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反社会情意管理论文

2022-04-3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电影反社会情意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农村电影事业在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我国非常的普遍。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电影事业若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进行转型和升级,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更好的服务于农村人,从而促进农村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

电影反社会情意管理论文 篇1:

2004中国电影品牌分析

电影艺术与电影市场既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商业化背景下电影艺术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观众的需求。不管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只要观众喜欢,就会有市场,就会有票房保证。大众文化背景下的电影品牌犹如军队中的王牌、一般商品中的名牌,举足轻重,引人关注。在国内外电影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探讨电影品牌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何为电影品牌?电影品牌是侧重于艺术?还是侧重于票房?还是两者兼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回答可能不一样。我们认为电影品牌应该在艺术与票房两方面双丰收,即达到双赢。既然是电影品牌,就应该有较高的艺术水准,又有可观的票房收入。电影艺术品牌与电影商业品牌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可以截然分开,理想的电影品牌是两者比较完美的结合。品牌电影是有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的电影,电影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又是一种丰富的社会资源。

电影品牌包括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是三者的有机结合。不能把电影品牌简单地看成知名度的提高。如果没有美誉度与信任度,只有知名度,那么电影品牌是不实在的,甚至是危险的。有些电影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扩大,美誉度、信任度也在不断上升,这是令人欣喜的。有些电影品牌知名度在不断扩大,但美誉度与信任度则在不断下降,这是令人担忧的。电影品牌应该积极追求持续稳定的知名度、美誉度与信任度。

电影品牌与品牌电影既联系密切,又有所不同。品牌电影的载体是某一部具体电影;而电影品牌的载体以某导演名字来指代的一系列电影。电影品牌既是约定俗成的称号,也是享有法律保护的专用权。电影品牌与品牌电影荣辱与共,相辅相成。

电影品牌是电影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它不是自封的,不是靠某一级政府评选出来的,而是在激烈的电影市场竞争中产生出来的。电影市场竞争是电影实力的较量,强者胜,弱者败。经过多次电影市场较量,强者就会名声大振,身价倍增,从而逐渐成为电影品牌。电影品牌必须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

电影品牌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能吸引广大观众,为制片方和摄制组增加无形资产,给所在集团带来巨额利润。电影品牌能够影响社会风气,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成为社会新文化的生长点。电影品牌具有较强的竞争功能与聚合功能,能够吸引人投资,与人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电影品牌在电影艺术与电影市场中至关重要,可以说是龙头,能够带动电影业的发展。

2004年我国电影品牌得到较好的发展,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田壮壮、陆川、郑洞天等的电影都可以说是品牌电影,都具有品牌效应。

品牌文化,是指有利于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者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的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这些要素的组合,是指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积和品牌经营活动中一切文化现象;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

电影品牌作为一种以影像为载体的大众传播媒介和文化娱乐工具有其不同于别的种类文化品牌之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可循。那么他们是如何建构出如此深入人心、吸人眼球的电影品牌的呢?这需要影片的操作方具有超前和敏锐的市场感受力和把握全局的文化策划能力。事实上,当细览电影品牌运作的整个过程时,我们的确可以琢磨出其品牌中的文化沉积点和品牌经营活动中特殊的电影文化现象。

冯小刚贺岁片的开山之作之所以一炮打响、一鸣惊人,最重要的是在于抓住了元旦——这个十分隆重的节日档期,并且在大陆首当其冲地喊出了贺岁片的宣传口号。处在节日里休闲的大多数人通常会有换换口味、尝尝鲜的好奇感,这天时加人和的时机被冯小刚们牢牢抓住。冯小刚贺岁片的标识具有系列性和统一性。主要演员的搭配,基本上是光头葛优加青春靓女的超级组合,女演员可以轮番换,但葛优却是铁打的营盘,始终站在影片中调侃、耍贫、闹腾,貌不出众的一介小人物却是女主角最终情不自禁地要托付终身的人。宣传方面,总少不了制作前期在各大媒体的轰轰烈烈的大肆炒作,时常冯小刚也要在公众场合幽默一下,例如“我不当贺岁片的奴隶”、“观众是我们的对手”等。于是,这些带有“冯氏品牌”的电影便获得了人们的信任度、知名度,飘红于全国各大影院,特别是北京的各大影院。“冯氏品牌”贺岁片带给人们的利益认知不是直接来源于物的方面,而是直接给处于喧嚣世界中的人们提供了一个情感宣泄的出口,让人们的身心在造梦的认同中得到放松、休憩。其目标受众是节日期间的休闲大众,市场空间定位是以北京电影市场为中心进而辐射全国,宣传策划定位是超档期的全攻略式宣传,这都值得我们进一步地深入研究和探讨。

