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

2024-07-31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1篇

1 测绘生产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

传统的测绘生产管理主要是依靠人的主观性进行管理的, 这种管理模式过于落后, 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环境。当前企业生产所涉及的数据信息越来越广泛, 生产模式也正在像数字化、信息化迈进, 因此需要测绘系统对现代企业生产中的海量信息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以实现高效的企业运营, 提高工作效率, 增加经济效益。现代的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依赖性强、前期投入较大的特点。该系统要实现全面的发展, 必须要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 要使得不仅可以满足大企业的数据生产要求也要满足小企业的小量生产需求。为现代企业的管理提供高效、规范以及小成本的自动化管理技术。

2 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

2.1 概述

2.1.1 系统简述

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简称SMIS, 针对该系统我们采用对系统的软件设计进行设计与分析的办法。对系统结构为C/S模式, 在Visual Studio.net平台上开发出的软件进行研究。

2.1.2 系统目标实现

通过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这种可以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全新技术的运用, 使河南煤田地质局的测绘队可以实现更加高效、智能、可靠、安全以及标准化的部门建设, 可以对现有信息投资的保护作出最大的努力, 以此促进整个地质局的可持续发展。

2.1.3 系统开发环境

目前我国计算机技术、数据库管理技术和计算机编程技术以及网络技术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技术提高。基于这些技术的基础上, 开发出符合本单位实际生产情况的自动化办公管理系统。

2.2 系统总体设计

2.2.1 设计原则

首先进行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时, 要对本单位的生产环节以及信息需求进行调查研究, 设计的软件要根据企业测绘生产的流程进行严格的操作流程规范设计。其次在进行系统开发时, 必须要对系统的应用范围大小以及在生产中将起到的作用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再次在对企业的相关生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时, 要针对数据信息将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分类。如可以分为对资产、合同、生产以及查询方面进行功能管理设计。最后对系统的操作、维护以及拓展功能进行设计。

2.2.2 体系结构设计

根据企业对系统的功能需求将系统进行以下结构设计。主要针对企业内部生产流程包括:任务登记、技术设计、任务安排、质量检测;针对客户需求课分为移交客户、资料移交、统计分析;针对用户结构设为用户管理、历史记录以及人事信息。

2.2.3 主要功能及流程

2.2.3.1任务登记:

对所要投入生产的项目的合同信息进行登记, 之后经过上级批准后, 以委托书的形式, 下达生产任务。

2.2.3. 2 质量检查:

完成生产任务后, 要求检查人员对产品进行检测,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最后录入测绘系统, 交由上级审批、核实。

2.2.3.3下达任务:

经上级领导批准后, 项目经理将任务的生产日期以及检查日期通知给生产部门投入生产环节。

2.2.3.4生产安排:

生产部门在接收到任务指示后, 就要对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 将生产与检查责任明确给负责人员。

2.2.3. 5 技术设计:

合同信息中所涵盖的任务形式过于笼统, 项目经理可以在针对合同进行仔细研究之后, 将任务进行合理的细节化、具体化处理。并要对所涉及的技术设计信息进行记录, 并将信息以文档的形式进行管理, 最终经上级同意后方可执行。

2.2.3. 6 移交客户:

完成合同中的生产任务后, 将完成情况进行数据录入, 经上级领导核实、审批后。交给档案管理员进行移交任务, 使客户对最终生产结果进行验收。

2.2.3.7资料归档:

在客户满意之后, 将所有的生产环节交由档案管理员进行备案管理。

2.2.4 系统目标实现

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 使企业的测绘队的生产工作实现了资金、物流、数据以及工作流程的统一运行, 实现了企业生产信息的全覆盖管理;先进的自动化办公模式, 使企业的计划管理体系更具灵活性并且较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的行之有效;也使测绘部门的数据管理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与制度化。

3 结语

测绘工程管理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快捷的特点。但是由于目前只能应用在大规模的数据管理中, 而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由于该系统的运行模式良好, 在经过不断的技术改进以及系统更新升级之后, 会具备在各行业的生产流程管理中被广泛应用的价值。

摘要: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 各行各业已经将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科学技术运用到公司的管理中。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实现企业的数据库的建设以及实现高效率的办公自动化。本文将对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详细的分析并进行相关的实验设计, 以推进该项技术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测绘工程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参考文献

[1] 帅开德.测绘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中南大学, 2007.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2篇

知道老师: 薛武强

论文撰写人: 叶美佳 赵楠楠 左厚全 联系方式: 15002773413

组员分工

组长:叶美佳——任务安排、资料准备、可行性分析、心得体会 组员:赵楠楠——系统分析、排版、心得体会 组员:左厚全——系统设计、排版、心得体会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的前提:

(1)项目背景:本超市对库存管理还处于人工操作阶段,管理人员众多,工作 效率低下,管理手段落后。采用计算机代替人工的信息处理作业,提高管理效率,实现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已成当务之急。

(2)功能要求:本产品可用于超市库存管理中的出库管理 、入库管理、在库 管理。 具体包括:

1)期初数据:用于录入系统启用期初的数据,以保证用户业务数据一致性、连续性。 2)日常业务:

1、入库业务:处理用户入库业务:采购原材料或商品入库、生成品入库、委托加工收货入库、借入存货入库、来料加工入库、调拨入库以及其他入库业务。

2、出库业务:处理用户出库业务:销售出库、材料出库、委托加工发料、借出存货、来料加工出库、调拨出库以及其他出库,系统支持出库后的拣货、装箱业务处理。

3、库存调整:处理库存调整业务:库存转移、货位转移、盘点调整、组装拆卸、形态转换、报废出库。废品处理。

4、备料计划:可以根据委外加工订单生成备料计划,从而计划进行指导仓库的生产备料业务。

5、冻结/解冻库存:支持为销售订单、调拨订单、备料计划进行库存预留冻结。 3)查询统计分析:

1、库存存量查询:系统支持以下查询:现存量的查询、库存展望量及可用量查询、在途量查询、货位卡片收发存业务查询、货位分布查询。

2、账簿查询:系统中账簿查询主要有:库存台账、出入库流水账、业务备查簿、废品备查簿、借入借出备查簿、来料加工备查簿、同时系统还支持与存货明细账核对的对账功能。

3、储备分析:主要包括:最高最低库存、安全库存的储备分析,保质期预警分析、配套资源分析、呆滞积压动态分析、库龄分析。

4、查询统计报表:主要包括以下统计:收发存汇总表、收发存日报表、收发存月报表、入库汇总、出库汇总、库存状况表、公司存货分布汇总表、多公司产销量汇总表、组装拆卸汇总表、形态转换汇总表、转库汇总表、材料消耗汇总表。 (3)项目目标:建议系统主要的开发目标包括: 1)人力与设备费用的减少; 2)处理速度的提高;

