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22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明确提出了工作的指导思想、重要原则和主要任务。他提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搞好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这一重要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

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和政治优势。教育好、引导好一代一代的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是我们国家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邓小平同志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 从培养接班人, 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 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思想政治工作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培养人才有没有质量标准呢?有的, 这就是毛泽东同志说的,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 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在这段话中, 他强调了培养人才的几个标准, 首先是思想政治标准, 即“有社会主义觉悟”, 另一是文化素质标准, 即“有文化”。他还指出:“我们一定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 切实认真做好, 不能放松。”“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他在充分肯定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同时, 还明确指出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他指出:“我们要大力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 遵守纪律热爱劳动, 助人为乐, 艰苦奋斗, 英勇对敌的革命风尚, 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 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忠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优秀人才, 将来走向工作岗位, 成为有很高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 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 严守纪律, 专心致力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担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任务, 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 科学文化知识如何, 将直接影响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此, 2004年3月26日至27日, 教育部长专门在京召开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研讨会。周济同志就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精神, 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定要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 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 坚持以人为本, 以学生为主体,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新人。因此, 高等教育必须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增强他们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 提高他们抵御风险和侵蚀的能力。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

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心理健康教育着重于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能力的体现, 恰恰又是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前提的。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方向要受到其思想和价值观念的支配, 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都以理想、信念、品德和意志等为重要内容。就内容来说,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是相互交叉、相互联系和相互渗透的。

3 加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

理想是指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人们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表现, 是支配人们社会行为活动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而现阶段各民族的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早在1978年, 邓小平就强调:“革命的理想, 共产主义品德, 要从小开始培养。我们党的教育事业历来有这样的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教育我们的人民, 尤其是我们的青年, 要有理想。”

马克思主义认为, 道德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 有经济关系决定的, 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 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们的行为的规范的总和。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道德状况如何, 是关系到这个民族和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和社会进步的大问题。

4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理论灌输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形式, 开展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也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 他指出:“要恢复对学生课外活动的指导, 增长学生的知识和志气, 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他还指出:“不仅大中学校招生要德智体全面考核, 择优录取, 而且各部门招工用人也要逐步实行德智体全面考核的办法, 择优录取。”这段话指出学校除了要开展好课堂教育, 学习理论知识和间接经验外, 还必须开展好课外教育, 注重理论指导实践, 学习课堂上学不到的实践知识和经验, 这也是为实现我国的教育目标所必须的。

5 加强学校、社会、家庭相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不是孤立存在的, 其效果与整个社会大环境、大气候之间有着共同关系。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发展, 大学生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多, 知识更新也越来越快, 这给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更多便捷, 但同时也带来许多冲击和挑战。这充分说明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正面临着更加复杂更加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关心共同支持。面对这种情况。“教育决不只是教育部门的事, 各级党委要认真地作为大事来抓。各行各业都要来重视教育事业, 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当然,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 学校仍起着核心和主导着用。因此, 面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结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性、

复杂性和时效性的特点,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适时地调整工作方法, 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密切联系学校、社会和家庭, 善于整合三者的力量, 形成教育合力, 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共同开展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6 总结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我国的教育方针, 实现教育目标开展工作。通过开展科技竞赛、文体竞赛、社会实践等第二课堂活动,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团结协作精神、吃苦耐劳品质和开拓创新思维, 让他们更多地接触社会, 了解社会, 服务社会,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将来投身到改革大潮中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当然, 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学校、社会和家庭三者之间, 学校仍起着核心和主导着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 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收入分配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由此人们也更加关注经济开放对国内不断扩大的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经济开放度的提高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 即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分割效应、开放经济的非均衡效应、开放经济的降低贫困效应。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微信已经成为我国网民使用率最高的互联网应用,它不仅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和载体,并且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体,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未来走向。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等新变化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因此,教育主体必须定位客体需求信息,主动融入闭环交流环境,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类的账号矩阵作用,打造微信中的意见领袖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关键词:微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

DOI:10.15938/j.cnki.iper.2017.02.023

马克思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Symbolq@@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在网络时代,不仅存在网络技术带来的鸿沟,以网络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复杂的网络环境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需持续深化发展。2016年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截止到2016年6月,在中国网民各类互联网应用的使用率中,即时通信类应用用户规模达6亿4177万,网民使用率为90.4%,排名第一。[2]而根据2015年社交应用用戶行为研究报告,即时通信的几类应用中,QQ、微信、陌陌的使用率排在前三位,微信作为Web2.0时代的新兴即时通信软件,其用户量急剧攀升。[

Symbols@@ ]因此,以微信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微信的特点分析

微信是腾讯公司2011年推出的即时通信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发送文字、语音、图片、微视频、多人对讲等方式与好友进行交流。其具体特点如下:

1.即时通信简捷化

微信作为一个即时通信平台,不再以传统的文字交流为主要方式,而是以语音交流为主,辅之以文字、图片和微视频,适应了高效、快捷的现代工作和生活方式,多样化交流迎合了不同个体的交流喜好和交流习惯。语音、文字、图片、微视频相互穿插使用户双方能够以最短的时间理解对方传达的信息,与其他社交软件相比,在相同的时间区间内,微信的信息交流频率更高,传达的内容更多,也更直观。

2.社群化特征凸显

微信的添加好友方式主要是基于电话号码进行添加的,也就是建立在已有联系基础之上的,可能是亲人、同学、同事、朋友、老师、领导等和自己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关联的人,属于强联系,呈现出明显的社群化特征。微信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强化现实生活关系的平台,增强了用户与其他相关用户的交流,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网络版的现实关系网。

