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教育培训论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农机化教育培训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农”战略,公主岭市以科教兴农强市为契机,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机具,并利用农机具服务现代化农业,走依靠农机科学种田发家致富之路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农机化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农机化技能。

农机化教育培训论文 篇1:

新常态下农机化教育培训方向的新思考

摘要:在当前农机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农机新型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农机科技创新及更新速度加快等新常态下,从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结合阳光工程培训、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明确新兴市场主体、加强农机监督管理等角度,提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新方向,为农机化教育培训走出困境和找到出路提供路径选择。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装备;阳光工程;新常态;思考

农机化教育培训是农机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农机化队伍素质的必要途径,是培育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必然要求。在当前农机化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农机新型经营组织不断壮大、农机科技创新及更新速度加快等大环境下,探寻适应新常态新变化的农机化教育培训新方向,实现农机化教育培训与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村劳动者素质提升等有机结合,推动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思考价值和现实意义。

1 结合装备变化搞培训

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机装备数量的不断增长和装备结构的进一步改善,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农机化技术装备在市场上得到广泛应用。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农机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习并没有跟上这一形势发展的需要,年龄老化、知识陈旧、主动学习意识不强、接受新知识能力弱、综合素质低等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一线优秀技能人才、复合型技能人才尤为缺乏。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劳动力已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由绝对过剩向相对过剩转变,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现象在一些地方表现突出,许多新生代农民不想种地、不会种地也不愿种地。农民对农机作业服务的旺盛需求已经从粮食作物拓展到大农业领域甚至农产品加工业,对农机作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农业对农机化的依赖越来越明显。

农机化事业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管理、技术和作业服务人才来支撑。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在新形势新常态下,有必要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壮大实用人才队伍,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跟上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发展步伐,向产前、产中、产后等全过程作业服务拓展,实现现代装备、人员、技术的集成运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

2 结合阳光工程搞培训

农业机械化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活跃在农村的4000多万农机手大多是有具有一定文化素质的中青年农民,他们是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代表。加快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操作、善经营的新型农机手和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机化事业和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农民组织化发展的人才保障。201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技术学校,培养农业机械化专业人才,结合阳光工程等各类农民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农机作业操作手。各级部门对农机人员培训工作日益重视,认真实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项目,积极争取支持,扩大培训规模,并与技术培训、驾驶员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新购机农民培训等结合,提高培训效果。通过开展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可以让农机手更好地掌握农机具的一般构造原理和操作使用技能,解决农民购机后机具维护保养问题,掌握农机作业标准和安全生产常识,延长农机使用寿命,提高安全作业水平。积极探索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培训形式,例如举办专题培训班、现场讲解操作示范、技能竞赛、以老带新、发放明白纸等,全力营造学知识、比科学,学技术、比技能的学习实践氛围。

3 结合素质提升搞培训

目前,农村机手在农机操控能力、维护保养能力、敬业能力、安全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农村拖拉机手大都年龄在50岁以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对联合收获机等高端农机具难以驾驭。二是作业质量难以保证。操控粗放,片面追求速度,忽视作业质量。行走路线安排不合理,土地压实严重,达不到机械化作业技术要求。例如播种时超过规定速度,出现重播、漏播、缺苗、断条现象,收获作业时不按规定操作导致果穗、籽粒损失和颗粒破碎率等指标超标,深松作业时为了提速和省油而达不到规定的深度。三是生产效益受到影响。小四轮拖拉机一般每台每天能播种3.3 hm2,操控技术好的可达4.0 hm2,差的只有1.3 hm2,可见,人为操作水平的高低对农业机械使用效率影响很大。如果再加上机器人为故障多、停机时间长等因素,农业机械的生产效率将大打折扣。因此,需要尽快适应农业生产由依靠人畜力为主向依靠机械作业为主的历史性转变,建设农机实用人才队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首先,要加强农机管理者培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其次,加强农机驾驶操作、维护修理、技术指导、经营服务等岗位实用人员的培训,提高农机手掌握使用现代农业装备的水平,培养更多农村实用人才。