3)控制精度或生产能力的提高; 4)管理信息服务的改进; 5)自动决策系统的改进; 6)人员利用率的改进;

(4)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几个方面:

1)技术可行性:本系统为一个C/S模式的应用:在服务器端将运行一个 数据库服务器,客户端的软件为本次开发的库存管理系统。

2)经济可行性:开发库存管理系统需要初始成本及日常的维护费用,但 是投资是为了以后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库存管理系统具有以下作用:

1、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2、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

3、减少仓储面积,提高房产综合利用;

4、加快资金周转;

5、防范陈呆死账,降低应收账款;

6、强化财务监控;

7、高效决策。

3)组织与管理上的可行性:超市领导和部门管理干部全力支持库存管理的信息化,仓库部门所有人员赞成使用库存管理系统,新系统的建立将会导致数据传递路线、处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改变,业务管理人员乐于接受。

2.对现有系统的分析:目前,该超市的仓库管理系统是由仓库部门负责,通过人员操作的方式进行管理。

(1)人员:当前,仓库管理部门共有人员20名,主管1名,单据保管员1名, 其余18人分3班,每班6人,轮流上岗。一周7天分上下午,上午7:30-12:00,下午13:00-17:30,晚上 18:00-22:00。

(2)费用开支:人均月工资1200元,超市一年内需支付14400元,20名员工 一年支出为288000元,如加上社保等支出,数目不小。 (3)局限性。目前人工操作管理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保管管理困难:有的货物积压严重,采购成本居高不下,有的货物严重短缺,导致销售时才发现不足,库存盘点不及时,时间久了,丢东西和货物损毁查不出原因,出入库时找不到存放地点。

2)无法进行准确及时的成本,毛利核算:成本管理永远是主管的主题,特别是现在面对多变的市场环境,如何及时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行科学合理的成本预测,成本分析及成本控制,及时准确的为超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信息,显得至关重要。而目前的人工操作很难满足管理者的需求。

3)管理信息相对独立,市场预测手段,方式落后,严重影响超市科学决策,建立科学的市场信息反馈系统已迫在眉睫。

4)应收帐款居高不下,占用了大量资金,严重影响了超市的资产运作效率,加大了超市的经营风险。 3.建议方案分析 (1)方案原则。

1)制定调查计划,确定调查范围;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求用户参加;

4)实事求是的记录调查情况; 5)及时分析、归纳、总结; 6)尽量使用规范的调查辅助工具。 (2)业务处理流程: 1)采购入库业务流程 2)销售出库业务流程 3)库存调拨业务流程 (3)技术难点分析:

1)系统以C/S模式为基础,基于B/S模式的功能还需要加强; 2)利用现有的技术,该系统的功能基本完全能够实现; 3)要合理安排开发人员,保证团队质量;

4)对项目进度要求,凭借项目团队的力量完全可以按期完成。 4.其他问题

(1)投资及效益分析:

1)支出。软件系统开发及操作人员培训费用:约50000元人民币。硬件设备添置费用:10000元人民币。共约60000元人民币。

2)投资回收周期。按系统使用后人员减少50%计算,一年减少费用144000元,加上间接经济效益,回收周期为半年。 (2)社会因素方面分析。

1)法律方面的可行性。该系统软件不存在侵犯专利权和版权的法律问题,在法律方面具有可行性。

2)使用方面的可行性。从该超市的行政管理和工作制度方面看,能够使用该软件系统。软件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具备使用该系统软件的基本素质,在使用方面具有可行性。 5.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研究,该库存管理系统符合超市的需求,所提方案切实可行,可以立即进行开发。

超市库存管理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摘要:超市库存管理在欧美等国已实行多年,如今,在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也迅速地得到了推广。它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实时和准确地反映店内的销售情况,以便为超市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支持。超市库存管理的内容就是商品的入库、出库和库存管理,它是商品管理的中间环节。用数据描叙货物的收入、发出和储存的状态,实际反映了商品在超市内流动的客观过程,库存管理和商品管理的其他环节都有直接联系。可以说它在商品配送管理中起着枢纽和基础的重要作用。有效的库存管理,可降低运营成本,进而提高商品周转率,这样才能减少因风险造成的损失,从而使利润达到最高点。一个超市的库存,也就代表了这个超市的大部分资产总额。如何将这些静态的资产以最快的速度流转,这就是库存管理的目的。一个好的超市,并不是只有畅销的商品就行了。因为畅销的可能都是固定的某些商品,而有些商品可能进了超市后,就无人问津,这样不仅使这些商品占据了库房空间,而且也积了大量的资金,使得资金运转相当的困难。要改善库存周转率不高的状况,就必须先从了解超市目前的库存情况开始,而要了解库存的情况,就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管理,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库存管理的效率。 通过信息系统的查询可以方便的找出目前最畅销和滞销的商品,然后再利用各种行销方法,将滞销的商品销售出去,这样就可以避免超市因为滞销而造成的损坏、过期和资金积压等问题。我所设计的超市库存管理系统由库存商品信息模块、库存商品供货商模块、库存管理员模块和进货信息模块,库存盘点信息模块和更新库存数据模块组成,它们分别实现商品信息管理,商品供货商管理,商品进货管理,库存盘点管理和更新库存管理的功能。 1库存管理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库存管理的方法主要有ABC管理法、定量订货法、定期订货法以及经济订货法(EOQ)、JIT库存管理方法等。 1.1ABC管理法

ABC管理法又叫ABC分析法,就是以某类库存物资品种数占物资品种数的百分数和该类物资金额占库存物资总金额的百分数大小为标准,将库存物资分为A、B、C三类,进行分级管理。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对企业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一般A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1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70%左右;B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2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20%左右;C类物资数目占全部库存物资的70%左右,而其金额占总金额的10%左右。 1.2 定量订货法