“冯氏品牌”在我国大陆与张艺谋、周星驰旗鼓相当。也可以说是三足鼎立,但目前在港台以及在国际上的影响不如张艺谋、周星驰。张艺谋品牌、周星驰品牌享誉国际影坛,兹不赘述。张艺谋荣获第39届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导演、美国艺术导演协会杰出贡献奖,《十面埋伏》获得了最佳摄影奖,为其品牌在国际上拓宽了受众面。

田壮壮、陆川、郑洞天的品牌侧重于艺术创新。第一届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奖诞生,田壮壮荣获最佳导演奖,陆川荣获青年导演奖,张艺谋荣获年度票房导演奖。田壮壮的《德拉姆》通过冷峻的镜头,表现了博大的人文思考。陆川《可可西里》苍凉悲壮,震撼人心,受到日本东京电影节和台湾金马奖的青睐。郑洞天《台湾往事》使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历史背景相互交织,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台湾乡土生活长卷,情意绵绵,令人回味,获第十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导演奖。

陈凯歌、成龙、何平、霍建起等资深导演与徐静蕾、张杨、贾樟柯、张元、管虎、安战军等新锐导演正在向电影准品牌乃至电影品牌冲击。2004年我国共有150部次国产影片参加了58个国际电影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经有13部影片在15个电影节上获得21个奖项。其中《茉莉花开》、《看车人的七月》、《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分别在上海、蒙特利尔、圣塞巴斯蒂安等A级电影节上获得重要大奖,是近年来国产电影在国际上参展、参评和获奖最多的一年。这些获奖影片为电影品牌的形成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电影品牌有力地推动了2004年我国电影市场与电影艺术的发展。

《十面埋伏》凭借张艺谋的品牌与强劲的市场营销在票房上获得了较大成功。该片不是选择圣诞节、元旦、春节贺岁档期,而是选择了暑期,以此给中国电影开创更多的高票房档期。制片方和发行方对于该片实力充满信心,希望能够因此来开发市场的潜力,并带动相关产业市场的繁荣。从2004年7月10日开始《十面埋伏》全面向观众注入图

像和声音的巨大魔力,让观众时刻围绕着“埋伏”话题。对于《十面埋伏》的报道占据了各个媒体的头版头条,真正把观众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觉得不去看就会遗憾。该片在几天内票房就达到了5000万人民币。该片摄影漂亮,色彩鲜明,镜头精美,音乐动听,视觉与听觉冲击力很强。但故事平庸,也可以说庸俗,这成为张艺谋品牌的软肋与瓶颈。

冯小刚贺岁片的品牌效应为其在北京乃至在全国的电影市场高票房收入赢得了宝贵的声誉,这从其2004年热播的贺岁片《天下无贼》的曝光率中可见一斑。《天下无贼》有几个创新与突破。以前冯小刚贺岁片主要是内地演员,该片演员选择注重内地与港台结合、偶像与实力搭配,因而拓展了观众的渠道。该片讲的故事是当今社会贼的特点与贼的转变,没有什么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局限,这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观众都会关注的内容。以前冯小刚贺岁片都是由葛优做男主角,而《天下无贼》男主角则是刘德华,葛优担任男配角,这两个人物演对手戏十分精彩。此外还有一个男配角即王宝强所扮演的傻根,也是个性鲜明、耐人寻味的。该片表现了几种矛盾与斗争:两伙贼之间;王薄与王丽之间;黎叔一伙内部;便衣警察与众贼之间的暗斗;甚至还包括范伟、冯远征客串打劫的小噱头。傻根虽然是这几种矛盾与斗争的焦点,但他似乎是一个局外人,他自始至终被排除在斗争之外。傻根是理想人性的一种代表,他憨厚、纯朴、冒傻气、讲义气,还有点青春期特有的小叛逆。他始终不相信天下有贼,他说:“狼都不伤害俺,这人咋能比狼还坏!”正是这样的思想,感化了王丽与王薄为了保护他的6万块血汗钱而与黎叔一伙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以至最后王薄牺牲了生命也不让傻根受到伤害。傻根安然无恙,表现了编导对理想人性的尊重与追求,当然也流露出一些无奈与悲悯。因为这种理想人性,实际上是比较脆弱的,没有任何预防、任何反抗的能力。最终,王薄以死的代价圆了傻根“天下无贼”的梦。但观众会质问;这美梦究竟能维持多久?当王薄把沾满血迹的背包放回到熟睡的傻根身边时,观众感到了残酷与悲伤,不仅仅是因为王薄的死,更是因为观众明白——王薄的死并不能改变理想人性的脆弱本质,傻根在影片结尾仍没有弄清楚谁是贼,当然更不会弄清楚谁是本性难移的贼、谁是正在转变的贼。这就把观众引入一个现实与理想的严肃思考之中,该片的弦外之音令人回味。《天下无贼》许多镜头引人发笑,也有一些镜头让人感到辛酸,热场戏与冷场戏有机地交织在一起。从这些方面,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冯氏品牌”的自我超越,正在向更深、更广的艺术领域挖掘与拓展。

