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规划技术条例

2022-08-22

第一篇:宝鸡市规划技术条例

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质量安全自查、整改报告

宝鸡市城乡建设规划局:

宝鸡永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现就关于落实市规划局关于冬季安全生产检查的精神,对我公司现正在施工的代家湾旧城改造8#、9#楼、吉祥园1#、2#楼、烟草公司住宅楼、双吉子移民安置4#、5#、6#、9#楼四项工程进行了质量、安全生产方面认真仔细的检查,现就检查结果汇报如下:

我公司现在建代家湾旧城改造8#、9#楼,建筑面积10864㎡,现主体已完成、内外墙面瓷砖均已结束、正在进行门窗安装、电线穿线、地面及屋面防水阶段。经我公司于2011年11月16日-19日对该工程进行质量、安全检查,经检查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发现该工程现场材料堆放凌乱、易燃易爆品未设专库、专人保管,有个别人从楼上乱丢垃圾现象,容易发生高处坠物事故;

2、部分外脚手架未挂安全网,且搭设不符合规范,存在安全隐患;

3、部分临边防护不到位,没有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公司立即责令该工地停工整改,并组织该项目部负责人员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整改方案。

整改方案如下:

1、现场材料进行重新分类堆放,对易燃易爆设专库且由专人保管;

2、安全通道及危险部位悬挂了醒目的警示标志;

3、脚手架不符合规范之处,部分拆除、部分按照规范要求重新搭设;

4、

临边防护不到位处,加设防护栏杆;

5、组织现场工人集中学习安全生产法规,增强了工人的安全意识。

质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内外墙瓷砖局部勾缝不均匀、部分不平整、地面有起砂现象;

2、门窗安装个别缝隙过大,超过规范规定,部分不垂直平整;

3、接线盒位置个别未按规范设置,且高低不平;

4、给、排水管道有倾斜现象,预留洞口位置有偏差。

整改方案如下:

1、内外墙瓷砖局部进行重新匀缝,对不平整部位铲除,重新粘贴;

2、对安装不规范的门窗进行拆除重新安装,专职质量员检查合格后方可固定;

3、接线盒及给排水管道不规范处进行返工处理,并由专职质量员跟踪检查。

2011年11月17日对吉祥园1#、2#楼进行检查,该工程为砖混6层,建筑面积7200㎡,工程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共177个桩,已完成146个,还剩31个桩,在检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混凝土水灰比控制不当;

2、砂、石子未按规定堆放,混在一起且砂石含泥量大;

3、钢筋笼加工不够规范。公司对该工地进行了停工整顿通知,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

整改方案如下:

1、对混凝土水灰比进行调整,并严格执行;

2、对砂石料场进行硬化处理,并砌砖墙进行分类堆放;

3、对钢筋班进行技术培训学习,严格规范施工。

存在的安全问题:

1、现场临时围护不规范;

2、现场材料堆放不整齐;

3、氧气、乙炔瓶工作间距小于5米;

4、施工用电混乱,乱拉、乱接现象严重,未按规定“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

一箱“设置;

5、易燃易爆品没有审批制度,现场未设易燃易爆专库专管;

6、配电箱未有停机拉闸断电上锁。

整改方案如下:

1、拆除旧临时围护,按规定新做临时围护;

2、施工现场进行清理整顿。现场材料进行分类堆放;

3、氧气、乙炔瓶工作间距大于5米;

4、整理施工临时用电,严格执“三级配电三级配电、二级保护”,一机、一闸、一漏、一箱”;

5、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严格审批制度,每天进场数量以当天使用数量为准,不得在现场大量存放易燃易爆物品,施工现场易燃易爆品设专库专管,单独存放,通风良好;

6、对停机的配电箱采用拉闸、断电、上锁。

2011年11月20日对烟草公司综合楼工地进行质量安全检查,该工程处主体施工阶段,经检查存在以下安全问题:

1、北立面脚手架剪刀撑间距超出规范要求,小横杆数量不够,拉结杆部分拉结不牢固,西北角个别立杆垂直度超出规范要求,二层防护不到位;

2、现场临时用电未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二级保护”设置,配电室高度不够;

3、钢筋防护棚、搅拌机防护棚搭设不规范;

4、消防设施不齐全;

5、易燃、易爆品未设专库、专人保管。针对以上问题公司立即责令停工整改,并组织工地个班组负责人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责任,并落实了以下整改方案:

1、对外脚手架北立面剪刀撑进行拆除重新搭设,加设了小横杆,校正了不垂直的立杆,并加强了防护;

2、对现场临时用电严格按照“三级配电、二级保护”,采用三相五线制,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分开;

4、对防护棚进行规范搭设,加设消防设施,并设易燃易爆专库、专人管理。

经检查质量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钢筋箍筋间距不均匀,主筋个别搭接长度不够;

2、混凝土局部有蜂窝、麻面,接槎处存在漏浆现象;

3、墙体个别灰缝不饱满。

整改方案:

1、对钢筋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对不符合要求之处进行返工处理;

2、对混凝土水灰比进一步调整,模板进行更换,保证了混凝土接槎处的平整;

3、对墙体灰缝不饱满处进行重新填充。 2011年11月19日公司对双吉子移民安置4#、5#、6#、9#楼工程进行检查,该工程未砖混6层,建筑面积10636㎡,现土建工程结束、正在进行内外墙涂料施工、门窗安装、水电安装施工。在检查中存在以下质量问题:

1、外墙粉刷个别地方存在空鼓、龟裂现象;

2、内墙瓷砖有空鼓现象,局部勾缝不匀;

3、水泥地面有局部积水现象。

整改方案如下:

1、外墙粉刷空鼓、龟裂现象进行重新处理;

2、认真检查内墙瓷砖,对内墙瓷砖空鼓进行铲除,重新粘贴;

3、对水泥地面全面检查,对积水严重的铲除重新处理。

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1、现场混乱,现场垃圾不能及时拉运;

2、现场临时用电有乱拉、乱接现象;

3、易燃易爆品管理混乱;

4、现场围挡有损坏现象;

5、临时脚手架不规范。

整改方案如下:

1、及时清理了现场临时垃圾,做到当天清理,恢复了垃圾台,整理了施工现场;

2、拆除乱拉、乱接用电,规范临时用电;

3、易燃易爆品设专库、专人管理;

4、修复损坏临时围护;

5、规范了临时脚手架。

通过以上检查整改,公司组织各股室、项目经理及安全员学习“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精神”,落实安全生产制度,对各工地外墙脚手架、深基坑支护、临时用电、建筑起重机械的验收检查“三宝”使用及“四口五临边”的防护。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合齐全、到位。消防设施及器材齐全,易燃易爆危险品使用,管理规范。

公司负责人带班到达23%,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到达80%以上,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各行其职,能经常对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公司要求各项目部进一步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增强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安全检查,对一般隐患要登记造册,及时发出整改通知,落实专人跟踪检查,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侥幸心理,放过任一事故苗头和任一隐患。要做到日常管理到位、安全检查到位、整改落实到位、安全监督到位,将事故的苗头消除在萌芽状态,杜绝不安全事故发生,为社会发展营造稳定、安全的和谐氛围。

