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学生论文范文

2023-09-16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8月7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年内首期中青年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结业。研修班为期21天,共开设了“视野、动态、趋势”“管理、协同、效益”“领导、技能、发展”“文化、团队、熔炼”等四个模块的培训课程,重点邀请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院校教授以及知名管理培训专家授课,主要培训对象为成员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才、股份公司总部部门处级管理人员。

【中电投集团公司】8月11日,中电投集团公司首期系统办公室主任综合能力培训班在京举办。集团公司34家二级单位的36名学员参加了为期6天的培训班。本期培训班系公司第一次以专业分类的领导人员综合能力提升班,第一次在培训过程中同步建立岗位胜任力模型。培训策划按照“专业力、领导力、文化力”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植入高培中心品牌课程和岗位胜任力模型建模任务,着力提升学员专业管理、团队领导和文化熔炼的能力。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8月13日,中国华能集团公司2014年人力资源系统信息应用竞赛在京举办,来自华能系统63家单位的103名选手参加了竞赛。本次竞赛分理论考试和实操上机考试两部分进行,包括组织人事和薪酬社保两个专业模块。经过角逐,淮阴电厂获团体一等奖;白杨河电厂伊颖获组织人事模块个人一等奖;淮阴电厂朱弦获薪酬社保模块个人一等奖。

【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8月14日,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公司第一届商务管理高级培训班结业。集团股份公司总经济师徐志国强调,本次培训更多的是教会大家思路和方法,具体的知识还需要学员们平时去积累,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素质。他希望学员在工作岗位上继续学习,将所学内容消化,探索商务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创新,加强本单位商务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提升商务管理水平,提升企业整体效益。

【海南电网公司】8月15日,海南电网公司启动2015年培训评价需求调查。需求调查按两个层面三种类别,即组织层面和个人层面,分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进行。组织层面的需求主要由公司本部19个专业部门站在公司战略发展角度考虑,需要本专业序列各层级人员必须具备能力素质和急需培训学习提升而提出的培训需求;个人层面需求是指专业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技能类人员根据自身履职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技能等级持证情况需要培训提升和持证而提出需求。

【内蒙古电力公司】8月18日,内蒙古电力公司2014年第一期新提任领导人员培训班开班。来自公司总部及所属单位的42名新提任领导人员将开始为期3周的培训。本期培训班采用全脱产、封闭式培训,培训安排了形势任务、领导力提升、电网运营管理等6个模块的内容。第二期培训班将于10月在北京举办。

【国家电网公司】8月20日,国家电网公司第一期领军人才第三阶段集中培训结束。培训以“加强行动实践考察、强化成果共享与领军能力”为目标。培训形式包括案例分享、专业课程、公共课程、新老学员交流和跨专业交流五大部分,强化培训成果的应用与共享。集中培训结束后,学员们将在跟踪培训阶段融合读书自学、自主课题研究、专业传承、交叉挂职锻炼等多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领军学员行动实践。

【中国华电集团公司】8月22日,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第17届技能大赛(风电运维)落幕,来自公司系统29家风电企业的78名选手参加了比赛。经过角逐,辉腾锡勒公司杜文珍、李威,蒙东分公司吴淘获个人前三名,河北沽源公司荣获团体第一名。大赛还评选出10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

