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2024-05-31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精选11篇)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1篇

关键词:音乐欣赏,教学

俄罗斯音乐家苏赫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 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今天的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明天必将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音乐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音乐可以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全的人格、智慧的头脑、健康的心理素质,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贝多芬曾说:“音乐可以让人高尚起来”, 大学生接触、聆听乃至学习音乐, 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使他们有理想、有抱负, 追求真理, 乐观向上、热爱生活。

音乐欣赏是人们在接触音乐作品的过程中产生的审美活动, 也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认识客观的思维活动。音乐欣赏课是高师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欣赏音乐的能力和习惯是每个学生对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扩大音乐视野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音乐教育不仅为专业音乐教育培养后备军和专家的来源, 也为社会音乐生活培养广大的听众和观众。音乐欣赏教育建立在一个正确的、高尚的音乐准则、审美和价值体系上。

音乐欣赏应该注意以下三点:1、音乐教材中的全部音乐作品必须是好的作品, 越是优秀的作品越是能引起欣赏者的兴趣。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唤起人的音乐感觉”。音乐作品质量低劣不能作为教材, 不能让学生欣赏。2、欣赏教学要让学生喜欢。这是音乐欣赏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是好的作品不一定学生都会喜欢, 因此, 我们应该考虑欣赏者的年龄、心里因素、生活阅历、文化素养, 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激发他们对作品的兴趣。在欣赏实践中, 应先简后繁, 先小后大, 先中后西, 先有标题后无标题。这样, 逐渐了解音乐的结构逻辑、体裁特点, 慢慢领会音乐旋律的脉络。3、要帮助学生领会音乐、鉴赏音乐。欣赏音乐需要一定的音乐修养。

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1、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好的作品学生不一定喜欢, 若要让学生喜欢, 必须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同样的一首歌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设备等条件下, 让学生欣赏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在中学阶段听过的曲目, 教师认为在大学阶段没有必要重复了, 就让学生接触高层次的音乐, 结果是“阳春白雪, 曲高和寡”。在大学阶段有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 在中学阶段根本没有上过正规的音乐课, 而城镇学生所读学校不一样, 所受的音乐教育程度也就不同。而教师往往按照城镇学生所受教育的音乐程度来进行教学, 把中学阶段的知识跳过, 选择一些新的、大型的音乐作品来介绍, 其教学效果不会理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比较熟悉的乐曲入手, 如贝多芬、舒伯特的一些圆舞曲、进行曲以及外国音乐电影音乐等。中国作品如《二泉映月》、《梁祝》、《赛马》等, 这些都是学生较为熟悉的音乐作品, 只是对作者、创作背景、乐曲所表现的内容不是很了解。教师就可以由此出发进行引导。如介绍二胡曲《赛马》时, 学生可以跟着乐曲模仿二胡的演奏姿势, 随着音乐如痴如醉地进行表演, 仿佛他们就是真正的乐曲表演者。同时,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随着乐曲表演内蒙古舞蹈硬肩、骑马等动作, 让学生完全融入到音乐中, 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欣赏完乐曲之后, 可以趁着高涨的音乐气氛把作曲家、曲式结构等音乐知识介绍给学生, 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2、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必须了解作品的背景。了解作品的背景是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激发学生积极性的前提。音乐作品源于生活, 并从不同角度反映出当时社会不同的侧面, 包含作曲家对当时社会的认识和看法, 是通过音乐作品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在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个过程, 每一个优秀的作品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音乐是集文学、历史、政治、地理为一体的艺术形式, 学生对音乐作品的了解也应该从音乐走向社会。如《祖国颂》是音乐教材上的第一课的内容, 作于1957年, 乔羽词, 刘炽曲, 1957年冬天彩色宽银幕文献纪录片写的混声合唱曲之一, 另一首是《今夜到处有歌声》。影片于1958年元旦放映后, 合唱《祖国颂》在群众中广为流传。教师根据这条线索讲解1957年左右的社会背景。学生就会很自然地进入音乐, 在大脑里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教师可以趁着学生沉浸音乐之中的时候, 由浅入深的对作品进行分析。3、结合歌曲的内容听赏理解音乐形象。许多歌曲或乐曲都具有一定的形象性, 如《百鸟朝凤》、《春江花月夜》、《牧童短笛》、《鸭子拌嘴》等, 可以通过音乐启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 如《鸭子拌嘴》是安志顺老师作于1982年的民族打击乐合奏, 这首乐曲充分利用了乐器的性能, 运用了各种技巧和音色、力度等变化的对比, 生动的描绘了一幅鸭子拌嘴的画面, 虽然没有歌词, 其节奏的变化和乐曲的标题联系在一起, 必然会使学生产生联想。以中速演奏, 形象的描绘出鸭子走路一摇一摆的神态。4、借助语言文学, 提高感知和想象效果。音乐与文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今中外不少音乐名作家, 是以文学原著为脚本, 把音乐与诗词结合得天衣无缝, 表现出神奇的意境美、认识美、创造美。在欣赏音乐的同时, 让学生根据音乐产生联想和想象, 针对作品有深刻的理解。如欣赏《阳关三叠》时, 将王维的诗制成幻灯片, 并配以中国山水画, 在欣赏音乐作品的同时, 教师在一旁轻声的吟诵古诗, 给整个课堂制造一个古色古香的气氛, 使学生品味到诗人对故友即将远行时的那种不舍和无限关怀。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纵横论的论文 第2篇

【摘要】声乐教师的职业角色特征具有双重性、育人性、个体性、长效性、复杂性等特征。只有在不断完善和发展这些特征,更充分的展示个人的专业素质和人格魅力,提升声乐课堂教学水平和效果。

【关键词】高师 音乐专业 声乐 教学教师

“教学”二字,顾名思义既有教有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活动的概括。在教学领域里,只有教者教得高明,学者才学得聪明,教学效果方能明显。教师教,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以教给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以启发诱导为原则。同时也说明了在教学的领域里,学生是否善学,取决于教师是否善教。声乐教学这一门艺术性极强的学科,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一个举足轻重、影响全局的战略性问题。如何使声乐教学更科学,更合理,是摆在声乐教师面前的紧迫问题。

1 声乐教学的特殊性

声乐教学与其他学科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它自身独特的方面。如:传授知识的教学原则、规律和方法,循环渐进原则;对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了解,并以此为依据来施行教学手段等等,凡是教学内的情况,声乐教学都同样存在。但声乐是一门音响艺术,时间性强且看不见、摸不着,是非常抽象的学科。声乐教学虽有知识的传授,即在嗓音的训练和运用方法上又理论的讲解成份,但主要技能技巧的训练。它的训练和培养是一种循环反复的过程,似乎天天都是同一训练内容,但又必须通过这些“简单”的重复训练过程来掌握技巧技能,并做到娴熟运用,使之具有很高的演唱水平。说明这一“简单”的、重复的训练过程,本身又确定是一项不简单的、终生追求的目标。再有,声乐教学的“乐器”是人的声带与其他发生器官,它是人体的组织部分,因此,声乐绝不能只用讲解来教学,更不能由教师替学生把这些器官摆放停当,让学生一目了然。其教与学的关系比起其他学科显得更突出、更重要,它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原则和规律,又要充分体现自己特点,并非一般学科所能包容。

