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对标分析工作范文

2024-06-24

能效对标分析工作范文第1篇

为了规范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和系统运行的能效评估, 我国发布了《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的规则》, 这个规则在2010年底开始执行。之所以制定规则就是为了对现有的运行中的工业锅炉进行能效评价, 同时使得锅炉评价有标准可依, 这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 也是有效降低锅炉能耗的一个重要措施。其中对锅炉的运行能效评价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对能效测试作出了具体的要求。

1.1 能效测试的工作流程

(1) 编写检测大纲。首先应在测试前编制测试大纲, 测试工作开始前负责测试的机构应根据《规则》结合测试的任务、目的和要求制定测试的大纲。且测试大纲包括内容: (1) 测试的任务、目的、要求; (2) 根据测试对象制定测试的具体项目, 此时应从目的、型号、燃料类型、辅助系统等综合考虑; (3) 测点的分布和测试所需的仪器; (4) 测试的人员和负责项目分工; (5) 测试实施的具体时间和流程安排。

(2) 测试前的设备排查。在检测系统之前应对锅炉的运行情况进行预先的检测, 主要是看运行工况是否正常, 如出现异常应对故障进行排除后再进行检测。对锅炉进行测试的时候, 锅炉的介质、燃料、排废、风道等应保证与其他锅炉系统相隔绝, 以保证测试的结果准确。

(3) 准备性试验。为了全面的测试检测所用的仪器和仪表的准确性, 在检测前应进行准备性的测试, 这期间除了可以帮助检测人员熟悉工作流程, 也可以对仪器和仪表进行实际测试, 以保证设备性能, 另外也可对检测时的工况进行确定, 即保证测试的时间点符合要求。

(4) 现场检测实施。检测过程中按照检测大纲进行现场的取样和检测, 并做好记录, 保证数据的准确和真实。

(5) 编写测试报告。测试完成后, 将相应的数据进行汇总, 并按照任务和目的、要求编写分析报告, 该报告是对测试形成结论性的意见报告。

1.2 参与测试的人员

参与测试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资质, 且为具备一定检测经验的专业人员承担。检测过中应保证定岗定责, 不宜轻易变换岗位。

1.3 检测的仪器和仪表

检测中使用的仪器和仪表应当为符合精度要求的相应设备, 且在检定和校准有效期内进行使用, 并且具有法定计量部门出具的检定合格证和检定印记。同时检测时应当按照检测大纲来进行布点和安装。

2 锅炉能效定期检验的项目和内容

工业锅炉的定期能效检测主要包括了外部和内部的检测内容。具体的项目有以下几点。

2.1 对涉及到能效的运行技术资料进行查询

在这里应查询有:锅炉最近一次的能效检测报告;锅炉能效测试的数据;锅炉和辅机正常巡检的记录;锅炉最近一次进行维修的记录;针对检测锅炉是否有相应的操作规程和节能技术指标。

2.2 对锅炉的本体进行检查

这种检查主要是围绕锅炉的硬件设备进行, 即检查炉拱是否完整;隔烟墙是否完整, 有无积灰、开裂、短路等;炉墙、炉顶是否出现变形、烧损、保温层是否完好、密闭性情况等;锅炉的炉门是否损坏或者不严密;水冷设备、省煤器、空气预热设备的完好和工况等。

2.3 对炉排的检查

这里对炉排的检查包括:炉排的密封性, 挡渣铁的损坏程度, 锅炉漏煤的情况, 煤层厚度等;炉排设备的基本情况是否完好, 链条等装置的破损程度等;各个风室之间的密封和炉排密封情况, 调风门的灵活程度等;对落灰门进行检查, 是否存在烧损、变形等问题;炉排运转过程中是否出现机械性故障。

2.4 锅炉辅机的检查

这里应检查的项目是:风机的整体运行状况, 是否存在各种构件的损坏和导向性缺失;循环水泵的机械装置是否完好, 同时工作情况是否正常, 还应检查冷却管道的完整情况是否存在漏水现象;除渣设备的落灰斗是否完好, 壳体、转子、刮板等是否完整, 除尘器是否存在堵灰和漏风等情况。

