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挫折教育范文

2024-07-26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1篇

反方论点:中学阶段全面发展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一、辩论赛流程

立论阶段

(一)正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二)反方一辩开篇立论,3分钟

驳立论阶段

(三)反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四)正方二辩驳对方立论,2分钟

质辩环节

(五)正方三辩提问反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反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六)反方三辩提问正方

一、

二、四辩各一个问题,正方辩手分别应答。每次提问时间不得超过15秒,三个问题累计回答时间为1分30秒。

(七)正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八)反方三辩质辩小结,1分30秒。

自由辩论

(九)自由辩论规则

1.自由辩论时间总共主为8分钟,每队各占4分钟。

2.自由辩论必须交替进行。当自由辩论开始时,先由正方的任何一位队员起立发言完毕后,反方的任何一位队员应立即发言,双方依次轮流发言,直到双方时间有完为止。

3.在自由辩论时间里,每位辩论队员的发言次序、次数和时间均不受限制。

4.当一队的发言时间只剩30秒时,会有铃铛声提示,当该队的发言时间用完时,用铃铛声警示,该队应立即停止发言。

5.如果一队的发言时间已用尽,另一队还有时间,则该队的一名和多名可以继续发言,直到该队的时间用完为止。

总结陈词

(十)反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十一)正方四辩总结陈词,3分钟。

每名辩手的评分标准(100分):

1.论据内容丰富,引述资料充实、恰当。满分20分。

2.论证的逻辑性、说服力强。满分20分。

3.普通话标准,语言的表达流畅,有文采、有幽默感。满分20分。

4.机智、辩才、反驳和反应能力强。满分20分。

5.举止、表情大方、得体、风度佳。满分10分。

6.各院的宣传情况,评委情况,以及辩题采用情况。满分10分。

其它注意事项:

1、在辩论时不要随意打断别人的话;

2、不可进行人身攻击;

二、赛制具体说明:

(一)立论阶段:

由正方双方的一辩选手来完成,要求立论的框架明确,语言通畅,逻辑清晰,能够正确的阐述己方的立场。

(二)驳立论阶段:

这个阶段的发言由双方的二辩来进行,旨在针对对方的立论环节的发言进行回驳和补充己方的立论的观点,也可以扩展本方的立论方向和巩固己方的立场。

(三)质辩环节:

这个阶段是,由双方的三辩来完成这个环节,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观点和本方的立场设计三个问题,由一方的三辩起来提问对方的一辩,二辩,四辩各一个问题,要求被问方必须回答,不能闪躲,提问方的时间每个问题不可超过十五秒,回答方三个问题的回答累计时间是一分三十秒,双方的三辩交替提问,由正方开始,在质辩的环节中,要求双方的语言规范和仪态庄重,表述清晰。在质辩结束后,由双方的三辩针对对方的回答进行质辩小节,时间一分半,由正方开始。

(四)自由辩论阶段:

正反双方的八位辩手都要参加,辩论双方交替发言。双方都拥有四分钟的累计发言时间,在一方时间用完后,另外一方可以继续发言,直至本方的时间用完。在这个环节中,要求辩论双方的队员团结合作和整体配合,自由辩论阶段由正方开始

(五)结辩阶段: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2篇

《礁石》一诗中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无止地打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读了这首诗,会令人自然地想到浩瀚的大海,它永远不停地翻着巨浪。海上的任何一只航船,都会或多或少地经受风暴与巨浪的洗礼。这不正像一个人一生的路上,无论如何都不会一帆风顺,而总是伴随着大大小小的挫折吗?朋友,当挫折来临时,你会如何面对它呢?告诉你,面对挫折一定不愁眉不展,而应勇敢无畏地含着笑容去面对!