2 出色的歌唱家不一定是高水平的声乐教师

声乐教学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艺术,并不是会弹会唱就会教学,正如运动员和教练员一样,运动员对足球的理解一般都在感性层面,是比较肤浅的,他只需用执行贯彻教练的战术意图即可。而教练需要的理论,战术设计与布置,如何有机地把球员们组合成一个整体,理解、执行自己的战术。在声乐教学这个认识过程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而集训的则是学生。因此,作教师的假如不了解又不能掌握生理进规律,也不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就吸能局限在让人模仿自己的歌唱,用缺乏科学性的方法教学,一种无意识的自我赞赏,或者只热心于学生的嗓音,而不考虑学生能力的真正价值,总想把他们和自己个人的艺术特征等同对待,这样的教学往往不会有好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当然,教师本身的歌唱能力对教学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声乐教学中,教师的范唱也是其自身的特点和手段之一,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范唱中取得一些对歌唱技能的感性认识和理解。教师准确而熟练的范唱,既能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获得直接的感受,从而加深大脑皮层的反映;同时又能烘托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教师不能一昧地企望学生成为大艺术家,而尽全力去教给学生所谓的“秘密”,一昧的范唱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声音效果模仿再模仿。歌唱是个人的灵感和动作,任何两个人都不可能唱得完全相同,决不会一模一样,必须对学生们的平均智力有敏锐的察觉力,能准确地判断学生们的发展潜力。

3 良药何必要苦口

学生在声乐学习中学会有这样那样的过失,甚至犯错误,他们都想尽快地找到“好方法”,都希望在短期内把所有老师、同学的优点吸收过来,结果常常把自己的观念搞乱了,不仅方法没有掌握,反而产生了许多的错误与不良的习惯。如错误理解老师的要求,课后自己乱唱;盲目听其不同的`意见,而不能很好地与自己的老师配合;这类过失是不可避免的,作为教师应理智冷静地看待这些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生的主观愿望还是好的,他们的动机是求学心切。所以,教师不应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应采取鼓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耐心诱导,讲明学习声乐不可以急于求成,必须循序渐进。另一方面,遵照声乐教学的常规,鼓励为主,培养兴趣,建立信心,这样做既克服了学生的缺点,又使其优点得以发扬。相反“你不想上课就给我滚出去,我不想看到你这种德性”,采用训斥、批评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可见处理同样一件事情,采取的方式不同,结果就会有天地之别,老师治好了学生的“病”,但 “良药”并不苦口。因此,“良药”何必一定要“苦口”,“忠言”为何一定要“逆耳”呢?这样的方法不仅可以用在医学上推而广之,亦可用在声乐教学中。

4 教师在声乐课教学中的心理状态

《乐记》中提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说明了歌唱是因情感而发,形表于声的深刻道理。在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境、情绪是创造良好的教学气氛、促使学生心情愉快、信心百倍地进行学习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来说,声乐教师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他们的思想、个性、意志、品质和兴趣特长,对学生都有着巨大的影响。课堂上,教师的喜怒哀乐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精神情绪和心理感受,决定着学生能否感到愉快和振奋,从而纵情地歌唱。教师保持良好的心态,并为学生创造利于学习的环境和利于人的感官的气氛,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反,紧张的心理状态,脏乱无绪的环境,必然使学生感到恐慌、沮丧而情绪低落,只能消极被动地应付学习,或者只在形式上跟教师配合,不会有好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声乐课堂上学生受教师的制约与支配,作为主导者――教师,应有悔人不倦的精神,作为主体者――学生才有诚恳好学的态度。所以,声乐教师不但应悉心备课,积极热情地施教,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才能使学生充满信心,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

5 明确的教学目的

启发性讲解和提问题的艺术技巧,取决于提问题的目的明确,提问的时机、内容和使用的语言得当,这也是学生掌握系统知识、理解教师意图的关键。学习声乐的过程,学生的进步总是螺旋形的。正如前面提到的声乐自身的特征,即发声器官多为非随意肌,这些器官不能完全由个人的愿望所支配;学生的自我听觉主要来自内耳道的声音,它与客观的音响不同,很容易造成主观与客观的感受不一致,从而也会出现声乐教学中常见的毛病。如对一个概念的理解,某一技巧的掌握,总是得了又失,反复性很大。若教师在给学生纠正毛病时,附带着喋喋不休的批评、训斥,一昧的这也不对,那也错了,并提出一连串的要求,那样学生不但没能改掉毛病,反而感到更加混乱,再重复唱起来觉得这也缰了,那也硬了,于是教师就更急,又提出更多的问题,学生也就更觉得无所适从,从而形成了声乐教学的最大障碍――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缺乏积极主动性,结果往往是与教师的愿望适得其反。应采取如此方法:一是教师教给学生的每一个发声练习和技术手段,都应讲明目的和练习要领;二是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这有于学生巩固已掌握的知识和方法;三是对学生不足之处,教师能明确指出固然好,重要的是给学生分析出现不足的原因和克服的办法;四是每节课后应将本课所讲的内容与要求作一个简单归纳,以便学好地掌握和巩固;五是声乐技能的掌握需要有一个过程,许多技术方法需要长期练习才能熟练,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了学过的方法时,还应适时地提出新的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声乐课堂上,教师对授课内容、问题及学生存在毛病要通盘考虑,施教时要深浅适度,对知识的传授要条理清晰、概念准确。

参考资料

[1] 沈湘.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3篇

关键词:高师 教学 中国音乐史 对策

《中国音乐史》这门理论课程在高师学校音乐专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的地位。通过对这一课程的学习有着十分重大的价值和意义。一方面让学生深刻地认识了我国古代和近现代音乐文化的基础理论以及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另外一方面还让学生在剖析我国音乐史上的各类音乐著作、音乐典型人物以及音乐文化。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让学生对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对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做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一、《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的不足

(一)考察的形式和内容陈旧,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对于音乐课程掌握的情况好坏是需要通过考察来验证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学的改进和提高。高师学校长期以来,普遍使用闭卷答题形式,在题型的设计上也主要是名词解释、填空和判断,在创新上力度不够。这种传统守旧的考察形式让学生根本提不起真正的学习兴趣,只是一味的死记硬背,在学习效果上也只是学到了皮毛和表层,可见这种传统守旧的考察形式和内容无法让学生学到音乐理论真实的内在,学习效率更是提高不上去。

(二)教学方法不丰富,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未被充分利用

从高师音乐教学来看,在该课程的教授环节中需要加入文字、图形、乐谱以及影像等系统性的资料,基于此就有必要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另外随着教学模式的发展,多媒体等先进手段和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课程教学中,随着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也有了改进。但是我国高师音乐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很没有被普及,单一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阻碍着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还比较低

音乐教育的同时也承载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应该充分借助音乐教育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但是从当前《中国音乐史》教育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般都是纯粹的音乐教育,很少将音乐和德育联系在一起,也未能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意识上起到教化的作用。另外,音乐教育同时可以结合上历史、地理、文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并不具备这种横向联系的技能。可见教学队伍的整体水平还很低下,综合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

二、改进《中国音乐史》教学的主要策略

针对上述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在《中国音乐史》课程教学中,能够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察方法、学科间融合以及现代化教学模式等方面实行实验性的探析摸索。

(一)开拓创新,让理论更接近实际

《中国音乐史》这一课程偏重于理论学习,相对来讲不够活泼生动,所以在教程环节中在不脱离教学纲领的基础上,尽量采用创新的教授方式来规避课程的枯燥性,结合各家之长,一方面要注重语言的生动性,当然在生动活泼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教学目的,可以借助一些趣闻和小故事让课程既严肃又活泼。另外,还要注意把教学内容尽力的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

