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论文

2022-04-2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教师年龄基本处于20岁到40岁之间,这个群体抗压性和社会成熟程度都偏低,而与教学对象无法进行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再加之“女儿国”似的单一同事关系,这些人际刺激的单一都可能激化负面情绪。同时,面对职业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很多幼儿教师因为长期的紧张工作,身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

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论文 篇1:

“90后”幼儿教师的成长与管理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和学前教育。

在学前教育事业中,越来越多的“90后”加入保教队伍。她们带着自己的教育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入幼儿教育这块园地。但有些“90后”幼儿教师面对具体而繁琐的保教工作时时常显得无助和无措。有幼儿园园长就忧心忡忡地表示:“‘90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感觉像大孩子在带小孩子”。事实上,幼儿园各级管理者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90后”幼儿教师是园丁的同时,她们本身也是花朵,需要在职业成长的过程中绚丽地绽放。“90后”幼儿教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应该让自己的生命价值得以完美的体现。因此“90后”幼儿教师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关注和人性化的管理。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人员群体,来源于社会学家们讨论社会发展时使用的一个代名词,以此讨论中国1990年以后所出生的独生子人群所面临的生活、成长、发展问题。之前很长一段时间,“90后”在人们眼中总体呈现一种负面的印象。不可否认的是他们身上的确体现出一些消极特征,例如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表现在心理承受能力差、情绪控制能力弱、危机处理能力低;另外就是个人主义较突出,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认识问题容易片面,沟通适应能力弱;还有一点就是社会责任意识低,表现出来就是依赖性比较强、法律意识淡薄且缺乏对基本信仰的认同。但客观地说,“90后”也具备很多积极的特质,比如说信息储备量较大,表现在各种传媒手段为我所用、学东西快、接触新鲜事物快;其次大多数的“90后”拥有发散性思维,体现在他们身上的是中规中矩的东西少、通常不按套路出牌且思维敏捷;最重要的是他们往往具备发展的眼光,敢于突破、批判旧事物,乐于接受新事物。

在文化环境方面,“90后”的社会思潮受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对传统的理念和思维产生了叛逆思维,传统道德标准受到了严重的破坏,而新的道德标准尚未建立,喜欢挑战权威与自我意识的强化,导致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在家庭环境方面,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他们在成长环境中养成了较为自我的个性特征。从这个时间开始,独生子女成为了家中的宝贝,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受到外界过多地呵护和关注,很少经受打击和磨练,这导致他们形成了自我、任性、脆弱等性格特点。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独生子女的特殊性,让他们享有优越的物质条件。当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中长大的“90后”进入职业生涯时,势必会有一些不适应。

当越来越多的“90后”年轻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成为生力军,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就更应该关注她们的成长和发展。“90后”幼儿教师的人格特质共性体现为价值观由“理想型”向“现实型”转变,价值取向多元化,追求前卫,看重当前;注重平等,喜爱友善的人际互动和平等自由的沟通,厌恶传统的说教方式;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价值,习惯被关注,责任感与合作意识较弱;情绪稳定性较差,面对压力和挫折心理承受韧性较弱,自我管理能力欠佳;思想活跃,才思敏捷,给幼教事业带来新的力量。对其鲜明的个性,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要适应“90后”幼儿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顺应时势变化,重塑管理理念,做好“90后”幼儿教师的管理。

当这批“90后“幼儿教师进入幼儿园工作后,往往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欲望、自我期望高、充分自信,期待被认可,有时为此感到焦虑。在刚接触幼教工作时,他们展现出对工作环境的期望高,但一有挫折就手足无措。有位年轻的“90后”幼儿教师就抱怨:“一大群孩子在面前吵吵嚷嚷,感觉心里烦躁得很。”同时,她们往往缺少人际理解、妥协的特征。有的老教师私下抱怨:“有些‘90后’年轻教师太自我,完全没有一点虚心的精神,做什么事情都自以为是。”最让“90后”幼儿教师苦恼的是面对幼儿园的各种规范和规章制度他们往往感到困惑,面对幼儿园老教师或管理者的指导与要求等容易感到压抑。有一位“90后”幼儿教师就讲到:“我带一个小班。我很喜欢孩子,平时上课还不错,和孩子们的沟通也挺顺畅的,但只要有老教师或园长来听课,自己就显得很慌乱,总是出错。”另外一方面,不少幼儿园园长也在抱怨“90后”带来了创新思维、满腔激情的同时,也给幼儿园带来诸多管理的挑战。他们反映大多“90后”的幼儿教师职业定位模糊,敬业度、忠诚度较低,责任心较弱,抗压性较差,缺乏团队精神。有一位幼儿园园长就忧心忡忡地表示:“我们幼儿园的一位‘90后’幼儿教师,完全批评不得,当受到一点委屈和挫折时就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如果多批评她几句,她就嚷着转换岗位,甚至动不动就提出要辞职,真是轻不得也重不得啊。”

