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7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本文首先探讨了“教”和“学”的关系,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之后,文章经过分析,提出了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践行思路,包括: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基础;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思路;建立合理激励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方向。文章旨在提出了可以引导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路,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 学生个性发展 践行思路

教学,其实是一种双边活动,由“教”和“学”共同构成,只有“教”和“学”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才是成功的教学活动。但传统的教学活动中,一般教师都是把“教”不自觉的当成了教学过程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成了存储知识的容器,而且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没有或者很少有自主发挥的空间,因此,学习积极性不高。其实,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基本都是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尤其不注意发挥学生主动性与引导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忽视了尊重学生差异性所引起的。关于,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问题,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曾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高中体育的教学目的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技能之外,还要锻炼学生的体能,塑造学生坚韧的意志,还要辅助造就一大批富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种人才[1]。但在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中,这种只重视对知识、技术的传授,缺乏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引导的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其本身魅力的展现,也抑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本文拟通过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化发展、差异化发展进行探讨,旨在提出了可以引导高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思路,促进高中体育教学健康、持续的发展。

1 高中体育教学中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主要践行思路

1.1 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为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打基础

体育新课改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本身,一个班级内几十名同学来自不同的初中,有着不同的体育技能基础与身体素质状况,爱好也各不相同,另外有的学生内向、持重;有的学生热烈、活泼;有的学生喜欢竞争、爱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肯吃苦、有耐性、意志坚强;有的学生课堂遵守纪律,严谨好学等等,面对这些百花齐放的实际情况,我们不可能要求大家一起朝着同一个固定的目标发展,甚至一定要达到什么程度,这是不现实的。而且,如果整齐划一的教学,不尊重这种差异,教学效果必然不理想。因此,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把这种差异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从教学思路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安排、考核方式的确定等各个方面都加以区分,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比如,喜欢篮球的,身体素质好的,而且有培养潜力的,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向篮球特长生培养;而那些不喜欢体育,不喜欢运动的,我们就是培养他们对体育的兴趣,用一些游戏、体育趣闻等激发他们喜欢体育,达到强身健体,掌握基础的体育技能为目标。

1.2 加强师生有效沟通,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思路

学生有的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有的就不是很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运动;有明确喜欢的某项体育活动的学生,因为不敢和教师说,所以他的这种喜欢也不能演化为有效的发展。这其中,师生沟通不畅,有效交流少是主要的阻碍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因为教学的过程是大纲规定的,教师都是按部就班的去讲授,学生大部分都是等着教师讲完了,听完了,开始模仿,练习,不管喜欢不喜欢这项活动,都是首先把当个听话的学生摆在首位,喜欢的也不能多占时间,不喜欢的也不敢少占时间,这就非常不利于个性化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深入学生之中,广泛的了解每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对哪些运动项目有明显的学习意愿。沟通方式可以采用短信、电话、调查问卷、家访、个别座谈等很多种方式,而且教师不能板着面孔问话式的,需要和学生做朋友,勇敢的放下“架子”,跟学生心贴心的交流,多一点投入,少一点形式;多一份关心,少一点浮躁。这样学生才能敢于和教师说真话,教师也才能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制定适于其发展的教学方案,引导学生个性最大限度的发展。

1.3 建立合理激励机制,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方向

德国著名教育家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换言之,对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态度的肯定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评价、适当的激发和鼓励来反应出来。我们的体育教师恰恰在这些方面比较欠缺,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做好的就不用说了,做不好的批评就是了,认为批评学生是为了学生好,批评的越严厉越是对学生好,这就是所谓的“严师出高徒”的理论[2]。其实不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要想让学生有个性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对那些有个性发展“火花”或者“表现”的学生给于积极的肯定和奖励,让学生们意识到个性化发展是一种正确的表现,他们才会敢于独立的思考和发展,这是很重要的。激励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奖励在内,甚至有些学生认为被教师关注了都是一种激励。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更多的,积极的为创设情感激励氛围,因事而异、因人而异,合理地加以选择、运用,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摸索自己的发展方向,教师在其中及时的加以指点和纠正,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项目上健康顺利的发展。

2 结语

教育在于培养出具有自己独特思想的人才,应该一种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过程。体育教育也是如此,所以,如何有效的在体育课堂中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能够让体育精神真正独特根植于每个学生的成长道路上,正确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就成为全体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课题[3]。同時,探讨促进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个性发展的过程,也是对体育教学工作者教学方法的一次大阅兵,对丰富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 郭海玲.大学体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J].体育世界,2011(4).