【南方电网公司】8月25日,南方电网公司发文要求开展干部网络培训,培训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从发文之日起,培训对象为公司党组管理干部,总部、广州供电局处级干部;第二阶段从10月起,培训对象为公司系统副处级及以上干部。培训方式通过关注订阅号为“南方电网-领导力与南网发展”微信学习平台,完成实名登记后可接收“每周一期、一期四门”的微课程推送,获得平台“学习-微课学习”菜单下所有微课程学习权限,以及学习月刊、学习提醒、学习情况反馈等服务。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8月27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第二期近期提拔领导干部培训班开班。此次开班式创新方式方法,按照问题导向原则,首先请学员们围绕干部选拔任用、人才培养培训、薪酬考核激励等专题,探讨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和特色做法,提出了把企业党的建设与改革发展、安全生产、质量技术、经营管理一同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从战略引导、业绩导向、国际优先、职业生涯、胜任能力等方面强化企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用薪酬待遇、发展通道、尊重关注、培训锻炼、团队文化等软硬件环境留住和培养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8月28日—29日,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举办2014年六项制度培训班,135人参加培训。本次培训班旨在宣贯集团公司近期出台的有关考核奖励办法、对标管理办法、星级企业考评办法等规章制度,提升相关人员业务能力,确保各项改革制度顺利实施。其中,人资部主要讲解了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年薪制与EVA奖励办法、火电企业人力资源“双提升”方面的制度;企管部主要讲解了对标考核和奖励基金方面的制度,安生部主要负责讲解星级企业考评方面的制度。

【国网技术学院】8月28日—29日,在第十届中国企业教育百强年度盛典上,国网技术学院连续第六年荣获“中国企业教育先进单位百强”称号,并首次荣获“中国企业培训示范基地”称号。中国企业教育百强是由22个省市自治区经济贸易(经济)委员会培训处于2005年联合发起的全国性企业教育培训评价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全国5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评价,是中国规模最大、政府支持力度最强、参与企业规格最高最权威的企业培训评价活动。

【贵州电网公司】8月28日,贵州电网公司第九届调度运行岗位技能竞赛落幕。竞赛由初赛与决赛两部分组成。初赛中,全省县级供电企业421名调度运行值班员参加统一笔试,各地区供电局选取笔试前3名参加决赛。决赛分理论考试与实操考试两个环节,为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实操考试环节是在搭建的虚拟电网上进行调度操作与事故处理。决赛中,来自9家地区供电局的27名选手参与了集体和个人项目的角逐。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留学生;本科生;教学质量

一、我校本科留学生现状分析

1.学生规模。截至2013年9月,我校有来华留学生810人,其中本科学历生529人,占学生总数65.3%,是在校留学生的主体人群,本科学历生人数相对于2010年的336人增长了57%,相对于2012年的460人增长了15%,数据显示,本科学历生规模增长潜力巨大。

2.生源国别。我校来华留学生中欧美发达国家留学生很少,主要的生源国使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沙特阿拉伯、苏丹等中亚、中东及非洲国家,这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水平普遍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来华留学学历生教育培养带来很大的难度,对学生规模、层次的进一步发展、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局限性。

3.专业分布。作为一所行业院校,我校发挥自身在石油石化领域的特色优势,努力将石油工程、地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主干专业建设成为来华留学生教育品牌专业,同时随着中国石油海外战略的不断推进,相关专业也成为来华留学生来校学习的首选,有80%的本科学历生在这些专业攻读学位。

二、我校本科留学生教育中面临的问题

1.留学生汉语言基础差。绝大多数留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接受过预科教育。我国现阶段的预科教育阶段通常是以基础汉语学习为主,辅以科技汉语课,学生初步涉猎专业学科的相关知识。一年预科结束后,留学生虽然具备基础的汉语言能力,对中国文化有了些许了解,对在华学习环境也比较适应,但多数学生在汉语言知识和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相关专业知识等方面还未能达到进入学校专业阶段学习的基本标准。并且我校专业以理工科为主,设置的课程本身专业性强,专业术语多,表达方式也较日常汉语晦涩难懂。很多中国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尚且会遇到困难,更何况母语是非汉语的外国学生。

2.留学生数理化基础薄弱。我校留学生多数来自于非发达国家,学生在来华前所接受的基础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尽管在预科教育阶段曾学习过数理化课程,但由于当时教学进度快,课时数量多,学习强度大,学生学习效果不够明显。而且我校相关专业的学习对数理化基础要求较高,留学生学习比较吃力。