周星驰品牌的独门秘籍与众不同, 《功夫》主要内容乃是怪异武功、搞笑场景与特殊配角三套招式,在此基础上变化出各种花样。一般比武,男的要防下三路,女的要防上三路,周星驰却让人防不胜防,出招都在脚底下。一群斧头帮歹徒蜂拥而来,将他团团围住,他低头灵机一动,灵感突如电光火石般闪现,只见他神速出脚,一个个大脚印压上敌手脚背,众歹徒纷纷倒下,呜呼哀哉。导演在该片中的想像力超出一般,星仔与肥婆追逐,两人越跑越快,双腿飞动,渐渐人腿的光影幻化成车轮,好像身体直接嫁接在独轮车上,一场前所未见、超过汽车时速的人腿公路追逐战,使观众笑得前仰后合。星仔被火云邪神打通筋脉后,练出盖世武功,最后用如来神掌击败火云邪神。这些镜头非常神奇,特技做得比较精彩,寄托了导演的美好理想,让人们去领悟功夫的真谛。由此可见,周星驰品牌的重点是突出娱乐性与想像力,欢笑之后显得单调。

《功夫》、《天下无贼》、《十面埋伏》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在全国取得了票房大丰收,这三部影片的票房都是超过1亿元,《十面埋伏》票房为1亿5千万元,《天下无贼》票房为1亿1千万元,《功夫》票房为1亿6千万元,均胜过了《指环王:王者归来》、《后天》、《特洛伊》、《蜘蛛侠2》等进口大片在我国的市场收入,的确让中国电影人扬眉吐气。张艺谋品牌国际化经营取得了显著成效,《十面埋伏》的北美发行权卖了1.15亿元,日本发行权卖了0.85亿元。周星驰品牌特别重视放映档期,《功夫》抓住了圣诞至元旦的黄金档期,在全国首映票房净收1100万元,次日平安夜狂收2000万元。这个纪录已经打破了目前内地由《英雄》保持的单日票房纪录1800万的最高纪录。

在同样开放、平等的条件下竞争,中国电影品牌超越了进口影片,其成绩让人刮目相看,为我国电影市场的良性循环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票房成绩的取得,不再是因为指令,不再是靠团体包场,不再是凭借封闭市场、闭门造车,而是广大观众自愿掏腰包。他们是如何在国产片市场普遍萧瑟的大底色下,实现这些国产片票房奇迹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有意识地在影片中建构了一种品牌意识,因而在电影市场中获得了持续的被消费驱动力。

电影艺术的发展促进了电影品牌的形成。田壮壮《德拉姆》、陆川《可可西里》、郑洞天《台湾往事》虽然在票房方面比不上《功夫》、《十面埋伏》、《天下无贼》,但在人文关怀与艺术探索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我国电影在国内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同时也为他们自己的电影创造出引人注目的品牌。

电影品牌的内涵与价值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创造品牌、完善品牌、经营品牌是我国电影界的当务之急。

既然是电影品牌,人们的要求就会比较高。张艺谋、冯小刚、周星驰、田壮壮、陆川、郑洞天都是当今中国电影的大腕、名导,但他们是不是大师?他们能不能成为大师?他们的电影品牌能不能永葆美妙之青春?能不能越叫越响?其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是稳定上升?还是有升有降?人们回答不一样,同时也拭目以待。

《十面埋伏》摄影漂亮,但讲故事的水平的确让人失望,难怪一些人说这部影片摄影一流、导演二流、编剧三流。有些观众叫好,有些观众则大呼上当受骗。《十面埋伏》对张艺谋品牌来说是有得有失,得失参半。

冯小刚贺岁片以前在北方很受欢迎,但过了长江反响就平平。2004年他的《天下无贼》过了长江也反响热烈,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能不能过了太平洋也反响热烈?《天下无贼》故事生动、内涵深刻,主要人物表演形神毕肖、个性突出,但是打斗戏与特技做得比较简单、粗糙。总而言之,《天下无贼》对冯小刚品牌来说是得大于失,推动了冯氏品牌的发展。

《功夫》走的是中国功夫的路线,中国功夫是国粹之一,在国内外有很大的吸引力。《功夫》甚是了得,能不能如《卧虎藏龙》一样得一个奥斯卡奖?不同的观众对《功夫》恶搞式的幽默看法有所不同。星仔与聪仔去猪龙城寨滋事,想用飞刀暗杀肥婆夫妇。不料飞刀出手,却碰到房顶弹回,插入星仔自己左肩。换聪仔扔刀,他用力过猛,刀刃插入星爷右肩,刀柄脱手,贴到肥婆脸上。这一连串的恶搞,游戏性太强,很像小丑用夸张的动作故意

