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策划与网站建设论文

2022-04-3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网站策划与网站建设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引发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站策划与网站建设论文 篇1:

对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思考

[摘要]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既有统一性又有差异性,二者融合渗透,能强化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目前,影响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育人功能发挥主要在于网络德育队伍建设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协调以及社会大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制约。要强化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就必须以校史文化为立足点和生长点,传承创新育人功能,占领网络信息新阵地,优化德育新环境,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意识,促进德育功能的发挥。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德育功能 文化品牌

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开展,是落实德育内容,促进德育效果,实现德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为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完善高职育人模式提供积极有力的保障和推动作用。在遵循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实际,立足高职自身特质,彰显高职校园文化个性,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之间的功能性关系,有效地将两者的工作内容渗透融合,实现育人成果转化,进一步促进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育人功能的发挥。

一、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关系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进行特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和社会意识的传承与教化,使受教育者深化道德品质,提升思想修养的活动。德育注重的是教育者主体的作用过程和德育对象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结果,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还具有渗透性和导向性。德育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三个方面,即在学校中对学生的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与政治品质的教育,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通过教化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因此,高职院校的德育建设不是停留在一般德育学层面抽象探讨德育范畴,而是具有时代特色,立足高职院校实际设计德育体系,探讨德育建设,切实提高青年公民道德素质,传承中华民族美德。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彼此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相互制约又相互推进。正确认识两者关系,实现工作效果的顺利转化,关系到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的发展和深入,关系到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两者的同一性

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之间的同一性体现在两者的工作对象、目标任务、研究领域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同时,两者在内容与途径上也有所渗透和交融,具有内在统一性。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都以“人”为工作对象,两者统一于培养健康人格,促进个性完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虽然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在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两者都是通过引导青年学生积极进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职校园文化和德育建设的研究领域同属于意识形态范畴。高校德育工作重在帮助学生建立起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境界;校园文化是研究如何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内化于群体的思想观念之中并外化为具体行动,进而形成为群体所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价值观念、文化特质。

(二)两者的差异性

尽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建设具有某些同一性,但是两者在所属领域、适用范围和作用方式上仍然有所差异,不能互相取代。校园文化建设和德育建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所属领域也有所不同。校园文化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它揭示了学校管理最深层的因素,是直接或间接对师生员工的行为进行指导和规范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是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整体优化学校文化建设工作,有效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活动。而德育是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德的活动,要和政治、思想、法制等教育结合起来,更多的属于政治范畴。就作用方式而言,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受到国内外多种价值观和社会多元文化环境的影响与渗透,其作用方式往往随着社会外界文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德育建设所遵循的工作方针、指导原则和教育内容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性和指导性。

(三)融合渗透,强化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发挥

就德育而言,文化是最主要也是最本质的来源和途径,文化的核心内涵就是价值方式、道德观念、精神理念在以德治世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这着重体现在它所具有的教化引导和培育塑造的功能。高职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渠道,是高职院校德育的重要资源,是提升学校德育建设质量和成效的重要保证。同时,加强高职院校德育建设,对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德育理论的深化,内容的更新,方法的提升都会在文化建设中有所反映。具体而言,一方面,高职校园文化是德育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通过一种多维、多角度、立体化的系统工程对学生进行德育,能够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实现知识、情感、信念、行为的道德转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高职德育建设为校园文化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指引文化建设的方向,其成效性有利于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拓展和深化。同时,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相互制约,一方的发展必将受到对方发展状况的影响。理解并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有效促进双方的健康发展,促进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强化和提升,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制约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的主要因素

近年来,各高职院校纷纷加大了对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的建设力度,德育建设体现了时代特色并取得了丰硕成果,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也得到提升。但是,由于我国正面临着市场经济转型、国际形势变幻、社会文化多元以及学校自身改革发展带来的问题等多方面的严峻挑战,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建设育人功能的发挥也受到诸多不良因素的阻碍,导致两者育人功能出现失衡。