3.留学生培养方案设置不够合理。我校与其他兄弟院校的做法相似,留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使用的培养方案仅是简单的在中国学生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删除人文、英语、体育类课程,其他课程与本专业的中国学生保持一致,这种培养模式理论上遵循中外学生的趋同化管理,也是对欧美一些发达国家通行的做法的效仿,但是实践发现,教学效果不太理想。从现阶段我校留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无论是在语言能力、基础知识认知能力方面都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单纯地强调趋同化管理,困难重重。有的学生甚至还没过适应期就对学习失去了信心,进而直接影响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我校在来华留学生本科生培养质量体系建设方面的探索

1.优化留学生培养方案。学校结合外国留学生的心理和文化特点单独制定行之有效的留学生培养方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注重对留学生汉语、中国文化素养、专业核心知识及实践应用能力培养。(1)强化留学生汉语和文化类课程教学。汉语言基础薄弱是留学生学习中文授课专业的最大障碍,为提高留学生汉语能力,我校试行在留学生进入专业阶段后,继续加强对留学生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素养的培养,加大语言文化类课程学分所占比重,通过贯穿大学本科四年的汉语言和文化类课程设置帮助学生的语言能力实现由通识汉语不断向专业汉语拓展、深化和转换,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进步,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行业特色院校,我校鼓励教师编写专业汉语教材,辅助留学生专业学习。(2)强化专业核心知识教学。在确保专业核心知识传授的原则下,适当调整留学生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程设置,教学培养环节更有针对性,使留学生最大受益。同时加强核心课程教材建设,立足重点专业核心课程,编写适用于留学生教学的系列教材或讲义,形成留学生课程的特色和优势。

2.强化留学生教学过程管理。(1)夯实留学生基础教育。为帮助留学生完成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过渡,我校不断改革留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等公共基础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留学生基础课程实行单独开课,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降低难度,前期注重初高中基础内容衔接,进一步强化基础教育,为高等阶段学习创造条件。在高等教育阶段,对于留学生很难理解接受的“难点”、“非重点”教学内容,适当给予调整,教与学过程中注重实用性。(2)创新留学生教学模式。探索留学生基础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根据留学生不同的数理化基础及汉语交流水平进行分层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实施相对应的教学计划,做到“因材施教”。鼓励有留学背景的教师开设留学生课程,为留学生集中开课,积极探索启发式互动教学,采用讨论式教学、问题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留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灵活掌握授课内容,加强专业课程内容凝练,注重专业核心知识传授。加大平时测试力度,提高出勤考核和平时成绩比重,采取集中考试与文献综述、大作业、学习汇报等相结合的灵活考核方式。同时创造条件配备优秀助教在课后对留学生给予辅导。

3.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我校在培养留学生理论知识水平的同时,同样注重对留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注重留学生实习实践方案的整体化设计,强调实用性。日常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为留学生安排实习、实践环节,注重利用校内模拟仿真实习基地与现场实践的有效结合,增加现场(野外、油田、炼厂)实习、实践的机会。同时鼓励学历留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活动,提高留学生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将来就业方向,帮助学生尽快地适应就业岗位要求,尽快进入工作角色,让我们培养的来华留学生在全球化就业市场中具备更强竞争实力,这势必将对我国对外宣传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扩大招生规模及提高层次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学历生的规模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所高校教育国际化的水平,我校在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的同时,将把不断提高学历生的教育培养质量作为现阶段留学生工作的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校来华留学工作的新局面。

基金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建、思想教育与行政管理科研项目(2010B016)。

