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2022-07-09

第一篇: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读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受益匪浅,人类天性都渴望心灵的自由,能做自己,摆脱各种限制和压力,越来越感受到做一个人的喜悦。爱智慧,爱哲学的思考,它由如人生的一盏明灯,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该往哪里走。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曾说过一句名言:“没有经过反思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竞争的加剧,社会的浮躁,人们已经很难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芸芸众生在滚滚红尘中追名逐利,熙来攘往,就是没有时间停下来反思:“我这样忙忙碌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的一生中如果没有对这些问题反思过,那么,你这一生根本上讲是毫无意义的,是到世上白走了一遭。不管你是亿万富翁,还是高官显贵,统统都成了行尸走肉。 哲学让我们去思考这些人生问题,并不是真正能寻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其意义促使我们去反思、去认识自己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何谓哲学,傅先生首先用三句话来描述:

(一)哲学就是培养智慧;

(二)哲学就是发现真理;

(三)哲学就是印证价值。接着他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所谓“培养智慧”是指人们超越感性的限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达到完整和根本的境界;所谓“发现真理”是指人们去掉重重遮蔽,发现客观事物的真相;所谓“印证价值”是指人们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印证真理的价值所在。最后他指出,为了提升哲学素养,我们必须树立四个基本观点:培养思考习惯,掌握整体观点,确立价值取向,力求知行合一 首先要培养思考习惯,大家对此会不以为然。难道我们不会思考?可是生活中许多人在发生事情时往往凭本能的感觉作出反映,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这可是不争的事实。那么如何培养思考习惯?就是“要在不疑处有疑”——在没有任何怀疑的地方产生怀疑。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一颗苹果掉下来打在他头上,于是他开始思考,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养成思考的习惯,读书时也应该有这种态度,读到一段话时,不要立刻信以为真。古人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其次,要掌握整体观点,这点大家不会反对。所谓掌握整体观点,就是要求我们对任何事情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超越自己的成见,思想也就更为圆融。我们平时和别人打交道时,不喜欢听到反面意见,譬如开会时,我提议某种方案,如果有人与我意见相左,我会觉得他故意找麻烦,而忽略了他可能看到的某些我所忽略的部分。生活当中,许多年轻人喜欢有个性,不喜欢说话四平八稳、面面俱到,容易偏激。然而,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们会发现,人生许多问题的确应该从各个方面来考虑,才不至于钻牛角尖。

再次,要确立价值取向。在这个世界上,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世的风格,不过,经由学习与成长,我们可以进行修正及调整,然后选择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叫做价值取向。价值取向既然是一种选择,就一定要有所取舍,如果我选择了某些价值,那么势必要放弃另外一些。由此可知,选择价值时是需要勇气的,人不可能什么都要,也不可能讨好每一个人。现在一些年轻人盲目崇拜偶像,只看到偶像正面、展示给公众的一面,而看不到他作为普通人,也有我们百姓身上都有的毛病和缺点的一面,这种想法有很大的问题。知道自己的价值观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到底,不轻易改变,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如果一个人什么代价都不愿付出,随便放弃自己的价值观,他的一生想要快乐的活着,是不可能的事情。

最后,要力求知行合一。“知行合一”说说容易,做起来却不简单。实际上,知行合一是人一生都要努力去追求的。当然,我们不必给自己太大的压力,因为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所有他听到过的德行,那岂不是满街都是圣人了吗?人都会犯错误,因此只能努力追求知行合一,选择一种价值之后不断地印证,让自己对自己越来越满意。知识的范围是无限的,即使你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无法把天地下的书读完,人一生所能学到的只是很少一部分知识。并且,如果你学到一些知识,却不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那么就算学的再多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学习知识后,就要懂得消化,并融会贯通才是“知”“行”合一。

写到这里,我想用傅先生的一句话来作个小结:离开人生,哲学是空洞的;离开哲学,人生是盲目的。哲学决非一种枯燥的东西,它可以引人入胜,就象人生的照明灯,让我们知道该往哪里走。所以读一点哲学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是大有好处的。