(一)管理薄弱:网络德育队伍建设与网络技术发展的不协调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和普及,成为广大高职学生开阔视野、更新知识、扩大交往的重要渠道。网络文化是由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一种依托高科技的信息文化现象,网络文化的发展既为德育提供了新机遇,拓展了新空间,开辟了新途径,也给德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文化资源的共享性、信息的开放性、自由互动性,以及环境的无序性、混乱性,给仍处在低层次发展的高职校园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以及他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在如何应对网络文化带来的挑战等方面,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缺乏足够的思想和技术准备。当代青年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价值观念多元,个性独立、张扬,乐观向上,但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功利性取向明显、知行缺乏统一、媒介素养欠缺等问题。总体而言,网络德育队伍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处于不协调的状况,很多高职院校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缺乏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和网络评论员队伍,以致不能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掌握学生心理,不能及时对网络文化进行分析、鉴别和判断,并针对网络文化的特点与学生思想问题提供有效帮助,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实效性。

(二)德育困境:社会大环境中不利因素的制约

在当今日新月异的时代,由于社会结构的分化及日趋复杂化,当代高职学生在思想观念、心理态势、行为特征等方面从内到外发生分化,加速了传统正面教育一元化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环境的变化,也逐渐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功能发挥。经济全球化影响着各国的文化,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高职院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国际国内新形势和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经济、现代信息技术等多方面不利因素对高职院校的介入和冲击,社会多元文化、大众文化、西方意识形态文化思潮的负面效应,使得传统文化的解构与新文化的建构交织相融,文化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所有这些都会严重影响青年学生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性,使学生的文化价值选择呈现迷茫性和复杂性,高职校园一些深层次的思想问题不断出现,文化价值冲突愈发严重,对高职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拓展和发挥产生制约,也导致高职德育建设陷入困境。

三、强化我国高职校园文化与德育工作育人功能发挥的路径选择

(一)坚持传承性:以校史文化为立足点和生长点,传承创新育人功能

校史是学校传统的积淀和文化的映射,承载着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治学风格、道德风范等精神文化资源。校史是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也是校园文化发展、变化、创新的过程,它以强大的历史穿透力和历史厚重感,推动着校园文化“年轮”式向外扩展,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形式和载体。校史本身不仅是一种资源,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存在,是一所高职院校区别于其他院校的文化特质和标签。高职院校以校史文化为立足点和生长点,并将其融入、贯穿到学校精神、环境、行为、制度等文化建设中,能让广大师生站在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高度,从学校成立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充分认识学校发展的过程,感受学校的历史底蕴,传承和弘扬学校优良传统。同时,通过校史校情教育的开展,青年学生能够继承学校良好的学风和校风,塑造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进一步弘扬校园精神的核心价值观,营造特色校园文化氛围。

(二)坚持时代性:占领网络信息新阵地,优化德育新环境

新形势下,网络文化已经融入学校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成为高职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同志说:“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目前,大学生最主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为互联网,网络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需品,青年学生的网络应用能力、网络素养状况、网络文化生态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对于青年大学生,需要在引导示范中树立方向,在服务帮助中渗透影响,在平等互动中疏导认识,在参与体验中提高自觉,在社会实践中强化成效。就高职校园而言,网络文化建设必须有强有力的引导和组织。要统一搭建硬件和软件平台,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统筹网络资源,由学校和院系分工负责,将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进行专项建设。要注重网络新媒体平台物质文化的建设,通过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技术,深入学生生活和学习,使学生在接受网络信息的同时,接受校园文化的熏陶。要注重增强网络吸引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校史文化网站、特色文化网站等展示平台的建设,坚持价值引领,展示办学历程,宣传建设成果,拓展特色文化育人新空间、新课堂。同时,高职院校要建立一支专业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适时监督、管理网络状况,沟通信息,参与讨论,及时掌握校园舆情,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三)坚持品牌性: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意识,促进德育功能的发挥

