 (教职成[2012]5号) 文件。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指出, “当前,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 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 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中国曾数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 今天面对信息化的战略机遇, 我们再也不能坐失良机!“十二五”期间。”

学校在发展过程中, 高度重视数字校园建设。早在“十一五”期间, 学校便开始规划校园数字化建设, 并多方筹集资金, 先后投入100万元建设校园网和数字平台, 目前校园数字化初具雏形。

二、现有建设基础

1.初步形成校园网络全覆盖

学校目前建成了网络中心机房, 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全校的网络控制中心。中心机房现拥有千兆核心交换机、机架式服务器等网络设备。学校教学区、办公区、实验实训基地的校园网络初步实现覆盖。

2.初步建有教育管理教学、资源平台

2008年, 学校购置了鹏达高教版管理平台, 初步实现线上教务、学工等功能。2009年, 购置了OA系统, 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学校购买各种平台和资源。目前现有电子图书馆, 电子图书近8万册;VOD视频点视平台。

三、“数字校园”建设思路

根据国家提出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要求, 大力建设“三通两平台”的精神, 以“三个率先”原则, 服务专业建设为宗旨, 建设一个功能全面、便捷、开放的数字校园, 实现学校管理标准化、教学现代化、工作规范化。为此, 数字校园建设必须根据学校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建设, 科学规划, 整合资源、共享数据、分步实施、实用为主。以公共数据平台为重点, 资源整合为突破点, 平台应用为要点, 硬件建设为支撑点, 提升学生信息化生存能力, 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

(一) 建设现代化的硬件平台

一是先进性。根据省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中标准, 以及学校建设数字校园的需求, 对中心机房、网络及设备、多媒体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添置服务器、网络存储器等相关设备。同时学校接入带宽实际须达到200M以上, 才能保证数字校园通畅的运行。

二是稳定性。所添置的设备要具备高质量, 高稳定, 避免由于设备的不稳定, 影响数字校园的建设。

三是安全性。数字校园建成后, 学校所有的信息将全部上线, 因此安全性是重中之重, 在硬件平台建设的时候, 就考虑信息的安全, 通过硬件、软件平台安全设置, 实现学校的信息能安全保管。

(二) 建设教育管理服务平台

一是打基础。即建设统一数据库, 构建学校门户中心, 实现单点统一认证。为今后长远发展, 我校决定在“十二五”期间, 建设学校统一数据库, 构建学校门户中心, 通过模块整合, 实现标准统一、接口统一, 使学校的各类平台高效发挥作用。

二是建框架。建设完善的系统支撑平台, 在统一规划和统一平台的基础上进行构建, 打破部门边界, 基于数据和流程的整合, 实现各功能模块之间有机的配合。

三是保重点。建设重点的业务系统。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 优先保证重点业务系统功能的实现。

四是显特色。在实现的功能模块中, 从数据流程、操作简便、人机界面、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 突出师生学习的交互性, 强调师生使用的便利性, 彰显学校特色。

五是强兼容。数字校园软件平台建设要考虑到与学校以前的系统、第三方系统的兼容性问题。上级教育部及财政部门等其它部门已建立多种软件系统。在建数字化校园时必须考虑到对这些系统的兼容。

(三) 建设教学资源平台

一是精品化。根据学校专业特色。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以名师讲堂、优秀课件、精典教学案例等优秀的数字教学资源为目标, 购买或制作一批优秀的教学资源。

二是虚拟化。依据职业教育特点。开发和购买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等资源, 建设虚拟实训的数字教学资源。

三是微格化。按照教学规律。把教学内容中知识要点, 进行分拆, 一个知识点的数字教学资源控制在5分钟内。便于师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学习;便于师生利用碎片的时间进行学习。

(四) 建设师生个人学习空间

利用“云技术”, 构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实现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使学生在线进行学习、作业、测验、反馈信息、电子注册等功能。同时, 学校将制定一系列制度引导教师提高信息化能力, 把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充分的开发出来。

参考文摘: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I1ooEJLhUeyrYvzAXcRTgV RNUdvImlMwm0Dx84fG8nWHXDKxe4dVxW4cn74fRDs