作者简介:徐长亮(1982-),男,吉林农安人,工作:留学生管理。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好身体的重要性,这使得体育教育人才备受人们关注。相对于其他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种必备素质,这是培养合格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基本要求,而课程的设置又对学生必备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很有必要。现本文就着重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备素质与课程的相关性。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必备素质 课程 相关性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工作是体育教师。而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至少五项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对此,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时应当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体系,最大程度的提升本科学生的这五项必备素质,为其今后的体育教师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更好的设置课程体系,需要从这五项必备素质出发,分析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课程分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首要素质。而对于该素质所对应的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基础课,每个高校都开设为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或者《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也是部分高校会选择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不如上述三门课程那样直接明显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产生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其所起到的作用,比如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方针,这些对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育行业也会有帮助。

二、身心素质与课程分析

要想从事体育教育事业,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身心素质,这与专业本身的息息相关的。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多数的课程都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关,比如各项球类项目、《武術》、《田径》等,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其运动能力。而专业理论课《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提供了理论指导;《体育康复学》、《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和急救》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并使其掌握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而在心理素质方面,《体育心理学》、《安全教育课》等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为其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体育教学能力与课程分析

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当然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就是体育教学能力。关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课程相对较多。如《体育教学论》、《教育学》、《体育教学论》、《安全教育课》、《普通话口语》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还有《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关的课程也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四、组织和管理能力与课程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后若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因此组织和管理能力也是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该素质的培养中,《体育管理学》、《教育实习和见习》、《运动竞赛学》是相关的课程,可以使该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运动竞赛学》更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系统的了解运动会等活动的整体流程,了解场地的安排和器材的管理等技巧,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铺平道路。

五、体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与课程分析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更贴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于该项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毕业论文》、《体育科研方法导论》、《体育统计与SPSS教程》等课程上,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全新的科研思路,使其在思想上建立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体育科研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在体育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统计相关的课程虽然看似与体育专业无关,但实际上却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有用,应该给予重视。

六、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高校应当抓住机会,积极创新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模式,从培养学生必备素质的角度分析其与课程的相关性,从而使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能符合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毕业设计 质量

[作者简介]魏瑜芬(1971- )女,陕西华县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语用学。(陕西渭南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2010年度院级研究生专项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词汇错误分析及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KZO2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就一点达成了共识——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衡量高校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毕业设计(论文)。2004年,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或许,由于在撰写和批改上遇到种种难题,一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呼吁取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实际上,撰写论文的能力,是大学生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一、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为了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客观的评估,笔者收集了渭南师范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三所陕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以及河南平顶山学院和平顶山工学院自2004年以来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共58份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相应的五位毕业生指导教师进行了访谈,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选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法研究和文学评论。其中约有55.6%的学生论证一些较先进的教学法在口语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精读教学等中的运用以及怎样去实践;约有27.8%的学生撰写关于文学评论方面的论文,大多数把评论的重点放在像《苔丝》《呼啸山庄》等这几本小说以及海明威、杰克·伦敦等的小说上面。第二,有约30%的论文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强,有的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第三,约有75%的学生论文引述部分占去全文的60%以上,有的甚至只有摘要、前言及结论属于自己撰写的,其余均抄袭。第四,句子结构混乱现象、句意和语法错误严重。第五,大部分参考文献陈旧。

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师生比例失调、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各高等院校师生比例在最近两年内虽有所改善,但毕业生数量的突增和青年教师成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构成了一对明显的矛盾。以渭南师院外语系2008年的教师队伍为例,在岗教师67人,有指导论文权利的教师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5人(学士学位),刚毕业的硕士青年教师4人(助教和见习教师),而08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40人。正是这25位教师要指导14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每周还需上平均20节的英语课,粗略指导论文的现象常有发生。笔者在对其他四所院校的五位指导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发现指导教师队伍年轻化、指导经验缺乏的问题几乎在每所这样的院校都存在。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相对滞后

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专业素质是主体、心理素质是保障。而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抓人才专业素质的同时却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经过笔者对自己所在院校外语系2006级一个即将离校的毕业班36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根本不重视,基本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而成,还有同学反映本班有20%以上的同学是完全网上下载的论文,还有个别几个同学是出钱让人代写的论文。在对这些毕业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那些毕业论文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甚至抄袭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班上学习差的学生,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有的还是班干部,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感觉写不出那么长的论文,嫌搜集资料、撰写、修改等太麻烦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素质、艰苦奋斗精神、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

