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

2024-06-27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第1篇

国际汉语教学不但是语言教学过程, 更是跨文化交际过程。跨文化的概念对教材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促使教材研究者在编写过程中更为重视跨文化的因素。

教材是学习语言的媒介, 是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技能、学习策略的主要来源。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综合课是汉语教学的核心课程, 且学习汉语的学生大多集中于初级阶段。因此, 研究汉语综合课教材, 对于提高教材编写的质量, 提高汉语教与学的质量, 进而加强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践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际汉语教材有别于普通的语言教学类教材, 由于对外汉语教材在编写原则上需要将学习者的文化背景差异纳入考虑范围, 因此在编写过程中更为重视文化差异对交际功能的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六套初级教材的共同功能项目, 分析六套教材选用的功能项目的特点、共性和差异, 探寻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提出编写功能项目的建议。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博雅汉语-初级起步篇Ⅰ、Ⅱ册》《发展汉语-初级综合Ⅰ、Ⅱ册》《汉语教程-一、二册》《新实用汉语课本-一、二册》《掌握汉语-一、二、三册》《中文听说读写-level1 part1, level1 part2》。以上六部教材都是为综合课配套设计的教材, 编者的编写思路基本一致, 但是由于针对的教学对象的国别差异, 编写者所持的理念又不尽相同, 故而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 六部教材之间具有可比性, 对它们的对比分析, 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一、功能项目整合

本文通过比较杨寄洲出版编写的《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大纲·功能大纲》 (1999) 和国家汉办出版的《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功能大纲》 (2002) , 整合出的功能类别共有六类, 即:表达社交活动、表述客观情况、表达理性态度、表达主观感情、表达使令和社交技巧。其中表达社交活动共包括打招呼、问候、寒暄、介绍、感谢、告别、告辞、祝愿、祝贺、欢迎、相约、邀请、馈赠、交涉等14项功能;表述客观情况共包括叙述、说明、描绘、通知、转告、解释、纠正、辨认、询问、概括、报告、识别、比较、列举、排除、判断、推论等17项功能;表达理性态度共包括同意、不同意、肯定、否定、相信、不相信、承认、不承认、有能力、无能力、必须、不必、知道、不知道、接受、拒绝、批评、决定、责备、道歉、劝阻、可能、不可能、评价、打算、允诺、服从、忍让 (听任) 、支持、反对、中立、申辩、承担义务、批准、不批准、轻视、猜测、犹豫、不确定、嘲讽、怀疑、自责、发誓、保证、信任、不信任、有把握、无把握、选择等49项功能;表达主观感情共包括喜欢、不喜欢、高兴、不高兴、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称赞、希望、失望、担忧、后悔、害怕、着急、伤心、讨厌、抱怨、意外、同情、安慰、谅解、恨、不满、好奇、自卑、自夸、吃惊、奇怪、羡慕、谦虚、偏袒、淡然等33项功能;表达使令共包括请求、要求、建议、命令、提醒、警告、催促、委托、禁止、恳求、威胁、教导、指示、乞求、招惹、呼救等16项功能;社交技巧共包括开始话题、引起注意、引入话题、改变话题、请对方重复、插话、寻找更多的信息、确认对方是否听懂、退出交谈、结束交谈等10项功能。共139项。

二、六套教材中功能项目数量统计

(一) 六套教材中功能项目数量表 (见表1)

(二) 六套教材共有功能项目统计

表达社交活动类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打招呼、问候、寒暄、介绍、感谢、告别、祝愿、欢迎、相约、邀请等;五套共有的为祝贺、交涉;告辞和馈赠分别在四套和三套教材中出现。

表述客观情况类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叙述、说明、描绘、解释、纠正、询问、报告、比较、推论等;五套共有的为辨认、列举、判断等。转告、通知、概括分别在四套、三套和两套教材中出现过, 没有出现识别和排除功能。

表达理性态度类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同意、肯定、否定、道歉、不可能、评价、打算、允诺、选择等;五套共有的是有能力项;四套共有项为不同意、拒绝、劝阻、猜测、不确定、无把握等;三套共有项是无能力、批评、犹豫、自责等;两套共有项是必须、知道、接受、责备、怀疑、有把握等;相信、不相信、不必、不知道、决定、忍让 (听任) 、支持、反对、不信任等功能只分别在一套教材中出现;没有出现的功能为承认、不承认、可能、服从、中立、申辩、承担义务、批准、不批准、轻视、嘲讽、发誓、保证、信任等。

表达主观情感类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喜欢、高兴、满意、不满意、称赞、抱怨、谅解、谦虚等;五套教材共有项包括不愿意、希望、安慰等;四套教材共有项包括愿意、担忧、不满、好奇、吃惊、奇怪、羡慕等;三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后悔、着急、伤心、意外等;不喜欢、自夸出现在两套教材中;不高兴、害怕、讨厌只分别在一套教材中出现;失望、同情、恨、自信、偏袒、淡然则没有出现。

表达使令类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请求、要求、建议、提醒等;催促项出现在四套教材中;禁止、教导出现在两套教材中;恳求在一套教材中出现;命令、威胁、指示、乞求、招惹、呼救等功能未出现。

