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天文学感想范文

2022-06-09

第一篇:学天文学感想范文

天文学新概论感想

仰望星空,畅游宇宙

智能科学与技术

李继坤

1210663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辽阔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选修《天文学新概论》的初衷就是温总理的这首《仰望星空》。仰望星空,那里写满了宇宙的奥秘;仰望星空,心灵畅游于无垠的时空。仰望星空时,一个人的心胸才会如那星空般空阔辽远;仰望星空时,一个人的思想才会如那群星般自由璀璨。正是因为对星空的渴望,对宇宙的向往,所以我才选修了这门课。

之前就已经听选过此课的同学说,这课不错,老师不仅不点名,而且平时也不留作业。选了课才知道这门课真选对了!不是因为不点名、没作业,而是因为有幸遇到了这位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并在北京天文台多年从事天文研究的教授——苏宜先生。

苏教授虽已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岁,但仍精神矍铄,对天文学充满了热情。听他的课,不需要课本,不需要笔记,要的只是一颗自由的心,随他一起遨游太空,遍历宇宙。 陈寅恪曾说:思想而不自由,毋宁死耳!而学习天文、研究天文非思想自由之人不能为也。跟着苏老师一起,我们从地球的一草一叶出发,聆听地球与月球的窃窃私语,体会太阳与行星们的缠绵悱恻,欣赏银河系的美丽壮观,惊叹茫茫宇宙的浩瀚无垠。一路走来,我们仿佛乘坐着宇宙飞船,船长就是苏老师。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听苏老师讲解。流星,彗星,行星,恒星,白矮星,中子星,主序星,食双星„„一路的风景让我们应接不暇。苏老师的讲解形象生动,中间还时不时地穿插一些他的有趣经历,让我们这些门外汉大开眼界。我们在时空中穿梭,追寻着宇宙的奥秘。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在新开湖边看星星了。虽然那天晚上天气很冷,可是去的同学还是不少。苏老师拿着激光笔指着天上的星星给我们讲解这颗是什么星,那个是什么星座,怎样找北极星,如何根据星星来推算经纬度„„后来我们还用天文协会的望远镜看了星团,大家都兴奋不已。

康德说他一生只对两件事感兴趣:头顶的天空和脚下的大地。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可见,天文,自古就为人们所重视,而天文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影响也是不言自明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天文学有了一个大致的理解,对天文兴趣的也日渐浓厚。在我看来,我南开不应仅仅开设天文学选修课,而应该设立天文系,给那些热爱天文的学生以自由发展的空间,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培育人才。真心盼望南开的天文系能早日建成。

最后,感谢苏老师的辛勤教导,希望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愿我南开的天文学教育能发展得越来越好!

第二篇:学习天文学概论的收获与感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

100922班

牛璐

10091027

本学期我选修了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通过这十周课程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有关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有了不少感想。

还未上学的时候,我就喜欢看各类的百科全书,其中对天文方面的书最感兴趣。1997年第一次来北京,我参观了天文馆和古观象台,现在仍然记得在古观象台通过望远镜观察太阳的景象,可以说,我与天文学自小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上了中学以后,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从物理方面对天文学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清楚了诸如背景辐射,红移蓝移等一些专业概念,也发掘出了天文知识中更神奇的一面,激发了我探索天文奥秘的兴趣。

这学期的天文学概论课程中,来自北京天文馆的老师们为我们系统的总结了天文学中最基本的一些知识,诸如星座,彗星,行星与恒星以及关于观察天文现象的一些常识,这些知识对于天文学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

宇宙中的天体,近到月球,远到银河系,都对地球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着人类活动。其中,太阳系作为地球所在的宇宙环境,太阳这颗恒星又深深的影响这地球的各项物理指标与地球上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天文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非物理系的学生,我们对天文的了解也许不会那么深入,所以本课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普及天文知识的平台,为我们了解基本的天文知识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天文学知识中,星座知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东西方都对星座有着不同方面较为深入的研究。尽管现代科学已经否认了诸如占星术这类的研究,但是星座对于我们了解宇宙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星座可以为我们指明方向,便于野外活动的人们在晴朗的夜晚辨别位置,同时可以为人们更好的定位天体以及相关的天文现象,从而更好的研究天体。