挫折只不过是强者成功路上的一块垫脚石。这是因为,他们在面对挫折时,并不畏缩,而是微笑地迎接一切。这微笑并不是漫不经心的,相反地,它恰恰反映了一个人有足够的勇气接受挫折的挑战。这样,他们才能清醒地审视挫折,从中发现自己的错误与不足,然后想方设法在今后去修正与弥补。同时,在努力战胜挫折的过程中,他们锻炼出更顽强的意志,铸就了更坚利的精神之剑,更有助于在今后的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最终摘取成功的桂冠。有时我们可能会认为自己遭受的挫折很大,但是和在双腿残废、双目失明后仍坚持以写作进行斗争的保尔·柯察金比一比;和身患绝症却依然乐观面对生活的抗癌明星们比一比;和在腥风血雨的革命年代里义无反顾地赴汤蹈火的先烈们比一比,我们的挫折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难道不应该像他们一样微笑地面对挫折,勇敢地向困境挑战么?所以,我们在面对挫折时,应该勇敢地、微笑地迎接它。如果你鼓起勇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战胜挫折,那么你就会发现,挫折的阴云被驱散后,头上是一片多么美的天空。反之,如果你面对挫折只会叹息,失掉了前行的勇气,那么你必将被困顿束缚,被天空中逐渐浓密的黑云所吞没。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含笑地面对人生道路上每一个挫折吧!

用心

爱心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3篇

摘要:用自编大学生挫折感问卷,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对重庆市某大学在校1320名学生的挫折感特点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在学习、就业以及学校管理三个维度上的挫折感较强烈,而且不同性别、不同生源、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活、就业和学校管理等维度上存在差异。在挫折感特点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对引起大学生挫折感的内外两方面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即根据大学生挫折特点开展工作,一方面贯彻挫折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建立五级干预体系,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全方位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挫折感;大学生;特点;原因;管理对策

一、引言

挫折是指人们在目标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然要面临的问题;挫折感是遭遇挫折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消极的情绪感受。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对每个人的心理适应能力都是一个挑战,尤其对正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他们一方面经历的挫折磨练较少,加上对社会认识和实践的不足和局限性;另一方面又有较高的自我要求和期待,情感体验强烈容易波动,心理的压力和冲突更为剧烈,成为最容易产生挫折感的特殊群体。

强烈持久的挫折感势必影响心态的平衡和自身愉快感,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自卑等;同时美国耶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Dollard和Miller等人提出“挫折一侵犯(攻击)理论”,指出挫折还可能诱发一系列不同的反应,其中之一就是诱发某种侵犯形式,这种侵犯行为既可以指向内部,如自杀、自虐等,也可以指向外部,如打架斗殴等,有研究发现超过三成大学生称遭遇挫折是导致自杀的潜在诱因。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学生挫折感现状,是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前提,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工作之一。

2004年lO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意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增强大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因此研究挫折感现象及其发展趋势,正确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提高学生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当代大学生挫折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与长远意义,这也成为高校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国内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挫折感及挫折承受力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理论研究多而实证研究少的状况。在仅有的一些实证研究中,有面向大学生社会心理承受力的现状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的遭遇过九个方面的挫折,如学习、交往、适应、恋爱、情绪、健康、就业、家庭和学校等方面;在对成都部分高校的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学业、人际关系、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针对师范大学学生的挫折感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差异主要表现在情感和学业方面;针对医科大学学生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丧失等方面挫折感强烈;还有西部地区独立院校的大学生在学习、情感与生活能力上挫折承受力较差。一方面理论与实证研究比例失衡的状况,需要加强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不同性质的大学,如综合与师范类,文科、医学与工科性质院校,公办与独立院校是否存在差异,也需要进行相应研究。因此本文选择重庆地区某公办以工科为主的大学学生进行调研,对大学生目前挫折感现状及特点进行研究,并对高校的学生工作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方法

(一)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大学生挫折感问卷对重庆某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该问卷共有32个项目,涵盖学习、人际关系、情感、生理与生活、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六个方面。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即挫折感非常强烈为5分,非常弱为1分。该调查问卷分半相关系数rn=0.803,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eh α系数都超过了0.75,各维度得分与总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在0.684~0.788之间(p<0.01),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

(二)被试

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重庆某高校进行大面积施测,共发放问卷140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0份,回收率94.3%,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如表1。