(二)考察方式多样化

通过考察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促进教学的发展,因此对学生实行考查变得非常重要。现如今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主要是通过一学期期末的考试来完成,因为时间的安排以及试卷容量都比较紧凑,在对学生的评判上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并且由于音乐教学的独特特征,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到科学的方法来提升思维技能。针对《中国音乐史》的考查方式作了一部分实验性的变革,把对学生的考察分为几个步骤:首先日常的功课,可以占据考察总成绩的25%,这能够评判学生日常学习的优劣情况,能够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其次,论文结果。这一项可以占据总成绩的30%,通过写论文可以检验出一个学生在创新技能和理念上的水平高低,所以在教育环节中要把论文写作重视起来,而《中国音乐史》这一学科可以在理论上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帮助和参考;最后,期末试卷测试成绩,这一项可以占到总成绩的45%,在试题的设置上要注意量和质,量上要充足,质上要保障做到丰富创新。

(三)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

教学工作者把《中国音乐史》现代化教学的实现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目前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在教学中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进来既能使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还能使教学手法新颖独特。借助电脑把影像和图形等资料播放出来,在视角上更直观,学生接受起来也更容易。使得大量死板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生动活泼的图片或影像的形式让学生对一些问题的认识更深刻了,教师教授起来也更省时省力,这些做法都能提升教学的效果。

(四)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合和德育教育理念

《中国音乐史》并不是一门单一的课程,它还紧密联系着历史、地理、文学等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一定要多参照其他有关专业的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合理运用到教学中。教师还要把音乐教学同德育联系起来,充分借助音乐的形式来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思想道德水平。

总之,高师学校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将来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否科学、综合素质是否全面,对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前社会关注艺术技能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的状况下,音乐教师肩上的担子很沉重,身为《中国音乐史》学科的授课教师,有着重大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必须要认识到肩负的历史使命,为了让国家的音乐教学事业更好地发展和进步,一定要付出自己的全部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音乐专业学生。

参考文献:

[1]段文.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研究初探[J].艺术研究,2005,(01).

[2]宋沛.浅论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及教材的现状与改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04).

浅谈高师钢琴音乐欣赏的教学探究 第4篇

关键词:高师,钢琴欣赏,教学探究

众所周知, 高师音乐专业的学生中不乏有自小学习钢琴的学生, 当然有很多是进入青少年阶段以后才开始学习钢琴的学生, 加上高等师范的音乐专业在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 水平良莠不齐, 有的学生有良好的音乐天赋, 有的则缺少起码的音乐素质。长期以来, 高师钢琴教学的主导思想和教学模式受专业音乐院校的影响, 形成了学生“重技轻艺”的思想, 钢琴教学方式虽然已逐渐打破以往的一对一的上课形式, 但并没有真正做到音乐素养的培养。高师音乐教师要想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有效地钢琴教学, 必须了解学生不同的专业水平,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适当调整。比如有的学生钢琴弹奏的技法很纯熟, 但是他的心理认知能力较差, 缺乏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 那么教师就要着重进行音乐赏析的训练, 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素养。本人根据多年的高师钢琴教学经验, 对钢琴音乐欣赏方面的培养做出如下探究。

一、转变教学观念, 注重审美培养

钢琴教学是一门集艺术性、知识性、技术性和实践性于一体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普及, 钢琴教学从偏重于知识性和技术性, 过渡到重点提高学生的艺术性和实践性。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 (修订版) 》中明确指出:“通过音乐实践活动, 丰富情感体验, 培养审美意识, 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在以前的教学观念中, 教师认为音乐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本质上是一致的, 只是教学内容的不同。因此, 我们经常看到, 教师按照教材讲解或者示范, 学生认真听讲或努力模仿, 学生就显得兴趣不浓。曲子只要会弹了, 能够传授给将来的学生就已足够, 至于曲子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的感悟是什么大都无从谈起, 更不要说学以致用, 在已有的基础知识上进行自主创新。著名钢琴家巴拉基列夫也认为, 优秀的音乐教学 (包括钢琴室内教学) 必须让学生学会欣赏。学会欣赏是审美的第一步, 也是真正认知音乐作品的重要部分。教师需要在音乐教学中转变观念, 在教学中应通过典型的钢琴作品, 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 开发音乐感知力, 体验音乐美感, 培养他们感受与评价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准确了解钢琴音乐课程的独特之处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 之所以很多教师认为钢琴教学同其他科目一样, 只要讲出来示范得到位就完成了教学任务, 就是因为没有深刻认识到钢琴课程的独特之处。钢琴教学的成败, 关系到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进步和长远发展。因此, 高师钢琴音乐教学的当务之急是要了解其特性。钢琴音乐是弹奏者表达心灵、倾诉内心情感与主观表达的艺术。钢琴教学首先应挖掘弹奏者内心对音乐的感受、理解、想象、表达、表现, 也就是要求弹奏者要对所弹奏的曲子有所感, 学会用自己的角度去欣赏, 这样才能使音乐演奏富有生命力。这种感悟需要演奏者对钢琴音响的音准、音高、速度、力度、色彩 (和声) 、织体、结构以及节奏流动变化的体验, 寻求与弹奏者的情感表达方式相对应的和谐规律。钢琴音乐特殊性之二, 即音乐是充满情感的艺术, 擅长表达人的情感, 很多钢琴曲中流露的情愫并不是用优美的文字能够表达出来的, 这就是钢琴教学中强调的要“富于表情地弹奏”。钢琴音乐的特殊性之三是它的可塑性。不同音乐文化下的钢琴音乐尤其特有的风格, 同样的曲子不同的人来弹奏风格也不尽相同, 这就是钢琴音乐的可塑性。之所以钢琴音乐可塑性如此之强, 就是因为每个人、每个文化背景下, 对音乐的鉴赏感悟不同, 都渗透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处理。由此, 通过钢琴音乐的这三个具体特征分析, 我们看出钢琴音乐离不开个人对作品的品读和审视, 每段钢琴音乐都布满了情感的音符。所以, 高师音乐教师在钢琴课堂中, 应摆脱传统钢琴教学中教师理解的说教化、概念化、程式化, 注意培养、启发、训练其教学对象理解、感知自己所弹作品的内涵与外在表现, 引导他们挖掘音符组合所表达出情感个性, 从而达到与钢琴作品内在情感上的共鸣。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钢琴作品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背景, 在高师钢琴教学中, 教师除了要对基本的技能与结构分析加以强调外, 还应注重、引导与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尤其是音乐中的文化内涵。音乐审美理解力是人们在音乐感受的基础上, 运用理性思维对音乐作品进行认识和评价的能力, 本质上属于一种思维能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层面、不同版本的钢琴音乐作品, 以此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与音乐修养。有了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在弹奏作品时会不自觉地将这种鉴赏结果渗透到自己的弹奏中, 有时甚至可以加以创新, 将自己的理解赋予到钢琴演奏中, 从而可以大大提高了弹奏水准。