对于人类来说,天文现象不仅受到科学家的关注,还有许许多多天文爱好者的喜爱。天文现象不仅指诸如日月食,流星雨这样可供天文爱好者观看的现象,也有诸如太阳风这类影响人类活动的现象。而作为可供观察的现象来说,基本的天文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望远镜作为观察天文现象最简单最直接的工具,受到了天文爱好者们很大关注。因此如何选取望远镜以观察不同的天文现象,也成为了天文学知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本课程,我对天文知识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了解,同时学到了很多观察天象的经验及技术,激起了我更多的参与到有关天文学方面活动的兴趣。同时,各位老师生动的讲解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丰富的图片以及专业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是成为社会所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关键。而天文学知识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知识,更培养了一种爱好,让我们的人生更加丰富。同时,探索宇宙不仅对于整个人类的进步有着深远意义,对于个人,思考宇宙与人生更能让我们的胸襟开阔,思维活跃,成为更有深度的青年。

感谢天文学概论这门课程,感谢各位老师的辛苦准备与精彩讲解。也希望本课程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参观北京天文馆或其他有关天文的博物馆或历史古迹的活动,让我们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天文学知识,培养更多的天文兴趣。

第三篇:天文学选修课结课感想

在这门选修课上还是学到了一些基本常识,开拓了自身的眼界。刚开始的时候对天文学并没有浓厚的兴趣,刚开始的时候没怎么听下去,但听了几课后让我逐渐的产生了些兴趣,在老师的讲解下,自我感觉对天文学的喜爱逐渐增加,同时在听课的过程中增加了知识和见识,收获了对自然,对我们生活的地球,乃至对宇宙一点浅显的感悟。

首先,在天文学课上,老师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了身边的天文事物和天文现象,例如我们生活的地球,地球所出的宇宙位置-银河系,乃至浩淼宇宙之中各大星系团。虽然这些知识在以前有丁点儿了解,但从没有这样深入过。在选修课上,我也接触到了一些听起来不可思议的天文学理论,如宇宙起源的几种主流观点,都让自己感到很惊奇。尤其是宇宙大爆炸这个理论,自己在课后利用网络寻找与之很多相关的资料和视频,这其中的理论太深奥,我在上完天文选修课之后也无法理解彻底,但是我有兴趣对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希望我能在自己课下的探索中发现其中的奥秘。古人能够夜观星象,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斗转星移,天体运动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从而才有了潮起潮落等自然现象。天文学的博大精深,从古至今毋庸置疑。现代社会中,能观星象的人已经很少了,但是我们虽不能从观星中发现什么,但是时常仰望星空还是可以的。

另外老师让我们写的一篇关于想象自己是一个外星人的作文让我感受颇深,刚开始自己怎么也想不出来,刚开始看来这根本就是小学生该写的的作文嘛!但认真地想了想自己很难写出来的原因在于自己已遗失了童年的那份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无想象力罢了。

选修课结束了,但自己的好奇探索问题的态度不能结束,因为这能让自己的同时自己知识的广度也扩大了不少。再者,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天文学知识也涉及了一些关于人生的感悟和认知。几周的选修课就要结束了,通过天文学,我可以去深刻认识自然,审视周围奇妙而缤纷多彩的天文现象,给自己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提供新的借鉴。我相信自己会保持对天文学的爱好,这些曾经在天文学课堂上得到的知识和感悟一定能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帮助我更好地思考和行动。

暗物质是理论上提出的可能存在于宇宙中的一种不可见的物质,它可能是宇宙物质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又不属于构成可见天体的任何一种目前已知的物质。

暗能量,是由麦可·特纳引进的一个名词,在物理宇宙学中,是一种充溢空间的、增加宇宙膨胀速度的难以察觉的能量形式。 主要有几个以下的证据: 证据一:行星运动速度

当天文学家在对银河系中行星运动的速度曲线,以及对银河系总质量的估计进行比较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行星围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速度比他们预估的高出很多,这说明有很多质量来源于一种不被观测到的物质。 证据二:引力透镜实验 我们知道,任何有质量的物质都具有引力。正常情况下,光沿直线传播,由于引力场的存在,组成光线的光子不再沿直线运动,其运行轨迹会变得“弯曲”。在引力透镜实验观测中,人们发现在某些区间没有任何物质存在,然而光线在这些区域却有很大的弯曲,这说明这些区间存在正常物质以外的其他物质。 证据三:子弹星系团 子弹星系团,是两个星系团由于引力相互靠近并发生碰撞而组成的星系团。通过引力透镜效应的观测,人们发现,子弹星系团中存在两个相互不重叠的引力中心,然而这两个引力中心附近并没有可以发光的正常物质。这说明,星系团大部分的质量来源于人们尚未了解的暗物质,这也成为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的证据。