在样本选择上,问卷发放在年级比例上有所侧重,主要原因是,大三学生已经在大学生活了一段时间,了解熟悉大学生活,而且他们即将毕业但距离毕业还有一段时间,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思考内容较全面地围绕着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考虑到大一新生军训以及大四学生找工作的特殊原因。问卷发放与回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有研究发现大学生遭遇挫折的频度随进校时间呈抛物线形,即大学二三年级遇到的挫折较多,因此本研究主要侧重于本科大二升人大三的学生。

同时考虑到该校是偏重于工科的综合性大学,因此问卷发放过程中也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比例与该校专业人数、男女人数、学生来源比例基本吻合,具体的专业构成比例如表2。

由研究者介绍测试要求和指导语,现场使用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数据采用SPSS14.0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和差异检验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大学生挫折感的程度状况

问卷采用Likert5点法记分,因此得分越接近5,说明挫折感程度越强烈。调查发现大学生在其中16个题项的挫折感较弱;其中7个题项体验到一些挫折感;还有9个题项,多数被试感受到较强烈的挫折感。如图1所示。

题1、题9、题13、题18、题28、题29、题31、题32的平均数和众数的度量指标值都比较大,其中第1题(老师能力素质太差)、第18题(课程安排不合理)、第31题(课余生活不够丰富)、第32题(不够重视学生心理教育)四个题项属于学校管理因子;第9题(考试未取得理想成绩)、第28题(学业压力大)两个题项属于学习因子;第13题(社会就业压力大深感前途未卜)、第29题(不知道毕业后想干什么所以感到迷茫)属于就业因子。表明该校大学生在学校管理、学习、就业三方面体验到较强烈的挫折感。

(二)不同性别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了解男女大学生在挫折感体验中的特点,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3)表明,大学生挫折感在性别上具有显著差异。总体上男生的挫折感强于女生,而且在学习、人际关系、生活和学校管理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并且差异非常显著;在恋爱方面男生和女生的差异比较显著,男生的挫折感更强烈;在就业挫折感上,女生比男生的挫折感更高,但男女之间差异不明显。

这可能是由于男性在社会中承担的责任和压力更大,所以在学习上男生的挫折感比女生强;在恋爱

中一般由男生采取主动,所以更容易产生挫折感:而且男生的性格容易冲动、缺乏耐心、不拘小节,因此在生活自理上困扰较多,而且容易造成人际冲突,也更容易出现对学校管理不满等挫折情境。

进一步对题项进行t检验(表4)结果显示,除了在就业方面,女生显示出比男生更多的担忧和迷茫外,这与工科院校中男生较女生在就业中更有优势的现状有关。在其他方面女生的挫折感均低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在人际关系相处、学业问题调适、生活安排的能力上优于男大学生,同时对家庭压力的感知和对学校管理问题方面女大学生体验更少的挫折感。

(三)不同生源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为了考察不同生源地学生进入大学后的挫折感表现,对重庆本地和外地生源在不同方面的挫折感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表5)重庆本地生源的大学生总体上体验的挫折感程度强于外地学生,而且在学习、恋爱、就业、学校管理四个维度中的挫折感都略高于外地学生;而外地生源学生在人际关系、生理生活两个维度中体验的挫折感更强,但这些差异并不显著。

进一步在对题项进行t检验时发现,不同生源的学生在三方面存在差异,重庆本地学生比外地学生更加关注老师的能力素质(p=0.016*)和学校课程安排(p=0.020*),也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外地学生在环境适应上更容易体验到挫折感(p=O.000**),这与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四)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挫折感差异比较

由于该校拥有七个不同的专业类别,隶属于不同的学院,管理及教学方式均有不同,因此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进行单因素方差检验。结果表明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恋爱、就业以及学校管理四个方面的挫折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学习维度中差异明显,在生活维度和总分上没有明显差异,如表6所示。