4 结合市场主体搞培训

各地结合实际,大力培育各种形式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及时总结推广成功做法及经验,由点带面推动农业机械化市场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水平。召开农机服务组织建设现场会,开展农机合作社评比活动,表彰农机专业合作社典型。各级农机主管部门要以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化市场经营主体为重点,打造一支管理能力强、乐于奉献的农机化管理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他们的领军作用、带动作用和示范作用,加快成熟技术的普及应用。以科技成果到田、技术服务到机、操作要领到人为目标,加强技术推广人员、科技人员与农机手的沟通联系,建立针对农机化经营主体的服务平台,向其提供技术信息、装备选择、售后维权、政策咨询等服务,满足农机手的需要,提升农机化服务水平和农机手综合素质。

5 结合农机监督管理搞培训

农机化安全监督管理应以保障安全生产和促进发展为落脚点,改善农机安全生产状况,走安全发展之路。切实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保护农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针对农机手参加学习培训敷衍了事、只图驾证到手、不求技术过硬的心态,以及无视农机部门监管、不愿接受农机监理执法服务的现象,切实把好申请审核录取关、学习教育培训关和理论实际操作考试关,提高驾驶员懂法学法守法意识。提高农机监理人员服务水平,加大联合执法力度,对“黑车非驾”等违法违规行为予以严管重罚。结合年检服务,加强农机手安全生产培训,保障农机作业者人身财产安全。

6 结合农艺变化需要搞培训

农机与农艺是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融合得好,就会相互促进,否则,就会相互制约,影响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方面,农业机械化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机械作业,它是以配套栽培技术为基础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精准化作业。农机主动与农艺相结合,才能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另一方面,先进的农艺措施必须通过农业机械化才能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没有机械化和规模化,再好的农艺也无法靠人力畜力来完成。片面要求农机必须紧随农艺变化而变化是不可行的,因为农业机械新装备的实践应用需要一定的周期,而且需要很多的成本。同样,要求农艺随着农机走也是片面的。必须建立农机与农艺相互融合的合作新机制,把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联合起来,形成产业链条合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参考文献

[1] 郑小钢.江苏省农机化教育培训对策分析[D].江苏:南京农业大学,2011.

[2] 柴桂珍推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思考[J].当代农机,2013(5):65-66.

[3] 赵金辉.阜新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7):88-89.

[4] 潘月亮.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现状问题及建议[J].吉林农业2016(6):45.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education; equipment; Sunshine Project; new normality; contemplation

作者:霍红

农机化教育培训论文 篇2:

如何加强基层农机化教育培训

摘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科教兴农”战略,公主岭市以科教兴农强市为契机,认真宣传贯彻落实国家惠农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引导农民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机具,并利用农机具服务现代化农业,走依靠农机科学种田发家致富之路的同时,积极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与农机化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农机化技能。公主岭市农机校与各乡(镇)农机技术推广站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不断探索农机化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

关键词:基层;农机化;教育培训

1 当前农机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1.1 面向基层广开门路办基地

积极采取市乡合作与各农机站联合创办农机化培训基地模式,先后在范家屯、怀德、朝阳坡、秦家屯、大岭等乡(镇)设立长年培训基地,至少每月培训一次,今春以来,共举办5期培训班,培训11类农机操作手共350余人。

1.2 积极采取“长短结合与技能并重”多种形式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

一方面依据农时季节与机具类型,采取长训与短训相结合,课堂学习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等培训方法,对农机手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农机手到实地,进行手把手的实际操作使用与维修保养技能培训。从而尽快有效地让广大农机手掌握农机化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是依据农忙与农闲季节、农民素质与机具类型确定培训内容。采取课堂培训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多种教学模式,对广大农民和购机农户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

1.3 积极采取职业上岗培训与“阳光工程”培训

为广大农民群众学习农机化技术与掌握农机具的实际操作技能,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提供有力的教育培训机制。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机化促进法》和《吉林省农业机械化管理条例》等有关农机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农机操作手和农机维修,特别是拖拉机驾驶员与农机维修人员的职业上岗培训;另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阳光工程”计划,积极开展农机“阳光工程”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输送了大批的耕整地机手、插秧机手和玉米、水稻收割机手。