宇宙射线,是来自外太空的带电高能次原子粒子。

宇宙射线是快速通过太空的高能粒子(实际上不是射线)。它们无处不在,并且每秒有几十个满贯进入人体。这些宇宙射线能量很低,除了罕见的基因突变以外,不会导致任何严重健康问题。实际上,宇宙射线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人体每年受宇宙射线影响的辐射量大约为2.4 mSv(毫西弗)。相比较而言,短时间内要有大约1西韦特(Sievert)的辐射才会导致恶心,而造成死亡要达到2-6西韦特。

宇宙射线对健康的影响会在高海拔产生变化,辐射量在海报高度15公里以上会以指数方式增加,然后迅速下降。正因为此,飞行员、空中乘务员和空军试飞员等在高海拔空间滞留较长时间的人受到的宇宙射线影响比地面上的人高几十倍。美国辐射保护和测量委员会建议的职业限制是不高于1-4 Sv。地球大气层里的宇宙辐射量很低,只有到达太空高度才会变成问题。

在国际空间站 — 地球表面之上的350公里处,宇航员经历的宇宙射线影响比地面上的人多数百倍。地球大气层是一个有效的绝缘子,以至于几乎没有粒子到达地面,并且大多数人只是暴露于高层大气中碰撞产生的二次辐射。在空间站里,宇航员暴露于初级辐射。然而,在太空停留一年以上的人并不会因宇宙辐射影响而生病,并且看起来能待无限长的时间。 暴露于宇宙射线最多的人是在地球和月球,或地球和其他星球之间旅行的人。地球主要被其磁气圈屏蔽,这是由地球表面向各个方向延伸约7万公里的巨大磁场。离开这个磁场,就会暴露于银河宇宙线,这也是最强大的射线之一,通常会被地球磁场屏蔽。因此,阿波罗宇航员报告说眼球看到闪光,这有可能是银行宇宙射线。目前,还不知道长期暴露于这些射线的影响。

第四篇:日本文学史感想

从明治维新到二次大战,日本社会走过了一个向现代急行军的八十年。在这毁誉半参的八十年之中,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总结。日本文学,正如其社会文化——左手菊花,右手十字架——静脉里流淌着儒家的仁义,动脉里奔涌着欧洲的人文,又带着日本传统的淡淡的悲伤意味,散发着不同于欧洲和中国文学的魅力。日本近代文学,上承江户时代的风俗文学,下启战后蹒跚起步的现代文学,从二叶亭四迷写出近代第一部带有启蒙性质的现实主义小说《浮云》,到明星派,白桦派,新思潮派的相继崛起,中间有夏目漱石和芥川龙之介两位大师的求索与思考,也有二战导致许多作家被迫从军,文坛陷入冷寂的悲怆。通过老师上课的讲解,我对于日本文学历史的发展有了大概的了解,在了解过程中我对夏目漱石的关注尤为突出,喜欢他的文学作风,那么我就把我在文学史课上印象最深刻的夏目漱石拿出来品味一下吧!

“国民大作家”夏目漱石 作为被印上日元钞票的作家,夏目漱石对日本文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被称为“国民大作家”。他对东西方的文化均有很高造诣,既是英文学者,又精擅俳句、汉诗和书法。写作小说时他擅长运用对句、迭句、幽默的语言和新颖的形式。他对个人心理的精确细微的描写开了后世私小说的风气之先。他的门下出了不少文人,日本文学史上的另一位大师芥川龙之介也曾受他提携。

夏目漱石,本名夏目金之助,生于1867年(庆历三年)2月9日,东京人。夏目家在江户地方有庞大势力,金之助身为家中幺子(排行第八),由于在他出生前家境已逐渐没落,双亲并不希望这位幺儿的降生,所以出生后一度被寄养在别人家,两岁时便被过继为严原家的养子,此后因养父母情感不睦以及养父的工作影响而经常迁居。十岁时才总算回到亲生父母身边,然而这样的幸福日子极其短暂,父兄一向与他不睦,并对他浓厚的文学志向不以为然;其母在他十五岁时便因病去世,金之助十九岁时就已离家开始其外宿生涯。这些遭遇相信对于金之助的心境及日后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从几部带着浓厚自传色彩的小说如《少爷》、《三四郎》、《之后》、《道草》等等都可见其端倪。故事里的主人翁多半有着良好的家世,却不受父兄所重视,也因此他们往往是孤独地,很早就意识到要自力更生,但内心里则无不渴求亲情的温暖。有人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作家因自身的遭遇或基于悲天悯人的情怀而意识到真实世界的不完满,呕心沥血发而为文,才有感人的作品问世,但这份感动人心的力量往往来自于苦痛与不幸。重新回顾夏目漱石的生平,便知此言不虚。1874年,七岁,入浅草寿町的户田学校。夏目自幼喜欢汉学,14岁开始学习中国古籍,少年时曾立志以汉文出世。

