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2022-08-26

第一篇:对联上下联平仄规则

对联平仄规则

(2007-09-08 07:57:44) 转载

分类: 对联知识

对联是中国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 那么,平仄又是对联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说要出好联和对好联, 就必须掌握平仄, 没有平仄, 也就没有对联一说了: 不懂平仄, 对联也无从谈起; 不讲平仄, 决不是对联. 说到掌握平仄, 还是有规律, 有方法的. 一, 要了解平仄, 就要先学习基本功. 主要掌握 <声律启蒙>, 这是很有必要的. "云对雨,雪对风, 晚照对晴空. 来鸿对去燕, 宿鸟对鸣虫........" <训蒙骈文>中, "天转北, 日升东. 东风淡淡, 小日蒙蒙. 野桥霜正滑, 江路雪初融......" 这些是学习对联者应该掌握的, 从中可以得到语音, 词汇, 修辞的训练. 特别是 <训蒙骈句> 词语平仄, 对仗工整, 对于对联修辞组句有很大的帮助. 可能有的文友认为, 对联只要有文字功底, 历史知识, 文学知识就可以了. 其实这仅仅是学好对联的必然条件, 但还必须真正了解平仄的基础知识, 没有了平仄制作对联就无从谈起. 二,要运用平仄, 就应该掌握平仄的框架. 秃笔在1992年<对联和楹联异同的探讨>一文中, 曾谈到对联的平仄源于律诗, 而又区别于律诗, 因为律诗只有五言, 七言, 而对联在长期的发展中吸收了词曲的长短句逗等格律. 律诗成为格式化了, 而对联的句式, 音节则比较活, 比律诗平仄的运用更加活跃.

一、句中平仄规则(以上联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视节奏而定。

受唐代以来律诗的影响,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号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脚平仄规则(正格,以上联为例)

(最后两句句脚平仄不相同为正格)

每边一句:仄

每边两句:平仄

每边三句:平平仄

每边四句:仄平平仄

每边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边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边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们在对联时长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还有: 四字联: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联: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联: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联: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变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联: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联: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联: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联: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长一点的对联, 虽无固定的格式, 但必须是平仄交错, 互相协调,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对联. 其实对于平仄掌握熟练的人来说, 是可以冲破平仄格式的束缚的.但是音节部分必须严格. 启功先生曾用一个分节"竹竿"对对联平仄基本框架的形容,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各种句式都可以从竿上截出来, 这是对联创作最简单的框架.

对联常识

(二):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转贴 点击数:6209 更新时间:2006-2-15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第二篇:对联平仄常识

对联常识:对联平仄

作者:佚名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

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

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第三篇:平仄对联学习与欣赏

平仄(拼音:píngzè,英文:level and oblique tones),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 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锵”,虽然有许多讲究,但是平仄谐和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平仄在诗词中又是怎样交错着的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两句话:

⑴平仄在本句中是交替的;

⑵平仄在对句中是对立的。这种平仄的规则在律诗表现的特别明显。

例如毛主席《长征》诗的第

五、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平起句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平平,平平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平。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平平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平平,“云崖”对“铁索”,是平平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平。这就是对立。

汉语拼音声调标注位置口诀:

a母出现别放过,

没有a母找o e ,

iu 并列标在后,i和 u并列时,标在后面。比如liu,标在u上,gui,标在i上。

ü母上面两点抹。

单个韵母不必说

j q x 小淘气,

见了ü眼就挖去。

第四篇: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7

五言律诗的平仄规则(诗词格律解说(7))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五言律诗的平仄,有四个基本句式:

(一)仄仄平平仄;

(二)平平仄仄平;

(三)平平平仄仄;

(四)仄仄仄平平。

用这四种句式分别作为第一句,可以构成四种平仄格式。

第一种是以“仄仄平平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平声,但也可用仄声。,表示按照格律安排这个位置,虽然是仄声,但也可用平声。杜甫的《旅夜书怀》就是这种格式: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第二种是以“平平仄仄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第三种是以“平平平仄仄”为首句来组织,叫做平起仄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春日登楼怀旧

[宋]寇 准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第四种以“仄仄仄平平”为首句来组织,叫做仄起平收式,全诗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从军行

[唐]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第五篇:同乐易友·对联:800+(对下联)

清风鸣蝉网·同乐易友·对联:800+(对下联)

清风鸣蝉网,非比寻常衣!

易友阅读古籍,对联800+同步进行中:http://chanyi.s.ev123.com

济南“不见不散”官方QQ读书群:94390909 47051369 94391271 94391396 排名:【状元】【榜眼】【探花】(品质优先原则)

后面依次为: 进士、 贡士、会元、举人、解元、秀才、贡生、童生。

上联:看什么乒乓。

下联:爱什么凹凸。(一只蝉)

上联:忙里偷闲,乒乒乓乓。

下联:短小精悍,滴滴嗒嗒。(一只蝉) 下联:风生水起,轰轰隆隆。(小左手的虫) 下联:炉火纯青,敲敲打打。(大兵小将) 下联:两全其美,奔奔跑跑。(DHS) 横批:掷地有声

上联:各就各位,师徒分宾主落座。

下联:安马劳顿,孝亲尊且立规矩。(菲比寻常) 下联:尸位素餐,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只蝉)

上联:恨,比讨厌多一点。

下联:贱,比矫情少一点。(baby)

上联:魔!