每个高职院校都有自己的学校精神、办学理念、专业特色,高职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德育功能,就要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积淀、学科优势和个性特征,紧贴办学之“神”,紧扣文化之“魂”,紧传品牌之“形”,发掘办学亮点,培育特色文化,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特色鲜明、影响力大、辐射力强的校园文化品牌,形成独特的文化制高点。校园文化品牌是一个系统文化项目,高职院校要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立足高职院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在凝练、传承学校历史、办学传统和人文底蕴中,形成具有教育性、先进性、创新性、传播性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不能游离于学校的办学宗旨,而应该深刻领会自己学校的办学特色,研究文化的深刻内涵,深度挖掘,打造属于自己的“独家”的文化品牌。文化品牌不全是文化活动品牌,活动只是品牌的载体,文化才是品牌的灵魂。在校园文化品牌形成的过程中,学校上下应精心策划,谋定而动,创新机制,全校动员。要不断创新文化活动的平台和载体,不断增强广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他们对文化品牌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学生认识到从事第一线高技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文化实践的自觉性,进而影响他们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习惯,使他们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生观、求学观,以切实发挥校园文化在教育引导、凝聚激励、协调美育等方面的功能,培养知识富有、精神富有的青年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积极力量。

[参考文献]

[1]孟庆鑫.历史资源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之考量[J].辽宁师专学报,2015(2).

[2]李建荣,顾海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的途径探析[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3]张文春,桑雷.高校校园文化德育功能的弱化及提升策略[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

[4]杨武成.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4(5).

[5]吴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德育建设分析[J].品牌,2015(4).

[6]王德勋.试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实施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0).

[7]张立华,路占武,王淑梅,等.新时期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思路和举措[J].现代教育管理,2010(12).

作者:王丽丽

网站策划与网站建设论文 篇2: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践

[摘           要]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引发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是近年来高校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总结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向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过渡,对课程建设的框架设计、资源建设、网站建设等内容进行实践研究,为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教师提供一定参考。

[关    键   词]  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课程实施

所谓“精品课程”就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育部早在2003年就出台了《关于启动高等学校质量与教学改革工作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强调国家精品课程要重点抓好“建设计划、教学队伍建设、教材建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和有效评价机制”等方面。高职院校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主体,要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管理,下面就围绕我校2016年立项,建设周期3年的网络营销与策划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以及开放在线课程的建设过程来进行探讨。

一、课程框架设计及目标设定

网络营销是电子商务专业中最重要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将技术与商务融合、传统与网络对接的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现有的课程教学一般偏重理论知识体系的传授,在动手能力的培养上相对薄弱。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项目设计,以任务为驱动,前后贯通的系列技能训练为依托,将网络营销业务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以期取得最优的人才培养效果。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工具和营销方法进行商品策划推广和促销,使用即时沟通工具进行在线洽谈和客户服务,掌握网络商务信息的搜集、整理及分析的能力。

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首先要设计,我们可以借鉴精品课程的建设思路以及现有资源库进行教学整体设计,在对典型性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任务驱动法,将任务作为学习载体,载入教学设计框架内容,以PPT課件、视频资料、微课为内容,也可以引用智慧职教云的公共资源,例如MOOC学院、资源库等、建立题库、组建测试卷等。

选择网络营销课程为精品课程经历了课程申请、系部初审及推荐、学校教务处组织学术委员会专家评审及学校审批等过程。开设此课程的初衷是整合学院优质教学资源,提升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建设(见表1)。

二、课程网站具备的功能

课程开发要遵循“建构导向”的职教观,在实际情境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发散思维,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在当前实际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职业学校的跨境电子商务精品课程教学中,缺乏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网络营销与策划课程中,教学内容和实际相互脱离,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仅仅通过教师对课本的讲解,无法促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传统信息化手段,比如PPT课件讲解等,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考核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这样的教学环节不仅不可以为教师提供有效参考,而且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以学校智慧校园系统为平台建设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有教学功能、形象展示功能、评审申报功能、更新管理功能及交流互动功能。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目的是要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提高学习能力,最终满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与职业发展需求。因此,在课程建设之前,必须要准确定位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培养目标与学习内容,可进行课程建设的总体设计(见表2)。

三、教学过程的组织与课程实施是核心关键

课程建设的整体设计、各类教学资源的建设,最终都服务于教学的实施。有了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如何将教学过程组织好,在建好资源的基础上用好资源才是课程建设的最终目标。在今年,学校开展了线上教学活动,智慧职教云平台上建立课程后,可以直接在课堂中调用资源,设计“今日课堂”过程中,直观的视频、微课、PPT课件可以供学生自主学习,而教师只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节奏实时开设活动,如“头脑风暴”“在线讨论”等。