因此,在对“90后”幼儿教师进行管理时,幼儿园管理者要注重人性化管理。人性化管理是对有责任心的,进取心强的年轻幼儿教师主动关怀与爱护,帮助其成长,最终能够培养和锻造出一支有向心力、战斗力和忠诚度高的幼教队伍。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要通过恰当的引导和沟通,让“90后”幼儿教师对幼儿园发展的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逐步产生认同,使她们认清自身个性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领导,让其适应幼儿园工作并扎根于幼教事业。

针对“90后”直接干脆的人格特质,幼儿园的各级管理者在和“90后”幼儿教师的沟通中,要改含蓄的表达方式为直接沟通,有话当面讲清楚,不拐弯抹角,采用开放式沟通和集体讨论式沟通,采用尊重、平等、关爱的方式进行,则很容易赢得“90后”幼儿教师的信任和好感。管理者应充分考虑到他们愿意表达观点的个性,布置任务需要及时给予反馈,通过合适的沟通方式解决问题、达成目标。当理顺了教师的心态,最终受益的还是幼儿园的孩子们。当教育者将自己的善意、沉着和关怀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吸收并发挥这些伟大的力量,变得强大、有安全感、充满自信。

最重要的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90后”幼儿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针对“90后”幼儿教师责任感与合作意识较弱这一人格特质,管理者要帮助她们认识个人和团队的关系,提醒他们在日常保教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和探讨,学习老教师的奉献精神,并从她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中获得启示。当“90后”幼儿教师融入教师团队以后,能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快速增加安全感和归属感。

针对“90后”幼儿教师,幼儿园园长和各级管理者要改变管理方式。根据其工作实际情况采取以结果为导向、以沟通为手段、以教导为基础的开放式管理。幼儿园管理机制要透明化,并按透明的绩效考评方式去执行。工作奖励即时化,适当调整原有的马拉松式激励方式,把即时奖励、即时兑现常态化。日常管理要弹性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当采用自由式的管理。幼儿园管理者要有耐心,对“90后”幼儿教师要做好压力管理,关怀、理解、包容她们,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幼儿园文化环境,尊重、体谅、了解她们,加强管理技巧的运用,多采用鼓励性而非谴责式的管理方式。

当理顺了对“90后”幼儿教师的管理后,这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幼教事业中更舒展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将自己的青春和热情奉献给幼教事业。

本文为“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10-GJ-05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宋燕

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论文 篇2:

谈幼儿教师压力与管理策略

幼儿教师年龄基本处于20岁到40岁之间,这个群体抗压性和社会成熟程度都偏低,而与教学对象无法进行成年人之间的平等交流,再加之“女儿国”似的单一同事关系,这些人际刺激的单一都可能激化负面情绪。同时,面对职业激烈竞争及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有形和无形的压力,很多幼儿教师因为长期的紧张工作,身心都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尤其是心理方面,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问题。一些幼儿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滋生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幼儿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作为管理者,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了解她们的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不断改善她们的内心状态,促进教师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一、幼儿教师压力的主要来源

1.社会压力。这压力源自教师的社会地位。尊师重教在我国已被提倡多年,但社会文化对幼儿教师的定位却不尽如意,家长和社会对幼儿教师的普遍认识就是“哄小孩的”,提起幼儿教师的工作,很多人会产生一种“既简单又轻松”的感觉;而幼儿家长却会对教师提出很多过高的要求;当代文化对幼儿教师形象的描述,又过重的倾向无私奉献的精神的塑造,忽视了现代幼儿教师作为现实中的人的多元特质的展现。随着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各种开放、考评、验收、创建以及各个部门的检查等经常使教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因为这一系列的考核、活动与检查将与她们的前途与待遇相联系……在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信任度降低的同时,许多家长又都希望选择名幼儿园和好教师,这一系列的矛盾使得一些幼儿教师的自尊受到极大的伤害,从而导致产生过大的心理压力。

2.工作压力。在人们的眼里,幼儿教师是一群活泼美丽的姑娘,每天带着孩子唱歌跳舞自由自在,非常开心。事实却不然,幼儿教师辛苦的程度,外人难以想象,她们面临的工作压力非常之大。

3.心理压力。幼儿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对周围人的评价比较敏感,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首先想到的是别人会怎样看待、有何评价?工作时往往会瞻前顾后,犹豫不决;幼儿教师还比较容易失衡于多重社会角色的适应,一方面为人师表——教师、“妈妈”;一方面又是一个普通人——妻子、母亲、女儿、儿媳,两方面之间的冲突较难处理,极易产生过多的忧虑和自责。再加上同事同行之间的激励竞争,心理压力确实很大。这一切使得幼儿教师的心理压力剧增。