[2] 绍兴市职教中心.发展个性 培养能力——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体育组马怡推荐)[Z].

[3] 刘子厚.体育课如何发展学生个性[J].才智,2011(13).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1 缺乏正确的高职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及方法老套

高职学生一部分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直升到学校来, 一部分是通过高考招生来到学校, 还有的院校存在中专部, 使得体育教育对象变的复杂化, 他们在年龄、体质、文化素质、接受体育教育程度等方面不尽相同, 而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目标仍停留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上, 有的院校盲目向普通高校看齐, 致使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模糊, 因而缺乏正确的教学目标。

目前高职院校体育课的主要内容还是以传授“三基”知识为主, 学生只是被动的学与考, 不能体会到学习体育的乐趣, 缺乏主动性, 体育意识难以建立。大部分院校男、女混班上课, 人数超过45人以上或更多, 教师都以放“羊”或半放“羊”的方式教学, “一个哨子、两个球, 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教学状况司空见惯。

1.2 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性大

近几年, 随着招生录取政策的放宽和大规模的扩招,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技能方面参差不齐, 特别是一些运动能力不足的病、残、大龄、肥胖及瘦弱学生进入了学校学习, 这使得学生的运动能力差异性极大, 且这种差异在同一个教学班级里很明显, 导致教师在执行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时无所适从。许多教师干脆忽视这种现实的存在, 按部就班地实施既有的教学计划和内容, 其结果使得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上。

1.3 场地、器材不足, 体育经费短缺

场地、器材不足是制约体育教学工作的瓶颈, 没有场地、器材的保障, 体育教学将是无水之船, 无法开展。大部分高职院校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未能同步增加对体育的投入, 致使原本就非常紧缺的场地器材等资源更加捉襟见肘, 难以为继。体育部门为推行素质教育, 增加学生喜爱的项目, 因场地器材等解决不了, 往往使计划落空。

2 改革思路

2.1 明确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 教学要创新

高职院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 有与社会体育接轨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有所更新和发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必须富有创新意识和现代教育观,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 确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人格, 维护学生的学习权利。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充分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使每个学生都能生动活泼, 积极主动学习和锻炼。形成师生互动, 相互交流,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 发挥个性, 成为学习的主人。宽松的教学氛围, 让每一个学生在轻松和愉快中接受锻炼, 让每个个体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和自信。

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多年, 但都没有重大突破。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 教学改革必须更新观念, 要有新思路、新尝试、新突破, 从课程设置、项目选定到教学形式、组织方法、评定办法等都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应新世纪大学生认识观念的改变, 适应扩招带来的新变化。如缓解教学压力应该首先从学生分流上考虑, 教学项目要多样化, 不要再集中于几个传统的体育项目上;教学计划安排要交叉、轮换进行;开设一定学时的体育欣赏课, 介绍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 欣赏一些高水平的比赛, 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2.2 改革成绩考核方法

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考核评价要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上, 开展终结性评价。不仅看技评和达标成绩, 而且看成绩提高的幅度和学习态度, 这有利于合理、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 激励与督促学生平时就认真学习, 使学业成绩能以人为本, 综合反映学生的情感、态度、能力等身心素质, 以此督促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2.3 正常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要确实增强学生的体质, 必须重视课外活动, 把它纳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 可以借鉴其它高校的成功经验, 把学生课外活动状况和平时成绩挂钩, 给每个学生发1张活动卡, 由教师负责考勤, 根据学生按规定活动次数的完成情况, 评定其平时成绩。开辟体育第二课堂, 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管理, 高职体育教育要适应体育的发展趋势, 而每周仅两学时的体育课无法涉及到体育的各个方面, 因此, 体育第二课堂便成为体育教学有力补充。

