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城市标准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宜居城市标准范文

宜居城市标准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2005年,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首次出现“宜居城市”概念。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

宜居城市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 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

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 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

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

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 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温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了安全感,居民才能安居乐业。

第二篇:宜居城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宜居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到后工业化阶段的产物。他是指宜居性比较强的城市,是具有良好的居住和宜居城市(多伦多)空间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生态与自然环境和清洁高效的生产环境的居住地。1996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提出了城市应当是适宜居住的人类居住地的概念。此概念一经提出就在国际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成为21世纪新的城市观。

宜居城市是指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协调发展,人居环境良好,能够满足居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适宜人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城市。

宜居城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宜居城市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强调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各个方面都能协调发展,人们在此工作、生活和居住都感到满意,并愿意长期继续居住下去。狭义的宜居城市指气候条件宜人、生态景观和谐,适宜人们居住的城市。在实践中,有的城市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宜居城市建设的首要位置,突出园林绿化的作用。

宜居城市有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含义。从宏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城市大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人工建筑设施环境在内,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从中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规划设计合理、生活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亲切的社区环境;从微观层面来看,宜居城市应该具备单体建筑内部良好的居室环境,包括居住面积适宜、房屋结构合理、卫生设施先进,以及良好的通风、采光、隔音等功效。 从城市发展进程的历程看,城市发展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等几个阶段。在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中,随城市的拓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些列伴随而生的城市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总体上需求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必然的进化趋势导致人们越来越关心人居环境及自身的生存状态。

宜居城市建设与人居环境建设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由于人居环境问题是在面临城市居住拥挤、秩序混乱、质量下降等问题时提出的,因此,起初对人居环境的认识是比较具体而微观的,如关注居住区、邻里环境、居住建设项目等,而后,这个概念在学者们的关注下不断发展,具有了更为广泛而宏观的内容,细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基因”:

宜居城市应该是经济持续繁荣的城市

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组织、管理和协调中心,是经济要素的高密度聚集地,是各种非农产业活动的载体。城市只有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先进的产业结构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才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才能为宜居城市物质设施建设提供保证。

宜居城市应该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城市

只有在政局稳定、治安良好、民族团结、各阶层融洽、社区亲和、城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城市,居民才能安居乐业,才能充分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城市生活,才能将城市视为自己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归宿。

宜居城市应该是文化丰富厚重的城市

城市的文化丰富厚重有如下含义: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文化设施齐备;文化活动频繁;城市文化氛围浓郁。只有具有文化丰厚度的城市,才能称之为思想、教育、科技、文化中心,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环境育人造人的职能,才能提高城市居民的整体素质。

宜居城市应该是生活舒适便捷的城市

生活的舒适便捷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居住舒适,要有配套设施齐备、符合健康要求的住房;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卫生等质量良好,供给充足;生态健康,天蓝水碧,住区安静整洁,人均绿地多,生态平衡。

宜居城市应该是景观优美怡人的城市

城市是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复合体,景观的优美宜居城市(维也纳)怡人是城市建设的基本要求。这既需要城市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互协调,又要求人文景观如道路、建筑、广场、小品、公园等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人文尺度,体现人文关怀,从而起到陶冶居民心性的功效。

宜居城市应该是具有公共安全的城市

公共安全度是指城市抵御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雨、温疫,防御和处理人为灾害如大**、恐怖袭击、突发公共事件等,确保城市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能力。公共安全度是宜居城市建设的前提条件,只有有

第三篇:建设生态宜居城市

岳阳市委、市政府历年来高度重视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城市园林绿化面貌日新月异,城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人居质量不断提升。2006年,岳阳市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2009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为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社会效益,全面落实“秀美岳阳”的奋斗目标,按照“提速、升级、增效、惠民”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岳阳市继续开展了规模宏大的城市绿化建设活动,近两年城市绿化建设和提质改造投资近3亿元,城市绿化维护管理手段不断改善,城市绿化景观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绿地功能日益完善,城市绿化面貌显著提升。

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人居质量,岳阳市委、市政府将城市绿化建设作为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投入,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力度,着力扩大城市建成区内的绿地面积,均衡城市绿地分布,让最广大的市民以最低成本分享城市绿化成果,为此,市风景园林局于2009年着手对《岳阳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进行修编,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岳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委托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组织编写并于2010年3月通过评审,该规划在规划期末,岳阳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3.02㎡,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22%,最终将岳阳建成为理念先进、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滨水景观、特色明显、生态宜居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构筑“城在林中,街在绿中,人在园中”的城市绿色环境,《岳