(一)定量订货管理法的原理

定量订货方式是指当库存量下降到预定的最低库存数量(订货点)时,按规定数量(一般以经济批量EOQ为标准)进行订货补充的一种库存管理方式。

(二)定量订货管理法参数的确定

a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确定的情况下,不需设置安全库存:订货点=订货提前期(天)*全年需求量/360,即 R=LT*D/360。

b在需求和订货提前期都不确定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安全库存:订货点=(平均需求量*最大订货提前期)+安全库存,安全库存=安全系数*√ˉ最大订货提前期*需求变动值。(注:最大订货提前期,开根号) 1.3 期订货法

定期订货法是按预先确定的订货时间间隔进行订货补充库存的一种管理方法。

定期订货法的原理: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最高库存量,周期性地检查库存,根据最高库存量、实际库存、在途订货量和待出库商品数量,计算出每次订货量,发出订货指令,组织订货。 2系统分析 2.1 需求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零售业也在迅速的发展,各种大中通过大量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当前的该超市的业务由于采用的是手工管理,账目繁多,仓库的存储比较凌乱,没有次序。这样使超市的饿销售前台在领料的时候造成了不必要的时间的浪费,导致工作效率较低,使超市的整体效益下降,另外每种商品存放的也没有固定的次序,在领某种缺货的商品的时候耽误了时间,加之几个仓库距离较远,库管员、计划员和有关领导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困难,对所需物资的缺货与否了解的不太及时,不能将缺货信息快速的传递给采购部门,也不能尽快的与供应商联系,使得物资供应效率低下,影响销售。同时每月的月末报表会耗费大量的大力,且由于手工处理容易造成失误,从而影响了数据的效率和准确率,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因此,该超市必须建立相应的库存管理信息系统,使其能根据市场的情况和用户的需求,及时合理地采购所需商品,并对所采购的商品进行有序的分类或编码存放,如可以按照生活用品,食品,服装类等等进行分类,也可以对每种种类的商品在进行细分,比如食品也可以分为肉类,海鲜,奶类等,服装也可以分为儿童,女式,男士等。也需要对不同的商品进行分类存放,例如可以将食品类放在冷库,家中用品可以放在1号仓库,服装可以放在2号仓库等。在详细分析中我们将会详细的说明。同时又能科学的对商品进行管理,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使销售环节与仓库紧密的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比较协调的系统,在取货以及供货方面都节约时间,有效地改善当前管理的混乱状况。根据对该厂的库存管理的情况所做的调查和参考有关资料,发现目前该超市在库存管理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不能及时获得存库信息,库存信息不够准确,无法及时了解哪种商品销售的比较好,及时的采购某种商品或者对某种快到期的商品进行促销活动等。 2.2 调查研究与现状分析 2.2.1 现代库存管理系统的特点

因为传统企业库存管理存在以上的问题难于适应现代管理的要求,所以现代企业库存管理系统 要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的库存管理流程

存货的商品种类不同,所涉及的业务环节及它们所组成的业务流程也各有差异。一般而言,库存业务包括入库处理、货物保管和出库处理三个主要部分。通畅的业务流程是保障高效库存管理的基础,应具备优化、无冗余、并行作业的基本属性。

(2)商品代码的化管理

设计出一个好的代码方案对于系统的开发工作是一件极为有利的事情。由于商品种类繁多,这种编码技术对所有存库商品按照层次和类别赋予唯一的编码。它是区分不同商品的最主要的标准,具有易读和易记的特点,使得管理者只需要知道商品得编码,就可以了解该商品的有关信息,以便在每日的繁杂的管理中,保持规范有序的状态。 (3)系统异常报警

当库存数量小于商品的最低库存限度的时候,系统发出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应该向供应商进行订货;在库存数量大于商品的最高库存限度的时候,即商品积压的时候,系统也会发上警报,提醒管理人员应该停止商品的进货活动,就是说企业库存管理系统能防止商品的供应滞后于车间对它们的需求,也能防止对它们的需求,也能防止商品过早的生产和进货,以免增加库存。对企业的生产起了保障作用,同时节省了企业的流动资金。 2.2.2 组织机构图

.2.3业务流程图

根据系统调查阶段的数据资料,确定该超市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工作过程如下:首先是销售部根据销售情况,查看哪种商品需要缺货,即向仓库提出货物请求,并列出详细的货物类型,库管员根据货物需求单在仓库进行查询所需商品的剩余情况,当仓库有足够的货物时则向销售部发出提货信息,根据需求并向销售部发货,如果仓库缺货,则把缺货信息列出并向采购部门发出信息,采购部门针对仓库发出的信息向针对性的供应商进行订货,在一定的时期内货物还没有到达的时候则向供应商再进行催货工作。等货物到达时交给仓库进行处理按照货物的不同类型进行编号入库,仓库进而向销售部发出提货信息并向销售部进行发货。并记录出入库的详细记录。 其业务流程图如下图2-2所示:

.2.4数据流程图

根据业务流程图的处理过程,把数据处理的过程画出其数据流程图,通过更详细的数据流程图描绘更具体的数据处理过程,如图2-3所示:

2.3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是对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项、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逻辑等组成部分的严格定义,下面是本系统的数据字典。 2.3.1数据项的定义 数据项编号:I-01 数据项名称:商品编号 别名:无

简述:某种商品的编号 类型:字符型 长度:8字节 取值范围:数字+英文字母 数据项编号:I-02 数据项名称:单价 别名:购入单价

简述:某种商品的购入单价 类型:数值型 长度:10位, 小数2位

取值范围:0—99999 数据项编号:I-03 数据项名称:库存数量 别名:实际库存数量 简述:某种商品的库存数量 类型:数值型 长度:5位整数 取值范围:0—99999 2.3.2数据流的定义 数据流名称:入库单 编号:D1 简述:采购人员填写的商品入库凭单 数据流来源:采购人员 数据流去向:库存记录

数据流组成:日期+入库单编号+商品编号+购入数量 流通量:30份/天 高峰流通量:50份/天 数据流名称:发货单 编号:D2 简述:供应商向采购部门填写的发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供应商 数据流去向:采购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发货单编号+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发货数量 流通量:30份/天 高峰流通量:55份/天 数据流名称:领料单 编号:D3 简述:销售部填写的领料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销售部 数据流去向:库管员 数据流组成:日期+销售部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催货单 编号:D4 简述:采购部填写的向供应商催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采购部 数据流去向:供应商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订货单 编号:D5 简述:采购部填写的向供应商订货的信息 数据流来源:采购部 数据流去向:供应商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领料通知单 编号:D6 简述:销售人员填写领料信息 数据流来源:销售部 数据流去向:仓库

