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2023-05-09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激趣

浅谈数学教学中激趣的途径与方法

杨红仙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一点不错。一个人的兴趣越浓,他的观察就越仔细,感知、思维、记忆、联想等智力活动就越有成效。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尤为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笔者结合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浅谈激趣的几种做法:

一、在提问中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探索的倾向性大,教学时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设置既富有情趣又能激发学习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在设疑中解难,潜移默化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如在一年级下册教《认识时间》时,我采用多媒体出示小蜜蜂早晨起床、发现蜜源跳圆圈舞的钟面时刻的画面。提出问题:A、同学们,勤劳的小蜜蜂想要写一篇日记,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起床的吗?你能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回答:勤劳的小蜜蜂早晨6时就起床了。B、它在什么时刻发现了蜜源跳起了圆圈舞?回答:大约8时半。老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又问:“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如起床、吃饭、上课、放学和我们有什么重要关系?想知道吗?这一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好奇,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在游戏中激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我在教学时,总是选择一些符合教学内容的游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学到的数学知识。例如我在五年级上册教学《统计与可能性》时,上课前,我准备了红、黄、蓝、绿几种颜色的小球,按一定的要求放在四个袋中。上课时我让学生做“摸球游戏”,通过游戏体验了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接着我又让学生做“装球游戏”。每组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把球放入透明袋中,并比一比哪组快。最后请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词语描述生活中的一些事情。这样的教学,学生真是开心及了,同时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兴趣。

三、在动手操作中激趣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时,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小学生好奇心强、遇到新鲜事物喜欢动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鼓励学生在数学课堂上尽量动手画画、剪剪、拆拆、装装、比比、拼拼、测测、量量等操作活动。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五年级上册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我事先让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课时让学生动手拼一拼,并要求学生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出了长方形,有的拼出了正方形,有的拼出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他们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参与、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的知识在头脑中记忆会特别深刻而持久,而且还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愉悦氛围中激趣

课堂氛围就像一个有着魔力的磁场,好的氛围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不仅不感到学习是负担,相反还感到是一种享受;反之,则会使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板着面孔,使学生心理上造成压抑,精神上感到疲惫,要力求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上课时,教师要面带微笑,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在听讲过程中不感到疲惫,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幽默的比喻可引发兴趣。数学知识有些很抽象,用语言是难以讲清楚的。在教学过程中可插入一些幽默风趣的比喻,不仅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和谐师生情感,而且有助于学生知识的接受。这样既给了学生欢笑,又活跃课堂气氛。如果在教学中不能呈现出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就表示教学没有成功而是失败。

五、在电化教学中激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他们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应用题“树上有8只小鸟,飞走了5只,还剩几只?”这道题,对于我校低年级学生来说,若直接让他们读题,理解题中文字的意思是很难的。因为目前我校学生的年龄都普遍偏小,那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就更小。所以我在教学时先出示一张在一棵树上画有8只小鸟的幻灯片,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而后说出树上有几只鸟。再抽动活动片,屏幕上就出现从原来树上的8只小鸟里,飞走5只小鸟的画面。这时我问:飞走几只?这5只小鸟是从哪里飞走的?学生回答后,再让他们观察现在树上还有几只小鸟,并要求学生求现在树上的小鸟数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这样通过幻灯片的直观演示,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

第二篇: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教学

摘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情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内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一种使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心理环境,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语言艺术和美好范例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把被动学习变成为一种发展性,探索性的主动学习,真正让学生灵活自如地遨游在数学的海洋中。

关键词:数学培养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最有效地启动人的各种感觉器官,增强人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进而激发创新能力。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在谈到学习兴趣时告诉我们:“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因此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改变学习数学枯燥无味的现象,促使学生迸发出满腔的学习热情和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虽然存在于数学知识之中,但它并不是数学教材的自然呈现,而是需要教师充分挖掘、合理、巧妙地设计。另外,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教学中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生感觉到数学的美