2.4 建立俱乐部制或成立协会, 培养学生的体育健身兴趣

目前高职院校的体育课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 不断地对课程进行改革, 以适应学生的发展,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高校的体育课只是针对大一、大二学生, 而对于大三以上学生的体育教育已不再延续。为了更好响应国家培养人才的号召, 各高职院校应根据本校条件建立多种健身俱乐部或体育协会, 这样才能真正把全民健身的思想贯彻和落实到实处, 或者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先设立几个俱乐部进行试点, 以点带面, 促进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

2.5 调整师资队伍结构, 加快场地、器材建设

要建立一支师生比例恰当, 政治素质过硬, 智能组合互补, 教学业务精通, 专业结构科学, 男女比例协调, 学历层次较高, 年龄层次适当, 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面对扩招的长期发展趋势, 学校应将体育场地、器材建设纳入学校长远发展规划。增加投入, 积极实施, 加快发展, 确保学校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3 结语

教育的目的是使知识成为学生的主体能力, 运用知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和创新, 才是体育教育教学课程改革的真正旨意。本文所揭示仅是高职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一部分, 有待我们去进一步揭示的还很多, 问题的发现才只是改革的开始, 要使改革得以完善, 就需要我们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挖掘问题, 寻找体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 才能进行有的放矢的改革, 从而使体育教学改革富有实效。但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并非只是体育职能部门和体育教师的“小打小闹”, 而应是由学校的各级部门、各有关方面参与的贯穿上下的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的良好参与都将为学校体育教学的改革推波助澜。

摘要:学生个性的发展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而全面发展体现了个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认为应从教学目标及教学创新、成绩考核方法、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

关键词:体育教学,存在问题,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2] 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 培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土壤应遵循的原则

1.1 主 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思想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素质教育是一种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为此,现代学校体育必须符合学校体育主体(学生)的需要,必须适应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

1.2 健身性原则

健身性是学校体育最本质的特征之一,体育课程内容的学习过程实际上也是学生从事身体练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必然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因此,合理地安排身体练习的负荷大小与负荷过程,对于增强体能、增进健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一门课程内容都无法具备的。

1.3 娱 乐性原则

娱乐性是现代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体育就是一种活动性游戏,没有娱乐性的体育就不成其体育,特别是对大众体育来说更是如此。有人说音乐的魅力在于它的旋律,舞蹈的魅力在于它的节奏,而体育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娱乐,这是广大青少年学生喜爱体育的最重要原因。

1.4 选 择性原则

选择性是从主体性中衍生出来。素质教育要适应于和服务于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和教师就应当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不同的体育学习目标、内容、方法、难度和要求,以利于他们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2 培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土壤可以采用的方法

2.1 教师灵活处理教材 ,选择充分展示自我的内容

在平常教学中,一般都使用统一的教学大纲、教材、教参等教学资料,但是我们不能被动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借鉴教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思想,依据学生实际,能动地、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更多地选择具有浓厚民族、地方特色,能满足学生趣味的教材内容,使学生学练积极,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比如,进行舞蹈教学时可以选择教材中没有而符合学生心理的,诸如《兔子舞》等欢快愉悦 的音乐舞,让学生尽情地舞动,有自由展示的空间,充分表现自我,有效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2.2 教师把学生引导 “活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要把学生引导“活”,教师的思想要放开,要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我们看过许多如正大综艺一类的综合性节目,节日寓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于一体,我们课堂教学能否从中受到启发呢? 我们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语言要亲切,有感染力,充满激情,具备“主持人风格”的教学艺术;课堂组织应依据深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选择不同的形式,教师在课的组织形式上要有创新,这是把学生导“活”的前提。比如,耐久跑本是一项很难教学的内容,教师可以在组织形式上创新,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跑练形式,运用创设情境,利用“故事”串联,采用歇息的形式,既达到练习目的,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能力,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2.3 教师努力探索新教法 ,发挥其主导作用