2.5 检查各个仪表的情况

主要检查是否安装了监督锅炉能效的相关设备, 主要是能够表明锅炉燃烧工况的热工仪表:如汽或水流量表, 进出口水温表, 排烟温度表、排烟处氧量表等;同时检查仪表是否在有效期内。

3 工业锅炉能效定期检测的方法

在检测规则的基础上, 除了利用规则来进行检测和评价外, 还应当采用有效的手段对锅炉进行定期的能效检测, 这种检测是为了巩固检测和评价的成果, 同时可以长期有效的对锅炉能效进行监督和管理, 因此定期检测是不可或缺的检测手段, 根据前面的检测内容总结一下实际操作的方法。

3.1 实际检测技术

在定期检测中可以利用烟气分析、红外线测温等仪器对锅炉的主要参数进行测定, 包括测量排烟位置的温度;测量排烟位置的含氧量;测量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测量炉墙烟道的温度;测量炉膛内的温度。这些参数可以直接体现出锅炉能效的状况, 定性说明锅炉该时间段内的能效情况。

3.2 直接观察技术

这主要是对锅炉的运转情况进行直接观察, 如:观察锅炉内火床的燃烧情况, 并探查燃烧不足的原因, 尤其是炉排、拱形、水冷程度等对燃烧效果的影响;观察锅炉运行的工况, 对运行系统进行检查, 找到不合理的环节;检查燃煤的性质, 考量其对能效的影响;检查炉渣的燃烧程度、漏煤的情况等;检查司炉工的操作技术, 判断调整和控制方法的准确性。

3.3 进行关键部位检查

这个方法就是对整个锅炉的硬件系统进行检查, 即主体、辅机、调控仪表等进行检查, 对影响经济运行的设备缺陷进行统计和分析, 以此评价其能效情况。

4 结语

工业锅炉的定期能效检验是对能效检验的补充措施, 即在完成全面的能效检测后对锅炉进行长期的检测和跟踪的手段和措施。因此在定期检测中应当把握关键环节, 利用最为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对锅炉能效进行定性分析, 以此判断其能效的变化情况, 并监督作出整改。这样既可延长锅炉的经济能效保持的时间, 也可提高检验评定的效率。

摘要:工业锅炉是消耗能源的重要设备, 面对能源的紧张和环保需求, 降低工业锅炉的高能耗已经成为了节能的重点。因此国家制定了相关的锅炉能效检测规则, 以此限定锅炉的能耗, 鼓励进行节能改造。在此情况下锅炉能效的定期检测就成为了一个控制能效的关键手段。所以应采用合理而便捷高效的技术和方法来进行定期能效检验, 以此提高检测的监督效果。

关键词:能效测试规则,,定期检验的内容,,定期检验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彭翔.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监测[J].广东建材, 2009 (4) .

[2] 王端阳.工业锅炉能耗检验的技术[J].广东化工, 2009 (7) .

[3] 冯宝辉.浅谈锅炉能耗检验的方法[J].江西煤炭科技, 2009 (2) .

[4] 余安明.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与对策[J].上海节能, 2009 (6) .

能效对标分析工作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公司按照“指标对标为先导,管理对标为核心,绩效提升为目标”的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完善对标工作机制,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各项对标工作稳步推进。

上半年对标主要工作及指标情况

今年,国网公司对同业对标管理办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案进行了修订,将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合并为管理办法,拓展对标专业范围,精简优化对标指标,突出核心指标,进一步深化和规范了同业对标管理。

根据国网公司对同业对标工作的新要求和公司各部门的职能,公司结合管理需要,梳理对标工作。从3月份开始,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小组先后5次组织对同业对标工作实施细则、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进行讨论修改,并2次征求地市局、县局意见,公司同业对标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对公司本部创一流同业对标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成员进行了调整,明确发展策划部为归口管理部门,增加物资部等相关成员。二是组织修订公司同业对标工作实施细则,印发了《浙江省电力公司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和《浙江省电力公司同业对标典型经验管理办法(试行)》。在新的实施细则中,进一步明确公司系统各部门、各单位的职责分工,明确公司省、市、县三级同业对标指标体系的制订原则以及公司同业对标的评价方式。三是优化调整公司地市供电企业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印发了公司地市供电企业2010版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新的指标体系包含了“安全管理”、“资产经营”、“营销服务”、“电网运行”、“人力资源”、“基建管理”、“规划计划”、“物资管理”等八个专业,纳入规划、计划、物资等专业管理指标,对标专业范围进一步拓展。四是优化调整公司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印发了公司县供电企业2010版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为满足公司管理的新要求,在国网农电部发布的县局同业对标指标体系基础上,将部分不具可比性的指标(如定量指标)纳入基本信息;同时打破原有指标体系的专