各施工项目未有拖欠民工工资现象。

宝鸡永安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2月5日

关于开展全市冬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管理执法检查的通

发布日期:2011-11-08 查看次数:379 次

宝市建规发〔2011〕95号

各县(区)住建局、高新区规划建设局、市质量安全监督站:

为全面贯彻落实今年我市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管理的安排部署,按照省住建厅《关于做好2011年第四季度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1】261号)文件要求,继续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工程质量通病治理,进一步加强冬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决定在全市开展2011年冬季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及建筑市场管理执法检查,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时间

具体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1月7日至11月20日。建设工程各方责任主体进行自查自纠。全市三级以上施工企业(含外地入宝施工企业)和监理单位(含外地入宝监理企业)由总公司组织对本公司在全市范围内的所有在建工程进行自查自纠,并将自查情况整改结果列成项目台账报市规划局质量安全科和市质量安全监督站,同时报送工程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第二阶段:11月21日至12月4日。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各辖区在建工程、市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所监管在建工程进行全面检查。

第三阶段:12月5日至12月18日。我局组织督查抽查,以企业为单位对全市在建工程项目进行抽查和随机巡查,到达时间和人员另行通知。

第四阶段:12月19日至12月31日。整改、督察、处理阶段。

二、检查方式

采取听取汇报、查看相关资料和检查现场的方式,检查现场采取抽查和巡查相结合的方法。

三、检查的主要内容

(一) 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基本程序的情况。

各县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机构落实2011年全市建筑市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任务和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

(二)质量控制方面

1、建设单位:在建工程项目是否履行基本建设程序及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市场行为是否规范;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文件执行情况。

2、施工企业:总公司对各项目部质量安全控制监督检查情况;建筑施工现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有关建筑工程质量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情况;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实施情况。

4、监理企业:总公司对各项目部履行质量和安全监理职责的监督检查情况。

5、在建大型公共建筑、高层建筑、重点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的质量。

6、冬季施工准备情况。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专项方案编制审批及落实情况,人员培训情况,物资设备配备情况等。

(三)安全生产方面

1、各方责任主题贯彻全国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工作措施落实的情况。

2、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和落实情况;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和到位情况;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

3、建筑施工企业和施工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及整改落实情况。

4、建筑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对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审查和执行落实情况,特别是工程项目中涉及到的外墙脚手架、深基坑、高大模板、临时用电、建筑起重机械、“三宝”使用、“四口五临边”防护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排查治理实施情况。

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情况,是否确定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责任人,是否针对本项目的特点制定安全措施及开展职工安全教育。

6、建筑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演练及有关物资、设备配备和维护情况。

7、施工现场消防安全制度建立情况、消防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和到位情况;消防设施及器材的配备,易燃易爆危险品的使用及储存情况;临时消防水源的设立及使用情况。

8、建筑施工企业负责人及项目负责人施工现场带班制度落实情况 。

(四)建筑市场方面

1、建设工程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情况,重点是立项审批、施工许可、招投标手续办理情况;

2、建筑业企业项目经理、监理企业总监及项目部人员到位情况,是否与备案时一致,是否为本单位人员且持证上岗;人员配备情况是否符合相关规定和现场要求;

3、检查工程承包情况,重点是有无转包、违法分包、挂靠和无证、越级承包工程的情况;

4、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

四、检查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站,各责任主体单位要从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大局的高度,充分认识这次检查的重要性,切实加强领导,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好检查活动,做到有部署安排、有检查总结,有整改落实。

(二)突出重点,严格检查。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质量安全监督站,各责任主体单位要加大检查力度,继续深化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狠抓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对事故多发的部位以及重要场所和关键环节要加大检查力度,将塔吊、施工电梯、模板支撑、基坑等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部位作为这次检查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严格责任,狠抓落实。要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抓落实,对重大问题、重大隐患要严格落实治理责任,在这次检查中,发现有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必须依法严肃处理。

(四)搞好检查统计上报工作。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的统计报告工作,对检查发现的安全隐患应按照“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列入治理的隐患”以及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全面统计、上报市质量安全监督站。对检查发现的普遍性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各地于12月5日前将有关检查情况书面上报我局(同时将电子版报bj3261248@126.com)。

(联系电话:3261248)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八日

第二篇:宝鸡市“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

人口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是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十二五”期间,是我市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坚持“四个第一”、实现“五大突破”,加快建设和谐新宝鸡的关键阶段。根据《陕西省“十二五”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和市政府《关于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编制本规划。

一、“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口计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迈出重要步伐,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呈现全面健康发展的态势。

(一)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预计2010年,全市总人口为375.2万人,出生率为11.9‰,自增率为

5.6‰。2006至2010年,全市年均人口出生率为10.34‰,年均自然增长率为4.63‰,分别比“十一五”人口规划低1.66和1.37个千分点,符合政策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圆满地完成了“十一五”人口规划目标。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初步遏制。“十一五”期间,我市开展综合治理,实行住院分娩、出生实名登记和孕产期全程服务制度,加大对“两非”打击力度,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初步遏制,基本达到正常范围。

(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不断加强。流动人口“一盘棋”工作稳步推进,与全国27个省64个县区签定了双向管理协议,初步建立起“统筹管理、服务均等、信息共享、双向考核”的服务管理机制。截止2010年底,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录入13.2万流动人口个案信息。33个社区获省级人口计划生育先进社区,92个社区获市级人口计划生育先进社区。

(四)基层管理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基层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2010年末,全市12个县区晋级省级及以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区,其中5个县区受到国家命名表彰,有58个行政村获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76个行政村获市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称号。

(五)计划生育利益导向初步建立。中省计划生育“五项奖励扶助”制度建立实施,“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奖励扶助金2523万元,使38万人受益。落实城市独生子女父母补助金制度。各级政府在落实普惠政策过程中针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惠政策进一步增多。在扶贫开发、林权改革、移民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等方面,对计生家庭实行优先优惠,实施“计生家庭创业工程”。

(六)人口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基本建成宝鸡市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存储全员人口个案信息达376.3万人。2008年市本级达到省级信息化项目市建设标准。至2010年,有7个县(区)达到省级信息化项目县区建设标准。

(七)优质服务上了新水平。在坚持“三查”服务的基础上,启动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截止2010年底,全市己投入2000万元,使99万人农村育龄妇女接受免费健康检查,查出患有各类妇科疾病53.2万人,治疗49万人,其中计生系统免费治疗40万人。确定3个县为优生促进试点县,开设遗传与优生咨询室,开展优生检测,婚前教育与检查、孕产期保健。