在音乐文化内涵的提高方面, 高师钢琴教师除了对音阶、调式、主题、旋律、节奏、节拍、音高、音强、色彩、和声等的练习外, 还要从音乐背景和知识入手, 使学生面对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 欣赏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声乐、器乐、合奏、合唱、歌剧、舞蹈等。如: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和《解放区的天》, 这些钢琴作品都是根据民歌改编创作而成的, 将艺术表现形式与风格特征完美结合, 在民歌本身富有浓厚的陕北民俗风情、浓郁的黄土语言、鲜明的五声旋律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升华, 更突出了作品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 渲染了粗犷与炽烈的情绪, 将一幅展现特定时间、特定环境的画面利用钢琴表现出来, 使学生们在欣赏的同时, 与作品内涵的情感形成共鸣, 感受到历史文化的熏陶。在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高师钢琴教师在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的时候, 要有重点、有选择地进行, 力争让学生们听到不同风格、不同版本的钢琴作品, 同时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扬, 不能一味的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要以学生为主体, 尊重他们的内心所想, 做到多发现、多鼓励。

四、总结

以上三点是我在钢琴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高师钢琴教学不同于音乐学院钢琴专业的教学, 要想培养出高质量的钢琴人才, 就必须把重点放在素质教育上。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高效的教学成果, 应该是每一位高师钢琴教师应该思考和探究的重要课题。因此, 在音乐新课程标准要求下, 一步一步的加强对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 对于高师钢琴教学效益与教学层面的提高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 1998年

[2]李俊《综合音乐感教育在高师钢琴基础课的运用》, 载于《黄钟》, 2005年第3期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5篇

【内容摘要】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虽然具有许多明显的优势,但习惯了传统钢琴个别课教学的教师对其仍有顾虑甚至偏见,已有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亦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工具和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难点和具体问题尚待解决。作者针对以上问题,在本文中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词】数码钢琴 集体课 观念 难点 对策

世界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每一门类的艺术,都有其最适当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形式。”师徒传授和集体授课“这两种方式的差别,在任何领域里都不会像在艺术领域里那样明显。没有几千年也有几百年,学生总是通过师徒传授的方式学习艺术。”(见《多元智能》P.146-147,新华出版社10月版)长期以来,无论是在学校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还是社会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中,钢琴教学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师徒传授式的个别授课,高师音乐系科也概莫能外。近年来,随着招生数量的逐年增加,钢琴教师课量剧增、招架乏力。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个别授课方式,势必要大量增加教师的编制,大幅度提升培养成本。数码钢琴集体课的引入犹如雪中送炭,为合理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已认识到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有条件的学校也陆续配备了数码钢琴教室。经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部艺教委牵线搭桥,国外键盘集体课教学专家数次应邀来华讲学,国内部分教师也先后出国研修。许多高校把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作为重点研究课题,已有一批研究成果相继问世。数码钢琴集体课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国已得到初步的展示。

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

随着高校办学实力的提高和设备投入力度的增加,高师音乐系科配备数码钢琴教室早已是题中之义了。但推广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形式还存在着一些阻力,其中关键问题不是硬件投资,而是教师的观念转变。

1、数码钢琴能不能达到传统钢琴那样的`练习效果?

由于对数码钢琴缺乏必要的了解,加上数码钢琴与传统钢琴在音质和触感上仍有明显差异,许多钢琴教师觉得在数码钢琴上找不到传统钢琴那样的触键感觉和声音效果,认为数码钢琴的练习不能替代传统钢琴的练习。

对于数码钢琴的弹奏效果,不宜片面地看待。数码钢琴在触键感觉及音质上与传统钢琴确有差异,但这种差异不仅与琴的类型和结构有关,也与演奏者对其不熟悉、不适应有关,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磨合,驾轻就熟了,同样可以得心应手地演奏。实际上,传统钢琴也并非每一架弹起来感觉都一样,换琴以后照样有适应不良的问题。即使在同一架钢琴上,也不是只用一种固定的触键方法和感觉来演奏,而是随着音乐表现的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的。在传统钢琴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方面均卓有成就的美国著名专家罕娜教授认为,数码钢琴和传统钢琴在触键上并没有太大区别。她说,触键是在你的身体,你的手,你怎么去用它,发挥它的优点,而不在于你弹的是什么琴。

其实,人无完人,物无完物,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数码钢琴目前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传统钢琴的音质和触感,但它毕竟是一种发展中的乐器,反过来说,传统钢琴也并非尽善尽美,它比数码钢琴笨重,还要经常调音等,也给人们带来许多不便。随着电子技术和制作技术的发展提高,也许将来有一天数码钢琴不仅可以把传统钢琴模拟得维肖维妙,而且还会以其强大的软硬件功能和丰富多彩

高师音乐艺术实践教学探索 第6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艺术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8-0080-01

高师音乐教育艺术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组织艺术观摩活动和鼓励音乐采风活动三大块内容。这三大块内容既是实践的主体、是音乐教学体系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各具特色、互相不能取代的艺术实践教学形式。

一. 加强校园艺术活动

音乐艺术作为实践性十分突出、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将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形成教学互动、学练相融的动态教学模式,是如今基础教育新课程背景下创新教学十分提倡的,因为教学的真正主人是学生。学生艺术团是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生动活泼的艺术实践活动、展示学生艺术风采的音乐艺术平台。藝术团可以使学生的音乐专业和理论知识向高度和深度发展,让许多生动活泼、立竿见影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校园艺术活动中展示出来。如乐队训练、MIDI制作、知识竞赛、音乐剧、课文剧、音乐会甚至包括活动策划、节目主持、舞台布置、服装化妆、灯光音响乃至礼仪迎宾等一系列的“非音乐”因素,都可以使学生在这些校园艺术活动中得到学习锻炼、施展才华的机会,并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不断丰富内涵、完善自我。学生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会自我发现许多知识性、规律性的东西并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在能力上、智力上、专业上及情感上弥补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缺陷。因此,校园艺术实践活动是学生十分重要的学习、锻炼和自我完善的形式。新时代要求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具有较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更要有文化底蕴和组织能力,不仅要上好音乐课,而且还要能组织和辅导各类艺术活动。而提高这种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加强校园艺术活动,通过大学时代一系列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能力。例如,成立广西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是我院加强校园艺术活动的措施之一。近年来,艺术学院金凤凰艺术团承接了那桐下乡演出、第四界广西妇女运动会演出、广西昭平茶王节生态旅游文化年演出、广西师范学院和韩国大佛大学联合举办的中韩学生交流演出晚会、巴马下乡演出、高校党建理论与实践“学术论坛”文艺晚会、平南监狱跨年晚会等多场演出活动,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充分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二. 组织艺术观摩活动

音乐是感官性最强的艺术之一,它用其他艺术学科所不能比拟和取代的形式美、音色美、织体美等等表现手段,通过人的感观强烈地震撼和感动着欣赏者,使人们在美的环境中体验美的音乐艺术、陶冶美的情操、获取美的愉悦从而达到审美的目的。因此,对于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现场观摩感受专业音乐家的高水平表演是十分必要的。例如,为进一步加强艺术观摩活动,促进学术交流,给广大师生提供学习的广阔平台,我们艺术学院邀请著名声乐大师、旅美男低音歌唱家、现任青岛大学声乐系主任王景彬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学活动,为艺术学院音乐系师生奉献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艺术大餐。在理论专题讲座中,王教授首先对他所研究的领域进行了介绍,同时还进行了有效的互动,对老师和同学的一些问题和困惑,王教授耐心细致地做了解答。在公开课教学中,音乐系的师生演唱了经典的中外歌剧歌曲,王教授根据演唱者及钢琴伴奏老师在歌唱及弹奏上的情感把握、气息的运用和演奏演唱技巧等不同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做了针对性的指导。同时,还面向广大听课师生旁征博引,讲授了声乐演唱、艺术指导等方面的技巧和知识,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收获颇丰。王教授的讲学,使艺术学院音乐系的师生们掌握了更新的学习方法,也从新的角度理解了声乐艺术的独特魅力,掀起了学习声乐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新高潮,为提升师生们的音乐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指导和帮助。因此,现场的艺术观摩活动, 能让学生为音乐激动不已,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音乐的真谛。

