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激励员工的措施

2022-11-22

第一篇:有效激励员工的措施

论企业员工的有效激励

摘要】人员激励是企业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企业必须不断改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激励的有效性。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企业应该在对这些因素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采取增强激励效果的具体措施,使激励更具有针对性。另外,对员工进行激励,还应该注意激励措施的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否则会使激励的正负效果相互抵消,降低激励的投资回报率。【关键词】有效激励;需求分析;激励机制;情感激励

一、前言

斯蒂芬·罗宾斯教授认为,激励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企业目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是以能够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为条件的。对员工的激励可以理解为管理者根据员工的行为规律,利用能够激发、引导、强化和修正人的行为的各种力量对员工的行为施加影响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影响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对员工的激励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员工每天一般只需发挥20%~30%的能力用于工作就足以保住饭碗,但如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那么,他们的能力可发挥到80%~90%。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对员工进行激励,可以大幅度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因此,如何有效激励员工,成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

企业在开发激励的方法方面可谓是费尽心思,投入巨大,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建立和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当前企业的迫切需要。

二、影响员工激励效果的因素分析

1.对员工的激励缺乏针对性

人员激励要发现和体现差别。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具有多样性、层次性,人们具有从低等的生理需要到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自尊需要乃至最高等的自我实现需要。每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需要不同,不同的人在同一时期需要也不相同。只有在满足了员工需要的前提下,员工才有可能提高工作的积极性,以实现组织目标。如果企业使用单一的、僵化的激励方法,势必会使员工的需要得不到应有的满足,降低激励的效果。

2.对员工的激励缺乏公平性

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还取决于激励的绝对程度和相对程度。员工会不时地把自己的投入和回报与他人的投入和回报作比较,只有当他们感觉到这一比率相当的时候就会产生公平感。当然,员工不只关注结果的公平,而且更加关注过程的公平;不仅关注内部公平,也关注外部公平。公平的激励机制是实现有效激励的保证,缺乏公平性的激励不仅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会降低其积极性。

3.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系统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个人的绩效=f(个人能力、个人积极性、系统环境),所以,要使个人真正提高绩效达到激励效果,就不能把员工孤立地提出来,片面地大谈激励,而应把他们置于一个相对大的系统环境中,考虑多种因素,然后系统地设计一整套激励体系。激励是一个系统,贯穿在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与企业一系列的相关制度相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任何把激励与其他管理活动相隔离的激励管理,都不会有好的效果。

4.对员工的激励缺乏灵活性

员工的需求在变化,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也在变化。在这个充满变化的环境中,应该适当调整激励机制使之与环境相适应,才能保证激励的有效性。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不相同,组织结构、管理者的管理风格以及员工的特点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照搬照抄其他企业的激励方法,很难取得预期的激励效果。

5.对员工的激励缺乏人文性

当今的管理者不应再把人看成是单纯的生产要素和经济人,而应该把人看成是社会人和企事业单位的主体,应该充分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员工的激励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对员工的正确认识作为激励管理的基础,把企业与员工的目标协调作为激励管理活动的前提,把制度建设和环境塑造作为激励管理的外部条件,把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作为激励管理活动的最终目标。而当今许多企业的激励只注重形式与方法,而不关注个人的感觉,不关注个人的情感对工作的影响,不关注作为社会人的需求和目标,单纯为了激励而激励,因此,激励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6.对员工的激励目标缺乏明确性

目标设置理论认为,具体的明确的目标比笼统的目标激励效果好,而且目标的具体性本身就是一种内部激励因素。而许多企业在对员工的激励管理中,只是设置笼统的“提高工作积极性”的目标,而缺乏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因此,激励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三、员工有效激励的对策研究

国外以及国内对激励问题的研究已经很深入,研究成果在实践中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但是,并不能够完全解决激励措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激励管理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笔者认为,为了提高激励的效果,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做好激励的需求分析

