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班风研究论文

2022-04-10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班风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摘要: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与本科大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心理特点为:既热情活泼又忧虑自卑。

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班风研究论文 篇1:

高中优长生心理干预的实践探索

问题的提出

高中阶段的学生刚刚跨过由初中考入高中的第一道门槛,不到一年,就看到不远处的第二道门槛——文理分科。在还没有完全适应高中生活的情况下,就要面对何去何从的抉择,许多学生因此困惑无助。紧接着,第三道门槛——高考又横在高中生面前,顺利通过高考并按照自己的意愿进入理想的大学,成为高中生鲜明的目标。因此,学生难免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诸如不自信、忧郁、彷徨、自卑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北京四中的学生总体来说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团体,他们各科基础知识非常扎实,综合素质相对突出,加之学校独特的培养方式以及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落实,为学生自由选择成才之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但是在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及不完整性,需要教师及家长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历程进行跟踪,以便于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定位和引导。

研究目的

1.定期收集学生的反思材料,家长和教师对学生的材料进行提炼和总结。

2.跟踪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倾向,分析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心态变化,探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的心理调节方案。

3.针对学生起伏变化的心理状况,通过教师和家长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干预,进一步观察学生经过调整后的情感变化,总结出学生发展历程中作出选择的原因、动机,以及有效的处理方法。

4.通过对不同类型学生的生涯规划的调查研究,归纳出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方式与途径,提供可供全体学生参考的有助于自身综合发展的具体措施和途径。

研究对象的选择

该研究主要针对北京四中体育特长生、文艺特长生、班干部(班长、学委、团支书、生活委员、宣传委员、体育委员等其他班干部)、竞赛生、SAT出国生、科技发明特长生六种不同类型的学生进行心理历程的指导与分析。

该研究从纵向的角度跟踪一个“完整的人”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发展历程,并且由从事不同工作的研究者包括年级组长、副年级组长、心理教师和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心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和指导,力图在学生的个人生涯规划发展中助他们一臂之力。

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

个案研究是质性研究中不可缺少的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期待从个案研究形成的资料中获得对研究主题的解释性理解。本研究进行的个案研究所需材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入学教育、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文理分科、职业选择等一些重大事件之后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材料。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原始资料进行编码登录,即寻找资料中最小的意义单位,进而利用类属分析的方法对质性资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不断归纳并提升出主题。

2.测量与推断研究

测量与推断研究主要以问卷测量的形式进行。本研究编制了一份简单的主观性问卷,旨在调查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对自己学习进度的规划,了解学生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自己意识到的实现目标所缺乏的主观条件及需要为之付出的努力。这样的问卷调查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数据测量分析,只需要从回收的问卷中提取出能够反映主题的描述性语言或者结论。

3.干预研究

本研究采用非严格控制条件的行动研究的干预研究方式。行动研究不追求获得对某种因果关系的准确解释,而是以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真实改善为目的。而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师进行的,旨在改善教育实践,以自省、质疑的研究态度和实践教育理论的实践行动改进教育促进专业发展的研究。按照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研究者制定了严密的研究计划,包括确定问题、制定计划、实施行动、评价反思。

研究结果

1.个案研究的结果呈现

在整理学生反思总结材料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高中生活真正步入正轨后,或多或少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对学校住宿生活不适应。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选择了住校。住校意味着起居各方面都要由自己打理,并且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中遇到问题都要由自己承担并解决。这些对于一个刚刚接触住宿生活的高中生来说着实是比较严峻的考验,因此学生在此期间出现诸如烦躁、压抑、不能克制自己等一些心理问题是在所难免的。

对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与成绩间的差异缺乏正确的认识。四中的学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不容忽视的,即学生在开始高中学习之初就制定了适合自己三年高中生活的学习工作计划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为了方便后面分析,我们将这样的计划称为个人规划)。然而,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后,无论是经过自测还是学校的检验,都发现自己离目标还有一定的距离,加之有些父母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导致学生往往会出现烦躁不安、焦急慌乱、不知所措等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心理状况,因此需要班主任和心理教师及时发现并分析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走出困境。