让观众发笑。有些镜头虽然搞笑,但近似闹剧,近似魔术,消解了他们的功夫,也庸俗化了甚至丑化了中国功夫,除了搞笑以外还有什么内涵?难道仅仅是为搞笑而搞笑?如果一直这样搞下去,周星驰品牌也许会走下坡路。

创造电影品牌难,维护电影品牌更难。电影大腕、名导是徒有虚名?还是名不虚传?是蒸蒸日上?还是每况愈下?这些都是令人关注的问题。从导演与剧组的努力以及有关宣传来看,电影大腕、名导的确是在维护品牌、追求品牌,观众不会完全相信这些,观众则要看电影品牌的实际水平。如果名不符实,那么观众对所谓的电影大腕、名导就会产生疑问,电影品牌也会打折扣。

我国是一个电影观众大国,同时是一个电影品牌小国,因而需要更多的电影品牌出现。品牌电影、电影大腕为振兴中国电影市场、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功不可没。但不能把中国电影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江山代有才人出,盼望一些电影新秀不断涌现出来,与电影大腕们竞争,把准品牌变成品牌,或者创造出新的品牌,共创中国电影的辉煌。不管是学院派还是市场派,不管是第四代、第五代、第六代还是无代,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不管是名导还是新秀,只要能够创造出电影品牌或电影准品牌,就是中国电影界的闯将。

在中国电影市场处于低迷状态下,实行电影品牌战略的意义显得尤为巨大。中国电影的繁荣需要创建各种内涵的电影品牌,只有当带着各式光环的电影品牌,例如“某某平民电影”、“某某战争电影”、“某某主旋律电影”、“某某武侠电影”、“某某西部电影”、“某某爱情电影”、“某某新锐电影”等等不断在整个中国电影市场乃至国外电影市场打响并引起轰动效应时,大众的电影消费热情与消费期待才能被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来,中国电影才能走出困境。

如何创造电影品牌?如何完善电影品牌?艺术创新、娱乐效果、宣传策划、市场营销等密切结合,有利于创造电影品牌、完善电影品牌。电影在艺术上创新以及获奖,意味着人们对影片思想内涵的肯定与艺术价值的认可,观众会在很大程度上产生认同感,而这种认同所带来的消费期待而形成的市场是巨大的。一些优秀影片本身是准品牌,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与升值空间。目前我国缺乏对一些获奖影片的包装与商业营销,没有及时地为这些优秀影片提供进入市场竞争的有利条件,以致一些优秀影片在市场上的黄金时期太短——可以说是昙花一现。如果优秀影片的制片方精于宣传策划、市场营销,那么优秀影片会变成准品牌,准品牌会变成品牌。

以国产电影品牌与外国进口大片相抗衡,争取国内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在国内外大奖上金榜题名,这是振兴国产电影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这就需要我们电影人进行电影产品定位、目标受众定位、市场空间定位、宣传策划定位,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电影艺术创新。

如何经营电影品牌?电影品牌战略的核心是名实循环,既善于以实造名,又善于以名促实。名实循环的运作,应该根据电影品牌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如果经营得当,观众对电影品牌的信任和好感会逐步扩展到有关新影片中去,从而促使新影片获得更大成功,也使电影品牌增添了活力。

①引自《品牌文化》,周朝琦、侯龙文等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7页。

作者:张智华

电影反社会情意管理论文 篇2:

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的探讨

摘要:农村电影事业在我国已经有较长时间的发展历史,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成就,在我国非常的普遍。近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对电影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农村电影事业若想更好的发展下去,就必须对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进行转型和升级,做到与时俱进,以此更好的服务于农村人,从而促进农村电影事业的长远发展。笔者针对以往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情况进行了探究与分析,并提出了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希望有助于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

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给经济发展相对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一些乐趣,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电影事业若想适应新的农村环境,就必须对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引起足够的重视,以此促使农村电影事业可以更加适应当前农村大环境的发展,从而更好的满足农村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一、以往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情况

针对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有明确规范和政策对其进行管制和扶持。从以往农村电影事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首先,放映电影的设备比较脆弱。虽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农村放映电影时所使用的也都是数字化放映技术,其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一旦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设备出现故障,很难及时排除,这时就只能停止放映,由专业人员维修好后再择日继续放映,这样不仅严重影响着农民群众观看电影的情绪和积极性,同时还极大的增加了农村电影放映员的工作量。其次,符合农民群众观看需求的电影较少。在放映电影的过程中,起初观众一般都比较踊跃,但是当电影放映一段时间后,一些农民群众就会因为不符合自己的口味或者题材较为陈旧而失去观看的兴趣。最后,部分农村村干部对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不够重视,存在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错误想法,在放映电影前,几乎不会利用村里广播进行预告,生怕招来过多的群众而引发意外情况。这些都严重阻碍着我国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发展。