感谢傅先生在让我领略到哲学风采的同时为我指明了清晰的道路:我需要提升自己的哲学素养。以正确的价值取向为指导,将思考变成自己的一种习惯,做事从多方面考虑,运用所学。我想,那样的生活会很有意义的。

第二篇: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感悟人生,净化心灵--读《哲学与人生》有感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是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曾任比利时鲁汶大学客座教授,荷兰莱顿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长,现任台湾大学哲学系、所教授傅佩荣所著。《哲学与人生》是傅先生对于哲学真有心得,而且善于作简洁清晰的表达。比如在讲解哲学是“爱智”时,他把“爱智”定义为“保持好奇的天性,探询一切事物的真相”的生活态度,“把“智慧”概括为“完整”和“根本”两个特征,又将“爱智”的“爱”解释为温和而理性的“友爱”,而与狂热的“情爱”、浮泛的“博爱”相区别,令人感到既准确又颇具新意„„

重读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让我有种回味和共振的感觉,那种经历后的精炼总结让我孜孜不倦,像是看到自己拍摄的一部人生电影,而主角就是我,其中的行为有些是意气风发,有些是冲动不顾后果,我也因此得到了回味的乐趣,书中也有很多我所未经历的一些,但是有了共振和回味,我相信即使面对未来,我也有拨云见日的功力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些枯燥的为什么,看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就会发现,哲学真的距离我们很近很近,而且会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美好,像是我恶魔呢闻到了面包的甜香味。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是一部可以研读的好书„„

本书的作者不是以写书为生的专业作家,而是台大的一位哲学教授傅佩荣先生,所以此书也可看作是一本教材,又由于它的思想性,还可看作是一本励志书。但它与一般教材和励志书又截然不同,因为那些多是“天下文章一大抄”,然而此书却全是傅先生个人思想的结晶。对于这样一位思想大师的著作,鄙人不敢妄加评论,只能把我的一点感悟说与大家听。傅先生在自序中就说,“哲学脱离人生是空洞的,人生脱离哲学是盲目的。”因此,看此书与其说是学点哲学知识,不如说是通过它来审视自己的人生。作者用通俗的语言将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的精髓提炼了出来,并贯之以自己的思想,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生动,精深的课;在这里,我们不但会看到历史哲学大师的思想,而且会感悟到许多以前从未想过的东西。

哲学与人生中有句话得好,对我影响很大,从中受益匪浅,例如“人生所有一切都不能带走,故要与人分享。这种分享不单指财务,还应包括关怀,信念,尊重等。”是啊,人本是赤条条地来又赤条条地去,何必一定要固守自己的东西,封闭自己的心灵呢?这样或许守住了自己的财产,却错失了许多机会,但与真人棋牌游戏人分享后也许就不同了。

“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最大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自杀,这又何苦呢?

“人类的典范,应该是那些让你我这般平凡的,有着许多烦恼的人都能效法的。他们让我们懂得:烦恼不值得担心,因为能磨练出智慧;死亡不值得害怕,害怕的是不知为何而死。”这很值得我们深思,现在人们多把拥有大量金钱和物质的人当作自己的偶像,以至于许多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挣钱。其实拥有越多并不见得就越快乐,傅先生在介绍存在主义时说,“一个人有的越多越不是他自己。因为拥有越多,越没有时间做自己。”在介绍道家时又说,“一个人若多思多欲就不可能快乐,因为欲望没有满足会痛苦,一旦满足之后,又生出更多欲望,更多痛苦。”细细想来,这些话句句皆是真理。此外,还有许多让我所感悟的话,比如“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有什么成就,而是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人生态度有二:一是取得你所要的,一是珍惜你所有的。前者常在压力之中,后者则可自得其乐。”“如果一个人表现不好就怨天尤人,那么当新的机会来到时,反而容易错过。”等等。这些话无一不能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当真正用理性思考经验之后,就能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做,知道哪一种人生更为理想,也更适合自己。理想代表针对未来,哲学的思考就是要让人能够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向度中连贯起来,让自己的生命不再只是活在当下那片片断断,刹那生灭的过程中而已。”