体育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教师应大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一位出色的教师不是在讲台上讲解精彩,而是在学生学习中点拨得当。教学中,学生应在教师的引导下调动其能动性,做到教学的设计在教师,教学的推动靠学生。比如,引探教学法,就是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3 培育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体育教学土壤应注意的问题

3.1 注 意 “活 ”而不 “险 ”

体育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在于学生身体必须加入到激烈的运动中去,并且使用一定的辅助器材(如跳箱、单双杠等),从而使体育教学活动产生了更多的危险性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安全教育。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在设计时教师首先要有预见性,预见在活动中可能发生的意料不到的情况,使教学过程“活”而不“险”,让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

3.2 注 意 “活 ”而不 “乱 ”

体育教学大多是在室外进行, 这对大部分时间关在教室里的学生来说,无疑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由空间”,学生表现出活跃、好动,常常会借“机”捣“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采取行之有效(如以“动”制“乱”、以 “趣”制“乱”)的方式让学生“活”而不“乱 ”。

3.3 注 意 “活 ”而不 “放 ”

让学生“活”起来,以充分展示自我,并不是一切都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的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调控好教学进程,松弛有度,做到“活”而不“放”。

摘要:本文认为当前体育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课堂气氛沉闷、统得过死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提出了培育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土壤,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应遵循原则、采用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现代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多样性、专业化和知识化,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因此科学的教育应以适应个人潜能最有效发挥的方式进行教育:对不同智商、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即体育教育本身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和特殊的教学情景,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结果显示,效果显著,并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及的优势。

关键词: 个性化教育 因材施教 体育教学

1.引言

当今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的特点是知识性、专业性和多样性,因此突出了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却是高度的“大一统”:行政化、规格划一化、非人性化。学校酷似大工场,学生是这些工场的“产品”。他们所需要的是培养“听话”的学生,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更有甚者,把有个性和好奇心当作“问题学生”来看待,甚至作为“思想异端者”,予以批判与管制,以至于受教育者逐渐形成“唯上、唯师、唯书”的順从之性,甚至逆来顺受。因此,他们鲜有个性,更谈不上有创新欲望,缺乏自信和独力思考能力。学生只会消极地适应,受教育者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与现代大学所倡导的培养学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相去甚远。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校没有办学特色,学生变成了考试机器,个性潜能和创造力遭受扼杀。这无疑是极不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要求。正如钱学森所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教育必须以人为本,按照培养人的模式去办学。由于个体的先天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事实,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现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人才的综合性,即人才不仅应掌握丰富的应用型知识技能,而且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知识和科学的思想方法,并不断冲破旧的思想框框的束缚,使之具有适应整个社会文明进步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体系;第二,人才的创新性造,即具有独立的不断获取新的知识、信息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能够创造性地劳动;第三,人才的多样性,即强调人的个性发展,充分挖掘和发挥各种人才的潜能,在动态中适应经济社会的快节奏变化,以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这种现代化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无疑是对传统教育体系提出了新的挑战。原先的那种划一性、片面性的教育模式和狭隘排他性的意识形态已不适应现代知识经济社会的要求。而根据学生所需学习的内容,以适应个人最有效的方式进行教学的个性化教育,将使教育产生质的飞跃[2]。中国要追赶和超越世界先进文明,必须与世界先进的文化教育接轨,不仅自然科学要与世界接轨,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更要与世界接轨,只有这样,才能吸收并蓄世界先进文化精华,创造出新的中华文化,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