工作和学习的时间安排上的矛盾。几乎所有的学生在材料中都提到了北京四中校园生活的丰富多彩。四中没有像其他很多中学那样对学生采取严加看管的教育方法,更不会出现教师之间抢课现象,而是学校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自我安排的时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或者选择在自习室学习功课,或者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或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者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门课程的竞赛辅导班……因此,学生可能对这些活动充满了好奇并积极投身于自己喜欢的项目中,顾此失彼,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下滑趋势。可以看出,学生在分配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方面缺乏全面周到的考虑,由此滋生出一些矛盾。

2.测量与推断研究的结果呈现

此项问卷调查的题目是“生涯规划——现实的分析与理想的初步确定”,旨在了解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较强的自我效能感。在具体内容上,分别从学生的目标、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分数、学生成绩的现状、达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学生现有的优势和不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学生渴望从哪些方面得到帮助、为达到目标学生已有的切实计划等方面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采用电子版的形式共发放了13份问卷,全部得到回收,回收的13份问卷没有出现特殊情况,因此全部作为有效问卷。

我们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未来的目标有清晰明确的认识,甚至对某个大学的某个专业所需要的分数都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在校期间经历的期中、期末考试的成绩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并且总结出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不足,从自己实现目标所需要的条件出发,提出了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和目标,进一步制定了细化到每天的学习工作计划。此外,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列出了向有关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助的内容,希望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助自己一臂之力。

3.干预研究结果的呈现

从对干预研究结果的分析中,我们总结出了教师施行的具体的干预办法有以下几种。

创建友好的沟通环境。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所接受的是“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而且学生大都对教师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基本没有机会与教师进行发自肺腑的交流。因此,在刚踏进高中的校门时,学生的这种特殊心理依然存在,尤其在进入四中这样宽松的学习环境后,如果不及时针对自己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将会给自己的学业发展带来更大的障碍。各位班主任要在熟悉、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主动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及工作方面遇到的问题,并且与学生共同商讨解决办法,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供学生选择。即使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也能坦然面对,及时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并以和蔼的语气纠正学生的错误,提出改进的方案。学生切切实实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关怀和鼓励。

提供一些成功的经验激励学生的斗志。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的智力和思维都已经接近了成人的水平,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也逐渐显露出个人的特征:学习兴趣明显分化,理想富有现实性,世界观已经逐步形成。往届学生或父母、老师的成功的经验能够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激励他们的斗志,为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可供借鉴的有效途径,进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另外,在北京四中高一新生的入学教育大会上,学校请来通过不同途径取得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传授成功经验,学生对此都感慨颇深。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归因。从学生的反思总结材料中,我们发现,学生都有失败之后进行总结分析的意识,分析自己失败的原因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学生这种不断总结分析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然而,我们发现,尽管有这样看似良好的习惯,学生却还是一次次地在同样的问题上犯错误。经过分析发现,这是因为学生对自己的成败得失缺乏正确的归因。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需要在学生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正确的归因。国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在成功时多进行努力和能力归因,失败时多进行努力归因,有利于个体自信心的发展。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效能感,正确的归因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应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业的成败取决于是否努力和策略是否有效等,使学生产生较高的学习自我效能感并保持强度合适的学习动机,这样学生才会在反复的总结分析中收获更多,而不会因一时的失败降低对未来成功的期望,有助于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信念。

定期召开家长会引导家长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为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同步进行,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汇报学生一段时期内在学校的表现,并指出其不足,希望家长能和老师站在同样的高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并团结家长的力量为孩子的成长出谋划策,尽量使孩子在轻松健康的环境中成长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结论

中学生自我效能感是中学生根据个体所处的身心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认知、情感、能力水平方面的经验,对自己即将实施的行为的一种能力判断和有关这一行为实施过程中自我生成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水平,同时也影响个体活动过程的精神状态。因此,对学生自我效能感进行探究,培养他们较高的效能感体验,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开发潜能,激发成就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和主观生活幸福感的科学途径,它对中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健全的人格素养、正确的价值追求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这次对北京四中优长生心理的追踪、干预研究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增强自我效能感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强化学习动机

完成一项对学生并无障碍的任务是不能强化他的自我效能感的,也就是说任务需要具备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障碍超出学生能克服的程度,学生又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会引起心理的消极反应。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引导,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强化其学习动机。

2.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个体的潜能总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个体更容易在自己的优势领域首先建立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教师应发现并把握这种特殊性,让学生在自己的潜能优势领域有更多的机会,从而提高相应的自我期望,进而促进自我效能感的发展。