2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困难

当前农机化教育培训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正有条不紊地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一是有的干部群众对农机化教育培训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以至于进展不平衡;二是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人才匮乏,导致有的地方农机化专业知识的教育培训欠缺,甚至人员难以胜任培训工作;三是由于地方财政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投入不大,扶持不多,出现农机化教育培训资金紧、设施缺、装备差、工作难以开展等困难与问题,亟待解决。

3 对今后加强农机化教育的几点建议

3.1 要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为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与外部环境,要认真宣传贯彻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大“科技兴农”战略的实施力度。因地制宜地广泛开展宣传农机化教育培训,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牢牢把握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先进适用农业机械,服务现代化农业与农村经济,用先进的农机装备实现农机科技创新,不断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竞争力。

3.2 要切实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扶持力度

农机化教育培训是为农服务的公益性部门,是只见社会成效,而没有经济效益的单位。但由于有的部门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将农机化教育培训误认为是能创收的部门,对农机化教育培训扶持匮乏,财政投入不足,导致基层农机化教育培训设施缺、条件差、教学工作难以开展。

3.3 要强化各项工作措施,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有效的教学保障体系与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用人制度,切实加大对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人才的引进;二是强化部门协作,加大对农机与农业部门从事农技培训,特别是阳光工程培训的相互配合、相互协作、监督指导;三是强化绩效考核,要将农机化教育培训列入个人岗位目标管理,纯净考核,建立健全农机化教育培训的监督管理激励机制。

3.4 要加强队伍建设,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供一支政治素质高和业务素质强的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

一方面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训,学习农机法律法规,学习新型农机具基本知识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业务素质;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师资队伍的监管,切实将增强教职综合素质纳入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于不能胜任教育培训工作的,应及时予以调整岗位,以确保农机化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农机科技创新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化。而农机化教育培训是推动农机科技创新,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助推器。可是农机化教育培训又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因此,政府重视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前提;财政扶持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后盾;人才引进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基础、制度完善是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保障;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利用先进农机服务现代农业、发家致富则是目的。

作者简介:李长富,公主岭市黑林子镇农机技术推广站,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机管理与农机新技术推广。

作者:李长富

农机化教育培训论文 篇3:

对农业机械化教育培训的思考

摘要:在当前激烈竞争的环境下,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生存发展成为农机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分析当前各级农机校发展面临的用题,结合农机校发展实践经验,提出注重培训效果、加强基础保障、强化队伍建设等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发展。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 教育培训 农机校 思考

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培训是基础。在当前农机化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期,农机化教育培训更是能促进农民文化知识水平和运川农机科技能力提高的重要T作。在当前培训机构较多、培训门槛不高的激烈竞争环境下,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如何生存发展,成为农机教育工作者着实担忧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1农机化教育培训面临的困难

作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主体,各级农机校的发展遇到的困难最大,问题也最多。作为农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巾县级均成立了农机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机校的生存有所保障;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机校既面临着生源减少、培训任务不足、培训能力降低、师资力量老化等诸多“老大难”问题,又要面对其他教育培训单位竞争的新问题。相比于农机校培训对象的相对单一,农业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机构具有范围广、办学活等优势。如果不能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建立农机校的良好声誉,农机校的发展只能固步不前,一旦离开政府的支持将难以生存。

2农机校教育培训的现实措施

2.1广开门路,建设农机培训基地

为了农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好地学习与掌握农机化专业技术知识,确保农民学以致用与更好地服务“:农”,阜新市因地制宜,从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提高农民农机专业技能人手,认真宣传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引导农民学习使用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积极创办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为农民提供教育和技术服务。农机化教育培训基地既是农民学习知识的新课堂,也是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场,更是新型农民的培养地。通过培训,让农民长见识、长本事。

2.2形式多样,注重农机培训效果

形式多样抓教学,注重长短结合与理论实践行重。农机科技创新,不仅是机具的创新与技术的创新,也是农机化优秀技术人才脱颖而出的创新,更需要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创新。针对有的购机户自认为农机结构简单、一上手就会的印象定式,有必要结合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一是根据农时季节开展长训与短训、课堂学习与田间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尤其是针对农民知识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重点在实践操作上下功夫,让农民眼见为实,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动手能力。二是结合农机现场会,组织农民参观、学习、体验,让农民对农机进一步了解。例如:对水稻插秧机J.的培训,可以把课堂移到乡村,在田问进行现场培训,使现场授课更直观、操作更实在。三是多措并举进行培训。调动职业上岗培训、阳光工程培训等各种力量,开展以提高技能为核心的针对农机经营网点、农机操作手、农机维修工的职业上岗技能培训,为农村培养大量实用人才。同时,加强对农机维修经营『阿场的监督管理,提高农机作业安全水平。

