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与前景

2022-10-20

1 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当代中国建筑艺术, 曾有过一段曲折的发展历程。我认为,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 以当时被称作“民族形式”的创作方式为主导, 是二、三十年代开始的“民族形式”建筑运动的延续, 主张将宫殿、庙宇等传统建筑样式赋予新建筑, 如北京友谊宾馆、重庆人民大会堂、长春“地质宫”、北京三里河“四部一会”办公楼等, 都有一个琉璃瓦大屋顶。“民族形式”的创作, 无疑与“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对爱国建筑师所起的激励作用密不可分, 但这种创作企图将曾经适用于木结构和手工业操作方式建造的传统样式加在功能、材料、结构、施工方法都与之大不相同的新建筑上面。在那个时期中国建筑业技术力量匮乏, 技术人员可谓是凤毛菱角, 主要技术力量大都是国外留学回国的爱国人员。

第二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中至60年代中, 可称为简约化时期。由于“民族形式”建筑的昂贵, 很快就引起了注意并加以纠正。但这种纠正多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行政行为, 缺乏理论深度, 一时间, 似乎节约成了一切, 放弃了对建筑的艺术和文化品格的追求, 许多作品比较平庸。只是因为庆祝国庆十周年, 在一些特殊建筑上也出现过一段对建筑艺术价值的肯定, 如北京国庆十大工程中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民族文化宫、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人民英雄纪念碑等, 多是在建筑上集中置放一个或数个缩小了的宫殿式屋顶, 或者采用平顶。在这个时期, 中国建筑的技术力量主要是依靠全国有名的几大院校培养出来的建筑人才, 中国建筑仍处在一个模仿的过度阶段。

第三阶段即“文化大革命”, 可称为庸俗艺术论时期。在“突出政治”的气氛下, 建筑被十分不恰当地要求体现某种被歪曲了的“政治”观念, 在各地兴建的“万岁馆”、城市中心广场或其他城市标志性建筑中, 就出现了可以称之为政治具象象征主义或抽象象征主义, 以及无原则模仿北京十大建筑等的“创作方法”。具象象征主义如大量使用具有政治含义的图案 (红旗、五角星、火炬、向日葵) , “万岁馆”的平面是一个图案化的“忠”字, 甚至涉及某些建筑装饰的朝向等;抽象象征主义主要采用数字象征手法, 如雕像及基座的高度、广场分块的数目、纪念塔的层数, 不管造型恰当与否, 都以是否隐含某些政治含义为取舍。这个时期中国建筑的发展处在原地踏步停止不前的阶段, 中国建筑的技术人才大多都受到时局的影响遭到迫害, 这个时期的技术力量主要是依靠大量技术熟练的建筑工人。

第四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始, 建筑艺术创作开始步上了一条健康道路, 可称之为多元建筑论时期。人们在认识到建筑的多元性的前提下, 坚持创造既具有时代特色又具有中国气派的新建筑文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大量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这些优秀作品可以有多种创作方法, 大致可分为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新民族主义和本土现代主义。古风主义是一种特殊情况下更多借鉴传统建筑外部形象的严肃创造, 几乎全是在名胜之地作为旅游对象建造的, 如武昌黄鹤楼、南京夫子庙与秦淮河、北京琉璃厂文化街等。新古典主义是对传统建筑的外部形象有更多改造, 对传统以借鉴而不是以模仿为主, 多因处在著名古建筑附近而采取的一种协调处理手法, 或建筑本身的性质要求人们更多地联想起传统文化。代表作如曲阜阙里宾舍、西安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三唐工程” (唐代艺术陈列馆、唐歌舞餐厅、唐华宾馆) 、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新乡土主义从向以宫殿为代表的传统主流转向民间建筑吸取灵感, 代表作如具有浓厚的闽北民居风味的福建武夷山庄宾馆、武夷山九曲宾馆, 具有皖南民居特色的黄山云谷山庄宾馆, 呈现河西土堡式民居风貌的甘肃敦煌航站楼等。新民族主义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兴起的带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创作, 代表作如乌鲁木齐新疆迎宾馆、新疆人民大会堂、吐鲁番宾馆、西藏拉萨贡噶机场候机楼、西藏博物馆、九寨沟宾馆和云南西双版纳体育馆方案等。本土现代主义更加普遍。如果说, 古风主义、新古典主义、新乡土主义和新民族主义的创作多少都带有些特殊的性质, 使它们与传统的联系更富有内在的有机性, 那么, 在更多情况下, 建筑却不一定和传统有太多直接关系。但这类建筑的优秀作品仍然是从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 建筑师仍然没有忘记使它们在多元创造中赋予作品以鲜明的时代感与中国气派。如重视整体环境艺术氛围的创造, 取得突出成就的南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体现中原古老文明的郑州河南博物院;采取具象象征手法, 烘托出强烈悲壮气氛的甲午海战纪念馆;处在超高层建筑群的包围中, 突现与人的尺度和谐, 采取横向体量的上海博物馆;借鉴传统园林艺术精神却不见传统“符号”的杭州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充溢着诗意的福建长乐“海之梦”, 以及上海图书馆、杭州铁路新客站、成都三星堆博物馆、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等, 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在这个时期涌现和培养了大量的建筑人才, 可谓是中国建筑业真正起步阶段。

