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师徒制在茶艺人才培育中的应用

2023-02-18

一、古代茶技, 千年行规师徒制

师者, 个人领域技能专长、工作经验丰富之人。学生通过老师精益求精的指导, 一方面, 能够快速的学习到当前行业所需的精湛技术, 另一方面, 通过老师身体力行的教化, 学生们夜以继日、耳濡目染的跟随练习, 也能学习到施教者身上高尚的道德情操, 提升学生个人的职业素养, 这与当今职业教育重视学生“文化自信”能力的培养相呼应。

“以古人之规矩, 开自己之生面”, 千年行规的师徒制为我们培养了无数的能工巧匠,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千年古文化。如工匠鼻祖的鲁班与其徒弟泰山、匠作大师宇文凯、被中香炉制作者丁缓、木偶百戏匠人马钧、古琴名家雷威、商汤名厨伊尹、中国画祖顾恺之、造桥匠师李春、铸剑鼻祖欧冶子等等。在茶叶界, 唐代茶僧傅积禅师亲授的弟子陆羽, 撰《茶经》三卷, 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 陆羽本人也被尊称为我国古代的茶圣。茶技千年, 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优茶类、留下了多种多样的冲茶技法和沏茶流程。纷繁多彩的茶文化与框架式、标准化的教育体系多有冲突, 效古塑新, 引入现代师徒制教育, 不仅可以缓解理论框架式的学习, 还可以传承缤纷多彩的千面茶艺文化与茶艺技能, 同时也可提升学习者的创新创造能力。

二、现代茶艺, 师徒制培育探索

大国工匠, 国之基石,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现代师徒制的人才摇篮, 理应从务实层次、全方位来培养一批“中国制造2025”国际型、复合型、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茶人”技艺的师徒制传承由来已久, 茶人重“技”、尚“德”、显“道”、表“艺”, 在师徒制的人才培育模式中, 有较强的先天优势。

(一) 美国DQP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师徒制人才培养应有与时俱进的、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 这也是现代茶艺师徒制培育探索的基础。茶行业的人才培养应借助校企合作平台, 以专业先行、师徒共进的培育模式, 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和技术标准制定培养计划和培养规格。以岭南职院《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例, 坚持“一阶段一方向, 一过程一目标”的教学方法,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 通过引入美国副学士学历资格轮廓DQP结构, 确定该专业的毕业生在专门知识、广泛和融合的知识、智力技能、应用和协作学习、公民和全球学习, 以及学院专门重点领域等六大学习领域的培养路径和考核标准。使其所培养的茶学学生成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有竞争力的技术技能人才。将“双创”纳入学分制, 引入在校“导师制”和“3+2”创业模式制, 设计多样性的课程体系, 通过项目化的课程模式、多渠道的考核方式, 共同制定完善师徒制模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 “二平台+三模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教育的目标应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精神。对《茶艺与茶叶营销》专业提出了“平台+模块”培养模式, 即:二平台+三模块。二平台, 即学校教育平台和企事业实践环节平台;三模块, 即构建了“1+1+1”主体教学体系。第一学年, 着重进行文化基础教学和专业基础教学, 进行专业感性认知;第二学年, 理论知识与专业必须 (综合课程) 相结合, 将专业理论知识, 进行初步的时间训练, 使理论与实践融合渗透;第三学年, “225”模式的毕业实践教学环节。校内外两个平台, 理论技能两个综合实训与毕业设计相结合。

(三) 校企师资团队的建设

教书育人, 手艺是根、师德是本, 校企双方共建优质师资团队是师徒制人才培养的前提。新时代的高职茶艺教师团队不仅需要博学多能的专业带头人、专一精干的骨干教师、创意思维的青年才子, 还需要睿智果断的企业管理者、精益求精的制茶师傅。茶行业具有千年文化积淀, 处处体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 因此师资团队还需要融入国学、书法大师, 花艺、琴艺与香道艺人等诸多与美学元素相融合的领航人。

(四) 教学过程的实施、反馈与提升

产教融合是社会发展对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 多样化、项目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反馈与提升是人才培育能够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茶学专业学生在企事业实践环节平台中, 主要突出技能的培养, 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 将实践教学作为教学研究的突破口, 通过增加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 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仿真模拟的实际操作, 推动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在私人定制和个性化茶产品崛起的今天, 我们的教学模式就是应通过理论与实物相结合、实践与创意相促进的教学模本,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通过项目化实施过程和实践成果的反馈, 及时修正或提升实战方法和考核方式, 优化产教融合的教学模式。