2.3结合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围绕本地区项目建设搞培训,既有利于项目的进行,保证项目的运行质量,又能提高项目区群众的素质,增强其运用科技开展农事活动的能力,获得双赢的效果。2014年,阜新地区各市县农机技术推广站、阜新农业学校等培训机构以创建现代农业培训基地为目标,结合沈阜20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带等项目建设,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在培训工作中,市农机部门充分依托培训平台,以示范带建设项目所需果树管理、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免耕播种、机械收获等农业和农机技术为主要内容,开展各类技术培训班155期,培训各类人员12571人次,其中现代农业技术培训1255人次,完成全年计划的104.8u/o。沈阜200万亩示范带特色农民技术员培训班的学员毕业后,给其颁发结业证书、经纪人证书和技能鉴定证书,使其成为建设沈阜200万亩示范带的技术骨干。

3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的建议

3.1注重培训效果,贴近实际需求

农机化教育培训一定要走出原有的“等、靠、要”的思想,抓住当前农机化发展的黄金时机,瞄准农机技术及装备的新变化,适时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引导下,农民购买农机的认识发生了新的转变,不只限于购置小型作业机械,而是肯花大价钱购买大中型农机装备,这不仅体现出农民购买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市场经营意识增强了,他们购买大中型农机装备不只是满足自己的农业生产要求,而是利用这些装备获得经济利益。例如:以前价值20万元以上的玉米收获机,即使有政策资金的支持,也很少有人问津,但近几年玉米收获机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得到农民认可的、质量过关的玉米收获机甚至一机难求。现实农村劳动力结构向老龄化、空巢化发展的大趋势,直接导致农村现有劳动力很少愿意从事高强度的玉米收获作业,劳动力奇缺与雇工成本增加的双重因素,使得玉米收获机械有了用武之地。农机化教育培训应紧跟当前农机技术装备的发展形势,到地头田间和农村乡镇开展培训,让购机农户在机具使用前就能得到技能培训,进而保证在有限的作业期内农业机械保持良好的作业状态,提高作业效率,确保作业质量,保证作业安全。

3.2加大扶持力度,提供基础保障

加强农机化教育培训,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针对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的农机手和农机合作社成员进行培训,更是必要。原有的市县级农机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要适应新的转变,增强内在培训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市场、适应农民。要对那些能够确保培训质量、农民满意度较高、社会效益显著的农机培训机构,重点加以资金扶持,增加先进仪器设备、教学模型、实验基地、培训场地等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培训机构的办学、办公、试验和师资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鼓励农机培训机构的整合,盘活现有农机培训资源,实现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的优化,以更好地适应农机化和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更好地服务“三农”。

3.3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培训水平

提高农机化教育培训水平,需要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素质强的师资队伍。只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从市县级农机培训力量整体情况看,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缺乏,理论水平尚可但实践技能明显不足的教师偏多,能够真正去到农业生产一线的教师很少,这就使得开展的培训活动没能更好地接地气,培训的效果难以保证。对此,迫切需要加强对师资队伍自身的培训,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进修学习机会,鼓励他们参与实践、深入乡村、贴近农民、了解需求,让培训更有针对性、更有实际意义,真正提高农民的素质。打破农机化教育培训定式,多聘请农机领域的科研推广专家及一线经验丰富的人员参与到培训活动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和权威性,提升培训质量、层次和效果,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的农机化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洪双.县级农业机械化学校的公益性发展措施[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11):89-90.

[2]季建生,农机培训是新时期农机化工作的龙头[J].中国农机监理,2014(12):9-10.

[3]陈俊丽.农机培训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与解决措施[J].古林农业,2013(2):178.

[4]赵金辉.阜新市农机教育培训工作探讨[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4(7):88-89.

Speculationabout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Education

HUOHong

作者:霍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王老吉事件启示论文下一篇:无轴承电机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