3.自主化信息接收

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出现了信息大爆炸的现象,而在微信中,用户可以自主选择自已所要接收的信息。在微信的朋友圈功能中,用户可以设置是否查看某些用户的动态,同时也可以选择自己的动态能否被其它用户查看,即使是朋友圈的广告也不尽相同,腾讯公司是根据不同用户的消费需求与能力有针对性的推送的。在公众号功能中,用户可以选择关注或者不关注,只有关注才能接收到其推送的信息。信息接收呈现出自主化特征,减免了现代人由于信息大爆炸而带来的压力。

4.“信息+服务”功能强化

微信抛弃了传统的纯信息推送模式,采用“信息+服务”模式,使软件自身功能更加强大,吸引更多的粘性用户。就微信基本功能而言,微信向用户提供建立在微信支付基础上的一系列服务,如微信红包、手机充值、贷款理财、生活缴费、城市服务和丰富多样的第三方服务,使微信成为触及生活各个角落的综合性软件。就微信的公共信息接收功能而言,微信中的公众号和订阅号允许公司、企业、团体等不同团体和个人自由定义自己的公众号功能,一方面有利于公众号宣传自身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便于用户获取到自己需求的信息和服务。

二、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面临的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四大要素之一,对教育对象的观念形成、发展和改变起着深刻的影响作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子系统,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拥有了众多新兴的子系统,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其中之一,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挑战。

1.互动环境向闭环转化

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应用如论坛、博客、微博等构建的是一个开放性的交流环境,准入门槛很低,只需一根网线和一台设备即可进入公共社交环境,这就决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开放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的切入口也更加便捷。与以往的社交网站和社交软件不同,微信基于中国乡土社会的特点,致力于打造线上熟人社会。费孝通先生认为“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流动性低是一大特点。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4]乡土社会是生于斯,长于斯的社会。因此,乡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微信的基本功能是基于通讯录的熟人社交,这也是微信所有功能中应用最广泛的功能,它的人际交往功能主要包括通讯和朋友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表明,微信主要关注人中同学、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亲人/同事、老师领导比例很高,网友和陌生人所占比例则很低,人们使用微信的主要目的也是和朋友互动,增进和朋友之间的感情占比达到80.3%,远超其他目的,如图1所示。

图1微信主要关注人和主要使用目的(数据来源: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因此,微信实现了从开放性交流环境向闭环式交流环境的转化,这也意味着在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是闭环式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准入门槛也更高。如何进入用户微信中的闭环交流环境,并与用户所在的线上熟人社会融为一体已经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的难点。

2.语言环境向非文字符号转化

传播学将人际传播的符号分为文字符号和非文字符号,非文字符号是指包括文字以外的所有表达方式,如图片、语言和视频等。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环境主要以文字符号交流为主,而在微信中,非文字符号交流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如图片、语音和视频,现主要以图片为例。通常我们理解文字要经历“看到文字→识别文字→理解文字”的过程,而识别图像基本已经成为人类认识本能的一部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表明,人们大脑处理一张图像信息仅需13毫秒。因此,在微信聊天中,“表情包”和图片已经成为用户更乐于接受的社交语言。

在微信的公众号中,图文结合的文章也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以2016年5月9日到10月9日期间,微信中出现的322篇“爆文”(即微信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文章)样本为例,其中图文结合的有225篇,占比达到83.7%,如图2所示。

图2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容分析(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在322篇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中,BAI指数(注:一篇文章在过去某一时间段中所反映的用户关注度)排名前20的“爆文”当中有11篇的图片数量超过10张,6篇的图片数量超过20张。而在322篇“爆文”样本中,63.7%的阅读量10万以上的“爆文”字数在500字以内,字数过千的“爆文”不到3%。如图3所示。

可见,在微信视阈下的语言环境中,文字符号的传统优势已经不再,非文字符号更加吸引眼球。微信構造的语言环境中,语言、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相结合,表达形式更加多样,呈现出多媒化特征,且内容短小精悍、通达程度更高、造成了人们思考阅读的浅表化,思考深度不够,难以在同一问题上形成相对一致的价值观念和评判标准,容易导致思想混乱。如何适应语言环境的新趋势,并于非文字符号表达过程中引导人们理性思考、深度思考,形成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思想潮流已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3.信息获取环境向主动选择转化

微信为现代人提供了信息的避难所,使人们不再长期暴露于铺天盖地的无用信息之中。微信的信息获取环境主要是由微信的朋友圈和公众号功能共同构建的,在微信的主要使用功能中,用户的信息获取功能仅次于其社交功能,用户使用微信的第二大目的也是获取自身需求的信息,如图4所示。

图3阅读量在10万以上的“爆文”内所含图片数与文字数(数据来源:笔者运用清博大数据整理)

数据表明多数用户在使用微信过程中,有很强的意愿和大量时间处于公共信息环境之中。因此,信息获取环境的转化一方面有利于减少网络上的无用和垃圾信息,促使教育者为受教育者提供更适合其需求的信息,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用户的自定义信息获取环境也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进入用户关注的视野设置了较大的障碍,拉大了用户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心理距离。

4.舆论环境向客体主导转化

传统的舆论环境是由主体单向传播主导,网络出现之后舆论环境中出现了“主客体相矛盾”的现象,并逐步走向互相接纳,相互融合,微信的出现则重新定义了网络的舆论环境,“用户至上”的理念渗透到该应用的方方面面。如果将Web1.0时代的舆论环境比作信息的“卖方市场”的话,微信的舆论环境,更像一个由用户主导信息的“买方市场”,大量的公众号为了获取关注,进入用户的闭环交流空间,主动迎合客户的阅读喜好和习惯,将信息服务做到细微处。微信的舆论环境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标题党”吸引关注。第二,用具备强烈情感效果的词语和标点符号吸引注意,在322篇微信阅读量超过10万的“爆文”样本标题中,感叹号共出现290次,平均每篇标题出现感叹号0.9次。(数据来源:笔者根据清博大数据整理)第三,利用带有较强恐惧性情绪色彩的词语或事实促成文章的传播,如“发生在火车站,太可怕了!”“紧急通告:所有开车的人碰了这个会倾家荡产,赶紧告知你!”等。第四,情感绑架,营造“加入我们,否则就是和大家作对”的气氛,如“朋友圈都转疯了,你还不戳进来”等。第五,表达口语化,善用数字,观点鲜明直白。