业分类,按照指标责任部门重新划分专业,并根据专业管理需要优化和增减专业指标。

(一)安全生产

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把安全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落实安全责任,严格安全考核,推行科学管理,创新监督机制,开展专项活动,加强安全培训,充分发挥安全保证体系和监督体系的作用,安全生产保持平稳局面。截至6月底,公司未发生人身重伤及以上人身事故,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电网、设备事故,未发生误操作事故,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未发生负同等责任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与去年同期持平。目前公司同业对标安全指标排名为并列第一。

但是,由于近期生产、基建任务较为繁重,安全形势不容乐观。下一阶段,公司将以“预防为主、加强监管、落实责任”为重点,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结合电网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三个不发生”百日安全活动、“抓基础、控风险、防事故”基建安全主题活动和应急体系建设等各项重点工作,进一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时段”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素养,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二)资产经营

上半年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3.95%,同比增长了11.21个百分点;在用资产经济增加值率为3.28%。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77%,同比增长了6.23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两个指标相比去年同期大幅提高,主要得益于本年公司净利润的上升。

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公司经营状况与2009年相比有了明显好转,总体状况比较

平稳,发展趋势较好。但从个别指标来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资产负债率仍居高不下。按照国网公司要求,今年公司上划500千伏资产净值约11亿元,累计上划资产净值达到35亿元,对公司资产负债率造成很大影响。要将该指标控制在国网公司年初预算指标内面临很大的压力,必须提高投资及融资的管理水平,强化资金管理,努力降低公司负债规模,优化资产结构;同时与国网公司积极反映,增取在指标计算时考虑剔除相关客观因素。

(三)营销服务

今年以来,公司着力电费回收管理,严格落实电费回收责任,积极拓展电费缴纳渠道,努力营造电费回收良好环境,确保了公司上半年电费回收各项指标完成较好。截至6月底,当年累计电费回收率10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0.108个百分点;公司应收电费余额占月均应收电费总额的平均比例为0.198%,比上年同期减少0.093个百分点;月末抄见电量占比71%,抄见电量比例与上年基本持平;公司上年未结转陈欠电费。按国网公司目前确定的评价规则,电费回收各项指标均列国网公司系统A段。虽然受天气降水的影响(南多北少),浙中和浙南地区小水电大发,自备电厂发电量受煤价影响也有增加,限制了公司市场占有率的提高;但公司系统各单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实现增供扩销,上半年,公司完成售电量111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49%。

为加强电能计量管理,推进智能电网建设,公司目前已对用户采集系统建设的计划分解落实,正在有序推进之中。截至6月底,全省共安装无线采集器1.07万台,接入用户18.53万户,建设进度走在国网公司系统前列。

(四)电网运行

公司220千伏及以上架空线路、变压器、断路器可用系数分别为99.74%、99.986%、99.996%,同比分别提高0.76

2、0.0

52、0.009个百分点;计划停运率分别为0.775次/百公里·年、15.48次/百台·年、13.131次/百台·年,同比分别减少0.66

5、19.48

9、8.538;非计划停运率分别为0.24次/百公里·年、0.607次/百台·年、0次/百台·年,其中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率同比增加0.108次/百公里·年,变压器和断路器非计划停运率同比分别减少0.107和0.911。从指标情况可以看到,公司主设备的计划停运率均不同程度下降,可用系数明显提高。这主要是由于不断深化输变配电设施状态检修、积极实施电网带电作业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深入挖掘生产管理的潜力,持续开展了以提升可靠性管理水平为目标的精益生产管理活动。各地市局通过实践,优化了综合停电流程,提高了故障抢修速度,确保输变电设施可靠性水平的稳步提升。

架空线路非计划停运次数有所增加,一是由于雷击比往年严重;二是由于年初线路大面积舞动,引起线路风偏跳闸。对此,提出将风偏在线路设计监理重点考虑的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设计监理,提高设计质量,对关键的环节的设计实现掌控,避免因设计不合理引起可靠性降低。

