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

2023-09-15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1篇

[选择题] [A型题] 1.鼻导管给氧,导管插入长度为:

A.鼻尖至耳垂 B.鼻尖至耳垂的1/2 C.鼻尖至耳垂的1/3 D.鼻尖至耳垂的2/3 E.鼻翼至耳垂 2.下列情况哪项不是缺氧的主要临床表现: A.烦躁不安,脉搏增快 B.喘息、鼻翼扇动 C.四肢末梢紫绀 D.血压下降 E.神志不清

3.病人用氧后,缺氧症状无改善、呼吸困难加重,你首先应取: A 马上通知医生处理 B.调节氧流量,加大吸氧量 C.注射呼吸兴奋剂

D.检查吸氧装置及病人鼻腔 E.气管插管给氧 4.停用氧气的正确方法是:

A.关紧总开关→关好流量表→取下鼻导管→重开流量表放余氧 B.关紧总开关→取下鼻导管→关好流量表 C.取下鼻导管→关紧总开关→再关流量表

D.关紧流量表→再关总开关→取下鼻导管→重开流量表放气 E.取下鼻导管→关紧流量表→再关总开关→重开流量表放余氧 5.在用氧过程中,要调节氧流量,应采取的方法是:

A.拨出导管调节流量 B.直接调节氧流量 C.分离导管调节氧流量

D.更换粗导管并加大氧流量 E.更换流量表 6.要求吸氧浓度达到45%,其流量为: A.3L B.4L C.5L D.2L E.6L 7.为达到治疗效果,吸氧的浓度应不低于:

A.35%~45% B.50% C.20% D.25% E.60%

8.患者赵××,男,50岁,因肺心病收住院治疗,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患者有明显的 呼吸困难及口唇紫绀,血气分析:Pa02 37mmHg,PaC02>69mmHg ,根据病人症状及血气分析,判断其缺氧程度为:

A.极轻度 B.轻度 C.中度 D.重度 E.极重度 9.氧气筒内氧气不能用尽,一般需留5kg/cm。,其目的是:

A.便于再次充气 B.防充气时引起爆炸 C.便于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

D.便于调节氧流量 E.使流量平稳,便于使用 10.当病人血气分析提示:PaO2 37mmHg,PaCO2>69mmHg,病人应采用下列哪项用氧方式:

A.低流量、高浓度持续给氧 B.低浓度、高流量持续给氧 C.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 D.低流量、低浓度间断给氧 E.高流量、高浓度间断给氧 11.使用氧气时下列哪项不妥:

A.氧气筒放置在阴凉处 B.氧气筒不可用力震动

C.氧气开关处不可涂油 D.吸氧过程应注意观察缺氧改善情况 E.筒内氧气得用尽后才充气,以免浪费 12.下面哪项不是氧中毒的临床表现: A.体温升高 B.恶心 C.烦燥不安 D.胸骨下不适 E.呼吸增快

[判断题] 请判断下列方法、行为或概念是否正确,正确者,在括号处打“√”,错误者在括号处打“×”。

1.氧气表由压力表、减压表、流量表、湿化瓶、安全阀门组成。 ( ) 2.氧气表及螺旋口上勿涂油,也不可用带油的手装卸,以免引起燃烧。 ( ) 3.氧气表上的流量表用于测量每小时氧气流出量。 ( ) 4.空气中氧气占20.93%,纠正缺氧时,给病人供氧如低于25%氧浓度,则无治疗价值;高于60%的氧浓度,持续时间超过1~2天,则会发生氧中毒。 ( ) 5.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同时并存的病人,应以低浓度、低流量、间断给氧为宜。( ) 6.氧疗时应注意防火、防油、防震、防撞。 ( ) 7.氧气筒内的氧气是以150个大气压灌人的,筒内压力很高,因此在搬运时避免倾倒撞击,以防爆炸。 ( ) 8.氧气可助燃,因此,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在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至少距火炉3 米、暖气1米,以防引起燃烧。 ( ) 填空题:

1、吸氧的方法有( )、( )、( )、( )( )适用于患儿的方法是( )。

2、氧气吸入的并发症有哪些:( )、( )、( )、( )、( )、( )、( )、( )、( )、( )、( )、哪项并发症仅限于新生儿,以早产儿多见( )。 [案例分析] 患者男性,60岁。反复咳嗽、咳痰20年,每年发作累计超过3个月,5年前出现活动时气短,治疗后可缓解。1周前因受凉上述症状再次出现,并出现双下肢水肿、少尿、轻度嗜睡,在家自服利尿药不见好转而人院。体检:T.38.5℃,R.20次/分,P.120次/分,BP.130/85mmHg,呈嗜睡状,皮肤红润,温暖多汗,颈静脉怒张,桶状胸,双下肢水肿,血气分析:pH 7.30,PaCO2 80mmHg,PaO2 50mmHg,入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试问:(1)根据血气分析,该病人是什么类型的呼吸衰竭?(2)该病人的氧疗原则是什么?

参考答案

[选择题] [A型题] 1.D 2.D 3.D 4.E 5.C 6.E 7.D 8.C 9.B 10.C11.E 12.A [判断题] 1.(√) 2.(√)

3.(×)正确:氧气表上的流量表用于测量每分钟氧气流出量。 4.(√)

5.(×)正确:对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同时并存的病人,应以低浓度、低流量、持续给氧为宜。

6.(×)正确:氧疗时应注意防火、防油、防震、防热。 7.(√)

8.(×)正确:氧气可助燃,因此,氧气筒应放于阴凉处,在筒周围严禁烟火和易燃品, 至少距火炉5米、暖气1米,以防引起燃烧。

填空题:1鼻导管法,鼻塞法,面罩法,头罩法,氧气枕法,头罩法。

2;无效吸氧,气道粘膜干燥,二氧化碳麻醉,腹胀,鼻扭,肺组织损伤,过敏反应,烧伤,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氧中毒。 [案例分析] (1)该病人是Ⅱ型呼吸衰竭。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2篇

营山县力帆光彩小学校 华成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氧气的主要性质。

(2)通过氧气的性质实验,认识氧气跟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会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学会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用观察归纳的方法学习气体的物理性质。 (2)用对比实验等方法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3)学会用分类的观点研究物质性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科学思维方法;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能力。 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

难点:通过实验来探究气体性质的方法。

教学用具:

仪器:酒精灯(1)、集气瓶(4)、盖玻片(4)、坩埚钳(1)、燃烧匙(1)。 药品:木炭、铁丝、蜡烛、石灰水、氧气。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谜语引入新课,揭示课题。请同学们猜一个谜语: 看不见摸不到,不香不臭无味道,动物植物都需要,离开它就活不了——打一物质(氧气)。 [学生回答]氧气

[教师活动]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氧气的性质。并板书:氧气的性质

[过渡] 化学上学习和研究一种物质,一般要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板书]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设问]:什么是物质的物理性质?研究物理性质通常从那几个方面出发?然后展示一瓶氧气让学生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 学生观察氧气,得出氧气物理性质中的颜色、状态和气味。 [教师活动] 提供资料:已知氧气的密度是1.429克/升,空气的密度是1.293克/升,你从中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提问] 鱼儿在水中能自由生活,它呼吸的氧气来自那里?市场上卖鱼的,为什么过一段时间要向池里舀一些水或通一会空气?

[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讨论、探究氧气的溶解性,氧气既不是可溶于水,也不是不溶于水,而是不易溶于水。

[提问]如果条件改变固态氧、液态氧是什么颜色?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讨论。 [板书] (1)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不易溶于水。

(3)密度比空气大(同一条件下)。 [学生活动]看书、划重点(或记笔记)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

[问题讨论]氧气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提问]什么叫化学性质?

[回答]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教师]现在我们选取木炭、铁丝、石蜡,看看他们会与氧气发生怎样的反应。 [演示实验一]木炭与氧气的反应 [观察与思考]

1、用坩埚钳.取一小块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观察木炭是否燃烧。

2.再把木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燃烧,先观察它在空气中燃烧的情况,然后将木炭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

3.待燃烧停止后,立即向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并加以振荡,再观察石灰水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活动]:问题讨论

1.木炭在氧气里燃烧和在空气里燃烧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2.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有什么物质产生?用什么实验可以验证?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的无色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碳 + 氧气 → 二氧化碳

C +

O

2 →

CO2

[问题探究]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程度明显不同,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88页,思考回答)

[师生讨论归纳] 空气中含量较多的是氮气分子,氧气分子含量相对较少,物质与氧气分子碰撞的机会较少,而在纯氧中则大大增加了这样的机会。

[演示实验二]铁与氧气的反应 [设问]

铁丝也能燃烧吗?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铁丝燃烧是什么样的? [观察与思考]

1、把铁丝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2、把红热的铁丝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集气瓶内应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湿的细砂)。 [问题讨论]

1.细铁丝在氧气瓶里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的黑色固态物质(四氧化三铁)熔化而溅落瓶底,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2.本实验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先铺一薄层湿的细砂?