社交技巧六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引起注意、改变话题;五套教材共有项包括引入话题、寻找更多的信息;四套教材共有项只有开始话题功能;四套教材共有项包括请对方重复、确认对方是否听懂、退出交谈等;两套教材共有项包括请对方重复、确认对方是否听懂、退出交谈;结束交谈功能只在一套教材中出现过;插话功能没有出现过。

三、六套教材课文功能项目特点及原因分析

(一) 六套教材涉及到的功能总数相差不大, 所选取的功能项目相似度较高。

包含功能数量最多的是《掌握》, 教材中覆盖的功能数量占我们统计的功能总表的56.1%, 包含功能数量最少的是《中文》, 占47.5%。六套教材平均每套相差的功能数量只有3个左右, 差别较小。由于初级教材选取的场景一般都关联着留学生的日常生活, 所以几套教材的场景相似度较高, “场景、话题制约着功能”, 因此其功能相似度也较高。编者在设计教材时也往往选择覆盖率高的场景, 尽可能多的把功能项目融入教材中。

(二) “表达社交活动”和“表述客观情况”这两类功能大类的覆盖率是最高的。

初级综合教材的课文形式分为短文和对话两种。在短文体中, 比较、描述、列举、叙述、说明这几个子项目占大多数, 其中叙述学习者的生活和学习经历、描写人物外貌、描写景物和处所等方面较多, 其他的功能项目相对而言, 较少涉及。在会话体中, 使用频率明显较高的是“表述客观情况”下的子项目“询问”。

(三) 表达理性态度、表达主观情感、表达使令、社交技巧这三项各套教材所涉及的数目各有不同, 较无规律可循。

可见各套教材的编者在编写时的理念和侧重有所不同。人类的态度和主观感情是丰富多彩的, 因此表达理性态度和主观情感功能的项目重合率较低。而情感上的表述是跨文化交际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这表现出了现有教材此部分的编写不足。

(四) 表达功能的六个大项中, 各个功能子项目的覆盖率也有很大差别。

各教材在编写时, 虽然会参考功能大纲的描述, 但由于功能大纲本身缺少定量研究, 无法量化, 因此也造成了每课功能数量不同的结果。

四、汉语初级综合教材功能项目编写建议

(一) 按“产出”、“接收”划分功能, 保证使用率最大化

功能大纲中的六类功能项目, 从接收信息的功能项目类别上看, “表述社交活动”和“社交技巧”是属于信息接收范围内, 另外四类项目和信息的产出相关。前文中我们指出, 功能大纲缺少定量评估, 只有定性描述, 因此本文建议研究者按使用的频率将功能项目定量,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将其进行排序, 然后从学生的需求出发, 筛选出进入初级功能大纲的功能项目。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上讲, 教学上要求“以学生为中心”, 激发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师少讲, 提高学生的开口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多的依赖于教材选择的内容的和如何编排项目。教材编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功能安排, 编写情景时考虑留学生常使用的情景, 考虑留学生的交际范围, 确定是留学生之间还是与中国人交际, 要保证所学的内容最大化的应用。

(二) 按功能编写教材内容

为了提高教材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本文建议, 从功能教学法的角度编写教材内容。可以在每课开始前, 标注本课的功能项目, 引起学生更多的关注。同时, 教材中各部件的编排, 如课文、生词和练习等, 可以围绕功能项目开展, 不必完全按传统顺序进行。同时每课配有扩展内容, 即列出为了使用同样的功能, 还可以使用哪些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 《新实用》和《掌握》的编排要更利于学生的接受。此外, 也要注意场景话题的自然性、真实性、典型性。

摘要:国际汉语教学不但是语言教学过程, 更是跨文化交际过程。跨文化的概念对教材的影响越来越大, 也促使教材研究者在编写过程中更为重视跨文化的因素。本文通过考察六套初级教材的共同功能项目, 分析六套教材选用的功能项目的特点、共性和差异, 探寻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 以跨文化交际的视角提出编写功能项目的建议。

关键词:跨文化,汉语教材,功能

参考文献

[1]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理论研究与应用[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4.

[2] 刘珣.新实用汉语课本 (一、二册) [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1.

[3] 李晓琪.博雅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4] 荣继华.发展汉语初级汉语上下册[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5] 王方.对初级阶段七套汉语教材功能项目的考察[D].北京语言大学, 2011.

[6] 姚道中, 刘月华主编.中文听说读写level1 part1, level1 part.Cheng&Tsui Company, 2008.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第2篇

1.1 学生情况的比较

刚接触汉语的学生, 脑子里对汉语一无所知或稍有了解,随着词汇学习的深入,词汇量越来越大,但在脑中的分布是零散的。另外,来华留学生已至少熟练掌握一门语言,这对汉语学习打下了基础,但容易受到语言负迁移的干扰。中级阶段的留学生,脑中初步形成了一个汉语词汇网络,对汉语已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母语负迁移的影响逐渐减弱。汉语水平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日常交际需要。

词汇学习需求上, 初级阶段的学生汉语学习上同时有语音、汉字、语法学习的压力,词汇获得的途径除了教材便是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和补充,习得方式获得的词汇极为有限。对词汇义项要求也较为单一,只需了解基本义项,无暇关注同义词辨析、多义词的其他义项。中级阶段学生已基本没有汉语语音、语法和汉字方面的障碍,因此对词汇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希望了解词语的文化内涵,对同义词辨析显示出热情,对多义词在不同义项上的组合功能产生兴趣,获得词汇的途径也不仅限于从书本和课堂学习。