需求是激励工作的出发点和目标,如果没有需求,我们也就没有激励的可能。从理论上说,人的行为都是由需求产生动机,是受到某种激发和诱导而产生的,是“需求——动机——激励——行为”这一周而复始的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求时,就会调动自身潜能,积极创造条件来实现这种需求。因此,这种需求便成为人们采取某种行动的目的和动机。当企业的领导需要员工实现某种目标和行为时,就必须考虑员工的需求,才能真正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企业有企业的需求,员工有员工的需求,企业在不同的时期需求不同,同一员工在不同的时期,以及不同的员工也有不同的需求,并且,各种需求对每个人而言重要程度又不相同。众多的员工由于不同的需求和动机导致大相径庭的个人目标,所以,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不可能完全一致,相应的个人行为也不可能与组织期望的行为完全一致,这就需要管理者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把个人行为导向组织期望的行为。因此,在采取激励措施前先做好企业和员工的需求分析,发现其主导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激励的目标;根据员工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方法,投其所需,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使企业和员工都获得需求的满足,实现有效激励。

2.使用综合激励方法,进行系统化激励

激励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主要内容,并且它和其他的管理功能共同发挥作用。只有建立相互协调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才会使激励的效果达到最佳。例如,激励应该以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绩效考核为前提,完善合适的薪酬制度作保障;进行科学的工作岗位设计,建立灵活的人员内部流通机

制,提升激励的有效性;加强沟通,充分授权,通过员工参与管理增强激励效果;根据组织的发展目标和员工的实际情况,帮助员工制定有效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激励员工;企业文化与员工激励之间有着密切

的联系;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激励机制,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由企业文化产生的亲和力使认同这种共同观念的人凝聚在一起,产生巨大的创造力。

对激励方法的选择应该与当前企业和员工的现状相适应。例如,如果企业是扁平的组织结构,晋升的激励方法就不再适合;强调以团队为主要作业形式的企业,单独使用个人激励的方法也不会有很好的效果。另外,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金钱等物质因素的影响,更要受到群体环境、员工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单纯物质激励的作用就显得很有限了。因此,增强激励的效果应该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外部激励与内部激励相结合、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充分发挥激励的协同优势,增强激励的效果。

3.塑造亲和的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有利于组织的角色行为,既非正式角色所强调的,也不是劳动报酬合同所引出的,而是由一系列非正式的合作行为所构成的。它是组织员工与工作有关的自主行为,既与正式奖励制度无任何联系,又非角色内所要求的行为,但它能从整体上有效地提高组织效能。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培养是实现员工激励的有效途径,而企业文化对于组织公民行为的形成有密切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则。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要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为中心,营造一种“理解人、关心人”的氛围,建立一种彼此理解、信任、爱护和支持的体系,构建企业上下左右良好的沟通关系,让员工了解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并切实地为他们提供各种必要的保障,增强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忠诚心,进一步培养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让他们为企业毫无怨言地努力与奉献。

4.注重对员工的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是现代管理中极为宝贵、需要高度重视、亟待强化开发的激励模式。情感激励既不是以物质利益为诱导,也不是以精神理想为刺激,而是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以感情联系为手段的激励方式。综观国内外经营出色、竞争力强的企业,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在这些企业内部上下团结一致,人际关系和谐融洽,员工情绪稳定正常,企业渗透着一种努力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企业与其员工以及员工之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现代社会里,应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注重利用人的情感来调节人的行为。企业领导如果只知一味地给钱给物,而忽视了尊重员工,不注重在情感上与员工沟通,不善于倾听员工的意见,使员工长期生活在一种压抑的氛围中,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每一个人都需要关怀与体贴,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番安慰的话语,都可能成为激励员工的动力。运用情感激励要注意情感的两重性,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人的活力,消极的情感可以削弱人的活力。情感激励主要是培养激励对象的积极情感,其方式很多,如沟通思想、排忧解难、慰问家访、交往娱乐、批评帮助、共同劳动、民主协商等。只要领导者真正关心体贴、尊重爱护激励对象,通过感情交流充分体现出人情味,员工就会把领导对他的真挚情感化作自愿接受领导的自觉行动。用荣誉、友谊、信任、认可、表扬、尊重等社会情感性的资源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是增强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激励手段。

5.注重激励的投资回报率分析

激励具有有限性,它体现了激励的成本与收益所决定的激励限度。人员激励要把握好成本与收益的关系。激励的目的就是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使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损耗,降低成本。但是,任何一项激励措施的实施都需要付出成本,所以,在考虑人员激励时,要把握好成本和收益的关系,争取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收益。一个公司的健康发展,需要正常的人才流动率,即便是有能力的人才,如果激励的成本过高,对其的挽留对企业而言是一种损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没有必要继续满足被激励者。为了避免高成本激励人才的离开对公司造成的伤害,公司需要事前就做好相关的预防措施,注意进行人才梯队的培养,而不是高代价的、无限度的激励。

激励方法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成本不相同,管理者应该选择经济有效的激励手段。实验证明,情感激

励所需成本较低,而且对人们行为的持续性较强,是值得管理者重视和研究的激励方法。

第二篇:如何实现对基层员工的有效激励?