三. 鼓励音乐采风活动

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美的来源既有现实美,又有艺术美,在现实美中又可分为自然美和生活美。采风活动本身的涵义就是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进生活、了解社会、体验自然美和生活美,从而激发他们对艺术美的追求。根据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从拓宽德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新视角的思路出发,鼓励音乐系的学生走出校门,深入民间进行采风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1)采风前的准备工作。确定采风的内容,选择好采风地点。?与采风地有关方面事先取得联系,因为有些地区只在特定地点、特定时间内才举行当地特色音乐活动。?要制定采风计划。④在采风前要准备好录音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器材。

(2)实地采风工作。到了目的地,与事先联系好的有关单位人员接上头后,采风工作便可以全面展开了。在实地采风过程中,经常采用与当地民间艺人、文艺团体的歌手、乐手谈话访问的方法以及亲身参与正在进行的当地特色民间音乐活动的方法来采集资料。在整个采风过程中,要尽量完整、准确地记录资料。

(3)采风后的成果展示及经验总结。成果展示可分为展览与音乐会两个部分。在举办成果展示前,可以开座谈会,谈谈采风的心得体会与经验总结。同时要求同学们整理挑选出展览用的采风资料。

总之,在实施艺术实践的教学活动中笔者深深体会到,高师音乐教育应紧密结合高师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断完善其结构体系,才能使我们的培养对象──未来的音乐教师能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伍雍谊,《中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2.

[2]樊祖荫,《音乐与人》,[M]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2.

[3]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2.

[基金项目] 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7篇

一、增加对音乐背景的了解, 使学生全面欣赏音乐

音乐是和产生时代、历史背景以及各地区相关的文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 是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 增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 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如在欣赏《黄河》钢琴协奏曲和《黄河大合唱》时, 可以和学生共同探讨中国的革命斗争历程, 在每个历史时期都有相应的音乐, 并记录下了当时民众的心声, 让学生懂得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在欣赏各地的民歌时, 可以和学生探讨为什么有这么多风格各异的民歌, 可以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民族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讨论, 加强学科间的知识链接;比如说在欣赏陕北民歌、青藏民歌时, 可以给学生讲:是由于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山野空旷从小造就了一副好嗓音;恶劣的生存环境激发了人们发自内心的呐喊;所以那里的民歌高亢、嘹亮, 有时还夹杂着许多无奈, 体现时代的局限性, 引发对历史进程的畅想。

在音乐课堂上通过音乐与其他课程的知识链接, 学生们会明白, 无论是外国音乐、民族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出现和作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都维系着某种文化。从而引导学生从相关文化的角度去鉴赏音乐的能力, 理解音乐内涵。通过聆听各种类型的音乐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情操和综合素质。努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为了迎接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高音乐艺术修养, 学校从艺术欣赏的角度举办了一场“爱国经典音乐作品赏析”讲座。讲座以通俗的语言, 从音乐界伟人冼星海的生平事迹讲起, 让青年学生们更加了解创作《黄河大合唱》这首世界名曲的艺术家, 他的创作过程以及爱国情怀。紧接着, 客座讲师重点介绍了黄水谣和保卫黄河两个部分。在分析这部作品演唱形式的过程中, 随着音乐的跌宕起伏, 讲师慷慨激扬地向学生们诉说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 并且教育学生们要牢记这段历史, 在和平时代更要努力学习, 为祖国的明天构造最美好的蓝图。在讲师的有力讲解下, 伴着饱含激情的音乐, 学生们深深地沉醉了。如果不是有历史背景与创作历程的铺垫, 学生们不会了解这首名曲背后会蕴含如此多得故事, 不会把这首曲子欣赏得如此深刻到位。学生们纷纷表示, 本次活动使他们享受到了一堂音乐盛宴, 今后要多欣赏一些经典名曲, 进一步培养爱国情怀, 增强对历史、艺术的了解, 用今天的感悟来勉励自己, 不断取得进步, 取得成绩。

所以, 在音乐课堂上通过音乐与其他课程的知识链接, 学生们会明白, 无论是外国音乐、民族音乐、还是古典音乐、流行音乐, 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出现和作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 都维系着某种文化。从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音乐的态度, 领悟音乐艺术中蕴含着的丰富的文化价值, 提高学生从相关文化的角度去鉴赏音乐的能力。

二、加强民族音乐鉴赏, 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

当代音乐教学理念明确指出, “音乐教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上, 掌握和领会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风格、神韵和气质, 引领学生高层次地鉴赏音乐, 丰富音乐文化知识, 提高音乐艺术修养”。针对现阶段学生热衷流行歌曲、情歌和摇滚的现象和社会环境强大气流的冲击, 所以高师音乐教师尤其要引导学生通过民族音乐获得丰富的感情体验, 初步认识、了解我国古代器乐曲的发展简史;感受、体验蕴含于民族乐曲中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进而培养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音乐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只有世界的才是经典的。许多古代经典的音乐作品蕴涵了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底蕴, 所以成为很多当代作曲家索取的音乐素材。尤其是古代音乐艺术更是博大精深, 耐人品味。

古琴曲《流水》是我国最古老的琴曲之一。这首古曲淡泊、优雅、深邃, 意境深远。乐曲通过对山泉、小溪、江河、湖海的描绘, 抒发了对大自然壮丽河山的赞颂, 隐喻作者开阔的胸襟和百折不回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精神。该曲式为民族传统的“起、承、转、合”结构, 乐曲为复杂的多段体结构, 原分九段, 可以划为四个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古琴曲《流水》和围绕古琴曲的艺术特点与古琴文化的探究, 通过聆听古琴曲《流水》, 使学生初步了解有关古琴的知识, 感受古琴的音色, 体会古琴的文雅深邃, 初步理解古琴曲的风格特征。此外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适当扩展到其他中国古代乐曲和古代乐器的学习, 可使学生对琴歌古曲有一个清晰了解和理性的认识, 达到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意识和民族意识的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培养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思想感情, 增进他们对祖国音乐艺术的热爱。

三、在音乐欣赏课中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通过鉴赏学生所喜爱的音乐或视频, 进行音乐鉴赏中所必需的音乐语言教学, 教师要转换角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学习欣赏歌曲<<牧马之歌>>一课, 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课后主动搜集有关的文字乐谱图片音响音像等资料, 然后相互交流、探索。课堂上同学们跃跃欲试, 一个个成了“演员”, 有的还是“导演”, 做为教师, 我仅仅提供了交流合作的空间与时间。又如, 在欣赏古琴曲《流水》的教学活动中, 通过讲述、讨论、练习、自学探究等活动, 使学生亲身感受、体验古琴曲淡泊、优雅、深邃, 深远的意境和丰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在欣赏得过程中可以小组进行讨论, 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 发挥主观能动性。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8篇