二、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的有效策略

(一)转变放映电影的形式

以往农村在放映电影时,同行都是选择在一个露天的空地上,显然这种放映形式很容易受天气的影响,在严寒和酷暑季节是不适合放映的,并且放映电影设备的功能也会受到一定的局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村在放映电影时,已经由以往的胶片放映转变为数字化放映,并且由室外转移到了室内。为了支持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在转变农村电影放映形式的过程中,各乡镇、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支持的力度,例如:减免一定的税、适当的放宽贷款政策、制定奖励措施等。对于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纳一定的资金用来建设电影院。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各乡镇应该深入的进行调查,全面的掌握农村群众对农村公共电影服务的需求和建设电影院所需的各项条件,以此更加合理的利用建设资源,从而有效的促进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转型升级。

(二)提高放映电影的质量

若想顺利的实现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转型升级,就需要提高放映电影的质量。过去,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十分的落后,放映电影就是为了让农民的生活更加有乐趣,满足农民对电影的好奇和新鲜感[1]。当时,农民群众对电影的内容往往并没有什么要求。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民群众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的多元化,与此同时看电影的意义也发生了改变,对电影的内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些年,我国政府对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十分的重视,为了让农民群众也可以在农村看到质量较高、画面清晰的优质电影,每年都会为农村题材电影的创作投入大量的资金。在提高电影质量的同时,还需要注重丰富电影的题材,为了更好的满足农民群众对电影的需求,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可以创作一些纪录片类、戏曲类、文艺片类、科普类等电影。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农民群众播放一些宣传片,向农民群众普及交通安全,法律知识等。

(三)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范畴

以往人们片面的认为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就是为了服务于普通农民群众。而事实上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其服务对象不单单包括农民,同时包括一些其他社会群体[2]。在升级转型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须打破以往人们的这种错误观念,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范畴,在乡镇各学校中大力的推广农村电影,可以为学生放映一些教育类的电影,也可以为学生放映一些以爱国为题材的电影或者纪录片等。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还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学习到一些在教学课堂上学生接触不到的知识,并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功能

农村电影公共服务若想很好的转型与升级,脱离不开我国政府财政上和政策上的扶持。现如今,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由计划经济转型成为市场经济,我国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机制也开始逐渐的朝着市场机制转变[3]。因此,在转型升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时,非常有必要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功能。充分利用农村电影宣传力度大、普及面较为广泛的特点,像企业、医院等领域拓展。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转型升级,不单单要局限于电影的放映上,还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便民服务,像销售商品、物流业务等,以此进一步扩大市场,从而使得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更具竞争力,进而促进农村电影事业更加长远的发展下去。

(五)注重加强对技术创新

在转型升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加强对技术的创新[4]。将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引入到农村电影事业中来,不仅仅可以提高电影放映的质量,同时还能够节约一定的放映成本,并且还可以满足农民群众想看新电影、好电影的需求。为了更好的转型升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加真实有效的电影放映场次,相关管理机构先后将GPS和GPRS技术引入进来,以此加强对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有效监督,这也是各地电影公司经营管理时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GPS系统的运用,可以真实的反应出放映电影时自动生成广告播放的信息和相关数据的情况,这样除了可以促使广告商建立起投放广告的自信心与热情意外,同时还可以提高电影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技术的创新对农村电影服务转型升级非常的重要。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电影事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可以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养。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越来越注重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农村电影公共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村电影事业若想更好的发展,并充分发挥自身的价值,就需要对电影公共服务做出转型升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要转变电影播放的形式,提高电影的质量,同时还需要扩大农村电影公共服务的范畴和功能,并注重加强对技术的创新。

参考文献:

[1]黄乃军.在信息化时代解决农村电影事业发展“瓶颈”问题探讨[J].管理观察,2014(34):19-20.

[2]湯应芹.略论新时期临沧市农村数字电影事业发展问题[J].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01):107-109.

[3]毛羽.技术创新带动体制机制创新——我国农村电影事业改革、发展的探索之路[J].当代电影,2011(09):40-43.

[4]宋惠玲.银幕为桥连民心服务为本遂民愿——江西省高安市电影公司发展农村电影事业纪实[J].中国电影市场,2008(12):32.