通过表6可以看出,在学习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学生次之,这可能是由于有些学生进校时学习能力就较差,或者是因为这些专业的学生学习压力更大;在人际关系维度上挫折感最强的是法学专业的学生,经济学类、管理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文科学生情感丰富、细腻,与人交往中较敏感有关;在恋爱维度中挫折感较强的是法学类、管理学类和工学类学生,前面两个文科专业的学生也可能与细腻和丰富的情感特点有关,而工学专业在恋爱方面挫折感较强,可能由于学习压力大,功课较多,工科男生人数比例远远高于女生比例,无暇结识和交往异性有关,也与他们不善言辞,愧于表白的特点有关;在生活维度中法学类学生的挫折感最强,理学类学生次之;在就业维度中文学专业的学生挫折感最强,艺术类和经济学类学生次之,这可能与三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有关;在学校管理方面文学专业的学生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烈,艺术类、工学类、管理学类、理学类学生的挫折感较强烈,这可能说明这些专业的学生对学校的管理的依赖性更强有关。

四、大学生挫折感原因分析

上述研究与以往研究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结果,大学生挫折感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表明大学生挫折感源是一个涵盖面较广、较复杂的内容。总体上看,大学生目前在学业和就业方面体验到的挫折感最强,而且对学校管理方面较敏感,同时挫折感体验在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中也广泛存在差异。

虽然挫折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但挫折感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内部和外部两个原因。内部原因主要指个体自身的原因,表现为对挫折的不同感知,如不同的人对待同一挫折会有不同的认识和体验;外部原因主要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方面。

(一)内部原因

挫折一般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部分组成。在这三个因素中,挫折认知是最重要的因素,挫折反应的性质及程度,主要取决于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是指人们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它既可以是对实际遭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因此不同的人对相同的挫折情境所产生的主观心理压力也不尽相同。美国临床心理学家Ellis创立的合理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 Therapy,简称RET)也体现出这一思想,他指出人们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关。挫折是否引起人的情绪恶化,不在于挫折本身,而在于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在这些想法和看法背后,有着人们对一类事物的共同看法,这就是信念。合理的信念会引起人们对事物的适当的、适度的情绪反应;而不合理的信念则相反,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之中时,最终将会导致情绪障碍的产生;如果减少不合理信念,则大部分的困扰和问题可能减少或消除。因此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过程中,外界环境只是产生了挫折的情境,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挫折虽然难以避免,但在遭遇同样的挫折时,不同人的不同表现,体现出人们不同的挫折承受力(frustration tolerance),或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简称AQ)。个体适应挫折、抗御挫折,面对逆境时的反应方式,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能力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挫折感。因此大学生挫折感的产生与他们自身对挫折的认知、挫折承受力和AQ息息相关。

(二)外部原因

中国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学习方法的传授,注重成绩而忽视能力,使得学生为了学习而学习,缺乏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尤其当前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之后,学生中留级生、降级生、重修生、补考生屡见不鲜,使得学生表现出对成绩的过分关注,被迫围着成绩打转,这是引发大学生学业压力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且应试教育体制中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大部分学生缺乏相应的生存生活技能,如在人际交往、生活自理方面能力不足也是产生挫折感的重要原因。

同时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日益复杂化,如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让当代大学生压力倍增,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女生比男生更多地感受到就业方面的挫折感,这与女生就业环境更恶劣不无关系。自1999年开始高等学校连续扩招,和2002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维持在70%左右,这种就业率有限与庞大的毕业生基数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

另外,在外部原因中学校管理因素也不容忽视。一方面学校环境是大学生最熟悉、最重要、最直接的生活环境,例如学生对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硬件设施的感知直接对其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水平、课程设置情况、教师业务素养、教学效果直接对学生的学习感受和能力塑造产生影响,在本研究中很多大学生都表示出对学校管理的关注并因其产生过挫折感。

五、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建议

本研究着眼于大学生的挫折感现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教育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挫折感在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和不