数学美是人的一种本质力量通过宜人的数学思维结构的呈现,数学是严谨的科学,也是完美的艺术,可让学生从死气沉沉的数学中走出来,按照美的规律去选择,去创造,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欣赏数学,从数学中体验到无尽的美。普洛克拉斯断言;“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在平时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揭示数学的内在美,用美的语言、美的板书、美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数学灵感和数学审美能力,使学生在一种美的享受中进行学习,发现美和感兴趣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对伙伴。

“万物皆美,美是数学的和谐,”数学许多公式中存在和谐美,如;勾2+股2=弦2 ,sin2+cos2=1。几何中许多图形中的对称美,公式a2-b2=(a+b)(a-b)的简洁美等等。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美的规律,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打开智慧之门,使命题得到巧妙的解答。如在讲相似形时,向学生介绍“黄金分割”,著名的黄金分割提示了线段比例关系中的和谐美,它不仅在数学中,而且在音乐、美术、建筑、医学、生物,及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应用。这些都是数学美的表现,当一个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美,就不可能再感到枯燥无味了,他一定会充满活力、充满信心去学习数学,这正如;有花在,蝴蝶怎能不恋。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身临其境之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充满感情色彩。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心理体验。教育家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而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回产生无限的热爱,迸发出惊人的学习热情,达到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甚至创造出奇迹,若无兴趣的学习,却是一个包袱,一见苦差事,难以继续下去。如讲圆的概念时,若问学生;“你的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圆形”,若问;“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呢?做成别的形状不行吗?比方说,做三角形,四边形等。”学生们的注意力一下被吸引了,议论纷纷。又问:那就做成椭圆吧?这时学生们议论开了,这样的车子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教师进一步问:“为什么做成圆形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呢?”让学生回想实际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并讨论,最终找到答案:因为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这样,以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促进了学生的智力活动,在这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学习

热情高涨,对教学过程的参与度显著增强。如讲“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时,教师可引用“海上日出”一文配合讲解,把出海前后的太阳与海平线之间的位置关系边叙述边画图,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的美感,又获得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直观形象。

三、以疑引路,巧设悬念,激发兴趣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人们对某一数学知识的研究总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是学习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新认识与原有认知经验发生矛盾冲突后,激发出来的新想法或对该事物的疑点,是新知的生长点,也是探究式教学的起点。探究式教学实质是教师引导学生多方位寻求合理途径和方法去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起到了定位、指向、启动、激励、评价作用。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把握不住问题,主要表现在:⑴不提问题,直接陈述新知;⑵滥提问题,问题过多,不分主次;⑶形式单调,教师提问学生做答。这三种提问方式均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被动思考,思维零乱,不利于知识掌握和思维发展。探究式教学必须立足于问题教学,展示问题发现过程,使学生在对旧知的深入研究中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明确方向,做好接受新知的准备。

爱因斯坦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确,问题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对该事物的认知过程,学习主体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类比等思维方法发现问题,是开发其创新意识,形成开拓进取、大胆质疑的创新思维品质的必要条件。现在初中学生所用的数学教科书,在数学新知发现过程中进行多方位的观察与思考时,问题提出过程体现得不够明确,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独立探究、自主学习。教师备课时要以创新理念研究教材,深入挖掘新旧知识间内在联系及新知产生、发展过程,创造性地设计问题。上课时要多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研究同一数学事物,发现问题。引导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要针对具体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圆周角一课可采用“引申——演示”发现问题法;平行四边形一单元教学可采用“演化——实验——猜想”发问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可采用“矛盾发现”提问法或“因果递进”提问法等。问题的提出要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出发,丰富感知,激发他们追求完美,渴求真理的学习热情,合理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发现疑点,提出问题,培养创新意识。

