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待人主题班会设计

2023-05-24

第一篇:友善待人主题班会设计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主题班会主持词

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一、开场白:

合: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甲:我是主持人。 乙:我是主持人。

甲: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文明中,传承了很多至善的美德。

乙: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 甲:哲人说:友善是道德中最大的秘密。

乙:友善是一只白鸽,纯洁而又和平;友善是一个微笑,教会你怎样待人。 甲: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当要有良好的品质,我们要讲诚信,友善待人,和谐相处。

甲:七三班《友善待人,和谐相处》主题班会 合:现在开始。

二、名人眼中的“友善”

甲:友善是天空,包容天地间的万物;友善是氧气,孕育新的生命;友善是阳光、是雨露,照耀、滋润着美德的生成。

乙:那么名人眼中的友善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来欣赏一下那些名人名言。 甲:老子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乙:论语中说道,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甲:荀子说,与人善言暖若锦帛,与人恶言深于矛戟。

乙:高尔基曾经说过,一个温存的目光,一句由衷的话语,能使人忍受生活给他的许多磨难。

甲:莎士比亚说,宽恕人家不能宽恕的,是一种高贵的行为。

乙: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甲:罗曼• 罗兰说,善良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行为。

三、我眼中的友善

甲:欣赏了名人眼中的友善,下面你能够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你眼中的“友善”又是怎样的呢?

乙:同学们说得都很棒,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实,友善无处不在,可能是一个微笑、一个手势,有可能是一句鼓励。只要你想,它便在我们的身边。下面我们请我们班的赵杨杨同学为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大家欢迎。

四、小故事

甲:谢谢赵杨杨同学。万绘老师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同学们听了她的故事后,又有什么感想呢?

乙:大家说得都很好。作为一名教师,万绘老师能够友善的对待学生,给予他们关爱与呵护。

甲: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也要能够友善的对待我们的同伴,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

甲: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友善待人。点燃自己,也照亮别人。 乙:下面请欣赏由张华凯、周佳佳、蒋亚洲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小品,大家掌声欢迎。

五、小品

甲:谢谢这六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小品。看了这个小品后,在以后的班级生活中,你会怎么做呢?

乙:其实,只要我们学会友善待人,乐于助人,关心他人,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我们的班集体才会更加美好。

甲:我们的官中校园会更加美丽!

六、小小辩论会:扶不扶

甲: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2014年央视春节晚会扶不扶这个节目。(全班:记得。)

乙:我们先来欣赏其中的一个片段。 甲:扶不扶,这一小品,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了春晚舞台。

乙:今天我们就该话题进行一个小小的辩论会。我们有请正方代表和反方代表。

甲:下面就有请我们的正方反方代表就“老人跌倒扶不扶”这个话题展开辩论,大家掌声欢迎。

甲:反方还有什么要说的吗?(反方摇头)

甲:大家说的都很精彩。通过此次辩论,在老人跌倒时,更妥的方法不过于:首先及时通知其家人、亲友前来处理,寻找救助老人的目击者证明,之后将老人送往医院救助。这样,社会才能更和谐,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乙:郭玉倩,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当看到别人无意扔在垃圾桶外的纸,我们拾不拾呢?

甲:当然啦。那陈伟,看到宣传牌倒下时,我们扶不扶呢?

乙:我相信我们会做个有心人,做个富有友善之心的人,我们会选择主动将其扶起的。

七、歌曲欣赏:爱的奉献

甲:其实,只要人人都能做到友善待人,与他人和谐相处,多多奉献出我们的爱心,那么这个世间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下面,请欣赏歌曲:爱的奉献。

八、三句半

乙:2012年11月,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乙: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乙: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甲:下面就有请张华凯、王海涛等同学为我们带来的三句半: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甲:谢谢这几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的表演。其实,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

八、诗朗诵:友善之花

乙:,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像你挥舞拳头。下面,请欣赏由徐洋、马佳佳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友善之花》。

甲:谢谢两位同学为我们带来的诗朗诵。其实,友善说起来简单,真正做起来并不容易。

乙:所以,为了让我们能够学会友善,我们给自己每天布置一个快乐生活的作业吧!