3.推测镁条在氧气里燃烧将会有什么现象(回忆过去镁条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带着问题观察实验。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

2、铁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的黑色固体。 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可用文字式表示如下: 结论:铁 + 氧气 → 四氧化三铁

Fe +

O

2 →

Fe3O4

[小结]:装氧气的集气瓶要预先装少量的水或瓶底铺上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的灼热的四氧化三铁跌落炸裂瓶底。 [演示实验三] 石蜡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除了和碳、铁等单质反应外,还可以和哪些物质反应呢?把燃烧匙里点燃着的一小段蜡烛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现象。待燃烧停止并冷却后,仔细观察瓶壁上有什么现象?

[学生活动]: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总结板书]:3.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现象:火焰十分明亮,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壁有水珠生成, 水珠生成,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生成。 结论:石蜡 + 氧气 → 二氧化碳 + 水 [问题探究]你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蜡烛燃烧的产物?

[小结]师生共同归纳氧气的化学性质: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与多种发生反应。 [随堂检测]

1、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不易溶于水 B、液态氧是无色的

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 D、通常状况下,氧气是无色无味气体

2、下列关于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气可以做燃料 B、氧气可以使木条复燃 C、铁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 D、氧气极易溶于水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3篇

1 认真备好实验课教案

有部份教师认为, 实验教学, 只要把学生带到实验室, 有实验员在, 学生自已动手做实验, 这种课最轻松, 其实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教师不光要认真书写纸质教案, 还要与实验员一起认真准备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各种仪器, 药品。

1.1 仪器的准备

1) 试管与试管塞的准备。通过几年的实验发现, 因为学生没完全冷却或者是洗涤时不按规则洗涤造成大试管炸裂的情况很多实验室都存在。在准备该实验前, 化学教师就要想办法准备足够的试管以备实验之需, 我们采用的是用中号试管代替大号试管, 教师们就需要用打孔机将与之配套的中号橡胶塞打孔, 在选择打孔机时先试一下钻头的大小, 以便实验室有刚好与之配套的的玻璃管连接。

2) 导气管的准备。实验室新进的玻璃都是直管, 不能用来直接做实验用, 需要教师自制, 我们没有锉刀, 就将大小各种型号的玻璃管拿到街上找铝合金门窗工人, 用他们的工具很容易就断成自已需要的长度, 将玻璃管带回学校, 找一盏喷灯, 非常容易的就吹拉出90°及其他角度的导气管, 自制的这部份如配套不漏气, 平时在放置时就套上放一堆, 并且用标签注明已检查, 气密性良好, 免得每次都很难配套。

1.2 药品的准备

教材上要求学生用KMn O4制取氧气, 这个有一定的局限性, 要求在管口塞棉花, 制得的O2可能会出现红色, 速度也比较慢, 我们在准备药品时用KCl O3和Mn O2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 速度快, 节约学生制的时间, 也顺便练习了催化剂的使用方法及相关现象。在准备KCl O3时应将氯酸钾放入大试管中加热, 如果只发生熔化现象而不发生轻微的爆炸或火花, 这样的KCl O3就可以使用, 否则需要用重结晶法提纯KCl O3。

Mn O2应提前一天进行高温焙烧, 除去其中的易燃物质, 以免与KCl O3混合加热后发生爆炸。

本实验要验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 故要准备细铁丝, 我们每次学生实验都是用新的石棉网上的细铁丝, 将细铁丝取下, 均匀地绕在牙签上, 一定要绕均匀, 实验效果才好, 这个最好是老师绕, 10圈左右, 前端留1~2cm, 为学生节约课堂上宝贵时间。对于没有石棉网的学校, 可以去建筑工地找捆扎钢筋的扎线丝 (需要用沙布将表面氧化物除去) 代替细铁丝使用。