同专业中存在差异。因此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就应该注重“对症下药”的策略和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有效率的工作。在该校学生中男生在学习、人际关系、恋爱、生理生活、学校管理五个维度上的挫折感都高于女生,所以在学校管理中,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注重这样的性别差异,更加重视男生中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而更加关心女生在就业中遇到的问题;在不同生源的学生管理中的工作也应有不同侧重,具体表现在应更加关心和指导外地生源学生的生活适应问题;而对不同专业的挫折感差异比较结果表明,管理中应更加注重对文学、艺术和经济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方面引导他们正确地分析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另一方面还应设立求职技能训练等课程或活动。

同时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师素质较为关注,对该校课余生活不够丰富和未开设心理教育课程产生不满情绪。因此对学校而言,一方面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性别、生源、专业大学生的管理方式,是有效消除挫折感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在高校教育管理中贯彻挫折教育的理念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也是亟待提上日程的任务,这也是根本消除大学生挫折感带来的心理危机,构建和谐校园,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方法。

(一)树立挫折教育理念

总体上说,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群体对自我有更高的要求,过高的责任感或成就动机可导致焦虑、强迫和不良的精神体验,对现实和未来有过度的期待,在缺乏有效的心理调整和应付方式的情况下,将对心理健康产生消极影响。所以高校应把挫折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教育管理思想中。

德国教育人类学家博尔诺夫提出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坦途,在教育实施的过程中,时时刻刻可能遭遇到一些干扰因素,这种干扰深深地埋藏于人类存在的本质中,因此一瞬间的突然影响有可能使学生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所以教育者就有责任引导、促进这种非连续性发展,在教育中贯彻挫折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耐挫力的提高,这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挫折教育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为指导,以心理学为依托,以教育学为基础,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理与机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利用和创设条件使他们养成勇于克服困难、经受挫折的能力。因此一方面应将挫折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通过自然、真实的挫折情境使学生积累挫折经验;另一方面还应通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训练营等活动,积极创设条件对大学生进行集中“训练”。

此外在课程安排上还应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等课程,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学生既能认识到遭遇挫折是必然的,它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认识到挫折的两面性,它给人带来烦恼、痛苦的同时也可能使人奋起。这就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正确的挫折教育观念,形成明确的挫折教育意识。

(二)建立积极干预体系

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也为大学生挫折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那就是积极预防。所谓积极预防就是发挥人性中的优点,培养积极的人格力量,教育的核心意义在于从原来过于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而转向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和积极品质。有学者曾针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中提出高校应建立包括学生、老师、心理健康中心、家庭和医院在内的五级防护体系,在大学生挫折心理问题中高校也可构建相应教育和干预体系。

其一,学生自我调适的一级干预。挫折认知是产生挫折体验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改变挫折认知消除挫折感无疑成为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在高校贯彻的挫折教育实质就是增强学生挫折承受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因此在面临挫折时,首先是学会辩证的看待挫折,其次是增强耐挫能力,这也是解决挫折带来心理问题及攻击行为的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二,团体互助的二级干预。在校大学生都是生活在一个团体中,如宿舍和班级。集体中的成员交往非常密切,因此能够最短时间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能以最快速度做出反应,而且同辈之间的交流更能引起共鸣,所以高校教育中应注重提高大学生互帮互助的意识。

其三,辅导员参与的三级干预。辅导员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最接近学生的工作者,他们比其他老师更了解学生,也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相处,因此能够比较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挫折危机,并能有效组织和利用团体互助的优势,所以高校辅导员应主动地学习心理学知识,给学生提供科学的专业支持。

其四,心理健康中心参与的四级干预。除了发挥个人和团体的作用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机构组织的作用。学校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通过举办有关的论坛和讲座,在知识宣传普及、校园氛围营造等方面发挥专业机构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心理问题辅导方面的专业性更强,还能对挫折感较强烈的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指导,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心理训练等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其五,家庭和社会参与的五级干预。高校除了挖掘校内资源之外,还应主动争取家庭、社会的配合。一方面通过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辅导同步,发挥各自的长处;另一方面还可通过广播、报刊、影视等宣传媒介,形成正确的社会导向。将高校、家庭、社会的有效资源进行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综上所述,高校教育管理中应通过树立挫折教育理念,整合来自学生、老师、机构、家庭、社会等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形成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态势,使大学生在科学的指导下获得充分的支持,从而成为积极面对挫折适应社会的高素质人才。本研究通过对重庆一家公办高校的大学生心理挫折感的基本情况及特点进行调研,对挫折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校管理的对策建议,对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方向,不过由于取样的局限,本研究的调查结论在推广中尚需进一步进行验证研究。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4篇

