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2022-04-18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构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研讨的课题。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1:

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研究

[摘要]在中华音乐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音乐可以称之为纪录和反映民间历史文化的“活化石”。青少年学生审美素质薄弱,良莠不辨,对祖国璀璨的民族音乐了解肤浅,追求低级的流行小调,而对祖国的优秀民歌,却生疏了,无亲切感了,民族音乐在青少年一代中逐渐销声匿迹,学校是弘扬民族音乐的主阵地,作为音乐教师,怎样让学生在音乐教学中接受民族音乐,通过民族音乐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值得深思与深讨。

[关键词]民间音乐;音乐教育;智慧

近年来,许多高雅的音乐艺术在学校音乐教学中被庸俗或格调低下的艺术形式所取代,民族歌曲被流行歌曲所取代,为什么流行歌曲能流行,无非是你唱、他唱,形成一族,形成时尚,学生以回唱为荣。而民族歌曲,你不唱,他不唱,反而让人生疏而陌生,唱民族歌曲反而感到有背时代。久而久之,流行歌曲取代了民族音乐在学生中的地位,成为校园歌曲的主体。严重扰乱了学校正常、健康的艺术教育,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的影响。

一、民族音乐是中华音乐文化的根

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就像一个百花齐放的大花园,而民间音乐则是这座花园里长开不败、争奇斗妍的奇葩。民间音乐是最具有民族性、群众性的艺术形式,它产生于民间、生长于民间、流传于民间,是中华民族音乐的源头,是文艺创作的土壤,是艺术家创作的先师。民间音乐之所以能在漫长的历史中基本上不采用书面乐谱的传承方式,而主要靠口传心授在民间广为流传和发展,正是因为它总是伴随着人民群众的心声,是人们精神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寄托和“食粮”。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积极成果,特别是继承和发扬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不断创作出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情感、体现社会文明的优秀音乐作品。著名音乐家马可曾说:“历代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十分重视民间音乐的,他们常常把民间音乐吸收到他们的创作作品中,通过音乐找到了接近人民的道路。这是因为民间音乐生动地表现了人民的生活情趣,真实地反映了历史,而这是艺术作品的灵魂!”,“一切伟大的音乐家总是继承着民间音乐所提示的方法和方向作进一步的艺术加工,而不是与它的方向背道而驰;任何天才一旦违背了民间音乐的这种传统,他的作品就会脱离人民、降低价值!”。可见,民间音乐的先师性、根源性是不容忽视的。

二、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民族音乐教学

该说现行的音乐课程里面也编有不少民族音乐的内容,但教学中怎样让学生接受民族音乐,使他们学有兴趣,教师就必须要研究教材,广泛地寻找能吸引学生,符合学生实际及与民族音乐相关联的知识,多层面、多角度、多方法展示给学生。在实施教学中进行创新,让学生在愉悦学生习潜意识地接受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中,可选择播放古今优秀民族乐曲。这些作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很受学生欢迎。欣赏时,教师要介绍乐曲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土人情,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对各民族的了解、认知。如在欣赏《二泉映月》时,教师可介绍阿炳的悲惨命运,《二泉映月》曲名由来,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二泉”的地理方位等。使学深刻了解《二泉映月》这首乐曲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才更喜欢唱,只有会唱。又如在欣赏《春江花月晚》时,可启发学生从优美的音乐中去想象春风和煦、明月当空、山水相连、花月相映的动人画面。从而使学生领略祖国河山的美好,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利用乡音乡情,促使学生热爱民族音乐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学校也按插了不少来自祖国地的学生,他们丰富的方言中也必将韵藏了丰富的民歌,教师可利用乡音乡情这一宝贵资源来激发学生的热爱家乡、热爱民族音乐之情,例如设计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了解家乡的民俗民歌,趣闻轶事,向长辈学习民族歌舞,而后在班上展示。一名新疆籍的学生就准备了一首哈萨克族民歌《新疆好》,她在课内先播放这首民歌,并载歌载舞,然后向同学介绍起她的家乡,天山的雪,吐鲁番的葡萄、南疆的草原以及她的家乡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她的歌喉、他的介绍赢得了全班同学的阵阵掌声。同学们从而简略地了解新疆,不仅热爱哈萨克族民族,而且热爱上新疆,许多同学说我长大一定要到美国个新疆观光旅游。再如某同学演唱了江西民歌《十送红军《,使同学更深切地了解江西百姓与红军的鱼水情深等。这样,同学们在愉快的介绍和歌舞中,不仅了解到了课堂以外不同民族,不同风情,不同体裁、不同形式的民歌,而且了解到了这些民族的历史文化特色,而且具有民族吸引力。在优美的歌声中不知不觉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民族人民的情感。