1.3 集气瓶的准备

教材上规定学生完成木碳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需要准备两个集气瓶, 但我们在实验中增加了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 所以需准备三个集气瓶, 要求学生有一个集气瓶需要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这与后面的CO2的制取实验作对比, 也便于学生练习排空气法收集气体以及如何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的方法。

2 实验要点的讲解

本实验主要是气体的制取, 学生首次进入实验室实验, 对规则及操作步骤需要教师反复强调, 以便学生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方法至关重要, 所以在学生开始实验前, 教师对本实验要进行细致的讲解, 让每一位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才开始动手实验, 避免有的内容忘了, 学生做了一段时间的实验后, 才突然想起来, 又叫学生停下来再讲, 一是学生停不下来, 二是此时学生兴趣全部在做实验上, 严重影响实验效果, 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教师手中, 实验效果极为不理想。

本节实验课操作步骤用七个字总结:查、装、定、点、收、移、熄 (谐音:“茶庄定点收利息”) , 虽然教师们在上新课时已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清楚了先后顺序, 但在实验前再一次提出来, 让学生再复习一次, 效果更好。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4篇

徐莉萍

一、教材分析

《周处》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鲜明;文章篇幅虽短,但作者谋篇布局,跌宕起伏,暗藏矛盾冲突。其中既有周处在年少时危害乡里,与虎蛟并为三害,为乡里所患,又有他知道“为乡里所患”,就入吴寻二陆,改过自新,终为一代忠臣的故事情节。本文线性过程清晰,交代了矛盾的产生、发展和解决三个阶段。然而横向的细节没有充分展开,这为情节的再创造埋下了线索,并给了同学更多的想象空间。

二、学生分析

我所执教的初一(1)班是我校的分层班,学生基础较好,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经过一年的训练,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场面描写、动作描写。而本学期教材中出现了心理描写,因此有必要结合教材的知试点进行专项的片断描写。其二,学生比较熟悉这则神话故事。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这篇课文,了解这个故事的梗概。

三、课堂教学设计 课 题:周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周处的性格特点,把握课文的主旨。

3、进行创造性的片段描写和课文改写。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三、情感与态度

学习作品中人物勇于改过自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 分析周处的性格,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进行创造性的片断描写。 [教学方法] 说写结合加深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陈太丘与友期》引出课文《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我国第一部志人小说,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散读课文,读准字音。

2、复述故事情节。

三、再读课文,加深课文理解

1、 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 凶强侠气,祸害,是三横之一

2、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1) 斩杀蛟和虎:勇猛、武艺高强 2) 知道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3) 入吴寻二陆:虚心接受,知错就改

四、创造性的片段描写

1、周处如何击杀蛟和虎?(动作描写)

2、乡里人互相庆贺的场面。(场面描写)

3、周处悔过自新的心理描写。

五、总结: “ 知耻而后勇”,周处曾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都能成为“忠臣孝子”,成为名传千古的大英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能改正自己的缺点。“有志者事竟成”,让我们一起记住文末的一句话:“人患志之不立”吧! [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

2、词语积累,详见书本

3、继续完成片段描写

四、教学反思

(一)教学过程要有张力

从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中,课堂教学存在着三个不合理:第一,时间安排的不合理:在三个板块的教学中,第

一、第二个板块我用时28分钟。而第三个板块的片段描写只给了学生12分钟的时间,其中也包括让学生将描写写在练习纸上,可想而知,学生仓促起笔,效果就不甚理想;其二,教学内容主次安排不合理。本节课的重点应该落在片段描写。而我的三个板块的设计是平均分配用时,缺乏重点,反而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三,学生活动设计不合理。学生缺乏足够的活动时间,这使整个课堂教学比较沉闷,没有真正的让每个学生沉浸文本,并能够对文本进行阅读,因此体会不深。鉴于此,我以为可以调整以下教学环节:

1、缩短第

一、二板块的教学时间,甚至可以省略第二块内容的教学。

2、重点突出第三块内容的课堂教学。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主题性教学,它给了教师较大的教学空间。尤其是自读课文,如何落实文本教学,又能给学生一定量的基础知识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其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懂得很好的利用教材,抓住一点,并铺陈开来,而不是全面开花,将基础知识贯穿与课堂教学中。当然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中摆脱传统的一种教学模式,给予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其实是需要勇气了。在日常的教学中往往会觉得什么东西都要说,这使教学的时间更显急促,缺乏一种教学的张力,也缺乏一种弹性,而使教学行为变得死气沉沉。因此,在教学中要学会舍弃一点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如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能够突出重点,并能做到系统化的目标式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举一反三。

(二)适时点拨是关键。

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反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能结合课后的注释复述故事 情节。

2、学生能够结合课文语句,整体感知课文。如:回答问题一:在乡里人的眼里,周处是个怎样的人?问题二:你是怎样评价周处这个人物的?