下联:佛!(静观世间风雨) 下联:儒!(一只蝉) 横批:神!

上联:Over you(在你) 下联:Follow me (跟我) 横批:Becoming Buddha (成佛) 上联: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下联:

上联:Coffee (咖啡) 下联:Tea (茶) 横批:Water (水) 上联:性, 下联:命, 下联:运, 下联:限 。 横批:八字一瞥

上联:道可道非常道,道常无名,道常无为。

下联:人可人非常人,人常有智,人常有为。(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道德经》 下联:万里云堤,溃于蚁穴。(驩咍嗢噱)

上联: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道德经》 下联:生与克同用,克与生同功。(一只蝉)

上联:俗人昭昭,我独昏昏。《道德经》 下联:

上联: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道德经》 下联:动静相分,老少相遂。(一只蝉)

上联: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道德经》 下联:女汉子在上,萌妹子在下。(驩咍嗢噱)

上联:道之出口,淡然无味。

下联:理之入脑,豁然开朗。(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道德经》 下联:善者不辩,辩者不善。(一只蝉)

上联:以正治国,以奇用兵。《道德经》 下联:以史为镜,以历积证。(一只蝉)

上联:为,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下联:醒,不醒,不醒而无不醒。(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治大国若烹小鲜。《道德经》 下联:吹牛皮尤坑少年。(驩咍嗢噱)

上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 下联:

上联:乱七八糟的佛经。 下联:三心二意的道藏。(云舟)

上联:李广射石,弓虽强石更硬。 下联:匡衡凿壁,洞虽小志更坚。(云舟) 下联:高僧布施,衣土社人云会。(一只蝉)

上联:六经注我,我注六经。宋·陆九渊《语录》 下联:

上联: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弟子规》 下联:

上联: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弟子规》 下联:动有余量,则以习武。(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点,线,面,等我下面给你吃。 下联:

上联:权重权轻,甚是活泼。

下联:利小利大,乃为可爱。(静观世间风雨) 下联:变善变恶,其庶几乎。(一只蝉)

上联:有一种技能,叫专治各种不服。

下联:有一种节操,叫至贱之刃无敌。(驩咍嗢噱)

上联:我变了?我没变! 下联:你傻了?你没傻!(小夜) 下联:你笑了?你没笑!(小学没肄业) 横批:黑白双煞

上联:面对面,你还爱我吗?

下联:背靠背,你还想我吗?(藏锋敛锷) 下联:肩并肩,你还亲我吗?(一只蝉) 下联:心同心,你还念我吗?(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逆风的翅膀,更容易飞翔。

下联:爱情的力量,很容易受伤。(变形金刚) 下联:任性的萌娃,更容易成功。(Another) 下联:烦恼的人生,定可以成佛。(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樱桃好吃树难载。

下联:人生好玩佛难成。(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声律启蒙》 下联:水波围城,观世者必市井。(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出关老子,著道德五千言。《声律启蒙》 下联:乱世孙武,谱兵书卌六计。(朱人专走刀口) 下联:入世孔子,述四书五经语。(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一枰决胜负,棋子分黑白。《声律启蒙》 下联:一争成贼寇,江山被易主。(藏锋敛锷) 下联:一战诀西东,天下系道统。(不及酒伴)

上联: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声律启蒙》 下联: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李渔)

上联:摩擦,摩擦,是魔鬼的步伐。

下联:勾兑,勾兑,尤神仙般潇洒。(本固枝荣)

上联:最美人间四月,津津乐道。

下联:品味馨香三千,款款而谈。(菲比寻常)

上联:真,全真,不全真,全不真,真不全。

下联:税,抵税,免抵税,抵免税,税免抵。(一只蝉) 下联:浅,深浅,搏深浅,深搏浅,浅搏深。(菲比寻常) 下联:空,全空,不全空,全不空,空不全。(静观世间风雨) 下联:亡,空亡,旬空亡,空旬亡,亡旬空。(清风鸣蝉)

上联:琵琶行。 下联:江湖远。(一乙)

上联:天文地文人文,学以致用。

下联:儒家释家道家,悟可通达。 (九宫格)

上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下联:南有儒墨北有兵,东去为齐西为鲁。(一乙)

上联:四时春夏秋冬。 下联:诸法观止定静。(一乙)

上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下联:求仁见仁,求礼见礼。(一乙)

上联:半日读书,半日清闲。 下联:一时聪明,一时糊涂。(一乙)

上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下联:饮一壶酒,抚一曲琴。(一乙)

上联:白练裙,黄紬被,紫绮裘,草圣诗伯酒仙,郑虔三绝。《对联话》 下联:曲玉管,梨花琴,流云声,沉宫清羽仙音,俞钟双骄。(一乙)

上联: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界本少全才,故名曰半。《对联话》 下联:一阴一阳,一实一空,一有一无,乾坤何来二致,道法归一。(一乙)