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修编为城市划定了“大绿线”,也为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以规划为基础,我市近两年先后完成了巴陵广场、金鹗公园南大门、北大湖水景公园、羊角山种质博览园、李家冲游园、火车东站广场等公园绿地建设,完成了建湘中路、巴陵东路、青年中路的道路绿化建设,近两年新增城市绿地30余万平方米,组织开展了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城区植树活动,动员城区各级政府,驻市各单位参与城市绿化建设,活动开展以来城区各级政府在城市主次干道、背街小巷及庭院开展了栽植以市树杜英、市花桅子花为主体,兼顾香樟等乡土树种的植树活动,整个植树活动共计植树20余万株。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9年底,岳阳市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19%,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超过了8㎡,岳阳也以其骄人的园林绿化成绩,是湖南省第二个迈入国家园林城市的行列。但是岳阳的城市园林绿化也还存在横纹色块过多、硬质铺装多、草皮面积多、乔木数量少、绿化水平不高等问题。2009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复查专家组在对我市进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后,就这些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为此,在2009年3月,市风景园林局将2009年定为“提质年”,着手对我市城市绿地进行以增量补绿为主题的提质改造。4月份,经报请市政府同意,市风景园

林局将岳阳大道、金鹗路、南湖大道、洞庭大道、南湖广场、桥西游园、青年路立交桥绿地纳为第一批改造范围,到国庆节止,第一批提质改造工程基本完工。同年国庆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市政府专题会议又研究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作,作出了我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将金鹗西路、岳荣路、巴陵路、岳东路、北港路、城东南路、琵琶王立交桥等多条道路纳入提质改造范围,总投资约2亿元。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按照乔、灌、花、草有机结合的原则,合理配置植物,着力打造城市生态廊道和斑块,构建稳定的城市生态群落,特别是在背街小巷、横纹色块和主次干道两侧补植乔木,增加绿量。到目前为止,我市城市绿化提质改造工程共栽植各类乔木6万余株,栽植各类灌木20余万株。

第四篇:建设大众宜居城市

城市规划专业三班100455田金玲

城市是属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民的,所以城市建设必须为大众服务,必须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我在上一篇文章《我心目中理想的城市》中谈到一个理想的城市应该是一个能很好的解决贫富差距问题的城市。而我在这里所说的解决,并不是强调经济建设的调整,消除贫富差距。我觉得消除因贫富差距而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和对抗心理才是根本之道。城市中最多的、最具代表性的还是那些普通大众,要解决社会分配不公问题就需要城市的建设要充分考虑到他们的利益,所以我们必须以建大众宜居城市为目标,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百姓安居乐业,对其生活的城市的拥有一份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样的城市才是一座有生命的城市。在这篇文章当中,我想分别从宏观方面、微观方面、硬件设施方面、软性实力方面分别谈谈我认为的怎样去建设一个这样的城市。

告别以经济为城市发展向导的时代,寻求新的原则指导城市的宏观规划建设。

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经济建设成为我们的第一要务,也成了城市建设的首要原则和衡量标准。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面对的压力较大,导致城市建设片面的求规模、求速度、求经济。而现今城市生活中,各种弊端日益暴露,例如当今热议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而这只是众多城市问题的一个很小缩影。经济增长了,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城市扩大了,生活质量却越来越低。一切都在提醒我们,指导城市发展的原则不变,城市就只能走向末路。以人为本,从人居角度去打造城市,建大众宜居城市,这才是城市持续发展之道。

(一)城市发展一定要有整体规划,切不可盲目发展

中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之中,然而城市规划还未深入进入到每座城市的建设中。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发展,没有整体的规划,来什么建什么,严重阻碍了城市日后的发展。当今日愈显现的城市交通问题,和城市整体规划有着直接的关系。另举我的家乡为一个反例。一条铁路穿过了城市,导致沿铁路沿线地方始终繁荣不起来,也限制了城市的向外扩张,而且增加了城市噪音,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一座不经深思的选址的化工厂,臭了一条河,坏了周围百亩良田,害了周围一片人的生活。如果有一个整体规划的话,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也许就不会发生了。可见一个合理的整体的规划对城市的发展多么重要。