微信舆论环境向用户主导转化决定了其背景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也应向客体主导转化。教育者应该如何定位自身,如何打造适应受教育者喜好和习惯的内容信息,如何与受教育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这些问题是教育者在环境优化过程中应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微信视阈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创新

微信凭借其成熟的网络技术和强大的功能,为社会各个领域所接受、使用。微信已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个集生活、学习、工作和娱乐为一体的庞大网络信息平台,其创造的独特的网络环境既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又为其创造了巨大的契机。

1.定位客体需求信息,融入闭环交流环境

在微信的闭环交流环境中,线上的熟人社会已经形成,教育主体也越来越难以进入其中,因此,这就要求教育主体重新定位自身,在微信背景下作出积极的改变,融入受教育者的闭环交流环境,以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满足受教育者的需求。

第一,优化内容环境。无论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还是在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内容环境的优化都是教育者首先要关注的问题,“内容为王”永不过时。教育者要向受教育者推送高质量的内容信息,摒弃没有营养的、价值观念落后的、枯燥呆板的内容,营造有效、有用、活泼的教育内容。

第二,完善不同群体的信息接收环境。信息时代的社会分工不断精细化,使社会群体更加多元,特点更加鲜明。同质的教育信息已经不能满足每一个社会群体的需求,针对不同的群体要打造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信息接收环境,实现精细化信息分类,与受教育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融入到不同的群体之中。

第三,大数据分析个人信息接收特点,定制个性化信息接收环境。微信是基于用户的基本信息的社交应用,为大数据分析不同用户的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提供了可能。教育者要主动使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分析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特点,推送个性化信息,为受教育者定制私人信息接收环境,做到与闭环交流环境的无缝对接。

2.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主客体的互动受制于介体的功能机制,它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和内容信息,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微信创造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非文字符号是不可或缺的介体,对于微信视阈下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环境一直侧重于文字符号,微信改变了这一状态,使之向非文字符号转化,教育者要主动适应非文字符号语言环境,创造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文字语言符号。首先,在受教育者的交流环境中,以“表情包”、图片或者微视频的形式,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符号,用通俗易懂的非文字符号,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道德理念。其次,在受教育者的信息接收环境中,尽量避免长篇累牍的行文方式,改变说教、单调、枯燥的文字风格,简化思想政治教育文字语言,要向“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转化,运用非文字符号表情达意,风格要更加生动活泼,切合大众的心理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挥账号矩阵作用,扩大信息覆盖范围

微信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已经有很多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构、团体和个人进入到这个环境中来,进行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进一步扩大账号的覆盖范围,就需要发挥账号矩阵作用,实现从单兵作战向矩阵联盟的转变。

第一,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之间的互动,加强交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矩阵信息场域,从不同的解读角度,以不一样的方式,传达相同的价值观念。第二,要进行账号互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的关注度,实现账号信息传播范围的最大化。第三,在同一账号内打造信息矩阵。以人民日报的微信账号为例,人民日报的微信公众号每次推送消息数量基本以四条为主,分别为“头条”、“提醒”、“健康”或“實用”、“荐读”四大板块,涉及国家的重大新闻、切身利益、健康和生活、人生价值与哲理等多个方面。这就属于典型的信息矩阵,用不同的信息吸引不同的用户,用非主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类的公众号要在更广的层面上传播价值观,就必须打造信息矩阵,善于运用不同类别的信息传播同质的思想观念。

4.打造意见领袖,增强互动沟通

微信的舆论环境中,“粉丝经济”大行其道,“圈粉”成为各大公众号推销其产品和信息的有效途径,而通过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则能获取大量的粘性用户。

“粉丝经济”的不断发酵说明每一个舆论场都需要意见领袖。微信的舆论场是熟人的舆论场,在熟人的舆论场中,越来越开放的舆论视角和多方角力,越来越理性或者非理性的声音,使熟人的舆论场不断地去中心化,若没有“主流舆论”的导向,每个掌握“事实”的人,都可能影响舆论走向,向我们传达所谓正确的价值观。因此,熟人舆论场中意见领袖的作用,将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场域中舆论的走向。微信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要发挥分布在各个熟人舆论场中的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堡垒作用,通过教育工作者推送和发布符合大众接受特点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信息,强化其在熟人舆论场中的意见领袖作用。同时,要提升各个思想政治教育类账号领导熟人舆论场的能力,把握熟人舆论场的动态,扩大影响力。

互动沟通是“圈粉”的第二大环节,及时有效的互动沟通能够维持用户的活跃度,增强用户粘性,进而在更高层次上影响用户的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类微信账号需要摒弃传统的单纯信息推送模式,向“信息+沟通”转化,如开放评论区并就敏感的、重要的问题及时回复,设置互动交流模块进行热点探讨和线上答疑等,拉近主客体关系,创造良好的熟人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6-8-3].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EB/OL].[2016-4-30].http://www.cnnic.ent.cn/hlwfzyj/hlwxzbgl.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7.