问题的发现和提出并不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但对学生学习有极大的激励功能。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过程感受到数学知识内在的对称美、简单美、统一美、奇异美及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美,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结合近几年目标教学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探究式教学要把“问题解决”与目标教学融为一体。把目标问题化是目标教学的发展;把问题目标化,使“问题解决”的教学思想更适应于我们的数学教育。以问题形式展示(部分)教学目标,明确研究内容、方法。合理运用挑战性、鼓动性、激励性的语言艺术,激发他们探索研究的勇气和信心,创设良好的问题目标情境,让学生从片面的关注学习目标,不自觉地转变到运用科学方法寻求合理途径达成目标、解决问题的过程上来。在探索研究的学习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新的问题、确定新的研究目标。借助于子问题、分目标使研究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完整认知。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数学发现过程,在数学发现中培养创新意识,发展思维能力,提高思维水平。

现代创造理论表明,以创造思维为核心的创新意识不是单靠传授而得到的,也不是手把手教出来的,它往往是创造者经过心理的“烘热期”和“头脑风暴”后的“顿悟”。因而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必须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经历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中间假设则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为此,在探究式教学中我们应有意识地将某些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问题”的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

思维方法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意识的积累。采用“解决问题”序列的教学过程,一要注意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二要引导学生面对问题前进,探索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分析,挖掘教材,以问题引路,故布疑阵,设置悬念,使学生感到神秘、疑惑,以此点燃学生思维之火花,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浓厚兴趣,诱导学生由疑到思,由思到知。例如在讲授“乘法运算”或“对数运算”内容时,教师先那出一张纸,把它对折几次,然后问学生“如果这张纸厚0.02毫米,我们把它对折32次将有多厚?”学生马上激发出浓厚兴趣,纷纷猜测估计,有的说“有课桌那么高”,也有的说“有三层楼高吧”?„„ 成绩好的同学能很快列出表达式说“有0.02×232毫米高。”当教师指出要把这个数算出来,比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峰顶8848.13米还要高得多时,学生全都感到无比惊讶,并表示不大相信,此时,教师因势诱导、分析、说明在学习对数运算方法后,就可以很快算出结果。如此独特巧妙地设置,大大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紧张有趣。

又比如,在学习“ 锐角三角函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几年前,曾有人断言:“从月球看地球,惟一能用肉眼看得见的建筑物是中国长城,是否如此?”我们学过锐角三角函数后可以对此说法作出明确的判断。这一真实而又充满幻想的故事引起了学生无限暇想,强烈的学习愿望油然而生。

兴趣是开发智力的催化剂,是最积极的内在学习动机,是促进学生求知欲的最大动力。在新知识引入时,能否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如果我们能精心设计,巧设悬念,激发兴趣,那么我们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在讲一元一次方程时,可采用游戏作为这节课的开始。

师: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经过加减乘除一系列运算,把运算的过程和结果告诉我,我就能猜中你想的是什么数。

生:一个数乘以2,加上5,再减去7,结果得10。

师:你想的数是6。

教师一连回答几个同学,都答对了,这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求知的兴趣,使学生有了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探索的愿望,在迫切的要求下学习,将“要学习”转化为“我要学”。

四、精心设计教学实践

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教法自然也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教法,若是呆板,单调的呈现教材,只能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实验,让学生以研究的方式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体会到通过自己努力取得成功的快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大多数的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教师拿出三根木棒进行演示,当学生看到不能组成三角形时,感到很奇怪,这时,教师再演示把最长的木棒适当的截去一截,与另两根木棒组成一个三角形,然后教师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寻找三条边的长度存在着一个怎样的关系才能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种教法既促使学生探索,又能将思维引向深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先让学生各自用纸剪一个三角形。为了观察三个内角之和,将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剪下来,然后按角的加法定义将三个角拼在一起,当然会有几种不同的拼法,对于每一种拼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不难得出三个内角之和是一个平角。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证明就显得很直观、自然。

五、倡导一题多解,培养创新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探索是教学的生命线”要使学生明白解题有法,但无定法,即使