甲:第

一、每天对身边的人多微笑三次,把欢乐传递下去; 乙:第

二、每天真诚的向老师们问一次好;

甲:第

三、每天对校园辛勤工作的校工们表示一次感谢; 乙:第

四、每天做一件帮助他人或集体的好事; 甲:第

五、为别人的成绩鼓掌,而不去嫉妒; 乙:第

六、别人让你感到不愉快时,尽量去理解他。 甲: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乙:其实,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朋友、同事、家人友善,也要对陌生人、对社会、对大自然友善。

甲:这些年来,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开展了各种互帮互爱互助活动,如“希望工程”、“送温暖”活动等等,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发扬光大。

乙:希望作为中学生的我们能将这种优良的品德传承下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四海之内皆兄弟,推己及人,广具爱心,这才是友善的理想境界。

甲:希望通过今天的主题班会,能够让我们感悟到“友善”的魅力,认识到“友善”的重要性。

乙: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将“友善”牢记于心,并贯穿于自己的言行中,向周围的人伸出友善之手,一起牵着手,前方的道路会越走越美。

甲:最后让我们一起合唱校歌:从官中起航。全体起立。 甲:小官庄镇初级中学七三班主题班会 合: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老师的光临。

第二篇:《诚信如金,友善待人》主题班会主持词

合:现在我宣布,《诚信如金,友善待人》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甲:诚信是什么?

乙: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甲: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至诚如神,有了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作为八条目之一,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乙: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忠于民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信则人任焉”,“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强调“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文公4年》中说:“弃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汉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信”作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要求诚实,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主要是交友之道。他说:“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 甲:请《XXX(待定)》来给我们讲一讲生活中不诚信的案例。

乙:如何才能成为一个诚实有礼貌的人?

1、平等待人,与人为善。尊重他人的人格、宗教信仰、民族风俗。谦恭礼让,尊老爱幼,帮助残疾人。

甲:

2、 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尊重教职工,见面行礼或主动问好,回答师长问话要起立,给老师提意见态度要诚恳。 乙:

3、同学之间互相尊重、团结互助、理解宽容、真诚相待、正常交往,不以大欺小,不欺侮同学,不戏弄他人,发生矛盾多做自我批评,不能够老想着别人不对!

甲:2003年有关部门面向全国中小学生看展了“你认为最急迫解决最需要解决的校园伤害”问卷调查,数据显示“语言伤害”居众多伤害中的首位,比例高达81.45%。

乙:

4、使用礼貌用语,讲话注意场合,态度友善,要讲普通话。接受或递送物品时要起立并用双手。

乙:请同学们朗读文明礼貌日常用语 甲:3分钟完成选择题 甲:

1、我们该如何待人?

2、如何做一个诚实的人? 必须履行承诺; 坚持实事求是;

在自己做错事后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改正错误; 也要讲究策略。 要真诚待人

乙:请同学们朗读诗句 合:现在我宣布,《诚信如金,友善待人》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第三篇:友善主题班会教案设计

导语:多一份友善,世界就会多一份美好。以下是友善主题班会教案设计,欢迎各位参考。

秩序记心间,友善伴我行班会

教室

同学们,会报数吗?我们就玩个报数的游戏好吗?

好。开始。

开始啊,怎么啦?

看来报数也得有规则。谁来说说怎样报才能更流畅?

这次可以了吗?开始。

通过这个小游戏,你知道了什么?

【做什么事,都要有条理,有组织,也叫有秩序。】

这节班会课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秩序的话题。

、生活中的秩序

1、除了游戏中要讲秩序,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讲秩序?

同学们,如果这些场所是一个没有秩序的、拥挤的地方,生活在这样无序的场所你会幸福吗?

生:不幸福

看来,无序的生活只会带来混乱甚至野蛮,有序的生活才能带给我们文明和幸福。

学校中的秩序

1、在生活中我们要讲秩序,在学校里呢?

生:讲秩序

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的课间吧

出示拥挤的图片

拥挤的水房、厕所门口

拥挤的走廊

混乱的教室

……

看到这些情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不文明、不懂得谦让、不友善……

2、同学们的想法都非常好,谁能来说说,这些同学为什么不遵守秩序?

生:想抢先、想快一点儿

不守秩序真的可以快一点吗?我们通过小游戏来验证一下。老师发给每个小组10个串起来的曲别针,看哪一组能以最快地速度解开他们?

最快的小组用时____,最慢的小组____。

现在先请所有小组停下来,坐端正。现在前面5组的同学都已经全部解开,最快的小组仅用时____秒。可后面6组的同学都还有许多的针没有解开,知道奥秘在哪吗?其实前5组解的是这样有序排列的针,后6组解的是无序排列的。你发现什么了?