[责任编辑:庞达]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阶段互联网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产中的各个领域,真正的网络时代已经到来。中职院校作为教育梯队中的重要组成,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重中之重,也是中等职业学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需要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工作效果将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中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注意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奠定良好基础。

[关 键 词] 网络环境;中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策略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一种重要方式与途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层面因素,中职院校在今后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提出有效对策,充分保证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和效果。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遇与挑战并存,立足实际,深入学习和领会思政要义,与当下教育和就业环境相结合,兼容并包,将思政教育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一、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

如今,已经是互联网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备工具,直接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因此,中职院校应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为思政工作顺利进行带来便利条件,利用互联网的种种优势,利用各种优质资源,优化教学方式,完善教学方法,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保证实际的教学效果[1]。当前,利用网络环境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着很多问题,更面临很大的挑战,在开展过程中产生了较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大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开展相关工作的过程中,无法适应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没有在思想上重视网络对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对网络及相关平台利用度不高,自身知识面较窄。

(二)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单一这一问题主要是延伸于教师自身思想局限,缺乏对思政教育与网络环境相结合的具体认知,这就使得大部分教师无法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严重削弱了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于学习思政内容的兴趣,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灵活度的提升,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教育平台建设缺失

在网络环境下,建立各种应用平台可以起到较好的宣传与推广作用。然而中职院校在这一方面建设明显不足,相关专业的学习平台及软件并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这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无法真正发挥,教学工作局限于课堂和课后作业,没有为中职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利用网络娱乐消遣,却没有利用其进行高效的学习和复习,这导致思政教育工作质量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提升,网络的积极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反而影响了实际的教学工作。

(四)教师教学能力不足

一方面,部分教师忽视了对自身教学水平的追求,虽然紧跟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了学习和领会,但对教学工作的延展确不够,导致学生没有在第一时间接触到新鲜的知识,对教学工作很不利;另一方面,由于职业倦怠心理的影响,部分思想政治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待提高,加之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使得教师一时之间无法适应,没有找到合理高效的利用方法,不能及时更新知识库和教学方法,导致自身思想僵化,这对教师的进一步成长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停滞不前,缺乏新意,学生的反馈也不好,整个学科建设出现了相应问题[2]。

二、网络环境下提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有效对策

(一)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思想

网络环境为中职院校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契机,而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执行者,在实际教学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主动钻研,主动革新教育教学的理念和思想。学校应重视对思想政治教师教学思想的纠正,通过制定相应的学习和引导制度,调动教师的科研教学热情,从更新教师思想观念的角度出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促使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对互联网的认知水平一定要走在学生的前头。同时,应加强网络与思政教育工作相融合理念的渗透,深化教师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为思政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教师也应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各项工作,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同时严格落实学校的各项要求,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应用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其可以与网络教学思想有机融合,从而有效提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教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构建高效的课堂,不断深化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全面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

(二)积极拓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单一是现阶段思想政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因此中职教师在今后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结合网络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学生使用网络的特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使課堂教学方式呈现出多样化,改变原有宣讲型的课堂模式,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微信群、QQ群的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交流管理沟通平台,形成良好的学习和交流氛围,进而通过这种有效的交流方式充分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所面临的各项困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帮助学生解决生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内容贯穿始终,从课堂延伸到课后,从学堂延伸到日常,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识到思想道德素质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与积极性,进而改变自身对这一教育工作的态度,配合教师的各项工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为其今后的社会生活与就业创造有利条件。

(三)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信息优势,建立完善的思政政治教育平台,是新阶段完善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认识,可以为中职院校今后开展的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铺垫[4]。中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和资金情况,依照现有的教学计划,开发相应的APP应用,内容可以为定制的思政教育课程安排及思政书目推荐等,还可以在APP内推送相关的资讯信息和重要会议、方针等,让学生有一个专属的平台,直观了解思想政治领域的动态信息,避免单一等教师讲授,信息普遍滞后的弊端。通过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政治教育平台,以网络传播、自主学习的方式带动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让思想政治教育也变得别开生面,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在建立教育平台的过程中应注意充分利用APP客户端,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制订正确、高效、实时的解决方案,为学生提供合理化建议,使学生可以通过平台中的相关内容,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与道德水平,并通过采用合理化建议解决自身的实际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院校师资力量建设会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为了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中职院校应结合当前中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教师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各类培训开拓眼界,增加知识量;同时,还要鼓励教师走出去,到先进的院校学习先进经验,在与同行的交流中提高自身的网络教学意识,看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知识底蕴。教师依据思政教育的特性,在各项教学活动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总结经验,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严格按照新课改中的相关内容,执行学校布置的各项教学任务,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利用网络技术和设备进行特色教学,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与网络相互结合,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升。

(五)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

在互联网发达的时代,作为中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更深入地了解互联网,认识互联网,合理地利用互联网,更要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互联网。中职院校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个阶段十分关键,一旦把握不好,就会对以后的职业和人生道路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互联网的开放度高,信息庞杂多样,各种负面的内容也频繁出现,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敏锐地意识到这个问题,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动地帮助学生规范互联网行为,让他们远离不良和负面信息的刺激和影响,在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下进行信息与知识的获取。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分步骤有计划地实施,遇到阻力时,应积极调整教学策略,降低或抵消学生的排斥心理,让他们懂得正确利用互联网对自身成长的积极意义,让他们主动配合教师,开展好相应的工作。在新的社会环境下,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重视这部分工作,引导学生科学高效地利用互联网,也是新时期思政教育工作的一个新维度。

综上所述,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的工具,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方式,还改变了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这种转变,对中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定影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更实际的要求。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和教学思想引导,使教师可以及时转变传统思想观念,以互联网的视角对开展相关的教学工作,拓展课堂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相应的APP应用等,深化学生对思政课程的理解和领悟,进而有效提高中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徐晓舟.网络環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17(20):132-133.

[2]孙威.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好家长,2017(7):220-221.