第 1 页 共 2 页

如何实现对基层员工的有效激励?

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总是愿意看到自己的员工积极工作。因为积极的充满活力的员工是企业达到较高生产效率,维持良好经济效益,保持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那该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呢?这是企业,乃至人与人之间的雇佣关系自出现以来扮演雇主角色的人们一直在考虑的问题。调动积极性的办法多种多样。但是,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这却是一个需要慎重思考的重要问题。经常有一些企业对员工积极性的调动不足甚至是出现严重问题,这里的原因往往是在于领导者对什么是员工积极性的含义缺乏深究或者自以为是,以至于其所采取的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措施更是无的放矢。

员工激励的最直接手段就是进行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奖惩的方式激励员工努力工作。奖励的方式主要有绩效奖金、福利、股权、津贴、补助等。人们社会活动的基础就是物质,获得更多的收入,得到更好的待遇往往能激发人们工作的激情,所以物质激励一直以来都是企业实行的一种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发现随着时间延长,员工涨工资后的热情会逐渐消退。因此企业往往需要不断重复加薪刺激来激励员工,最后导致企业成本不断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还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员工内部心态的失衡实行绝对公平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绝对的公平主义让勤奋者与懒惰者没有了差异,平均等于无激励。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有时候重赏反而会带来相反的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单纯的物质激励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其结果就是,我们千方百计调动积极性,而真正被调动起来的并非是员工积极性,而是员工对金钱待遇的执着追求,或曰欲望。

那么在激发一线员工积极性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作如何的思考,怎样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呢?对此,华恒智信的高级顾问老师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看法:

第一,企业要对员工自身的能力进行分析,激励是为了让员工能够更好的完成既定任务。但是,完成任务的前提是这个员工能够胜任而且在可预期的将来能够通过激励的手段挖掘出更大的潜力。这里就需要企业初步判断员工是否具备其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如果具备而且具有较大的可开发潜力,那么激励政策才能行之有效。但如果员工的能力与企业要求有较大差距甚至是完全不能胜任时,最好的办法是换人,如果员工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等手段能够予以提高,则可以通过培训和辅导来弥补。

第二,在员工能力具备的情况下,认真分析影响企业业绩提升的因素。不同的企业影响其业绩的因素各不相同,这要求领导者能够审慎的衡量企业所属的状态及其所存在的生态链,找出关键的影响因素。若这些因素对员工影响所产生的行为是积极的,那么就企业所需要的,直接有效的行为,此时就应该将这个行为和职业化考核挂钩,再加上业绩评价辅以物质激励,这样就能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支持组织发展的作用。

第三,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应该同时并举。往往人们对于一个组织的忠诚度到达一个临界点后,不需要太多的物质激励他们也会自发主动地为这一组织奉献自我,个人的积极性调动能达到一个很高的程度。精神激励对于员工的忠诚度提升方面往往具有意想不到的作用。精神激励是更高层次上的激励方法,它包括满足员工工作的胜任感、成就感、受重视、有影响力、个人成长和富有价值的贡献等方面对员工起到隐性的作用。往往在基本物质需要被满足时,员工会转而追求其事业上的成就,作为一个优秀的员工,领导的肯定和赏识有时候比高额的奖金更具诱惑力。企业在面临员工积极性不高,人员涣散时,想到的第一个手段都是提高工资或者是发放奖金,但是这只能是短期内的刺激,仅仅只是兴奋剂而无法达到治本的效果。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 2 页 共 2 页

同时也加重了企业的资金压力。久而久之,公司的薪酬管理还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作为一个组织,对成员的精神待遇在长期来看是保留核心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但精神待遇往往是不可见的,作为管理者通常会忽略这一点,而员工在很多时候最需要的其实是人文方面的关怀,这就是常言的“士为知己者死”。因此公司领导只有认识到精神待遇的重要性才能全面地把握员工的需求。管理者可以通过人性化管理来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比,如赋予员工管理和控制自己工作自主权,便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对精神待遇的满意度。