(二)城市建设要有自己的特点,不可照搬照抄

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的城市建设都存在一个弊端,那就是“千城一面”。宽阔的马路、高耸的大楼、钢筋混凝土,便构成了所有城市的意象。一座没有识别性的的城市是悲哀的,况且事实也证明了,这样一座城市,不是大众所热爱的城市,也不是合理的城市模式,是不值得大家都争相模仿的。中国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地理特征、环境调整、历史背景、文化氛围、民俗习惯等等,这一切就形成了每座城市的独特之处。而这种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氛围,也是最深入人心的。特色是弥足珍贵的,决不可为追求片面狭隘的发展而将其销毁。一座城市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特征,并有意识地发展朝某一方向发展,这是保持城市生机和活力所必需的,而且这样的一种发展也是最贴近人民的生活实际情况的,人民最乐于接受的。

(三)城市发展要时刻考虑到城市新变化,不能因循守旧

城市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所以城市规划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城市建设者要有敏感的神经,针对变化做出及时有效地调整,这样才能避免产生新的矛盾,爆发新的社会问题。当前,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国出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我们通常给予他们这样的称谓,如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他们是维持城市运转所必需的一部分,他们属于城市。而且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他们就有可能永久性的融入城市。所以城市必须积极地从各个方面做好准备接纳他们。一座城市要想持续较好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这一系列新的现象。任一些问题自由演化,只能是在生成诸多问题后才来亡羊补牢,必定会滞后城市发展。

(四)城市建设要注重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社会问题

一系列的城市建设工作只是一种导向,一种环境的创造,而各种城市中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才是城市中大多数人生活状态的直接反应。可以说外部建设是表,社会生活才是里,表的建设应该为里来服务,而不应该本末倒置。现在人民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主要有,就业难问题、物价飞涨问题、城市居住问题等等。而这些问题暴露的正是大多数人的生活情况,它们与人民的生活切实相关,对人民的生存影响巨大,所以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要首先给予解决。否则将激化更深的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城市发展。

建立完善的落实机制,将城市建设落到每一个细处

城市的宏观导向可以影响整个城市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总体精神面貌。而城市细处的建设才是与居民最息息相关的,最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方面。就像人体,只有将每一根毛细血管都疏通并维护好,城市这个整体才能很好地运转。

(一)基础设施建设要注重公平性

很多城市功能布局是严重失衡的,比如学校、医院、图书馆等重要公共资源大多聚集于城市中心,人们要想享用它们就必须大量涌入市中心。那么同是享用这些资源,城市周边地区的人就要比市中心的人花费了更多的代价,如交通费用、时间等等。而且公共资源的集中也必然伴随着无限商机,那么就会导致市中心越来越发达,周边地区得不到发展机会,城市发展越来越失衡。目前的城市居住空间布局出现了这样的一种趋势: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居住区分离,前者的居住区越来越中心化,而后者居住区越来越边缘化。这样后者收入本来就微薄,反而要在交通上花费更多,这种不合理的布局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且低收入人群集聚的地方,住房质量差,教育、文化各方面基础设施都跟不上,容易滋生犯罪。由于环境差、资金不足,开发商不愿在这种地方投资。这样该地区的人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生活质量很难提高。最近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全国保障性住房动工率低,建设速度慢,建成的与计划的存在很大差距。城市建设应该采取措施遏制这种趋势,并要在公共资源分布上更多地向这些欠发达的地区倾斜,公平合理,使城市稳步均衡发展。

(二)基层建设要有灵活性,不能只照章办事

最近听了一个讲座,是关于一个小区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整个讲座中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上面也没有这个政策,向我们反映,我们也没办法呀!”这样的建设体制是极其没有效率的。就像法律不可能每种情况都考虑到,国家的建设政策也不可能涵盖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每个小区的情况千差万别,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和需要。如果只要上面没有规定就把人民意见和建议原样打回,那我们的建设体制永远得不到完善,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不会得到提高。而只有将人民的需求及时的去反映,积极地去争取,建设才会有更加突出的成效,人民的生活质量才会有本质的提高。

(三)城市建设不能注重面子工程,要注重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实效工程

现在的城市建设经常搞一些形象工程,诚然,其中一些对于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是很必要的。但若过度注重表面工作,必将导致花费巨大却没有使人民获得最大的利益。现在的社区

