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伤寒范文

2022-05-28

第一篇:传染病学伤寒范文

传染病学伤寒试题

莄A1型题

1.伤寒出现肝脾肿大的主要原因是

蕿A、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性反应

莇B、伤寒性肝炎、脾炎

肅C、I型变态反应

D、III型变态反应

蚇E、中毒性肝炎

螆2.伤寒杆菌的病原学特点哪项正确

A、属沙门菌属的A群

羂B、革兰染色阴性,产生芽孢,有夹膜

C、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部分细菌有菌体表面(Vi)抗原

芅D、Vi抗原抗原性强,产生Vi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

薅E、到目前为止,我国未发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株

螀3.伤寒杆菌致病的主要因素是

膈A、内毒素

蚅B、肠毒素

芆C、外毒素

D、神经毒素

蒁E、细胞毒素

莈4.引起伤寒不断传播或流行的主要传染源是

A、普通型伤寒患者

羂B、暴发型伤寒患者

C、慢性带菌者

D、伤寒恢复期

薃E、伤寒患者的潜伏期

蚀5.伤寒的典型临床表现是

螇A、中长程稽留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H”、

膇“O”均

升高

芃B、长程低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不高,肥达反应阳性

螁C、长程驰张热、肝脾不大,周围血象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升高,肥

达反应“H”升高

蚆D、长程间歇高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消化道出血

羃E、长程间歇寒战、高热、肝脾肿大,周围血象正常,重度贫血,肥达

反应阴性

6.伤寒的确诊依据是

肆A、粪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螄B、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蚀C、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薀D、肥达反应阳性

蒅E、血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蒄7.对曾使用过抗生素,疑为伤寒患者,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蚁A、粪培养

B、骨髓培养

膈C、血培养

D、肥达反应

E、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袇8.伤寒最严重的并发症是

蚈A、肠出血

羅B、中毒性心肌炎

薀C、溶血尿毒综合征

D、中毒性肝炎

E、肠穿孔

螁9.

肥达反应阳性率最高的时期是:

A、病后第1周

B、病后第3~4周

C.

病后第2周

D.

病前1周

E、病后第5周

螇10.可用于调查伤寒慢性带菌者的抗体是:

A、H抗体

B、O抗体

C、A抗体

D、B抗体

E、Vi抗体

蝿11.

伤寒病人排菌量最多的时期是

A、起病后第1周

B、起病后第2-4周

C、起病前1周

D、起病后第5周

E、起病后第6周

12.伤寒发病第一周内阳性率最高化验是

A、大便培养

B、肥达反应

C、血培养

D、尿培养

E、补体结合试验

羀A2型题

13.成人,持续发热8天,伴有腹胀、腹泻,大便每天3~5次,偶有粘液,2年

前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查:体温38.8℃,肝在肋下1cm,脾在肋下1.5cm,

血象:WBC

4.0×109/L,N

0.72,L

0.28,粪便镜检:WBC

0~5/HP,最可能

的诊断是

A、细菌性痢疾

B、急性血吸虫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急性病毒性肝炎

莇14.女,35岁,反复发热35天,患者持续高热10天时,当地医院曾给予氯霉素

治疗,5天后热退出院,出院后未接受任何治疗,2周后再次出现发热,体查:

体温38.5℃,肝在肋下2cm,脾在肋下1.5cm,血象:WBC

3.0×109/L,N

0.70,

L0.30,肝功能检查:ALT

200U/L,TBIL

16μmol/L,大便隐血实验++,最可

能的诊断是

A、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B、全身粟粒性结核

C、病毒性肝炎

D、伤寒复发

E、阿米巴病

15.男,20岁,稽留高热已3周,伴腹胀、腹泻入院,当晚突然出现腹痛,体温

骤降至35.5℃,脉搏120次/分,血压60/45mmHg,腹部压痛、反跳痛明显,肝

浊音界缩小,血象:WBC

18.0×109/L,N

0.88,L

0.12,肥达反应H

1:320,

O

1:320,OX

1:80,最可能的诊断是

A、胃溃疡穿孔

B、阑尾炎穿孔

C、胆囊炎胆囊穿孔

D、阿米巴痢疾肠穿孔

E、伤寒肠穿孔

莀16.男,34岁,农民,持续发热13天,伴腹泻7天,大便稀,4~5次/天。4小

时前突然右下腹剧痛,随后感心慌、出汗、腹胀,下腹广泛压痛,右下腹明

显,有肌紧张及反跳痛。血象:WBC

19.6×109/L,N

0.92,L

0.08,

最可能

的诊断是

膇A、急性血吸虫病并发阑尾炎

袆B、阿米巴痢疾并发肠穿孔

莂C、肠结核合并结核性腹膜炎

蝿D、伤寒并发肠穿孔

蕿E、结肠肿瘤腹腔转移

羄17.关于副伤寒甲、乙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不正确

A、起病时有急性胃肠炎症状

蒀B、发热多呈驰张型

蚀C、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较显著

D、出血与穿孔少见

芁E、副伤寒甲复发机会较伤寒少

芀18.为伤寒病人做细菌培养,下列有关不同标本诊断价值的描述,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蒅A、病程第1~2周,血培养的阳性率最高

羅B、骨髓培养的阳性率比血培养低

C、整个病程中,粪便均可培养出伤寒杆菌,但阳性者不一定都是现症病人

葿D、病程第3~4周,部分病人的尿培养阳性

螇E、胆汁培养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莄19.

伤寒的病原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蚁A、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菌属中的D群

芆B、不形成芽胞,有鞭毛,能运动

羆C、有荚膜

D、在普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但在含胆汁的培养基中更佳

E、不产生外毒素,菌体裂群后释放出内毒素

莇20.

小儿伤寒特点不正确的是

A、发热以弛张型为多

膃B、胃肠道症状不明显

C、肝脾肿大较常见

荿D、易并发支气管肺炎

E、病死率较低

21.

老年伤寒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通常发热不高但易出现虚脱

B、常可并发支气管肺炎和心力衰竭

C、持续胃肠功能紊乱

肁D、病程迁延,恢复慢

E、病死率较低

22.关于肥达反应下列哪项错误

袇A、应用伤寒沙门菌“O”与“H”抗原,副伤寒甲、乙、丙的鞭毛抗

原(“A、B、C”)等5种抗原,通过凝集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的抗体

B、对伤寒与副伤寒有确定诊断价值

C、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

D、第3~4周的阳性率可达70%以上

E、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23.女性,30岁,船员,8月1日开始持续发热12天,伴头痛、畏寒、腹泻、纳

差,右下腹轻压痛,肝肋下2.5cm,软,无压痛,脾肋下1cm,

体查:体温40

℃,ALT

90U/L,HBSAg(-),肥达反应:H:

1/160,O:

1/80,

血象WBC

4.0×109/L,

N

0.65,L

0.35,

最可能的诊断是

膈A、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蒆B、疟疾

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莀D、伤寒(暴发型)

E、阿米巴肝脓肿

薅A3型题

问题24~26

男,15岁,学生,不规则发热半个月,体温38~40℃,无畏寒、寒战,伴食欲不振、腹胀,近日出现精神恍惚,谵妄,听力下降,在当地不规则用过青霉素、氨苄青霉素治疗。体查:体温40℃,脉搏100次/分,血压:98/79mmHg,表情呆滞,心肺无异常,腹软,右下腹轻压痛,肝右肋0.5cm,脾左肋下1cm,血象:WBC

4.0×109/L,N

0.65,L

0.35

羆24.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疟疾

C、伤寒

D、病毒性肝炎

E、恶性组织细胞病

25.确诊最好进行下列哪项检查

A、血培养

B、骨髓培养

C、肥达反应

D、小便培养

E、大便培养

羇26.下列哪项处理是错误的

A、选用喹诺酮类抗菌治疗

B、卧床休息

C、易于消化,少纤维饮食

D、高热时可采用物理降温

蚄E、腹胀用肛管排气+新斯的明

袃B1型题

问题27~28

A

B.