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

第三篇:激励员工的措施

2010-09-17 14:19 来源:韩福艳

我要纠错 |打印 | 大 | 中 | 小

摘要:本文从管理学的层面切入,简述了当代的激励理论,并分析了激励员工的六条具体的措施及影响其达到有效效果的因素。最终明确了下述观点: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激励理论的原理,针对每一个个体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的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一、概论

成功的管理者总是希望他们的员工对工作能够付出最大的努力,发挥出员工自身的潜能,总是希望他们的员工能够对所做的工作保持高度的热情,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更为勤奋的工作。作为成功的管理者,如果渴望达到上述目的,就必须对员工进行激励,就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激励员工。

二、当代的激励理论

早期的激励理论有:需要层次理论;X理论、Y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在早期理论基础上,产生了当代激励理论即: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定理论,强化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三种需要理论认为员工在工作情况中有三种主要的动机或需要。即:成就需要:达到标准、追求卓越、争取成功满足成就感的需要;权力需要:影响或控制他人且不受他人控制的欲望;归属需要:能够被认同且具有良好人际关系的需要。

目标设定理论认为对于具有一定难度且具体的目标,一旦被员工所接受,将会比容易的目标更能激发员工做出高水平的工作绩效。

强化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管理者可以以一定的强化物强化他们认为有利的行为来影响员工的活动。

公平理论认为员工首先思考自己的收入与付出的比率,然后将自己的收入——付出比与其他相关人员的收——会出比进行比较。如果比率不同,将产生追求公平与平等的动机。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预期到某一行为能给个人带来既定结果,且这种结果对个体具有吸引力时,个体才会采取这一特定行为,该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联系:努力与工作绩效的联系;工作绩效与奖赏之间的联系;奖赏与个人目标之间的联系。

上述激励理论都是以自我利益为基础的,它们可能完全适用于重视资本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国家的组织情况,而在集体主义占优势的国家,个人与组织的联系,更多的是表现为个人对组织或社会的忠诚性,而不是他的自我利益。中国的组织处于社会转型的环境,有其相应的特殊性。所以,我们在管理实践中运用这些理论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组织文化背景进行调整。

三、激励员工的措施

所谓激励,就是管理者遵循人的行为规律,根据激励理论,运用物质和精神相结合的手段,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当代激励理论的原理,我们在管理中应采取以下激励措施:

(一)量才任用。每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特的不同于他人的个体,他们的需要、态度个性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承受工作压力的能力是各不同的,所以应根据每一员工的能力大小给其分配相应的工作与职务。高能力、高成就需要的员工可以从事权力自由度较大、相对独立的工作,工作的自主性和变化性以及责任感对他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激励作用。相反,如果将其置于灵活性、责任感较小的工作岗位,将会影响其工作的主动性。如果工作能力较弱的员工被安排在不能胜任的职位上工作,他找不到工作的乐趣,无法实现自身的价值,在有较大绩效的压力情况下往往会表现失常,或者是心情郁闷,从而影响工作绩效。例如:公司一名员工原被分配在销售部门做销售工作,但因其不善效、言语表达能力差,虽然工作上非常努力,但销售业绩很不理想,而后本人主动提出到库房从事保管员工作,在新的岗位上做得非常出色,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高度赞誉,实现了自身的自我价值。

(二)目标激励。就是给员工确定一个具体的且有一定难度的目标,从而诱发员工的动机和行为,达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目的。目标作为一种诱因,具有引发、导向和激励的作用。一个人只有不断启发对高目标的追求,也才能启发其内在动力。每个人实际上除了金鱼目标外,还有如权力目标或成就目标等。管理者就是要将每个员工内心深处的潜在的目标挖掘出来,并协助他们制定详细的实施步骤,在随后工作中引导和帮助他们努力实现目标。当每个员工的目标强烈和迫切地需要实现时,他们就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热切的关注,对工作产生强大的责任感,平时不用别人监督就能自觉地把工作搞好。这种目标激励会产生强大的效果。例如:我们在管理实践中所采用的向每一名销售人员分配销售指标的办法,企业内部为控制成本而给各部门下达费用指标的办法即是采取的目标激励的办法。