1888年考入东京第一高等中学。与同学--后来的俳句运动倡导者正冈子规结为挚友,22岁那年,便以汉文来评论正冈子规的《七草集》诗文集,并以汉诗体作游记《木屑集》。就在这年,首次使用“漱石”为笔名。这个颇具汉学意涵的名字据说其典故取自于中国的《晋书》孙楚传,相传孙楚年轻时想体验隐居生活,便对朋友王济说要去“漱石枕流”,王济对曰:“流不能枕,石不能漱。”孙楚于是辩称:“枕流是为了洗涤耳朵;漱石是为了砥砺齿牙。”这个故事显现了孙楚的不服输。金之助以“漱石”为笔名正符合他坚强的意志,但也有另一说法是金之助和孙楚均被视为怪人,故以“漱石”的典故以自喻。从此明确了“以文立身”的人生宗旨。同时他察觉到学习英语成必然的趋势,唯有精通英语才得以跟上时代潮流、强化国家,跻身为社会菁英份子。

1890年,23岁夏目漱石的进入东京帝国大学文科大学英文科就读,成绩斐然,并不时发表学术论文,因此1893年大学一毕业,他就在校长的推荐下顺利进入东京高等师范任教,同时积极参与正冈子规的俳句革新运动。两年后他辞职到爱媛县松山中学任教,次年转入熊本第五高等学校。此后便一直担任教职到33岁(1900)1900年,夏目漱石奉教育部之命前往英国留学两年。夏目漱石不以在英文的优异表现自满,相较于明治维新之后时人竞以西学为尚的举动,夏目漱石却以他原有的汉学及日文基础,积极创作,发表了不少诗歌、俳句。苦读的生涯自然也影响身心健康。27岁罹患肺结核,为了养病,赴镰仓圆觉寺参禅,参禅的生活丰富了日后创作的题材,但他的病情并未十分好转,再加上神经衰弱,厌世的心情由是萌发。

回到东京后没多久与中根镜子结婚并于同年升任教授,留学时期,夏目漱石体认到所谓的英国文学和他以前所认识的英文有着极大差异,精通英文不足以增强国势,这使夏目漱石赖以生存的理想几乎幻灭,再加上留学经费不足,妻子又因怀孕而极少来信,他的神经衰弱因此更为加剧,一直到回国后他始终为神经衰弱所苦,但也刺激他更专注于写作。1903年返回日本,任第一高等学校英语教授和东京大学英国文学讲师,并常给《杜鹃》杂志撰写俳句、杂文类稿子。1905年,38岁时在(杜鹃)杂志发表短篇小说《我是猫》,备受好评,应读者要求而一再连载。深受鼓舞的夏目漱石因而有了创作的力量,此后十年是他创作的高峰期。

在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序文里,有这样一段:

“在这里我决定,将从根本上解释‘何谓文学’的问题。同时我下决心,利用今后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个问题,从而把它当做该研究的第一阶段。我把一切的文学书籍都收拾在行李底层,已经把自己关在一家租房里。我之所以要通过阅读文学书籍来知道何谓文学,是因为我相信以血洗血的手段乃为有效。我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心理需要,因而在这个世界里生成、发达和颓废的。也发誓一定要追究,文学到底产生于怎样的社会需要,因而存在、兴隆和衰亡的。”

接着中篇小说《哥儿》、《旅宿》和短篇小说集《漾虚集》等接踵而出,夏目漱石一跃而为日本文坛的知名作家。1907年,他辞掉教职,从事专业创作,为

《朝日新闻》写连载小说。探讨爱情与遗产问题的长篇小说《虞美人草》开始连载,接着又陆续发表了《三四郎》、《其后》、《门》三部曲。《门》付梓不久,赶上大逆事件冲击文化界,他的创作由批判客观现实转向披露主观世界。代表性作品有《过了春分时节》、《行人》、《心》三部曲。他一生中最后的作品是自传体小说《道草》和未完成的《明暗》。1911年曾拒绝接受政府授予的博士称号。1916年因胃溃疡去世。夏目漱石死后将他的脑和胃捐赠给东京帝大的医学部。他的脑至今仍保存在东京大学。1984年,他的头像被印在日元1000元的纸币上。 代表作:《我是猫》

《我是猫》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夏目漱石发表于1905年的构思奇特而匠心独运的处女作《我是猫》奠定了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部富于诙谐的作品,以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笑声引导人们驱散郁积在心头的愁云,振奋精神,从对现实的反思中燃起爱与恨的火焰。