1.2 词汇教学任务的比较

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办公室考试中心制定的《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共收词8822个,其中甲级词1033个,乙级词2018个,丙级词2202个,丁级词3569个。甲级和乙级所收录的3000词为常用词,是初级阶段的学生所要掌握的。经过学习,基本能满足学生学习交流、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的需要。中级阶段的词汇量界标是5000词, 包括甲乙两级的3000常用词和丙级的2000次常用词。除了掌握这5000词外,学生还需要进一步扩大词汇量,提高词语辨析能力,要能理解词语蕴含的文化含义,修辞含义。

2初、中级阶段词汇教学方法比较

2.1 适合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方法

2.1.1 翻 译法

翻译法就是把词语直接翻译成学生的母语或其他媒介语言。在初级阶段的词汇教学中这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汉语词语和外语不可能完全对应, 词语在内涵和用法上总会有所差别,而且翻译法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和思维,使学生难以摆脱外语的干扰,教师应尽量少用。

2.1.2 直 观形象法

即利用图片、实物、动作、声音、影像资料等生动形象的方法把词义展现出来。在解释力和趣味性上,直观法都优于翻译法,因此能用直观法的地方就最好不用翻译法。直观法特别适合用来解释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如:太极拳、毛笔、京剧、饺子、包子、中国象棋等。

2.1.3 语素教学法

语素参与构词后,大多依然保留语素义,这就为词语的学习带来了便利。采用语素教学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语素义尽快地理解词义, 另一方面可以利用语素的组合来扩展词汇。但语素教学得有个度,否则会给学生造成错觉,认为汉语的词义就是词语组成部分的语义之和,这样望文生义认为“黑板”就是“黑的板”,“白菜”就是“白色的菜”,甚至会泛化规律而造出一些生造词来。

2.1.4 聚合法

聚合法就是按照词的聚合关系来安排词语的讲授和扩展。汉语中的词不是一个个零散地储存于我们大脑中的,而是按照关系形成词汇网络,构成一个个语义场,说到一个词,会激活与之相关的一类词。教师按语义场教词汇,可以增强词语之间的联系性,便于学生学习和记忆,使学生逐渐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词汇网络。

2.2 中级阶段的词汇教学可以采用的方法

中级阶段是留学生扩大词汇量的关键阶段,课文难度加大,新词语大量出现, 对新词语的掌握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入高级阶段学习。

2.2.1 语素教学法

语素教学法是每个阶段都适用的词汇教学方法。初级阶段主要利用这一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记住词语,中级阶段继续发挥语素教学法的这一功能, 同时利用它来扩展词汇。比如“分离”一词由两个语素组成— ——“分”和“离”,可以根据这两个语素扩展出“分解、分裂、离别、远离”等词。语素法还可以用来辨析同义词,如“紧急”和“危急”的主要差别就在“紧”和“危”的语素义差别上。同样,在中级阶段利用语素法时也要掌握一个度,避免望文生义和生编硬造。

2.2.2 同 义词辨析法

同义词辨析是汉语词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同义词辨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词义差异(包括词义侧重,适用范围,词义轻重,个体和集合等);(2)用法差异(包括词性,充当句法成分,各类常规搭配和搭配限制等);(3)色彩差异(包括语体色彩,感情色彩,地域色彩等)。教师在进行同义词辨析时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突出两个词的相异之处,切忌长篇大论。

2.2.3 联 想法

联想法就是利用词语之间的各种语义联想来扩展词汇。这和初级阶段的聚合法有一致的地方, 但聚合法是完全由老师决定把目标词放入哪个语义场, 联想法是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来进行语义联想, 不同的学生由于思维方式和生活经历的差异会产生不同的语义联想。比如,说到“母亲”,有人联想到“父亲,外公,外婆”等亲属义场中的词,有人则联想到“漂亮,温柔,勤劳”等形容母亲品质的词。联想法中,学生的主动性更大,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学习效率也由此提高。

2.2.3结合语境教学法

即教师把词语放到句子或更大的言语单位中, 让学生在语境的帮助下确定多义词的词义或了解词语的引申义。结合语境讲授词语,能使学生置身于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在动态过程中学习词语,摆脱静态学习的简单乏味,同时让学生产生记忆联想,保证记忆的深刻性和长久性。

3结语

本文只是粗浅地介绍了几种对外汉语初级和中级阶段词汇教学的方法,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又岂是三言两语就能介绍完的,本文的目的是想引起人们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视, 探索更多更有效的词汇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词汇教学效果,改变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薄弱环节的现状,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运用汉语的能力。

摘要: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初级阶段作为留学生学汉语的起始阶段,中级阶段作为承前启后的阶段,是词汇教学的两个关键性阶段。本文在对比这两个阶段学生情况和词汇教学任务后提出了相应的词汇教学方法。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第3篇