3.个性化教学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承认教育的普遍性和全体性,就必须同时承认教育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不仅表现在先天的遗传有区别,而且表现在其身心成长与智能发展的后天条件有区别,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每个人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乃至最终能达到的水平都会有不同。个体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并提供不同的学习经验,帮助学生发展个人的价值观、知识和能力。卓越的教育是人尽其才,就是每一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使其特长得到最大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学习方式、有各自的时机表[1,3],教育者应该尊重这种差别,并针对这种差别开展工作。尊重,包括承认个人的选择权利,承认个体有脱离常规,确定个人发展方向与发展方式的权利,承认个体有落后和超前的权利,针对差别而因材施教。所谓人有智愚、性有三品,个性化的差异教学,是依据人与人的不同特点而施以不同的进度或方式的教育[3],是回归人性的教育,不应该也不能够用同一模式要求所有的受教育者[2]。然而,一些学校基于“相信每个学生都是能教好”的理念和良好愿望,采取“坚决不分快慢班”,这种“一刀切”的做法,对学生的发展是不负责任的。不分快慢班,正如所有的人都只能吃同等量的饭菜,大个子吃不饱而产生营养不良,小个子却因吃得太饱而引起消化不良甚至得胃肠病。那些成绩优秀天赋较好的学生因难度不够和进度太漫,不能满足学习欲望,不能刺激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不能充分挖掘的个性潜能;那些后进的学生则深感难度太大,进度太快而无法领会或消化所学知识,致使其身心受到巨大压力乃至产生厌学症。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必须是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相结合。没有精英教育和学术自由,就不可能培养出杰出的人才,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获得者。

4.个性化体育教学实践

在体育教育方面,个体之间更存在生理、心理等因素对不同的运动强度负荷和技能水平的适应能力等。因此,教学必须依据学生个性差异进行适应性教学,要求教学安排适应个体差异的环境条件,创设相应的环境,建构相应的课程知识,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等。

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分工越来越精细,要求知识的架构更具专业性和更加突出对专才的需要。要有所作为,有所成就,就必须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和突破。所以,在保证每个人都能享有接受共通性基础教育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学生个性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发展的最有利途径,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体育教育的过程本身就具有德、智、体、美等诸多教育功能。在实施个性化教育方面,它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及的优势。因为体育教育具有独特的教学过程和环境,即体育教学是知识传习和操作技能实践同步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在形式上是以实践操作性的身体练习为主,在方法上是以示范操练和启发教学为主,在负荷上是以生理和心理负荷为主,在组织上是以分组练习,配对练习或个体练习为主,在场所上是以运动场馆为主。在这里,学生的个性表现是“显性”的,开放而又强烈,自由、自然而又有组织,教师易于观察,便于引导[4]。特别由于学生身体条件、心理因素和对体育的个体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存在,学生自然要求能有较大范围的选择性和自主性,而这些正是体育教育进行因人而异的个性化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优势所在。

4.1开设体育选项课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学校体育项目很多,不同的运动项目具有不同的运动特点,因此,对不同的年龄、性别、体质和个性者有着不同的运动项目的喜好取向。学校应结合办学条件尽可能(甚至创造条件)开设学生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如果不分个性喜好,千篇一律,就很难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即使教师多么努力去实施“个性化教学”,也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设体育选项课,满足不同个性群体的需求,再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特点,实施相应的个性化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是进行个性化教育的基础。

