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022-04-14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循环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衡量标准和推进循环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障碍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促进循环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涵衡量标准障碍政策手段当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共识,但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还普遍存在认识不统一的地方。

循环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1: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

摘 要:循环经济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对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提升有重大影响。但是,基于循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中尚且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管理成效的大幅提升。因此,企业应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尽可能促进循环经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积极作用的充分发挥。文章分析了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的概念及意义,总结了循环经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现状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 企业 成本管理 现状问题 有效对策

由于环境自我修复周期的漫长性及资源的极其有限性,企业在追求高收益的前提下,还应重视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这就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始终遵循科学的发展观,并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科学的循环经济涵盖生态环境、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应确保以上三方面内容的和谐、统一发展。对企业来讲,“资源--产品--废弃物”这单一的生产形势既浪费资金,又浪费资源,并且与循环经济的理念相悖。因此,当前很多企业都必须转变发展思维,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从而使得自己的发展模式能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一、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概念及意义

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指的是在循环经济理念引导下,以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所有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借助综合运用多种成本管理手段,以实现对有限资源的最优化应用,从而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收益、环境收益与社会收益。

企业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成本管理方法,大幅降低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消耗各种资源的数量与种类,从而高效落实“更少投入、更多产出”的发展目标,进而大大提升资源的利用率。这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而且还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成本管理过程还可帮助企业加深与延长生产链,增强企业深度加工产品的能力,这不仅降低生产活动对环境带来的压力,而且还可创新出更多的新价值与新产品。并且,在企业的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还能探究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中获得更多生机与活力的方式,并在回收与再利用资源的环节中优化企业的深加工能力,最终不断优化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收益。

二、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现状问题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当前企业在落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中,管理成本过高是制约循环经济理念高质量落实的主要问题。现将这些主要问题总结如下:环境管理方面的成本较高。

1.循环经济环境的突出特点是对环境保护的要求非常高。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企业在发展模式上必须进行创新与改变,传统的低环保成本、无节制地开采资源等发展模式已经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了。因此,现代企业在发展中应始终将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态恢复及资源开采方面需要投入很大的成本,这就对其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质量管理方面的成本增加。质量成本管理直接决定了企业所生产的产品质量的高低,而产品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背景下,以往的高污染、高耗能型企业因为在生产中不能做到生产和污染的全面分离,因此在怎样制定出满足循环经济条件的产品质量标准、怎样提升质量管理成效等方面,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从而大大提高了管理成本。

3.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成本大大提高。当前,市场竞争的核心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质量人才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人力资源管理成本主要涵盖:对人力资源成本的利用、保护、调整及运营。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及各种教育形式的全面普及,为了提高企业职工的综合素质,增加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势在必行,这就显著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资金投入。

三、优化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成效策略

依据上文总结的当前企业给予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全面分析出现以上问题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探究了一些应对措施,供各位同仁参考。

1.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渗透循环经济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总体上来讲,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竞争力及发展方向有重大影响;从具体方面来讲,企业文化对每一个企业职工的实践与认识有重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实效,就需要企业积极将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企业文化中,借助企业文化的传播方式与影响力,使得企业的所有职工都能全面理解、深刻认识循环经济的内容与价值,从而让循环经济的基本要求牢固植根于企业与职工的观念中,确保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能时刻遵循循环经济理念的基本要求,从而高质量完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文化是推动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高效应用的有效形式。循环经济理念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全面应用不是立竿见影的,是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积累过程,这就需要企业中全体员工、各个生产环节、各个部门都能积极参与这一过程才能高质量实现,只依靠某一个部门,是很难快速推进的。并且,在落实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过程中,部门之间、员工之间还可能会出现摩擦与矛盾,从而不断降低企业的正能量、凝聚力及向心力。因此,在构建与成本管理有关的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及时把循环经济理念渗透到其中。

2.通过精工减序措施以优化资源利用率。通过精工减序措施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企业降低成本管理的有效途径,并且也是落实循环经济理念的前提条件。精工减序可确保企业在不降低产品质量、合理运行的前提下创新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开销、减少作业人数,可有效地把有限的各种资源优化配置到更需要的环节与部门中,从而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的最优化应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简而言之,通过精工减序措施,企业可利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