问题解决,也不妨再觅新径,对一道习题从不同的角度去感知,往往能够发现不同的特征:从同一特征入手,运用不同的处理手法,可获得不同的解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无疑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他们发散思维能力,通过一题多解,使思维优化,这种优化就是解题方法的升华——技巧,在教学中,如果长期坚持寻找多种解法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的思路开阔;同时,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立性都会得到培养,兴趣自然就有了。

例将三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摆放成如图所示的位置,连接AE,AF,AG,求证:∠1+∠2+∠3=900

E′

证法一:用计算边长的方法

可以证明出△AGE和△FGA的三边对应成比例。从而由△AGE∽△FGA,得∠3=∠5,再由∠2=∠4,可得出结论。

证法二:用余弦定理

在△AGE和△FGA中,根据余弦定理分别求cos∠5和cos∠3的值,由cos∠5=cos∠3,进而得到∠3=∠5。

证法三:再画出三个正方形拼成如图所示虚线部分,得到△ADE的对称△ADE’又可得∠6=∠7=∠3而∠2=∠4,所以要证∠4+∠6=450,只要证△AF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

证法四:利用 tan (∠2+∠3)= tan  2+tan 3,而tan ∠2和tan ∠3的值可以通1-tan  2tan 3

过∠2和∠3所在的直角三角形求得,这样就容易求出tan (∠2+∠3)=1

∴∠2+∠3=450,从而证出∠1+∠2+∠3=900

通过对上题几种不同方法途径的证明,可以使学生大开视野,发展学生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积极寻求不同证法的创新能力,在训练中要告诉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多中选优,要大胆地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六、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成绩的优劣关键在于学生知识落实与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我们要用宽广的胸怀去善待学生,时刻牢记“容人之短,用人之长”。在教学中,提问题时,平等待人,以理服人,要求层次不同的学生回答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及时肯定和表扬有进步的学生;批评学生时和风细雨,刚柔相济,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老师在“治病救人”。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气氛中,才能迸发出想象力、创造力的火花。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还学生更多的尊重。“人是生而自由,生而平等的,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天性”,每个学生都有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自我实现的权利,并且只要有机会,人人都有向积极的方向变化的潜能,教师要真正视学生为祖国的花朵,为其成长提供富饶的土壤和更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感情投入,把全体学生吸引到自己周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达到“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时时处

处关心、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使学生从内心敬仰教师,自然而然产生信任感,就一定对所教科目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寓兴趣与教学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主动积极,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效率。

参考书目:

①肖柏荣、周焕山.《数学史与数学方法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9

②张奠宙.《中学教学全书·数学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③中小学教学》,中国教育学会主办,2002年版。

④杜彪,《数学思维方法浅说》,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1993年版。

The simple talking about the interested teaching among the

mathematical teaching.

Jing Du Bilingual School By Tao Ming-nan

The Summary:To train the students’ interes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thematical teaching.It is an inside power to study maths well.among the teaching, the teacher must creat the state of mind to make the students think actively, and choose the proper method, use the language art and good example to excite the students’ interest of leaning maths,change thepassivity into initiative of development and exptoration, and really make the students travel the ocean of maths mimbly.

That’s the end.

第三篇: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

永顺县电教仪器站

王晓兰

《语文课程标准》中谈到: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文言文教学往往最让教师头痛。中学生平时学习用时最多的是文言文,花工夫最多的是文言文,背得头脑发涨的是文言文,可考试时出错最多的仍是文言文,应用起来最难的是文言文,,文言文学习的效率之低可见一斑。一年一年的文言文的考试越来越重要,分值越来越大,面对文言文的学习,学生有点望而却步,摇头叹息,不知如何是好。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只要以《课标》为蓝本,以考试为纲,以自主学习为经线,以诵读拓展激趣为纬线,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激趣的方法如下:

一、注重诵读,提高记忆效率

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手段,朱自清说:“吟诵,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能理智地了解,而且能亲切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和理法就化为自己的东西。”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言文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诵读。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读中还文言文以生命、活力。方法多种多样: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多人交替读、常速读、快读、慢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限时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摇头晃脑、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读中领悟文言文学习的乐趣,还了学习语文的真正魅力。很多时候,我和学生都陶醉在书声中,忘记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那优美旋律的朗读声,构成校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尝试断句分段,提高学习兴趣

文言文离我们现在的环境相去甚远,古人当时又未断句分段。这几年考试,对文言文的标点又相当重视,我在课堂上加大了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在学生初读几遍的基础上,就把无标点、无分段标志的原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试着标点、分段,然后与课文的标点分段比较异同,并且只要言之成理,学生自己的思维成果可以保留。如在给《桃花源记》标点时,有学生对“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断句为“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和课文的断句比较,这位学生的断句有道理,也合理,并可见学生在用脑思考,自己在琢磨,读懂了文言文。我大力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思考独立性,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不迷信权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种学习方法避免了老师的全堂硬灌,学生的死记硬背,给了学生思考的空间,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自主阅读交流,培养鉴赏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只有以学生为中心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才能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交流是学生的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辩越明,学习积极性也高涨。老师的条分屡析应该由学生的自主阅读所代替。让学生具备整体感知、体会感情、把握思路等正确并有创见的解读文本的能力。文言文的学习尤其需要学生的自主阅读,我教给学生学习的步骤:结合资料的解说,逐字逐句弄懂语句,勾画出不能理解的词和句,在课上留出时间让学生交流,互相解决问题,然后提出疑难点,在课堂上公开提出,学生可以回答的尽量让学生表现,确实不能解决的,我加以点拨和指导,学生的收获特大,改变了过去由老师一人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师生都觉得枯燥无味的单向活动的教学局面。老师传授的是学生想获得的知识,学生的学习转化为为自己而学,在学习中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在交流中也锻炼了胆识,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四、辅助以多媒体,拓展学习空间

在文言文的学习中,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开拓想象的空间。我常自制教学课件、在网上下载课件,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上、悦耳的音乐中,开动感官尽情享受,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快速理解内容,加深记忆,提升认识,带动学习的积极性。如《狼》一课,课文本很长,但是学生学完就能背诵,我播放自制的配乐朗读加画面的课件,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兴趣高涨,背诵的任务轻而易举就完成了。文言文教学中辅以多媒体,能够化文字为形象,化机械为生动,化困难为容易,化繁为简。

五、比较鉴赏阅读,增强理解功能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比中学习,在比中思考,在比中理解。在学习《爱莲说》时,为了更好理解莲的形象,我就引用李渔《闲情寄趣·芙蕖》,两文并读,学生易于理解。学《山市》时,我就引进现代的海市蜃楼的科学知识做比较,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山市》中的情景。

六、学习方法引导,授学生以渔

在文言文教学中我更注重方法的引导,并且方法的介绍不只由我越俎代庖,我让学习有方法的学生交流心得体会,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些方法是学生的实践中来,切实可行,很有示范性。学习的方法列举:有归纳总结法:学过一个单元后就应该对文言文的知识作小结,按照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之、者、于、以、而)概括,把松散的知识加以梳理,知识就系统化、科学化,便于复习、应考。有自出试题法:把文言文的知识用习题加以整理,编成一道一道的题,清晰、醒目, 在编制试题的过程中,就可以对学过的知识再一次巩固、复习,并通过试题提炼出重点、难点、考点,对知识的梳理更有条理。大致的题型是:字音字形字义、句子的翻译、大意的理解、人物的性格分析、朗读的节奏把握等方面,多角度理解课文。出好试题后,全班交换做题,起到了知识的补充、交流作用。积累名句法:在文言文的学习中学到优美的句子,有警示意义的句子就摘抄,积累写作素才,这样一读多得,其乐无穷。如《论语》、《劝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朱元思书》、《出师表》等都有流传千古的名句:“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亲贤臣,远小人”……