[3]吴梦思.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赤子(上中旬),2015(5):258.

[4]张桂梅.网络环境下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对策探讨[J].中国新通信,2014,16(18):36.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新媒体作为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之一,正以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播,也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应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方向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等原则。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原则

新媒体作为当代最具有革命性的科技成果之一,正以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加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传播,也对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属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间接、隐性、内在及可持续的力量,主要涵括整体形象力、情感沟通力、组织领导力、学习研究力、工作创新力、教育引导力、心理健康辅导力和困局解熵力等方面的能力[1],突出表现为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拥有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应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相统一、方向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长期性与阶段性相统一等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是以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软实力,是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与理论的创新发展,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反映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符合历史进步的总趋势,因而具有科学性特点。同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也具有很强的价值性。任何软实力都是借助吸引来影响他人以达成自己内心所愿的力量,体现出浓厚的价值意蕴,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同样如此。它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旨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目标要求,服务于高校大学生及高校辅导员自身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可见,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应遵循科学性与价值性高度统一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注意避免两种错误倾向:其一,应避免混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与一般性软实力的关系。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虽然引入美国约瑟夫·奈的概念,但并非全盘搬照抄其思想理论,而是以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批判的基础上加以吸收,在扎根实践中不断推进创新。贯穿始终的是,我们应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突出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鲜明的马克思主义科学属性。其二,应避免出现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虚化”现象。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具有科学性,但它并非是脱离普通民众的、高深莫测的一套思想理论体系,而是一种强大的实实在在的“批判武器”,它以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满足高校大学生及高校辅导员自身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唯一使命。

二、坚持方向性与实效性的统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方向性,即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邓小平指出:“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性质决定了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方向,即必须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始终把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放在首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实效性,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与效果。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其聚焦点在于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实效性。强调实效性,就是在尽量考虑种种限制条件下,尽当时最大限度的努力实现可能达到的最佳最优效果。但是,实效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坚持方向性。在二者的关系中,方向性是目的,实效性是保障,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应坚持方向性与实效性相统一的原则。一方面,应始终坚持方向性,绝对不能为了所谓的实效性、吸引力而无原则地放弃或削弱方向性。事实上,方向性代表着真善美,具有巨大先进性和优越性,其本身便蕴含着无可比拟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它无论是在现实世界还是新媒体虚拟环境中皆是实效性的强大源泉,我们应当具有这样的自觉与自信。另一方面,也应注意确保实效性。软实力之所以称之为软实力,在于其具备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因此在坚持方向性的前提下,通过学习研究深刻认识新媒体的传播规律和发展态势,准确把握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现状及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在此基础上制定一系列有针性的措施、方法努力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实效性。

三、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的统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系统性,主要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内在要素的整体性、结构功能的合力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由整体形象力、情感沟通力、组织领导力、学习研究力、工作创新力、教育引导力、心理健康辅导力和困局解熵力等八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构成。这八个方面的基本要素是一个整体性很强的能力系统,它们既紧密联系又互为条件,并依循特定的结构、层次和机制共同构成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形成教育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针对性,包括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过程的针对性和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作用对象的针对性。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八个方面基本要素,虽是一个整体,却呈现不均衡发展的规律,因此在建设过程中,需要依据某个阶段大学生思想在政治教育的特定任务需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突出某些方面的能力建设,或者针对不同辅导员个体软实力的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加以培训提高。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作用对象是当代大学生,但大学生是具体的社会的个体的人,不同大学生在思想认识、政治觉悟、价值观念、心理素质、生理特点等方面必然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在运用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时,除了坚持一般性的原则要求,发挥软实力的整体功能作用,还应吻合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其利益需求,考虑到不同大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重点发挥不同要素的软实力作用。比如,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就需要重点发挥心理健康辅导力、教育引导力、情感沟通力的作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为一体的。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过程中,如果不能坚持系统性,就会缺乏大局观念,不能从宏观上把握整个软实力要素力量,容易割断各个要素之间的联系,产生顾此失彼的现象,影响其整体的教育功能和效果。但是,如果仅有整体观念而不注重在微观上对具体问题进行考查和分析,则势必导致目标空泛、抽象,目的性、针对性不强,产生“无的放矢”的现象,同样会影响软实力的整体效果[3]。因此,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应坚持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的原则。

四、坚持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的长期性,在于其培育生成的长期性、作用效果的长期性、工作任务的长期性。与硬实力不同,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培育生成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不可能一蹴而就、迅速提升。同样,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作用与效果也不会像硬实力那样立竿见影,它需要较长一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如声”的点滴积累过程,方能达到明显成效。不过,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一旦培育生成,就可以长期具备,不会短期退化;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作用效果一旦显示,也可以长期保持,不会骤然消退。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建设工作任务的长期性,是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期性所决定的。在我国,虽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据思想意识领域主导地位,但是各种封建主义思潮、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还将长期存在,并腐蚀着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国际敌对势力也从未放弃从思想领域对我国高校进行渗透和颠覆。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广泛运用和传播加剧了这种意识形态交流交锋的激烈程度,加大了主流价值观的教育难度。对此,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切实要把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作为长期工作任务来抓。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连续性,是指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培育生成、作用效果、工作任务的前后衔接。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既不同于其硬实力,也不同于其他一般性软实力,其培育生成、作用效果、工作任务具有复杂性和反复性的特点。在此情况下,无论是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培育生成,还是发挥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作用效果,抑或完成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的工作任务,都需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衔接,既不能简单地重复,又要对一些重要内容予以强调。概言之,新媒体环境下高校辅导员队伍软实力是持长期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其建设和运用都应循软实力的自身规律,做到有计划、常态性和可持续地进行。

参考文献:

[1] 龙妮娜.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辅导员队伍实力建设的基本向度[J].学术论坛,2014,(4):159-162.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4.