英语和汉语属不同的语系,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 (IndoEuropean Family) , 而汉语则属于汉藏语系 (Sino-Tibetan family) 。两种语言在句法结构上存在许多差异。1976年, 美国语言学家Charlies Li和Sandra Thompson提出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2 主语的定义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一书中对主语下的定义是“the subject of the sentence has a close general relation“what is being discussed”;the‘them’of the sentence, with normal implication that something new (the predicate) is being said about a‘subject’that has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in an earlier sentence”。根据《朗文当代英语词典》, 主语是“A noun, noun-phrase, or pronoun that comes before a main verb and represents the person or thing that performs the action of the verb or about which something is stated”。《现代汉语》中把主语定义为“在主谓词组中,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 放在谓语前面, 回答‘谁’或者‘什么’的问题”。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一书里, 用一个比喻来说明主语二重性时指出:“主语只是动词的几个宾语之中提出来放在主题位置上的一个……由上述定义来看, 英语和汉语主语是有区别的。其不同点是汉语主语仅指主谓词组和主谓句中的陈述对象, 不适用与非主谓句的分析, 而英语主语只有句子才有, 词组不存在主语, 而且一般句子都必须有主语才正确, 比如汉语“出太阳了”, 这是一个非主谓句, 译成英语则是“The sun has come out”。

3 英汉主语语义比较

3.1 英语和汉语主语的语义不同

英语的主语从语义上来看只有四种。

1) 施事主语:We caught a thief.

2) 受事主语:The thief was caught red-handed.

3) 形式主语:It rained heavily last night.

4) 主题主语:The book is very interesting.

决定英语主语的其实是与动词间的一致关系。从主语的条件来看, 英语只有一个, 即名词性。其他词类要做主语, 必须通过构词变化, 变成名词。比如“幸福不会从天将”, “happy”不能做主语, 要变为“happiness” (will not fall from the heaven) ;“写诗是他的爱好”, “write”不能做主语, 要改为“writing poems” (is his favorite) 。

汉语的主语从语义上来看, 至少有十种。

1) 施事主语:警察抓住了小偷。 (The police caught a thief.)

2) 受事主语:三个小偷都抓住了。 (All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3) 零位主语: () 下雨了; () 刮风了。 (It is raining.The wind is blowing.)

4) 主题主语:老虎是一种动物。 (A tiger is an animal.)

5) 时间主语:昨晚抓住了三个小偷。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last night.)

6) 地点主语:公共汽车上抓住了三个小偷。 (Three thieves were caught on the bus.)

7) 方式主语:这么快就盖好了房子。 (The house was built at admirable speed.)

8) 工具主语:一把菜刀闹革命。 (He began his revolutionary career with a chopping knife.)

9) 存现主语:处处有热心人。 (There are warm-hearted people everywhere.)

10) 关系主语:这件事请保密。 (Please keep quiet about this.)

3.2 英语和汉语主语的词类不同

英语主语只能由名词、名词短语、代词、动词不定式、动名词或名词从句等充当, 而汉语则无此限制, 可由谓语性的词或词组充当, 如主谓词组、动宾词组等都可做主语, 形容词都可做主语。

Li和Thompson就主张各种语言的主题都:

1) 总是定指的;

2) 不需要同句中动词有什么句法上的选择关系;

3) 也不需要动词来决定;

4) 功能可以概括为注意力的焦点;

5) 不控制动词的形态变化;

6) 总是出现在句首;

7) 与被动转换, 反身代词转换, 使令式转换等句法过程无关。

赵元任将汉语主语和谓语的关系归纳为主题与述语的关系, 而不是施动者和动作的关系。按照他的分析法, “那回大火, 幸亏消防队来得早”这句话中“那回大火”是主语。这种关系建立在“有关” (aboutness) 的基础之上, 这是汉语句法的一大特点, 通常称之为“汉语式主题句”。

第二类“汉语式主题句”是所谓的双重主语句 (double nominative sentence) 的一个特例。双重主语句指的主要是两个句首名词词组都可以理解为施事的。

例如:他肚子饿。

第三类双重主语结构。

例如:他们你看我, 我看你。

第四类“汉语式主题句”, 主题和述语中的一个位置都没有结构上或语义上的联系,

例如:那种豆子一斤三十块钱。

第五类“汉语式主题句”, 句首的名词词组既不是句中动词的施事, 也不是受事;而且由于动词的基本论元齐全, 句子结构看上去挺完整, 所以句首名词词组似乎跟动词没有关系。

例如:这件事你不能光麻烦一个人。

第六类“汉语式主题句”。

例如:物价纽约最贵。

4 汉语主题与英语主语的转换

4.1 主语选择

既然英语是主语突出的语言, 而汉语是主题突出的语言, 我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 如何把汉语句子转换成英语句子, 就不能直接把汉语主题当成主语, 首先就必须确定主语, 并把句子的主题放在适当的位置。例如:凡是已经发现的错误, 我们都已经采取了或正在采取纠正的步骤。

A.For all the mistakes having been discovered, steps have been or are being taken to correct them.

B.We have corrected or are correcting all the mistakes having been discovered.

对译文A和B进行比较, 我们就会发现译文A突出了英语语言的特点, 主语选择“步骤”而不是“我们”, 突出了句子的重要信息。

英语中的地点和时间名词及其短语大多数情况下做状语, 充当主语时, 其谓语动词一般用有灵动词, 而这些主语译成汉语时又转换成状语。试比较:

1) 在罗马城发生过许多伟大的历史性事件。

Rome witnessed many great historic events.

2) 罗马帝国在五世纪灭亡。

The 5th century saw the end of the Roman Empire.

