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文化差异论文提纲

2022-08-20

论文题目:“舞蹈剧场”的本土化认知探究

摘要:“舞蹈剧场”作为一个来自欧洲的舞蹈艺术样式,自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中国之后,迅速影响了中国舞蹈艺术的创作。在此时期许多舞蹈编导不满足于现有的舞蹈创作手法,想要突破传统舞蹈观念的限制,在接触到“舞蹈剧场”这种西方的艺术样式后,打开了他们舞蹈创作的“新世界”,逐渐开始在舞蹈作品创作中尝试运用“舞蹈剧场”的创作方法,并在作品中融合多种形式的“跨界”艺术,使得作品呈现出多元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舞蹈的束缚,拓展了舞蹈作品的表现形式,更好的在作品中表现他们内心真实的情感与思想。本文针对“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研究,主要目的是从本土化“舞蹈剧场”的认知中,分析不同身份视角对“舞蹈剧场”的认知,从中探析“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差异性和开放性特征,以及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并找出“舞蹈剧场”本土化的认知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进而对“舞蹈剧场”这一西方艺术样式在中国本土发展的这个现象进行探究。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梳理了“舞蹈剧场”这一概念在西方的产生与流变,并从“舞蹈剧场”在中国的本土化传播进行阐述。分别从“舞蹈剧场”概念、艺术思想等方面的本土理论探究和中国舞蹈编导们对“舞蹈剧场”创作方式的尝试与实践创作两个方面,对本土化“舞蹈剧场”认知的酝酿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同时探究了“跨界”对“舞蹈剧场”本土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文章的第二部分针对“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让西方艺术思潮与艺术表现形式有机会在中国进行传播,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为中国舞蹈界对“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启蒙在社会背景和文化语境方面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改革开放所带来的中国舞蹈界观念的大变革,给予了当代中国舞蹈艺术从业者更广阔的视野,中国艺术界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面对外来的艺术形式,中国舞者们也对传统舞蹈创作方式进行了突破和创新,涌现出了一大批以“舞蹈剧场”命名的作品,实现了人们对“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并且在这种创作环境的变化中,也逐渐形成了一种艺术创作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则进一步带动了社会机制、体制的行业环境转变,小剧场的建立、新文艺群体的出现与各类艺术节的开展,又进一步促进了“舞蹈剧场”这种新型艺术形式在本土的认知与传播。文章的第三部分针对关于“舞蹈剧场”不同身份视角的认知进行研究和分析,在研究中分别阐述了舞蹈学者、编导、演员以及观众,各自对“舞蹈剧场”在概念、艺术特色、创作方法、表演方式、观演感受等各个方面的认知与理解。在论文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差异性与开放性特点。因为各类群体的社会背景、艺术感知程度、个人经历等千差万别,对“舞蹈剧场”认识的方式不同,所以他们对“舞蹈剧场”的理解也各不相同。而在“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差异中,也体现着“舞蹈剧场”的认知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这种开放性既包含了人们对“舞蹈剧场”思想的接纳,又包含了个体对“舞蹈剧场”的再理解与再创作,是认知发展中的一个状态。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认识到“舞蹈剧场”本土化并非是某一方面的本土化发展,而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之下的多元素本土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流碰撞愈加频繁,我们对“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探究,其实也是对文化观念、文化交流方式的探讨,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看到文化发展的核心与意义就在于交流和融合。一个文化观念的传入与发展,并非是简单的文化移植,而是要在不断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个人的认识与观点,并结合本土化的文化语境,将舶来的文化理念进行加工和处理,变成适应本土化发展规律的一种全新的文化观念,这样才能使得本土化文化得到不断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身份视角

学科专业:音乐与舞蹈学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二)关于概念的界定

1.“舞蹈剧场”

2.本土化

(三)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对“舞蹈剧场”概念的界定及发展流变的研究

2.对“舞蹈剧场”艺术特性、艺术思想的研究

3.中国“舞蹈剧场”的发展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法

3.比较分析法

一. “舞蹈剧场”概念的产生及流变

(一)西方语境下的“舞蹈剧场”

1.“舞蹈剧场”概念的提出与建立

2.西方“舞蹈剧场”的认知与发展

(二)“舞蹈剧场”在中国本土化的接受与传播

1.理论探究——孕育“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萌芽

2.实践创作——推动“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发展

(三)“跨界”——“舞蹈剧场”本土化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 “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生态环境

(一)改革开放:特定社会背景与文化语境的促进

(二)中国舞者个人创造性实践:传统舞蹈创作方式的突破

(三)开放的行业机制:中国艺术体制与演出机制的变革

三. “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身份视角

(一)舞蹈编导:创作表现中对“舞蹈剧场”的认知

1.主题上:从批判抗争到审视反思

2.形式上:重构编导、演员与观众的关系

3.内容上:从“我想说的”到“我们想说的”

4.创作上:与中国文化的相融共生

(二)舞蹈演员:实践表达中对“舞蹈剧场”的认知

(三)舞蹈学者:理论分析中对“舞蹈剧场”的认知

(四)观众:在观演体验中对“舞蹈剧场”的认知

四. “舞蹈剧场”本土化认知的差异性与开放性

(一)创作、表演与观演的空间

1.编导创作空间的延伸

2.舞者表演空间的扩展

3.观众观演空间的开放

(二)学术理论的探究

(三)艺术的传播

(四)文化的互融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舞蹈音乐论文提纲下一篇:科学指导和谐社会建设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