二、幼儿教师压力的危害分析

因為工作压力大,很多教师的身体状况不良。困扰幼儿教师的疾病主要是声带小结、听力障碍和神经衰弱。声带疾病在幼儿教师中非常普遍,工作三年多的教师就开始出现这方面的问题。由于工作需要,声带得不到休息,声带的负担越来越重,进入中年以后,原本亮丽的嗓子就变黯哑了。与此同时发生的是听力障碍,幼儿园里孩子的喧哗声极大,相距几米远便不能听清对方说话。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听力障碍的发生是难以避免的。幼儿教师心理负担重:担心班上的孩子出事故、单位内定期评优选模等等都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心理负担,大多数幼儿教师不同程度的出现失眠、健忘等神经系统病变。

幼儿教师大多是娇弱的女子,正是她们,却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超限的压力将导致职业倦怠。專家认为,职业倦怠是工作强度过高并且无视自己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

三、解决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改变幼儿园的管理方式,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作为管理者,关注幼儿教师的喜怒哀乐,了解她们的所思所想,理解她们,帮助她们,不仅是管理者的职责,是管理者一贯所倡导的“人文关怀”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也是帮助管理者自己,正是管理中的不切实际、形式主义、专制,导致和加剧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作为管理者,需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科学知识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把这些知识灵活运用,建设民主、平等、尊重的幼儿园精神环境,进行科学、民主的管理。

2.合理安排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

任务明确不仅有利于避免幼儿教师职业角色的混乱,避免其职业倦怠,还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工作效率。因此,幼儿园应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职责清晰、分工明确、讲求实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职责范畴、能力和符合劳动法的前提下,合理安排工作任务和工作量,为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教育好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

因此,理解教师,关怀教师,为教师减压,让幼儿教师在体验关怀孩子的同时,也体验到自身得到关怀的幸福和快乐,这将是每一位幼教管理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所在。

作者:次仁央拉

幼儿教师与幼儿管理论文 篇3:

关于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当前,教育界对班级管理的关注主要侧重于中小学的班级管理,而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幼儿园班级管理有其特殊性,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的情境,同时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的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对幼儿进行生活管理与教育,促进幼儿的自律与合作,最终促进幼儿的全丽发展等。可以说,幼儿园班级管理是幼儿生活的前提,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重大意义。

由于现代教育理念倡导要以儿童为主体,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此幼儿教师往往会考虑“管多了是不是会限制幼儿的个性”、“要不要管理班级”,并且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同时,在幼儿园里不同的老师所管理的班级存在差异性,表现为不同类型的班级呈现不同的特点,发挥着不同的教育功能,起着促进或阻碍幼儿发展的作用。教师是幼儿同班级管理的主导,并对班级里的人、事、物进行全面的管理。幼儿教师是否能在自己班级文化的矛盾、冲突与不…致性等现象中进行教学与班级管理,这些问题的解决主要取决于真正进行班级管理的教师,影响与考验着教师的领导能力。

一、班级管理及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的界定

幼儿园班级管理。目前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定义班级管理,学者们大都赞同“由教师主导来管理、逐步引导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管理最终实现班级常规良好,维持教学和学习顺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观点,综合文献资料,本文将幼儿教师班级管理定义为:幼儿教师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以学前教育原则与观念为指导,实现班级中的人、事、物的互动,进而实现各种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动态过程。内容主要涉及到幼儿园班级的生活常规、教学、班级环境、班级气氛、人际关系的管理五个方面,其中各个方面的管理都是紧紧围绕幼儿养育的生活管理而展开,注重的是对幼儿的引导和感染。

幼儿教师班级管理。班级管理观念是对班级管理问题的基本认识,是对其所涉及到的多种问题的认识的观念的系统,包括了幼儿教师对班级管理的本质的认识、班级管理主体的认识、班级管理目的认识、班级管理内容的认识、对班级管理的价值和功能的认识等几个方面。教师班级管理观念也是反映了教师自身的价值追求,而且还蕴涵着人们对理想教育的向往,体现了教师对教育“应然”状态的价值追求。

二、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与分析

经过文献分析和相关的研究,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的调查从教师能书面回答、言说叙述、行为表现及策略三个方面来分析教师的观念。本研究首先是对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问卷分析结果和幼儿园园长的推荐,选取14位老师进行访谈和自然观察。