四、在学校文艺活动中全防卫灌输民族音乐主旋律

几年来,学校在七、八年级增设了学科的拓展课,拓宽课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实施素质教育工程的一项新举措。其教学既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活跃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如拓展课中,组织学生民歌合唱,民乐合奏、民族舞蹈练习,也结合趣味学习,如播放民歌后,让学生寻找有关这首民歌的民族服饰、民族建筑、民族地方小吃等,使学生更进一步走进该民族,更了解该民族的风土人情,从而更热爱该民族的民歌。会演前组织民乐队、民歌队、民族舞蹈对骨干培训。使这些骨干学生带领学生组织队参加校演出,这些学生自然而然地就成为民族音乐播种机的作用。使班学生在投入编排节目中,找民族服饰、民族道具、民族舞的动态等,大家排练积极,十分投入,把学习民族音乐推向新的高潮。

学习与研究民间音乐不能局限在工作室中,需要更多地走人民间广袤的天地,近距离的感受、考察各地区各民族民间音乐的形式、风格及特点,这不仅有利于更多捕捉民间音乐资源,还可以辅助相关学科和人文历史的研究。其次,要用现代化科技手段,记录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第三,要汲取民间音乐的原生态精粹,把它融人文人音乐创作中,使民间音乐在文人音乐的创作中传播和发展。第四,要重视学校的民间音乐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喜爱民间音乐艺术。

五、结束语

学校音乐教育就要让学生更加珍爱、传承、发展民族音乐,让它伴随中华民族文化一道永远发扬光大。实践证明,学校只有在音乐教学中贯穿民族教育,在各项文艺活动中全方位渗透民族歌舞,相信,中华民族音乐之“魂”一定会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只要全体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弘扬民族音乐,一定会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全民族人民的凝聚力。路漫漫,民族音乐教学的展开任重而道远,金灿灿,民族音乐的教学前景灿烂辉煌。通过全体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民族音乐始终将会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张雁.中国民族声乐发展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崔学荣.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作者:王博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2:

关于高校音乐文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在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其他学科难以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通过音乐教育手段,构建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是值得我们研讨的课题。

【关键词】音乐教育;校园文化;素质教育

【中图号】【文献标示码】A

在建设中华民族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实践中,高校校园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教育部思政司关于2006年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素质教育中的美育就已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方针,明确了其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美育教育,最根本的就是实施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戏剧和美术等),艺术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基础,而音乐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体。音乐教育由于它独特的情操陶冶、深化认识、智能开发和心理平衡等功能,能够达到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和其他艺术形式所难以达到的感化、悟化、净化等作用。音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一种,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美育的实施,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因此,发展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应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其分别定位为:以乐辅德、以乐益智、以乐促体、以乐怡情。现阶段,我国大学开设的各类专业课程所教授给学生的仅仅是将来服务于社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不仅应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学术方法,同时更应具备全面的文化底蕴与个人素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把受教育者都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使其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法国文豪雨果说过:“文字、数字、音符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以乐育人的观点,他认为,人之学,应“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音乐为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以音乐为其学习的最终完结。《礼记·乐记》中对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也有着深刻的论述:“乐者,通过伦理也。闻宫音,使人温舒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好施;闻羽音,使人齐整。”因此,音乐是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没有校园音乐文化的素质教育既是存在缺陷的,也是缺乏科学性的。那么,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如何呢?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首先,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一种审美表演艺术,它表现的手段、创造的形象,以及表达的情感,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性,民族性,蕴涵着深厚的审美经验。普通高校实施音乐文化教育,目的在于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高尚的情操塑造人”。我国自古就有“闻其乐而知其德”、“以乐观德”的论述,审音乐艺术不同于其他艺术之处,正在于音乐的声音形式同人的内心生活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音乐的审美优势在于培养人的审美情感,学生之所以从音乐作品中感受到政治、道德、伦理方面的影响,主要是音乐中的情感对他们发生了巨大的作用,而审美情感往往和人们的道德情感相联系。欣赏和理解好的音乐作品,如优美的旋律、生动的唱词、高超的演奏技艺等,能够愉悦人的情感、引起共鸣,高雅的音乐还能够激励人心、振奋精神,可以使大学生在触景生情、借物咏志的音乐旋律中,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等受到洗礼和提高。因此,对高校学生中实施音乐文化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高尚的人格,陶冶心灵,塑造高尚的精神情操,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其次,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人的智力包括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思维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音乐对人的大脑的启发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对大脑右半球的刺激来实现,进而对人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心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塑造具有伟大的力量。凡是杰出的科学家,都有很好的空间想象与形象思维能力。据统计,世界上多个领域的1000多位有杰出贡献的人物中,百分之七八十都受过良好的音乐教育。爱因斯坦是杰出的物理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出色的小提琴手和钢琴手,他对古典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很高的造诣。1905年,他发明狭义相对论时,正是在弹钢琴时突然灵感来临,便连续工作了两周而完成的。美国两千多所大学中,就有一千三百多所大学设有音乐学院和音乐系,因此,音乐艺术对人的精神境界的升华、思维方式的拓宽、想象力、创造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再次,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的青春期阶段,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稳定,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通过欣赏音乐影响学生的情感,从而直接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在音乐美感的愉悦和享受过程中,使情感得以升华,心灵得以净化,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学生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就必须使其生理健康与心理、精神上的健康达到和谐统一。基于以上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不少高校已经明确提出了“崇尚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建设方向,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坚持“以音乐教育活动为龙头,努力提高师生的音乐素养”的方向,积极开展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因此,如何从高校各类学科教育的高度上认识音乐文化建设的独特功能,从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上看待高校在引领社会发展先进方向的作用,是需要我们长期而深入思考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志军.对加强高校音乐文化素质教育必要性的探讨[J].现代教育科学,2003,6

