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重视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的科普工作

2022-09-12

课题组在深入渝东南和渝东北农村部分地区调研发现, 许多农村地区在办酒席过程中, 为了省时省力, 在蒸菜蒸饭过程中, 在蒸碗里先垫上塑料薄膜, 然后放上各种蒸菜, 放到高温里气蒸, 最后还要在蒸笼外裹包上一层塑料。殊不知, 这种生活习惯最容易产生严重的致癌物质——二恶英。我们问当地老百姓, 绝大多数并不知道二恶英是什么, 更不知道它的危害性。这种缺乏基本科普知识的现象还有很多, 如不关心副食品保质期、霉变食品依然被吃掉等等。近年来, 癌症目前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也变得越来越普遍了, 甚至村镇的癌症发病率已超过了一些大城市。这种现象引起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国际抗癌联盟大卫·希尔教授说, 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但是紧急的救助措施还需要政府的支持, 医疗社区和个人是减少癌症死亡增长率的重要因素。大约40%的癌症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感染疾病和与环境有关的危害造成的, 这意味着疾病其实是可以预防的。据资料显示, 重庆癌症发病率居全国前列, 其中肺癌居全国第一, 胃癌全国第六。鉴于此, 我们深感有必要重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 提高重庆农民健康素质, 提升科学生活品质。

1 重庆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 全市人口近3300万, 其中半数以上分散生活在广阔的山地农村, 饮食生活习惯和来源差异较大, 给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从总体上看, 重庆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依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农村地区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 缺乏科学的食品安全意识。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大多农民依然存在“不干不净, 吃了不生毛病”的观念。这种观念是由于几千年的实践生活经验遗留下来的。在过去农业社会里, 污染较小, 绝大部分主要是灰尘或者顶多是有机物污染, 而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以后, 相当多的有毒化学物质会通过农药、化肥、种子、塑料等各种载体进入到人体内, 这些污染对人体内的肝脏、肠胃等要害器官会产生不可逆的损伤。还有, 对于饮用水源、超市的副食品, 他们一般只从眼、鼻等身体感官判断水是否清亮、食品是否发霉来变臭来判断, 很少有人注意到水源地安全的科学指标、食品是否已过保质期。还有的地方农民认为, 生吃蛇、鸡等动物苦胆、喝鸡血能清热治病, 这些传统陋习都是传统观念的综合表现。因此, 必须通过科普宣传活动, 转变农村特别是农民的传统观念, 增强食品安全意识。

2) 农民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缺乏, 是引发农村地区食品安全核心所在。在重庆广大农村地区, 由于散居山地、交通通讯不发达, 造成受教育机会较少、受教育程度偏低, 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都比城市差, 加上平时劳作辛苦, 他们很少接触食品安全的教育和再教育, 观看、阅读食品安全的科普宣传视频和资料机会较少, 由此形成一代又一代的“科盲”。比如什么是二恶英及其危害, 什么是苯甲酸钠 (防腐剂) 及其危害, 吃酸稀饭有什么危害, 等等, 绝大多数农民并不知情或者一知半解。

3) 农产品源头污染严重, 且呈现失控的趋势。化肥农药使用“遍地开花”。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施用量最大的国家, 光氮肥的使用每年均达2500~3000万吨、农药130多万吨, 两者的单位面积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而且农药的使用以有机磷杀虫剂占主导, 取代了过去的农家肥无机肥使用。另外, 各种化学剂超量使用。如现在农村从小麦浸种到耕作除草、瓜果催熟到养殖鱼虾及贮藏运输保管等, 也存在着除草剂、杀菌剂、保鲜剂等各种化学物品的超量使用。通过全国几次抽样检测, 瓜菜中的农药重金属、亚硝酸盐等均超标, 一些含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成为人们盘中餐。

4) 生产、储存、流通、消费等环节食品安全标准模糊、监管机制不完善。在食品的生产、储存、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农药化肥、保鲜剂、添加剂、催熟剂等施用量多大, 绝大部分农民没有一个科学的标准, 大多凭手感和经验判断。在监管上, 由于农村食品的生产加工、储存、流通和消费环节大都是家庭和个体分散经营, 生产环境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 食品安全意识差。一方面给有效监管带来巨大困难, 另一方面监管本身机制不健全, 往往是政出多门, 没有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一条龙监管机制。

2 推进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环节

“民以食为天, 食以安为先”, 要推进重庆农村食品安全工作, 科普宣传工作是领头雁。通过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活动的展开, 最重要的是使广大农民食品安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转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唤起食品安全意识, 使他们明白哪些环节最容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

第一是严把初级农副产品生产环节。此环节基本上处于食品安全的源头。在种植业上, 科普宣传工作的重点要放在慎用农药、化肥、基因种子、塑料制品以及各种化学添加剂等方面, 特别是要关注剂量方面。如果化肥农药施用方法不当, 结构不科学, 使用剂量超标, 除对种植业产品本身造成危害以外, 还会对周围环境特别是水体造成巨大危害, 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在养殖业方面, 科普工作的重点要放在饲料的监管上来, 由于农民文化素质低, 接受新事物能力弱, 他们在养殖业中普遍使用抗生素、催肥剂, 部分使用激素以及其他化学添加剂。我们在调研中发现, 绝大部分农村家庭洗碗后将含有大量洗洁精的泔水用来喂猪, 最后又被人食用, 形成食物链上的内循环, 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使用瘦肉精、三聚氰胺、苏丹红等国家明令禁止的各种化学添加剂, 必须通过科普选活动, 讲清楚其危害性, 让农民树立法制观念。