4.2 主语转换

英语中形式主语it使用广泛, 代替真正的主语, 这种表达法主要体现叙事客观性、间接性和婉转性, 而汉语中没有这种用法。汉译英时应善于使用这一句式。试比较:

覆水难收。 (It is no use crying over split milk) .

同样在做英译汉时, 汉语往往是将非人称主语改为人称主语, 被动改为主动或采用泛称或是隐称的方法。例如:

It is said that he was a spy in World War II. (据说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当过间谍。)

4.3 主谓一致

汉语主语谓语不存在保持一致关系, 汉语没有英语的形态标志, 就没有必要让每个汉语带上主语, 而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把主语隐含。英语中的主语的特点就是主语谓语一致, 要求谓语动词与主语在人称、性、数等形态变化上一致。例如:

He, as well as his brothers, likes movies.

5 结束语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方面分析了英语主语和汉语主语的不同。句法功能上汉语的主语没有英语那么重要。有时可以省略主语用话题点明, 而英语中主语必不可少。汉语不重形式表现, 特重意义选择。不通过形式或形态来表示语言成分的关系, 而是让语义本身来体现这种关系。

摘要: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 在于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本文对英汉语言中主语语义, 充当主语的词类进行对比, 探讨英汉语言中主语的特征特点, 帮助英语学习者在英译汉和汉译英时正确的运用主语。

关键词:主语,主题,语义

参考文献

[1] Charles Li, Sandra Thompson.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1.

[2] Quirk, Randolph.A Comprehensive Grammar of the English Language.London:Longman, 1985.

[3] 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Press.

[4] 刑福义.汉语语法学.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6.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第4篇

在“商南同乡网”看到网友发的一个帖子讲述在陕西省的南部地区流行的一种方言与陕西大部分地区的语言大相径庭,如“569”意思是指“鹅卵石”、“瓜固儿”意思是“河蚌”、“孩(鞋)篮簸”意思指“针线篮子”、“夹肢窝”意思指“腋窝”、“开踢坡”意思指“膝盖”、“水鸡儿”意思指“田蛙”、“讲(读赶)奶奶” 意思指“谈对象、找老婆” 等等、,这些方言在陕西商南县尤为流行,被当地人称为“商南方言”。

在长江中下游北岸有一座城市安庆市,这里的方言与“商南方言”完全一致,其实两地的方言语系是同一种语系,即所谓的“商南方言”就是“安庆方言”。为什么相距千里的两个地方会说同一种语言,这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原因。

在清朝盛世时期,政府推行的是按户按丁纳税的税收政策,因此,地方人口的多少决定了地方政府的税收数量。清朝初期,陕西南部地区人口稀少,其原因是因为明末李自成起义根据地在商洛地区,起义失败后,清军在当地实行清剿起义农民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当地人口损失极为严重,以至于在清政府成立后一段时间在陕西南部形成了地方上“有官可置、无民可治”的现象,地方政府税收寥寥无几。为改变这种现象,清政府借鉴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经验,便继续实行大规模的移民,向陕西南部山区实施强制性移民,这次移民始发地除了湖南湖北外,安徽省安庆地区的居民也成为这次移民的主力军。

安徽省安庆地区是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最大的地区,辖一市八个县,历史还曾管辖长江南岸的池洲市和至德县和东流县(东至)。安庆在清朝历史上大部分时间是安徽省的省会城市,这里人口众多。当清政府从安庆向陕西实行移民初期,采取的是“三丁抽

一、五丁抽二”的强制手段,移民在迁徙路线上,沿途各州县政府采取接应和监督措施以防移民私自回老家。(这个事实在《安徽潜阳王氏家谱》和《商南县志》上有所描述)此次移民的起始时间大概在乾隆前期,在安庆的一些家谱中描述于乾隆初年就有安庆人被迁徙到陕西(《安庆福六堂刘氏家谱》记载族人于乾隆初年迁居陕西),而且当时被迁徙的安庆居民相对来留在老家的兄弟们而言是一些强壮的劳力,因为当时陕西南部相对于安庆地区其生存条件要艰苦一些,可以说这些移民为家族作出了相当大的牺牲。这些移民达陕西后逐渐站稳脚跟,艰苦创业,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以至于在清乾隆后期当安庆地区遭遇大水和大旱而发生饥荒时,早期到达陕西的安庆移民已经有能力接纳了大批安庆的兄弟和老乡,为他们提供避难所。由此看来安庆人迁徙陕西的时间不是集中在某一个时间点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

至于在这次移民中安庆地区究竟有多少人去了陕西,由于历史记载很少,已经很难推断,安庆地区官方史志上已没有丝毫记载安庆人迁徙陕西的文字,这也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只能从一些相关的信息中我们才能获知这次移民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安庆市桐城县(现已经改制为桐城市)文史馆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在研究桐城人口变化时惊奇地发现清初期的桐城人口居然与现在的桐城人口相持平,按照中国人口发展规律,近三百年时间人口数量不变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如今看来,这种现象与安庆人移民陕西结合起来就有了合理的解释。