数据流组成:日期+销售编号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缺货统计单 编号:D7 简述:仓库填写的缺货记录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库存记录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未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D8 简述:库管员填写的对领料单校验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销售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已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D9 简述:库管员填写的对领料单校验的结果 数据流来源:库管员 数据流去向:库工

数据流组成:日期+采购部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数据流名称:缺货单 编号:D10 简述:库工向采购部填写的缺货通知 数据流来源:库工 数据流去向:采购部

数据流组成:日期+仓库编号+商品编号+数量 流通量:25份/天 高峰流通量:40份/天 2.3.3数据存储的定义 数据存储的名称:库存记录 数据存储的编号:F1 简述:记录商品的编号、名称、单价与库存数量等信息 数据存储组成:商品编号+购入单价+库存数量 关键字:商品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供应商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2 简述:记录供应商的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数据 存储 组成: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关键字:供应商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商品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3 简述:记录库存商品的编号、类别、名称、规格、单价、单位、存放位置、用途 数据存储组成:商品编号+类别+名称+规格+单价+单位+存放位置+用途 关键字:商品编号

数据存储的名称:销售部门信息 数据存储的编号:F4 简述:记录车间的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数据存储组成:销售部门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2.3.4处理逻辑的定义 处理名:校验单处理 编号:P1 输入:所领商品的信息 输出:是否合理

描述:对销售部门发出的领料单进行校验是否合理 处理名:处理已批准的领料单 编号:P2 输入:所领商品的信息 输出:是否能够供货

描述:如果仓库有足够的商品则向车间发货,如果没有则向采购部发出缺货信息 处理名:入库处理 编号:P3 输入:所采购商品的信息 输出:商品的信息

描述:对采购的商品 进行信息核对和分类并进行编号分类存放 2.3.5 外部实体的定义 外部实体编号:S1 外部实体名称:销售部 简述:向仓库提出领货的单位 输入的数据流:D6,D8 输出的数据流:D3 外部实体编号:S4 外部实体名称:采购部

简述:按照仓库所发信息进行采购商品 输入的数据流:D10 输出的数据流:D4,D5 外部实体编号:S5 外部实体名称:供应商 简述:向采购部提供商品 输入的数据流:D4,D5 输出的数据流:D2 3 系统设计 3.1 功能结构设计

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保障企业生产所需的所有商品供给,并通过有效地管理,提高库存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我们根据系统分析结果,得出本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3所示。进库功能主要是在仓库在采购货物的时候进行进库登记。然后再通过修改库存信息。在该厂需要进行提货时候向仓库发出提货单,如果仓库有货则发货并且进行出货登记,要是缺货则向采购科发出缺货单,并进行修改信息,当货物到达时向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发货。

计划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根据各生产部门上报的生产、维修及工程用料计划与已有的采购合同计划和库存情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及时根据生产计划的变更,修改商品计划,生产商品采购清单。

库存管路模块中的个子模块都由数据录入、修改、删除、查询等模块构成。其中数据录入模块包括对商品库文件的数据录入、商品购入文件的数据录入、商品出库文件的录入;数据修改是对上述三中文件的数据进行修改;数据删除同数据修改基本上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是将记录从相应的数据库文件中删除掉。其功能如下图所示:

3.2系统流程图设计

可从数据流程图到处信息系统流程图,如图3-2所示:

3.3数据库存储设计

数据库管理系统选用sql server2005数据库。本系统中领货数据为基础数据,缺货数据为中间数据。 4 信息详细设计 4.1 代码设计

代码设计代表事物的名称、属性、状态等的符号。为了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用数字、字母或它们的组合来表示。

为了和工作人员以往的管理方式一致,本系统采用区间码的形式来记录商品信息,区间码使信息处理的比较可靠,排序、分类、检索等操作易于进行。编码以数字和字母表示。根据行业标准,所有商品分为10大类(一位字母a----j),每大类又分为若干个小类(两位数字00----99),在小类中根据商品规格型号的不同以卡号(四位数字0000----9999)进行区分。设计方案如图所示。

4.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数据库应用程序的核心。数据库设计是建立一个应用程序的作重要的步骤之一,数据库设计的步骤分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系统实施和系统运行和维护。即主要的部分是在需求分析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4.2.1概念设计

经过调查与分析我们知道系统中主要有供应商、领用单位、和商品等几个实体。它们的主要关系有:

供应商和商品之间是m:n供应关系。 领用单位和商品之间是m:n的供应关系。 其中每个实体的属性分别为:

供应商: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商品:商品编号,名称,类别,规格,单价,单位,库存量,存放位置,用途 车间:车间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采购部:部门编号,联系人,电话 仓库:仓库编号,名称,电话,联系人 其E-R图如下图所示:

4.2.2逻辑设计

逻辑设计的任务是根据DBMS的特征把概念结构转换为相应的逻辑结构。概念设计所得到的是将E-R模型是独立于DBMS的,这里的转换就是把表示概念的结构E-R图转换为关系模型的逻辑结构。将上图转换为关系模式为: 供应商(供应商编号,名称,地址,电话,传真,银行账号)

商品(商品编号,名称,类别,规格,单价,单位,库存量,存放位置,用途) 供应(销售部门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车间(车间编号,名称,联系人,电话) 出库(商品编号,车间编号,仓库编号,供应商的编号) 存储(商品编号,仓库编号,供应商编号) 4.2.3物理设计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具体计算机系统(DBMS和硬件等)的特点,为给定的数据库模型确定合理的存储结构和存取方法。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设计大致包括:确定数据的存取方法、确定数据的存储结构。

5前台界面

本系统是用Visual Studio 2005 C#开发前台界面,实现具体的功能。 5.1用户登陆界面

课程实习心得体会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通过文献研读对学习分系统研究现状与成果进行分析,该文提出可行的学习分析过程,分析有效的学习分析工具。而后,笔者结合翻转课堂实验教学需求,从课前学习推荐和课后复习干预两个方面入手,设计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學习分析系统。

关键词:学习分析;翻转课堂;系统建模

软件工程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翻转课堂展开实验教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效果进行验证,效果明显。为了更加深入掌握学生课外学习情况,进一步剖析其线上课外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本文将进一步分析设计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的架构

1 学习分析概述

在教育信息技术界,随着学习管理系统和web2.0的普遍使用,学习者产生大量的数字学习轨迹,也就意味着教育机构面临着大数据需要处理,学习分析正是代表了教育中“大数据”的分析与应用。用传统的数据库软件进行捕获、存储、管理和分析是非常困难的,但研究者认为其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1]。于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学习分析(learning analytics)出现了。学术界对学习分析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在2011年第一届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大会(lak11)上,学习分析被定义为“学习分析技术就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关于学习者及其学习情境的数据,以期了解和优化学习和学习发生的环境”。