第二是重视食品的生产加工环节科普宣传工作。对于商品化的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一是要重视生产加工作坊的环境卫生宣传, 二是要重视从业人员本身的健康状况以及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防护工作;对于家庭食品加工环节, 要通过科普宣传工作, 重点让农民认识到霉变、变馊食品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近几年重庆农村食道癌、胃癌处于高发状态, 可能与此有关。另外, 对于农村红白喜事的大型家宴活动, 还需要对农村厨师进行科普教育活动, 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探索集中培训, 实行上岗证经营。重点要求在食品的采购加工过程中严把食品安全关, 避免引发集中式大规模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三, 在食品流通环节上, 科普工作的重点一方面可以放在食品运输设备的卫生、安全, 冷藏设备的完好, 温度控制等方面;另一方面要注意每一级流通市场的卫生状况、发票手续是否齐备, 为货源追溯提供清晰路径。

第四, 在食品消费环节, 科普工作的重点是要教会广大从业者和消费者辨别假冒伪劣产品、过期食品。使广大农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 提高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这才是治本之举。

第五, 在食品市场监管环节, 科普工作的重点要放在市场监管者 (主要是工商、卫生防疫部门) 的科技素养的提高上, 同时还需要在各级部门配上相应的检测设备, 并把检测设备下移到市场第一线, 通过科学检测手段的展示, 本身也成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做好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宣传工作的对策建议

1) 编篡内容丰富、农民易读乐看的食品安全科普资料, 是搞好科普宣传工作的前提。由重庆市科委牵头, 联合市相关部门编制、印制食品安全宣传资料、科普图书、音像制品、科普挂图等形式。在食品安全科普资料内容的采集上, 要结合农村特点突出“通俗性、实效性、方便性”;在科普资料的选择上, 尽量避免“大部头”, 多采用小册子;在科普资料的投放上, 要根据不同行业属性各有侧重点, 突出差异性、地域性;在不同科普资料的搭配上, 既要考虑全面性, 更要注重简易性。同时, 在食品安全科普资料的内容更新上, 全市科技工作者要努力进行科技创新, 加强理论指导, 把最新食品安全研究成果不断推向人民群众, 使广大农民及时分享食品安全最新科技成果。

2) 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宣传活动, 做好“四进” (进学校、进田间、进农家、进头脑) 工作, 是搞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关键。一是充分利用赶场天, 通过播放电视宣传片, 发放传单, 人员讲解等方式向群众宣传食品安全基础知识, 加强警示教育, 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二是充分利用广播村村通工程, 每天3次定时播放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加强群众教育, 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三是结合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干部大下访大走访活动, 通过广大群众、干部的共同努力, 大力宣传、讲解食品卫生安全的重要性, 以达到增强群众食品卫生安全意识的效果。四是在有条件的农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食品安全讲座, 让食品安全从娃娃抓起。五是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优势, 扩大食品安全科普宣传的覆盖面。在当下, 除了利用传统媒体以外, 要特别重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微信等新媒体的快捷、便利、覆盖面广的优势, 随时而系统地发布食品安全科普信息, 发挥科普知识广覆盖、收效快的特点。六是定期组织培训。每个村定期在村民相对集中的地方, 通过举办“农民夜校”的形式, 组织强化培训, 向各农户、企业、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培训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 牢固树立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 让食品安全法律知识、安全知识扎根脑海, 警钟长鸣。

3) 强化组织领导、加大科普经费的公益性投入, 是搞好重庆市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有力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千头万绪, 需要社会各级各类行政事业部门的大力配合, 既要理顺“条条”关系 (上下级关系) , 又要理顺“块块”关系 (同级部门关系) 。在“条条”关系上, 要明确重庆市各级科普行政管理部门——市 (区) 县以及镇 (乡) 村的牵头作用, 特别是乡镇、村一级的科普工作的缺位现象要及时补上;同时还要协调好同级部门的“块块”关系, 发挥乡镇村两级的医疗卫生、防疫、学校、农技、种子、化肥农药等部门的积极性, 解决好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在当下, 我们建议在乡 (镇) 村两级设置兼职科普宣传员, 以起到桥梁联系作用, 同时也起到组织保证作用。农村科普工作涉及面广, 受众分散, 在科普经费的投入上, 应该向农村地区倾斜, 充分体现科普经费的公益性质。科普经费的投入应该高于重庆市各级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 对于渝东南和渝东北两个生态区, 鉴于其农民集中、财力有限的情况, 市财政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扶持力度, 体现公平性原则。

4) 加强市场监管, 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进入农村市场, 是搞好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配套环节。科普宣传是“疏”之策, 市场监管是“堵”之计。鉴于重庆市农村购买力低下、农民食品安全知识匮乏、维权成本高等实际情况, 客观上为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过期食品提供了广阔市场。因此, 光靠科普宣传是远远不够的, 还需要农村各级市场监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严厉打击不法商人的非法行为, 优化农村食品流通和消费环境, 把食品安全堵死在路上, 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营造良好环境。

摘要:重庆是一个大城市带大农村的特殊直辖市, 农村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广大农民“舌尖上的安全”, 也关系到城市居民的食品安全与健康。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对广大农民发挥着科学生产和科学生活的“启蒙”运动。本文首先揭示和分析了重庆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然后指出推进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环节, 最后提出食品安全科普工作进农村的对策建议, 旨在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对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的重视。

关键词:重庆农村,食品安全,科普工作,对策建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网络课件库建设的几点思考下一篇:优质护理在骨科病房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