4.2對我校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性化教育的实践

由于开设了选项课,参加搏击选项课者,基本是其兴趣所然,因此,为进行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基础。武术搏击是一项对技击对抗性运动。真正的武艺必须在对练实践中得到,而非如金庸小说里所描述的是个人在山洞里“修炼”而来。正如明朝著名的武术家、军事家、抗倭将领戚继光所说:“既得艺,必试敌,切不可以胜负为愧为奇,当思何以胜之,何以败之,勉而久试。怯敌还是艺浅,善战必定艺精,古云:‘艺高人胆大。’信之不诬也。”这里所说的“艺”,指武术攻防技术,“试敌”指对抗比试。“既得艺”和“必试敌”是武术搏击不可分割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是武术技击本质属性的本质。武术搏击讲求“一胆,二力,三功夫(技巧)”,即搏击不但要提高学生的技术,更要注重学生力量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甚至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进行共同性的武术搏击基本动作技术、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1)“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所谓初生之犊不怕虎,乃是初生之犊勇敢自信所然。在动物界或人类,缺乏自信往往是被“教育”出来的,反之,胆识超群,也可以通过后天培养而得到。只有在充满自信的情形下,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是自己真实的水平。拳谚云“艺高人胆大”,对于自信心不足者,不断提高技能、力量水平是增加自信心的前提;第二,自我暗示训练法:①经常对着镜子大声说“我是最棒的!”“我是最棒的!”等,并坚信自己最终是最棒的,只是时间未到;②在练习场上默念自己是最棒的,并结合打击拳靶或陪练攻防练习;③每当你的对手与其他人比武时,观察他最常用的招式,想象对手用他最常用的招式攻击我,我化解,并用我最有威力的招式预以反击,把他打败……;第三,安排技术水平较差者或相当者与之对练,以提高自信心等。(2)力量素质的提高。对于力量缺乏者,其个性化教育要比“胆量”缺乏者的个性化教育要简单得多。在全面提高体能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高局部力量素质,尤其是搏击动作技能的打击和防守力量的训练等。(3)“功夫”的个性化教学。“功夫”在这里指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习武者欲在搏击中取胜,除了须良好具备以上心理和力量素质外,更要掌握有形的进攻和防守动作技术。因为“技艺易得,胆量难求”。以其花更多精力去求难,不如用主要精力去练习容易掌握的攻防技术,况且,“艺高”自然也会“胆大”。对于先天心理和力量素质较好的同学,只要潜心练武,则最容易出成绩。对于这类同学的个性化训练,主要训练其掌握好基本的武术搏击技术,如各种基本手法、步法、拳法、腿法、摔法等并配合对抗练习,同时经常观看一些搏击比赛录像,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武术搏击实施个性化教学效果显著。下表是对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统计情况。

中山大学08级部分男生武术搏击选项课个性化教学综合技评成绩比较

5.讨论与建议

5.1由于人的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因而其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水平、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也有区别。对不同兴趣、不同爱好的人施以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对受教育者来说,才是最大的公平,是最大限度地做到了以人为本[1,2,3];是使人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充分自由发展的最有利途径。

5.2为使每个人的潜能都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提供公平教育机会,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学校教育不但要分快慢班,更要分兴趣班、特长班,发展更多的重点学校、特色学校。这样做并非把人分为三六九等,而是体现对人的不同个体的尊重,是根据人的不同个性提供最适合的教育,使人才得以充分和自由的发展,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人才培育的必然选择。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是最大限度发挥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最有利途径,是教育公平的本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5.3在体育教育中实施个性化教育效果良好,因此应大力实施体育个性化教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因材施教,造就明日精英[J].教育,2009,(4):61-61.

[2][美]霍华德·加德纳著.方陵生/编译.个性化教育[J].世界科学,2009,(10):48-48.

[3][美]Merrill Harmin,梅里尔.哈明/著,罗德荣/译.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M].宇航出版社,2002,(3):1-78.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4):52-68.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学校体育具有丰富和发展学生个性倾向性的因素,教师应结合体育的特点,寓个性教育于体育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掌握体育的知识、技能、技术之余,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群体意识,培养团结合作、勇敢顽强、拼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化教学;贯彻方法

“个性”一词属“模糊的”概念或“难以定义的”概念。广义的个性指人的整个心理结构,个性即人格;狭义的个性即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本文所讨论的个性指狭义的个性,即个性倾向性。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个性化的教学就是在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承认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承认学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爱好、兴趣和需要,并以此为基础,以学生的体育活动内心的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表现自我”的领域,让学生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以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小集体,通过合作学习、多元评价、教师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由于长期受竞技体育思想的影响,体育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仅局限在使学生掌握运动技术和运动方法方面,对学生的评价也仅局限于对其体育成绩的评价,而忽视了体育对培养人多方面能力的作用和影响。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过于程式化、模式化,严重扼杀了其教学的个性。现代体育教学就是要创造风格、培养个性,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因此,现代体育教学非常有必要倡导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对体育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策略的贯彻方法进行了探讨。

一、本文对个性化教学涵义的界定

个性化教学,即尊重教学主体和客体个性,关注主客体情感需求和心理特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模式。依据此,本文认为个性化教学应该包括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两方面,亦即主体(教师)个性化教学和客体(学生)个性化教学。