都要接受文明小区的评比和各层领导的视察,这些工作的初衷是好的,想要体察民情,监督基层建设工作。但这也造就了一种趋势,那就是很多小区为了评优,做足了面子工程,譬如什么修路不修房,刷外墙不管内墙,花了大笔钱却没有为人民办实事。而这种检查也越来越套路化、陈式化,不深入其中,只看表面的光鲜,越来越发现不了问题,越来越发挥不了作用。而且过多的面子工程也特别容易滋生腐败,网上有传言“上海市翻新路牌,平均下来每个路牌花费4万”,这就是拿人民的钱滋养了一些社会的蛀虫。与人民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工程才应该是首要工程,市民的生活形象才是一个城市最佳的形象。

城市硬件设施方面要扩大范围,并要保质保量

城市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不想多说,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很重视这方面的建设和普及。还是要强调一点就是要公平合理,在那些发展不是很好的地区更要克服遇到的各种困难,不可以消极怠工,放慢建设速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质量。城市硬件设施建设关乎这个城市人民的生活,而且很多都是百年大计,一旦出事城市和人民都是要伤筋动骨的。上海的“11.15”大火就是最好的例子和永远的教训。警钟长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论从计划上还是从实施上一刻都不容大意和松懈。

全方位加强城市软性实力建设,真正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软性实力包括哪些方面?说不清楚,也说不完。但不管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精神需求都不容忽视。中国探索城市化的道路是崎岖的,以往的城市发展往往就是求规模不求需求,求经济不求精神。现在这种发展模式带来的各种弊端已经显现,必须重新重视起各方面软性实力的建设,才是以人为本的发展之道。下面仅列举几个目前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 环境问题

近年来,环保主义者已在各种场合大声控诉城市化工业化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国家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但他们所强调的环境更多是自然环境,而不是全面的人居环境。当然自然环境是人居环境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人居环境远比这要更多更复杂。比如现在的城市噪音对人的生活和身体健康的影响,只因不是迫在眉睫,便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比如交通问题,现在拥堵了才重视起来,意识到单单的修路是行不通的。以前的城市建设一味的为车开路,行人过个人行道还得分成两段,站在公平的角度,行人的利益遭受到了侵害,这不又是社会的一种不公平吗?这种不考虑大多数人利益的发展也为城市自身酿造了恶果,但最终受害的还是城市居民。

(二) 安全问题

安全包括很多方面,在这里想强调的是食品安全。今年短短几个月,太多新的名词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染色馒头”、“避孕黄瓜”、“塑化剂”、“起云剂”等等。食品是人们每天都离不开的,而且它在全国范围内流通,影响范围巨大。越来越多的问题食品不仅是对全民健康的损害,更会带来全社会的恐慌。有网民发表这样的言论,“中国的发展政策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然后毒死另一部分人。”这不仅体现了对社会分配不公的抵抗心理,更是反映了很多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对政府缺乏信任感。若连基本的人民每天吃的东西的安全都不能保证,其他方面的努力都没有了意义的,那么建什么宜居城市根本就是天方夜谭。城市建设必须要设法消除人民的安全疑虑,让人民对政府重拾信心,整个城市才能有真正和谐的可能。

结语

刚刚过去的两会,制定了我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可以看到,民生问题成为了两会讨论的重点问题。下一个五年的工作重心已向解决人民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方面倾斜。一方面,

这么多的民生问题被提上议程,其严重性和普遍性令人揪心。另一方面,党和国家的足够重视和积极应对又给了我们解决的信心和决心,让人欣慰。总之一句,城市规划和建设始终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为城市中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建设适宜广大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的现代化城市。

参考文献:

[1]张松. 短缺还是过剩-------有关中国城市化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 2011(1)

[2]蒋旻.解决农民工城市居住问题的思路与模式——基于城市规划的视角,[J]

2011(3)

[3]伊藤兹.世界大城市问题,[J]国外城市规划,1994(4)

[4]余叶.2011年全国两会前瞻 八大热点值得期待 ,四川新闻网,2011/3/2

城市规划,

第五篇: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出炉

全球宜居城市排名出炉,中国城市“质”待提高

专家称判断是否宜居百姓感受最重要

晨报记者 韩小妮见习记者 金玉蓉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全球宜居城市排名。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击败近10年蝉联冠军的加拿大温哥华,成为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在这份榜单所评估的140个城市中,中国香港排名第31位,大陆排名最靠前的北京为第72名,上海排名第79位。

负责这项调查的编辑琼·寇斯塔克昨天在接受晨报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中国城市正越来越宜居,但高密度的人口给交通、基础设施等带来了一些负担,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方面还有所欠缺。

为何倒数十位5个在亚洲?