一、调查

(一)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选取了国内30所高师音乐系的民族音乐教师和随机抽选的1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是: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调查的主要问题如下:第一,高师音乐学生是否喜爱民族音乐?第二,对民族音乐的掌握程度有多少?第三,目前高师民族音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音乐教师希望学生掌握民族音乐基本理论,49%的学生表明喜欢民族音乐,72%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学会欣赏民族音乐,10%的学生希望自己能够传承民族音乐。显而易见,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二、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

(一)观念不正确。

教师在授课时很重视民资音乐的理论知识,却比较缺乏一定的实践性。大部分教师满足于学生会唱歌、掌握基本理论即可。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学习分辨和欣赏民族音乐,却很少有人愿意去传承民族音乐。重理论轻实践,教师和学生不重视民族音乐课程已经成为当下许多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弊病。

(二)课程安排不合理。

目前,高师音乐课程设置中,并未将民族音乐课程设置到主要的教学内容之列,而且民族音乐师资力量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民族音乐基础课应为一年66学时,但一些高校并没有按照这一标准执行,延长该课程的同时,却忽略了其他课程的设置。

(三)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硬伤。教师鲜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有的教师重视理论,不重视唱。有的教师不讲解理论部分,只教授学生如何演奏民族器乐,或者只选择播放和欣赏一些民族器乐曲进行训练。

(四)缺少统一教材。

民族音乐的教材目前还没有统一版本。许多学校使用的教材都不是自己编写的。自主编写教材的人很少,多数教师备课资料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关于民族音乐教材的统一,目前还在筹备之中。

(五)师资力量有限。

目前,高师民族音乐教师资源比较匮乏。许多教师缺乏民族音乐的造诣,无法胜任这一课程的教学。虽然许多教师学习的是音乐相关专业,但是却很少涉及民族音乐,更多是以声乐、乐器为主,接受西方音乐思想者多为年轻的音乐教师,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也有很大的欠缺。

(六)学生缺乏兴趣。

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程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主要是因为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理论知识偏多,学生无法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在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更喜欢流行音乐、爵士乐等西方音乐,很少会热爱民族音乐。

三、改善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的对策

(一)树立新型教育观念。

为了改善民族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要树立崭新的教育观念,尊重各种外来文化,以多元化的思维去看待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民族音乐文化亦是如此。作为中国人,有必要去传承和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确定民族音乐教育的地位。

为了使民族音乐教育充分受到重视,学校需要不断扩大民族音乐文化资源,建立系统完善的音乐课程和教学体系,确定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关于民族音乐课程要有独立的教学方法和完善的师资力量,这些要素是民族音乐教育改革的基础。在改革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大局,将民族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旨在为学生传达经典文化,使学生能够真正热爱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

(三)使社会认同民族音乐的观念。

当音乐上升至文化层次的时候,其意义绝不仅限于欣赏和教育,而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文化需要被人认同,这离不开社会的支持。学校要考虑到专业的实践性和开放性,多融入社会元素,使民族音乐教育不再仅限于学校范围,而是上升到社会文化层次上。学校要主动联系社会音乐文化社团,使民族音乐的传承成为一种社会行为。

民族音乐需要被传承,这是因为它们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由此而诞生的民族文化不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替代的精神。因此,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大力推行民族教育,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高度重视。

四、结语

中国的音乐是人类起源最早的音乐之一,时光荏苒,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中国的音乐日益成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并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不仅如此,中国的民族音乐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俨然成为世界音乐文化的瑰宝。本文通过对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开展调查,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使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民族音乐教学,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己任。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国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中国民族特色和悠久的历史,目前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本文通过对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开展调查,发现目前民族音乐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提出了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师生民族音乐造诣的同时,能够传承和发扬中国经典民族音乐。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民族音乐

参考文献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对策[J].中国音乐学,2004,01:101-115.

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互动的思考 第9篇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互动

教育改革任重而道远, 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是教育工作者必须回答的首要问题。创新教育作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模式, 必然涉及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师生关系等一系列观念的变革。

一互动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完善, 对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如何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具有创新理念的新一代音乐教师, 成为全国各大高校教学改革活动的中心。笔者认为, 在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中, 首先要摆脱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手段, 运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使教育培养的“产品”──人才的质量得到保证。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新《音乐教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端正教育思想, 转变教育观念, 面向全体学生,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把以教师讲为主转变为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为主, 把注重教学结果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得到快乐为主的教学方式。这个要求对仍沿用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为基础音乐教育提供人才的高师音乐教育提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进行引导的“过程式”互动教学模式已成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重点。

二音乐教学中互动教学的具体做法

教学是培养人才的直接方式, 教育理念则是指导教育改革方向的基础。现代的教育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现代音乐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沟通与合作来塑造、表现、创造音乐美, 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学生从进入大学起, 学校就已铺设了一条既定的学科课程学习道路和学习方式, 学生必须循规蹈矩地按照这个事先构建的知识体系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 并走向社会。在这个过程中, 学校和教师是导演和主角, 学生始终处于配角和被动地位, 学生的个性难以得到释放, 学生的要求难以有效表达, 学生的积极性难以得到发挥, 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影响学生能动性的发挥。难以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动力转换, 这是同现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 其结果也将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这些弊端只有在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交往活动中得到改变。正如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伦所说:“教育, 正像其他的社会过程一样, 它的成效依靠交往。”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 师生互动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大力提倡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今天, 互动教学能给人带来深刻的影响。因此教师有必要思考在采用互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采用哪些具体的方法。

1.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指在师生间发生的一切交互作用和影响, 是一种比较传统的、常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在课内设定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究创新, 并开展课堂讨论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方法容易出现的问题和不尽人意之处往往在于师生互动的主体比例、对象、主导者、广度和深度等方面。为解决上述问题, 可从重建有利于互动的师生关系、编制有利于互动的班级规模、创建有利于互动的课堂学习空间布局等方面着手加以改变。如音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学习最容易使学生感到乏味, 甚至导致学生逃课。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在互动教学设计上, 可以适当采用知识抢答、表演比赛等形式来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鼓励教师走进学生中间, 有序地引导学生完全融进教学内容之中, 与学生们一起欢歌跳跃。鼓励比较内向的学生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唱、大胆演。这种鼓励支持的态度与肯定性的语言, 能树立学生进步的信心, 让学生在宽松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感受美、体验美。创建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 通过对本学科难点、重点、疑点问题的讨论, 启迪学生的心智, 培育其音乐意识, 锻铸学生的艺术素养, 并为其提高音乐能力进行知识储备。

2. 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在一些高校里, 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交流得不够充分, 甚至教师与教师之间因门派之见存在隔膜, 造成相互之间缺乏沟通与合作。有时教学活动仅一墙之隔, 彼此歌声互绕、琴声相闻, 却老死不相往来。有些教师害怕暴露自身缺憾与不足, 不敢与其他教师交流、沟通。有的教师技术过硬, 担心自己的“看家本领”“偏方秘诀”被掠走而不愿与他人合作, 也有教师担心引起是非议论不愿表达个人看法等。这种孤芳自赏、闭门造车的封闭局面, 对高师音乐课堂教学水平和学术研究的提高非常不利, 深受其害的往往是所教的学生。当前,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新课程标准中关于音乐教学和音乐考核标准的提出, 既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同时更需要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因此在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时, 尤其提倡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同一专业的教师, 相互之间应拆除“壁垒”, 互相切磋技法, 交流教学经验, 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目的。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也应进行沟通和交流, 学生要掌握的知识是全面的, 同一个学生需要不同专业的教师教授不同的技能, 为使学生建立完整科学的知识体系,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不同专业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就显得非常必要。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 教师经常讲到的发声原理和声带结构等知识都是人体结构方面的知识, 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就可以和生物教师、医学教师相互学习, 构成一种跨专业的、甚至是跨学校的互动, 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互相补充, 共同提高。