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从2011年开始每年一届,至今已取得一定的研究结果:学习分析形成了以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人工智能、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为主导学科的学术群合作研究态势,理念研究关键词分别呈现出社会网络分析、教育文本分析和可视化、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教育数据挖掘和计算机支持协作学习共同体的演变趋势,通过聚类分析,形成了以生成预测模型、数据集驱动的研究,语义对话与自动作文评分、知识建构与能力转化等代表的研究主题,以设计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混合研究法、教育数据挖掘等为代表[2]。

2 学习分析过程与工具

学习分析作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学者已经给出各自的研究成果:布朗在第一次学习分析和知识国际会议上对学习分析进行总结概括,提出学习分析的五要素: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学生学习、听众反馈、干预。学习分析研究协会设计了开放学习分析的集成和模块化平台,包括3个引擎:适应性和个性化引擎、干预引擎、分析引擎(中心)[3]。Bramucci和Gaton展示了一个推荐引擎Sherpa,通过挖掘多种教育数据源,展现包括电邮、语言等个性化服务,如为学生推荐课程、对危机学生进行干预,为学生定制校园信息等[4]。

综合分析以往研究成果,不难看出学习分析系统是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综合系统,该系统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研究背景,以学习分析为中心,实现学习干预为目的,数据挖掘与处理为主要途径,引入推荐引擎和干预引擎,通过人机个性化智能互动,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参考西门子(siemens)研究出的学习分析过程,本文提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建立个人学习习惯档案、学习者通过学习输入数据、结合智能数据进行学习分析、得出学习风格预测、智能推荐适应性学习资源。如图1所示:

1) 学习者输入数据:学习者借助移动终端、社会性软件、个人学习环境以及学习管理系统等各种学习软件开展自主学习,将该学习过程所产生的数据记录并存储下来。

2) 学习分析:在智能数据如课程语义数据、关联数据的参与下,对输入数据进行社会网路分析、概念理解,转化为影响成败信号。

3) 形成个人学习档案:根据现存数据或者输入数据形成个人信息档案,用来进行自我鉴定或数据推断。

4) 预测学习风格模型:根据学习分析产生的数据轨迹以及个人档案数据,预测学习者的学习风格模型。

5) 推荐学习资源:基于以上数据分析结果,系统自动推荐适应性学习资源或者教师根据结果实施干预,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率

学习分析技术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是整个学习分析过程的核心内容,除了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专业技术以外,目前教育教学领域已开发应用的学习分析工具可作为借鉴。

根据各学习工具所侧重的分析对象与类型,将其分为:学习网络分析工具、学习内 容分析工具、学习能力分析工具、学习行为分析工具及其他综合分析工具[5]。

学习网络分析工具的主要对象就是在社交网络中进行的学习交互,会产生大量数据,这些数据,可分为以学习个体为研究对象和以学习网络为研究对象,如个体在平台中的活跃程度或者网络中个体之间的关系角色,代表性工具如Gephi。学习内容分析工具主要分析师生或生生交流所产生的内容,与学生学习内容本身为研究对象,如论坛内容与课程内容等,代表性工具如Nvivo。学习能力分析工具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为分析对象,如通过量表或博客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进行测试,代表性工具如Enquiry Blogger。学习行为分析工具以学习者与系统的人机交互数据为研究对象,如学习者的登录时间,访问时间,完成作业情况等被系统自动记录代表性工具如Mix-panel。

3 学习分析系统设计

针对本研究课题的需要,基于对学习分析过程与学习分析工具的分析,构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需要考虑一下几个方面的设计原则:

1) 考虑翻转课堂实验教学需求,系统设计需要考虑课前学习分析与课后学习分析两部分进行设计,基于现实需求,课前分析结果更多的是系统自动进行分析然后推送,课后学习分析则可以较多的实现教师的干预。

2) 学习分析技术工具的选择与使用,要兼顾大数据处理、数据挖掘的专门技术和目前已经存在的比较成熟的学习分析工具。同时要考虑各种工具技术的可视化效果,则需要采用可视化技术来实现,因为可视化的结果对于教师或者管理员的干预特别重要。

3) 学习资源的设计需要考虑个性化学习需求,力求多样化多维度的进行学习资源设计,文本、视频、音频多元化提供给学习者。

4) 学习日至的捕获与记录需要从各个方面去设计,要求涵盖学习网络、学习能力、学习内容、学习行为等各个方面的数据信息。

5) 尽可能利用现存学习分析数据,例如将学生信息系统数据导入参与学习风格模型的推算。

遵循以上原则,对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进行设计,架构图如图2所示。

组件1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也就是对学习课件、测试题目、交流方式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力求多样化。如对于课件可提供ppt、视频、word等形式,测试题目可以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包括课前预习自测和课后复习测试,交流方式可以在线互动也可论坛留言等。

组件2多维学习日至数据库,也就是要求学习日至内容多样化,如記录学生登录系统时间点、访问时间段、访问人数、阅读课件驻留时间、测试题目回答情况,得分情况、在线互动人数、内容、论坛留言数据等。

组件3学习分析工具包括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处理技术和常用的学习分析工具,上文已给出部分常用可参考学习工具,其作用就是对组件2 记录存储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从而得出组件4的预测结果。

组件4预测学习风格模型,此处学习风格,侧重指不同学习者的学习偏好,如对不同媒体的敏感程度不同,可以推送不同的学习资源(组件5推荐引擎),学习时间段不同,可以帮助教师决定课程布置得时间(组件7干预引擎)等等,以求学习效果最大化。

组件6呈现可视化信息输出,主要是指预测结果的界面输出,便于管理者或者教师察看,从而提出干预措施。可视化结果对于研究来说特别重要,能够体现出该系统的有效性与必要性。

组件8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外部系统,已存现有学生的个人档案,可作为预测学习风格的一种判断依据参与分析。

4 结束语

本研究通过对学习分析概念、过程、技术工具等各方面的分析,结合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需求,设计出支持翻转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的学习分析系统架构。对于该系统尚处于设计分析阶段,后续需要进一步研究,将其实现并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 马晓玲,邢万里,冯翔,等.学习分析系统建构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 牟智佳,俞显.知识图谱分析视角下学习分析的学术群体与热点追踪——对历年“学习分析与知识国际会议”的元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6(2).