下一阶段,公司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进一步提高电网运行可靠性。一是加大可靠性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对电力可靠性管理规程、规定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提高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二是强化设施停运全过程管控。以可靠性为中心,推进生产管理精益化,深化设施停运的“计划编制、停复役操作、现场作业”全过程的管控,严格按公司下达计划安排检修停电,深入开展状态检修、推行带电作业,优化检修作业方案,对大型检修项目的工作任务、人员力量及停电时间周密安排,有效减少停电作业次数,合理压缩现场作业时间,坚决杜绝因人为原因发生设备检修超时事件。三是加强设备专业管理,规范设备非计划停运流程,发现缺陷由专业人员在第一时间判断确认设备停电的必要性,同时消缺工作尽可能列入月度计划,与其它项目结合进行,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停运率。四是积极实施电网生命线工程,积极开展输变电状态检测中心等一系列项目,提高设备状态监测能力,增加电网防御和防外力破坏的能力。

(五)人力资源

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反映了公司业务饱满、用工总量控制较好、劳

动组织合理高效的特点。截至6月底,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提高74.23%。今年以来,全员劳动生产率仍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了我省经济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和去年末理顺电价机制等因素开始发挥作用。预计该指标在国网系统的排名仍将稳定。公司继续保持较低的人事费用率,1~6月份,人事费用率为3.04%,同比降低0.18个百分点,人工成本的控制不断取得成效。公司人才当量密度0.9585,比上年底提升0.0051个百分点。目前,在同业对标工作的推动下,在各项人才激励政策的作用下,公司已基本构建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人才当量密度接近1,表示着公司的管理和技术人员已以本科毕业生和中级职称为主,生产一线人员已以技师为主。今后,公司将转向以抓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升和作用发挥为主,贯 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以用为本”原则和知识更新工程的要求,保持合理的人才队伍梯队结构。

(六)电网建设

公司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为核心,以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为引领,以深化基建标准化建设、构建大建设体系为重点,扎实推进基建系统同业对标各项工作。上半年,电网建设同业对标指标控制较好,各项指标均保持较高水平,对照国网公司同业对标征求意见稿,在11项指标中有6项指标为满分。但从1~6月指标情况来看,“工程投产计划执行准确率”完成不理想。从国网公司对该指标的定义来看,要求非常高,只要有一个项目延期,就无法得到满分。因此1~5月尽管只有2个110千伏项目(1新1扩)由于政策处理等原因延期投产,但还是将指标拉了下来。而从工程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制约,要做到所有工程都按时投产难度很大。

今年是首次对县局进行基建方面的对标评价,从上半年各县局报送的数据看,与公司掌握的数据相比,普遍存在差异,且差异很大。这里可能主要还是县局对指标的理解、对计划的理解存在偏差,同时市局基建部审核把关不严。

下一阶段,公司将继续推进基建管理对标的各项工作。一是完善并出台市(县)局基建同业对标指标体系,以指导、推动市(县)局基建同业对标工作进一步深入、规范开展。同时对县局做好指标解释工作,让县局准确理解和把握指标含义。二是针对“工程投产计划执行准确率”这一薄弱环节,进一步强化计划管理,在过程管控上下功夫,确保项目准点开工、投产。三是做好优质工程的申报、自检、迎检等工作,尤其要做好自检后的消缺工作,使工程以最佳状态迎接国网公司的质量检查,保证2项工程质量指标评价时进入A段。四是对项目的设计、监理、施工招标情况进行进一步摸底,进一步完善有关考评办法。

(七)规划计划

上半年,公司口径投资完成558030万元(未含营销和信息化项目的资本性部分),占全年计划比率为55.49%,整体完成情况比较理想,但技改和智能电网项目进展缓慢,全省分地区完成情况也有欠均衡。全省11个地市局投资完成466374万元(未包括小型基建及营销和信息化项目的资本性部分),投资计划完成准确率为61.32%,其中计划内项目投资完成426060万元,计划内项目投资完成准确率为56.02%,项目开工计划执行准确率为94.70%。由于今年国网公司下达给浙江公司的投资计划明显低于往年,同时又在同业对标中增加了两个强调投资完成准确率考核的指标,所以下半年投资计划的安排重点,既要满足投产里程碑项目的投资需求、又要适当考虑续建和新开工项目的建设需要,均衡、有序地推进计划内项目的建设工作,更好地突出公司的执行力和控制力。