2王志军.试论普通高校音乐文化的建设[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5)

3邓睿卓.论音乐教育与高校校园文化[J].中国成人教育,2007-6

作者:张 楠

校园文化教育音乐艺术论文 篇3:

内地高职西藏生音乐教育文化生态环境分析

摘要:内地高职院校西藏生所处的校园文化生态环境是由校园职业教育文化、族群传统文化以及交融性的生活文化交织组合的统一体,音乐教育作为内地西藏生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对塑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态景观起到关键的作用,从文化生态角度分析其教育环境对全面系统的认识藏族学生、提高教育质量、引领校园特色文化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内地西藏生   音乐教育   文化生态

笔者所在高职院校有一个很特别的群体——内地西藏幼师生,这些从青海地区来到内地求学的西藏生群体给这所院校的校园文化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经意间他们已经将璀璨的藏民族文化融入日常的校园生活中、融入各项艺术活动及舞台实践中,在丰富多彩的校园音乐生活中大放异彩。在民族文化和高职教育文化相遇的瞬间,校园音乐文化的景观便产生了变化,同时,教育文化主导下的校园音乐文化生态环境也更为多元。

一、职业教育文化环境下的音乐教育文化特点

高职院校的校园教育文化带有浓烈的职业导向特征,专业方向便是教育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笔者所在的院校的专业方向是以师范性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体,因此与学前教育培养目标相吻合的音乐教育文化是校园中主流的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教育文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职业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由于学前教育教师培养的职业性,音乐教育多围绕幼儿教育的职业技能目标开展教学,多元性的音乐文化教育课程多通过选修课或学生群体通过个人兴趣层面的知识汲取获得。二是稳定性与可塑性相结合。在职业性的导向性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文化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主要体现为教育传输内容的相对稳定,尽管随着新的音乐教育理念接纳应用,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观念在课程教学中不断体现,一定程度上引领塑造出带有特色性的校园音乐文化,但是这种可塑性仅仅只是平静湖面的一丝清风。三是思想性与开放性相结合。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引领上起到很大的作用,课程内容安排遵循一定的科学性,有一定的知识和智慧蕴藏其中,为校园文化营造出促使学生成长的人文氛围,起到提升大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的作用。同时,音乐教育文化也不会完全呈现出“经院文化”的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在学生群体的音乐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社会文化渗透式的开放性音乐教育正悄悄的与人的个性相结合,呈现出独特的“非主流”文化。

二、高职音乐教育文化环境中的西藏生音乐文化环境

虽然高职音乐教育文化作为主流的音乐文化对内地西藏生的音乐文化产生了一定教育影响作用,但是内地西藏生群体的校园音乐生活总是与其民族热爱音乐的天性相吻合,民族风格的业余音乐活动有规律、自发的、持续性的在校园中开展便是这种天性的显性表现,笔者认为这种音乐活动呈现出一定的“飞地性”和“融合性”特点。通过笔者对所在院校内地藏族生校园音乐活动的调研,将其群体性音乐活动归纳为三类:一是节庆/宗教性群体音乐活动;二是休闲性群体音乐活动;三是汇报表演性群体音乐活动,前两类群体音乐活动具有典型的“飞地”特征,是空降来的藏族民族音乐文化的缩写,具有典型的符号意义,因此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典型的风景线。