C.头孢菌素类

D.氯霉素

E、阿莫西林

膅27.

多重耐药性伤寒病原治疗首选

复方磺胺甲基异噁唑

28.

妊娠合并伤寒病原治疗忌用

.喹诺酮类

问题29~31

A、确诊伤寒病人

B、伤寒带菌者

C、斑疹伤寒

D、支持临床诊断伤寒

E、副伤寒丙

蚆29.长程发热,脾脏肿大,粒细胞减少,骨髓培养有伤寒杆菌生长

确诊伤寒病人

30.慢性腹泻患者大便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伤寒带菌者

薀31.持续发热2周,伴腹泻、脾大,血清肥达反应H:

1/320,O:

1/320,

OX19:

1/80

支持临床诊断伤寒

螄问题32~36

B、O1:80

H1:160

A1:40

B1:40

C、O1:160

H1:160

A1:320

B1:40

D、O1:160

H1:40

A1:40

B1:320

羀32.肥达反应阴性

A、O1:40

H1:40

A1:40

B1:40

袃33.伤寒早期

34.伤寒菌苗预防接种

35.副伤寒甲

E、O1:40

H1:320

A1:320

B1:320

袆36.副伤寒乙

薄问题37~41

蒁37、霍乱

B、分泌性腹泻

蕿38、菌痢

A、侵袭性腹泻

螄39、阿米巴痢疾

C、果浆样大便

薃40、伤寒

D、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蚇41、急性血吸虫病

E、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答案部分

A1型题

莀1.A

2.C

3.A

4.C

5.A

6.E

7.B

8.E

9.B

10.E

11.B

12.C

A2型题

袇13.C

14.D

15.D

16.E

17.E

18.B

19.B

20.B

21.E

22.B

23.C

薅A3型题

蒁24.C

25.B

26.E

膈B1型题

27.A

28.C

29.A

30.B

31.D

32.A

33.B

34.E

35.C

36.D

37.B

38.A

39.C

40.D

41.E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可作为用药依据

第二篇: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伤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018年甘肃临床医学理论《传染病学》重点:伤寒的临床表现及治疗

2018年临床助理医师考试时间在8月25日,考生要好好备考,争取一次性通过考试!小编整理了一些临床助理医师的重要考点,希望对备考的小伙伴会有所帮助!最后祝愿所有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考试!更多精彩资料关注医学考试之家!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表情淡漠、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大和白细胞减少,有时可出现肠穿孔肠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格兰阴性菌,具有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H抗原有特异性。

【流行病学】传染源:带菌者或患者为唯一传染源。暂时带菌者:恢复期仍然排菌但在三个月内停止者。

潜伏期带菌者:伤寒患者在潜伏期已经从粪便排菌。慢性带菌者:恢复期排菌超过三个月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水源被污染是最重要的传播途径,食物被污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人群易感性:未患伤寒和未接种伤寒菌苗的个体易感,可获较稳固的免疫力。

【发病机制】第一阶段:细菌经口到小肠,穿过粘膜上皮进入下层淋巴小结繁殖,部分细菌到达肠系膜淋巴结。

第二阶段:细菌在局部大量繁殖后,随淋巴液经胸导管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扩散到肝、脾、骨髓、胆囊

等到部位大量繁殖。

第三阶段:经大量繁殖的细菌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严重菌血症,释放内毒素,导致临床发病并逐渐加重。

第四阶段:恢复阶段。

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被激活的巨噬细胞吞噬伤寒杆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碎片形成伤寒细胞,伤寒细胞聚

集成团形成的小结。

【临床表现】潜伏期波动范围为3~60天,通常为7~14天。

一、普通型伤寒的临床表现

1、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体温呈阶梯状上升,3~7日达

39、0℃以上,全身不适、畏寒、食欲不振、轻咳、右下腹轻压痛,部分病人扪及肿大的肝脾。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2、极期:病程第2~3周,六大表现:1)高热:稽留高热,一般持续约2周;2)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昏迷;3)玫瑰疹:胸、腹部淡红色丘疹,数个至十数个;4)相对缓脉:体温高,脉率相对缓慢;5)肝脾肿大:脾脏肿大,部分肝脏肿大;6)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腹胀,便秘,腹泻等。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下降,症状减轻,脾脏回缩。但有肠出血、肠穿孔危险。