3.加强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监控、自我归因是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和行为的策略指导,帮助他们进行积极的归因训练,提高其自我效能感。

4.提供成功的经验

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会对自我效能感产生重要影响,看到与自己相近的人的成功能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增强实现同样目标的信心。教师可以以自己或者往届学生的成功事例来帮助学生确立合适的目标,从而激励他们的斗志。

5.创建和谐的班级环境

班级环境是一个集体环境,教师及学生的集体效能感会对其成员造成一定的影响。当一个人进入陌生和混乱的环境时容易引起焦虑,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自我效能感会降低。因此,教师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并且帮助学生在同学之间建立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提高整个班级的集体效能感,从而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同时,在学生的成长历程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学业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要积极和家长合作,请家长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效能感。

□编辑 江泓

作者:叶长军

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班风研究论文 篇2: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心理素质调查研究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高职学生心理素质与本科大学生相比有其特殊性。通过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心理特点为:既热情活泼又忧虑自卑。情绪易波动、稳定性较差;憧憬向往未来,又深受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积极进取,富有竞争意识,但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但对一些挫折仍耿耿于怀;不迷信权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缺乏好奇心与鲜明的创造个性。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因素有社会的发展变化,学校、家庭环境和学生自身的因素。应通过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营造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培养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等策略优化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问题的提出

据有关统计,2005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专科)院校109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60.9%;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招生人数达268.1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人数的53.1%;2005年全国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为713万人,占全国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人数的45.7%,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教育承担着培养国家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任,因而培养综合发展、素质全面、动手能力强的高职大学生就成为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心理素质是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深入研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实现高职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学院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川内5所高职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随机分层抽取150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410份,有效率达94%。

(二)方法

以信度效度高的“情绪稳定性量表”、“乐观性量表”、“竞争性量表”、“挫折承受能力量表”、“创造个性量表”作为测试工具,组织学生集体测试后,通过自编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高职学生情绪稳定性、乐观性、竞争性、耐挫性、创造个性方面的问卷调查,总结出高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一)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1、既热情活泼又忧虑自卑,情绪易波动、稳定性较差

调查结果显示:49%的学生认为自己待人做事很热情、性情开朗活泼;近81.2%的学生不清楚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94%的学生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情绪反应;62.3%的学生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与评价;63.6%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别人眼中是个忧虑的人;59.6%的学生有自卑感;有一半(51.2%)的学生在心情不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81.2%的学生觉得自己情绪波动较大,多愁善感,不自信,情绪易受环境和他人的影响。

2、憧憬向往未来,又深受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

调查结果表明:56.4%的学生期望改变自己的外貌和个性,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的前程;53.2%的学生喜欢思考;78.6%的学生表示在遇到问题时会深思熟虑,不会莽撞行事;83.2%的学生对自然灾害表示担心;95.2%的学生感到自己缺乏幽默感,不善于活跃气氛;66.8%的学生感到过去失败的经历不时地影响着自己;56.2%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展望未来时充满了乐观情绪,没有感到不安;51%的学生认为自己能面对失败。这说明高职学生对自己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能接受失败的挑战,但又担心意外事故的发生,当前的行动比较容易受过去失败经历的影响。

3、积极进取,富有竞争意识,但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

调查结果显示:57.6%的学生希望自己在同学中衣着更漂亮,表现更出色,能吸引大家的目光;69.8%的学生表示朋友的成功更能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和上进心;45.4%的学生认为自己即使不能争得第一,也不会放弃每一个锻炼的机会;47.8%的学生喜欢具有竞争性的工作,认为这样的工作才有意义;64%的学生不希望别人比自己强,尤其是那些与自己更亲近的同学,希望那些强于自己的同学失败。

4、有一定的挫折承受能力,但对一些挫折仍耿耿于怀

调查结果显示:近一半(49.8%)的学生表示虽然自己有过挫折和失败的经历,而且这些经历会使自己的心情不愉快,但自己已经慢慢地学会控制不安的情绪,逐渐学会面对挫折,学会适应逆境。值得注意的是,仍有32.5%的学生不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挫折,认为这些经历不时地让自己感到心灰意冷,令自己沮丧而难以平静地学习与工作。