(八)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共投入628万元完成28个国债建设项目,投入1224.2万元完成21个2008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投入321万元建设11个2009年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投入2216万元开工建设19个灾后重建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确保了人口增长低于全省水平。2009年,全市人均GDP达到21525.5元,城镇化水平上升到42%,森林覆盖率为53.78%,人口与资源、环境和谐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二、“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主要特征和困难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面临着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呈现新的特点,统筹解决人口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问题,统筹解决人口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的问题相互交织,政府宏观调控人口发展的任务更加艰巨。首先,控制人口总量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由于人口发展惯性作用,“十二五”时期,将跨越我市第四次生育高峰,全市初婚人数逐年上升,生育人群高于“十一五”时期;随着新修订的《陕西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落实和独生子女陆续进入婚育期,出生人口将出现政策性回升;稳定低生育水平长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群众生育意愿与生育政策的差距仍然存在;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流动迁移人口持续增加。这些因素客观上加大了对人口总量控制的难度。

其次,人口结构、人口素质、人口格局等诸多矛盾相互交织,面临新的挑战。形成出生人口性别失衡的经济、社会、文化和制度性因素还未根本改变,要使出生人口性别比继续降低,接近或达到正常范围的困难和阻力仍不可低估。2010年全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出生缺陷发生率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妇女生殖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儿童早期教育、青少年健康人格培养、人口道德素质、心理卫生、社会诚信亟待加强。“十二五”期间,全市城镇人口比重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流动人口主体,公共服务均等化需求迫切;城镇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增加,人户分离严重,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

再次,增强家庭发展能力成为着力点、人口工作亟待变革。随着家庭规模小型化、结构多样化、居住离散化和关系松散化,家庭的教育、情感交流、保护与照顾、养老等传统功能弱化,独生子女家庭面临较大安全风险,迫切要求政府关注家庭的发展能力,把家庭作为社会和谐稳定的着力点,建立以家庭福利为切入点的社会政策体系。目前,人口管理服务体制不健全,权责不明、职责交错、缺位较多;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存在机制体制瓶颈,部门协作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格局尚未完全形成,惠民政策没有充分体现计划生育家庭的特惠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有效手段不足,降低出生性别比的法律和政策支持不足,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制不健全,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投入基数低,免费服务经费标准低,基层服务阵地建设不适应工作要求,投入不够,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在“十二五”期间均需正视和解决。

三、“十二五”时期事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十二五”时期中央对做好人口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人口均衡型”社会为目标,深化人口战略研究,完善政策体系,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实现我市人口均衡发展。推进人口发展思路和方式的转变、人口服务和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人口和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注重利益引导、服务关怀、宣传倡导、家庭发展能力的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人口与发展相协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一性,促进工作思路和方法的转变。

坚持综合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向服务与管理并重转变,工作体制向调控人口发展的“大人口”体制转变,工作机制向资源整合、政策协调、科技支撑和公共服务转变,工作方法向依法管理、利益导向、人文关怀和综合施治转变。

坚持统筹协调,注重均衡发展。坚持人口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统筹解决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和分布问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坏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关天副中心建设和谐新宝鸡,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末,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390万人以内,年平均自增率控制在6.5‰ 以下。

提高生殖健康水平,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趋势。出生缺陷发生率持续降低,出生人口素质有较大提高。群众基本享有优质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深化“母亲健康工程”,建立“查、治、防”相结合的长效工作机制;推进“优生促进工程”,全面开展婚前检查和孕前筛查。应对人口老龄化政

策体系逐步完善,计划生育家庭获得较好的养老保障。人口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趋于协调,流动人口享有市民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比例达85%,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形成新型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建立和完善多层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城乡统筹协调的社会保障体系。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作风有较大改善,人民群众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

(一)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十二五”期间,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严格执行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城区及建制镇要严格按照省《条例》规定,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的政策。对政策规定照顾生育二孩的对象要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只给一次生育机会的规定,实行全程随访服务和定点分娩,确保二孩生育有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抓好“三查”服务,加强孕情监测,做好出生实名登记,重点对象“三查”率达到98%以上。切实加强依法行政,严格查处违法生育问题,按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

(二)深入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建立完善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机制

围绕建立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这一主线,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综合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建设为抓手,突出统筹协调、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宣传倡导、利益导向、群众自治体制机制的建立,强化县级党委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职能,将人口管理服务纳入改善民生的总体部署,不断完善人口发展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以国家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市建设为契机,认真推广综合改革试点经验,全面开展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县创建活动。到2015年末,力争全市各县(区)基本建立起以县为主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85%以上的村(居)基层群众组织达到人口和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标准。

(三)加强宣传教育,普及新型人口文化

以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婚育新风进万家”和创建“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活动,倡导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创新思维、整合资源、务实高效、群众参与、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进一步深化宣传教育改革创新工作。到2015年末,新型人口文化建设活动普遍开展,70%以上的县达到人口文化县的规范化要求。

严禁非法鉴定胎儿性别,严禁非医学需要中止妊娠。集中开展计划生育药械市场专项整治,严厉打击“两非”行为和贩卖、残害、遗弃女婴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非医学需要的中期以上引产审批制度,推行定点分娩、出生实名登记、二胎全程随访服务,完善出生人口性别比统计监测系统。落实政府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和完善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工作的长效机制。

建立完善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系列奖励扶助制度,积极实施 “计生家庭创业工程”,帮助计生家庭发展致富。

(四)加强基层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

按照国家建设标准和“立足实际、着眼发展、分类排队、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思路,将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纳入基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新建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新建和改扩建13个县级计划生育服务站;新建改扩建维修改造115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在各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下,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市计生服务站(室)标准化。加强技术装备配置,深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持续发展的基层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大力增强为广大群众提供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的能力。

全面推进农村“母亲健康工程”、“优生促进工程”, 县级全面建立婚前检查和孕前筛查室,开展婚前检查、孕前筛查、孕期保健等规范化服务,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和优生科学知识,农村育龄妇女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健康检查和治疗,计划怀孕的夫妇普遍享有科学规范的孕前优生指导服务,努力降低出生人口

缺陷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同时,努力探索农村留守儿童和“窝巢”老人的社会抚养和养老机制的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五)加快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服务全局工作

坚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推进战略,提高全员人口信息系统管理和应用水平,以提高源头信息质量为核心,完善全员人口信息数据库。以制度规范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网络资源,形成数据传递安全、运行成本合理的网络体系。以建设高质量的全员人口信息资源为核心,健全信息采集共享、动态监测和科学预测三大机制,建立业务上报、公文交换、信息流通、信息协同四大支撑平台,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应用,形成运转高效、安全稳定、保障有力的信息化体系。

推进省级信息化项目县区和市级信息化先进乡镇、街创建达标工作。所有县区均达到省级“人口信息化先进县级”标准;三分之一的乡镇达到市级“人口计生信息化先进乡镇”标准。抓好市县人口网站规范化建设。加快数字化计生服务站建设,坚持信息引导服务。在全员人口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设全员人口统筹管理信息系统,积极推进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开发利用程度。依托省级人口数据库,在县乡两级建立人口信息公共服务中心,实现多部门一厅式办公,建立人口信息交换共享制度和人口统计协调制度。