4、恢复期:第5周开始。体温恢复正常,食欲旺盛,康复需1个月。

病愈后部分患者可自粪便或尿液继续排菌3周至3个月,甚至1年,称恢复期带菌者。

二、其他类型轻型:多见于早期抗生素治疗或儿童患者,T38℃左右,症状轻,1~3周可恢复。

暴发型:起病急,症状重,伴有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肝炎、中毒性心肌炎、DIC等。

迁延型:普通型患者迁延不愈达5周甚至数月之久者,常见于有消化系统基础疾病者。

逍遥型:症状轻,可照常生活、工作,部分以肠出血、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复发与再燃】再燃(recrudescence)伤寒进入缓解期,体温下降,但未正常,热度再次升高,持续5~7天退热,与伤寒菌血症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有关。复发(relapse)恢复期热退1~3周后,发热等临床表现重又出现,较初发轻,病程1~3周,与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清除,重新侵入血流有关。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减少,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

血培养:病程1~2周阳性率最高。骨髓培养:阳性率比血培养高。粪便培养:2周起阳性率增加,3~4周最高。

尿培养:初期多为阴性,3~4周阳性率仅为25%左右。

【并发症】肠出血孔为常见严重并发症,肠穿孔为最严重并发症,皆易发于2~3周。

【诊断】

1、流行病学资料:病前30天内曾到过或生活在伤寒、副伤寒流行区。有伤寒、副伤寒患者、带菌者密切接触史。有喝生水等不良卫生习惯。

2、临床特征:不明原因持续高热。特殊中毒面容。

3、实验室检测: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白细胞计数正常或低下。肥达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效价≥1:160。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血培养、骨髓培养、便培养、胆汁培养伤寒杆菌阳性。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

【治疗】

一般治疗:隔离、休息、护理、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2周才恢复正常饮食)

对症治疗:高热:物理降温,不宜解热镇痛药。 便秘:可用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

腹胀:禁用新斯的明。 补液:每日约2000~3000ml(包括饮食在内),以利毒素排泄。

激素:严重毒血症者,可在足量有效抗菌治疗配合下使用激素。

病原治疗: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剂为首选。三代头孢菌素为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及氯霉素耐药菌伤寒首选。

慢性带菌者的治疗:1)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疗程:4~6周; 2)氨苄西林或阿莫西林疗程:4~6周;

3)合并胆石或胆囊炎的慢性带菌者,病原治疗无效时,行胆囊切除。

第三篇:伤寒和副伤寒控制措施

(一)控制措施

1、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

2、免疫接种:以往使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国内已不供应,现在各生研所提供伤寒Vi多糖菌苗(单价,不包括副伤寒甲、乙)已试制成功,保护率为70%左右,反应轻微。成人剂量0.5ml(含多糖菌苗30μg),前臂外侧肌注射,一年一次。

3、加强引用水卫生管理和污水处理,做好粪便管理和污物处理。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灭蝇。加强渔船民及流动人口管理,带菌者管理。

(二)流行期疫区管理

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作好疫情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隔离治疗病人,所有伤寒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病人经正规治疗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后2周或临床症状消失,停药一周后,粪便2次阴性(间隔2~3天),方可解除隔离。疫点消毒处理和进行医学观察,检疫,接触者和传染源的管理。

1、首先核实疫情报告,了解爆发病例的分布特征,查明爆发原因,落实控制爆发的措施。

2、成立临时防治领导小组。

3、大力开展卫生健康教育,使群众了解伤寒的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做好预防。

4、医院难以收治病人时,应设立临时隔离治疗点,就地隔离病

人。

5、对病家和临时隔离治疗点中被污染的厕所、地面、食具、衣物、用品等实施随时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粪、尿等要严格消毒。

6、全面开展饮水消毒管理,作好饮食行业、食品摊点卫生管理,灭蝇。

7、应急性预防服药,可用复方新诺明2片,每天两次,服用3~5天。

8、应急接种:对疫情爆发地区及毗临地区的重点人群进行伤寒菌苗的预防接种。

第四篇:伤寒、副伤寒的预防知识

一、 什么是伤寒及副伤寒?