从课程的实施角度讲,在线开放课程虽然为线上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实施后的教学效果较好,师生的使用反馈不错,但在线开放课程本质上并不是为了解决线下实施教学时的困难,它对教师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学生的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改革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和更高要求。当海量的唾手可得的资源呈现在面前时,学生和老师感受到的可能是信息量大和无从精准学习,从而感到困惑,有可能学生学会了离散的点,而不能连点成线,更无从谈起知识的内化建构和应用。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引导、组织、考核,尤为重要。以“智慧职教云平台”为例,每次的课堂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对于课前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对课程内容有大概了解,并起到预习的作用,教师可以以一段引言、一份调查问卷、一个学习任务做一个引导设计,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对课中开展的学习内容进行理解和记忆。

四、资源库的建设是开放课程建设的首要工作

本着“关注用户需求,强调实践能力,聚焦资源内容,促进专业建设”的原则,研究建设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资源,促使学生探究式学习与训练,构建其独具个性的职业能力;为专业教师提供教学资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深化;为企业培养实用型、可持续发展型人才;为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奠定良好基础。今年4月,校级课题“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项目立项,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整体框架。资源库的设计规划工作以教师、学生、企业的需求为出发点,结构包含2类资源、4个子库。具体为:专业类资源和课程类资源、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库、实践项目库、技能比赛(职业认证)资源库。

2.课程资源库。根据本专业最新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岗位—职业能力—课程”对应关系,确定重点建设电子商务概论、网络营销与策划、数据运营与分析、图形图像与设计等4~6门核心课程相关资源。

3.教学素材库。包括案例库、视频资源库、图片库,主要围绕电子商务相关网店运营、网店美工等工作场景展开。

4.实践项目库。与电商企业合作开展实战教学项目,电商教学平台研发企业提供虚拟实践环境等。

5.技能比赛(职业认证)资源库。江苏省教育厅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及电子商务师相关比赛考证资源,包括比赛、考证简介、教程、课件、模拟题库等。

国内高职院校同一研究领域现状:国内高职院校建设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的主要建设依据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若干意见》以及各地方“十三五”规划,结合“1+X”电子商务证书项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目前的电子商务专业资源库建设过程及成果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1)过于重视平台的建设,而忽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难以为师生提供统一、种类繁多和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现有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复制性的特点,造成资源或重复或匮乏。(2)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完善。各院校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目标的侧重点,开设了相应的专业课程,各院校之间无法有效共享课程资源,导致职业岗位需求与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五、本次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及开放课程实践的创新之处

据学校最新修订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要求培养能够从事运营推广、运营管理、客户服务、电商美工、网站编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然要求教学资源建设要紧跟学习方式变革趋势。在此背景下,建设体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特色,具有满足在校师生教与学、企业与社会创新创业需求、有效支持本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与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之处:(1)利用网络平台“智慧职教云”建设本专业多个核心课程资源,构建稳定完善的在线网络教学与课程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式教学模式。(2)资源库可提供自主学习平台,本专业课程的核心课程项目教学,非电子商务专业选修课教学、社会上有创新创业需求的学习对象网络自主学习、企业岗前培训开发等功能。(3)联合电子商务企业及开发电子商务教学平台企业,对企业与院校的典型实际案例和优质教学资源加以整合,据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对教学内容方案及时更新,确保教学资源库每年持续更新。

参考文献:

[1]余滢.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职教课程设计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7(11).

[2]尚川川.信息技术条件下职业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研究[J].中文信息,2018(10):177.

[3]曹晓燕,张强.高职高专网络营销精品课程管理机制的建设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6(11).