3、通过这个游戏,你明白了什么?

小结:看来不守秩序不但不能快,只能格外地慢。只能守秩序才能让我们做事更快,生活更高效。

4、其实良好的秩序不仅能带给我们文明高效的生活,在紧急情况下,还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模拟游戏《火场逃生》。这个瓶子代表情况紧急的火场,里面的球代表你的生命,怎么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全部逃离这个火场?

下面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前面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并说说你们是怎样做的?

同学们对它是不是很熟悉?没错,三年级时同学们学过一片课文,叫做《一次成功的实验》

通过刚才的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生交流

5、如果每个人都只想着自己抢时间,而不守秩序,一旦有紧急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6、在集体生活中秩序是何等地重要。当遇到紧急情况时,怎样才能安全地疏散?

7、正像同学们所说,只有守秩序才能确保生命安全。XX年汶川大地震中,桑枣中学就创造了这样的奇迹,8级大地震,1分36秒,全校2300名师生,无一伤亡。他们是怎么做到的呢?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现在,你想说什么?只要有秩序就能创造奇迹、保证生命安全。有序的撤离,最终挽救了无数的生命,其实我们学校也有详细的疏散方案,我们也经常组织疏散演练,对吗?相信只要我们能遵照方案,遵守好秩序,也一定能战胜各种危急情况。

就像刚才大家所总结的:良好的秩序不仅能带给我们文明和高效,关键时刻,秩序还能保证我们的生命安全!

8、同学们,养成安静有序的好习惯,就要从小事做起,下面请小组内讨论一下,在校园里,怎样做才是安静有序的呢?

学生交流、汇报

从交流中,老师听出了大家对秩序更深的理解与思索。同学们,只要人人都能守秩序(板题),我们必将迎来更加文明、高效、安全的幸福人生。老师也相信,有了大家共同的努力,不远的将来,我们所有中国人也能用良好的秩序赢来全世界赞赏的目光。

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班会反思:

通过本次班会,学生认识到了遵守秩序的重要性,知道了守秩序不仅能创造文明社会,还能使我们的工作变得高效,更重要的是能保护我们的生命安全。通过游戏、图片、案例以及视频,使学生明白守秩序应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本次班会让学生指导如何守秩序,也为下一步班级建设及班主任工作打好基础。

第四篇:《友善》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主题班会设计的背景

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一,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实行友善教育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学生,他们对于空洞的教育熟视无睹,于是,我留意学生们在学校的言行举止,发现与人为恶,唯吾独尊的现象一幕幕的孩子们的身上上演:在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恶言相向;在班集体中,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引发争吵;在雨中行走,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骂骂咧咧;在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你的衣服上,拳眼相向;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的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为此,我设计了这次主题班会《友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友善的含义,懂得怎样做才是一个友善的人。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懂得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代社会更需要友善。

2、知道友善的含义,学会做友善的人。

3、通过此次班会,增强学生自信,能纠正同学们的错误行为。

三、教法和学法:

1、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提高与同学间的合作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做一名友善的人。

2、情境体验法。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体会,领悟,明白什么才是友善。

3、模拟练习法。让学生表演小品,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友善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友善的。

4、情感升华法。通过学会友善中的亲身体验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了解公民道德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搜集大量的和友善有关的资料,目的在于让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2、友情卡

学生准备:

1、课前反思自己友善和不友善的行为。

2、五位同学准备进行小品的表演

五、教学过程:

(一) 小故事导入,启发思考,引出主题。

师:俄国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切皆善,那么一切皆美,其实,与人为善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出示六尺巷的图片)这是安徽桐城的六尺巷,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幻灯片展示 六尺巷的由来: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一个著名的家族,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 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倒县衙门。期间,张家人写了一封信,给在京城当官的张英,要求张英出面,干涉此事。张英收到信件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给家里回信中写了四句话:“ 千里来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的做法传为美谈。

而如今:有一则报道说:同样一起交通事故,在加拿大,可以不到2分钟就顺利解决,司机会很快下车,视事故的实际情况,以一种友善的态度来协商解决,双方都会向对方认错、道歉,而在中国,不花上一个小时是很难解决争端的,他们先互相指责,推卸责任,再报警等待警察来处理

师:看了这些你有何感想? 生:(宽容友善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关于友善的话题(课件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友善,)

(二)感悟友善—明白什么是友善。

师:生活多姿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小摩擦在所难免,如果你遇到下列场景你将会怎么做?