复旦大学曹树基教授撰有专研《清代安庆移民迁往陕南资料汇编》,通过研究陕西南部一些地方志和文献得出结论,陕西商州、兴安州、汉中府在乾隆期间吸纳了来自于赣楚粤皖川等地的大量的移民,且移民前的人口数与移民后的人口数比例达一比十,来自于安徽省安庆地区的移民则集中在商州,其中商南县、山阳、镇安等县安庆人最为集中,《商南县志》记载“乾隆二十年后,江南安庆数县人襁负迁商、爰得我所,闻风兴起,接踵者日众,此商南有‘小太湖’之名也”,这说明迁入商南的安庆人在当时人口中已占大多数。这里的太湖是指安庆地区太湖县。这里再讲一个小插曲,上个世纪末,曾经有商南王姓人到江苏无锡太湖去寻根问祖毫无收获,后辗转到安庆太湖,一到太湖,此人就确定此处是其老祖宗的祖居地,因为这里的语言与商南话完全一致,后来果然不出所料在安庆太湖找到了祖居地。

曹教授通过对部分府志的研究得出一个移民人口的保守估计:陕西商州、兴安州、汉中府在乾隆期间移民人数在300万以上,其中兴安101万、汉中141万、商州68万,而根据商州数据推算,陕南(包括镇安等地)则有移民120万以上。我们通过对安庆一些家谱的研究表明,这次安庆人移民最终目的地不仅仅是陕西,而在湖北的郧西、河南的淅川也有大量的安庆移民,这说明发生在乾隆年间的移民数量要远远大于曹教授的保守估算。

虽然目前无法得知安庆人迁居商南县的有多少人,但从语言传承关系可以推断,现在商南人的大多数应该是安庆移民的后代,所谓的“商南方言”就是“安庆方言”。 方言

普通话

解释

开踢坡

膝盖

坡在安庆话中有骨关节的意思,读音为bo,安庆话中B和P常混用。

板牙

门牙

旧安庆民居正门无墙,有一扇扇活动木板组合而成,称之门板。延用。

耳刀

耳朵

安庆话“朵”DUO读DO少了中间的“U”,“耳刀”为“耳朵儿”联读音。 谬

没有

MIU,没有的连读音。 夹肢窝

腋下

加读GA(嘎)。

下巴角

下巴

读HA4(哈)PA2(爬)GUO(国)。安庆语中常有XI=H、JI=G、B=P。

头毛、狂毛(卷发)。

眼睛罩

眼镜

读EanEingZHao,其中E发音为鼻音,为现代汉语音标所没有。

拐子

瘸足人

安庆话中拐子也指拐卖儿童的人。

安庆话中JIAO读JUO、GUO、GAO三种声,如嚼、角、觉。

沟积

皮肤汗腺排泄物。 鞋

XIE读HAI,同序2。 光头

男孩

脖子

淬子

烧水壶

淬字读音准确为CEI平声,安庆口语中UI发音多为EI 排刀

菜刀

569

鹅卵石

典型的安庆土语

吊子

放在灶中煨汤的陶罐,又称吊罐。

靸 sā子

拖鞋

又称鞋踏子、踏子 舌条

舌头

口条

猪舌

水鸡儿

青蛙

又如:田鸡、石鸡(石蛙)等。 手帖子

手帕

有发音为“手捏子”。 水焐子

热水袋

菜秧儿

小白菜

六谷子

玉米

安庆人认为玉米为五谷杂粮之后的第六种粮食,“六”安庆话读LOU 癞头鼓子

癞蛤蟆

因其叫声和形象而称之 冻疱子

冻疮

BAO读成PAO疱 不好过

生病

背心

脊背

纷皮

皮屑

皮读第三声

侉饼

一种烧饼

与北方烧饼不同,侉饼油条为安庆特有的早点之一

板笏

同侉饼

桐城市将侉饼读成板笏,取其形状象过去大臣上朝时手捧的”笏”.之意。 混子

青鱼

鲲鱼KUN读成HUN 手妈子

手套

妈指儿

手指

“拇指”的安庆音

手爪

手指

手爪在安庆口语中仅指人类的手指

烧锅的

老婆

还有“屋里的”“家里的”,“的”音为DI,安庆人“的”、“地”音不分

老板

老板、老公

老板有“自己的男人”之意,同意思的还有“老的”。

爹爹

爷爷

与北方人对“爹”的理解不同 伯伯

父亲

读“北北” 大大

父亲

“大大”读第一声

家公

外公

家JIA读GA,又如家婆=外婆 佬

佬佬为叔叔,与普通话“姥姥”为外婆同音

讲奶奶

讨亲

讲奶的们,托人找对象的意思。“讲”安庆话读“GANG” 到婆家去

女子出嫁

小伢

小孩

伢读A的鼻音 光头

男孩

草狗

男孩

泼皮

指小孩身体好能吃苦,好养活。“皮”为轻声。

上人

长辈

顺手

右手

古语中左为上右为下,到安庆话演变成顺和反。反手=左手

指嘎

手指甲

手拇虫儿 哪个

个读GUO或GO 炆蛋

茶叶蛋

么落地

哪里

什么省去什,又如:么事、么话、么会等

麻石条

青石板路

安庆盛产花岗岩,其色白带黑斑,如芝麻。用花岗岩铺路,故称之。 搭小锅

过家家

围颈

围巾

楼梯坡

台阶

条把

扫帚

条帚

茅厕

厕所

又有称:登缸、一号 告状

拉屎

角子

硬币

JIAO读成GUO=GO 挑子

调羹、勺

锅荫

厨房

堂荫指客厅、天井 房间里

卧室里面

间读成GAN 肫

禽类的胃

“肫”读Jun,四声,即为北方的“胗子”