(六)全面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实现“一盘棋”格局

认真贯彻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及有关政策规定,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一盘棋”格局。进一步完善以房管人、企业管理、开发区管理、住宅小区管理、双向管理、警计联防等管理模式,与公安等相关部门联系建立社区合作机制,建立“两证双合同一承诺”的新型管理机制,实现流入人口服务均等化。在流动人口集中的企业、单位、集贸市场等新型经济组织中建立计生协会达到90%以上。重视和加强城中村、城边村及新经济组织的人口计生工作,不断改进城镇社区计生工作考核办法,努力促进城乡计生工作均衡发展。

(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真正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

深入宣传贯彻“一法两条例”,普及人口计生法律知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广泛开展“阳光计生”活动,办好12356计生服务热线,拓宽民主渠道,研究解决重点信访案件。加强计生监督和信访规范化管理,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信息发布制、违法违纪有奖实名举报制等,提高工作透明度及信访案件办结率。加强对违法生育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制订对影响较大的违法生育案件的通报和曝光方法,努力形成依法实行计划生育、制约名人富人违法生育的氛围。深入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乡镇计生服务站活动。到2015年末,人口计生政策法规、科普知识普及率达90%以上。

(八)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职业化建设

科学合理解决基层人口计生机构设置、编制和人员配备等问题,基本形成行政管理、技术服务、综合执法、宣传咨询、信息技术等职业化工作队伍,逐步完善职业准入机制、培养机制、选拔任用机制、人员退出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经费保障机制、监督评估机制。

实施“强基工程”,加强基层服务管理网络建设,选聘优秀人才充实基层队伍,落实村专干的工资待遇。全面推动县乡级技术服务人员进修实习工作,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2015年末,全市人口计生公务员学历均达到大专以上,其中本科及以上人员不低于60%;专业技术人员大专和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达到70%、30%以上,取得相应人业或执业资格的达到80%以上。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规划实施的领导

各级要充分认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一票否决”,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将稳定低生育水平的任务分解到县级,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完善考核评估体系,引导基层把重点放在落实规划、提高服务与管理水平上。

(二)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成立各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落实领导责任,定期召开例会,通报情况,沟通信息,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明确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定期协

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和制度要统筹考虑,确保出台的改革措施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要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是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的优先优惠,让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三)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将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纳入全市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推进市、区两级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建设,加强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以服务设施建设、服务设备和服务车配备、服务信息化为重点,以提升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构建科技支撑平台为突破,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健全服务体系。2015年末,实现优质服务基本覆盖,年均创建50个省级计划生育新农村建设示范村,50%的城镇社区达到省级计划生育先进社区标准,村级(社区)以上信息网络初步健全,流动人口“一盘棋”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全面推行“一证(卡)通”优质服务和管理。

(四)健全投入保障机制

进一步加大对人口发展领域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力度,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增长幅度,确保各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基本建设和队伍建设、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经费的落实。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经费人均达到80元,确保人口计生事业稳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篇:宝鸡电力调度十二五规划

宝鸡地电调度系统“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宝鸡电力调度系统“十二五”发展计划纲要的指导思想是:以省地方电力集团电力公司“电网调度自动化、通信五年(2009-2013)发展规划”为依据,宝鸡供电分公司落实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的各项部署;以和谐发展为主线,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确保电网安全;坚持北部电网环网发展、地区电网稳步提升,以110KV线路为主线,实现更大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坚持统一调度、分级管理,依法完善调度管理系统;坚持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创建省内一流电网调度机构。

二、现状、问题和面临的任务

1.宝鸡电力调度系统现状

1)目前,宝鸡已形成北部电网(甘肃)、国家电网(宝鸡)、电网两个独立省网。地区共有市级调度机构1个,县级调度机构8个,其中实现调度自动化4个,分别为:扶风、岐山、眉县、凤翔。接入110kV变电站9个、35kV变电站21个、10kV开闭所1个。全地区调度管理系统已经形成。

2)调度管理系统逐步完善,市级调度机构实现本部化,包括电网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电力系统通信等专业在内的电网调度。

3)宝鸡地区已有4个县级调度机构达到省级标准化调度所的要求。

4)北部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不高。2009年发生2起110KV线路跳闸,主要原因单电源供电,2009年主要电网频率合格率达到99.4%以上,电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5)继电保护大量应用了微机型保护装置,110-35千伏及以上线路微机保护应用率达100%。

6)调度机构的技术水平和技术装备不断提高,目前有4个县级调度机构可采集所管辖区域内变电站的数据,并能上传市级调度中心,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得到应用。

2存在的问题

1)各级调度管理系统仍需加强,调度机构的管辖范围和调度管理职责需进一步科学的划分,对县级调度机构的管理需进一步强化。

2)随着北部电网负荷不断增,110KV电网结构薄弱(单电源)缺乏控制、安全基础不够牢靠,无功补偿容量不足。

3)微机型元件保护的配置标准等尚待完善;继电保护的试验手段和管理手段比较落后;继电保护、故障录波信息利用数据网络传输的规约标准应用滞后;继电保护整定计算未实现微机化。

4)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水平与国家电网仍有差距,厂、站基础自动化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通信主干传输网的网络结构薄弱、传输容量小,电力通信网的新技术应用水平仍有待提高。

3面临的任务

1)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是调度系统永恒的主题。面对全省电网互联的新形势,亟待摸索、总结和形成一整套从计算、地区电网潮流计算、分析到运行、管理互联电网的方法和统一调度的规程、规则和控制手段,进一步完善地区调度数据网建设,最终达到省、市、县可视化调度,确保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宝鸡地电做为创一流企业,市、县调度机构必须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和管理,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创建省级一流调度机构,满足地区电网运行管理成为省地方电力集团公司一流供电分公司的需要。 3)故障录波装置和继电保护整定计算等方面全面推进微机化;电网故障录波信息联网逐步实现。

三、总体目标

宝鸡地方电力调度系统“十二五”期间的总体奋斗目标是实现主干通道光纤化,数据传输网络化,调度决策智能化,运行指标国际化和专业管理现代化。

1.实现北部电网最终环网(110KV)的目标,加强调度系统建设,完善各级电网调度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加强调度纽带建设,逐步将各级电网调度机构建设成为生产运行指挥中心。

2.确保不发生电网瓦解事故,避免大面积停电事故,杜绝调度误操作;保证电能质量,主网频率合格率达到99.95%以上,电压合格率达到98.5%。

3.进一步加强电网调度自动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巩固实用化成果,普及应用功能,提高应用水平。

4.大力发展光纤通信,逐步建成以光纤为主的主干电力通信网。切实保证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控制信息及电网自动化信息、调度指挥指令的快速可靠传送。 5.加强调度人员培养,全方位的培养运行管理的复合型人材,所有在职调度员每年均能得到一次培训再学习的机会;为保证电网调度的正常运行,在人员数量上,也应有所保证。