二、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策略贯彻方法

(1)采取个性化教学备课。个性化的课前备课,是实现个性化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关键。个性化的课前备课包括备教材和备学生两方面:首先,备教材,即在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同时,要坚持个性和共性相结合,不能离开教材所安排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目标。当今孩子个性化的发展,对体育锻炼提出了个性化的需求。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喜欢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如果遇到自己不爱的项目,学生一般都会采用敷衍、随便动两下或者直接不动的态度对待练习,所以体育教师必须更新思想观念,还用跳高、跳远、跑步和做广播体操等单调的运动形式设计体育课,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备课最重要的不是备教材,而是备学生,即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时,要围绕学生来备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体育教师要从学生角度设计课程,考虑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化的运动需求,解决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认真识别、承认和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

(2)创设个性化教学情境。“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在体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讲解、示范、练习再练习的学习方式,而是教师启发指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策略,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运用灵活多变的手段,做到身心结合,努力达到教学目标。为此在课前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集情、趣、智于一体的个性化教学情境,使得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趣味活动、角色游戏、展示形象挂图(或照片)和音乐多媒体等方式创设个性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或课本剧,引用蕴含哲理的诗词歌赋、名言俗语,或进行出神入化的即兴表演等为学生创设富有情趣个性化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后蹬跑”一课时,可以首先以个性化的导语导入新课,诸如:请划过船或观察过划船的同学想一想,船怎么就向前走了呢?为什么桨向后划,船却向前走呢?示意学生举手回答后,教師又可以发问:有人观察过马跑过留下的蹄印吗?是不是发现马的前蹄印深,而后蹄印浅呢?为什么?同学们在跑100米时,若第一次没有穿跑鞋,第二次穿跑鞋,则第二次比第一次跑得快,这又是为什么呢?……这种个性化富有情况的导入设计,能激发学生对后蹬跑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因教材而异,因学生情况而异,因教师素质而异。

(3)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个性化的体育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个性发展水平,结合教师自身的特长和风格,改革教学方式,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以实现体育教学方式的优化组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例如,球类和游戏类等运动项目能充分表现出学生个性的主动参与和学生快乐体育运动的乐趣。在教学“篮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一课时,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练习整套动作,教师也可以把整套动作顺序颠倒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为主,尽量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例如,可以在课堂内多设游戏,让学生自由放松,以通过自主学习培养爱好和特长,通过爱好和特长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乐学、爱学,更深刻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

(4)培养学生优势的运动项目,使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特点的锻炼方法及技能,建立有利于实施个性化培养的教学评价体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团队配合等方面能力;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小组学习中找到自己合适的锻炼方法来提高动作技能水平。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愉快地在自己设計的方案中练习。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建立新的教学评价体系,不能一味地使用测验或考试,要体现出个性教学评价体系的导向作用,建立一个完整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让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获得自信,提高学习的动力。

三、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贯彻方法

(1)学生可根据性格和兴趣等分类标准组成合作学习小组,开展个性化学习。学生的性格或兴趣不同,对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接受和理解程度不同,针对体育学科的学习,学生可根据性格或兴趣等的不同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开展学习。具体而言,外向型性格的学生,活泼开朗、反应较快、身体素质高,运动能力强;而内倾型学生性格孤僻,反应较慢,一般体育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也较弱。另外,学生的兴趣也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喜欢下棋等静的体育项目,而有的学生更喜欢富有挑战性的诸如篮球、足球等激烈的体育项目。因此,在完成主要教材教学内容后,不同性格或兴趣的学生可在课后可组成合作学习小组,根据现有的场地器材设施条件和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项练习,分享体育技能,交流体育学习经验,进行体育项目比赛等,从而让不同个性特征学生的身心都能得以充分培养和发展。

(2)学生要不断总结反思自身学习成果。课后学生可以进行反思、总结,写出简单的学习笔记。在学习笔记中要认真总结自己取得了什么成绩,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何感受和体会;是否完成自我学习目标,若没有完成,分析其中的原因,是练习点选择不当,还是目标不切合实际,从中得出教训,以修改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与努力方向。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教师也可通过查看学习笔记及时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需求和学习中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心理和技术上的个性需要。