5、不迷信权威,有一定的创造性,但缺乏好奇心与鲜明的创造个性

从调查中发现:34.7%的学生表示不迷信权威,不崇尚已有的论断。敢于向权威挑战;42.6%的学生有决心努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49.9%的学生难以做到专心致志做事、观察事物和听人讲话,更不能从别人的谈话中发现问题;59%的学生对环境缺乏好奇心;55%的学生不习惯追寻事物的起因;52.4%的学生一般不太乐意去寻找新方案、求证新结果;45%的学生不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规划,还没有形成自己独有的学习和研究方法;32.8%的学生表示自己发现新问题后,会给精神上带来异常兴奋的感觉;只有24.6%的学生表现出具有创造的个性。

(二)影响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因素

1、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当今社会正处在变革和转型时期,社会转型中各种复杂而扑朔迷离的矛盾和事物出现在心理素质还十分脆弱的高职学生面前,使他们良莠难分,容易造成其价值观的混乱和情绪的不稳定,呈现出心理的复杂性、矛盾性,内心动荡而不安。市场经济带来的新观念,使得高职学生富有竞争意识,积极进取,向往未来,努力创新;但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在多变无序的现实中不易把握方向,不会进行有效选择,不善于利用有效资源并采用正确方法获得成功,因而易发生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同时,对就业的高期望值与现实的矛盾冲突,又使他们遇到前所未有的打击,心理压力增大。

2、学校和家庭的影响

首先,我国的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重视智力因素而忽视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心理素质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缺失,个性受到压抑,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较弱。

其次,高职学生求知欲强,对新事物敏感,对老师的知识更新有更高的要求。但目前有些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考试还要求死记硬背,使学生感到学习毫无趣味,大

大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一些学生或以“混”的办法来对待学习,或沉溺于网络之中。加之学校没有以丰富多彩的校园科技和文体活动去占据学生的课外时间,使他们感到大学生活死气沉沉、单调枯燥。这些都会妨碍高职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

再次,家庭教育也偏重于对孩子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家长对孩子过分照顾和溺爱,致使一些学生自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相当差,经不起挫折与失败,难以适应社会生活环境。

3、学生自身的因素

由于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其心理正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反映在自我意识、情绪表现、认知发展等各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矛盾性、冲突性和两极性。

首先,表现为自我意识上的自我同一性矛盾。不少学生由于高考临场发挥失常,“屈尊”来到高职学院,这与他们理想的大学相去甚远,较之那些考入本科院校的同学,更觉矮人一截。来到大学后,自以为还是往日班级的佼佼者,殊不知比自己各方面(学习方面、交往方面、文体特长方面、组织能力方面……)优秀的同学比比皆是,于是发觉自己变笨了,变差了,以往生活中的顺利与受宠形成的心理定势崩溃了,理想我与现实我被分离。这种心理上的矛盾与冲突,带来了情绪上的巨大变化,于是他们产生了失落、孤独、自卑情绪。

其次,表现为情绪上的易变性与消极性。高职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阶段,青春期特有的情绪不稳定性也必然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加之来到大学后,对大学生活、学习的不适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普通本科大学生的比较等等,都会使他们内心难以平静。高职学生的“弱势文凭”更使他们感到就业压力特别大。在全国范围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高校毕业生增长率远高于城镇就业岗位增长率的情况下,高职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就更大。面对复杂多变、严峻激烈的市场竞争,特别是即将毕业的学兄、学姐们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的就业情形,高职学生容易对前途感到迷惘,出现信心下降、心理失衡的状况。此外,教育水平的参差不齐、学历层次的差异、未来发展的不可预测性等等,都足以让他们产生危机感和忧虑情绪,对前途与未来没有足够的信心。

再次,表现为认知上的非理性。高职学生对自己的定位有失偏颇。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高级专门人才。而一些学校办学定位不准,高职学生自我定位也出现偏差,看不到自身的优势,用自身的短处与本科生的长处相比,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于是产生自卑感而不敢与人交往。有些学生变得古怪、孤僻,尤其是当他们在学习、生活、择业中遭受挫折并感到无能为力时,往往表现为不思进取、情绪低落、情感淡漠、意志消沉或自负自傲、眼高手低、自命不凡、过分特立独行等。

四、教育对策

心理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心理素质不健全,不仅会阻碍个体的健康成长,还会对社会带来危害。因此,高等职业教育要实现自己的培养目标,就应该把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融入人才素质的全面培养之中。