公共汽车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的脚; 课间,有同学无意中弄坏了你的书本;

雨中行走时,别人不小心溅了你一身泥水;

食堂吃饭时,有同学不小心将菜汤碰翻到你的衣服上; 课间同学们言谈中无意间的一句话伤害了你的感情„„

师:我们刚才的做法可以用什么样的一个词来概括呢?(友善、宽容、与人为善) 能结合自己的理解,你能说说友善是什么吗? (友善就是与人为善,宽容谅解他人,相互谦让)

(三)感悟友善—明白为什么要友善

刚才的那些场景,你曾经看到过不友善的情况吗?

生:我曾经看到有人在公交车上别人不小心踩到他的脚之后他们就对骂然后相互不看对方,甚至嘴里说对方没有素质

师:这种情形与你刚才处理的结果截然不同,由此可见友善它有什么作用呢? 幻灯片展示:对个人:有利于提高品德修养,有利于与他人交往;有利于个人生活幸福,对社会:有利于安定与和谐,对国家:有利于发展和进步

(四)学会友善—怎样做是友善

师:然而,生活中时有意外,请欣赏三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小品《教室风波》 白话员:待人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谐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如果人们都能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去处理日常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那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

白话员:教室里,小女孩不小心把男孩的书碰到地上 小男孩:你神经病,不长眼啊 小女孩: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小男孩:对不起有用吗?对不起就能抹平你把我的书弄地上的事实吗?如果我捅你一刀也和你说一声对不起行吗?

小女孩:不就是把你的书碰地上了吗?有必要这么得理不饶人吗?

白话员:说着两个人吵了起来,诶,真不明白,一句对不起,没关系的事情怎么会变成这样?

师:如果是你,你觉得应该怎么做?你能否也通过这种形式即兴表演出来呢?

(要求:三人一组,两个人为事情的当事人,还有一个是解说员,强调解说员的重要性) 设计目的:七年级的学生自觉性不是很强,教育的瞬间能明白什么是友善,但是自制力不强,不能坚持,为此,我让学生导演了一部小品,目的是通过分析身边经常发生的事,明确什么是友善,通过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情不同的处理方法带来的不同结果,进一步明白友善的重要性。 师: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结果,它告诉我们生活是一面镜子,当你面带友善走向镜子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个人也正满怀善意地向你微笑;当你以粗暴的态度面对它时,你会发现,镜中的那人也正向你挥舞拳头。

你和朋友闹过纠纷吗?你当时是怎么做得?现在你怎么想的?你能把这些与我分享吗?

师: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鼓起勇气当面说出来,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纸,你们自己把它设计成友情卡,把你想对他说的话写在上面,然后交给他好吗?

(五)适可而止—友善是有原则的

师:任何事情适可而止,都有一个度,当宽容友善过头时题就变成纵容,友善是有原则的,友善不是无原则的饶恕和纵容

(漫画启发引导)

“钓鱼岛是中国神圣的领土。如果日本一意孤行,中方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由此造成的一切严重后果,日方要承担全部责任” 温家宝总理当地时间9月21日晚上8点在纽约会见当地华人华侨、留学生代表和中资机构时说。

钓鱼岛并不是简单的只是一块土地,它代表的是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和领土主权完整,友善不代表软弱无能,中国对钓鱼岛事件处理的态度并不是对日本的不友善,而是对自己权益的维护

(六)情感的升华—对自然地友善,

师:又到了丰收的季节 ,农村的学生带回一张“小手拉大手 携手护环境 关于秸秆禁烧禁抛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从这四幅图片中你能有什么收获?

全班齐读友善宣言

友善宣言:无论是朋友还是陌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狗的自述》

等我长大成人,我一定要勤劳,知足,善良,要为别人做一些好事,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博得别人的欢心。——狄更斯《荒凉山庄》

(七)总结班会,提出希望。

做一个友善的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你们长期的付出和行动。因此,我希望“希望大家把友善放在心里,落实到行动上,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做一个大家喜欢的友善学生。”

第五篇:《孝亲尊师 友善爱国》主题班会设计

《孝亲尊师

友善爱国》主题班会设计

设计教师:

焦喜武

活动主题:孝亲尊师

友善爱国

活动背景: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品德和文化,传承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发扬团结友善的爱国主义品质,共同创建和谐社会。