战争、动荡致排名靠后

值得一提的是,亚洲虽然有众多城市排名靠前,但倒数十位的城市中也有5个都在亚洲。这些城市分别为斯里兰卡的可伦坡、伊朗的德黑兰、巴基斯坦的卡拉奇、巴布亚新几内亚的莫尔兹比港以及孟加拉的达卡。据分析,它们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战争、社会动荡、治安不稳。

在这140个城市中,最不适合居住的是津巴布韦的首都哈拉雷。

为何中国大陆城市靠后?

杭州等未入选“大框架”

一些网友质疑,中国城市的排名大都较为靠后,杭州、桂林、大理等环境怡人的城市为何没有入选?负责这份报告的编辑琼·寇斯塔克告诉记者,调查范围是全球的140个城市,杭州、桂林、大理等并不在其中。这140个城市的名单是以《经济学家》信息部另一份“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所选取的城市为基础,并加以扩充所形成的。榜单是对这些城市进行打分后排列出来的。

宜居城市调查怎么打分?

5大类,1至100打分

据了解,《经济学家》信息部隶属经济学家报业集团,每年发布两次宜居城市排名,至今已有大约10年。全球宜居城市调查的初衷是为了给公司派遣员工赴国外提供参考。它的理念很简单,那就是评估世界上哪些城市的生活条件最好,哪些条件最差。

排名根据安全、医疗水平、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这五大类的30多项指标,分别按照1-100打分。“我们在报告中提到的每个城市都有记者,并且会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核对。”寇斯塔克说。

为何温哥华首失第一?

公路间歇性关闭被扣分

近十年来,温哥华首次痛失第一的宝座,惜败给墨尔本和维也纳。寇斯塔克表示,温哥华名次下滑主要是城市基础设施方面被扣分。最近间歇性关闭的马拉哈特公路影响了从温哥华到温哥华岛的交通,因此在评分上拖了后腿。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张文忠认为,由于去年承办2011年冬奥会,这一契机使得温哥华过去几年在城市建设方面有了进一步提高,因此排名一直靠前。虽然这次排名下滑至第3位,但榜单前4名的竞争非常激烈,相互之间评分仅相差0.1,差别不是很大。

靠前城市以何取胜?

人口少、规模小,注重环保

全球前十大宜居城市中,有4个位于澳大利亚,加拿大占了3席。寇斯塔克分析说:“我们发现,得分最高的通常是那些人口密度较低的中型城市。因为这些城市能够给人们提供许多休闲娱乐活动,地区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不会受到人口过量的压力。与此同时,犯罪率和拥堵问题也较少。”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教授张文忠表示,国外一些城市在环境保护上的诸多措施为它们加分不少。比如大件垃圾不能随便丢弃,需要打电话请相关公司上门回收;一星期中规定哪几天只能扔可再生垃圾,另外几天只能扔不可再生垃圾。

相比之下,美国没有一个城市挤进前20名。寇斯塔克认为,这是因为美国的成功反而“害”了它,吸引了大量人口,使得基础设施负担过重,犯罪率上升。

[新闻纵深]

上海公交便利有欠缺

寇斯塔克表示,亚洲城市无一跻身前十,但整体表现不错。其中,中国城市正变得越来越宜居。上海此次以73.8的综合评分排名第79位。寇斯塔克告诉记者,与排名靠前的西方城市相比,上海在医疗水平方面得分最低,为62.5分,尤其是公共医疗的质量方面表现较差;安全方面得分最高,为80分;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得分尚可,但在公共交通的便利性方面有所欠缺。

寇斯塔克表示,上海比北京落后7位,主要是在医疗水平、教育和基础设施这三个大类的分数比北京略低。

中国城市“质”待提高

寇斯塔克对中国城市提出了一些建议:“城市的发展需要经过很多年,高密度的人口目前给交通、基础设施等带来了一些负担。有些城市的文化活动较少。在一些城市,教育和医疗指标没有与城市的发展相匹配。”

张文忠则认为:“与国外的宜居城市相比,我国各方面的条件在‘量’差不多的情况下,‘质’方面还有待提高。国外发达城市有的我们都有,甚至我们一些城市建设更繁华,但城市人均享受公共设施的情况不及国外。”“判断一个城市是否宜居,最重要的还是老百姓的主体感受。”

[新闻分析]

什么让一座城市更“宜居”

“宜居城市”尚未界定清楚,名目繁多的排行榜为人们的争吵又增加了一个题目:到底有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