(一)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1、领导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高职学院是以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这一点应该体现在学校人才培养模式中,体现和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学校领导是学校制度的制定者、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只有领导重视,学校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落到实处。比如经费的保障、条件的提供、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等等,都需要领导的重视。否则学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就无从开展;学生具体的心理问题就无法解决,不仅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且难以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2、开设心理素质教育课程,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中

通过开设心理素质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心理学知识,以增强心理调适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与自我成长能力。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不只是少数心理教育工作者的事情,而是全体教育、教学、管理与服务工作者的共同任务。学校应对所有教职工提出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树立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意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既要重视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身心健康。为此,要从师生关系、舆论导向、校园环境等方面人手,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采取符合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信息广泛开放、及时快捷、生动新颖、形象直观等特点进行心理素质教育,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3、教师要关爱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应满腔热情地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摸清他们的成长规律,尊重他们的人格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尽情地探索知识,发挥个性,生动活泼,健康成长。在高职学院,生活上困难的学生往往在学业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成了“双困生”,这就容易导致他们产生自卑、孤僻心理,行为易走极端。因此,教师不但要从物质上帮助这些困难学生,更应该从精神上关爱他们,给予他们真正的心灵慰藉,让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校对辅导员、班主任、后勤人员、学生干部要加强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培训,让他们掌握相应的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和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避免问题恶化。

(二)营造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

营造一个良好心理素质教育的校园环境,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对优化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及时化解他们的各种心理矛盾非常有利。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优化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环境和制度环境等),将心理素质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结合起来。为此,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做好校园内物质环境的净化、绿化、美化和亮化(如光彩工程)工作,创造一个赏心悦目、轻松愉快的学习生活环境。

(2)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和娱乐活动。

(3)加强校风、学风和班风建设。坚持依法治校,规范管理,形成团结求实、文明创新的校风,勤思博学活用的学风和严格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的班风。

(4)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开辟网上接待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覆盖面广等优势,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构筑一个新的交流与管理平台。利用校内宣传栏、黑板报等,宣传心理保健知识,讨论有关热点问题,在校园内形成“人人关心健康、人人维护健康”的氛围。

(5)充分利用教学实践环节,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过程中强化其心理素质。第一,社会实践环节更能使高职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能力,能培养他们独立判断和决策

的能力,使他们有真实的情绪体验并在自我体验中进行自我调节。第二,社会实践环节更能锻炼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缓解他们的人际交往矛盾,使他们学会与人相处。人的自我认识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社会比较和他人评价。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可以学会客观地认识自己与他人,学会正确地对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第三,社会实践能使高职学生了解社会对人才不同层次的需求,及时调整自己的成长方向,扬长避短,增强自身竞争力,减少毕业时的心理焦虑。

(三)培养学生自我成长的能力

当代高职学生面临着经济、学习、就业三大压力,要缓解这些压力,不但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学生自我成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生活中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1、帮助学生走出孤独,学会沟通

教育学生要相信身边绝大多数人都是真诚善良的,无论自己有什么压力和痛苦,都不要独自一人承受。大家心理上的关心和实际的帮助,不但能帮助个体尽快走出困境,而且还能使其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真情。接受别人的帮助并非是接受怜悯和同情,求助也绝非示弱。别人无私的帮助会激励自己进取,将来自己用知识和才干回报他人和社会,同时还能改变自己的处境。把自己融入他人之中,才能相互取长补短,完善自我。倘若封闭自我,远离他人,不但自己苦闷孤独,而且永远不可能使自己进步。

2、引导学生克服虚荣心理,不盲目攀比

罗曼·罗兰曾说:“清贫,不但是思想的导师,也是风格的导师,它使精神和肉体都知道什么叫淡泊。”在充满物欲的当今社会,守住淡泊不容易。学校要教育学生紧紧抓住大学时代的宝贵时间全面发展自己,不要在生活上与别人盲目攀比,避免因追求一时虚荣而耽误自己的前程。要让学生懂得:无论何时何地,做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远比一个只有虚荣外表和物质财富的人要好得多。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与心理咨询

高职学生独特的社会角色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心理发展的复杂性。因此,要在全面了解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状况、普及心理素质教育的同时,通过心理咨询、团体辅导与训练、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信箱、心理健康指南等形式,对那些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苦恼、挫折、冲突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指导,为他们开通倾吐心声、平和情绪、辩明问题、磋商对策、健康发展的渠道。心理健康咨询与心理指导,是心理素质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因此,既要教给受心理困扰和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调节、疏导自己心理问题的相关知识,又要教给他们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改变不良心态,消除思想上的顾虑和情感上的郁闷,尽快摆脱心理困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促进人格的完善与潜能的开发,重新扬起理想的风帆。