活动思路:以《孝亲尊师·友善爱国》为主题,以孝悌为主线,通过父爱和母爱推出孝道之孝亲篇和孝道之尊师篇,用诗文颂扬父母和老师;之后引出悌道篇,用激昂的誓词和歌曲《孝和中国》升华主题。

活动目的:通过《孝亲尊师·友善爱国》主题班会让学生学会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重老师,并且在学习和生活中回报父母、感恩老师。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懂得了孝悌,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孝悌,他们的内心自然升起感恩之心,友爱之心和爱国之心。

活动方式:通过故事感悟、视频、歌曲播放、朗诵、小品等方式,体会父母的关爱;老师的情,同学和兄弟姐妹的友谊,通过“感恩行动”以实际行动回报父母的关爱。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

收集歌颂父爱和母爱的故事、事例、歌曲、视频、诗歌、名言,以及教育世人孝亲尊师 友善爱国的警句以及爱国歌曲等。

活动过程:

课前播放漫画父母从小到大培养孩子的画面并伴随着《时间都去哪了》的音乐,让同学们在音乐中体会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艰辛过程,渲染气氛。

同时画面中出现当父母老了,我们做儿女的要向父母对我们小时候一样来赡养我们的父母,让孩子们在此时此刻良心上得到拷问。

主持人上场:

尊敬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合: 大家好!

男主持人:有一棵“大树”,春天倚着她幻想;夏天倚着她繁茂;秋天倚着她成熟;冬天倚着她沉思;这棵树就是我们的父母与恩师。从小到大,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真的索取的太多太多,虽然说:“大恩不言谢,但对于这没齿之恩,我还是想由衷的说声:“谢谢你们的哺育之恩”,谢谢你们的教育之情,总之,谢谢你们对我们的心酸劳瘁。

设计理念:营造情景,调动热情,通过音频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回味的过程中感受到天下父母老师的一片苦心,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和老师爱的回报欲望,进而顺利导入。

女主持人: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爱与母爱。

男主持人:世界上最深的情,莫过于儿女情。鲜花可以枯萎,沧海可变桑田,但父母的爱,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间。

女主持人:今天首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父母,去体会人间最温馨的亲情!

男主持人:无论你身在何处,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在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回报„ 女主持人:这个人,叫“母亲”,这种爱,叫“母爱”。 活动一: 感悟母爱故事

女主持人:下面我们请同学为大家讲述震撼心灵的母爱故事。

故事一: 55岁的陈玉蓉是湖北武汉一位平凡的母亲,陈玉蓉的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为了给儿子捐献肝脏,患有重度脂肪肝的陈玉蓉每天暴走10公里,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她的脂肪肝竟然奇迹般的消失了。2009年11月3日上午,这对母子在武汉同济医院进行了肝脏移植手术。母子俩的手术很成功,现在母子平安健康。

故事二:在5.12地震中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为救自己在襁褓中的孩子,用她那纤弱的身躯抵挡那垮塌下来的房子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像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而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那只有

3、4个月大的孩子,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而在包着他的被子中发现了一部手机,在手机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妈妈爱你”。

女主持人:像这样的母爱故事很多很多,几天都说不完,古时,也有母爱的典故,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母爱是伟大的,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男主持人:父亲,这个象征着伟岸,象征着力量的名字,多少次温暖着我们的心房。古往今来,父爱的故事千千万,这所有的故事,凝成一幅幅感人肺腑的画面。接下来让我们静静地欣赏歌曲《父亲》。感受那如山的父爱!

女主持人:父母亲的爱,超越了生与死的界限;凝结着父母对我们的一片爱心和殷殷期盼。

男主持人:听了母爱故事和《父亲》这首歌,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感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体会吧!

设计理念:利用多媒体、故事、歌曲、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歌曲、故事生动感人,图文并茂,直观的生活再现:父母对儿女无私的爱与付出。从而激起学生的情感波澜,通过情感体验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由初步整体的情感体验过渡到自身的情感体验,由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体会感受到父母养育自己的爱心,打开学生感恩父母的情感心扉,从而让学生从情感上认识到父母的付出应当得到爱的回报。

女主持人: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父母抚养我们长大可真不容易;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恩情是难于回报的;长大成人的我们,对父母应永存感恩之心,应尽心尽力使父母过得开心、快乐。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做人的责任,是立身的根本,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男主持人:同学们,有谁能来说一下,“孝”字应该怎样理解? 男主持人: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辈与子女的关系就必须建立在“孝”之上,有了“孝”,家庭才会和睦,社会才会和谐。