第三篇:读《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有感

只有走过人生广阔领土的人,才有资格谈人生的真谛,也只有用理性指导自己人生而又不惮躬耕实践的人,才能将出人生的哲学。作者曾在1986年至1989年担任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也曾是作家协会代表大会的两届副主席,而这样熠熠生辉的他是在不到十四岁就参加了地下党组织后又因一篇作品被打成右派,正值风华正茂的年龄,被迁到新疆伊犁地区农村劳动十余年。在笔耕四十八年写下一千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后,又以雄健的笔触,渊博的文化素养,深邃的哲学思想,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与体悟写成此书。

全书共有十二章,其中一章名为“人生之有为”中的一篇文章《人生即燃烧》给我感触颇深。文中写道“即使生活还相当艰难,爱情还隐隐约约,学习还道路方长,社会还明明暗暗,人间还有许多不平,你也要投入,你也要尽力尽情尽兴尽一切可能,努力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到也应该争取到的,以使你能够得到智慧和光明,得到成绩和价值。”工作两年多以来,我发现如果你想做事情,多的是需要去完善甚至重头来做的事情,多的是各种准备工作可以做,可是你做了这些或是做了一小部分有时从表面上来看与没做并没有很大差异,而你个人也可能并不会因为工作多做了一些得到任何一句赞美或鼓励。这种时候就会怀疑自己多做一点真的有意义么,慢慢地我得到一点反馈,尽力去尽善尽美,也许会活得显得累一点,但是相信人生的滋味,人生的充实以及每一次尽力锻造出的能力都会在机遇来临的时候,让你厚积薄发。

书中还有一篇讲到“冷”与“热”的平衡,“投入的热烈程度与获得的果实恰恰不一定成正比。你疯着哭着闹着夜以继日加班加点不吃不喝搞出来的东西,写出来的文字,作出的决策,提出的方案就一定好吗?恰恰相反,多半还是心平气和地、冷静地、审慎地与按部就班地工作,成果更靠得住些。”银行工作中,我想我们既需要热情面对日复一日重复的柜台工作,又需要心平气和泠静处理客户情绪问题,客户投诉问题等一系列“急不得”的问题。年轻的我们,有热情,有志向,有期待,但是经验不足,本事不足,信心不足,相对有些表面强大,实则不堪一击,精神的承受力也不足。我们需要“冷”与“热”的平衡去面对工作甚至生活。“热”可以让你走得快,然而加上“冷”会走得更远。

书中还有很多读了以后会受到启发的地方,比如作者提到的“价值民主”,就是不要以为自己的价值就是尺度就是标准,你可以为自己树立超高的标准,但是你没有可能以个人信奉的超高标准来规范旁人,命令旁人,指责旁人。作者提倡“以一种相对比较平衡和冷静,全面和通情达理的心态来处理面临的一切挑战。”再比如作者提到生命的“意义原则”就是说我们的一生,每一天每一刻都应该尽可能地过得有意义些,小到良好的生活习惯待人接物,大到学习工作事业方向,我们可以选择更有意义的事情去做和多做,而少做无意义的事。 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每一本不同的书都会给我们增长不同的智慧。日积月累地坚持,读书会使我们心胸开阔,读书会使我们心灵升华,读书会使我们永葆一颗青春的心。

第四篇:观《哲学与人生》有感

说实话,虽然到现在孙老师的《哲学与人生》中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理解,但无可否认,在观看完《哲学与人生》后,还是深深地感触了一番,开始真正的去仔细思考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哲学在人生中的指导意义,哲学的问题,哲学的智慧,去深深的思考自己的人生,去思考自己如何去做,如何将哲学运用到自己的人生。

我觉得孙老师的许多话让人醍醐灌顶,让我猛然间豁然开朗,明白了哲学好多时候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有时候太习以为常。孙老师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一是人的存在,二是人的人化,三是人的世界。从这三方面谈论哲学与人生,谈论哲学对人生的意义,人生与哲学的关系。