上联:宜饮酒,宜围棋,水木明瑟。《对联话》 下联:

上联: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

下联:给吃货觅食,给食觅吃货。(驩咍嗢噱)

上联:槐花黄,举子忙。

下联:脸色绿,肚子疼。(驩咍嗢噱) 下联:俞伯牙,钟子期。(一乙)

上联:提锡壶,游西湖,锡壶掉西湖,惜乎。

下联:兵相契,法象棋,象棋演相契,降岂。(一只蝉)

上联:藕荷。 下联:波浪。(一乙)

上联:魑魅魍魉,四小鬼各自肚肠。

下联: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月夜品茗) 下联:江河湖海,五大湖汹涌三焦。(一只蝉) 下联:官宦宗宰,世代事血脉相承。(潇潇暮雨)

上联:急急如律令。

下联:般若波罗蜜。(一指禅)

上联:惶惶若丧家。

下联:交交似鸟语。(一只蝉) 下联:絮絮如春风。(潇潇暮雨) 下联:皎皎如明月。(驩咍嗢噱)

上联: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下联:

上联:没有短裤还过什么夏天。 下联:装满银子何惧那些花街。(一乙)

上联:神,隐显莫测,变化无穷,千里万里,須臾即到。《丹经极论》 下联:静,调摄身心,自在安和,放下万缘,一丝不挂。(一只蝉)

上联:生我者道,活我者神,神守道,道养神。《丹经极论》 下联:

上联:瞎子不好修道,聋子不妨。《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诀中之诀,始终离不得。《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空固空,假亦空,中亦空。《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假固假,空亦假,中亦假。(吕洞宾)

上联: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纯想即飞,纯情即堕。《楞严经》 下联: 上联:万法归于静,真不可思议。《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一是目光,一是耳光。《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识不断,则神不生;心不空,则丹不结。《太乙金华宗旨》 下联:

上联:无火之为炁。 下联:

上联:本是我赚他,反教他赚我。教他来赚我,便是我赚他。到得他赚我,我又去赚他。始终我赚他,他何尝赚我。

下联:却道我梦蝶,还是蝶梦我。化蝶知梦我,方觉我梦蝶。前尘蝶梦我,今朝我梦蝶。不解我梦蝶,蝶怎能梦我。(一乙) 横批:回文锦书

上联:唐贵妃的梨,非梨。

下联:专家扯的蛋,非蛋。(驩咍嗢噱)

上联:男骗子,女骗子,骗你没商量。

下联:老顽童,小顽童,顽皮无极限。(风信子)

上联:清凉油。 下联:

上联:不会读书,只会装卦。 下联:

上联:动静阴阳,反复迁变。《千金赋》 下联:

上联:生扶拱合,时雨滋苗;克害刑冲,秋霜杀草。《黄金策》 下联:长生帝旺,金谷之园;死墓绝空,泥犁之地。(刘基)

上联:日辰为六爻之主宰。《千金赋》 下联:月建乃万卜之提纲。(刘基)

上联:生,相生,金生水,水生木。 下联:

上联:世为己,应为人,大宜契合。《千金赋》 下联:动为始,变为终,最怕交争。(刘基)

上联:并不并、冲不冲,因多字眼。《黄金策》 下联:刑非刑、合非合,为少支神。(刘基)

上联:有助有扶,衰弱休囚亦吉。《千金赋》 下联:贪生贪合,刑冲克害皆忘。(刘基)

上联:用化用,有用无用。《黄金策》 下联:空化空,虽空弗空。(刘基)

上联:持世、合世、生世,其事已定。 下联:言正,业正,道正,不争则得。(一乙)

上联: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 下联:撕名牌,珍视你,跟我走。(鲤鱼) 下联:办公楼,蛀虫窝,吃喝睡。(驩咍嗢噱)

上联:大宅门。

下联:小胡同。(静观世间风雨) 下联:小家巧。(驩咍嗢噱) 上联:曲水亭。(济南地名) 下联:辫指巷。(静观世间风雨)

上联:不见不散。

下联:无情无义。(驩咍嗢噱) 下联:没完没了。(一无所知)

上联: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下联:

上联:四纵五横,墨明棋妙。 下联:

上联:开门见山,爽快人。

下联:干净利落,明白人。(一只蝉)

上联:犄角旮旯。 下联:

上联:两汉赋。《两汉赋》 下联:

上联:狼比狠,多一点。

下联:倩比情,幽一点。(一只蝉)

上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下联:

上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下联:

上联:精气神。

下联:红黄蓝。(一只蝉)

上联:你是谁,学校!

下联:背上包,滚蛋。(一只蝉)

上联:医者,治病察脉。《脉诀汇辩》 下联:官吏,断狱秋毫。(一只蝉)

清风鸣蝉网,非比寻常衣!

易友阅读古籍,对联800+同步进行中:http://chanyi.s.ev123.com

济南“不见不散”官方QQ读书群:94390909 47051369 94391271 94391396 排名:【状元】【榜眼】【探花】(品质优先原则)

后面依次为: 进士、 贡士、会元、举人、解元、秀才、贡生、童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道路运输管理局上班下一篇:大棚房整治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