[3] 陈玉芸.基于学习分析技术的个性化在线学习系统开发与应用[J].高教论坛,2017(3).

[4] BRAMUCCI R,GASTON J.Sherpa:increasing student suces with a recommendation engine[C].LAK,2012:82-83.

[5] 孟玲玲,顾小清,李泽.学习分析工具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4(8):2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4篇

一、分级保护项目背景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 围绕检察系统工作和业务主线, 检察系统办公内网涉密信息系统的不断建设, 推动了信息资源和网络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了信息化发展所需的管理协调、规章标准和培训监督等软环境建设, 加快了网上“一站式”办公的开发利用, 在提高工作效率, 有效增强服务质量等方面,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为进一步信息化应用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随着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信息技术广泛深入的应用, 新的安全保密问题不断出现。从国家大环境来看, 信息安全保密形势异常严峻, 表现在敌对势力高技术窃密活动加剧, 而我国秘密信息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信息安全保密手段相对落后。对照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对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提出的更严格要求, 以及国家保密局对涉密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要求制定的更高标准, 检察系统办公内网在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现有的技术防护措施还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没有形成安全技术与保密管理有机结合的信息安全保密体系。因此, 很有必要按照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的要求, 加快办公内网分级保护建设工作。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堵塞安全漏洞, 消除泄密隐患, 完善办公内网安全防护体系。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入手, 技管并重, 提高保护国家秘密信息的能力, 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更加健康地发展。

检察信息系统建设单位应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审批管理规定》 ( 国保发[2007]18 号) 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 ( 国保发[2005]16 号) , 以《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 ( BMB17- 2006) 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规范》 ( BMB20 - 2007) 为基础, 以《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方案设计指南》 ( BMB23 - 2008) 为设计指南, 遵循“安全、实用、节俭”的原则, 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方案设计。

二、系统定级及安全建设目标

根据信息系统被破坏后产生的损害, 我国的检察信息系统分为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三个密级。信息等级保护是我国实施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制度, 应根据检察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信息系统密级, 并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管理办法》和《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分级保护技术要求》等标准和文件要求确定保护措施。安全保密建设目标是根据检察涉密信息系统业务需求及信息现状梳理和分析, 规划设计涉密网的基础网络设施、安全保密技术措施、安全保密管理体系, 从基本要求、物理安全、运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安全保密管理等方面保证检察涉密信息系统内涉密信息的安全, 确保涉密网的安全保密水平在技术上达到国家保密标准BMB17 - 2006 中机密级防护要求, 安全管理上达到国家保密标准BMB20 -2007 中机密级管理要求, 促使项目建设结束后能够通过国家保密局的分级保护测评。

三、建设内容

检察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建设内容包括中心安全系统、网络系统、应用系统及涉密终端建设工作, 具体包括: 防火墙、漏洞扫描系统、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网络防病毒系统、主机监控与审计系统、三合一系统、相关的防电磁泄漏屏蔽措施等。项目总体阶段包括项目方案设计阶段、工程实施阶段、验收及测评阶段。

四、分级保护中遇到的问题及分析

( 一) 虚拟局域网 ( VLAN) 技术的使用

VLAN中文又叫虚拟局域网, 是指网络中的站点根据需要可以灵活地加入到不同逻辑子网中的一种网络技术。通过划分VLAN, 节省了带宽, 提高了网络处理能力, 防止广播风暴, 增强了局域网的安全性。基于交换式的以太网实现VLAN主要有三种方式: 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 基于MAC地址的虚拟局域网和基于IP地址的虚拟局域网。基于端口的虚拟局域网是适用面最广的虚拟局域网, 它可以跨越多个交换机, 配置直观简单, 所有VLAN成员不必局限于一个物理范围内。检察机关内部不同业务部门往往在同一楼层或者同一办公室, 使用同一个交换设备, 所以通过VLAN划分能把不同业务部门分开。同时, 通过交换机的控制, 某一VLAN成员发送的数据包只能在同一VLAN之间发送, 而不会发送给VLAN之外的其他终端, 这样保证了涉密信息仅在本部门之间共享。基于端口方式划分VLAN缺点在于不够灵活, 由于系统内部大部分计算机终端都实行机随人走的策略, 当出现人员调动时, 若新端口和旧端口不在同一个虚拟局域网内, 就必须为他们重新配置IP地址。此外, 若涉密信息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共享时, 也存在因不在一个VLAN而无法传送的问题。这就需要技术人员根据本单位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制定出最合理的VLAN划分方式。

( 二) 防火墙技术的运用

防火墙是用来阻挡外部不安全因素影响的内部网络屏障, 其目的就是防止外部网络用户未经授权的访问。它是一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使网络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 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防火墙通常有两种基本设计策略, 黑名单策略即允许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禁止和白名单策略即禁止任何服务除非被明确允许。网络级防火墙一般是基于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应用、协议以及每个IP包的端口来做出通过与否的判断。检察系统防火墙一般部署在与外界检察系统信息传递入口和涉密服务器安全域边界处, 通过配置防火墙可以防止内部信息的外泄, 强化网络安全策略。但由于各单位配置策略不尽相同, 有的使用白名单, 有的使用黑名单, 就会出现防火墙启用的情况下个别服务不能访问的问题。这就需要整个系统内部上下级之间技术人员之间加强沟通, 尽最大能力配置出安全系数最高、最合理的防火墙策略。

五、结语

随着检察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就更有必要保障检察机关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必须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安全防护策略, 制定具体的保密工作机制。本文从检察系统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角度出发, 分析了分级保护实施步骤以及在施工中遇到的个别问题, 同时还提出了个人的一些建议。我国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工作还在不断推进, 希望各位同仁能共同努力, 多加讨论, 使分级保护工作不断完善。

摘要:检察信息化是检察机关实现办公自动化、办案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衡量科技强检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 检察机关基于专线网大力发展信息化水平, 使科技强检水平得到了提高。但是, 基于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安全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从检察系统分级保护背景出发, 分析了分级保护实施过程以及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检察系统分级保护,信息安全,虚拟局域网

参考文献

[1] 朱修阳, 吴圣杰.检察信息系统分级保护研究和体会[J].信息网络安全, 2009.

[2] 李元峰, 蔡雅良.浅析涉密信息系统的分级保护[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8.