上半年县局出资投资完成479531万元,占全年计划比率为35.71%,整体投资完成进度欠佳,但较历史水平已有很大提升;其中110千伏项目上半年进展严重缓慢,配网项目完成相对均衡;全省各县局之间完成情况也有较大差距,个别县局上半年完成情况明显滞后。上半年县局投资完成较差普遍存在的原因是可研调整和物资供应不足;同时,部分县局也存在计划安排不合理的情况。因此,下半年公司将着重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加快可研进度,及早开展明年项目的可研,做好项目储备管理。二是加强电网建设力量,保障物资供应,进

一步加快电网建设节奏,尤其是县局110千伏项目的实施管理。三是根据迎峰度夏情况,针对配网薄弱环节,下达今年县局第二批配网项目。四是规范县局投资计划工作管理,确保县局扩大投资计划目标如期实现。

(八)物资管理

上半年,公司物资管理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良好,其中物资采购结果执行率完成情况在国网公司系统处领先水平,物资计划申报的准确率和标准化率等指标也较年初有了显著提高。作为2010年新的对标专业,国网公司物资管理对标指标下达的时间较晚,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时间较短,部分单位对物资管理对标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物资管理的对标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下半年,为确保物资管理同业对标的顺利开展,公司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强化对标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三角六向”管理架构,加强对地市局、县局的指导和监督,提高认识,强化执行;进一步细化对标职责及流程,坚持管理与指标兼备的原则,使管理对标与指标对标并进,准确把握定位。二是深入开展物资管理对标调研。针对上半年对标指标完成情况,组织开展地市局、县局对标工作对口调研,了解物资管理对标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完善SAP信息系统。根据对标工作需要,加快完善SAP物资计划申报系统及合同管理系统,尽快实现对标数据自动采集、汇总、分析等功能,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为对标工作提供有效依据。四是建立“三定期”对标工作机制。按考核项目定期开展全面深入的对标检查,以查促改;定期通报对标结果,使各单位实时掌握对标情况,促进各项工作的提高;定期召开对标会,总结成果,交流经验。

下半年对标主要工作

(一)做好公司2010版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案的宣贯工作

在公司2010版地市、县供电企业同业对标指标体系中,对标专业范围进一步拓展,新增指标较多。从半对标指标数据的报送情况来看,有些单位对部分指标的定义没有完全了解,对指标的计算方法在理解上存在偏差。公司各相关专业部门将针对本专业指标体系的修订调整情况,加强对各基层单位的沟通交流,重点针对指标定义、计算方法和统计口径等进行说明和统一,指导各单位对新版对标体系的理解与掌握。

(二)深化对标指标分析诊断进一步加强过程对标,查找薄弱环节和薄弱指标,特别是针对公司在国网排名中的薄弱指标加强研究。强化分析、诊断,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真正实现用对标数据说话,在分析各类指标数据基础上,发现公司在管理体制机制、管理流程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给出科学、有效的处方,为管理改进指出明确方向,使管理改进工作做到有据可循、有方可依。

(三)积极做好管理评价试点工作

能效对标分析工作范文第3篇

1 MVR蒸发装置的工艺流程简述

先利用生蒸汽将蒸发器预热升温, 当蒸发器内溶液沸腾后, 启动机械蒸汽压缩机 (MVR) , 将溶液蒸发浓缩过程中的产生的低温、低压的二次蒸汽通过机械再压缩转换为温度、压力较高的蒸汽。升压后的蒸汽再与蒸发器内的溶液换热冷凝。MVR蒸发器的工艺生产装置在系统开车和负荷提高较大时, 需要部分生蒸汽, 系统在正常运行时无需再加入生蒸汽。MVR蒸发装置依靠消耗电能补充蒸发器需要的热量。 (附图1)