蓠蒿芽

安庆的一种名菜,香脆可口,春季上市,与咸肉(安庆人称之腊肉)炒。 落子

垃圾

低头猛走

擂读第一声,同义的还有“驼” 高头

上面

头读兜 底下

下面

下读哈,四声。同时作动词,如:把货下下来

兜在安庆话中为根部的意思,如树兜、菜兜等

包被

小被子

婴幼儿用的被子

背褡儿

背心

褡为古语常用字,安庆话中古用语常见

来事

事读SI,同英文nice义。 掸水

抄水

把蔬菜等放在沸水里略煮捞出 囊[niang3] 洗

清洗

在旺火上略。 [例]小菜秧~几哈兹就熟了,很炒还吵老了哎!

做汤

汤铺了,漫了。炖肉汤漂起的杂质;漫溢。把~舀掉;汤~出来了。

把液体和固体分离,把汤逼出来。

堂灰

灰尘

同义的有:腾灰 落脚货

剩下的

白天

安庆话常用古语“昼”指白天,如上昼、下昼

炸肉

粉蒸肉

炸娘子

知了

炸读第一声 茶壶炉子

开水房

转、打眼

车,古语。例:把头车过去、在木头上车个洞。

小包车

小轿车

玩、戏

雪子

几多

机司

强嘴

清儿八早

以小儿

一阵

于是

巷道

后着

朝儿=大后天,昨朝啊西

乖乖隆冬等 叫喊

冰雹

多少

司机

顶嘴狡辩

清晨

从小

一起

合适

胡同

后天

=昨天、前朝 感叹词

古汉语,读XI,如:清嘶鬼叫

犟嘴,JIANG读QIANG

有古语“从×××时起”的含 我们~到迎江寺去玩

满意、顺当等意思

他还~我一顿饭呢!

明朝=明天、后朝=后天、大后=前天

与之同义的有:啊嗟、乖乖,

上街

玩、戏

JIE读成GAI 裤兜裤头

短裤

电石

电池

痴(嗤)

可能是“驰”或象声字“嗤”。如:哦绰着平底还,地哈滑,痴搭倒着

痛嘴

接吻

经典!听起来很过瘾。例:乖,两个痛着直炸地。

把屎、把尿 屙

读窝WO 赖尿

尿床

啊介

语气助词

表示惊讶,很传神助词 (啊嗟,“嗟”在安庆话中常单独使用) 撑瞌子

打盹

撑读成岑 作兴

时兴

流行的意思

自作自受

一国人作嘛,要不然早考着大习哟(连读) (大习哟:大学。学读成XO) 走时

走运

扎zā

有“系、插、缝”等意思 老逼

厉害

BI指女阴部,安庆话常有用BI骂人的,有重男轻女之意思

轧钢

厉害

扎干,不知从何意引申而来 跎

同义词有:骇(读黒HEI3),[例]:那个扒手看到公安局的,~起来跑。

很多

[例]该上有一~地人。街上有很多人

射出

液体从狭小的孔眼迅速射出。嗯窝尿,能标几米远?

翻膘

翻身

尺鱼

剖鱼

来不彻

来不及

吮吸

困觉

睡觉

打平伙

AA制分摊

摔倒、跌

躲猫

捉迷藏

张开

溜骚

敏捷

(SUO4)有快的意思

撩俏

利索、爽快

回潮

返潮

便宜,刚好

就多买。

嗯晚上困告,高低~。

如:老鼠药(读哟)~死人

读SUO1或SO 也含XX意,觉读GAO

跌古语中多音字也读DA

音,字不确定

用筷子搛菜

指人身手敏捷的意思!骚会办事

经典口语。如:菜卖巧一点,

去掉多的

划不来

损失更大

谬感头鸟

没有讲的,不要再提了。谬:没有,安庆话常用词,讲读成GAN 摸

磨蹭

烫饭

水煮饭

堵塞

读ZHU,气著着心 肘

转,拧

故意肘着搞

郁闷

做动词、形容词。呕人的事情,心里呕着。读四声

暗了

天暗、迟到

古汉语“晏”---日之将落的意思。

鬼画婆

乱讲话

鬼画符

卡(KA1)夹

[例]牛肉气多了~牙齿 开先

开始

起先,开头,起头等 SAI3

同义气词有:揹 掼

读KUANG4 捶

来回地砸

音夺 眡

眯看、斜视

音CI1 杪

尖梢

树杪子、菜杪子 孬子

傻子

如:兀伢皮耶(那小孩调皮) 渠

读KEI1 嚼蛆

嘴不干净

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范文第5篇

对于教学语法, 笔者选择是北大本 (2004) 、胡裕树本 (1995) 、黄廖本 (2007) 、邵敬敏本 (2001) 、邢福义本 (1993) 、南开本 (1994) 、钱乃荣本 (2001) 等现代汉语教材, 选择这些教材的标准主要是权威性和通用性。下文我们将从语素、构词法、词类等方面来分析它们的异同。

1 语素的比较

1.1 相同点

1.1.1 语素的概念大同小异 (见表1)