(三)毕业生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工作一般规定在第七学期才开始进行,而此时也才刚刚开论文写作课,同时,一些毕业生也开始陆续找工作了。这样,当学生几乎还不知道毕业论文怎么写、研究什么、格式是什么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让他们开题了。刚刚开了题,这边又要去实习,实习刚刚结束还没来得及搜集资料静下心去撰写时,又要开始找工作了。所以,时间怎样分配、课程怎样分配,这是校方应该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硬件设施不足

应扩招思路的要求,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不是举债扩建校舍,而学校内涵的建设则相对缓慢。如: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研究设备不足;有些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资金和场地严重缺乏;学校图书馆及信息网络供给不足;等等。另外,一些社会单位不愿接受实习生,使得学生的实习基地常常不能落实,即便落实了,单位也不太愿意让毕业生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评价思路单一

近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新建院校仅以毕业论文形式来衡量和评价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无论文理科,毕业论文都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实际上,毕业设计原本的意图是对学生几年专业教育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训练,检验的方式并不一定非得拘泥于论文形式。经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如果让所有对撰写毕业论文形式不感兴趣的学生硬着头皮去写论文,便容易助长学术不良之风——抄袭和买卖论文。

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阶段应尤其注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保障机制以及创建一系列更科学化、人性化、全面化的衡量体系,来客观地评价本科阶段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教育成果。

(一)努力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扩招所带来的教师队伍年轻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经验缺乏的问题是这些新建院校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学校以及各部门必须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新聘教师正式上岗前一年的时间,组织新教师认真学习本专业教学法,开展师德教育。上岗后,除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极度缺乏教师方可上岗,且各部门应该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学习和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帮助青年指导教师增强指导能力,不断扩大毕业生设计(论文)的指导队伍。

(二)注重学生道德培养,加强创新教育

学生写作功底薄弱、缺少创新、格式混乱、抄袭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专业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素质教育是重点,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大学教育的失败。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因此,应该投入一定经费鼓励丰富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实际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素质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国民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毕业生之所以不能交上一份圆满的毕业答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创新素质。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知识,树立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各方面相互配合,加大投入和监控力度

毕业生设计(论文)不只是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而要从根本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全方位投入,全程质量监控。所谓的全方位投入,即人力、物力的投入,人力是指学生和教师的投入,物力是指经费的投入。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积极投入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从选题开始就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自选题目为主,教师建议题目为辅。课题可来源于学生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指导教师在研项目、社会企事业改革项目等。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在第七学期之前就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项目与各种竞赛活动,以此为依托,为学生进行观察、表达、交流、分析、写作、创新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

教师方面,院方应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充分调动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到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中来,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聘用社会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来指导学生。院方还应制定出相关的指导教师责任制度,使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从选题、开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一直到修改及定稿,指导教师一定要全程跟踪,充分体现“导”的作用。

经费投入方面,院方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并加大力度,主要用于学校实验室实验仪器的充实、网络资源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补给、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场地的租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社会调查等。

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监控力度不够也会造成对一些真正努力过的学生毕业评价的不公正。校方除了出台对教师指导工作的监督制度外,还应当引进比较先进的监测系统,配合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督,把惩治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写进校规,严重者将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这样才能最终消除那些不良之风,体现公平合理。