参考文献:

[1]潘绍伟.学校体育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个性化发展体育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越来越多的家长关注高校体育个性化教学模式。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步伐,各大高校逐渐把个性化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策略,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分层教学法越来越成为实施个性化教学的重要保障。对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教学法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一些实践方法,旨在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分层教学;个性化教育;高校体育;实践方法

一、个性化教育理论的相关论述

(一)个性化教育的含义

从哲学层面来讲,个性化是指一个事物本身有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性质。而个性化教育是完全尊重受教育人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和探索受教育人本身具有的个性以及提供帮助受教育人个性提高的物质条件基础上,逐渐挖掘受教育人的自身潜质,激发受教育人自身个性的释放与提高,全面促进受教育人适应社会的能力,促进身体、心理与智能等方面的充分发展,培养受教育人的个性化能力。

(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

个性化教育的特点主要有民主性、主体性、全面性、针对性和创造性。个性化教育究其本质是指为受教育人给予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为其提供一个和谐、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因其体育教育本身具有目的性,针对高校体育的个性化发展来讲,在尊重学生的基本前提下,首先必须要制定设计出符合教学教育特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体育分层教学法的论述

体育分层教学法本着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充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能力,其目的是把相同水平的学生分到一组,进行相关的专业训练与教学,最终提高每个学生的体育技能。同时,体育分层教学法还具有循序渐进和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教师对学生进行分层工作后,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把普通水平的学生小组的目标设定为追赶优秀学生小组。要想完成这样的目标,学校的教师人员需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组,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三、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分层教学的实践应用

分层教学法作为提升体育个性化教学的重要方法,其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层次化

体育教学的本质目标在于让学生树立学习体育的意识,并在受教育过程中充分锻炼自身的身体技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而不是为了把全体学生锻炼成体育特长生,拥有超高技能。当学生的分层分组确定下来后,高效体育教职人员需要根据学习所学的体育技能知识和相关的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其目标不是仅仅指对不同层别的学生的体育教育的标准不同,而是指不同层别的学生体育教学的具体目标有差距。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层次化

一旦完成学生的分层分组工作后,注定不同小组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起点,所以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就要有所不同。要在提高整体体育技能的前提下,找到相应的侧重点。针对层别较高的学生来说,可以使用竞技的方式,在学生比赛过程中发现其优点和不足之处。针对层别一般的学生来说,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需要以大纲为准,侧重技能的教学。教学内容选择的层次化一是可以使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二是可以开发层别较高学生的潜在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考核评价的进行要有多维度

考评要求的层次性是指高校体育考核体系的全面性,不是说不同层别的学生具有相同的考核内容与标准。因此,高校体育课程的考评需要进行多维度考察。其考评内容可以把学生平时练习的成绩、对体育技能的相关知识的认知与把握以及身体力行的表现都作为考评的标准。在分级别后,会使有的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度受到打击,所以校方和教师要全面把握分层度。

四、高校体育个性化分层教学实践应用的注意事项

高校体育个性化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然而在其实施过程中仍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分层选择尽量不要公开进行。分层是分层教学法中重要的环节,要避免公开进行。因为体育分层分的是学生的个人能力的不同和授课方式的不同,而分层的主要决定人在于教师,难免会有一些学生心理出现隔阂或是不情愿,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小,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师在分层选择时应注意学生的心理偏差。因为完成分层分组工作后,学生会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一些学生会产生“为什么把我分到层别一般的小组”的想法,会产生不公平对待的心理偏差,進行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主动性,最终影响教学质量。

总之,在高校体育个性化教育背景下实施分层教学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体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同时也更好地完成了促进学生体育技能、强身健体的终极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雷.高校体育分层教学的问题与优化策略[J].金田,2015(9):189.

[2]杨焕粟.对高校体育分层教学法应用的探析[J].科学导报,2015(19):298.

[3]丁俊.高校体育课采用分层教学的理论探索[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104-106.

[4]牛大三.分层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3(20):174-176.

上一篇:中小学教育科研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青少年学校品德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