作者:张松山

电影反社会情意管理论文 篇3:

从小说到电影

摘  要:《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从铁凝的文本写作到陆小雅的电影改编,存在着共通策略——服饰话语的重复言说。文本和电影利用夹克衫到红衬衫、绸衬衫到碎花裙、的确良到红领巾的转换过程,塑造了安然这一性格鲜明的新一代青少年形象,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在理想与追求、矛盾与挫折、斗争与觉醒的碰撞中所面临的困惑与选择,也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社会转型初期身份意识的复苏、反思与追问。

关键词:性别意识;政治意识;集体意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红衣少女

独特的艺术视野,清新的叙述笔调,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现实问题,汇聚成铁凝的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小说围绕高一女生安然关于评选“三好学生”的生活经历,表现了她在理想与追求、矛盾与挫折、斗争与觉醒的碰撞中,不断坚守对性别意识、政治意识和集体意识的独立思考。陆小雅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以时代变迁下的人文思想冲突和权力异化为背景,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的困惑与选择。同为女性作家和女性导演,铁凝和陆小雅均以服饰为外在表现形式来塑造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独特的服装能够表达不同寻常的意义:“对于衣着的个性化追求常常和性别意识、爱情意识联系在一起,个性化的着装、审美性的着装,常常表现在凸显性别差异、个人品位差异等方面,又常常包含着人们对情爱的渴求。”[1]不同的服装表达不同的话语意义,蕴含着深刻的思想意识。

一、性别意识:从夹克衫到红衬衫

自古至今,服饰不仅具备遮寒蔽体的基本功能,还具有表达性别差异、标识社会地位、表达价值取向等社会功能。不同时代的服饰具有不同的内隐意义,而在中国现当代文学中,服饰话语带有明显的身体政治意味。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电影《红衣少女》即以一件红衬衫高扬了安然的性别意识。

由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安然的性别意识似乎被时代模糊了。一方面,她独特的性格特征像个男孩子:喜欢辩论,爱放鞭炮,会吹口哨,喜欢快节奏的音乐、足球赛、冷饮和游泳。另一方面,她的服饰“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体现性爱、情爱的两性意识方面则遭遇明显的弱化和虚化,这些波及到服饰消费,就造成男女性别角色差异明显地模糊甚至消失”[2]。中国在20世纪中期特别强化男女平等意识,倡导工农阶级气派,服饰的性别角色标识发生了独特的变化,社会上的男女服饰趋于统一化,安然的服饰也多是这种不分男女、形制和色彩均属雷同的夹克衫和尖领口衬衫。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安然对美有了新的认识和渴望,她越来越害怕别人把她当男孩子看,多次强调自己是个真正意义上的女孩子。为了使安然摆脱男性化特征,最好的办法就是增强她身上的女性化特征,而服装无疑是最显著且快捷的办法。具有清晰历史反省意识和自我追求精神的姐姐安静去南方出差时特地给安然买了一件红色衬衫回来,引导安然树立清晰的性别意识,富有青春气息和独立思想的安然,“永远的夹克衫”不可能是她的代名词。这件红色衬衫不仅在设计上独出心裁,它的颜色也富有象征意义。“在中国服装的性别秩序中,大多数情形下红色归属女性,标识女性身体的性别。”[3]红色衬衫在小说中是暗示安然性别身份的现代意象,陆小雅将文本改编成电影更是将其运用得淋漓尽致。从电影片名改为《红衣少女》便是鲜明地高扬了安然的性别身份,这显然是对铁姑娘和假小子的反驳。“服饰的性别差异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穿着去判断他的性别。而人们也可以通过服饰的选择来构建自己的性别身份。”[4]小说和电影采用红色衬衫来加强安然的性别意识显然效果卓著,班主任韦婉就认为这件大红衬衫是安然爱打扮、思想不正的前兆,因为她经常和刘冬虎走在一起,怕她思想出现偏差,需要“防患于未然”。但是,用服饰话语来言说性别身份不只是安然一个人,她的好朋友米晓玲和班主任韦婉也刻意用服装来突显她们的女性身份。米晓玲的家庭生活不算富裕,但是她很爱打扮,几乎她所有的衣服上都绣着金丝银线,她懂得用专属女性身份的服饰来装扮自己。韦婉下班约会时也会穿碎花尼龙绸连衣裙,而不是男女不分、万年不变的绸衬衫。服饰不仅能区别女性身份,对于增加女性的外表美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安然就很喜欢安静给她买的红衬衫,毫不犹豫地表达穿着这件红衬衫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了。韦婉肯定也知道穿着尼龙碎花裙会使得自己更好看,在社会上趋同的“特丽灵”服饰面前,碎花裙无疑是女性的专属。

从夹克衫到红衬衫的服饰变化高扬了安然的女性意识,但彰显身份意识的行为并不妨碍安然具备独特的思想性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她聪明、热情、勤奋、勇敢、纯真、善良、有理想,并且能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文本和电影利用服饰话语的重复言说彰显安然的性别意识是对身份意识的认可与传达,同时也表达了对政治意识的批判。