[3] 赵宝磊.浅谈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工作的实施[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 2010.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5篇

针对上述的情况, 笔者通过中国期刊网等网络数据库搜集了最近8年 (2 0 0 0-2 0 0 8) 间的1 6 0篇相关文献, 同时参考了中国高等院校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2 0 0 5 (CISC2005) 和由国际计算机学会、信息系统学会和信息技术专业协会共同提出的信息系统学科的教学参考计划和课程设置I S2 0 0 2等相关资料, 并且对我国部分知名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体系、课程设置等3个方面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进行研究, 分析和总结目前部分高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课程体系研究的首要问题, 学生的知识体系、能力结构、教学单元、核心课程以及整体的课程体系都是围绕培养目标展开的。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1]中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 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并且据此规定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主要核心课程。

此外, 由于各个高校对于上述培养目标有不同的意见, 1 9 9 9年4月, 教育部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五高校组成课题组 (简称5校课题组) 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展问题进行研究。5校课题组在研究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时明确指出:具有坚实的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 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 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 从事各级各类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从事各种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人才[2]。

由于我国各个高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背景不同, 因此其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3]。目前我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背景主要分为4类, 分别为:

(1) 以科技情报专业为背景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 以经济学专业为背景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3) 以管理学为背景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4) 以工程方面专业以背景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综合上述4类高校的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 不难发现, 无论是近几年才开设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 还是从以往的一些学科发展而来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 在确定其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时候, 必然选择根据高校的性质、自身的发展历史和技术优势、周边地区对毕业生的技能要求等为基础。

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与能力体系

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知识结构

从培养目标定位来看,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是作为复合型人才进行培养的, 因此,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核心竞争力或有专业特色的知识结构, 才能够避免被其他领域的人才所代替。

由于单一的知识结构很难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需求, 必须科学合理地设置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具备的知识结构, 才能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毕业生满足社会日益变化的需求。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 主要由3大知识体系构成:通识教育、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等。

基础教育:包括高等数学、数据库系统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管理学和经济学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原理、运筹学等。

专业教育:包括信息分析与预测、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管理知识、数据挖掘、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2.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能力结构

信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信息系统规划、分析、设计与管理的能力, 并能运用系统工程理论、信息技术方法去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 对企业现有系统进行重新设计、改造和创新。根据信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及知识结构, 一般要求学生具有三个方面的能力结构, 即管理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和信息分析能力[4]。

管理能力:主要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在实际工作中要具有经济管理的能力和行政管理的能力, 能够利用所学的管理学知识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综合各方意见, 为决策者提供最优合理的建议。

系统设计能力:系统设计的能力是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具备将计算机技术知识与系统的分析、设计与维护的知识结合, 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实施来创造价值的能力。

信息分析能力:信息分析的能力是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具有信息搜集、处理、传播和使用以及信息的筛选、数据的加工等能力。

3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的模式与研究现状

3.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模式

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关键。课程体系构建要以科学性、专业性与广博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稳定性和动态性为原则。

根据上述的原则, 查先进和张基温提出了2种不同的课程设置模式。

查先进[5]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要求, 提倡采用“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这样一种课程设置模式, 即根据人才培养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结合各自的办学特点和优势, 提出学生应当掌握的知识点, 然后由知识点组成相应的知识模块, 由此构建完整的课程体系。他提出的知识模块主要有4个方面: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语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

张基温[6]提出了从核心专业课程扩展课程体系的模式。

(1) 从每门骨干专业课向前找必须的先修课;

(2) 整合进没有考虑到的学科标志性课程;

(3) 添加一些公共基础课程;

(4) 添加一些专业领域的必需课程和学校特色课程;

(5) 增添一些能够提高应用层次和向周边专业辐射的课程;

(6) 增加一些能够扩充知识面、提高社会应对能力以及学生兴趣的课程。

按照上述原则, 他提出了信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包括公共基础课程群、学科标志性课程群、核心专业课程群和专业辐射课程群。

从目前对各个高校的教学计划分析来看, 普遍采用了查先进的“知识点→知识模块→课程体系”的课程设置模式。

3.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设置目前的研究重点

在分析不同课程体系方案的时候, 越来越多的学者把课程设置的研究重点转向于提高实践能力方面。从各个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教学大纲、培养体系和教学计划, 可以看出, 目前各大高校,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不足[7]:

(1) 很少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毕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 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实践教学, 没有形成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系。

(2) 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提高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实践的能力, 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 还没有强化实践教学。

(3) 没有明确专业实践能力的具体内涵, 没有构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缺少实践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思路。

(4) 培养体系不完善, 不够具体, 定位不准, 导致学生毕业后难于就业, 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5) 专业没有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 加强学生管理知识的实习与社会实践, 注重和加强课程设计的教学, 没有严格毕业设计的选题和验收答辩, 没有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践教学在以后的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 该专业的学生只有通过加大对实践能力的培养, 才能够加强自身的竞争优势, 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4 结语

通过对收集到的文献和高校教学大纲进行分析, 可以得知目前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但是对于课程体系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方案。虽然各个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 结合自身的优势和周边社会发展需求来设置课程, 但是不等于不需要一个统一的体系或框架。

在未来的教学和研究中, 其方向应落在从根据社会的信息化需求出发, 沿着职业需求、知识与能力结构、课程体系等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 提出有适合我国现实的学科教程, 规范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课程体系, 并对核心课程给出具体的教学大纲。

摘要:通过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分析研究, 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体系、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信息管理管理与信息系统,培养目标,知识与能力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

参考文献

[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2] 胡宪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培养策略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 146 (6) :166~167.

[3] 张英.医药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 2008, 7.

[4] 何永刚, 黄丽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 2007 (8) :128~131.

[5] 查先进.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体系探索—基于科技信息专业背景的实证分析[J].情报学报, 2003, 4 (22) :507~512.