(三)奖励与绩效挂钩。管理者要重视奖励,只有奖励才对员工的积极、主动因素起到强化作用,奖励要授予那些达到了特定目标的员工。管理者必须使奖励与绩效相统一,即体现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让员工感到公平,并使奖励公开、透明,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另外,绩效考核标准必须有明确规定。否则,员工会产生不公平感。中国的民营企业管理者喜欢采取“红包”奖励政策,这在一定程度上虽然能够强化员工对其个人或企业的忠诚度,但往往因为绩效考核标准的模糊和奖励的不透明而造成员工的猜疑,使员工容易产生不公平感。从而产生“红包”负效应现象。

(四)变动薪资。加薪或重新设计薪资结构的措施也可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企业可根据市场形势以及企业实际给员工加薪,这样可给员工一个意外的惊喜,发挥薪资的激励作用。另外,可以改变原有的薪酬等级,加大每一薪资等级的区间,上下等级之间可以有一定的重叠。比如:员工是四级工资,范围在800-1200之间,中值为1000元;经理是五级工资,范围在1000-1400之间,中值为1200。这样下级员工通过努力工作可以拿到1200,上司不努力工作可能只拿到1000,所得薪资还不如下属员工拿得多,这样的薪资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五)个别奖励。由于每位员工的需要不同,因此针对每一个员工的强化措施也应不同,管理者应当根据员工的需要差异对他们进行个别化的奖励,有些员工加倍努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高的报酬;有些员工是为了获得高职务,满足权利欲望的需要;有些员工是为了争取获得培训的机会,以提高自己的能力,获取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有些员工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获得被尊重的需要等等。所以,应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采取诸如加薪、提升、培训等奖励办法。

(六)荣誉激励。荣誉是众人或组织对个体或群体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从人的动机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光荣、争取荣誉的需要。对于一些工作表现比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进员工,给予必要的荣誉奖励,是很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荣誉激励成本低廉,但效果很好。对员工的荣誉奖励,可采取大会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列光荣榜、宣传报道,组织观光旅游、外出疗养、培训进修、评选星级标兵等方式。例如,国有企业传统的先进工作者、先进班组的评比和表彰就是很好的个人和集体荣誉激励措施。当然我们在荣誉激励上,要严格评价标准,避免评奖过滥过多、名额均摊的现象。否则,将使荣誉的“含金量”大大降低,就会减弱荣誉激励的效果。

除上述六条激励措施外,在管理实践中,还有很多激励办法的实际应用,如:授权、员工参与、尊重、关心等激励措施,虽然激励措施不同,但其实质都是对激励理论的具体应用,都是针对员工的不同需要采取的激励措施。

五、结论

总之,在管理实践中,成功的管理者需要给予员工最大限度的激励,满足员工的需要,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组织的目标更加勤奋的工作。成功的管理者需要充分掌握激励理论的原理,针对每一个个体的不同需要采取灵活的激励措施,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

2.[是]戴宛辛,《管理学实务》

3.刘春英,《21世纪中国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方向》

第四篇: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方法

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方法研究 实业集团北邮物业公司西站物业分公司杨建丽

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国有企业减轻历史负担的重要形式,是整合资源、做强主业、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邮政企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使转制后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如何对企业员工进行有效的引导、激励以及思想沟通,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已成为处于邮政转型期的企业管理的重要课题之一。

通过对转型期“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方法”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转型期员工的思想动态,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良性运转,使企业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实力。因此有效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方法研究很有必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

2、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3、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

第一部分激励体系现状分析

1.1简介

西站物业管理部是北邮物业公司下属的项目部,管理着邮政信息大厦及西站邮件处理中心近10万平方米的设备设施、环境及车辆等物业项目。西站物业管理部设置一室三部,即:综合办公室,设备运行部、物业管理部及会议接待部。现有职工112名,其中正式员工65人,多种用工47人,技术人员占70%,设备运行操作持证上岗达100%,担负着西站大院邮件处理中心中心局、发行局、信息局等20多个单位的制冷、给排水,采暖、电话、消防、高低压配电等11个系统的运行工作,并负责西站大院的保安、会议中心等工作,为西站大院数千名员工提供物业服务。

西站物业管理部,摆脱以往的后勤管理形式,学习新的物业管理模式,注入新的管理理念,以人为本,在管理部开展“人文管理”,在设备层开展“绿色工程”,加强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提高技术能力为根本,做好物业管理服务,努力创造优秀的物业化管理品牌。所管辖的西站邮件处理中心于2004年获得“北京市优秀物业工业区”的称号,并于2006年通过了优秀工业区的复验。