[3] 李方泰.和谐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8:8.

[责任编辑 吴 迪]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作为现代人的生活交流方式,新媒体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全新领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特质和关系表现出异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表现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但教育主客体的地位和关系不变,这对科学地分析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从微信这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入手,通过比较自媒体与政务媒体的主客体关系和实践过程,总结政务媒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可预见的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自媒体

[中圖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的主客体特质和关系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对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特质及其关系的把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的逻辑起点。微信等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人的生活交流方式,新媒体的发展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日趋弱化,在新媒体环境下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给高校政务媒体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将政务媒体放到整个新媒体行业发展背景下去分析和研究,对于提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值得探索的途径。

一、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特质和关系问题

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遵循基本的实践过程和特征,即包括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媒介系统。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实践改造是在强制和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下完成的,但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交互方式、思维方式、存在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媒体不仅仅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媒介或载体,它还创造了一个区别于传统世界的新的生活社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过程与规律、途径与方法均表现出异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特征。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具有独特的社会属性

马克思在其《政治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早就指出现实的人具有两重存在, 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自然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同时人的自然存在也不能脱离社会存在, 是社会化了的自然存在。在新媒体环境下,现实的人就是以一种区别于自然存在的社会存在,他的身份地位、价值观念、行为方式都与现实世界有天壤之别。由于互联网技术本身具有的社会属性,使得新媒体成为一种主体性的、互动性的、系统性的、复杂性的社会工程。[1]在这种条件下,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呈现“多维化”和“不可控性”特征,教育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以自我为中心,倾向于社交和互动交流需求,具有多重身份和性格,规则约束性降低;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则呈现“模糊化”的表象,为了获得教育客体的身份认可,教育主体更多是以网络虚拟形象或者以新媒体产品的形式存在。新媒体本身的社交互动性非常强,加之主客体在新媒体环境下虚拟性的存在,使得教育主客体的自然属性降低,从而被赋予更多异于真实世界的社会属性和标签。此外,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中,新媒体已经不单单是作为一个媒介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新媒体出现“一体化”趋势,表现为新媒体产品或内容既蕴藏着教育主体的主观思想和目的,同时也发挥了媒介的作用特性,这种教育主体的行为方式也使得其本身的主体性降低。

(二)教育主客体地位和关系不变

新媒体的虚拟性、开放性与自决性使得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特质更加凸显,表现为教育客体在教育中参与的自由权、信息选择的自决权、价值认同的自主权、信息反馈的主动权等。[2]这导致在学术界出现了“客体论”、“双主体论”、“学生单一主体论”等过分强调客体地位,忽略和降低主体作用的论点。[3]

从实践对立统一的规律来分析,教育主客体是存在内在矛盾的,思想教育是一种人对人的世界观、价值观或者情绪进行改造的社会实践活动,势必会对教育客体的原有思想产生冲击而引发思想矛盾和冲突。从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来看,教育的主体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是教育主体发起的指向性活动,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都是针对教育客体的,这也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主客体属性没有变化。引起思想政治教育发生“主体客体化”或“客体主体化”的主要原因是新媒体传播媒介的双向互动特点,一方面,教育主体不直接面对面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过新媒体媒介作用于教育客体,这从表面上弱化了教育主体的直接教育职能;二是新媒体媒介的双向互动性从某种程度上夸大了教育客体的“反哺”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所谓的“反哺”作用是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实现的,即互动虽然是双向的,但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和主动性,一旦教育者中断互动,则受教育者基本不存在主动进行互动的可能性。另外,虽然在新媒体时代,教育主体更多地依靠媒体间接对教育客体完成教育过程,但媒体的产物却仍然源自教育主体的主观意识和内容,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仍居于教育过程的主导方面,性质没有变;受教育者仍居于教育的从属方面,这一点性质也没有变。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就没有改变。

二、从主客体关系角度分析高校政务媒体发展方向

在目前的新媒体形式中,微信和微博是使用范围最广和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种类型。微博的特点是开放性、强互动性、弱关系性,而微信的特点是精准传播、内容核心、强关系性,这使得微信公号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具有更明显的优势。根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沈阳团队公布的2016年《中国自媒体发展报告》结果,在TOP100公众号中,自媒体占比达82%,党政类仅占2%。在TOP100自媒体中,大众生活类(娱乐、文化、情感)占比过半,高校的政务微信公号与自媒体微信公号的差距明显。从网络世界的大环境看,由于教育客体的自主性和网络传播特点,思想政治教育无法避开其他媒体存在而独立进行,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分析自媒体与政务媒体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从本质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规律和发展方向。

(一)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满足客体的一般内在需求,这是实现目标“教育客体”参与教育实践过程的前提

在清博指数发布的《2015年度500强文章解读|独家》中,39%的文章为幽默搞笑类,18%的文章为心灵鸡汤类,13%的文章为时政热点,深度文章占9%。可见,大众对于新媒体的主要需求为个人情感及社会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分析,主要是第三层次的感情和归宿需求及第四层次的社会需求。这意味着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须满足教育客体对于新媒体的这些一般内在需求为前提,否则就无法吸引教育客体主动参与教育实践过程。

(二)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产出内容的现代性转化,这是“教育客体”能否接受教育的关键

“现代性”可以理解为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人与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所具有的一种特殊性质或品质, 以及人们对这些特殊性质或品质所获得的某种体验。[4]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文化资本或文化商品,所不同的是,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除了具有文化商品属性也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意识形态的精英化和政治化与新媒体的大众化和娱乐化显得格格不入。因此,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的现代性转化是这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产品融入“教育客体”网络生活的关键。一般认为现代性的意识形态应具有三大主要特征——世俗化、理性化、开放化。[5]世俗化意味着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以一种平等性的姿态与学生对话;理性化意味着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要有理有据,使学生有获得感,能引起共鸣;开放化意味着新媒体思想教育内容在主流价值观方面要具有包容性,擅于求同存异。