3、学生进行片段描写,并口述描写内容。从学生在三类问题的表述中,我感觉学生在复述故事情节和回答问题时能够较流畅地表达,但学生在进行片段描写时学生存在着几个问题:第一,部分学生的表达以叙述为主,缺乏精彩的描写;第二,学生以复述课文为主,缺少想象能力;第三,部分学生描写精彩生动。因此,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做了以下针对性的指导: 学生习作

(一):动作描写 周处深入到山林中,找到了白额虎经常出没的地方,在一处枝叶茂密的地方埋伏起来。不久,白额虎踏着悠闲的步子走来。周处待他走到前边去,忽地一跃扑到了白额虎的背上。白额虎大惊,使劲地摇动背脊,想把周处甩开去,而周处一边死死抓住虎背,一边用拳头狠命地朝虎的额头砸去。待虎挣扎得精疲力竭时,周处拔出匕首朝虎背上刺去,顿时鲜血四溅,而那白额虎已奄奄一息。 学生习作

(二):场面描写 “周初死了!”不知是哪儿传来的声音,把乡里人都唤到了河边。大家东张西望,看了好一会儿,发现河里还是没有动静,大家便以为周处死了。那场面顿时像炸开了锅,大家兴奋不已。

大家当晚就开了一个庆祝会。随着一阵鞭炮声响起,大家边开始狂欢了起来。他们有的舞狮,有的跳舞,有的唱歌,有的互相干杯,那场面可气派了!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5篇

28年前,在三秦大地上,当时的西北农业大学在我国率先开办了第一个“葡萄栽培与酿酒”专科专业,一时轰动全国;19年前,同样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亚洲第一所专门从事葡萄与葡萄酒研究、技术服务的葡萄酒学院成立,震动亚洲。“耕土耕心,酿酒酿人”,十几年来,葡萄酒学院全体科教工作者一直秉承着这样的院训,认认真真做科研,兢兢业业育人才。现在,葡萄酒学院已成为中国培养葡萄与葡萄酒生产、营销、管理及科研推广高级专业人才并引领我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发展的行业性学院。

培育葡萄酒产业人才的摇篮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在创始人李华博士的带领下,构建了以葡萄学为基础、葡萄酒学为核心、葡萄酒工程学为手段、葡萄酒市场学为导向,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特色,涵盖“由土地到餐桌”的完整产业链需求的葡萄与葡萄酒学科理论与实践体系。目前,葡萄酒学院具备学士、硕士、博士等学历教育的各种条件和博士后的研究条件,并设有1+2三年制留学法国侍酒师职业证书班、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两年制脱产培训班、葡萄酒函授本科班、葡萄酒工程硕士班以及短期进修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项目,葡萄酒学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葡萄酒产业人才的摇篮”。目前,学院已培养的240余名博、硕士研究生和2000多名本专科生,培养的国家150余名评酒员,150余名酿酒师已成为葡萄酒产业的骨干力量。

作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还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葡萄酒学院更是感到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因此,葡萄酒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复合型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此,学院大力进行教学体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学院学科建设紧紧围绕葡萄与葡萄酒行业的实际需要,参照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颁布的葡萄酒工艺师培训标准(OENO 2/91)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形成了葡萄学、葡萄酒学、葡萄酒工程学、葡萄酒市场学四大主干学科体系,并建成功能齐全的中心实验室、葡萄酒品尝室、葡萄试验站和实验酒厂,同时还在全国建立了20多个实习基地,构建了完善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仅如此,学院还与OIV及相关国家确立了互派留学生机制,为学生出国深造奠定了条件,形成了完整的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学科体系。在学院中,先后涌现出国家级三好学生和全国先进班集体。葡萄酒学院的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重用和普遍好评,其中60%以上的毕业生已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为促进我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院的办学成绩也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肯定,李华教授荣获陕西省和国家教学名师称号,学院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各1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次。

