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开篇的重要组成

2022-09-11

1927年由于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 大革命运动失败, 中国革命陷入低潮, 中共遭受了建党以来最严重的损失。为挽救革命, 8月1日, 中共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 却在南下广东时失败, 在这种形势下, 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 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进一步肯定了中央临时政治局关于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 并决定在湘、鄂、赣、粤几个革命基础较好的省份, 发动群众, 举行秋收起义。起义时间定在9月9日, 15日长沙起义, 16日各路起义武装会师夺取长沙。9月9日至11日, 起义相继在修水、铜鼓、安源爆发, 9月中旬, 由于“分兵击敌”的错误战术和敌我力量太过悬殊, 起义武装相继受挫, 毛泽东同志当机立断, 取消湖南省委原定夺取长沙的军事计划, 9月19日将各路武装会师浏阳文家市镇, 并于当晚在里仁学校召开前委会议, 做出了放弃原定攻打长沙的军事计划, 改为向湘南方向撤退, 进军湘赣边界的农村和山区。

一、秋收起义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

南昌起义, 共产党联合国民党左派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起义最终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客观来看, 当时革命处于低潮, 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起义军处于既无外援、又无内应的境地。但主观上似乎有着更多的失误, 首先, 起义虽然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 但是使用的国民党的旗帜和番号, 而且起义胜利后却没有对参加起义的旧式部队进行改造。其次, 没有发动广大群众, 而是单纯的军事进攻。然后, 没有广泛地发动农民, 进行土地革命。起义军虽然从一开始便提出了土地革命的口号, 但是并没有得到重视。随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坚决地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 决定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 号召各地农民进行秋收起义, 会议中毛泽东同志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八七会议前后, 由于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在形势和政策的认识上他与中共中央其他同志基本上是一致的。秋收起义部队失利后到三湾村进行了部队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毛泽东引兵井冈山的想法也表明他理性、冷静地分析了时局的严峻性, 并作了应付最困难局面的思想准备, 打算坚持长期的斗争。所以, 在秋收起义军事失利时, 毛泽东能够从实际出发, 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 率领工农革命军退向井冈山, 建立农村根据地, 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二、秋收起义与土地革命思想的形成

八七会议上, 虽然已提出中国革命已经进入土地革命的新阶段, 但是, 由于会议上各代表意见不一和毛泽东的意见没有被罗明那兹采纳, 在如何实行土地改革和没收地主土地标准上仍然存在分歧, 使得此次会议在怎样实施土地革命的总方针上留下了些遗憾。

秋收起义中遍布湘赣边界的革命标语中有一条尤为显眼:“打土豪分田地”。只有没收大地主、小地主的土地, 贫农领导中农、拿住富农, 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秋收起义率先提出了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 “插牌分田”, 是当时最有效的方式, 第一次实行此法是1928年3月在酃县 (1994年更名为炎陵县) 中村区。12月, 毛泽东制定了《井冈山土地法》, 这是我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个土地法。翌年4月, 毛泽东根据“六大”决议精神和赣南土地革命斗争经验, 又制定了《兴国土地法》, 将《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 改为只没收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的土地。7月, 在毛泽东指导之下召开的闽西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着重讨论了农民土地问题。大会总结了闽西土地斗争经验, 明确指出要区别对待小地主与大中地主, “集中攻击目标于地主”, 不打击富农, “对自耕的农民不要与以任何的损失”, 对大小商店采取保护政策;土地分配方法不再采取打乱平分的办法, 应以乡为单位和以原耕为基础, 按人口平均分配, 并第一次提出了“抽多补少”;对在乡的地主也“将酌量分与田地”。这些理论及实践经验为毛泽东最终形成比较成熟符合中国农村实际的土地革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秋收起义与新型人民军队的建立

秋收起义不同于南昌起义的特点之一就是建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一支工农武装, 团结了工人和农民的力量, 使得与旧式军队区别开来。起义后, 三支部队接连出师不利, 9月20日, 部队离开文家市, 毛泽东就和战士们一样, 戴着斗笠、穿着草鞋步行, 每天找战士谈话, 了解其思想状况, 考虑如何保存、巩固和发展这支革命武装。经过艰苦转战, 9月29日, 部队抵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原来5000多人的起义部队锐减至不足1000人。为了适应革命斗争的需要, 毛泽东到达三湾的当天晚上就在“泰和祥”杂货铺主持召开了前委会议, 对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把原来的三个团缩编成一个团, 下设两个营十个连, 称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将党组织建立在连上, 设立党代表, 从而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建立士兵委员会, 实行官兵平等, 破除旧军雇佣关系, 并初步酝酿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此后, 三湾改编所确立的建军原则, 在整合袁文才、王佐的井冈山农民武装、朱德的南昌起义、彭德怀、黄公略起义等部队的过程中得到了有效的坚持, 提升了军队和军人素质, 为建立打不垮的红一方面军积累了经验。毛泽东领导进行的“三湾改编”,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成为了把工农革命军建设成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摘要:1927年9月9日爆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之后, 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的又一次重要武装起义。秋收起义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 起到改写历史的重大转变, 它之所以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转折点, 是因为在秋收起义中,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亮出自己的旗帜——工农革命军军旗;又在起义相继遭到挫折后, 及时地把战略目标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 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使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关键词:毛泽东,秋收起义,马克思主义,转折,创新

参考文献

[1] 彭公达同志关于湖南秋暴经过的报告[A].中央政治通讯[C]. (12) :29.

[2] 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3] 八七会议[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 1986.

[4] 何长工.难忘的岁月[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2.

[5]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下一篇:浅谈病案管理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