(三)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自觉作为自我教育实践过程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在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不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产品的输出就代表教育实践过程的完结,由于高校政务媒体的产出内容代表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这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或用户期望是不相符的,有时甚至是相违背的,这就使得主客体关系矛盾更加突出,与之相呼应的也存在合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这种冲突合作關系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教育客体的自我教育、自我调整和自我实现。这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价值和根本目的的实现,并最终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以及社会的发展稳定。[6]如何在学生新媒体自我教育这一主体实践过程中更大程度地发挥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促进和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这也是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根本目的。自我教育具有主体性、自控性、内向性、社会性、终身性等基本特征。[7]由此带来的启示有,在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其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产品创作中;注重将思想政治教育主题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人格化情感体验,通过自我体验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自我概念。

(四)自媒体的成功经验给政务媒体实践操作层面的启发意义

以商业为目的的自媒体与以教育为目的的政务媒体具有很多共性,比如都是以内容为核心来吸引“用户”,都需要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完成实践目的等。因此,自媒体和政务媒体在争取“用户”方面存在竞争关系。但从用户需求来看,用户对自媒体和政务媒体的需求存在差异,自媒体和政务媒体这种竞争互补的关系使得自媒体的发展对政务媒体而言,有着非同寻常的借鉴意义。

第一,自媒体从业人员专业素质高。经过自媒体的草长期和自我淘汰之后,目前成熟的自媒体从业人员主要是原本具有较强自媒体经验的媒体人以及由传统媒体转向自媒体的人员,其熟知新媒体传播规律,媒体专业素质高。

第二,自媒体“用户至上”的思维引领了新媒体行业发展。自媒体在实践过程中履行的是用户思维,即以目标用户的需求为中心,反过来产出用户需求的内容,进而完成实践过程,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反馈、修正。主要表现在:一是从产出内容上看,自媒体的垂直化、区域化、产业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自媒体公众号依靠精准的分类推送,高质量、高比例的原创内容,使得自媒体的用户群体分类更加精细化,这就使得用户很容易与自媒体建立一种黏性较高的信任关系;二是从自媒体与用户的关系上看,自媒体呈现去中心化、服务化、社群化、脱媒化发展,这种开放式、跨平台的体验模式使得自媒体对用户的服务性更强,交流互动更广泛和亲密,也为自媒体的价值变现提供技术基础;三是以“网红”为代表的个性化传播预示着大众的需求变化,即更直观的传播形态,更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更多样化的内容。

第三,自媒体如何实现用户需求与商业推广的有机统一,为政务媒体的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如今,自媒体已从最初的内容传播者发展到现在通过内容实现广告、服务的商业价值以及行业价值,主要表现有:一是O2O营销模式的广泛应用。即把线下的用户吸引到公众平台,再从公众平台把用户拉到线下消费,作为一种商业营销模式,在提高用户粘性和关注度方面具有普适性。二是大数据对媒体的全面渗透。大数据可以帮助自媒体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智能的服务,同时,在新闻、舆情的分析、表达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三是群媒体成为实现用户个人价值的试验场。在自媒体垂直化发展背的景下,社群、联盟等群媒体媒介价值被激活,同时,社群又具有组织性,容易让人产生使命感、归属感。社群通过内容吸引群成员,而内容又是由群成员共同产生,这种内容生产方式决定了群媒体具有极强的自我价值实现功能。可以预见,社群化的自我教育将成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结语

总之,政务媒体已成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摈弃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工作思维,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观认清实践本质,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加强用户群体研究,才能使教育主体的价值目标与教育客体的内在需求相统一,真正实现教育主体的教育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 唐魁玉.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属性看互联网社会工程[J].科学学研究,2008(6):48-50.

[2] 杨立英.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特性与教育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11):60-65.

[3] 刘书林,高永.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及其主客体关系[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97-99.

[4] 谢立中.“现代性”及其相关概念词义辨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25-32.

[5] 黄相怀,陈胜震.意识形态的现代性转化[J].社会科学家,2003(9):22-25.

[6] 张东亮.建构与解析: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冲突与合作[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7-10.

[7] 冯春芳.自我教育的概念界定及特征分析[J].前言,2004(3):76-78.

[责任编辑:刘凤华]

开放环境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 在当前的网络环境下,评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决策、参考、优化、导向和激励的重要作用等方面展开,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要坚持着目标、科学、系统、使用的原则。在网络环境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既是一种巨大挑战,同时也是良好机遇。一方面具有着平等、开放、及时的特点,使学生构建以个性化学习和主动学习为特征的学习系统,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发达的网络系统为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和制作以及其他的网络犯罪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不可小觑的危害。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网络环境 评价

1 網络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网络具有很大的开放性,信息在网络中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也让人每天接收到的信息比过去多出了很多。这样的环境中,教育之外的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很大,甚至会左右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大学生沉迷于虚幻网络中,会导致他们对周围人的不信任加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来说,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虽然真假难分,但是却没有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约束,让沟通更为随意和直接,甚至可以随时转变自身角色,扮演虚拟的身份。这就使大学生可以把自己在现实中不可表达出来的想法在网络中大胆表现出来,更容易地去发表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即便是相互不认识的情况,也可以因为想法贴近而深入交流。大量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缓解在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负担,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自由、和谐愉悦的交流环境和氛围。