通过考察, 可以说目前学术界对于语素的定义已经取得共识, 认识到它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北大本、南开本和钱本都把语素放在了语法章讲述, 而其他四种教材则把语素放到了词汇章阐释。我们知道词和语素不但是词汇单位, 而且还是语法单位, 因此, 语素的概念、分类和确定即时词汇的内容, 也是语法的内容, 由于词汇讲述在前, 要讲词时涉及到语素, 所以多数教材把语素放在词汇章。

1.1.2 语素两种分类基本一致

(1) 构词能力分类。

经过考察, 我们要分析的七种现代汉语教材中都有按成词或构词能力的分类, 分出的类别是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不过胡本用的术语是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 邢本用的术语是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笔者认为语素按构词能力分类采用的术语应是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成词语素并不一定自由, 比如虚词“的”和“吗”都不自由。

(2) 是否定位分类。

除了北大本没有从是否定位上分类, 其余六种现代汉语教材都根据语素的是否定位分为定位语素和不定位语素。前者如“阿 (阿姨) ”、“老 (老师) ”, 后者如“人 (人物、伟人) ”。

1.1.3 确定语素的方法都是替代法 (替换法、同形替代法)

在我们分析的其中现代汉语教材中, 胡本、黄廖本、邵本和邢本都使用替代法 (替换法、同形替代法) 确定语素。而其它三种教材没有涉及确定语素的方法。

1.2 不同点

邵本和钱本现代汉语教材都对语素从是否独立成句 (能独立运用) 的标准进行分类, 分为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自由语素是能独立成句或能自由运用, 粘着语素是不能独立成句, 不能自由运用。其他五种现代汉语教材没有涉及这种分类。

2 构词法的比较

2.1 相同点

2.1.1 大多数教材都把词按内部构成语素的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

词按内部构成语素的多少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合成词分为复合式、派生式和重叠式, 这在语法学界得到共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 七种教材中邵本现代汉语教材把词分为单纯词、重叠词、派生词和复合词。他的分类只不过是把其他教材中合成词的三类独立出来与单纯词并列。另外钱本把重叠式也放到了复合式的合成词中, 扩大了合成词的范围。

2.1.2 派生式的合成词的类型基本一致

七种教材中都把派生式的合成词分成前缀+词根和词根+后缀两种形式。前者如“老 (前缀) +师 (词根) ”, 后者如“帘 (词根) +子 (词缀) ”。

2.2 不同点

2.2.1 关于“书本”类的构词类型

我们考察的七种现代汉语教材中除了邵本外都把“书本”类的词放到补充式的复合词中, 而邵本把其独立列类, 称为量补式。笔者认为从教学语法的层面上归到补充式完全可以, 而从理论语法的层面可以单独列出来。

2.2.2 关于“连绵词”、“联绵词”的术语问题

笔者发现在七种教材中在介绍单纯词的类别时除了邵本中是“连绵词”外, 其余都是运用的“联绵词”。尽管古代二者的意义一致, 但是我们还是选择最通用的“联绵词”这一术语。

3 词类的比较

3.1 相同点

3.1.1 划分的主要标准都是语法功能

我们考察的七种现代汉语教材中对于词类的概念和划分目的以及划分标准是一致的, 都认识到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而不是语音分类, 也不是语义分类。

划分词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而划分的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 语法功能指的是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

3.1.2 汉语的词类都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这七种教材中都继承了古代学者对汉语词类实词和虚词的划分, 他们的共同观点是实词中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和量词, 虚词中有介词、连词和助词。

3.2 不同点

3.2.1 分类层次不一致

北大本、胡本、黄廖本、邢本和钱本中实词和虚词都是直接划分到小的类别, 实词和虚词的下面都没有划分中类。而邵本和南开本在实词和虚词下面都有中类, 最后划分到具体的词类。

3.2.2 关于副词的归类

对于副词到底应归入实词还是虚词, 北大本和邢本把副词归入虚词中, 原因是虚词的封闭型, 意义比较虚灵, 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其他的教材把副词归到实词中, 根据是副词能单独充当状语。产生副词归类的分歧是分类标准的宽与严。在笔者看来, 很多副词还存在一定的意义, 并且能充当句法成分, 还是归到实词为最佳选择。

3.2.3 关于拟声词和叹词的归类

胡本和邢本把拟声词和叹词归到虚词下面, 二黄廖本和邵本把他们归到实词中, 南开本把二者作为和实词和虚词并列的特殊词类看待, 钱本没有谈到拟声词和叹词。

总之, 我们通过对新时期的七种现代汉语教材语法部分的比较分析, 廓清了每本现代汉语教材的教学语法体系中词法的异同。

摘要:本文从语素、构词法、词类等方面对北大本 (2004) 、胡裕树本 (1995) 、黄廖本 (2007) 、邵敬敏本 (2001) 、邢福义本 (1993) 、南开本 (1994) 、钱乃荣本 (2001) 等现代汉语教材进行比较和分析, 对目前教学语法体系中的异同予以梳理, 指出了教学语法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教学语法,语素,词类

参考文献

[1] 北京大学现代汉语教研室.现代汉语 (重排本) [J].商务印书馆, 2004.

上一篇:汉语言文字使用规范范文下一篇:汉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