宝鸡分公司调度中心 2010年10月12日

第四篇:宝鸡高新第三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学校发展三年发展规划

(2015——2017)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

2015.09

1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015——2017)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成立于2014年,是由宝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批准建设的一所“双轨并行、优势兼蓄”的新体制现代化小学。学校经过1年的艰难创业,经历了从求生存,到求发展的阶段性跨越,实现了开办初期7个班级300多名学生到目前12个班级538名学生的初步发展。建校1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努力实践,开拓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家长的认同与支持,在社会上、家长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在创建初期的三年(2015至2017),是学校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学校自身的需要,在调查研究和充分听取全校师生、家长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特制定《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2015—2017年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本规划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第二部分:学校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第三部分:学校规模及预期效益。

第四部分: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第一部分 发展的基础与面临的问题

一、学校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分析

(一)有利条件

2 1. 学校设施齐全,发展态势良好。

学校创办至今已招收一到六年级12个班级,35名教职员工和538名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初步建立了有本校特色课程体系,管理高效、教育质量优异,成为家长向往、学生喜欢、社会和上级领导肯定的学校。学校教育设施齐全,学校电脑、美术、体育、书法、音乐、图书、阅览等功能场室齐全,教室全部配齐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类教学设备设施基本完善。 2.管理优势:

民办学校的办学模式决定了体制和机制的灵活优势,学校逐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学校独特的文化,为学校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服务优势:

随着地区性经济差距和社会的发展,面对社会上日益增强的知识需求,家长也理性地认识到不重视子女的教育,将会给自己带来沉重的教训。因此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对学校的办学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家长固有的知识结构已不能满足子女健康成长的需要,再加上他们平时忙于家庭生计,且较多家长外出务工,没有时间顾及子女的教育,因此更多的家长向学校寻求帮助,这就为民办学校的发展提供又一次机遇。

(二)面临困难

3 1.教师问题

(1)教师流动性:由于公民办教师的双向选择的灵活体制以及民办学校传统理念的因素,教师流动性较大,要形成稳定优秀的教师团队有一定难度。

(2)教师现实性:由于民办学校教师归宿感不强,更看重当前工作量和的待遇,缺少自己专业成长的长久打算,工作被动应付,缺少主动性和创造性,缺少对教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动力,要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较大困难。

(3)教师适应性:由于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新招聘的教师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和和不同性质的学校,在教育理念、思维习惯、工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要理解学校的办学思路和适应学校工作要求,需要一定时间。

(4)教师培训困难:由于民办学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涉及经费、时间、教师认识、培训后在学校服务年限的要求等诸多因素制约,要形成对民办学校教师专业成长的长远计划存在一定的困难。 2.生源问题

(1).生源数量:由于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办学校数量增多,硬件投入大,教师福利待遇提高,优秀教师聚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家长选择公办学校的较多,农村子女就读公办学校的手续办理条件较容易,报读其他民办学校的子女人数减少,以上原因导致报读普通民办学校的学生

4 规模难以迅速扩大。

(2).生源质量:学生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较差,管理难度较大,对教师的教育管理能力要求较高,以致我校目前生源较差,影响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一定程度限制了学校向优质品牌高层次的方向发展的速度。

(3).家长问题:家生家长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忙于工作,不重视子女的教育,把教育学生的任务全部交给学校,学生教育很难形成合力。

第二部分 学校发展的目标与定位

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办学总目标:学校本着“目标引领、重点突破、质量提升、特色发展”的思路,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实现学校小班化、特色化的精品高端办学转型。在此基础上提出新三年发展目标,那就是:完善管理,孕育文化;优化师资,提高质量;尊重个性,提供选择;开发潜能,鼓励超常。

完善管理,孕育文化——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方管理,并逐步由规范管理走向超越规范。将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氛围与人性化教育、人本化管理相融合,孕育融入地方文化精华,突现三小的校风、学风、教风的具有多元文化特点的心智教育校园文化。

5 优化师资,提高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教育教育水平,建设一支师德优良,具有良好教育教学能力、反思能力以及研究能力的教师队伍。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学生作为现代人必须拥有的良好素质和快乐、自信的生活心态。 尊重个性,提供选择——充分承认学生在学习潜能、发展基础和个性倾向等方面的差异,充分认识未来社会对人才资源的多元需求,研究和甄别学生的群体和个体差异,发展适应学生文化、生活等方面差异的多元课程服务体系,建设有特色的综合主题课程与分科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在保证学生较高水平的学科基础的同时,拓展和丰富他们的综合知识,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结合学生的不同特点,创造激励奋发进取的学校隐性课程。

开发潜能,鼓励超常——营造充满人文关怀的物质设施环境、精神文化环境、人际关系环境和政策制度环境,有利于开启每一个学生的心智,促进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优化每一个学生的智能结构。在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基础的条件下,鼓励学生在智能、社会性发展、情商等方面适度超常发展。

第三部分 学校规模及预期效益:

新三年中,学校将在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办学规模继

6 续发展。至2016年9月,学校将达到16个班级,700名左右学生,45名左右的教职员工。

第四部分 具体目标、实施策略和推进计划:

(一)学校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的努力,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调动全体教职工共同参与学校的各方面管理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各部门的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人文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有效的、适合我校特点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我校师生的整体素质,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宝鸡市乃至陕西省有影响力的品牌学校。

2、实施策略

(1) 实行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根据民办学校的特点,我们实行在学校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教职工代表的作用。通过教代会、校委会、级段会、教研组会等等形式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学校工会、各年级组、各教研组都将组织教师充分地讨论,聚全体老师之智慧,促实际问题之解决。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民主生活,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会和团组织的作用,积极倡导学生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7 坚决执行“校务公开”制度,不断推进学校的民主管理水平。 (2) 完善学期考评制度。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考评制度,并不断完善。加强学校对各处室、各年级组、各教研组的考评督查力度,通过督查、考核、评估、协调、奖惩,实现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3) 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作用,真正发挥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作用,定期召开家长委员会成员会议,鼓励他们提建议,参与学校管理。

(4) 增强服务意识。尊重、关怀、信赖和帮助每一位教师;尊重和重视每一个学生,全心全意地爱护学生、服务于学生,努力做好后勤服务工作;搞好食堂管理、生活管理;站在学生家长的角度思考对学生的教育问题,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5) 坚持“安全第

一、质量第

一、服务第一”的原则,狠抓安全工作,消除一切安全隐患;培养学生绿色环保思想,努力打造平安、卫生、文明的绿色校园。

(6)严肃各部门工作作风,提升执行力。凡事要做到细致深入、脚踏实地、开拓创新;凡事要恪守有令必行、有禁必止之规定。进一步明确部门的职能,教务处:负责研究教学的课程标准、要求,负责对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发掘教师的特长、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发学生潜能。政教处:吸取优秀文化之长,整体设计学校文化环境,学生的活动、节庆的气氛能得到较好的呈现。学校招生办:负责对外宣传学校的