设计理念:让同学理解孝字,从字面上看,上面是“老”字头,下面是“子”字。意思是父母、前辈在上面,子女、晚辈在下面,晚辈要尊敬长辈,孩子要敬重老人。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做人的责任,是立身的根本,要做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

女主持人:从小到现在,你吃过多少顿母亲做的饭,你能数得清吗?你给母亲做过饭吗?你曾想过要给母亲做饭吗?如果你只是想了而没有去做,也许会留下遗憾!让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天堂的午餐)

女主持人:请同学们谈一谈观看短片之后的感受和体悟,我们今后应该怎样做呢?

女主持人:母亲可以吃到儿子做的一份午餐——这是一位平凡母亲小小的希望,而最终,儿子做出了一桌丰盛的午餐,但母亲却被累垮,再也没有机会品尝。约定与承诺在一刹那间,成为遗憾,再也无法实现,这顿天堂的午餐是儿子亏欠母亲的,但他却永远无法弥补。

男主持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就是我们要趁着父母健在,赶紧尽孝。

女主持人:古有大舜孝顺父母,感天动地!今有很多孝行天下的感人故事,在我们绥芬河市就有感动中国人物的朱晓晖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男主持人:(语速要慢)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成就生命大意义,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愧对父母恩。

孝亲颂

当我赤裸裸,来到这个世界! 体重不到十斤,身长仅有一尺!

不会说话,不会走路; 衣食住行,大小二便; 都没办法,自己料理。 在襁褓中,只能哭泣, 用来表达,我的心意。 这时我的父母,他们用: 无限的爱心,无限的辛劳; 无限的心血,无限的期盼; 一切的一切,无限的无限; 哺育我,抚养我,教育我,培植我, 使我健康,使我茁壮,使我幸福,使我快乐,

我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恩赐。 爸爸妈妈给我的慈恩,

真的!

远比天高,更比海深。

真的!

看羊儿跪下吃奶,看乌鸦反哺父母。

真的!

孝心是一切动物,天性的光明, 孝心是宇宙人间,永恒的真理。

因此,发愿:“从今日起,永远真心的,孝顺爸爸妈妈!” 设计理念:当我们感觉要孝敬父母时,父母已悄然离我们而去。父母缺的不是其他而是一种关爱,我们做子女的大多数都没有顾及到,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幸福之中却不懂得感受幸福。让同学们对“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让同学意识到尽孝要及时。列举古今孝行天下的感人故事,强化学生们孝敬父母的意识。

女主持人:父母亲是恩人,他们给了你生命,他们把你养大。不过,现在每天陪伴你的时间比你爸爸、妈妈还长,是我们人生中第二个恩人,对你的爱甚至超过爱他的孩子,希望你成人成才,知道这是谁吗?是我们的老师。

男主持人:当我怀着疑惑的心面对难题时,是您耐心细致的给我讲解解题思路;当我怀着惭愧的心面对错误时,是您意味深长的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当我怀着失落的心面对失败时,是您天使般的来到我的身边给我以勇气与希望。同学们,现在坐在我们教室后面的每一位老师,他们为了我们成长真是太辛苦了,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同学对老师说:“老师,我们深深的感谢您!(同时深情的90度鞠躬)”

女主持人:然而有的同学不理解老师的辛苦,不尊重老师。课前我们分发了调查小问卷,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应该怎么做?下面请同学来回答: 当老师给我们上课时_______________

在校内或校外见到老师时___________ 老师与我们谈话时_________________ 被老师批评时_________________ 当老师因工作劳累而生病时_________ 女主持人:同学们的回答很诚恳,让人很感动。希望大家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真正做到理解老师,尊敬老师。让咱们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和谐。

男主持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您是最严厉的父亲,又是最慈祥的妈妈; 您为花的盛开,果的成熟忙碌着,默默地垂着叶的绿荫! 老师,您的精神,永记我心!

尊师颂

父母生我,给我色身, 老师教我,长我慧命, 使我由蒙昧,见到光明, 使我由无知,获得知识, 使我由愚痴,启发智慧, 使我由低能,成为才能。 老师是我们文化的传人, 老师是我们慧命的襁褓。

因为有老师, 人类文化才有进展!