3.综合利用多样化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当前,管理企业成本的方法有多种多样,并且各个时期的企业在管理成本方面对管理方法的选择与要求也是不尽相同的。在循环经济管理理念中,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对环境的保护方面,这就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中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始终将优化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根本目标。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大胆创新企业成本管理的方法,敢于尝试各种新型的、先进的管理措施,从而实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与手段的更新与生机。为了提高循环经济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实效,就需要企业充分重视激励机制的应用,鼓励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行为,以其借助创新企业成本管理措施的方式推动企业快速、稳定、长久发展。针对那些积极应用新型的企业成本管理方法的部门及个人,企业应给予适当的奖励,最大限度激发各个部门及职工主动参与企业成本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促使创新成果及时而高效地应用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而切实优化给予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成效。比如,企业可建立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激励制度,这是确保成本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针对企业职工主动参与技术创新、为设计与研发活动献策献计、在物资采购中与优质供应商建立良好关系、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无害环保工艺与清洁工艺的职工,企业都应对其奖励。

4.建立健全的企业成本管理监督制度。要想高效落实企业成本管理策略,就需要有促进其强制执行的监督制度做保障。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监督制度的构建与健全应依据时间的长短分为两个层面,以确保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可持续而稳定地发展,从而实现各种利益的长远化与最大化。就短期来讲,应加大原有监督制度的执行力度,严格监督企业各种管理环节中形成的成本,全面监督企业各个生产环节及最终产品,针对那些不规范、不合格的行为与产品实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确保企业在执行循环经济政策方面有优异的成效;就长期来讲,应努力构建一套可充分体现循环经济理念、操作性很强的成本监督制度,确保循环经济理念在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方法发挥更大积极作用。

5.积极提高企业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繁琐的成本控制工作,其管理成效受多种因素、多种环节工作的影响。这就需要成本管理人员不仅具有很强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控制能力,而且还应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种环节实际情况有全面而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他们在控制成本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更有针对性。因此,企业应充分重视成本管理人员素质对基于循环经济的成本管理成效产生的重大影响,并积极为其提供提高综合素质的机会与平台,尽可能提高其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及业务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依据成本管理人员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恰当的培训计划,对其进行循环经济基本理念的培训,使得他们对循环经济的基本概念与意义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对其进行成本控制理论知识的培训,不断丰富其专业知识;对其进行成本管理技能的培训,使其在日常工作中能灵活选用多种方式方法对企业的多种成本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另一方面,企业还可要求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方面的专家到企业为成本控制人员开办专题讲座,还可选派接受能力强的青年成本管理人员到先进企业学习其成本管理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

总之,循环经济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效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更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的有效措施。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必须将循环经济理念全面贯彻到企业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切实降低企业正常运行中的各种管理成本,从而使得企业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最终确保企业能快速、健康、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健梅.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

[2] 张益玮,罗亿洋.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04)108

[3] 刘宝荣.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5(05)82

[4] 谌莉.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24)4-5.

[5] 张杜元.基于循环经济的企业成本管理措施[J].商,2016(03)8

(作者单位:中共枣矿集团公司党校 山东枣庄 277000)

(责编:玉山)

作者:谭秀丽

循环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2:

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摘 要:文章通过对循环经济的内涵、衡量标准和推进循环经济所存在的主要障碍的深入分析,进一步阐述了循环经济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促进循环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

关键词:循环经济 内涵衡量标准 障碍 政策手段

当前我国应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共识,但对循环经济的理解还普遍存在认识不统一的地方。如果不在一些基本方面统一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就容易因为缺少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流于空谈。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循环经济进行概念层面的深入讨论,并就当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政策手段和优先领域提出政策建议。

一、关于循环经济的内涵和衡量标准

目前普遍认可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为基本特征的社会生产(包括生产、流通、交换、消费和废弃的全过程)方式,这种生产方式追求3R(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目标,要求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