虽然我们常说网络是虚拟的,但是其中的人是真实的,所以学生在网络中会有一定的真实感,这就导致学生长时间在网络上进行交流,造成他们在现实人际交往中产生障碍,在沉迷于网络宽松的环境后,会对现实中其他人信任不足。学生的身心健康,心理层面的发展和成长,同样会因此走向错误的方向。并且,通过网络也能获得大量的个人信息,这就给一些意图不明、图谋不轨的人带来可趁之机。有些学生在网络交流中就出现了上当受骗的情况,不利于他们的人身安全。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的挑战

2.1 社交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

社交网络给了学生在网上发表言论的平台,比如微博、贴吧等等,都让年轻人也有了平等发表言论的机会。学生一方面在社交网络上发表着自己的想法,在另一方面,也受到社交网络上思想的影响。由于学生社会经验很少,辨别能力较差,对很多专业性的问题理解很浅薄,很容易受到蛊惑和煽动,导致他们在思想政治上形成错误的认识。而且,由于学生发表见解时相对隐蔽,导致学校在观察学生的思想变化上也有一定的困难。

2.2 虚假信息影响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接受

网络信息具有多元和开放的特点,也正因为如此,导致信息虚假和真实并存。学生对于信息真伪的判断能力较差,很容易被一些虚假的信息误导,使他们的观念形成了误区。对于这类形成错误认识的学生,会十分抵触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也会给其他同学灌输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3 灌输式教学缺少网络信息的吸引力

网络技术不断进步的情况下,让信息可以被更生动的表现出来。比如一些配图、视频、音乐,都会提高学生们获得信息的体验,无论是各种新闻,还是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消息,都能让人在阅览时感到舒适。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生动表达信息的方式很少使用,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含有大量理论性的内容,在制作各种视频、图片上相对难度很高。在缺少图文并茂的条件下,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程中信息的接受程度就会明显降低,导致他们更倾向于接受网络中的内容。

3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理念

3.1 迎合时代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导致人们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就造成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中,可能会出现很多不同的道德伦理标准。但是在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上,必须要秉承高校思政工作的理念,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核心,再以此结合实际发展的需求,和目前时代文化发展的情况,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评价的科学化,避免因为以往的偏见,导致评价工作和当前的文化造成了对立,形成具体化和统一的标准,尊重历史,从而为评价提供根本的保障。

3.2 坚持实事求是

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过程中,首先必须要保证参与活动的各类主体的信息真实。所以,为了能够做好客观的评价,就需要进行全方位的调查,这样才能够从实际角度出发,获得科学的结果。其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工作需要保持一定的可测性,内部指标必须要客观规范,这样才能够映射出各种不同群体的属性,并且展现出他们共同的特点。因此,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的评价工作需要在群众路线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调查,整合成完整的评价体系,才能够为评价的客观性提供足够的保障。

4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价的方法

在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评教育的评价工作会比较复杂,这就导致评价的内容和标准比较难以确定。为了能够进行全面的评价,就需要对管理制度、人员素质、网站建设、工作效果上进行分析。

4.1 管理制度的评价

网络条件下,高校在思想政治需要通过网络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满足学生的喜好,并且满足大学改革的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在思想观念上重视思想阵地的建设,通过做好在网络上的宣传,来引导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学校也需要做好精神文明方面的建设,通过开展现实活动让学生能够更热爱生活。在评价时,可以对工作进行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比如对相关文件进行评价、机构设置水平进行评价,对经费投入、会议记录和工作记录、领导讲话的情况进行评价等。

4.2 人员素质的评价工作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提高分辨能力,必须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团队,才能够应对复杂的教育管理工作,并且确保整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所以,必须要建立一个专业化的网上工作队伍,以便能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进性和实效性。在人员构建的方面,要从多个层面展开人员的建设,一方面需要有高校思政教育的人员,同时也要有专家教授等等,而且也需要一定的青年人参加,包括青年教师和学生等等。这样做才能够让队伍具备足够专业性的同时,也能够将一些全新的理念、全新的工作方法融入到其中,以便能够应对当前信息技术信息量大、内容虚拟的挑战。而在对工作进行评价时,也需要充分评价人员的工作水平、人员素质,并且分析人员构成队伍的合理性,总结队伍的网络工作实例。

4.3 网站建设的评价

通过网站的建设能够让高校建立起思想阵地,作为开展和传播思想的基础。评价工作当中,则主要面向高校网络的规划情况和技术水平。随着高校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高校需要将网站作为师生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渠道,以及互相问答和答疑解惑,并且借助网络的平台进行分析辩论,这样才能够让网络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从而起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传播的作用。高校需要建立自己的网站,完善网页的内容,并且定时安排教授、领导和学生进行实时交流,这样才能够保证高校的工作效果。在网站的评价上,可以从网站的建设水平、栏目设计的合理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量、信息的傳播形式、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对网站的访问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4.4 工作效果的评价

工作效果的评价,主要是对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如何引导学生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为此,可以通过对网站上发布的正面信息的数量、讨论程度、学生对政治方面研究的积极性进行分析,或者对于一些专门的活动,分析参与的人数、影响程度等等,也可以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还可以对高校在网络思想政治研究的方面做好评价工作,通过做好对网站、网民的跟踪,以及高校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研究水平,评价高校在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情况。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也是不断加快,作为新兴的信息传播媒体,网络在现阶段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被人们所广泛应用。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生的学习以及工作方式,同时也对他们的道德观念、思想意识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网络给大学生带来广泛的信息,这些信息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影响,这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既是一种巨大挑战,同时也是良好机遇。

金融启蒙中心项目课题名称:金融类高职院校特色化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编号:JZXJPT2019003

参考文献

[1] 马勇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环境研究[D].东北大学,2007.DOI:10.7666/d.y1843547.

[2] 胡珊珊.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3] 樊保臣.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

上一篇:英国幼儿教育历史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互联网和手机短信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