这部别出心裁的长篇小说以幽默与讽刺为主要特征,由一只被拟人化的善于思索、乐于议论又富于正义感的猫担任叙述者与评论者,通过这只猫的眼睛俯视日本当时的社会与二十世纪所谓现代文明的大潮,并以连珠般的妙语警句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这只猫的主人苦沙弥,是个“像牡蛎一般把自己藏在壳里”、只知从书本中讨生活、一有机会就大讲知识可贵的教师。作品以直叙法表现了这个显然是作者自身影子的主人公自甘寂寞的自负心志,同时又使用旁敲侧击的手法揭示了知识分子因清贫而招致社会轻蔑的可悲现实;不仅如此,小说更通过穷教师苦沙弥与暴发户金田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暴露了明治时代的黑暗,批判了“金钱万能”的世态。

奉金田之命去窥伺动静的拜金主义者铃木在与不谙世事而直言不讳的苦沙弥的一段对话中公然宣称:没有和钱一起去情死的决心是干不了经商这一行的,要赚钱,就非得缺义理、缺人情、缺廉耻不可;透过对所谓三缺术的嘲笑,小说无情地讽刺了市侩哲学的丑恶本质。猫偷听到的金田与铃木的一段街头对话同样耐人寻味。金田见苦沙弥“不对金钱磕头”,总感到心里不痛快,恶狠狠地骂他是个“顽固透顶的东西”,扬言要“惩治”他,要让他“尝尝实业家的厉害”;铃木则随声附和,讥笑苦沙弥“太傲气”,“太不识相”,“根本不懂得算算自己是否会吃亏”,“打肿脸充胖子”,“难调理”,是个“缺乏利害观念的家伙”。 这段运用反语技巧虚贬实褒的描写,赞美了重视知识、热爱学问的文人学士狷介自好的品质,抨击了湎于金钱的泥潭中的肮脏的灵魂。正如鲁迅所云,《我是猫》“轻快洒脱,富于机智”,以飘逸的文体透过一系列冷嘲热讽否定了封建而落后的旧事物,对日本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带来的诸如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弊端深表不满。这部自出机杼的作品,不拘泥于西方小说的模式,凭借联翩的浮想运用自如地安排了一连串出人意料的新奇、警辟而幽默的场面,寄余味于笑声中,其如珠妙语往往道破人情世态的机微,剥下邪恶、虚伪与愚昧的外衣,放射出理性的光芒。《我是猫》几乎由无数片断的插话式的细节构成全篇,并不以单一而集中的情节取胜,而以独特的艺术风格见长。这种不同凡响的艺术特征来源于对日本民族文学传统巧妙的吸收与成功的创新,来源于对西方理性思维与丰富学识的摄取与消化,更来源于对中国文化中愤世嫉俗而决不同流合污的文人气质的继承与发扬。化愤怒为嘲笑,化嘲笑为利刃,又将这利刃直接刺向“恃众凭势、胡作非为”的拜金主义的化身乃至日本军国主义者的偶像,使夏目漱石这部以笑为武器而痛击时弊的传世之作显示出令人肃然起敬的艺术勇气。

通过夏目漱石的介绍我们能看出日本文学史的一个时期的特点,正因为这些典型的作家,让我对日本文学产生了兴趣。希望以后有机会能多接触日本文学,从中获得知识,丰富底蕴。

第五篇:解析天文学将天文观测翻译成数学语言

周坚/2014年4月11日

2008年6月29日,家住广西柳州市柳北区柳长路611号的土生土长的普通中国人——周坚,基于1998年发现宇宙正在加速膨胀的那个超新星哈勃图进行曲线拟合研究后,发现光(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传输波长会随传播距离的增大有规律地向红端自然位移【为区别于多普勒效应,这种现象被命名为周坚效应】,将这种传输波长向红端自然位移的相对变化量定义为周坚红移,则光(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距离与周坚红移成正比,与周坚红移加1的和成反比的自然规律——周坚定律【周坚,来自超新星哈勃图的观测证明一个周坚红移定律,中国科技财富,2011,24:274】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在我们目前,当我们将它直接应用到天文学中,解析天文学【著作权登记证号是:2009-A-020687】由此就自然而然的诞生了,至此,天文观测与数学有了直接的联系,使所有的天文观测结果竟然都能用解析天文学将它翻译成数学语言(详见笔者一系列的解析天文学应用博文),这可真是天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啊,它为我们带来全新的天文理念,成为人类向宇宙深空发展的伟大丰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闻写作角度范文下一篇:洗手液广告语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