1.循环经济的内涵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首位目标。循环经济是指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其和谐地纳入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循环利用过程,以清洁生产、资源循环利用和废物高效回收为特征的生态经济发展形态。它要求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循环模式,将经济活动高效有序地组织成一个“资源利用—绿色工业—资源再生”的封闭型物质能量循环的反馈式流程,保持经济生产的低消耗、高质量、低废弃,从而将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因此,循环经济是在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进程中解决资源环境制约问题的最佳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

2.循环经济的衡量标准。由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可以归纳出几点基本的评价原则和衡量标准,简称“3R”原则。

(1)减量化原则。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输入端——资源,通过产品清洁生产而非末端技术治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性开采与利用,以替代性的可再生资源为经济活动的投入主体,以期尽可能减少进入生产消费过程的物质流和能源流,对废弃物的产生、排放实行总量控制。制造商通过减少产品原料投入和优化制造工艺来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消费群体通过优先选购包装简易、循环耐用的产品,减少废弃物的产生,从而提高资源物质循环的利用率和环境同化能力。

(2)再利用原则。以废物利用最大化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中间环节,对消费群体采取过程延续方法,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使用方式和次数,有效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来减少资源的使用量和污染排放量;对制造商采取产业群体间精密分工和高效协作,使产品—废弃物的转化周期加大,以经济系统物质能量流的高效运转,实现资源产品的使用效率最大化。

(3)再循环原则。以污染排放最小化为目标。要求废弃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最终处理量。针对产业链的输出端——废弃物,提升绿色工业技术水平,通过对废弃物的多次回收再造,实现废物多级资源化和资源的闭合式良性循环,实现废弃物的最少排放同时减轻经济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

发展循环经济既可以最高效率地节约资源,也是最佳的环保手段,因此,发展兼顾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循环经济完全可以作为工业化阶段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将发展循环经济提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发展循环经济的有关指标就可能成为考核地方领导班子业绩的重要因素,这样才可能在各方面的政策配合下将循环经济的理念贯彻到各行各业的发展中去,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才可能保证我国平稳度过重化工业时代。

三、推进循环经济的主要障碍

循环型生产环节有两个效益来源,一是废弃物转化为商品后产生的经济效益,二是节约的废弃和排污成本。但目前普遍存在原材料价格障碍和循环过程成本障碍,使这两方面的效益难以显现。

1.价格障碍。首先,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失灵原理来分析,生态环境的流动性、外部性和非排它性,使其成为社会共有物品,任何理性人都可追求免费使用给自己创造最大的效益,而对于给他人及社会带来的成本,又因为生态环境没有清晰可见的产权界限,没有统一的市场补偿价格标准,使受害者难以按照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要求污染制造者给予补偿。这种由市场失灵导致的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不计成本的长期的贪婪使用,必将导致供给枯竭、环境恶化,社会福利降低。其次,在循环经济生产方式中意图实现减量和循环的环节多数不是现行市场条件下的必然选择,可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过程一般都存在着可替代的生产过程。现行市场条件下资源再利用和再生利用的原料常常不仅性能上不占优势,价格上也不占优势,以致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循环经济生产方式很难自发。最后,在国际分工中存在对原材料和能源提供国明显的价格不利因素。由于发达国家开发早,本国资源大多耗竭或开发成本高,因此,通常利用经济、技术乃至军事上的优势低价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而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快速脱贫,在没有能力构建完整工业链时,也只能依靠廉价出卖原材料和能源积累资金。

2.成本障碍。一方面,环境容量资源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显著不同的消费者支付意愿和市场价格。目前我国的环境容量尚没有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和大众消费者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这就使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如果不能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循环型生产环节一个重要的效益来源就不能显现,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就很难收回。另一方面,以大规模、集约化为特征的现代生产体系使得多数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成本日益降低,而对各种废旧产品和废弃物的集中回收成本高,再利用和再生技术发展滞后,规模效益差。

3.技术水平有限。我国尚未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企业工艺、技术装备落后是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我国关键技术设备达到和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仅占15%,科技整体水平落后发达国家15~20年。在大型燃煤电厂烟气脱硫、城市垃圾资源化、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等重要领域的一些关键产品还没有自己的制造技术,我国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也亟待提高。