挫折是我们人的一生中所要经常面对的一个问题。如今大学生一路走来大多数是伴随着挫折。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可以不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让我们健康成长。增强我们的意志力以及对挫折的适应力有非常多种方法,我们研究收集了主要的几种有效的方法,主要针对大学生,使促进身心和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将来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做好前期的心理正在准备。

关键词: 大学生挫折挫折教育心理

正文:

挫折是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障碍,但他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古往今来,多少面对挫折打击最终成为一代杰出人才的例子数不胜数。“唐宋八大家”之一苏洵曾两次落榜;三次科考失利的李时珍经过27年潜心努力终成一代“医圣”;著名剧作家曹禺年轻时曾报考北京医学院三次落榜。挫折可以断送一个人,也可以磨炼一个人的坚强意志,面对挫折,培养自己的抗挫能力才是成才的关键。

那么,什么是挫折?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的障碍。心理学指个体有目的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适度经受一些挫折是有益的。挫折能激励当事者增强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产生创造性的变迁。人的倾诉和宣泄,说出心中的委屈和疼苦,并得到及时的安慰和鼓励,通过释放达到了心理平衡。然后正确归因挫折,属客观必然性的、不可避免的挫折,要能正确对待;属偶然性或主观因素造成的,则须以顽强的意志通过不懈的努力摆脱挫折的阴影,才能获得最合适状态。当然,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挫折每天都会遇到,自我逃避和自我防御均是消极的反应,我们应该积极地面对挫折,将挫折变成动力,在挫折中不断增强我的心理承受力。

一:大学生心理挫折成因

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个体在发展的各个阶段的表现,都是他本人内在的因素同其生活的社会、文化的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大学生挫

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在的因素,也有内在的因素。每个人都体验过许多挫折,引起挫折的原因成为挫折源,挫折源是多种多样的,有客观的挫折,也有主观的挫折。

1, 家庭教育不当。当代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越来越高,父母只要求他们学习好,为他们创设了一种过于优越的生活环境,使他们免受一切挫折,致使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练,养成了一种依赖的心理,交往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差,情感意志非常脆弱。进入大学后,随着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他们要独立地面对新的人际关系和压力,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差的学生就会产生程度不同的挫折感。

2, 学校教育欠缺。学校过分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对他们心理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使学生长期封闭在校园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为完成学业、为提高考试分数、为考上大学而疲于奔命,限制了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大部分高校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但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他们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有些教师的学识方面,也存在欠缺,并不能解答所有同学提出的疑惑和问题。由于教师自身及教学方法等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

3, 社会影响。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社会进入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型时期,原有的价值观念、道德伦理受到了冲击,社会上出现了信仰丧失、人格扭曲、价值坐标偏离、行为选择失调等不良现象,而新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又未完全建立起来,于是形成了群体躁动现象。在这种心态作用下,一些不正之风,如权钱交易、竞争不公、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泛滥,这些都对大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

4, 主观因素。大学生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有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挫折,也有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导致的挫折。

二,大学生挫折心理表现及现状

学习方面的挫折。这是刚进入大学的新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主要挫折,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式不同,大学实行的是流动教室,教师指导是粗线条的,教学管理也比较宽松,主要靠学生的自觉和自学能力的培养,这种学习方式使一些大学新生无所适从。笔者这两年在高校给大学生上心理学选修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发展》,通过对管理系804名一年级和二年级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显示,其中挫折感来源于“学习不适应”的占26%。另外,考试失败也是大学生经常遇到的挫折。

生活方面的挫折。通过笔者的问卷调查报告中显示,有25%的学生认为挫折感来源于“经济困难”。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特别是来自农村边远地区,