(四)改革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

近几年,一些专家不断提出本科毕业设计是否应该一概用论文来衡量的问题,对此,有的人建议继续保留,有的建议取消。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特点,笔者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部规定的毕业生应该进行毕业设计相关政策应当继续存留。我们不能因为米饭里有一点沙粒而不吃饭,也不能照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度——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都不用撰写毕业论文。首先,可以考虑实行科研学分制。大一第二学期就可以开论文写作课,教会学生如何搞科研,怎样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从大二一直到大四每学年学生的科研成果——论文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该生毕业生毕业设计学分的一部分,或者有些课程可以通过学期论文或研究综述来考核,考核结果也将作为该生毕业时毕业设计学分的一部分,从而缓解大四学生找工作和进行毕业设计时间发生冲突的矛盾。其次,对于达不到前者要求的院校,可以调整毕业设计的步骤,而且可以考虑把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从大学本科阶段的“规定动作”变为“自选动作”。那些真正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同学便会去尝试学术论文的写作,自然应当得到学校的鼓励和教师的指导。但对那些既没有兴趣独立提出问题,也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就不必逼着他们硬着头皮写什么学术论文了,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演出等都是检验学生的方式,不必强求整齐划一。

[参考文献]

[1]黄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2]张振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3]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9).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所在的学院侧重从下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

1 前期学习, 打好基础

必须在本科前期学习中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 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实验技能, 这是培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基础, 并引导其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本。无论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创新还是某个方面较小的创新都是需要对该领域有着较深的认识, 具备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因为创新的思想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沉淀及组合, 只有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打下稳固的基础, 大学生们也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较为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 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 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需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 必须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意各个学科的综合渗透, 如在进行生物技术相关的几个专业学习中, 必须强调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系统知识的学习, 但要面向侧重这些基础学科中与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制药, 抗体工程等应用学科的联系, 同时学生要学好英语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 获得对应用学科内容深入理解。

2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 发掘其创新能力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 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 比如就当学生掌握一个基本实验操作后注意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 让他们去思考如果改变某些条件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在关键的操作上要进行点拨, 使他们进行科学地思考, 强调设计中关键点的重要性, 并提示学生是否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和符合自身特点的改进, 以提高其思考的质量。这样, 在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并引导其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达到发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首先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即在调研和实验中对所研究的项目, 从纵向、横向、正向等多方面展开辐射性的发散思考。多方面了解和分析同一事物, 以求总体把握事物本质, 分清主次。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实践中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可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以求选择最佳角度和方法, 实现解决问题的理想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当毕业设计遭遇一定瓶颈时, 要学生逆向思考, 由实践结果的好坏去反推设计的合理性。这有利于拓宽思路, 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防止思维的僵化, 克服习惯性思维。在毕业设计研究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所研究问题的潜力, 争取为学生提供一手训练材料, 以便学生去分析、推理, 从而从中探索出正确的答案或规律, 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举一反三地去思考, 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 运用逆推法拓宽思路, 可使思维更加活跃, 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的目的。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在经过初期的调研和实践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在实践中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帮助下提炼和深化观点的准确性及可行性。这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3 多方面积极创造开放的创新氛围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要创造较为开放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 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积极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并提供相关的意识和灵感。鼓励学生自由参与自由组队, 如以一个团队为单位, 在相关专业人员组织下, 在调研和实践后进行讨论, 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 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些场所通常是学生自发自觉组织讨论创新的环境;同时, 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囿于团队的讨论, 还可以在相关的专业网上论坛或者参加一些专业讲座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 形成最后的成果。

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在新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富于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坚持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挑战, 以积极心态和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各种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更好的适应社会。

摘要:本文对本科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洪艳, 李质馨.加强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10) .

[2] 林晓勇, 尤国志.本科教学实践与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 :101.

[3] 袁茵, 黄树林, 李浩明.创新课程生物技术药物药动学的设置[J].药学教育, 2006 (4) :17~19.