因为有老师, 人类前途才有光明! 因为有老师, 人性尊严才能建立! 因为有老师, 人性光明才得发扬! 因此,发愿: “从今日起, 永远真心地,尊敬老师! 永远真心地,感激老师!”

设计理念:在孝道得到落实的同时也种下了尊师的种子,让参与者明白做人的另一个重要根基——尊师,让学生们体会老师工作的艰辛,学会从身边小事做起,尊敬老师,感恩老师的教导和培育,进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女主持人:我们懂得怎样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了,并不能说我们真正做到“孝亲尊师”了,我们还要友爱同学和兄弟姐妹,尽量去完善悌道,正如《弟子规》中所说:首孝悌,首要的要尽孝,也要尽悌道。入则孝,指孝敬父母,出则弟 ,指悌道,意思是尊敬爱护兄弟姐妹。就是当我们走出家门,与别人交往时,要遵守悌道,要像对待兄弟姐妹那样与人友好和睦。

男主持人:我们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我们同学之间就如同兄弟姐妹,亲如手足,就应该和睦相处,做到兄友弟恭。

女主持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天地之情,惟人为贵;人之行,莫大於孝”;《论语》也指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就是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一切道德的基础。

设计理念:让学生知道首孝悌;入则孝,出则悌。如果说“孝”是两辈人之间理想的相处模式,“悌”就是同辈人之间理想的相处模式。真正孝敬父母和尊敬老师并不能完全尽了孝道,还需圆满悌道,即友爱兄弟姐妹团结同学;真正尽了悌道,就可以让父母师长不为孩子担心和忧虑,长辈也可以宽心和放心。让学生们真正懂得只有尽好了悌道才能去圆满孝道。

男主持人:下面请大家看看他们是否友善,他们践行了孝悌之道了吗?

女主持人:感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如果你不懂得这个道理,在学校和社会上和别人不友善,既伤害别人又伤害自己,同学也会疏远你,这样做让父母和老师担心难过,你就是一个不孝的人,和同学不友善,就亏了悌道。相反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如果善待同学,和睦兄弟姐妹,父母会为我们高兴,我们既尽了悌道,又完善了孝道。

男主持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孝经) 真正能够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之道做到尽善尽美,就会感天动地,四海之内充满道德的光辉,没有一个地方不受孝道的感化。

女主持人: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同学,如果你对待他们,能够像对待兄弟姐妹一样友爱,那么,你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如果每个同学都能做到“出则悌”,那么我们的班级就一定会变得更加团结,在一起学习就会更加快乐!

女主持人: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把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兄弟之道做好吗?

男主持人:同学们,请全体起立,让我们举起右手,以青春的名义宣誓:

弘扬孝道,传承文明; 珍爱生命,感恩父母; 勤奋学习,尊敬师长; 珍惜友谊,关心同学; 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我们努力做到: 学习和生活中善待同学, 关心集体,爱护校园。 交往上让父母老师省心; 学习上让父母老师放心; 生活上让父母老师开心; 决不辜负父母和老师的一片苦心!

设计理念:《论语》的第一篇指出:“其为人也孝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意思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很少会忤逆不道。一个人拥有孝和悌的品质,他就拥有了为人处世的道德保障。为此教育学生要懂得尽孝同时要尽好悌道,孝悌行好了,人与人之间就能和睦相处。通过宣誓激起学生践行孝悌的情感,给父母和老师长辈一份承诺,为自己践行孝悌之道指明了方向。

女主持人:孟子也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在人与人相处中,应当推己及人,推恩及人,使孝道得以升华。最终上升至社会的友爱温馨、和谐安定。

男主持人:其实,“孝”字还体现在对每一细节,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在尊重每一位长者的基础上,还应包括,对国家的忠诚,爱护自己的国家,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民族尊严。让孝道代代传承,传遍我们华夏中国。(播放歌曲《孝和中国》)

设计理念:孝悌圆满,家庭和睦,社会自然和谐安定,最后以一曲《孝和中国》完满呈现班会主题:孝亲尊师友善爱国。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未来将由他们掌管;希望通过《孝亲尊师 友善爱国》的班会将孝悌的种子播撒,让学生传承祖国优秀的文化,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爱父母长辈,怎样去和睦同辈。让他们接受中华优秀品德的洗礼,感受祖国的温暖和伟大;激起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为共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努力拼搏进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用师爱感化学生的心灵下一篇:运输经济学试卷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