2 多效蒸发装置的工艺流程简述

物料流向:原料液经冷凝水预热器预热后依次进入一、二、三效蒸发器进行蒸发浓缩, 浓缩后的固液混合物进入稠厚器, 再进行固液分离。

蒸汽、冷凝水流向:饱和生蒸汽进入一效蒸发器壳程换热冷凝, 冷凝液预热原料后再利用;一效分离室产生的二次汽进入二效加热室的壳程换热冷凝, 冷凝液进入三效加热室的壳程;二效分离室产生的二次汽进入到三效加热室的壳程换热冷凝, 冷凝液收集再处理;三效分离室产生的二次蒸汽经间接冷凝器冷凝后, 再由冷凝水泵输送至界外或再利用。 (附图2)

3 MVR蒸发器与多效蒸发器能耗

说明:多效蒸发中的循环水消耗按补水量进行核算水消耗。

4 生产运行、能耗、投资分析

4.1 工业蒸汽价格按200元/t, 工业电价为0.76元/kw h, 全年工作时间为7200h;

仅从两套装置的汽、电消耗对比, MVR蒸发装置相对于多效蒸发装置每年可节省费用50万元左右。

MVR蒸发装置利用机械式蒸汽再压缩技术, 从理论上讲, 在启动后正常运转时, 不再需要外来蒸汽的供应;但是此案例的废盐水经过冷凝水预热后并没有达到操作状态下的沸点, 因此装置依然需要消耗部分蒸汽;系统内的压缩机消耗电能补充系统所需的热量, 因此压缩机的耗电量较大。

多效蒸发装置的把前效的二次蒸汽作为后效的加热蒸汽, 降低了生蒸汽消耗;多效蒸发装置利用效间的压差过料, 省去了效间的过料输送泵, 因此电耗也有所降低。

4.2蒸发浓缩的溶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 设备材质选用2205/316L, MVR蒸发装置的投资是多效蒸发装置的近3倍左右, 因此MVR蒸发装置的一次性投资比较高。

4.3 MVR蒸发装置操作温差较小, 生产工况较为温和, 因此对设备、管道的腐蚀较小;装置需要人工较少;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对二次蒸汽的品质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浓缩液易起泡或在蒸发浓缩过程中雾沫夹带比较严重, 需要设置消泡设施及除沫装置以保证蒸汽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另外对于溶液沸点升高较高或者在蒸发浓缩过程中随着浓度的增大沸点变化较大的溶液, 对整个MVR蒸发装置的稳定运行会有很大的影响。MVR蒸发装置的压缩机在蒸汽压缩过程, 为避免产生的过热蒸汽对设备造成损坏, 需在压缩机出口对二次蒸汽喷雾增湿以产生饱和的二次蒸汽。

5 结语

本文以5t/h废盐水的蒸发浓缩为案例, 对采用MVR蒸发装置和多效蒸发装置的投资、能耗、生产状况进行了简单的对比分析, MVR蒸发装置的一次投资比较大, 能耗较低;但随着国产蒸汽压缩机不断改进技术和生产工艺, 价格也在不断地下降。多效蒸发装置的效数增多, 那么多效蒸发装置投资也会增大, 但能耗也能在一定程度内降低;因此, 不论是MVR蒸发装置还是多效蒸发装置, 都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要根据适用性、投资、运行、消耗、人工、占地进行多方位的比选。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淡盐水蒸发浓缩过程中MVR蒸发装置和多效蒸发装置, 并将两类蒸发装置进行技术、投资、消耗等多方面的对比, 对两类蒸发装置的优势及适用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能效对标分析工作范文第4篇

及1-6月份实际完成情况汇报

尊敬的各位领导:

xxx公司开展对标管理工作以来,认真贯彻集团公司对标管理文件精神,立足矿井长远发展,积极营造氛围,理清工作思路,规范制订方案,规范编制要求,明确工作重点及推进过程。对标管理工作迅速推开,开展对标管理工作以来,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建设、等各项指标均完成公司上半年目标,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对标管理工作初显成效。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 提升思想境界,浓厚活动氛围