本科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是教育行业关注的问题之一,财政学因其发展历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人才培育上又有其相对特殊性,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学校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以下讨论。

关键词:财政学;就业能力;应用型;培养

自教育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竞争越趋激烈。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专业在现今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我们从发展历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等源头开始来分析,从学校培养教育过程中来探析。本文对财政学发展历程,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进行了阐述,对现今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初步探析,以期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1本科高校财政学专业分析

1.1 财政学发展历程

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中,系统地阐发了财政理论,财政学因此开始正式创立。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开始建立,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对社会主义财政的实质进行了阐述,阐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种种理论问题。主要研究了如下内容:①增加财政收入的源泉和途径。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财政和财务管理利用的积极作用。③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同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关系。④物资供求、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之间的综合平衡。现今我国的财政学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1.2 财政学学科组成分类

财政学科组成分类的标准比较多,通常以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内容,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等集中方式分类。如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以分为资本主义财政学:研究对象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财政学:研究对象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等。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等。

1.3 学科设置的内容及目的

财政学专业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用于培养具备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能够在财税及其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总之,经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政府部门,各类企业都工作,用武之地和适用范围行业非常广泛。

2财政专业的社会就业现状及需求

2.1 财政专业就业的影响因素

自高校教育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数量增大。据调查发现,现今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滑,已经引起多方注意。造成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滑的原因不仅仅是毕业生数量增大,同时毕业生择业区域,毕业生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学生就业率。

2.2财政专业就业多元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专业就业渠道以从原有的只是国家部门,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各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就业。现今不仅仅是国家部门,国有企业更多的是中小私有民营企业都对财政专业的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外的金融行业和外资企业,为了能抢占中国市场,也在大量的吸纳专业型财政学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财政学人才受各方青睐。

2.3财政专业就业压力

然而刚从大学毕业的财政专业大学生绝大部分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不具备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所要求的技能。同时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不但面临本专业,还面临其他相近相关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的激烈的竞争。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如何提升学校就业率是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科专业急需解决问题。

3如何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

3.1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财政学专业学科培养人员的认知

首要需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学术研究型高校、职业技术类的高校培养的人员定位和培育发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员必须是即具有技术能力又具备学术理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围绕这个基础定位,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的学科体系,建立自有特色优势的学科培育系统。

3.2 提升理论学生课程体系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理论体系建立提升,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还要加强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市场,切合实际,依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将培养学生成为整体型人才。

3.3完善财政学系统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科应该以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为主导,结合学校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科人才。第一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知识结构和能力为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第二加强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从学校理论知识,到企业进行实习,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社会需求,使之更早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便于更好的胜任工作。第三从业的多样化,促进财政学系统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发展改变,最好能依据学生特性在高年级时进行针对性培训教育。

3.4实践与专业度的结合

应用型本科学科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校内实验、公司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水准。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践,在正式入职前,能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企业优秀人才杰出校友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职场经验;提倡校内教师走出校园,与企业合作锻炼。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为学生实习奠定一个好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配合促进实践与专业度紧密结合,为提升就业能力夯实良好的基础。

3.5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认证

專业证书是证明工作人员经过学习、考试已达到任职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一种教育。职业认证中的专业证书例如注册会计书,注册资产评估师,银行从业证,基金从业证等在行业中就业提薪起着敲门砖头作用,它不仅是对自己水平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企业传达的自己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的良好信息。

3.6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

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一致,但总的说来的除了学历学位这些必须要素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因此在对财政学科的学生培养教育不仅仅放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上,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团队协助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力,创新力等各个方面培养。使之能够适应各企业,政府部门的发展需求。

3.7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应用型财政专业本科院校教师应在毕业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当前专业就业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引导学生尽早的开展职业规划,尽早的职业训练或者创业指导。学校应培育形成“全程就业”氛围,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四年,要根据财政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展工作。只有学生的就业意识被激活,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踏实学习知识和技能,努力实践,才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对财政学发展历程,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进行了阐述,对现今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初步探析。实践表明从源头明确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探析应用型本科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增进学校就业率关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波.于建业.马晓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增权培养 [J]. 教育与职业,2015(19):312-314.

上一篇:初中科学小论文范文下一篇:英语口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