人的存在,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马克思说:“在太阳的光辉下,每一滴露水珠都会闪现出五颜六色的颜色。从我看来,人的存在是为了一种意义,决不仅仅是为了生存而生存,而是为了寻求意义而生活,为了一种精神,可能每个人的具体来说的意义各不相同,但都是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动力。”是的确实如此,正是这种以意义是的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正是有了这种意义,人生就是为追寻这种意义,就在追寻中渐渐地实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对于大学生,我们更是如此,我们处在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的最为重要的阶段,我们的人生画卷才刚刚展开,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寻求自己的人生的意义,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一生去实践,实现人生的价值。

人的人化,人使自己成为人。人是一个人化的产物,是一种人化的结果,是一种历史的存在。人是一代又一代的发展自己,现在人的存在方式,也是近代以来,人的人化的过程,人是有教养的,而这种教养来源于教育。但是现在,我困惑了,在这物欲横流的时代,在这道德水平逐渐下降的年代,越来越多的低素质事件层出不穷的出现,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小悦悦”事件路人的冷漠,伤的不仅仅是小悦悦本身,更是一个民族的伤痕,“地沟油”事件不仅仅包露出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有报道地沟油的记者惨遭报复身亡更说明的问题更是让人不言而喻„„到底怎么了?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好好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好好珍惜,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自身做起,抵制不良作风,树立良好风气,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为提高全民素质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的世界,有限世界的超越。这里有好多地方没怎么听懂,毕竟哲学有些地方对自己还是过于晦涩,自己的阅历还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不过,这一部分感触最深的是孙老师强调的年轻人必须有两个修养:一个是文学修养,另一个是哲学修养。这对我们工科学校出身的大学生而言,确实有点难。但是孙老师讲的确实很有道理,因为只有有了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才会有一种深层次的真实的审美的境界,才会有一种最强烈的理性之美。有了这两种修养,看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多彩,但现实中,具备这两种素质的人少之又少,因此,对于每个人而言,这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对于当代大学生,我们就在现在多培养自己的习惯,是自己在文学与哲学上有所理解,将来可以更好地品味人生!

渐渐地发现哲学与人生的关系真的很密切,只是很多人已经淡忘了那就是哲学,认

为那就是司空见惯的真理。其实,有多事情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渐渐地你才会明白原来这也是一种人生哲学。

让我们走好自己的每一步,真真实实的追寻自己人生路上的意义,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姓名:

学号:

时间:

第五篇:兵法与哲学——读《孙子兵法》有感

兵法与哲学

-------《孙子兵法》

孙子即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乃东方兵学的鼻祖,被尊称为兵圣!它不仅是出类拔萃的军事天才,更是首屈一指的兵学大师。他的著作《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

这十三篇《兵法》,言简意深,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是古代最系统的军事理论。举凡站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部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祥加说明。书中主张的“智”、“信”、“仁”、“勇”、“严”熏陶着两千多年来军人的品德。其实,不仅是军人,就一般人而言,孙子的理论也深深的注入了脑海,譬如:“胜兵先胜”、“料敌制胜”、“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正合奇胜”、“以迂为直”、“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不致于人”等,不但是常用的军事术语,而且也成了一般人时常引用的口语。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所以为将者用兵应从多方面加以考察,比较、计算各项细节,以求得其事实。比如:治道、天时、地理、将领、法制。所谓道,即“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故施仁政,而后得民心,而后固天下。对于天时地理,需善于观察勘探的将领因时因地作战谋划。而将帅非人人可为,需具备“智”、“信”、“仁”、“勇”、“严”五项条件,才算合格的将才。为将帅者,如走上偏颇之路,轻则身败名裂,重则丧国辱师。而法制,即制度化。军事行动讲求的是效率,要求快速、灵活、才能收到如臂使指之效,这必须在平时就建立良好制度,战时方能发挥力量。