第五个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初到现在短短的20几年, 中国建筑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的空前发展, 一个个现代化城市的建成, 一座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中国建筑真正告别了红砖绿瓦的年代, 进入了钢筋、混凝土的时代, 北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世界闻名的鸟巢建筑, 三峡水电站的三峡大坝, 上海的东方之珠等都是全中国甚至全世界都有名的伟大建筑, 中国建筑可谓是真正走出了国门, 面向了世界。然而发展越快弊端也就会越多, 这让中国建筑走了不少弯路, 20世纪80年代的多层建筑一座座被推倒,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的高楼大厦, 但在这个建筑业飞速发展的今天, 一座座高楼大厦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被取代, 这就造成了大量建筑资源的浪费。这个时期是中国建筑飞速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里中国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 中国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从以上简短的回顾中, 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宏观文化环境对于建筑的健康发展是何等重要。中国建筑离开传统木结构手工业方式毕竟还只有几十年, 从弯路中挣脱出来更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已, 比起漫长的四千年传统和西方现代建筑将近一百年的历史, 它所取得的成就就更值得珍视了。它将树立起我们的信心, 成为新的前进的起点。

2 中国建筑的前景与方向

当今中国社会正在趋于老龄化, 当今的建筑业主要的技术工人平均年龄不断在上升, 上世纪70年代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不到25岁, 80到90年代中国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 2000年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已接近40岁, 今天建筑工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了45岁, 不难看出,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 国民的知识文化在不断上升, 20到30岁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大专、大学生, 他们不再愿意从事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建筑业, 中国的建筑业正面临着缺乏劳动力的残酷现实, 这就迫使中国建筑不得不向国际接轨, 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发扬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发展之路, 要解决建筑业劳动力大量流失的问题, 就只有优化建筑工艺, 发展建筑机械化新兴产业, 真正做到中国建筑工厂化、模式化、机械化, 运用有限的劳动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中国建筑业的发展还应吸取过去几十年来的经验教训, 真正做到中国建筑百年大计, 中国的优秀建筑师们应该以发展的眼光和思维去创造符合中国百年发展的建筑设计作品, 而不是单纯的抄袭和模仿国外的某些建筑作品, 应根据中国的国情设计出适合中国发展的标志性作品。现今中国大多数建筑的使用寿命基本都在50年, 实际寿命大多未超过30年就被新的建筑所取代, 中国建筑发展的过程就是建筑资源大量消耗的过程, 发展是无限的, 资源是有限的, 在中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 一座座大山被削平了, 一片片森林面积在不断减少, 从而造成自然气候也越来越恶劣, 北京的沙尘爆、雾霾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中国建筑只有更快的发展成熟起来, 才能为我们华夏子孙后代创建一个更加美丽的家园。

我们这一代人正为建设美丽富强的新中国而默默耕耘着, 当然, 问题还是存在的, 创作环境还有待优化, 建筑师的素质也有待提高, 在新时期, 泥沙俱下, 艺术上平庸甚至低劣的建筑也还是不少, 一些被外国人讥为“舶来的二流货”如所谓欧陆风等类建筑, 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最近在中国就多有出现。但我们有理由充满信心地期望, 当代中国建筑艺术, 在传统建筑艺术成就的强大荫庇之下, 经过与新的生活的融合, 必将取得无愧于祖先也无愧于时代的更大辉煌。

摘要:通过对近几十年来中国建筑发展过程的全面分析, 看清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得出了中国建筑未来必向机械化和工厂生产化发展的前景, 指明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业未来与国际接轨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发展过程,未来前景,机械化,工厂生产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人事档案接收与管理的几个重要环节下一篇:云南省彩票公益金残疾人事业项目实施现状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