二、政治意识:从绸衬衫到碎花裙

政治意识主要是指政治思想、政治观点、以及对于政治现象的态度和评价。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人道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逐渐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主流,性别意识、独立意识充斥着整个社会,而政治意识则开始出现批判现象。

《没有纽扣的红衬衫》作为后期伤痕文学的变奏曲,兼具伤痕文学的沉痛和反思文学的深刻。虽然改革开放的思想逐渐深入人心,但是时代烙印却不是短时间可以淡化的,仅从服饰上就可以反观这一独特的双重现象。“我想起那个是非颠倒的年代,那个以被人称‘铁小子’、‘假姑娘’的年代,那些不男不女的装束,那些不男不女的发型。”[5]23夹克衫和绸衬衫就是这种不分男女的服饰之一,不仅淡化性别意识,还强加政治意识。班主任韦婉认为,女孩子穿夹克衫和绸衬衫才是品质朴素和思想端正的表现,一旦服饰上出现别出心裁的现象,那么思想上必定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政治理念逐渐隐藏了服饰的审美自由,这种极端的政治意识其实是人道主义的缺失,正如小说和电影所描述的时装店的橱窗模特:“在气温高达三十六度的季节,它们还未换下厚呢大衣,二人蓬头垢面,脸色焦黄。目光呆滞,躲在半开半闭的葱绿窗帘里,无可奈何的向街上行人摊着两手。”[5]10时装店的橱窗模特服饰是当季服装的流行款式,它反映了人们在服饰上的潜在精神追求。显而易见,平易市大街上的男女老少几乎都是這样雷同的衣着。政治意识限制了服饰的审美自由,也限制了独立思想的发展。这一点在文本和电影中更为鲜明地体现在班主任韦婉的身上。

小说和电影通过比照、暗示等策略来指涉韦婉服饰话语的内隐意义,进而呈现她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倾向。电影中第一次出现韦婉的形象是在语文课堂上,她穿着一件蓝色的绸衬衫,里面套着白色毛衣,声色俱厉地站在讲台上批评安然指出她读音错误的行为,严厉教育安然不要出风头、表现自己。这是政治意识的偏执强加,也是国家话语的复杂性和强权性表现。第二次韦婉的形象出现在她的家里,其着装和小说中描写的一样:“看看脚上,还有一寸多高的鞋跟。她的头发有意无意地向高处蓬松着,穿着一条碎花尼龙绸连衣裙,领口开得很低。”[5]19韦婉学会注意打扮自己了,其着装和以前大不一样,和在学校的服饰也不一样。道貌岸然的韦婉向安静反映安然的群众关系不好,比如唱歌讽刺同学,经常和男孩子一起玩,还特地提到了安然的红衬衫,认为她爱打扮自己。这颇具讽刺意味。第三次韦婉的形象出现在安静的办公室里:“今天她可比那天黄昏要朴素得多。天蓝色尼龙绸衬衣里面,连胸罩都没戴,只穿了一件如今已不多见的大背心。”[5]48这套着装朴素至极,使得韦婉看起来就像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思想端正的教学人员。确实,在那样的社会里,思想端正的教学人员在学校是最吃香的,“凭着她从小就已具备了的对人类的那种识别能力,凭着她现在管理学生的原则性,凭着她在学校连自己‘衣着’都不顾的忘我精神”[5]60,韦婉升任教导主任也不奇怪。从韦婉的服饰变化上可以发现,她在工作上又“红”又“专”,在管理班级和教育学生的思想上也同样既“红”又“专”。在学校韦婉总是极力把自己装扮成一个男性形象,以便让领导相信她的工作能力和朴素的思想作风,而下班后的形象则与之截然相反。仅从这一点便可以看出小说和电影对政治意识的批判,特别是从服饰的角度上更可以看出当时的政治意识的强权性和复杂性。

从绸衬衣到碎花裙再到大背心,韦婉的服饰话语最具政治意识特征。小说和电影试图利用衣着话语对教师的腐朽观念进行鲜明对比,突出对政治意识的反叛以及对独立自主思想的肯定。但是独立的人格特征并不是脱离社会存在,而是在坚守自己独立思想的前提下具备正确的集体意识。

三、集体意识:从的确良到红领巾

集体意识是成员对集体的正确态度,与归属感和认同感相联系。文本到电影的二次艺术创造过程,陆小雅将小说改编成电影植入了些许国家话语,体现了她对集体意识的反思与追问,主要表现在安然对“三好学生”荣誉的争取和对的确良的看法。