为确保开展对标管理工作全员参与、上下互动,我公司着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矿井内部宣传橱窗、办公网络等各种宣传手段,深入宣传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增强干部职工的对标管理工作意识,使对标工作成为干部职工的日常自觉行为。矿主要领导也多次在各种会议上强调对标管理工作是今年的主要工作之一,务必引起全矿干部职工的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在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总结、动态宣传报导,不断推进对标工作,切实营造出了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工作措施 建立健全对标管理工作组织机构,全面做好对标管理工作。公司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为成员的对标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分管职责范围进行责任分工。按照“逐级负责”的原则,领导小组根据业务归口,下设对标工作成员单位,明确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业务的对标管理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各成员单位按照公司对标管理工作总体要求,认真分析我公司的管理现状,在煤炭行业、公司内部所处的具体位臵,比对矿井近三年来历史最好水平,立足矿井实际,制订了具体的工作细则。并成立对标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标活动组织协调和监督考核工作,积极将全面预算管理办法纳入对标管理工作。每月对比分析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跟踪落实整改措施,实现“对标、达标、追标、创标”的管理规范。

三、立足公司实际,科学实施对标

按照公司活动部署,着眼当前、放眼长远,力求通过开展对标管理活动解决困扰矿井发展的系列难题,突出安全治理和提高掘进效率工作重点,兼顾其他各项工作均衡发展。构建了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建设、5个体系的对标工作目标值。公司各部门及二级单位认真收集本单位所处行业内数据,分别选择行业中先进水平、局内先进单位或矿历史最好水平作为标杆,积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力求从管理方法、管理措施及管理手段等方面分析存在的差距,制订了追标改进措施,形成了公司对标管理实施方案,明确了对标内容。

四、主要工作开展情况、对标完成情况及差异原因 随着对标工作地深入开展,矿井管控水平稳步提升,各单位从各个层面较好地达到了既定的各项对标值。

(一)安全管理

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察部实地调研伊泰酸刺沟煤矿的生产情况,立足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将上述单位作为标杆企业,确立了对标值:矿井原煤千万吨死亡率为0。通过调研学习标杆企业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管理措施及管理经验,同时认清自身所处行业的位臵及存在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订了工作改进措施。通过加大安全工作的整改力度,严格落实改进措施,矿井安全管理取得良好成效。

(三)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生产技术部牵头负责。依据公司最近3年来的最优指标,确立了2012年度9项对标值:原煤产量1400万吨/年,商品煤量1080万吨/年,回采工作面综合单产114万吨/个/月;掘进工作面综合单进300米/个/月,商品煤灰分22.01%,商品煤销售单价265元/吨,采煤回收率94%,洗煤回收率77.2%,万吨掘进率7.8米/吨,对比2012年度公司设定的对标值数据,找出了当前生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时制订改进措施,一是依据采煤掘进现场条件,科学制订施工流程。二是定期保养各个综采、掘进设备,提高设备机械效能。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制订管理措施,采煤、掘进效率稳步提升,完成各项对标值,2012年1-6月份具体对标值完成情况及差异原因分析如下:

1、原煤产量

2012年1-6月份xxx煤矿原煤产量为686.55万吨,完成全年对标值1400万吨的49%。未完成对标值50%的原因是:

(1)2月份至今,F6202工作面主运顺槽受采空区压力影响,巷道变形严重,高度不够,致使转载机无法通过,影响工作面的正常推进。因受持续的矿压影响,需挑顶、起底、扩帮,并继续加强支护等工序保证工作面推进,并且推进缓慢,影响产量。

(2)4月19日,煤矿主运卸载滚筒轴断裂,在联系厂家无货后,经公司及煤矿领导多方努力,自行改造一卸载滚筒,于4月25日恢复生产,共计影响生产6天;

2、 商品煤量

2012年1~6月份商品煤量为530.93万吨,完成全年对标值1080万吨的49.16%,洗选正常。

3、回采工作面综合单产

2012年1-6月份回采工作面综合单产109万吨/各/月,较对标值114万吨/个/月,减少5万吨/个/月。主要原因是受F6202工作面产量低,影响综合单产降低。

4、掘进工作面单进 2012年1-6月份掘进工作面单进295.5米/个/月,较对标值300米/个/月,少4.5米/个/月,原因是在掘进过程中各别掘进工作面遇到断层等不利地质条件,影响掘进。

5、商品煤灰分

2012年1~6月份商品煤灰分为23.82%,较全年对标值22.01%高1.81%,原因是近期因F6202工作面受矿压影响,原煤产量低。为了完成全年生产任务F6104工作面日出煤量较多,F6104工作面煤质较F6202工作面的差,所以影响商品煤整体灰分较高一些。