4.工业体系布局不合理。我国工业体系布局不合理、技术水平低、专业化分工不足导致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前所未有地消耗了资源和能源,而解决这一问题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园区的开发从规划、设计到整个实施过程,并不能完全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5.政府干预失灵。政府干预是对环境保护的市场失灵的校正,优势市场在政府干预下充分发挥保护环境的作用。但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常常会干预失灵。政府在环境政策的制定、建设项目决策和环境管理中忽视正当的环境利益,不能有效协调企业利益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使循环经济发展的步伐缓慢,导致政府干预失灵。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先领域

1.在资源的开采、生产、废弃等社会生产的主要环节中,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资源开采环节,应统筹规划油、气、铁、铜、铝等战略性矿产资源的开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掠夺性开采;推进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低品位油气资源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开采和洗选回收利用率;在产品生产环节,应着重推进冶金、石化、化工、电力、有色、建材、轻工(包括造纸、纺织印染、酿造等)等资源消耗重点行业的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在废物利用和处理环节,应加强对冶金、电力、石化、轻工、机械制造、建材建筑等行业的废弃物回收利用,为粉煤灰、煤矸石等大宗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创造更好的环境。

2.在城市建设中,要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合理规划城市规模;在功能区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要考虑城市产业体系之间的衔接和环境容量的大小。有关城市要注意与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的改造相结合;开发和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建设中要以生态理论为指导,着力于园区内生态链和生态网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从工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区域清洁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应加强生态农业建设,积极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和产品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和无公害产品。要积极提高土、肥、水、种、药等投入要素的效率,推广使用高效安全生物农药,从源头上消除餐桌污染,减轻富营养化。要为综合利用秸秆、牲畜粪便等废弃物创造优惠条件,大力发展沼气工程并使之成为农村能源的补充和替代。

五、现阶段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手段

推动循环经济可以借助法律强制手段和政策手段。在尚未立法的现阶段,根据前述分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应首先通过国家综合经济部门、财政部门、税收部门制定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体现。国家综合经济部门可以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鼓励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可以利用国债等渠道进行投资引导,在各行各业促进循环型生产环节的形成。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应当研究制定对使用循环再生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使用循环再生资源;对企业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国家财政、税务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对企业生产再生资源产品的,国家财政、税收部门应积极研究制定和实施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提高再生资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的,各地税收征管部门要按照有关文件,严格贯彻执行已有的税收减免政策。通过财政、税收部门的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逐步从投资引导转向税收优惠,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投资拉动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市场选择,从而既提高效率,又能形成自发的高效机制。

价格主管部门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积极调整资源型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和消费者回收付费制度,明确生产商、销售商和消费者对废弃物回收、处理和再利用的义务。利用这些政策手段,初步解决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

环保部门可以通过提高排污标准和制定消费环节的废弃物收费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提高生产环节的废弃成本、排污成本和消费环节的废弃成本,初步解决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成本障碍。

参考文献:

1.诸大健.从可持续发展到循环经济(J).世界环境,2000(3)

2.李慧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王寿兵.产业生态学与生态学产业建设战略研究(J).上海环境科学,2001(7)

(作者简介:王晓东,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转型与可持续发展;任一鑫,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于实践 山东青岛 266510;牛冲槐,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 山西太原 030024)

(责编:若佳)

作者:王晓东 任一鑫 牛冲槐

循环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篇3:

集群内的分工与专业化:一个循环经济园区的实证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度重点课题(江时科研字2004-19),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2005年度重点课题(2005jj06)

作者简介:胡振鹏,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南昌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资源与环境管理;张孝锋,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教授;李胜兰,江西财经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摘要:分工的深化是集群规模得以不断壮大的原因:本文以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案例为背景,通过建立和求解数学模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国区内的企业以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原料,发展析的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网,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通过专业化分工和全面合作,集群内的企业充分享受到了报酬递增带来的效益。