七、利用竞赛机制,调动学习热情

没有竞赛机制,就没有学习的动力、效果。抓住学生喜欢表现自己的欲望,我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促进文言文的学习。开展配乐朗诵活动、文言文抽背比赛、文言文故事大赛、文言文知识竞猜、文言文书画展览等一系列活动,发动全班学生参与,积极投入学习之中,增强了学习的凝聚力,先进带动后进,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每一次活动都给学生以震撼力,在比赛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为以后的学习吸取经验和教训。

学习文言文说难也不难,只要教法有方,方法得当,定能事半功倍,利用文言文的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方位的训练,让学生获得取之不尽的精神营养。

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激趣

者:孙

辉 学

科:语

文 通信地址:州二民中 联系电话:5222902

2004年10月

第四篇: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趣法

摘要 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入手,使他们在感兴趣的基础上由被动地学转变为主动地学,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赢得兴趣回,在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中学得知识归。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教学法

“语文难教”是不少语文教师发出的感慨,“语义难学”又是许多中学生共有的感觉,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语文知识呢?许多语文学科的前辈们都做了详细的研究与探讨,也总结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下面我就结合自己一年来实践新课程的教学实际,简单地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虽然很浅薄,但还是希望与诸位同仁共勉。

1 活动激趣

叶圣陶曾指出:“教育的目标在于造就善于处理生活的公民”,语文是生活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引导学生由单一的语文教学步入广阔的语文空间,在学语文的同时学做人,在长智力的同时养成习惯,在练就终身受用的语文本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作为现代人的社会交际素质,从而促进自我人格的全面完善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以语文能力训练为核心,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编课本剧、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汇报会、新闻发布会、办墙报、手抄报、摘社会调查、书法比赛、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作文大赛等,必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初一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我在所教班级开展了古诗背诵比赛、成语收集比赛、小楷展览比赛、优秀作文展览、周记评比等活动,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各种活动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我也更进一步了解了学生的优点与缺陷,以便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能依据学生现状更好地因材施教。

2 竞争激趣

中学生朝气蓬勃,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烈,有竞争意识。基于这种特点,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更加主动自觉地学习,我常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一些竞争条件。本学期,我在所教班级设立了语文擂台,由学生设计了颇具特色的板报张贴于墙壁之上,学生还效仿《青苹果乐园》的风格,取名为“初露小锋芒”,充分体现了自我的个性,于谦虚中见锋芒。我们师生共议,在板报中设立了演讲、作文、小楷、周记、古诗、活动等栏目,将每天课前三分钟演讲、每周的周记、每次作文以及每天的小楷定期进行评比,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每次各项各设若干名优秀,逐步累积,准备到期末时评选出获得优秀数目最多的学生,适当给予鼓励。

在这项活动中,同学们踊跃参与,竞争激烈,尤其是一部分后进生也不甘示弱,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作文写不好的就在小楷上多得分,小楷写不好的就在古诗背诵上下工夫,周记写得少的就在课堂演讲上多谈谈,平时作文写一篇的都争着写两篇。适逢世界杯,大家写作的题材更为广泛,周记、作文屡侃足球,就连平时一听到老师布置作文、周记就垂头丧气的男同学也兴趣勃发,周记本上的内容明显有所增加,课堂演讲更是振振有词,从巴西谈到西班牙,从米卢谈到中国的队员,甚至那些复杂的外国球员的名字都背得滚瓜烂熟,一改从前羞涩、难开其口的风格。在各种活动中,同学们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学生们有一种在语文知识的长河中邀游,其乐无穷的感觉。

由此可见,竞争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大语文的教育思想更好地融入到语文素质教育当中,能丰富语文教材的内容,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代写论文

3 幽默激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有些概念较晦涩,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觉得难学就开始厌学,面对此种情况,教师要因势利导,深入浅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懂的知识。语文,大多数人认为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常常是铃声一响,同学们便唠叨开了,“又是老北京的故事„„”语文教师对此常常无可奈何地慨叹:“学错了学科,进错了门”

那么如何让学生由厌学到好学,想学语文呢?