8 形象、背景,制定学校招生进度及工作指南,收集社会信息,改进学校工作,组织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反馈家长的合理建议,组织开发家长的各类资源,发展学校。以上三个职能部门,由行政办公室牵头,制定规划,加强检查落实,推进各项工作开展,更好地体现教职工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参与。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构建依法治校,民主管理的和谐校园,进一步创新办学理念,规范办学行为、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政教处、后勤部每月要对全校所有的设施进行一次彻底的检查,排除可能的安全隐患,巩固平安校园成果;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拟定学校常规工作的固定流程,正本清源,践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管理目标,规范学校常规工作制度,建立一套完整的学校管理暨发展性评价制度,并将有关内容编印成册。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大力加强学生的卫生意识教育,使所有学生都改变不良的卫生习惯,告别卫生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大力加强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改进量化学生素质的考评方法;继续实践学校的精细化管理,逐步渗透人性化管理机制,形成团结、民主、和谐、互助的工作氛围;进一步加强德育教

9 育、素质教育,力争教育有特色、出成果,实现德育教育达标校、体艺教育先进校的目标。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加强学校教科和校本教材开发工作,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总结提升学校办学管理方法,查漏补缺,全面实现预定的管理目标,把我校打造成为具有三小特色的宝鸡市乃至陕西省的品牌学校。

4、成功标志

(1)学生综合素质在高新区同类学校列前二。 (2)教师流动率控制在5%以下。

(3)学校被评为宝鸡市文明单位、陕西省优秀民办学校。

(二)德育工作

1、管理目标:

确立“以德治校,全员德育”的德育教育理念,坚持“学生文化素养和人格成长并重”的育人目标,通过强化德育环境、德育队伍、德育制度、德育科研等建设,形成管理顺畅、队伍精良、方法创新、途径广泛、资源优化的德育工作格局。努力打造安全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书香校园,营造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2、实施策略:

(1)面对我校学生实际,点面结合,探索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

10 以行为规范教育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孝敬教育,培养助人为乐精神,强化养成教育。通过广播、电视、宣传窗、晨(班)会课等多种途径,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营造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管理的网络体系。

以心理辅导室为窗口,努力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积累经验和成果。

以法制教育为导向,让法制教育生动化、普及化。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校外法制教育,同时把教师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

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学校开放日为互动点,切实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2)强化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建设,发挥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育人功能;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成长,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形成三小特色的育人模式。

(3)百花齐放,创建健康、安全、快乐、和谐的校园文化生活。

创新传统的节日活动,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在继承传统节日文化的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内涵的丰富和外延的发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精心组织,并及时调整和反思。

11 打造精品系列活动,形成“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科技节”四大经典节。在前几年的积累基础上,对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进行分析、提炼、再加工,使其成为精品。 (4)以德育小课题校本教研为载体,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和学生德育评价体系。

(5)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提升师生的文化素养,提高办学品味。此外,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开设武术、舞蹈、书画等特色课程作为学生选修特色课程。把“读书、练字”活动纳入常规管理中,计划每天下午专用20分钟用于对学生的写字训练;要求每位小学生每学期阅读经典名著2部,阅读经典散文10篇,上交书法作品20篇;每位初中生每学期阅读经典名著5部,阅读经典散文20篇,上交书法作品50篇;学校开辟各种读书专栏、讨论专栏等,从而让师生开展心际交流。第二方面让师生开展随笔漫谈,引导师生读懂美丽、读懂人生的价值,通过读书振奋精神、健全师生的品格、提升境界、演绎人生的精彩。每学期举办书画展、诗歌朗诵比赛、文艺演唱比赛,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阅读鉴赏能力、艺术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生活、劳动实践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和健康心理,提高其综合素质。

3、推进计划:

(1)2015年9月-2016年8月:以创建高新区文明单位、

12 陕西省优秀民办学校、陕西省先进学校为载体,进一步规范、完善德育管理体系。

(2)2016年9月-2017年8月: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探索德育创新途径,构建和谐育人环境,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强化少先队、学生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适合小学生成长、富有时代气息的德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德育氛围。 (3)2017年9月-2018年8月:创建宝鸡市文明单位、陕西省优秀民办学校、陕西省先进学校,进一步唱响三小品牌。

4、成功标志:

(1)通过几年努力促进学校快速、均衡、健康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升,学校常规管理能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2)学校德育工作能取得多项荣誉,学校顺利通过各类评估验收,确保校园安全、和谐、有序。

(三)教学管理

1、具体目标

以新课程理念为核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测控模式,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获得理想发展。要求教师积极追求“书山有路巧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教学理念,积极融入“新教育”活动。通过三年努力,教学品质整体得到提高,教学质量在高新区名列前

13 茅。

2、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更新课堂学习方式,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自主、探究、合作、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2)建立保障机制。建立和健全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等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构建并实验符合新课标理念和中考评价制度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教育和引导功能。

(3)倡导校本研修。完善以“理论学习、集体备课、主题教研、反思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教学研究活动,培养教师科研意识。倡导学科作业优化设计,形成团结协作、资源共享的备课组氛围。努力创建合作共赢的学习型教师群体。 (4)实施质量工程。采用六年一贯、分年实施策略,一二年级重培养学习习惯,三系年级重均衡发展,五六年级重抓两头促中间,提高整体学业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小学低年级过好汉语拼音关和口算关,中高年级侧重写作能力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及综合能力训练,确保小学毕业生以良好的素质进入初中学习。。

(5)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充分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不同程

14 度上得到提高。根据学校实际,在六年时间内,开发出符合本校学生实际的作业本、练习、单元、期中、期末复习资料以及学业考试复习系列资料。完善学生竞赛序列,重视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提高学业竞赛获奖档次,增加获奖数量。 (6)实施分层教学。淡化后进生概念,建立后20%学生在校表现与学业“会诊”制度、跟踪分析制度,实施“帮教助学”制度。关爱学生,搭建各类平台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改变学习态度,通过老师的辅导和同学的帮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6年8月:

1、完善学校教学常规,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2、开展有实效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实践“减负增效”。

3、稳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2016年9月-2017年8月:

1、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组织教师开展全员赛课活动。

2、积极探索符合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制订教学质量动态评价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017年9月-2018年8月:

1、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扎根三小,献身教育。

2、构建并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3、汇编新课程教学优秀成果,推广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

4、努力提升后20%学生的学习成绩,确保高新三小

15 各方面的能力在全市领先,并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成功标志: 教师:

(1)教师专业化发展,有教改创新精神,有独特良好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融入学生经验之中,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适时拓展。围绕教学目标创设灵活的、有助于师生对话、合作、沟通的情境,营造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开放的学习氛围。在各级教学业务比赛中有较多人次获奖;做到“四好”:备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课、出好一份试卷、写好一篇经验总结或教育教学论文。 (2)各科都有区及以上的骨干教师。

(3)编写出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材若干本。

(4)有一套完整实用的新课程课堂教学课件、作业本、试卷库。

(5)编印优秀课堂教学案例集、教师论文集。 学生:

(1)学习积极主动,学习习惯良好,学习基础扎实,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方法。学生的学习品质全面提高,自主发展。

(2)每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都得到相应的发展。 (3)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居全区前列。 (4)在各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人数多、获奖级别有所提高,

16 名列全区前茅。

(四)教师管理

1、具体目标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业务精湛,既懂得团结协作,又能胜任民办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师资队伍。

2、实施策略:

(一)师德师风建设方面:

(1) 继续坚持“教师暑期师德学习培训”制度,要求所有老师积极参加学习培训,通过学习培训、自我提升,写出师德培训体会;

(2)要开展经常性的师德理论学习以及平时正常的教育工作;坚持每年一度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 (3)制定高新三小教师师德考核办法,每年对所有教师进行一次师德考核,凡是师德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下一不予聘任。

(二)抓教师的专业发展

(1)开展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对教师专业发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每个教师开展自我分析,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教师专业发展三年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派部分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铸成发散点;定期让部分骨干教师开出示范课或开展讲座,形成发散面,不断开拓教师的教育思

17 维空间和教育理论视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

(2) 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教师的迅速成长。每年至少1-2次邀请专家或者名师作教学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参与的赛课活动,提高教师实际的教学能力;完善学校教师培养与发展规划,并付诸实施。

(3)大力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努力提升我校校本教研的层次与品位;修订完善学校教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强化校本研训和教育科研。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派出学习归来汇报课制度;对学区以上的公开课、展示课,各教研组要发挥集体的智慧,采用磨课制,力争培养出更多的教学骨干;积极创造条件,走出去,请进来,给教师提供更多更好的学习机会;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启动各教研组的作业练习的选编工作。

(4)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学校教学工作中的堡垒作用,完善学校先进教研组评比办法,根据各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和评比条件,每学期评出先进教研组2个,并给予一定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5)根据民办学校管理灵活的特点,实行优胜劣汰制度。通过三年的努力,继续引进高素质的教师人才,淘汰个别不适应三小教育教学管理的教师,使学校的整体素质更上一层楼。

18 (6)加大教师培训的经费投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全国或省内优秀教师来校上示范课;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学习,开宽教师视野,提高教书育人本领,促进教师迅速成长。

(7)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落实培养措施。除校内采取师徒互帮互学外,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搭建青年教师成长平台。

(8)健全和完善学校星级教师评定工作,在教师成长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鼓励教师争当名师,力争上游。

(三)稳定教师队伍

(1)关心教职工的生活,努力为教职工解除后顾之忧。对在高新三小工作的老师,我们尽最大可能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安下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2)逐步提高教师的生活待遇、经济待遇。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拉开特别优秀教师与一般教师之间的收入差距,使优秀教师能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3)学校领导要深入教师,了解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共同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问题;并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教职工课余活动,放松教职工的心情,促进教师之间的情感。 (4)适时邀请专家为全体教职工进行心理辅导。

3、推进计划

19 (1)2015年9月-2016年8月

通过学校全员赛课、星级教师的评比活动,使教师寻找自己的差距,提出努力的方向;争取30%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区级及以上公开课。 (2)2016年9月-2017年8月

继续重视、加强对骨干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特别是学校三星级教师的作用;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人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培养一批轻负担、高效率的教师队伍;50%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区级以上公开课。 (3)2017年9月-2018年8月

通过三年努力,进一步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形成团结互助的学习型团队;力争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师德高尚、爱生如子、教学风格独特、教学质量令人信服的骨干教师群体,使每一位教师都能胜任我校的教育教学管理;65%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上区级及以上公开课。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思想紧跟时代步伐。 (2)教师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学校三星级教师的数量明显增加。

(3)教师的师德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及家长的满意度稳定在85%以上;涌现出一定数量的高新

20 区级的优秀教师。

(4)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参加上级有关论文、案例、命题、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等获奖率大幅度提高。

(5)教师的本科学历、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进一步得到提高,教师年龄结构进一步合理。

(6)教师队伍趋于稳定,幸福指数逐年攀升。

(五)教科研工作

1、具体目标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教科研水平;推进教师的课题研究技能和研究方法,提高研究的成果,力争在上级教科研成果评比中,获取一定的名次。注重教科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在教科研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支工作热情高、科研能力强的教科研骨干队伍。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和科研活动,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实施策略

(1)明确教科研工作职责,加强对教育科研的领导。完善教科研工作管理机构建设和教育科学研究管理制度,为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做好制度上的准备。

(2)学校把教育科研放在“工作计划”的突出位置,领导好教育科研规划和实施,加强教育决策的科学化,提高

21 教育理论水平和教育工作效率。在一定的条件下,邀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学校对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3)引导教师积极参加各种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动态;指导教研组推进教学课题教学的探讨和研究,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横向联系,与其他兄弟学校共同开展调研工作。互通有无,交流信息,相互学习,相互取经,做到优势互补。 (5)深入课题组指导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水平,努力使课题的研究切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新课改的需要;对已经申报的课题,指导有关课题组争取按时结题;同时指导教师有选择地争取申报新的课题。 (6)组建自主性学习课题领导小组和实验团队,外出学习取经、聘请专家引导,大胆尝试,力争“自主性学习”研究尽快出成果

(7)建立和健全教育科研网络。形成学校教科室——教研组——研究者的教育科研网络。密切教育科研、教研、教学工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8)强化校本培训,实行研训一体化,建设一支校本培训骨干队伍,丰富校本培训的内容,努力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提高校本培训的效果。

22 (9)加大经费投入,建立教育科研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6年8月:

完善有关教科研工作制度,编制《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刚要》《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教育科研工作奖励制度》和编制《优秀教研组评比制度》,邀请教育科研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意识;撰写《宝鸡高新第三小学教师教科研论文集》。积极探索课堂自主性学习模式,尝试自主性学习实验方案。 2016年9月-2017年8月:

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意识和学校的教科研氛围。争取每位教师每一学年读一本好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组织好“教师读书随笔”征文活动;在学校开展一次全校性的教师教科研论文、案例等评比活动;刊出有一定质量的《教师优秀论文集》。做好自主性学习课题的方案设计、材料整理和申报工作,使自主性学习研究有实质性进展。 2017年9月-2018年8月:

教师的科研意识更加浓厚,课题教学都能注重教学反思,争取有一定数量的教学论文在省、市级比赛中获奖;在参加上级有关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比赛中能取得好成绩;能有县级及以上的课题成果,并使课题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真正起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23

4、成功标志:

(1)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现有基础上得到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浓厚;消除过去的教师在教科研工作上的“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科研就是写写文章”等不正确的认识,教师的教科研理论水平进一步提升。

(2)学校有一套完整而实用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和比较实用的教师教科研评比、奖励办法,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

(3)每年有一本教科研方面的论文集。

(4)三年内有3个区级及以上的课题结题或获奖;自主性学习研究课题获得突破性进展,课题顺利结题,并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