好的学生自然离不开好的教师,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多少个优秀教师的默默付出。自葡萄酒学院1994年4月20日创办以来,学院已形成了一支结构优化、质量优秀的师资队伍。目前在葡萄酒学院工作的博士生导师共6人,硕士生导师5人,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教师25人,为中国的葡萄酒事业的发展孜孜不倦地奋斗在教学第一线。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葡萄酒学院始终以《教师法》、《高等教育法》、《教师资格条例》为依据,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与学术骨干为重点,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逐渐建设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引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先锋

第一个“葡萄栽培与酿酒”专业,第一个中国和亚洲的葡萄酒学院,第一个葡萄酒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系,第一个中国葡萄酒特征指纹图谱技术系统„„。这么多的“第一”统统诞生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我们不得不说它始终是引领葡萄酒产业发展的先锋。

葡萄酒学院的先锋地位是由其本身雄厚的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的实力来支撑的。学院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30多项,承担企业和地方政府委托的横向研究课题30多项。培育出优质抗病葡萄新品种“爱格丽”、“媚丽”和“嘉年华”, 3个葡萄新品系。“我国葡萄酒技术体系研究与产业化开发”等多项科学研究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3次。获国家发明专利27件。成功开发出系列葡萄酒、利口酒。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SCI100余篇,被引6000余次;出版专著23部,创建了中国葡萄与葡萄酒工程专业的培养体系和教材体系。

在科研的道路上,封闭和固步自封是最可怕的,只有放开眼界多多与他人沟通交流,取长补短,才能做到不断地创新。葡萄酒学院的科教人员都深谙其中的道理,也正在这样做。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从1999年开始,每逢奇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逢偶数年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已成为我国葡萄酒行业国际交流的重要平台。学院还与国内外著名的葡萄与葡萄酒教育、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2002年4月,学院加入了世界葡萄酒大学联合会,开始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葡萄酒技术人才。2002年12月,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OIV)决定在学院设立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该中心的成立为亚洲葡萄酒行业的合作、交流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除OIV亚洲葡萄与葡萄酒科技发展中心外,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组委会、国际葡萄酒大学联合会、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国家级评酒员培训基地、陕西省葡萄与葡萄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陕西省果业协会葡萄分会办公室等均设在葡萄酒学院,这些均为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此外,葡萄酒学院与OIV联合于每年4月举办的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活动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会议论文集被ISTP全刊收录。自1999年以来,学院已成功举办国际葡萄与葡萄酒学术研讨会8届,国际葡萄与葡萄酒高级研讨班7期,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5届。丰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成果奠定了葡萄酒学院培养葡萄与葡萄酒国际化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与国外合作培养的博士研究生遍及西班牙、法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丹麦、比利时、德国、加拿大等国家。

氧气教学设计及反思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旷野、吉祥、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集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不同的地方不仅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样式,比如,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东北的二人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板书课题)

2、默读“文前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弄清藏戏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特色?在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 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 默读课文,思考:藏戏与其它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画出相关段落。(8~20自然段)

2、 交流讨论

(1~3概括藏戏的特点;4~7开山鼻祖唐东杰布开创藏戏的传奇故事;8~20介绍藏戏的特点;21总结全文。)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齐读课文最后用一句话说:“藏戏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

2、藏戏的创始人是谁?关于他又怎样的故事呢?读4~7自然段。

3、交流汇报

4、补充有关唐东杰布资料。

5、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五、了解藏戏的特点,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藏戏的特点是什么?小组合作探讨。

①“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②舞台简朴;

③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④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⑤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2、交流汇报

3、交流搜集到的藏戏资料

4、感情朗读,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齐读三个反问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把句子改成陈述句。 改成: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2、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

七、朗读全文,体会写法

1、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 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 师生合读:21自然段。

2、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3、背诵喜欢的段落。

八、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九、作业

模仿本课的写法,写一写其它剧种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藏戏 怎样形成 :唐东杰布

独特魅力:面具 ( 人物不同面具不同 运用象征、夸张)

背景 剧情 固定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不一而足 一出戏演三五天

教学反思

上一篇:有情书两个字的歌名范文下一篇:一切为了孩子家长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