编辑 陈鲜艳

作者:孙彦

网站策划与网站建设论文 篇3:

实施一体化教学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摘 要: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正不断深入,笔者所在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正在推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从教学理念树立、教学活动设计等方面进行创新改革,其目的就是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切实满足企业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工作任务 学生工作页

一、实施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一体化课程教学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教学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的教学活动。众所周知,一体化课程改革只有走进课堂,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才能将一体化课程改革落到实处。那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倡什么?如何探索和设计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诸如此类的问题成为我们身处课改一线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师必须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此外,笔者所在学校正处于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时期,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作为重点建设专业,通过组织教师参加一体化教学专项培训、编写一体化教材和“学生工作页”、建设一体化教学实训场地,已基本具备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条件,目前我们所面对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

二、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意义

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是新形势下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加快技工院校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引领职业教育改革、培养满足企业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通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旨在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实现从“考分”向“考能”的转变,实现从知识教育向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转变。

三、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流程设计

1.工作任务分析与布置

根据一体化教学改革要求中“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原则,一个工作项目由若干具体工作任务组成,工作项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与专业技能则由若干个这样的具体工作任务来分别覆盖。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教师首先通过工作描述和演示,提出具体工作任务并进行任务分析,使学生明确任务和学习要求。

例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工作项目二“网站策划”之任务1分析。

任务名称:编写网站策划书。

任务要求:能准确定位网站类型;明确网站的用途,定位网站栏目;画出网站结构图;确定网站的配色方案;能编写规范的网站策划书。

2.查阅相关资讯

以“学生工作页”为载体,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对本次课学习内容进行自学,并将自学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进行梳理,对自学内容的目标达成通过解答“引导问题”进行反馈。这样教师就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及时捕捉问题并进行指导,讲授、演示完成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操作技能,体现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例如,在实施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编写网站策划书”教学任务时,教师可根据任务要求,设计以下“引导问题”:网站策划的作用是什么?网站策划包含哪些内容?企业网站大致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什么叫配色方案?

3.工作计划制订

教学过程中,每项任务的开展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学生可就工作任务先寻求个人解决思路,然后交到小组讨论,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形成小组初步工作计划。教师的任务是对各个小组制订的初步计划进行点评,指导小组完成最终工作计划。

4.工作任务实施

各小组按工作计划分工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以“学生工作页”为载体,通过“引导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现场操作、模拟练习等方法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点拨、解疑释惑、突破难点,体现以学促教的教学理念。例如,在实施 “编写网站策划书”教学任务时,采用模拟真实企业工作场景的“任务驱动”教学,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扮演”贯穿始终,教师扮演客户,学生扮演项目经理、项目主管、网站编辑、技术员、美工设计的角色,组成一个工作团队共同完成此工作任务。

5.评价与反馈

一体化课程学生成绩评定机制以学习任务作为考核的基本单位,从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教师考核、组内评分和组间互评相结合。教师依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对学生的个人表现如出勤、安全操作、学习态度等进行评价,对每个小组完成任务情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进行评价。每位学生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并由小组长进行核定。各小组之间对照任务目标进行互相检查,通过小组讲评、其他小组提问与讨论、教师提问与点评、填写互评表等途径完成组间互相评价。通过多方评价,全面考查学生学习的过程,保证考核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正确反映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探索思考

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也是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

1.实施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小组工作计划制订前,学生要根据工作任务要求,通过自学、师生互动、行业网资讯、网络课堂等多种途径,学习和查找完成工作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和方法,积极思考并解答“学生工作页”给出的“引导问题”。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学的成就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对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2.实施一体化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工作任务实施计划是通过“个人提出解决方案→小组分析和讨论→小组共同完成初步实施计划→小组实施计划展示→老师、学生共同点评确认”这样一个过程得到的。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学生之间充分交流和沟通,不仅能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方案的优劣并做出及时调整,而且还能让学生学会质疑与反思,体验与人分享学习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竞争意识与团队精神,学生的协作能力、交往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等都能得到很好的展示和提升。

3.实施一体化教学,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一体化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学任务直接面向工作现场,如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中“业务洽谈与接待”“编写网站策划书”“制作网站主页效果图”等任务均可结合企业的实际要求来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有好的沟通能力、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设计能力等,更要掌握专业的操作技能,如动画和视频制作、素材处理、客户端编程等,从而将学生引入专业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学习环境中,养成符合企业要求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实现工作与学习的教学融合。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课教学质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实现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融通合一、专业学习和工作实践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真正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

(作者单位:广东省技师学院)

作者:周碧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会计电算化风险控制论文下一篇:科学经济发展观统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