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要兼顾学生需要和国家需要

2023-02-07

1 关注学生心理建设

一节优质课应始终贯穿培养、引导学生乐学、爱学、勤学、好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种种原因的影响, 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受人以鱼不如受人以渔, 受人以渔先受人以欲”。当发现学生不“吃鱼”时, 应先培养、引导产生“吃鱼”的欲望。一节优质课的授课语言应生动幽默, 科学形象, 使微观世界宏观化, 抽象问题具体化, 实现学生无障碍的接受知识, 课堂上要设计、穿插适当数量的演示实验, 并设计相应问题让学生去经历、去体验, 在经历和体验中享受乐趣, 以构建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 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接受知识, 形成有效能力, 要不断的向学生的心理输送阳光, 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 兼顾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把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首位是一节优质课的主要目的, 课堂上应该始终贯穿信息呈现, 信息整合、信息应用。学生成长在一个信息化, 知识更新频繁, 科学技术一日千里的现代化社会中, 只有不断的进行知识更新、及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学生走向社会后才能满足将来所从事职业岗位的需求, 为今后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铺平道路;学生考试同样需要信息的获取、加工和应用能力, 该能力的强弱几乎决定着考生的成败。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编制与新教材培养目标高度吻合的新题目, 老、旧的传统试题是为培养旧教材教学目的服务的, 它不能满足新教材的培养目标, 所以使用新教材后如仍全套使用老、旧的传统题目必然是事倍功半。编写与新教材相匹配的题目可以到从教材中选取素材, 最好既能挖掘教材的内涵, 又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苏教版《实验化学》49页,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取MnO2、CuO各物质的用量以0.1g左右为宜。”既然要研究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就要保证其他条件如过氧化氢浓度、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等相同, 因为MnO2、CuO的密度不同, 要保证接触面积相同, 所取的质量一定不同。为此配置如下题目

课外活动小组的三名同学甲、乙、丙用图1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 (C u O、M n O2、Fe2O3) 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催化剂密度见表1。

回答:

(1) 教材中取三种催化剂 (CuO、MnO2、Fe2O3) 各0.1g, 甲同学认为教材的方案欠科学性, 并提出MnO2、Fe2O3各取0.10g, CuO应取0.12g。甲提出该改进方案的理由是________。

(2) 乙将0.1gMnO2放入上图锥形瓶中, 连接好装置后, 向锥形瓶中加入6%的H2O210.0m L, 30s时, 量筒中气体体积为20.0mL。则反应速率为L/s。

(3) 丙同学发现乙同学用10.0mL量筒量取6%的H2O210.0mL, 加到分液漏斗中, 然后打开漏斗活塞将过氧化氢全部加入到锥形瓶中, 丙同学指出乙同学的操作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清指出乙同学操作的欠妥之处, 应如何改进。

解析: (1) 证明不同种催化剂对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 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 该反应属于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 要保证反应物与催化剂的接触面积相同, 氧化铁与二氧化锰的密度接近, 质量相同即可基本保证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相同, 氧化铜的密度略大, 要与氧化铁和二氧化锰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相同, 质量应该略大。

(2) 收集到20mL气体, 因向锥形瓶中加入1 0 m L液体, 排除1 0 m L空气, 氧气只有10mL, 答案为1/3×10-3L/s。

(3) 将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完全加入到锥形瓶中, 锥形瓶中的气体可能从分液漏斗出外溢, 为实验带来误差;可以将分液漏斗换成算式滴定管, 为开放性题目, 有很多答案。

对于长远利益的培养, 要在满足眼前利益的基础上, 进行长远的规划, 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可将班级的同学7人分一组, 作为班委成员, 将一个班级分为七组, 既有七组班委, 每套班委执政一周, 七周完成一个周期, 在第二个周期中, 组内成员职务互换职务, 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 全班同学对执政班委每一个成员一一平均价, 评价执政班委成员工作, 比如在工作中能否着眼大局, 能看主体、主流, 能抓住主要矛盾, 抓住事物的本质, 工作方法上有哪些值得借鉴, 哪些方面尚需改进等等, 让班级中的每一位同学都体验、感受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各自的酸甜苦辣, 即培养了全体学生的管理能力, 又能让全体学生学会宽容、理解, 为学生将来融入社会和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培养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独特的观察视角

在视角上, 学生应学会和养成多侧面、全方位的看待学科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于学科同一知识点, 考察的侧面不同, 需要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便有所不同, 对于学生薄弱的知识点, 教师可以选编从不同侧面考察同一个知识点的一组题目进行训练, 或提供素材让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以便对薄弱知识点各个击破。显然, 从不同测面全方位的去认识一个知识点, 是提高高考成绩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能养成多侧面、多角度的看待问题, 他们也会用同样的视角来观察社会问题和社会热点, 他们会看到社会中更光明的一面, 就会多几分智慧, 进而形成批判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此外, 我们还要引导学生用独特的科学视角观察问题。在观察、分析问题时能抓事物的本质, 抓住主要矛盾, 能看到问题的主体和主流, 例如, 教师可以结合同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 离子方程式书写等教学内容, 来提升学生这方面的素质, 这种素质一经形成, 不仅为学生解答题目提供强大的帮助, 还将为学生走向社会处理各种复杂问题奠定良好的基础。独特的视角是发现问题的视角, 是能够解决问题并走向成功的视角。这不仅是高考所需要的, 更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所必需的。

总之, 对于学生需要和国家需要, 须从课堂教学做起。充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关心学生心理, 建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心理特征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解决同一问题的多角度, 全方位的观察能力和多样性思维习惯, 提高应试能力, 兼顾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培养国家发展需要的复合型性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取向发生改变, 为满足对综合人才的需要, 教育的目标也随之改变。本文从关注学生心理建设观点为出发点, 兼顾学生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 培养多角度、全方位观察问题的习惯和独特的观察视角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需要,国家需要

参考文献

[1] 曾庆彪.走出“尊重学生需要”的认识误区[J].教育科学论坛, 2007 (11) .

[2] 李飞, 崔立中.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教学创新[J].素质教育大参考, 2006 (10)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课堂激情的传递艺术下一篇:持续性人文关怀理念ICU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