关键词:集群;分工;循环经济;产业网;报酬递增

一、引言

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1962年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被看作是循环经济思想的萌芽 20世纪70年代两次世界性能源危机造成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经济增长力式的深刻反思。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著名报告《增长的极限》,系统地考察经济增长与人口、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科学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向全世界发出了100年后经济增长将会因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而停滞的警告。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德国为代表的发达工业国家,在为解决环保问题而对废弃物处理的过程中,逐步由单纯的末端治理,发展到从源头预防、减少废物的产生并对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处理后再循环利用,而且确立了废弃物处置的顺序:尽量抑制废物产生、再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处置。至此,强调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和污染的源头防控的循环经济模式呼之欲出 1990年,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珀斯和特纳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次正式使用了“循环经济”一词。1996年,德国颁布《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首次在国家法律文本中使用循环经济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发达国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摸索形成了发展循环经济的四种基本模式:杜邦模式、工业园区模式、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使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国家三个层面扎实有效地展开,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又称卡伦堡模式。基本特征是: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是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生态工业同区。丹麦卡伦堡工业园区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星火工业园内分工与专业化的路径为例着重探索循环经济园区产生和发展的机理。

二、星火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

有机硅是—种新型的高科技材料,由于直接用量不大但用途广泛,称为“工业味精”江四星火有机硅厂坐落在江西永修县,1979年开始进入有机硅领域,依靠国内科研机构和本厂技术人员20多年不懈的自主创新,从最初年产有机硅单体600吨发展到现在10万吨的生产能力。另一条10万吨生产线正在建设之中。

有机硅生产过程复杂,产品成分丰富。在合成和分流过程中,除单体外,还会生成共沸物、高沸物、低沸物、浆渣等废料—这些废弃物易燃、易爆、有毒,容易与水发生反应释放有害气体—过去,都是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排放;比如高沸物以500元/吨的代价请有关公司进行处理,然后排放;某些市场需求不多的某些副产品如甲基三氯硅烷等直接堆积、掩埋 这样,对环境影响较大,在安全生产方面也留下一定隐患,制约了有机硅产业的发展

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和永修县政府于2000年联合创建了星火工业园区。星火工业园致力于循环经济模式的建立,以资源的再利用为核心理念,引进、创建了一大批企、利用有机硅单体生产的废弃物和副产品加工成有市场需求、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初步形成了以星火有机硅厂为核心的有机硅单体深加工和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网,图1简要地标示出园区主要企业及相应的产品的相互关系,图中力框表示企业,方框前的椭圆框表示原料,方框后的椭圆框表示产品;左半部分以主产品深加工为主,右半部分以废弃物再利用为主。

甲基三氯硅烷《(简称一甲)是有机硅单体的成分之一,沸点低、毒性重、腐蚀性强、遇水会释放有害的气体.山于国内市场容量较小,长期堆放在仓库中中容易爆炸,新的10万吨有机硅单体生产装置建成后,产量将达到1.6万吨/年~2万吨/年。为此,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卡博特公司的先进技术用一甲生产纳米级气相法二氧化硅(气相白炭黑),组建了卡博特蓝星化工(江西)公司,年处理一甲1.2万吨,预计年销售收入3亿元,年利税9000万元。江西星火化工厂、江西嘉懿新材料有限公司利用一甲生产交联剂,一甲用量分别达到600吨/年;另外,江西星火狮达科技有限公司主导产品防水剂的生产也以一甲为原料之一,使用量达到500吨/年。这些企业的入园,既解决了江西星火有机硅厂副产物的出路问题,又实现了原材料的就近供给,创造可观的效益,实现了“双赢”。

过去,星火厂的高沸物是花钱请相关公司水解处理、处理费500元/吨。由于水解处理工艺简单,只能回收部分盐酸,处理过程中大量的有害气体和废渣无组织排放,给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2003年8月,江西虹润化工有限公司入园,采用先进的歧化裂解工艺,将高沸物裂解为含一甲、二甲和含氢单体的粗单体.年处理能力5000吨,粗单体的回收率为60%,年产值达700万元:公司准备进一步投资建设分流装置,将粗单体进一步加工成一甲、二甲和含氢单体,产值将大大提高。公司还投入10万元建设了两套尾气水吸收装置、回收尾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制成盐酸,一方面保护了环境,另一方面产生了效益。废物变成了原料,虹润公司使用高沸物每吨付费50元,一反一复,给星火有机硅厂带来了550元/吨的效益。