用兵贵在神速,故应速战速决。大军出战,以取得胜利为第一要务。如果兵器钝弊,士气受挫,战力疲惫,才用枯竭,别国诸侯便会乘我们衰疲之际入侵,这时即便是有智谋之领导者,也无法善后了。所以用兵只宜平时迅速,不可逞巧持久,长时间用兵作战而对国家有益者,是从没有的事儿。兵贵胜,不贵久。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如乐毅攻齐国三年,独不能下莒城与即墨,最后反使田单复国;隋炀帝滥施征伐,力屈于雁门之下,兵挫于辽水之上,于是杨玄感、李密乘弊而起;二战中,希特勒进兵苏联,攻莫斯科不下,攻列林格勒亦不下,使战力消耗无数,终遭败绩。所以孙子强调“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己知彼,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而胜中有胜,为之全胜。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便是作战的最高境界。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本以为同居之后会有幸福的生活等着我们,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我们同居半年后,我居然得了肾虚早泄,女朋友知道后经常的给我闹矛盾,而我却只能低着头任她说任她吵。自从得了肾虚早泄之后,我每天都不敢面对女朋友,工作也是垂头丧气没有了以往的激情。后来,女朋友忍无可忍,跟我提出了分手,这时我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忄生。于是我抓紧治疗,上网搜了很多资料,试了很多的药,可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直到有一次我在网上看到一种肾虚早泄的文章,文章介绍说它已成功治愈了很多例肾虚早泄患者,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的态度加了马老中医的助手的徽||杏 msdf003,并买了两盒马老师亲自调配的中药试试。令我感到惊讶的是,当我使用第一次使用时就感觉效果十分明显,两盒用完之后,我的肾虚早泄竟然奇迹般的好了。现在,我的女朋友也回来了,而且工作中也不再垂头丧气。多亏了马老师,是它让我不再低头,让我在女朋友面前又重新挺胸抬头起来。 至于谋略,善于用兵作战的人,能使自己无机可乘。善于防守的,像深藏在地底一样,使人无法窥知虚实;善于进攻的,像飞跃于高空一样,使人无从防备,所以既能保全自己,又能取得完全胜利。善于用兵作战的,他的取胜都是在无形之中,所以胜的容易。

孙子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这句话成为兵家之至理名言,历来将帅无不奉为圭臬。老子也曾说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可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任势。”在纷纭混乱的状态中作战,要使自己的军队不乱;在混沌不清的情况下打仗,必须把队伍布置妥当,是敌人无机可乘。

用兵的规律像水一样,水的规律是从高向低处流。佣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强之点,而攻其虚弱之处。水因地形之高低而限制其流向,用兵也要顺应敌情变化而克敌制胜。准备进攻敌人的地区不能使敌人预知,敌人不知则必处处防备。敌人兵力之所以薄弱,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用兵的方法,运用到极点,能使人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军虚实;即使有高度智谋的人,也想不出办法对付我方。

用兵作战要奇诡多变才能成功。军旅行动时,快速如风;静止时,肃穆严整如林木般;进攻敌人时,如燎原烈火,猛不可当;防守时,如山岳一样不可动摇;隐蔽时,如乌云遮天使敌人无从知晓;快速动作起来如迅雷不及掩耳,是敌人无从退避。善于用兵作战的将帅,先在初期避开锐气,再利用其怠惰或思归的时机,发动攻击。这是针对敌人士气的高低予以打击。

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所以明智之将帅,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必定同时兼顾有利与有害两方面。将帅有五项最危险的事:只知死拼,如暴虎冯河,就可能遭敌所杀;贪生怕死,临阵畏怯,就可能遭敌俘虏;性子急躁,又轻易发怒,就可能受不了凌辱;廉洁好名,就可能经不起诽谤;慈众爱民,就可能被敌人烦扰。这五项危险,均为将帅易犯之过失,也是用兵作战的大害。

自古以来,所谓善于用兵作战者,能使敌人前后无法顾及,大小部队之间无法联系,各自为战,不能相救援,也无法收兵转移。凡进入敌境作战,愈是往前伸入,士卒斗志越专一。统率军队这种事,要宁静沉着,深思远虑;要公正无私,严整不乱;要约束士卒的视听,使他对计划无所知。而作战前,要相处子一样沉静,等敌人放松戒备,作战时想脱兔一样迅速,是敌人抗拒不及,以求得胜利。

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都如战场,处处需要运用智慧。懂得生活,明白如何生活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所以这兵法值得我们学习,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相信对我们的生活大有帮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尔雅期末考试答案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