(一)节庆/宗教性群体音乐活动

内地藏族生群体性音乐活动中,最具典型意义的便是节庆日的载歌载舞,这种场合下演唱的藏族歌曲,表演的藏族舞蹈往往更为原汁原味,内地藏族生在校园中会挑选空旷的广场、操場或颇为宽阔的场所作为群体活动的集散地,身着民族服装,用藏语演唱节日歌曲,跳着欢乐的“锅庄”舞,部分学生甚至会在节日庆典后就近找到寺庙对熟识的经文歌进行念唱。他们所塑造的声音景观在特定场域内呈现出神圣的色彩,这种声音将来自不同地域信仰相同的人聚集在心灵的特定空间内,传达出爱的和谐。从局内人的角度看,这项活动为西藏生大范围集聚起来寄托乡情、展示民族文化提供了重要场所,虽然这种文化场景有别于藏区,但其体现了教育化与情感性。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这种民族文化具有神圣的吸引力,在多元校园文化中具有独特的色彩,这种声音场域所营造的文化景观独立存在却又具备融合力,让他者不知不觉想要了解仪式所蕴含的文化。

(二)休闲性群体音乐活动

笔者所在院校的藏族生除了自发性的在每天的傍晚时分聚集跳舞之外,还通过QQ群及微信群的方式发出聚舞通知,基本固定在每周的周末,会有1-2次全校范围的聚集舞蹈活动,参与这种活动时大部分藏族生会自发性的身着藏族传统服装表演“锅庄”舞蹈,这种表演和传统的“歌舞”一体的锅庄舞蹈有所区别,更多的呈现出广场舞健身的特性。从文化局内人的身份来看,校园藏族生聚集性的群体音乐活动呈现出更多的健身、娱乐、交流等文化功能,这种活动中使得“离散”群体在精神上暂时形成一种依托的空间,因为这种文化空间的存在,他们思念家乡的情感得到寄托,他们作为文化局内人的身份得以彰显,回到了自己的母语语境中,暂时告别“被现代化,被教育化”的身份,他们的心灵会充满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希望带给局外人同样审美感受的渴望。

与此同时,这种活动激发了校园中的非藏族的学生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热爱,他们作为文化局外人,在观看藏族生的群体活动中欣赏藏族音乐、感受藏族文化,他们的文化态度与文化需求对于内地藏族生音乐活动中的音乐类型及样态起到一定的作用。一方面,藏族生的歌舞表演需要兼顾局外者的审美需求,另一方面文化局内人在寻求的更多的是族群外部的文化认同,文化局外人所表现出的对藏族音乐文化的神往正是多民族的校园音乐生活吸引力的源泉。

(三)汇报表演性群体音乐活动

高职校园是一个教育文化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场域,内地藏族生需要从母语文化中适应以汉语为主流的文化,音乐文化因其直观易理解性在这种适应和融合中能够起到较好的作用,在校园音乐活动中,内地西藏生对教育层面上提出的汇报表演热情度最高,舞台上的藏族生,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又和所接受的教育文化相融合,创作表演出职业性和民族性融合的音乐文化氛围。

三、高职生态文化音乐教育观的构建将塑造更好的校园文化

各项音乐活动客观上折射了内地藏族生的校园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和校园其他音乐文化相比,具有典型的个性,这种个性的传播、发展也佐证了中华民族作为多民族的共同体,文化的多元性理念自古便存在,各民族璀璨的音乐文化不因时间、地域、空间、传播等原因而湮没个性,而是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在融合中得以发展,在交流中得以创新,在依附中得以传承。内地西藏生群体,由于生活区域的变迁、音乐认知空间的扩大、地域教育文化的影响,藏族生休闲性的群体音乐活动在音乐音响层面保留了民族音乐文化的符号,舞蹈表演呈现出“非原生”的创作性特点,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的文化景观中呈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色彩,诱发了非藏族学生的好奇心,也引导其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更启发了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藏族生娱乐休闲性群体活动对建立有特色的校园音乐文化的思考,我们希望通过教育的引导,让这种自娱自乐的群体音乐活动能够在多元风格呈现的同时更多的保留藏民族传统的音乐文化,能够让更多的非藏族学生加入这种活动进而感知丰富多彩的藏族音乐文化。

总之,随着内地藏族生不断接受高职院校的音乐教育行程的叠加,通过空间地域传播来的民族音乐文化和教育影响下的音乐文化在各项活动中不断的交流、融合,伴随群体中個体交流的逐渐增多以及媒体影响下藏族生接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影响,校园藏族生音乐文化已经不再是单一、稳定的文化语境,更多的呈现出斑斓多元的色彩,在这个过程中,对原汁原味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入研究便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基于此课题组成员对传统民族音乐文化在教育语境下传承和发展形成了新的思考,旨在通过教育介入实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及创新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靳琪慧.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作用分析[J].科教文汇,2017,(01).

[2]孙梦洁.浅析郑州市社区音乐文化的特点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05).

[3]张教华.高等职业教育在传承中国民间音乐文化中的优势和特色[J].艺术百家,2011,(S2).

[4]韦华峰.论高师音乐教学改革与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发展[J].学术论坛, 2010,(10).

作者:万媛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财务共享中心绩效管理论文下一篇:艺术语言视觉传达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