共沸物处理运用醇解反应,在共沸物醇解反应中,尾气含有氯化氢气体和三甲。以前,采用简单吸收后排放的方式处理,大量有机气体无组织排放,对大气环境造成损害。三甲是园内江西吉星公司生产硅氮烷的原材料,该公司年消耗:甲1000吨,生产硅氮烷500吨/年,年产值2000万元。2002年,投资35万元建设了全密封钢化玻璃水吸收装置,尾气中和三甲的回收率大大提高,其中三甲回收36吨/年,制成MM(六甲基二硅氧烷,有机硅封头剂)20吨/年,此项年收入70万元,在废气达标排放、减少污染的同时产生了经济效益。

江西星火狮达公司是处理浆渣的企业,年处理量3600吨,该公司用水解吸收的方法,回收浆渣中的

IICI制成盐酸,剩下的废渣出售绐砖瓦厂用于制砖(制砖不在园区内,图中用虚线表示)。

武汉嘉恒化工九江分公司是—家生产氯化钡的企业,它消化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狮达、虹润和嘉懿公司大部分的废盐酸(浓度较低),同时,该公司的产品氯化钡又是星火厂离子膜烧碱装置必备的辅助材料。

在能量利用方面,有机硅单体和烧碱装置所需蒸汽由配套的热电站供应,目前,星火有机硅厂有35吨/小时锅炉四台,因锅炉产生的蒸汽温度达到400度,不能直接用于生产。该厂投资建设6000KWh发电机组两台,高温蒸汽发电后降温,再用于生产。目前.热电联产装置发电量每小时7000KWh,产生净效益968万元/年,部分低压蒸汽还可以向园区内其它企业集中供气,年销售收入250万元。热电联产装置产生煤灰每天约80吨,全部用于制砖,煤灰销售收入173万元/年。

此外,园区内还有一批企业利用主产品深加工,生产硅树脂,硅橡胶等。这样,在星火工业园内上游企业的废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料;市场需求不旺的产品,经过深加工成为高科技出口创汇产品,循环经济初具规模,产业聚集效应开始显现出来。

三、循环经济园区发展的技术经济分析

1.骨干企业发展模式的选择

园区的骨干企业可以实现纵向一体化生产,在生产主产品的同时,把废弃物或副产品加工成产品;也可以将废弃物当原料提供给其他企业进行加工。比如,星火有机硅厂为了消化有机硅副产品含氢单体,依靠自己的技术力量建造了含氢硅油生产装置。通过在工艺上不断摸索改进,强化运行管理,使装置生产能力达到800吨/年,成为全国最大的含氢硅油装置,含氢硅油的质量、原材料消耗等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而高沸物却卖给虹润化工公司生产有机硅单体,虹润化工公司又将有机硅单体卖给星火有机硅厂。

循环经济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更少的资源消耗、更低的环境污染和更多的劳动力就业。设核心企业的生产中产生主产品A、副产品D和废弃物C,可以生产函数f(·)={A,B,c}表示。主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确定了副产品B、废弃物C的数量与主产品数量的比例关系。设副产品B数量z=фx,废弃物数量为y=фx。核心企业的净效益函数为:pxx-cxx,式中,px为产品A的市场价格,cx为生产、销售单位主产品A的费用。如果企业具有相应技术和一定条件,可以将废弃物C加工成产品K,生产函数为:

式中:gr表示产品E的数量,y=фx为废弃物C数量,科技进步、管理水平、企业文化理念以及法制、政策环境因素等对生产量的影响,《代表其中某一因素,如果这一因素不可行,则k1=0(比如技术不成熟,K1=0)。设产品E的市场价格为rr,生产产品月的费用函数为CXy,生产要素(包括其他原材料、设备、人力资源等)的费用都包含在之中。那么,目标函数是骨干企业的净收益F最大(包括利用废弃物的效益):