在文本中,铁凝在安然的形象塑造上坚持了正确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虽然安然不喜欢花的确良和狗舌头领衬衫,从初一到高一也从来没有评上“三好学生”,但是她从未放弃竞选,并且希望是一个真正得到同学真诚认可的“三好学生”。诚然,安然是一个很不错的女孩:生活上,早睡早起,热爱运动,十分自律;学习上,英语拔尖,各科成绩都算突出,她还有一个当英语翻译家的梦想,并且为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性格上,热情大方,坦率真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说,安然都可以算是一个合格的“三好学生”。而安然之所以没有被评上“三好学生”,是因为她敢于当面指出老师的错误,敢于在作文中批评班长祝文娟不诚实和缺乏正义感的行为,敢于穿标新立异的“红泡泡衫”。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她就是一个叛逆的、爱表现的女孩。安然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见解,她对生活的热烈向往和追求代表着一种时代观念的发展和更替。正如她对油画《吻》独特的理解:“深秋时节,挺拔、俊秀的白杨树叶子黄了。它们就生长在这块肥沃的平原上,大地养育了它们,大地就是它的母亲。夏日,它们把阴凉献给大地;秋天,当大地不再需要这种安慰时,它们才开始用金色般的颜色来打扮自己。其实,把世界上所有的黄金集中起来,也不够打扮一树叶子。现在,它们就是穿着这种盛装飘向大地,去亲吻母亲的胸膛。你看,母亲也敞开胸膛,在欢迎它们的归来。这就是它们献给母亲最好的礼物——一个庄重、深重的吻。”[5]38对一幅静物画能产生这样深刻的理解,只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正确的思想意识才能产生出来。

安然正确的集体意识在电影中则表现在她对红领巾的认知态度。“电影以心理蒙太奇的方式再现了安然少先队退队仪式,以大量特写展现了红领巾和退队证书,并声画同步地完整传达了党对青年寄予的希望与要求。”[6]这突如其来的从衬衫上解下来的红领巾在小说里是没有出现的,导演在服饰上加入红领巾这一意象,显然是对集体意识的高扬。在个体意识的增强下,集体意识的强化增加了安然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当同学们在课堂上把安然的红衬衫作为安然身上的“缺点”——与众不同——指出来时,当她看到满大街的确良衬衫时,当她回家看到白杨树思考的、呆滞的、流泪的“眼睛”时,她认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但是,安然对的确良衬衫的反感和对红衬衫的喜爱并不表明她不是一个正直的青少年。在小说中她对姐姐安静和班主任韦婉的幕后交易感到愤慨,在电影中她拒绝了班主任强加的“三好学生”的荣誉,高二甚至高三她依然会坚持竞选“三好学生”,坚持在评选会上穿红衬衫。这是她个体意识的自我觉醒和对集体意识的正确认知。这种觉醒和认知并不是对社会的反叛,而是对自己、对他人的正确认知。经历了一些事情,她懂得应该用更加客观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他人,比如发现祝文娟和米晓玲身上的优点,看到刘冬虎身上的缺点,也不在日记里单方面地给自己评上“三好学生”。陆小雅曾说:“从本质上讲,安然的个性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个性,是与党中央提出的‘两个文明’的生活节奏和旋律非常协调的个性。这个人物身上带着时代的光彩和足迹,为我们提供了未来的接班人的某种信息。”[7]在安然的身上兼具个体意识和集体意识的可贵品质,新时代的新青年形象应该是既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又具有与时代同步的脚踏实地的精神。

安然在她的家庭和学校生活中都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她身上还具备独立的个体意识和正确的集体意识,既保持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又不脱离社会正轨的集体思想,这是新一代青年人的可贵品质,符合弘扬社会主旋律的要求,也给予了新一代青年思想上的启蒙。

四、结语

铁凝由身份意识出发,对“主流”与“历史”进行了深刻的思考、解读与重述,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无疑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人物画廊。小说和电影从服饰的角度出发,用衣着话语来展示安然的性别意识、自我选择意识、独立思考意识以及集体意识,突出了社会发展的矛盾性和强权性。安然的形象以一种提问的方式开启了性别发展的可能性和集体意识的正确性,建构了真正意义上现代性的独立和自主的人格形象。

参考文献:

[1]葛红兵.身体政治[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83.

[2]徐清泉.中国服饰艺术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1:160-161.

[3]刘传霞.中国文学服饰叙述的政治文化形态[J].北方论丛,2010(5):47-51.

[4]杨改娇.顺应论视闺下的服饰符号与身份建构[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5]铁凝.铁凝精选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8.

[6]赵娟.身体视域下的《红衣少女》新解[J].电影文学,2018(5): 102-104.

[7]陆小雅.《红衣少女》創作后所思所想[J].当代电影,1985(4): 48-54.

作者简介:覃设连,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覃设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血栓性疾病医学护理论文下一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