1.2邮政转型时期员工的思想现状分析

在企业转型改革的嬗变和震颤中,企业必将面临很多困难,员工面临很多困惑。当前,邮政正处在转型时期,企业从高速发展走向激烈竞争,不但承受着来自市场方面的挑战和压力,还承受着来自内部管理的矛盾和困扰,各种各样的思想也在不断的碰

撞变化之中。

1.2.1员工思维方式与观念的转型需要一定的过程。 邮政辅业的员工经历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面对硝烟弥漫的市场竞争,转型业务暂未形成规模,员工过去多年形成的经营和发展习惯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员工要在短时间内深入理解、认识转型的意义和具体做法还有一些困难,所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培训,让员工对转型形成透彻的认识并通过实践的磨砺。

1.2.2员工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

由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企业转型的迫切,竞争给员工带来的工作压力加大、带来不稳定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使员工思想出现较大的触动和变化,一方面员工要考虑身心健康等应对挑战问题的同时,还要考虑面对市场竞争中的营销技能、机制创新中的竞聘上岗、技术发展中的新兴知识等因素,员工普遍感到压力比以往大了很多,甚至出现了有些员工表现出承受不了压力,主动找关系调入邮政主业单位的现象。

综合上述现状,因邮政转型给辅业员工带来思想上的迷惘,情感上的困惑,理念上的茫然等不良情绪和消极思想,影响了员工士气、造成了管理上的矛盾、员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和发展上的阻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战略转型的顺利实施。加之由于有效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办法还不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也在降低。

1.3员工激励因素识别

为了对员工激励因素进行识别,采用了激励因素访谈的形式,对员工的需求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在访谈调研后,可清晰地发现企业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员工需求的集中度。要充分了解和利用员工的激励点,提高工作效率,调整管理重点,有意识的满足员工广泛关心且集中度高的需求,达到组织整体绩效的提升。同时,要将激励因素列为我管理部日常工作改进中的重点,提高整体员工队伍素质,从而提升物业服务的水平,为邮政主业提供一流的服务,为邮政生产提供安全的保障。

1.3.1 员工满意度调查访谈

面临邮政的转制,市场竞争的需求越来越高,员工能否接受市场化的观念,要选择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首先了解员工的心理动机,在实地满意度调查访谈方面,根据企业特点设计的访谈提纲, 涉及内容包括: 工作条件和环境;工作特性包括工作的稳定性、工作复杂程度、工作的社会地位、工作的责任感和工作与个人道德标准符合程度;公司文化;员工价值实现和发展的需要;安全保障、薪酬的高低、福利待遇、休假等物质条件;组织的领导方式、员工参与管理和决策的程度等领导特性;团队特性;员工生活;规章制度;员工心理感受。

第五篇:五个有效的留人办法(公司员工激励法)

1、首先解决人的问题——把资源用在刀刃上

许多公司的老板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科学知之甚少,总以为那是职能部门的事情,不知道人力资源管理与自己的工作职责的关系,不懂得管理的本质就是“带领大家一起去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事实上,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者们的共同职责,好的老板一定是好的人事经理。

很多老板宁可花费成百上千万的资源去购买设备,也不愿意为企业内部人才的成长提供必要的资源。而实际上,同样的资源投入,如果用于招聘人才、培养人才的话,投资回报率至少高20倍以上,所以,对于成长期公司老板来说,应该做好三件事情:第一,学习和了解现代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第二,重视人力资源在成长期过程中的作用;第三,建立基础机制,在人才的招聘、培养和使用上投入适当的资源。

2、从人治到法治——制定游戏规则

经常听到有人大谈“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以至于产生很多误解。有人把“人治化管理”当成人性化管理,忽视专业化分工,缺乏职能定位,没有指挥与援权观念,老板或主管可以到处指手划脚,随便指挥。各种协调文件或工作指令没有留下应有的书面化记录,出了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差错谁也不肯负责。导致公司内部效率低下、管理混乱、士气低落。

真正的人性化管理是什么?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科学的管理制度下形成的经营机制,保证企业的顺利发展和不断成长,从而维护大多数员工而非某些特殊人员的利益。在此过程中,员工也可以获得职业生涯方面的规划,得到职业理念、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技能的培养,提升从业技能以及职业心态,并进一步享受完美的人生。