面对这样的问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主任吕斌坦言,“没有,也不可能有。顶多有一些指标大家共同来看待,但每一个主体对宜居的判断是不一样的,你的宜居未必是我的宜居。 ”

美国查普曼大学城市研究学者乔尔·科特金比较了《经济学家》信息部、美世生活质量调查及《单片眼镜》出炉的几种“宜居城市”排名后发现,排名结果严重偏向于发达地区的紧凑型城市。

这些城市社会底层人数很少,儿童的数量也相对较少。它们大多处于出生率较低的国家,如瑞士。该国的平均生育率在1.4左右,位居全球最低行列,比美国整整低了50%。

乔尔分析,“这些地方是各种团体理想的观光场所,如旅行中的企业高管、学者和研究人员,他们也正是这些调查的对象。 ”

“然而,这些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最佳标准吗? ”乔尔问道。

有研究认为,到2050年,将有2000万甚至更多的人迁往美国,其中大部分或许会落户于纽约、洛杉矶、休斯敦、凤凰城等更具活力的城市。这些城市像一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美国内外不安定的人们,它们也和历史上伟大的城市一样,喧嚣、生活节奏快、缺少舒适感甚至污浊。但经济的繁荣却使人们对这里的忙碌和污浊趋之若鹜。

“无论是纽约、洛杉矶、伦敦、上海、孟买,抑或是迪拜,这些城市或许无法在更加优雅的排名中名列前茅,但它们却呈现出我们城市最有可能的未来蓝图。 ”

乔尔认为,答案和某些调查的评定标准一样,往往都带有主观色彩,是狭隘的,甚至还带有误导性。一座城市的上榜理由,可能也是另一座城市的致命伤。

(据《环球》杂志报道)

宜居城市前30排名

排名 国家 城市 得分

1 澳大利亚 墨尔本 97.

52 奥地利 维也纳 97.

43 加拿大 温哥华 97.

34 加拿大 多伦多 97.

25 加拿大 卡尔加里 96.6

6 澳大利亚 悉尼 96.

17 芬兰 赫尔辛基 96.0

8 澳大利亚 珀斯 95.98 澳大利亚 阿德来德 95.9

10 新西兰 奥克兰 95.7

11 瑞士 苏黎世 95.6

12 瑞士 日内瓦 95.212 日本 大阪 95.2

14 瑞典 斯德哥尔摩 95.014 德国 汉堡 95.0

16 加拿大 蒙特利尔 94.816 法国 巴黎 94.8

18 日本 东京 94.718 德国 法兰克福 94.7

20 丹麦 哥本哈根 94.6

21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94.2

22 德国 柏林 94.0

23 新西兰 惠灵顿 93.8

24 挪威 奥斯陆 93.4

25 卢森堡 卢森堡 93.3

26 荷兰 阿姆斯特丹 92.826 美国 檀香山 92.8

28 比利时 布鲁塞尔 92.7

29 德国 慕尼黑 92.6

30 美国 匹兹堡 92.3

亚洲部分城市排名

31 中国 香港 92.0

51 新加坡 新加坡 88.7

58 韩国 首尔 85.9

72 中国 北京 76.9

73 中国 苏州 75.5

74 中国 天津 75.2

78 马来西亚 吉隆坡 74.0

79 中国 上海 73.8

82 中国 深圳 72.8

85 中国 大连 70.9

86 中国 广州 69.8

98 中国 青岛 67.7

102泰国 曼谷 65.0

105菲律宾 马尼拉 62.0

112印度 新德里 58.6

116印度 孟买 56.9

122越南 河内 54.2

124越南 胡志明市 52.4

全球三大宜居城市排行榜发布机构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出发,《美国城市文化》列出23个项目对全球16个城市的“宜人性”进行打分评比。

●英国经济学家信息部(EIU)的评价体系包括了社会稳定、健康保障、文化与环境、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5组指标,被媒体广泛引用。

●德国《单片眼镜》则提出,“世界宜居城市”须满足11个基本条件:拥有设计良好的国际机场;犯罪率低;国家提供优质的教育;有高素质的保健医疗服务;气候宜人;通讯系统良好;社会容忍度高,能容忍同性恋、不同种族,并让妇女平等就业;凌晨1时仍能买到酒;公共交通包括出租车的收费合理且服务上佳;当地媒体及国际报章杂志数量可观且品质优秀;城市规划可让市民接触到大自然,并尽量避免污染和生态破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迎接检查方案范文下一篇:岳飞传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