实际数字 第6篇

关键词:东芝DR,设置X线量和实际出X线量,校正

东芝数字X线摄影系统采用东芝原厂的先进的高频X线发生控制装置、悬吊式X线管球支持系统、立式和床式平板探测器数字成像装置, 使该系统真正完美地实现了人体各个部位及各种特殊检查的数字化摄影。轻巧便利的可移动式平板探测器可以满足患者不同部位和体位的摄影要求, 真正方便了了各种各类型的数字化摄影过程。

X线管是一种真空二极管, 因而具有真空二极管的一般特性, 除了单向导电外, 其主要特性是其阳极特性:当管电压大于一定值时, 管电流主要受控于灯丝电流。X线管老化主要由灯丝蒸发、阳极靶面表面光洁度和管内真空度下降、轴承磨损等原因引起。结果是将造成X射线质和量的改变, 直接或间接地损坏图像品质。对此东芝MRAD D50S RADREX 型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 (DR) 可以通过自动或手动调节数值, 来调整X射线质和量。

具体操作如下:在关闭电源的情况下, 打开电源箱。如图1所标, 找到控制板上SW1并调节至1处, 找到SW2调节至C处。调整后按操作室内的控制面板上的开机键, 检查主板数码显示是否为C1, 如是则已进入手动校正模式。

按开机键开机后, kV无显示, mA显示0, 此时调节电流设定开关, mA显示为1 (1-10) , kV显示变为50 (50-120) , mA显示处 (1-10) 数字分别对应10mA、20mA、50mA、100mA、120mA、160mA、250 mA、320mA、400mA、500mA的值, 图2所示已进入正常校正状态。按下图4所标的自动设定开关按键, 此时图2模式转变成图3所显示的模式状态。这时按手闸进行曝光, 出现图4所显示的模式状态。判断是否正常:如此时时mA处显示数值250与实际显示的数值256.3, 这种状况说明设置的X线量和实际出X线量两者之间的误差在±5%以内, 属于正常可以直接保存, 不需要再调整。如超出±5%的范围, 则需重新调整内部参数。例如:现在调试的条件如图4所示120kV、250mA按手闸曝光后实际出X线量值为256.3mA, 实际出X线量值与设置的X线量的数字比对高出6.3mA, 这个高出部分在±5%的差值范围内, 是正常的不需要再去调整2563的数值, 另一种情况是按手闸曝光后实际出X线量很高或很低, 超出或低于设置的X线量较多, 多次曝光校正都无法调试至正常5%的范围内, 此时则需要调节图4处所标示的增加或减少按键来更改2563的数字, 调整后按图4所标的登记开关, 保存所更改的内设参数, 从而完成实际出X线量的设定。按下自动设定开关键, 转变显示模式, 同时进行自动保存。如此类推对其他的k V档和m A档的设置进行一一校正, 这样保证使用时每个条件的实际出X线量与设置的X线量基本相等同。在做校正同时需要按图4处所标的技术选择开关 (选择暗合状态) , 这样可以连续曝光校正。如按图3所标示的技术选择开关选择 (使用平板探测器状态) , 则每次校正曝光必须对准平板探测器, 进行信息输入、存贮图像等工作, 这样操作会比较麻烦。该设备还可以实行自动校正, 只需把图1所标的拨码按键拨至ON处即可, 其他操作与手动校正相同。

结论:通过校正后, 设置的X线量值与实际出X线量基本达到最合理, 这样可以保证仪器处于最佳状态, 使该DR的稳定性和图像质量大幅度提高, 基本恢复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的优越性能。

参考文献

[1]曾路, DR维修实例, 《医疗卫生装备》2008第9期

[2]杨畅宇, GE公司REVOLUTIONXR/D型DR故障维修一例, 《医疗装备》2010第7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实际数字】相关文章:

实际故障05-25

思想实际06-13

实际建设07-06

实际应用06-21

社会实际论文05-10

解决实际应用05-17

工程实际问题05-19

立足教学实际05-28

实际社会需求06-11

结合生活实际06-18

上一篇:25羟维生素下一篇:美国游学综述

全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