当然,在制定制度的时候一定要避免通篇“罚、罚、罚”,因为制度本身是告诉员工,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而不仅仅是告诉他们做了以后有什么下场。为此:第一,建立一套适用的管理制度,不用急着考虑完不完善;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有了这套基础管理制度,你将在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避开个人情绪的影响。第二,培训、管理制度的督导执行;第三,及时评估考核,并适当激励。

3、激励——建立公平、公正、具公信力和吸引力的激励制度

制度的贯彻执行除了持续的培训和督导之外,激励是重要的维系因素。没有激的团队,必将导致平庸的业绩和浮躁的人心。

说到激励忍不住又要说到钱,处于成长期的公司钱少是现实,那么,拿什么来激励?

其实,员工激励是多角度、多元化的,不一定每次激励都要花钱——但一定要花心思。除了金钱之外,我们其实还有很多激励手段可以使用—

(1)事业激励:在考虑有效的实施激励机制时,如果通过反复灌输,使得员工认可企业所从事的事业,感受到企业从事的事业能够提供给他很强列的实现社会使命的责任感,可以拥有足够的空间来施展抱负,就能够激励员工满怀热情地投入到建设企业的事业中去。

(2)现实和期望激励并重: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现实和期望两个方面的激励缺一不可。例如,让员工拥有企业的股份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这样可以真正把企业利益与员工自身利益连在一起。这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制度的改革内容。员工是企业真正的主人,通过拥有股份形式参加企业管理。另外如现在在高科技公司里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期权”。期权的持有人(员工,管理层人员)有权利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以一定价格向对方(公司)购买或出售一定的股票或债券。这对于吸引人才、激励员工非常有效。

(3)感情激励:事业、物质的激励是有效的,但还不够,还要感情激励。由于成长期的公司工作相对来说往往难度大,不可预测性强,因此,创造温馨的企业人际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生产、生活环境,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也是重要的激励手段。

(4)因人而异:对员工的激励不能千篇一律,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激励措施,以达到激励职工的目的。

(5)因时而异: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不同的阶段,工作的重心自然会发生转移。因此,企业的激励机制也要随之作相应的调整,通过最合适的激励手段来激励员工发挥能量,共同完成下一步的组织目标。

老板所要做的三件事情是:第一,认清激励的本质,辨析各种激励手段的效用,使用方法以及使用场合;第二,切忌奖惩的随意性,不能让激励性质的奖惩失衡,更不要让激励变成“人手一份、人人都有”的福利;第三,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以公正、公平来维护激励制度的公信力,使其能够发挥应有的激励效果。

4、精神物质双管齐下——光画大饼是不够的

员工把老板空口许诺、动辄畅谈美好远景叫做“画大饼”。如何避免“画大饼”,需要在以下三个方法注意:

第一,仔细考量公司的资源状况,能付出多少回报是多少;宁可把丑话说到前面,也不要失去老板在员工心里的威信,老板更不能为了取悦员工拿自己的信用开玩笑;

第二,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光“画大饼”是不够的,他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报酬来维护基本的生活需求。老板可以不拿钱也干活,因为公司是你的。作为员工,我凭什么要无私奉献,冒失去现实物质收益的风险呢?

第三,光要物质也不行,适时展望公司的美好前景,给所有的员工描绘出未来的蓝图,能够起到物质激励所无法替代的作用,特别是能够激起员工们旺盛的斗志。5机制是第一生产力——谈钱太俗,谈文化太虚

对于真正意义的人来讲,你光和他谈报酬,他可能认为你这个老板惟利是图,没有做大事业的能力;如果光和他谈文化“画大饼”,他又可能认为你净玩虚的,做人做事不实在,为此,建立一套科学的用人机制——严格意义上来说是建立一套以工作分析、工作评价为核心的规范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竞争中,公司今天赚钱并不难,难的是明天、后天继续赚钱。因此,公司要获得可持续发展,你还得做好三件事—— 清晰界定人力资源部门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的战略意义,不要把这个部门变成一个打杂的后勤部门;

第一,必须重视人才的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由公司部门职能转变为企业的一

第二,随着公司的发展,应该逐步淡化老板在管理上的强势作用,引导员工自己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游戏规则及奖项设置下一篇:优秀党支部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