我认为幽默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或者课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穿插一些幽默风趣的语言及故事等,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达到对知识的掌握。

我认为,适当而不低俗的调侃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催化剂,在课前,我常和学生一起谈谈时事,侃侃足球,聊聊网络,说说追星,论论电视。无论是《实话实说》,还是《焦点访谈》,抑或赵本山的幽默小品都能在笑声中给学生一丝启迪,大家在笑过以后会有很多的感悟。我常在课前给学生讲一些小故事,有名人轶事,有幽默故事,有哲理小品等等。

记得我曾给学生讲过一则《猫和老鼠》的故事,题目和学生爱看的动画片相似,因此大家十分感兴趣。故事的内容是关于猫和老鼠为什么会成为敌人的,很有趣味,并且不乏幽默,学生听得很入神。课后一名平时基础很差的男生却很完整的将它写在周记里,内容与原文相差无几,与他平时写周记时的只言片语形成鲜明的对比,对此,我在班级

1 对他大加赞扬,他的学习兴趣也有很大提高,以后的周记也大有长进。虽然这是教学生活中的一件平常小事,但它却使我更加真实地感受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幽默是最佳的润滑剂。

4 媒体激趣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教学改革的不断更新,过去语文教师那种“夹着课本和粉笔进教室,一支粉笔一张嘴讲话”的形象有所改变,电子设备将取代纸和粉笔成为语文教师的备课工具,多媒体已经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以及网络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去了解语文知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因而学习兴趣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教朱自清的《春》时,我精心选择了几幅图片,《春花图》、《荷塘景色》、《夕阳无限好》、《好大一场雪》,要求学生在总结文章写景特色的基础上用一段话描述图片的景色,并且请其他同学评价。学生们激情难抑,纷纷举手,展示自己的描写才能又如在做《说话训练》时,我选取了希望工程的宣传画《大眼睛》,春城的一场春雪的图片以及环境污染的录像片,使学生在图声景的感染中,有感而发,即兴发言,侃侃而谈。小记者采访的形式更是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论文图书馆编辑04)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定制或指导原创论文,请联系论文图书馆客服!}

如此说来,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口才,并且节省了板书的时间,教学更为直观,可谓一箭三雕。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值得推而广之。

第五篇:[高考必看]作文教学中的激趣和鼓励艺术

作文教学中的激趣和鼓励艺术 张 瑞 兰

高考作文举足轻重,可以说是高考语文的“半壁江山”。不少高三学生提起作文就头痛,谈文色变,觉得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作文难,难上青天。那么怎样才能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认为:一要激趣,二要鼓励。二者并用,方可提高

写作水平,实践证明此法行之有效。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期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写作积极性就会提高。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曾经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头奶牛,每天能挤出一盆牛奶,后来,这户人家的儿子准备结婚,就想先让牛休息一段时间,以便在儿子结婚那天挤出许多盆牛奶招待客人,可是到了儿子结婚那天,竟连一滴牛奶也挤不出来。写作文同挤牛奶一样,必须经常动笔,才能文如泉涌,不断写出好文章。因此我规定每个同学每周必须写一篇文章。有时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快速作文训练,在这样的训练课上,如果哪个同学能提前完成作文任务,老师不但给他当面批攻,还要当众宣读其中的较好文章,并表扬习作者。此时我特别注意那些平时因基础差而厌写作文的同学的表情,发觉这些同学的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向往的神情。这种“向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一种“直观兴趣”—它有感情和注意参与,而由感知直接反映形成。这时,若能进一步对“向往”进行诱导激发,它的结果就是“兴趣”。兴趣一旦发生,学习的劲头就会随之而来,相继出现的那必然是收获。收获给学生带来甜头,甜头反过来又给兴趣加油,使之逐渐形成一种持续“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一种“自觉兴趣”。这种自觉兴趣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激趣”。