(5)有一套符合学校学生实际的作业、练习、考试、复习的校本教材。

(6)参加区级的有关论文、案例评比,获奖率占全校教师总数的11%及以上,并且有3-5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及以上获奖或发表。

(六)后勤服务

1、具体目标:

增强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营造健康、温馨、文明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切实加强食品卫生,确保食品质量;健全后勤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后勤管理

24 措施;加强学生的各方面管理,创建平安、整洁的师生生活环境;提升校园软、硬环境的层次,保障学校日常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的高效健康运行。

2、实施策略:

(1)加强后勤内部管理,按照“分工负责,各尽其职,高效动作”的原则,完善后勤管理制度,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2)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规范电线、网线安装,规范配电箱维护,及时维修教育教学设施,更新办公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3)完善教学装备,重视信息化建设。教师办公室电脑配备齐全,满足现代化教学、办公需要。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完成学校宣传载体的及时更新,建设电子幕墙,改善校容校貌。

(4)加强对后勤人员、生活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5)做好资源配置及服务工作。学校章程明确,按不低于净资产增加额的25%提取发展基金。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基本建设工作会议,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提出土建工作计划、设施改造计划、设备添置计划,重点在于创新、在于建设现代化的一流学校,用好发展基金。

3、推进计划:

2015年9月-2016年8月:完善教育教学及生活设施设备等

25 资源配置,完善后勤保障制度,落实对后勤人员、生活教师的安全培训措施,促使后勤人员、生活教师掌握消防器材使用方法,优化后勤服务品位,巩固平安校园成果,为实现我校各项工作正常提供有力保障。

2016年9月-2017年8月:进一步加强校园软硬环境建设,创建节能环保型绿色校园。

2017年9月-2018年8月:打造学校文化与教育内涵品质,努力建成“心智文化主题”校园,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障措施

1、思想保障

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2、组织保障

一是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德育处、教务处、教研组长为组员的“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

二是行政中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建立并健全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和民主评议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为,扎实落实,制订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26

3、资源保障

一是经费保障: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改革及特色建设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激励机制。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出台为学校优秀教师购买商业保险方案,每年有5%教师进入享受名单。

三是后勤保障。加强后勤制度与机构建设,使学校的校产管理、财务管理更加规范、有序,为教师有效使用教育设施设备,推进教育改革创造条件。

四是安全保障。做好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校车安全、杜绝违规用电行为、组织学生进行消防演习,强化师生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加强校园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建立各种安全应急预案等。

2014年是我校创办1周年,2015年学校进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步步走来靠的是创业精神,学校发展规划定出的目标仍然要靠全体教职工来实现。创业是一种智慧,善于在思考中突破;创业又是一种开拓,敢于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创业更是一种进取,永不言败充满不折不挠的韧劲,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我们相信,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校教职员工的不懈努力,立足学校实际,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牢牢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大方向,走内

27 涵发展之路,以内涵发展带动学校的全面发展,以内涵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内涵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为目标,脚踏实地,勤奋工作,苦干巧干,不断进取,把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办成“家长满意的学校,质量一流的学校”,共同谱写宝鸡高新第三小学可持续发展的新篇章。

28

第五篇: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一、园区规划情况

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规划总面积25平方公里,规划目标是把汽车工业园建设成关中西部制造业基地,国内载重汽车制造业基地和西北地区汽车零部件加工配送中心、宝鸡市域经济副中心,现代化生态型工业新区。人口在2015年达到10万人,2020年达到20万人。到2012年园区将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2018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

汽车工业园功能结构分为:“一个核心、两大景观带、七大功能区”。“一个核心”是以千亩人工湖、大绿地为特色的大型生态汽车文化主题公园,集综合行政、商业、金融、文化娱乐等为一体、形成都市核心区。“两个景观带”是指南塬生态景观带和渭水南岸绿化景观带。“七个功能组团”包括以陕汽集团30万辆轻微型车为主的整车生产组团、三个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组团和三个生态人居组团。汽车生态公园、汽车研究院、汽车展销中心、汽车试车场将与大型商场和超市、二甲以上医院、省级重点中学、高档住宅小区一起构筑西部最具影响力的汽车城。

二、园区项目建设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汽车工业园规划设计已经完成,陕汽集团30万辆微型车项目2.3万m的总装车间、2.9万m

2

22

2的涂装车间、1.3万m的冲压车间、1.5万m的焊接车间主体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四大工艺的设备安装和相关的水、电、气等配套完善,计划6月份工程全部竣工并进行试生产及新车下线。陕汽集团通力公司3万辆工程车项目也已完成地探和围墙砌筑,工业厂房等已经全面开工建设。

围绕微型车、工程车项目的道路、水、电、气等配套设施正在加快建设进度。汽车大道已经完成部分排水工程和路基工程。给水管道已经铺设到微型车项目用地范围,五月份已经完成并投用。天然气管道已经和厂区管道接通。供气由岐星热电厂提供热源,高新区与岐星热电厂共同投资建设管网。现在跨渭河桥墩已经完成,桥架和管道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施工。供电工程已经完成110KV变电站的地基勘探,临时变电站设备已经安装,近期可以完成建设并带电运行。

千亩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千亩人工湖环境配套建设、园区道路建设、水电气配套建设、农民安置工程、商住配套工程等六大配套项目年内也将全面开工建设。我们将以汽车产业链为核心,打造研发、试验、整车、总成、零部件、检测、材料再生等汽车产业集群及汽车物流、服务业等,将汽车产业、配套服务、生态人居、汽车文化休闲娱乐等诸多功能融入高新区汽车工业园。

在陕汽集团微型车项目、工程车项目全面开工建设的同时,优化汽车配套产业园区的规划布局,制定优惠政策,不断加大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目前汽车配套产业园区已签订入区投资建设合同15个,总投资30亿元,需用土地1800多亩。仅陕汽金鼎铸造项目就投资10亿元,还有给陕汽汉德车轿配套的浙江永康鸿运实业公司、给微型车配套的宝鸡鑫龙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十堰东风求实汽车配套有限公司、安徽长润集团公司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园”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企业。计划在近期在高新区千亩零部件园开工建设。

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汽车大道、站前大道、孔明大道、学方路、陕汽路、奔驰路、曹五路、滨江路已经完成施工图设计。汽车工业园内63米宽汽车大道土地已经征用,土方回填和排水工程基本完工,路基工程已经开始施工。

为汽车工业园项目配套的三个110KV变电站已经开工建设。其中南城变已经完工。为汽车工业园项目配套的石头河引水管网工程已经开始施工图设计。为陕汽微型车项目的给水管道已经正式供水。为汽车工业园项目配套的供汽、供热工程,跨越渭河桥墩已经完成,滨江路管道已经开始挖沟,桥架和管道正在抓紧时间进行施工。在石头河和麦李河之间规划的千亩湖已经完成方案设计,并开始进行施工图设计,不久将开工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北京市大兴区环保局下一篇:帮家长做家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