问卷调查与分析。本研究选取北京市13所各类幼儿园的260名教师为调查对象,发送正式问卷:经过对问卷的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即经验丰富的、教学时间长的专家型教师比参加工作两年内的新手教师的班级管理观念丰富、准确,具体表现如下:专家型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目的阐述准确清晰,而80%新手教师对班级管理的目的认识片面,认为班级管理主要是维持秩序、纪律。专家型教师认为幼儿教师应当是班级管理的主导,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体,只有老师注重营造一种自由、民主的气氛,引导幼儿发挥主体性,实现幼儿的自制、自律;部分新手幼儿教师还没有意识到班级管理应当是师幼共同完成。专家型教师在观念中能清楚地意识到班级管理包括幼儿常规管理、班级环境管理、教学管理、人际关系管理、班级气氛管理;而新手教师注重常规管理,特别是并没有把教学也纳入班级管理的部分,对于班级环境管理、人际关系、班级气氛管理叙述的不太全面、深刻。专家型教师认为自己的班级管理观念更多来自实践经验,是自己独特的一套理论,与其他教师的理论不完全相同;新手教师认为自己的观念更多来自书本知识,但是他们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实践和学习配班班长的实践经验。

经过对问卷分析认识到,初任教师缺乏班级管理的知能,对学生、班级事件与情境没有足够的知识,也缺乏来自班级情境中建构意义的模式,以引导有效的班级管理;初任教师的认知模式尚不如专家的精致,无法连结各种知识,做出明智决策以解决班级管理的问题;由于经验的缺乏,使一些必须透过经验的反省才能获得的智慧,也无从产生,使初任教师在班级管理方而遭遇到足以使其丧失教学信心与喜悦的挫败感。

对幼儿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幼儿教师的结构性访谈和随机情境性访谈,发现他们对同一问题的回答都有各具特色的表述,使自己的观念呈现出个性。相对来讲,经验丰富的专家型教师回答非常全面、深刻,认为自己的想法来自实践经验,并指导自己的实践,甚至有的专家型老师还有自己思想的闪光点,与书面的理论不谋而合,增加他们工作的信心;新手教师不能说出自己的观念,比较模糊,对问题的回答相对简单、片面。教师们的回答大都可以纳入以下三个取向,即预防性、支持性、纠正性。

预防性。教师在进行班级经营之前,必须透过计划来预测各种可能发生的行为问题和成因,采取相应的对策,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目的是在事先预为防患,减低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支持性。在学生某一项违反规定行为可能发生或尚未形成前,教师所采取协助学生避免违规行为,或修正不良行为的支持性措施,目的在帮助学生自我控制,借着精细的技术,让学生再回到学习中去。

在访谈中,一位教师说道:“孩子不对的时候你要去批评,但是有一点原则,尽量不当着大家的面,孩子都有自尊心。课后你把他叫下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并告诉他哪里做得对,然后夸夸他,夸他自己的优点,不要拿别人来比,否则会给他压力,同时老师和孩子约定,这样孩子就会坚持做。奖励小贴画,以鼓励为主。还有就是一定要严格要求。孩子闹也好、调皮也好,有时捣乱也是模仿,都是年龄特点、本性、性格、童心使然;如果老师有个主导思想的话,管理孩子的时候,你就会把你的情绪放正,效果就很好。”这位教师不仅对孩子常规习惯的养成采取支持性态度,并且在整个全面的班级管理当中都是支持性的管理观念和行为,给幼儿充分的自主,孩子们对老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与尊重。这样的班级管理往往对幼儿的成长发展非常有效,也有利于教师各项工作的开展。

纠正性。当学生违反常规或抗拒教师的权威时,教师会采取纠正手段,用一些方法来制止不良行为,且进一步指导正确的行为,帮助学生改正不当的行为,以建立起良好的行为。由于学生的行为是不适合的,教师若常采惩罚性的措施、改正行为的警告等,有时会引起学生短暂不悦的行为。 通过对老师的访谈和观察,发现幼儿教师的班级管理呈现以上三种不同的取向,简单说,就是老师有的注重“管理在前”。有的注重“管理过程”,有的注重“管理在后”,但是老师的观念并不是绝对的划分为某一种取向,而是有所侧重,不同取向的观念引发相对应类型的班机管理策略、行为及对自身班级管理的评价。

总之,对幼儿教师班级管理观念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目的是了解幼儿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至少可以使参与研究的幼儿教师能够反思自己班级管理的观念,有不断更新和发展自身的观念的意识。实际卜,有效的幼儿园班级管理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能达到在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下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性,促进幼儿的发展,实现教师的“管”与幼儿的“自由”之间的平衡,只有具备这样的正确理念和行为才有可能产生好的班级管理成效,才能为幼儿营造一个浸润式的生活与学习环境。

作者:秦 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水泥企业精细化管理论文下一篇:活动设计下中职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