伤寒及副伤寒是由伤寒、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发热、畏寒、食欲不振等特点,病情经过比较复杂、病程较长,副伤寒症状较伤寒为轻。

二、 伤寒及副伤寒是怎么传播的?

1、经水传播:水在传播本病中之所以起主要作用,因为:(1)水极易受到伤寒杆菌的污染,例如洗涤病人的衣裤、粪便污染河道等。(2)伤寒杆菌在水中存活的时间较长(一般)都在2—3周左右。(3)人们多有饮用生水漱口,洗刷食具等习惯,受污染机会较高。

2、食物传播:食物可通过含有伤寒杆菌的水,病人和带菌者的排泄物或苍蝇叮爬而受到污染。

3、经苍蝇传播:伤寒杆菌可以在苍蝇体表被机械地携带等原因,所以,苍蝇也是传播伤寒的媒介。

4、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手的污染引起的。直接接触病人和带菌者,或间接接触被他们污染的物品,都可使手受到污染,再用此手取食品吃,就可能得病。

三、 怎样预防伤寒及副伤寒?

1、做好水源保护,讲究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

2、 搞好粪便管理,特别是病人粪便要用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

3、加强食品卫生管理,餐具必须消毒,生熟炊具要分开,要防蝇灭蝇。

4、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必须洗净,削皮,剥壳。

5、保护易感人群,在伤寒流行地区开展伤寒疫苗预防接种,从而在人群中形成免疫屏障。

绍兴市越城区疾控中心二○○二年二月

第五篇:伤寒和副伤寒血清学检查

一.原理

用标准伤寒、副伤寒菌液与稀释的待测血清反应。根据凝集效价,判定待测血清中有无抗伤寒杆菌或抗副伤寒杆菌的抗体。在大孔反应板内进行试验,较传统的肥达反应和微量凝集法结果更清晰。

二.试剂

取伤寒O、H和副伤寒甲、乙丙诊断菌液(70亿菌/ml),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亿菌/ml。为便于观察,每10ml此种稀释菌液中,假如20.0g/L美蓝液5ul.

三.操作

1.取试管1支,加生理盐水1.8ml,待测血清0.2ml,是血清做1:10稀释。

2.在5排X10孔、孔径1.5cm的U型孔反应板上分别标以O、H、甲、乙、丙。

3.取1:10稀释的血清,分别加入各排的第1孔径中,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使血清作1:20稀释,混匀后加入第2孔径中,每孔0.2ml。再取生理盐水1ml加入试管中…..,按此法连续稀释至第7列的5孔径(血清1:640稀释)。第8列孔家生理盐水0.2ml,作菌液对照。另设阳性血清对照。

4.各排分别加相应的染色菌液0.1ml,再补加生理盐水0.1ml。此时各孔液体总量为0.4ml。1~7孔血清最终稀释度为1:20~1:1280。

5.于混匀器上混匀1min,反应板加盖玻板,37摄氏度水浴过夜,次日观察结果。

四.结果判断

阳性结果表现为液体澄清,蓝色细颗粒均匀平摊于整个孔底。阴性表现为蓝色菌体集中于一点,沉积于孔底,于菌液对照相同。以出现50%(2+)凝集的血清最大稀释倍数的倒数为待测血清滴度。

五.参考值

与传统肥达反应相同,即O凝集价大于80,H凝集价大于160才有诊断价值。如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有4倍以上增长更有意义。但近期接种过伤寒、副伤寒菌苗者,其凝集价亦可升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慈善协会简介范文下一篇:财税公司开办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