[6] 张基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J].计算机教育, 2005 (8) :48~5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范文第6篇

高压电力线路设计就是按照一定的原则规划一条从电厂到变压站之间最优的输电线路。按照电力线路设计要求, 设计一条优化的线路要求对线路跨区内的地貌、地物和地质情况非常了解, 传统的方法要实现这点是非常困难的。遥感图像是地表的真实拷贝, 具有覆盖面大、数据现势和信息直观的特点, 其光谱信息可以反映地质特征, 在电力线路的规划中可以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利用高分辨率航测影像进行线路设计能够大大地提高线路设计效率和质量。在高压输电线路设计工程中, 地形变化相对缓慢, 利用已有的DEM (数字高程模型) 数据建立三维模型, 进行通视性分析、弧垂分析以及受力分析, 则可以大大减少成本。

1 应用航测影像设计电力线路的方法和流程

1.1 数据预处理

数据的预处理包括航测影像、DEM和控制点数据的预处理。在利用航测影像之前需要对影像进行检查, 确认影像的整体质量, 即影像是否存在现有技术不能修正的辐射缺陷, 如果是光学影像还要考虑图像上云的覆盖面积是否太大等。另外, 还要根据所采用的软件的几何精纠正模型, 选用适当级别影像数据产品。根据应用的需要对影像进行辐射增强等方面处理, 突出感兴趣的地物特征。

地面控制点 (GCP) 是影像几何精纠正中不可缺少的基准数据, GCP获取有多种方法。

(1) 从数字栅格地图 (DRG) 上选取。这是一种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适合于有地形图的地区。对照影像在DRG上判读对应的同名点, 同时从DRG上读出该点的大地坐标。 (2) 从已有正射影像上获取。如果影像所覆盖地区已有旧的DOM (航片或卫片) , 可以对照DOM在待纠正的影像上寻找同名点, 从而获取该点的大地坐标。 (3) 用GPS或传统的野外测量的方法获取。在待纠正影像上选择明显点作为地面控制点, 到野外用GPS或传统测量的方式实测这些点的大地坐标。这种方式的成本是很高的, 适合于无地图的地区。

1.2 航测影像精纠正

航测影像在获取时由于搭载平台、传感器、地球曲率和地形起伏等影响往往会造成影像几何畸变, 为了改正这些畸变, 同时把影像纳入到特定的制图坐标系统中, 就需要进行影像几何纠正。航测影像几何纠正包括两个步骤: (1) 计算新图像上相应像素的位置, 一般采用已知纠正后图像的位置反算该像素在待纠止图像上的位置; (2) 计算纠正后图像上像索的灰度值, 如果反算到待纠下图像下的像素位置正好落在像素上, 就取该像素的灰度值为纠正后图像的灰度值, 否则要根据待纠正图像下的相邻像素来内插。不同类型的航测影像采用不同的几何纠正模型, 纠正模型参数需要通过控制点来精确解算, 如果地形起伏比较大, 同时几何精度要求又比较高, 还需要通过D E M来改正地形起伏引起的投影差, 以达到对遥感图像进行精纠正的目的。

1.3 图像接边和镶嵌

电力线路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跨越区域成狭长条带状, 常常超出一景影像覆盖的范围, 这就需要对多景影像进行镶嵌处理, 形成能够覆盖整个线路的大影像, 在进行图像镶嵌前, 为了保证不同影像之间的几何位置的一致性, 需要对影像进行接边处理;同时为了使得镶嵌后的影像在色调上阶调一致, 还要进行色调匹配处理。

1.4 图像融合

不同的传感器获取的影像具有不同的特点, 例如有的获取的数据的几何分辨率高, 有的获取的遥感图像光谱分辨率高, 光谱信息丰富等。在电力线路设计中几何分辨率和光谱信息对地物判读和地质条件解译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综合不同影像的几何和光谱优势信息, 采用图像融合技术进行处理。图像融合就是对几何配准好的同源或非同源图像, 前常用的方法有:加权、小波变换、彩色变换, 主分量变换和边缘增强等融合方法, 融合方法的选用要根据应用目的和图像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1.5 线路设计

经过几何纠正和融合处理后的遥感图像, 不仅提供了精确的几何位置信息, 同时还提供了现势、丰富的地物信息, 以此为地理基础结合其他辅助信息、规范和设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就可以进行线路设计。通过地物判读和地质条件分析可以确定线路的转角位置, 并以矢量形式标注在航测影像上。根据图像几何分辨率对房屋和交叉跨越进行统计和分析, 从多个设计方案中优化筛选, 对室内判断有疑问的地物, 进行野外实地重点踏勘, 然后修改、优化设计方案。

2 基于航测影像的电力选线系统设计

2.1 数据需求

勘测设计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 选择准备以下数据。

(1) 提供D E M数据, 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精度的DEM。 (2) 1∶10000或者1∶50000的地形图。 (3) 航测数据。

2.2 软件功能

2.2.1 选线模块

影像界面:支持多种格式的影像数据。支持主流的地理编码影响格式, 如:GEOTIFF TIFFWORD。一般线路都比较长, 数据量都比较大, 因此要能在大数据量的状态下实现快速漫游, 以保证量测的流畅性。影像按层存放。提供调整影像亮度对比度的功能。

矢量界面:可以自己根据影像的坐标来设置矢量坐标边界 (类似IGS测图的按正射影像设置矢量边界) 。可以人工设置矢量边界。矢量数据有自己的格式存储 (或者是XYZ格式或者是其他格式) 。能够输出DXF文件格式。最主要是能够输出拐点坐标文件 (文件格式同3DMP生成的拐点坐标相同。

线路量测:提供某点到线路的垂直距离的量测功能。量测交叉角。量测距离的功能。支持键盘输入拐点坐标的办法来选线。

编辑功能:能选择线路, 更改线路结点。能查看结点坐标。查看线路代码, 连接, 打断功能。

2.2.2 影像纠正模块

(1) 支持多种影像格式; (2) 支持控制点纠正功能; (3) 支持影像到影像纠正功能即用纠正的地形图纠正影像。

2.2.3 影像配准模块

提供不同分辨率影像的配准功能, 为影像纠正带来的方便。

2.2.4 地图纠正模块

具备对1∶10000和1∶50000地图纠正功能:纠正后的地图可以选择裁掉内图廓以外的部分;对纠正后的地图进行拼接功能;对拼接后的大图按条带裁切。

2.2.5 三维漫游

该模块具有以下功能:DEM数据和影像数据叠合形成三维场景;直接读取选线拐点数据自动创建电塔模型加入三维场景当中;支持三维场景的属性查询。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电力选线勘测的相关工作经验, 以基于航测的电力选线系统设计与实现为研究对象, 深度探讨了应用航测影像进行电力线路设计的方法、流程及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思路, 相信对同行能有所裨益。

关键词:航测,电力选线,设计与实现

参考文献

[1] 查燕萍, 张华平.数字摄影测量发展现状与趋势初探[J].国土资源遥感, 2009 (4) :39~44.

上一篇:小学语文课文一年级范文下一篇:小学校学校发展规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