式(3)中M为企业可利用的资金总量,模型隐含所有废物都作为生产要素加工成产品,不再处理排放。  求解式(1)、(2)组成的企模型,得:

另一种生产组织方式是,主产品A有市场,核心企业致力于专业化生产主干产品,废弃物c的再利用让其他企业承担。那么,核心企业的生产模型为{Max在资金规模一定的情况下,骨干企业愿意着力扩展主导产业,让其他企业进行废弃物加工利用。式(5)右边主产品生产的净收益中还没有计人出售废弃物的收益。星火有机硅厂就是这样长期致力于有机硅单体生产,从年产600吨中试起步,逐步扩展到1万吨、3万吨、10万吨、20万吨的生产能力。如果式(5)不成立,或者主产品没有市场空间,骨干企业可能会走纵向一体化道路,自己将废弃物再利用。

2.废弃物专业化加工企业的成长条件

设其他企业专业化加工废弃物C成产品E,生产函数和成本函数与式(1)的结构类似,因技术水平不同,产量系数k、成本系数C和要素投入参数a不同;产品[的市场价格pv相同。专业化处理废弃物企业的生产模型为:

式(7)表示加工利用的废弃物不超过骨干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总量4x(骨干企业生产能力确定后,x为固定值),式(8)表示生产的产品E不超过市场需求总量Y。式(6)中的成本系数cx包括了从骨干企业购入废弃物的费用。根据式(6)~1(8)组成的生产模型,构造拉格朗日函数,经过整理,得:

即如果满足式(10),产业转移使企业的净效益增加。式(10)是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形成的产业集群中,产业区域转移的条件。

在循环经济园区内,既发挥了专业化生产的优势,各个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补共生,又实现了产业集聚的效应。骨干企业产生的废弃物,本来要耗费一定费用进行治理,实现循环经济后,其他企业付费购买作为生产原料,增加了骨干企业的收益。由于靠近原料产地,交易费用减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知识信息得到共享;同类产业集聚强化了区域的产业形象,扩大了市场影响;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能够使产量系数由区外的k2增大为k2、成本系数COY减小到cX。由于式(10)、(11)对所有企业都成立,循环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就显现出来了。

四、结论

本文以江西星火工业园发展循环经济园区为案例,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对循环经济园区的发展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求解结果表明,循环经济园区是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以物质与能量循环利用为内容,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同时兼顾两者的长处:

1.循环经济园区一般以一个或几个大型企业为骨干,一批企业以骨干企业的废弃物、副产品或边角料为原料,形成新的产业链;其他企业又进一步利用这些企业的废弃物或主、副产品进行深加工,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网。上游企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企业的原材料,将污染物尽可能在园区内转变有市场需求的商品,节省了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2.园区内的企业通过生产、销售、研发甚至财务等方面的分工,获得专业化的好处;同时分享基础设施、大型设备、公共服务和知识信息交流的利益;并为降低交易费用、彼此交换资源、降低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学习能力和竞争能力等原因形成密切关系;通过充分的分工和广泛的合作,寻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由此提高了园区的整体生产技术水平,显现出产业集群的效应。节省了土地和水等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基础设施、市场拓展、机械设备、原料集中供应与配套服务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规模效益。

3.集群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累积和自我增强的系统演化过程,其自增强动力机制源于由专业化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为了减少运输成本、共享公共设施、减少信启、失真和不确定性风险等,企业的自利决策行为有本能地聚集在一起的偏好,以降低分工带来的交易费用。当专业化程度发展到足够高时,则所有交易集中在同一地点进行要比在多个地点进行多个双边交易更有效率,此时就出现了产业集群。分工的不断深化则会推动集群规模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

[1]阿伦 杨格.报酬递增与技术进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2).

[2]张孝锋,蒋寒迪.产业集群理论与有机硅产业群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3]周云飞.等、江西九江星火工业园循环经济入佳境[N].光明日报,2005-08-11.

责任编校:凡夫

作者:胡振鹏 张孝锋 李胜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及管理论文下一篇:进出口企业财务风险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