单亲家庭和父母下岗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经济困难。有的同学又不甘心于艰苦朴素的生活,羡慕高消费,而家庭无法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心理长期不平衡,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折心理。

情感困扰的挫折。亲情,友情,爱情问题常常困扰着当前的大学生们。在笔者的问卷调查中,有29%的学生认为挫折来源于“情感困扰”。在大学生中,因恋爱而引起的挫折特别多,失恋使当前的大学生失望,彷徨,心灰意冷,感情冷漠,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精神崩溃,有调查表明,失恋在所有心理疾病中最严重,约占30%。

人际关系障碍的挫折。大学生交往渠道多种多样;交往的动机复杂多变。如果与同学,朋友,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当,就很容易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在笔者对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显示,有20%的学生认为挫折感来源于“人际障碍”。一些大学生厌倦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这样自然而然会产生心理挫折。

性格障碍的挫折。大学生的心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心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依附性强,自卑感强,因此遭受挫折后往往会心灰意冷,意志消沉,而且当前的大学生社会阅历太浅,面对种种社会矛盾,心理难以调适,挫折也就随之而来。

理想与现实冲突造成的挫折。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社会开放使各种西方思潮源源涌入,中西方文化碰撞使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变化,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激烈震荡,一些大学生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有强烈的失望感和挫折感。

三,如何增强我们的意志力及应对挫折

心理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应付逆境、挫折的办法不外下列三点:第一,要正确认识挫折。每个人都应懂得,在人生道路上和现实生活中,由于高考落榜、招工无名、事业不成、身染痼疾、工作事故、信仰破灭、家庭变故、生离死别、自然灾害以及政治、经济、种族、宗教、伦理、道德、风俗、民情、传统等等各种客观环境的影响,再加之个人诸葛亮多主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都会遇到大小、轻重不同的挫折。

它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几乎每个人都无法逃避。能认识到这一点,一旦遇到挫折,思想就会有所准备,不致惊慌失措。同时还应该认识到,一个人一生中经受一些适当的挫折,并不完全是坏事,因挫折可以磨砺人的意识,提高扭转逆境、克服困难、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古人说“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就是指的这个道理。反之,一个人如果不经历困难和挫折,一生一帆风顺,就犹如温室里的花卉,经不住人生中的风霜雨

雪,很容易被一时挫折所压垮,这样的人就难以成才,难以有所作为。

第二,培养对挫折的耐受力。在挫折面前,每个人的耐受力往往不尽一致,甚至差别较大。比如,有的人即使接连遭受严重挫折,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拼搏进取,有的人稍遇挫折就垂头丧气,一蹶不振,甚至自寻短见。实践证明,身体强壮、心胸开阔、常处逆境、意识紧张、有理想、有抱负、有修养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强;相反,体弱多病、心胸狭窄、娇生惯养、感情脆弱、缺乏雄心壮志的人,对挫折的耐受力则低。

对挫折的耐受力,虽然与遗传素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后天的教育、修养、实践、经验和锻炼。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以通常自觉、有意识的锻炼,去培养提高自己对挫折的耐受力。

第三,学会应付挫折的技巧。凡是经历磨炼、有修养的人,每逢受到挫折时,大都有一些灵活应变、化险为夷的窍门。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1、期望法。遇到挫折时,尽量少考虑暂时得失,多想美好的未来,不断激励自己:"振作起来,一切都会过去,将来一定会成功。"

2、知足法。在挫折面前,要满足已经达到的目标,对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不奢望、不强求,同时多看看周围不如自己境况的人。这样,就容易从烦恼、痛苦中解脱出来,为将来的成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3、补偿法。古人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在某方面的目标受挫时,不灰心气馁,以另一个可能成功的目标来代替,而不致陷入苦恼、忧伤、悲观、绝望的境地。

4、升华法。在遭受个人婚恋失败、家庭破裂、财产损失、身患病疾等打击这后,化悲痛为力量,发奋图强,去取得学习、工作和事业的成功,这是应付挫折最积极的态度。最后,我想说一句话。聪明的人善于把挫折当成激励自己奋发向上的阶梯,只有经受得住挫折打击的人才会有所作为,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正确地去面对挫折,把握机遇,挑战自我。