6、商品煤销售单价

2012年1~6月份商品煤销售加权平均单价254元/吨,较全年对标值265元/吨,低11元/吨。原因是进入4月份,受煤炭市场大环境影响,煤炭价格整体下滑所影响。

7、采煤回收率

2012年1-6月份采煤回收率为94%,完成全年指标,回收率正常。

8、洗煤回收率

2012年1-6月份洗煤回收率为77.33%,完成全年对标值77.2%,洗选正常。

6、万吨掘进率

2012年1~6月份万吨掘进率为10.35米/万吨,较全年对标值7.8米/万吨,高2.55,主要原因是原煤产量低影响指标。

(四)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由财务资产部牵头负责。依据公司最近3年来的最优指标,确立了2012年度5大类9小项对标值:资产净收益率34%,应收账款周转率35.87次/年,资产负债率70.6%,利润总额12亿元,单位产品利润111元/吨,单位完全成本177.67元/吨,四项费用单耗12.6元/吨,管理费用6500万元,EVA(经济增加值)60321.43万。

根据公司2012年度设定的各项经营指标对标值,结合我公司目前生产条件,通过稳定组织生产、强化内部控制等手段,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2012年1-6月份具体对标完成情况及差异原因分析如下:

1、盈利能力 (1)净资产收益率

2012年1-6月份净资产收益率为17%,较全年对标值34%,超额完成上半年对标。说明在现在煤炭市场价格低迷期,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比较强。

2、资产质量状况 (1)应收账款周转率

2012年1~6月份应收账款周转率为16.8次,对比全年对标值35.8次,下降了1.1,对比同行业先进值,我公司应收账款周转比较快,资金回收比较好。较公司设定的全年对标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煤炭市场不太好,应收款项比较困难些。公司下半年采取有效账款回收策略,会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3、债务风险 (1)资产负债率

截止2012年6月底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9.56%,较全年对标值70.6%,下降了1.12个百分点。

4、经营状况 (1)利润总额

2012年1~6月份原煤产量完成686.55万吨,商品煤销售完成515.5万吨,商品煤销售完成全年指标的44.5%。

2012年1~6月份利润总额完成4.68亿元,较全年对标值12亿元完成上半年的39%。未完成上半年利润对标1.32亿元,主要原因是今年煤炭市场不景气,价格低所造成。

(2)单位产品利润

2012年1~6月份单位产品煤利润为88.3元/吨,较全年对标值111元/吨下降了26%,主要是原煤产量和煤炭价格低所导致。

(3)单位产品煤完全成本

2012年1~6月份产品煤完全成本为162.23元/吨,较全年产品煤成本对标值177.67元/吨,下降了15.44元/吨。成本得到了有效节约。

(4)四项费用单耗

2012年1-6月份四项费用单耗完成10.25元/吨,较全年对标值12.6元/吨/年,超额完成对标值,主要是产量增加致使四项费用单耗增加。

(5)管理费用

2012年1-6月份管理费用发生3485万元,较全年对标值6500万元,上半年管理费用超对标值235万元,主要原因基建电厂新增加物业管理费。

(6)EVA(经济增加值)

2012年1-6月份EVA(经济增加值)完成35144万元,较全年对标值60321.43万元,超额完成对标。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提高境界,充分认识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要进一步提升境界,充分认识开展对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是集团公司结构调整和系统优化的需要,也是集团公司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要切实将对标管理工作作为主要工作之一,强化舆论宣传氛围,形成“全员对标,我要对标”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对标过程控制,务求取得实效

对标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在学习开展对标管理方面,我们应从本单位实际出发,不能好高骛远。要不拘形式,强化对标管理过程控制,认真总结分析每阶段取得的成绩,逐步贴标、追标、创标,务求实效。

(三)构建对标管理长效机制

开展对标管理工作,是借鉴实施新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主要目的不是简单地把指标绝对值加以对比,或是单纯比量经济效益高低,而是通过标杆企业优良指标的背后,深刻揭示企业管理水平的差距,认识到本企业管理存在的缺陷或是不足,从而加以改进,才能逐步追赶并赶超标杆企业。

上一篇:年轻干部成长规律范文下一篇:年终自检自查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