教育在发展, 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也正在以动态、开放的形式不断地向前发展, 它们在不同的教学时期, 在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完成着不同的使命。教学改革的发展折射出课程改革的步伐, 从侧面也反映出高师音乐教育的成长轨迹。这就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合作研究和共同探讨, 这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3. 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高师音乐欣赏课的教学 第10篇

目前,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高度发展, 电脑音乐技术所产生的效果及效益也在不断拓宽人们对音乐的认识, 这些效果和效益在音乐教育、影视教学、广播电视、音乐录制、音乐表演等领域得到普遍应用, 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且电脑音乐技术也越来越多的渗入音乐教育领域、教学观念中。随着音乐和电脑技术结合得日益紧密, 在该领域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作品。如电影《海上钢琴师》的配乐、《泰坦尼克号》的配乐, 及近来流行的雅尼、班德瑞音乐, 无疑都是电脑音乐技术制作的精品。

在某种程度上说, 计算机音乐技术的出现其意义就如17世纪钢琴的出现一样, 它无论从创作手段、音响载体还是音乐美学上, 都对新时代里音乐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然而相比较国外, 我国目前的计算机音乐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 计算机音乐技术对目前音乐教学方式的改变及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然而它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却起着极大的辅助作用;在一定程度上, 对高师音乐教育理念的转变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电脑音乐技术在和声课中的应用

在高师院校的音乐院系里, 一般传统的教学方式仍是黑板加钢琴, 而这也一直以来成为和声学教学的主要手段, 由于我国的普通音乐教育基础薄弱, 许多高师学生在入学之前并不了解什么是和声, 因此, 面对这样的教学现状,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在一定程度上很难达成默契。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和声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脱节, 学生的听觉形象和视觉形象难以沟通的问题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引进计算机MIDI技术和多媒体系统。主要做法有五种方式:一是利用Encore的乐谱显示功能进行课堂讲授;二是利用MW3的乐谱编辑功能进行习作示范与作业的讲评;三是利用Tonica学习不同类型的和声风格并帮助进行和声改题;四是利用Encore和MW3的实时录音功能进行键盘和声弹奏指导;五是网站。

2电脑音乐技术在配器课中的应用

传统的配器课教学主要停留在技术理论层面上, 高师音乐院系因教学环境及条件所限, 配器教学多局限于书面写作练习及钢琴音响试听的旧模式当中, 在练习时要看到实际效果较难, 想组织一个乐队来演奏配器课的练习非常不方便, 如果再有修改的情况就难上加难了, 故传统配器法教学很难取得理想效果。

为改善配器教学的现状, 可以采用美国Twelve Tone Systems公司开发的专业音序软件《Cakewalk》。该软件声音编辑功能卓越。在MIDI制作、处理方面功能超强、操作简便, 具有无法比拟的绝对优势。利用Cakewalk音乐软件可以很轻松地在计算机上操纵相关步骤。

3电脑音乐技术在曲式课中的应用

曲式是在同一规律、同一体裁的情况下, 总结出它们在该形式中相似的部分, 并确定为一种曲式形式, 它虽然有代表性, 但不能包罗万象。曲式课程是音乐教育专业技术理论的必修课之一, 也是学好作品的“四大件” (和声学、复调、曲式学、配器法) 之一。

传统的曲式学是一种“老师讲, 学生听”的状态, 在需要讲解谱例时, 大多数是教师把谱例抄写在黑板上进行讲解, 这样不仅浪费时间, 也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在引入电脑音乐技术之后, 教师可以把著名作曲家的经典配器片段输入电脑, 运用配器及相关音乐软件将这些片段加以编辑, 通过作曲软件 (如Cakewalk) 的帮助, 教师可以向学生拆分音乐片段, 展示谱例中任何一处需要讲解的地方, 拆分的进行可以从任意小节开始, 在任意节拍停止, 通过静音的方式, 学生可以听到乐队中一件乐器是如何演奏的, 并可以从电脑记录中看到独奏的所有次数设置, 从而可以详尽地分析每一首谱例。

4电脑音乐技术在视唱课中的应用

高校教师应如何恰如其分地将电脑音乐技术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之中呢?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电脑音乐技术系统, 对所要演奏的视唱谱例进行设计、编辑, 作好诸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节奏的准备工作然后在视唱练耳课堂上, 运用相关电脑技术, 通过Tonica软件学习不同类型的视唱谱例, 其具体步骤可设计如下:

一是上课前通过电脑多媒体系统对视唱曲目进行编程, 并在课堂上反复播放, 通过音程的比较、音程的听辨、音程的视唱、音阶的比较、音阶的听辨、音阶的视唱、复杂的音阶、复杂的音阶视唱等方法, 从而使教师在集体训练时能对每个学生进行近距离辅导。

二是教师在若干视唱曲目中挑出部分曲目, 并作好音乐伴奏, 还可以运用不同风格的打击乐器, 穿插不同类型节奏, 通过对位视唱、旋律听写、音符听辨, 让学生体会不同音色和伴奏风格在视唱中的作用。

三是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对视唱声部的听辨, 使学生获得从音色、节奏到音乐情绪的立体的多方位的音乐感知, 并借助电脑音乐软件Auralia, 使学生逐渐领悟视唱软件的作用及其重要性。

四是让学生自己通过电脑技术任意编曲并及时播放, 然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进行修改, 使曲子的速度、力度、音色、音高、协奏等符合整个曲子的演奏效果。

总之,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实现现代化的音乐教育不再是梦想了。时代赋予了高师音乐教以新的模式, 新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挑战, 让我们抓住这个发展电脑音乐技术的大好契机, 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培养更多更优秀的电脑音乐技术人才。

5电脑音乐技术在复调课中的应用

复调音乐是“主调音乐”的对称, 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 旧称对位。复调课是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 该课程通过复调课的写作技巧和训练, 培养学生对于复调音乐的写作、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复调音乐敏锐的听觉能力。

传统复调课教学存在着很多的局限, 主要表现在复调教学的过于理性上, 由于教学设施的有限性, 在音响实现上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 学生对于复调难以有足够的感性理解。在复调教学中如果运用电脑音乐技术, 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好谱例和相关课件, 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系统就可以运用课件来讲解谱例了。

三、电脑音乐技术的应用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影响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的使用, 电脑音乐技术越来越显示其在构建新型音乐教育模式的重要性。教育技术的革新尤其是多媒体电脑音乐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 使传统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质的飞跃, 电脑音乐技术使教学更有效、更富有个性,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有助于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 可以说, 电脑音乐技术的应用对高师音乐教育既是机遇, 又是挑战。

当前, 中国音乐教育的课程正面临新世纪的挑战, 即随着整个教育改革的发展, 教育的目标向培养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观方向转变, 而其关键就是要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应用, 学会创造。并在电脑音乐技术课程的学习中, 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它将对我国社会音乐教育产生很大的推动作用, 较之西方发达国家, 影响尤为深远, 电脑音乐是又快又好地发展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必由之路, 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使用, 使得我们更能深刻地认识自身, 认识我们的传统和思维方式, 了解人类的认知、心理活动、情感与动觉, 从而发展和完善人类自身的知识体系, 深刻地改变人的态度和情感。而且, 学习电脑音乐技术可以培养和锻炼人类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更加有利于传统思维方式向现代化思维方式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向现代教学模式的转变。