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浓厚的写作热情。然后再授予写作技巧,于是作文教学就进入了良性循环阶段。在此基础上再采取鼓励艺术,就会使写作水平再上一层楼 ,在这方面,我的具体作法是:

一 、尽量寻找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适时地鼓励和表扬

由于人的个性差异,每个学生的写作风格也不尽相同,但每个学生的作文都有他或多或少的可取之处,因此,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鼓励的对象,每一篇文章都可以从中找到值得鼓励和表扬的地方。所以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我特别注意寻找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一旦发现,就划上表示写得好的曲线,并写上鼓励性的语言。这些曲线和赞语,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感情效应,它会成为一种鞭策,一种动力,使学生写作自信心大增,写作水平也会不断提高。随着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作文的优点也会越来越多 ,久而久之 ,何愁作文成绩不提高呢?

二、 采用不同的鼓励方式,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全面提高

首先,是对全班整体的鼓励。要使作文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就要重视班级群体的作文意识,认真培养良好的写作风气。这种良好的风气,有助于提高全体同学的写作水平。为此,在作文课上,我常对全班同学充分表扬和鼓励,使全体学生都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一点对文科班尤其适用,因为文科班的许多学生本来就喜欢写作,加上老师的鼓励,就更加能够发挥出他们的优势。班级中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写作局面,现出一大批有着鲜明特色的文章。

其次是分层辅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

1、对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鼓励。对这些学生的鼓励要适当,不能过于频繁,否则会降低鼓励的价值。古人说“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对他们的鼓励要少而精,一定要鼓励得恰到好处,恰如其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同

时,还要不断对他们的写作提出高要求:材料要新,立意要深,构思要巧,要精益求精,力争一类文。

2、对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的鼓励。这类学生占班内学生的大多数,他们的作文虽然不是很好,但很有发展潜力。这些学生的文章长处比较分散,文章平实有余,文采不足。对这些学生的指导和鼓励要采用多种方式,鼓励他们在写作中引用古诗句增加文采,大胆使用名言成语增加文章的深刻性,通过修辞手法使文章优美生动。这样全班整体作文水平就有了更大程度的提高。到了通州一练的时候,文理班的作文平均分达到了46分。在高考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高峰等几名同学得了满分。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平时的训练。

3、对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鼓励。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他们平时缺乏生活积累,缺乏写作热情,对写作容易产生畏难心理。这些学生的作文在大的方面常常是写得不够完整,但在细小的方面也不乏有好的地方。对此就要抓住他们的心理,对症下药。对他们平时作文中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比如某句名言引用恰当,某个词语用得恰到好处,某些字写得漂亮,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突出他们的优点,发掘他们的闪光点,从而使他 们消除畏难和厌恶心理,激发起写作兴趣和热情。

三、鼓励个性化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因为鼓励和保护个性就是鼓励和保护创造性。作文教学中如果忽略了个性间的差异而一味强调某种模式或共性,就必然扼杀了学生的个性,这显然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近几年的高考都考察话题作文,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就在于不限制文体,鼓励学生作文有创新,写出真情实感。所以在作水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要写出自己的个性,最大限度张扬个性,勇于展示自身优势。在平时训练中从不规定文体,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文体,并形成独特的作文风格,这样才能在高考中给人耳目一新 的感觉,搏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反对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文章 。

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那么作文教学则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只有认真作文,才能踏实做人。作文中包含着学生的做人原则、是非观念、个人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意趣等多种因素。如果让写作成为生命的真实写照和享受生命的方式,就真正做到了人文统一。由此可见,作文中的激趣和鼓励也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生友善主题班会课下一篇:小学数学老师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