参考文献:

1.叶苑心理素质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2.雷雳冯金华心理健康自测与咨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9

3.新浪微博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5篇

小学生挫折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应坦然面对,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挫折能磨练人,挫折孕育着成功。

2. 使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考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用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挫折。 教学准备:

1、 准备两三篇有关挑战挫折的资料,如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当作机会、取得成功的残疾人的事例等,制成小故事准备演示。

2、 教师总结如何让面对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经历,与学生交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曲折的,都会遇上无数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这是人生的必然经历。那么,当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困境、遭受挫折时,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还是积极面对、吸取教训、开始新的奋斗呢?这节班会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二、谈你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三、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价值

• 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时,曾被中途“轰”下场,紧接着又被解聘。 《生命之翼》,贝多芬,杨利伟,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

1、 同学发言谈感受。

四、 老师小结: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1、正确认识挫折。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4、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 •

5、积极进行自我渲释。

五、演示例子,学生展开议论:他这样做对不对?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技巧

1、情景聚焦:举学生身边的例子,如考试,小组竞赛等等

2、学生讨论、交流(心理透视、正确解决的办法)

3、教师小结:积极面对挫折的技巧:

(1)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如考试失败可进行归因分析)

(2)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没有成功就算是失败吗?失败是成功之母)

(3)不逃避也不必责怪自已;(如工作中失误受批评,不应总想着“怎么样才能不出错”,而应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4)寻求克服挫折、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制定改进某学科学习的具体措施)

(5)增强心理承受力;(如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

浅谈挫折教育范文第6篇

小学生挫折教育活动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懂得人生免不了要经历挫折,应坦然面对,挫折所造成的后果不同。挫折能磨练人,挫折孕育着成功。

2. 使学生能勇敢地面对挫折的考验,培养学生具有积极进取、不畏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3、 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点: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技巧

教学难点:学会用积极的、向上的态度对待挫折。 教学准备:

1、 准备两三篇有关挑战挫折的资料,如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当作机会、取得成功的残疾人的事例等,制成小故事准备演示。

2、 教师总结如何让面对自己生活中遭遇到的挫折经历,与学生交流。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每一个人的生活道路都是曲折的,都会遇上无数的、大大小小的障碍,这是人生的必然经历。那么,当我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遭遇困境、遭受挫折时,是心灰意冷、怨天尤人、一蹶不振?还是积极面对、吸取教训、开始新的奋斗呢?这节班会课,我们要探讨的就是如何面对挫折,挑战挫折。

二、谈你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

三、讲故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的价值

• 人类科学史上的巨人爱因斯坦,在报考瑞士联邦工艺学校时,竟因三科不及格落榜,被人耻笑为“低能儿”。

小泽征尔这位被誉为“东方卡拉扬”的日本著名指挥家,在初出茅庐的一次指挥演出时,曾被中途“轰”下场,紧接着又被解聘。 《生命之翼》,贝多芬,杨利伟,海伦凯勒,张海迪的故事

1、 同学发言谈感受。

四、 老师小结: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挫折

1、正确认识挫折。

2、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积极总结经验教训,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4、学会自我调控、自我超越。 •

5、积极进行自我渲释。

五、演示例子,学生展开议论:他这样做对不对?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的技巧

1、情景聚焦:举学生身边的例子,如考试,小组竞赛等等

2、学生讨论、交流(心理透视、正确解决的办法)

3、教师小结:积极面对挫折的技巧:

(1)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如考试失败可进行归因分析)

(2)正确认识成功与失败;(没有成功就算是失败吗?失败是成功之母)

(3)不逃避也不必责怪自已;(如工作中失误受批评,不应总想着“怎么样才能不出错”,而应想“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好”。)

(4)寻求克服挫折、解决危机的有效途径;(如制定改进某学科学习的具体措施)

(5)增强心理承受力;(如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

上一篇:权力清单医院范文下一篇:清网行动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