第二,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的使用, 可以使当前的整个音乐教育体系改革得以顺利进行, 它有利于与国际音乐教育接轨, 建立世界音乐体系。培养学生理解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的音乐实践 (包括中国古代音乐、中国传统音乐、中国现代音乐、欧美音乐、以及亚洲、非洲、北美、南关等主要世界文化音乐体系) ;有利于与世界课程改革潮流接轨, 并建立以多学科为基础的综合教育体系, 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音乐知识和能力与自己的世界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 它包含艺术、美学、语言、历史、文化、思想品德、数学、物理等多学科基础, 将超越过去单纯的音乐学习和创作活动的范畴, 实现人的全面素质的发展, 还有利于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接轨, 建立以电脑音乐和网络技术为平台的现代音乐教育环境和音乐资源体系, 大面积高效率、个性化、创造性的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的音乐教育。

第三,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使用, 使得传统的音乐创作方式和音乐授课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音乐家或音乐教师可以独立地在不依靠乐队的情况下, 完成自己的作品, 使得和声伴奏、配器、曲式、视唱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 并同时能控制音高、节奏、音程、调式、旋律、音色等诸多要素, 使音乐创作和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生动、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激发音乐家和教师的灵感, 拓宽音乐的视野和想像空间, 使音乐创作得以尽情发挥, 并将加快和提高高师教育者自身的水平, 使现代音乐教学理论、教育观念得以丰富。同时, 电脑音乐技术的应用, 使得学生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转变, 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创机关报精神, 并使他们的天赋或灵感得到尽情的发挥, 从而能培养出电脑音乐大师, 为我国音乐发展和世界音乐发展作出贡献。

总之, 电脑音乐技术在现代音乐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越来越明显, 它使音乐教学发生了质的飞跃, 并深深地影响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变革, 并为每一个创作音乐、热爱音乐的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和机遇。可以说, 电脑音乐技术在高师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就是现代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一个影响深远的革命。

摘要:20世纪中叶至21世纪初以来, 随着电脑音乐技术地席卷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电脑音乐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日新月异了。在今天, 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可以利用一个完整的电脑音乐平台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与创作。在我国, 电脑音乐技术所指向的重点都在纯艺术或纯商业音乐的研究、制作上。在把电脑音乐技术引入音乐教育课堂, 特别是师范类院校音乐专业理论课堂这一领域, 一般来说, 还不是很普遍。

关键词:电脑音乐技术,音乐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师勇:《电脑音乐制作大师》[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0[1]师勇:《电脑音乐制作大师》[M].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2000

[2]文岩:《电脑音乐制作与乐队编配》[M].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5:2-3.[2]文岩:《电脑音乐制作与乐队编配》[M].吉林音像出版社, 2005:2-3.

论高师音乐教学的多元化思想 第11篇

一、音乐文化价值观平等

世界多元文化所产生的效应, 推动音乐教育多元化发展。可是许多高师音乐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处于一种单一的音乐文化观之中, 这就使得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 转变观念, 以一种音乐文化价值平等的观念来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显得是尤为重要的。随着音乐教育的发展和音乐人类学等学科对音乐教育的渗透, 人们逐渐意识到人类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及音乐文化价值的平等性。对音乐价值的认知理解, 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 增强他们对世界各种不同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 促进他们用音乐多元替代音乐孤岛, 音乐包容取代音乐文化的排他性, 以一种更为广阔的视野去理解音乐文化的独特价值。树立音乐文化价值平等观的理念, 有助于从音乐文化多样性的角度来审视世界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而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又有助于人们从单一的“欧洲音乐中心论”的藩篱中走出来, 意识到音乐文化的丰富性。音乐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可以拓展学生的音乐能力, 使学生的思想开放, 增强对世界上不同“声音”的宽容, 从而让学生在欣赏、演奏 (唱) 或创作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音乐中获得更为广阔的审美体验。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对于音乐来说, 改变高师音乐教育中过多关注西方音乐而忽视中国音乐及世界各个民族音乐的学习现状, 这是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鉴于培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者的需要, 高师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增加多元文化方面的内容。

1、增加中国音乐学习的内容, 如中国

少数民族的音乐、中国音乐基本理论、中国乐器演奏、音乐美学、中国音乐欣赏、中国声乐演唱、中国音乐的曲式结构及发展手法、中国民间舞蹈等等。

2、开设世界民族音乐课程, 将世界民

族音乐课程的内容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如在视唱练耳中增加对世界各个国家的民歌的内容, 乐理教学中增加世界各国的音阶, 在声乐、器乐、合唱等表演课程中将世界各个民族有代表性的民歌、乐曲、歌舞曲等编入教材。

3、培养学生的多重乐感, 对于将来从

事中小学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将会起到促进作用, 更是适应音乐文化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中,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于理解和掌握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具有重要的帮助。视听和理论相结合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此外, 还要注重学科的综合, 学科间的关系由相互疏远到相互接近、由相互孤立到相互依赖, 这也是我国目前实行的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强调的。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需要与地理学、人类学、美学、文化学、心理学、教育学、宗教学、哲学等学科进行综合和交叉,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文化交流也日趋频繁和密切, 从而更好地理解音乐文化。

三、改进教学思想

音乐教育要不断朝着多元、开放、理解的方向发展。从音乐概念、概念图表、表演、引导性欣赏、综合学习等方面来进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是要求学生做到:凭借记忆演奏一些代表不同文化流派和风格的歌唱曲目;根据所听到的代表不同文化的不同风格的音乐样曲, 做出相关动作、回答问题或者进行描述, 以此展示自己的感知能力;识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包括一些来自不同文化的乐器;通过流派风格来区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的音乐。简要地描述音乐元素在不同文化类型中的运用;阐述音乐家在不同的音乐形式和文化中扮演的角色;演奏表现多元风格和文化的音乐;在世界上不同的文化范畴内, 比较音乐功能、音乐家的作用和形成典型音乐流派的条件。这些教学思想对高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 无疑是很好的借鉴。

在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中, 要注意阐明音乐与文化的关系。高师音乐教师应该注重从文化方面来理解音乐, 从文化的境遇性中来阐释音乐, 通过对各种不同音乐文化的比较来深刻理解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地区的音乐。对一种文化的恰当理解需要对其音乐有所理解, 而欣赏一种音乐则要求对与之相联系的文化和社会有所了解。因此高师的多元文化音乐教学在音乐教育理念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项目名称:新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音乐教师素质研究。项目编号:2012yss05, 项目类型:安徽省宿州学院校级硕士科研启动基金。项目主持人:王建坤)

摘要:音乐作为一种文化, 具有其特有的地域性和时代性。它的产生和发展受产生地语言、文化、哲学、宗教和人文等因素的影响, 因而会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如今, 多元音乐文化教育已成为音乐教育发展的主流。因此, 高师音乐教学理念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音乐的多元文化教育, 并把这一观念作为音乐教育的新起点。

关键词:音乐文化,思想,音乐多元化

参考文献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3.

[2]景安东.《音乐教育与创作》[J].北京:音乐与教育创作, 2006年第2期.

上一篇:明星公司下一篇:大血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