(五) 岭南职院师徒制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茶艺人才的培养, 不仅融合新时代高技能、综合性、创意型人才的需求, 还融入国学、美学、设计与技艺的需求, 师徒制人才模式培育出来的学生更能把握市场方向, 适应社会需求, 这与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的理念不谋而合。我们只有逐步完善师徒教学模式, 才能在培养人才的特殊性和实用性方面取得效果, 其成熟模式是可以在全国中职和高职院校复制推广的。

三、现代师徒制在茶艺人才培育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千年之久的师徒制, 学徒数量受限于行规、教学形式上偏向于家族式, 在科技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推广加速普及的今天, 我们需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在形式上应由上而下、在观念上应与时俱进。茶艺行业应借鉴当今旅游管理、商务管理、信息技术等诸多新兴领域中的成功经验, 扬长避短。

(一) 校企双方着力点的差异

学校以育人为目的、科研为辅助, 是社会优秀人才的培育基地和科学创新与新兴技术的摇篮;企业则以盈利为目的, 人才储备是战略发展的重要环节、技术落地与效率提升是企业运营的追求。在指导思想上, 我们依然要坚持技能提升和服务就业并行,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改革传统的学徒培养方式, 探索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健全完善高技能人才培育机制, 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合作要健康、持续、科学发展, 一方面, 学校人才培育要紧跟时代步伐, 培育出的学生要能够完全承担企业所给予的工作;另一方面, 企业要积极参与校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将新时代职业技能需求融入课程实施中去;与此同时, 学校教学的科研项目也应与企业的技术技能相融合, 彼此促进, 互相提升, 让高效率的、先进的技术或管理办法能够落到实处, 达到互利双赢的合作效果。

(二) 校内师资与企业师傅的结合

过硬的师资质量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 也是师徒制能够落实的保障。师资的甄选, 不仅要有真才实学、富有教育教学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还要有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创意能力的企业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优秀的、高技术技能型的企业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 在指导学生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学生技能水平提升方面, 能够使之更快的达到职业技能相关标准和实际岗位的具体需求。稳健的校内教师团队与高质量的、流动性的企业师傅团队相融合共同构筑茶艺教学师徒制师资团队, 如此才能以科技创新为重点, 推动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升。校企双方稳健的、共享型的师资团队建设, 是师徒制人才培育的长久目标。

(三) 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监督

实践教学的全方位监督, 是师徒制落地生根的保障, 也是师徒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的开始。在师徒制教学中, 学生可以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真实实训, 感受课内实训所无法接触到的企业管理文化和对外业务交流。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应强调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课程方案与项目化教学的督导监督、实践教学与项目化成果的教学监督以及社会实践成果的企业监督等三方监督体制的设计与实施, 这样师徒制实践教学才能在课堂中发芽、在企业中生长。因此学校、企业应紧密结合完善师徒制教育的保障体系, 真正培养出懂理论、会实干的优秀人才。

摘要:现代使徒制是当前高职教育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千年行规的师徒制教育为我们培养了无数的能工巧匠, 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千年古文明。茶技千年, 也为我们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优茶类、多种多样的冲茶技法和沏茶流程。时至今日, 师徒制的茶艺学习依然比比皆是, 纵观当今各大茶行和各个高校, 登门求学、拜师学艺者依然居多。研究现代师徒制在茶艺人才培育中的运用, 剖析当今师徒制教育现存问题, 并给予修正意见, 势在必行。

关键词:现代师徒制,茶艺,培育

参考文献

[1] 易斌, 沈新福.现代职业教育下“一对多、多对一”师徒制培养模式研究——以高职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为例[J].广西教育, 2017 (43) :42-43.

[2] 汤玲娜, 刘定军.基于教学秩序角度探索高职汽修新师徒制发展新思路——以上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19) :8.

[3] 王甘林, 胡育.校内企业化环境下的现代师徒制运行机制与效果分析[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 (4) :35-37.

[4] 潘琦华.师徒制教学模式在高职文秘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 (9) :100-102.

[5] 金爱梅.工程造价专业人才产教融合环境下的现代“师徒制”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 (中旬刊) , 2018 (9) :64-6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碳酸锂联用丙戊酸钠治疗急性躁狂的临床研究下一篇:浅谈推行安全文化实践对促进矿井安全发展的切实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