作者:陈 华 鲁亚平

教师应创建优秀的班风研究论文 篇3:

科学地建设班集体

科学地建设班集体,是广大班主任老师、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和教育行政干部正在研究和实践着的一个重要课题。就这一课题,我专程走访了杭州大学心理学系龚浩然、黄秀兰两位教授。多年来,他们一直致力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现将他们接受这次采访时谈到的意见整理如下:

班集体身体优化课题的意义和展望

这个课题是一个国际性的教育科研课题,已引起世界发达国家的普遍注意。学校教育是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学校本身就是一个缩小了的社会。以班级为单位,有学生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学校不同班级之间的关系以及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研究处理好这些关系,建设一个和谐、有凝聚力的班集体,不仅是个德育课题,也是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培养有创造才能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重要课趣。

我们认为,班集体建设好了有“十利”。1.利于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2.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智力发展;3.利于加强对个别后进生的帮助,4、利于良好班风、校风的形成;5利于培养班干部,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6.利于促进学生自我敏育能力的形成,减轻班主任工作负粗,7.利于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才能,8,利于解决集体中的各种矛盾,协调人际关系,臧少偶发事件19,利于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侵袭,保护学生健康成长110.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全面的发展。

这几年,我们侧1t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研究这个课题。世界各国、各种流派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我们都应当审慎借鉴,包括西方关于群体建设的理论,我们也应吸取它的合理的积极的因素,为我所用。对哪一家我们都不能原封不动地照搬,也不要随便贴上一个什么“主义”的标签,全盘否定。搞“门户之见”、“简单化”,只会自我封闭,堵塞前进道路。

美国出版了《教育社会心理学》专著。苏联建立了专门的集体教育研究所,出版了《学校集体教育学》(我国现已有吴盘生翻译、工人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集体教育学概论》译本)。从克鲁普斯卡娅、马卡连柯到苏霍姆林斯基,直到当代苏联教育改革,非常重视儿童集体敏育问题。这些年来在敏育科学理论上又有了系统的、长足的发展。新技术革命挑战和商品经济的国际化、一体化发展,日益扩大了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企业、社会群体的作用。因此,学校集体、班集体建设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这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我国江苏省无锡市把这个课题摆到了教育改革的战略位置,已坚持了五、六年,从点到面,创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班集体;南京、广州、开封等地都在研究。杭州大学心理学系也在进行专题研究。

“班集体粤体优化”的研究

建设班集体,应当考虑三个方面的优化问题:第一,环境的优化。主要指人际关系的优化、社会心理气氛的优化。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不可低估,尤其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形势下,社会思潮空前活跃,教师应当研究学生所处的社会心理背景,研究自己是在什么样的社会背景下进行教学的,应如何利用有利的社会条件,优化学生成长的环境。要探讨环境优化的关键性指标,制订量表。

第二,个性的优化。包含三个方面的因素:1.动力系统。指个性倾向性,如需要、动机、兴趣、思想、信念、世界观等方面的教育培养。2.能力、品行系统。包括智力品质、能力水平以及性格方面的特征。要研究集体通过什么途径和机制来影响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3.自我调节系统。主要指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系列。比如,自信心,自我评价,自我观察、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修养筝。要研究怎样让每个学生、包括差生,都在集体中有自己适当的地位,都能得到集体的关怀、帮助,使其发挥出内在的潜能?通过哪些活动才利于使集体的社会期望内化为个人的抱负水平?

第三,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巴班斯基研究的《教学过程最优化》出版了专著。但班集体建没不限于课堂上和教学过程中,应探讨整个教育过程中各方面活动的优化问题。

此外,还需要研究|怎样才算建成了班集体,它的杜会心理指标是什么,如何科学地对班集体进行目标管理,集体的团结水平怎样测定,怎样保证集体规范的贯彻同時又促进每个人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等等。应考虑制定一个既注意定性分析,又注意定量分析,比较客观的量表,使大家有所依据。

作者:李荼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加强监督规范开发旅游房产论文下一篇:新课改下课堂效率高中生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