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

2024-07-13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改革发展中,对师资资源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在教育方面也增设了越来越细化的专业,其中美术教育专业近年来培养了大量优秀的美术专业人才,在美术教学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文章从当前高校美术教育现状出发,对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从高校、学生、教师三个层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结合问题提出了未来高校美术教育的发展路径,旨在通过研究,为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校;美术教育;问题;路径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概述

(一)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现状

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是整体国民素质水平的提高,在进入高等教育的门槛中,高考成为了学生们不得不面对的竞争,在这种形势下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选择美术专业作为特长生参加高考,这样不但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也让学生拥有了一技之长,这也导致了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美术教育专业。

(二)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意义

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开设为许多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学生提供了迈向高等学府的条件和机会,培养了众多美术专业人才,在素质教育人才培养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的人才大多数流向中小学学校,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美术学习具有重要的帮助,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还有一部分人才转向了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方向,为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二、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

虽然近年来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招生量不断扩大,取得的成就非常明显,但是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包括教学质量在一些高校美术教育中有所下降,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以下笔者将当前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在自身美术教育教学定位上存在着不清晰的问题。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面向社会需求,有的高校在这方面过犹不及,在美术教育专业教学内容上设置了过多要求。全面的人才培养使得高校没有具体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导致学生学而不精,尤其是在校期间过分重视自身绘画技巧提高,而忽视了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毕业时不知道要从事哪一行业,有的甚至最后放弃了本专业,这样不但浪费了学生自身的青春年华,也浪费了高校教育教学资源。

其次,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课程安排存在不合理之处。虽然美术教育专业招收的大部分都是美术专业学生,教学中也应当以美术教学为主,但是文化课程应当作为必修课占有一定的比例。然而当前许多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在课程安排上都是以美术绘画技巧为主,文化课安排过少,这样使得学生的整体素质处于失衡状态。当前社会中就有这样一种认识,美术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普遍偏低。高等教育培養的应该是综合素质人才,忽视文化课教学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此外,高校美术教育中也存在着体制不合理之处。

(二)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在高校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社会各方面影响,而当前社会风气中浮躁因素也对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有着很大影响,给教育教学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学习后,脱离了高中老师和家长的管教,学习和生活过于放松,尤其是学习上没有了监督缺乏主动性,缺乏自制能力。作为美术专业学生,在高考中自身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进入到大学许多高校对美术专业也开设较少的文化课,使得学生在文化知识学习上不够,而学生自己也不够重视文化课学习。当前就业压力大,而美术专业作为艺术类专业就业途径也相对较窄,最多的选择就是美术教师,而当前多数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人满为患,一些偏远地区美术教师稀缺,但是也很少有美术专业毕业生选择,加之当前高校美术专业扩招,美术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紧张,这也促使一些学生在学习期间就专注于成绩的提高,而忽视了自身素质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各地高校开设美术教育专业的并不在少数,但是在教师队伍素质水平上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从共性角度总结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历结构层次存在的问题,在高校所有专业教师的学历对比中,美术教师的学历与其他学科教师相比总体水平较低,相比其他专业硕士生、博士生普遍的情况,美术专业教师的学历很少有博士,硕士的也不多。同时,现代美术教育人才培养面向的是教育、设计等各个领域,作为美术专业教师也应当具备综合素质能力,但是从现实情况看,大多数美术教师不具备教育、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力。

第二,美术教师任职情况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中存在兼职教师或者是教师兼职其他岗位的情况,在美术教育教学中,兼职美术教师以及美术教师兼职其他业务的情况更为普遍,导致一些教师在教学上花的心思较少,授课中经常按照课本或课件宣讲,缺少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也不高,最终导致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都被束缚了。

第三,美术教育教学理念存在落后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年纪较大的美术教师,他们在观念上传统守旧,进行教学只注重学生对绘画技巧的学习,忽视对学生个性、素质能力等的培养。

三、高校美术教育未来发展路径

(一)高校在美术教育教学上的优化对策

首先,高校应当明确美术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在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时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出优秀人才,尤其是当前国家提出的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美术专业本身就是富有创新性的专业,高校应当紧紧抓住这一方向,培养美术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美术教育专业的学习获得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毕业生提供就业人生方向指导。通过学生自身努力方向的确定,使其有目的地学习更多文化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科学制定课程规划,优化教育体制。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主要培养的还是教育人才,而近年来不但在义务教育中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社会中也有越来越多家长为孩子报名参加美术课外学习,将美术作为兴趣或者特长。社会这股风气也促成了报考美术教育专业火热的场面,专业美术院校和综合类院校在美术教育专业上都在扩招,但是原有美术教育体制、容量却没有改变。对此笔者认为美术教育教学应当从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课程内容上要将美术专业绘画技巧学习与教育学内容、其他文化课等内容的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尤其是教育学的知识,因为许多美术专业学生都会从事教育行业。同时也要为学生提供其他与美术相关的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需求选择相应课程来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

再次,加强美术教育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美术教育强调学生对美的感受,但是由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发达,学生能够便捷地在网上找到所需要的艺术作品等进行欣赏,而忽略了实地考察与观摩。笔者认为实践教学应当在美术教育教学中被重视,结合课堂理论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除了写生还要有更多新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对美术专业学生的管理

高校提供给学生的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但是也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美术专业学生来说,要逐渐适应大学学习生活,不能过于放松,要明确自身学习目标,以此为动力提高学习成绩,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面对就业压力,要学会调整,正确认识压力并化压力为动力,通过自身能力素质的提高来应对未来就业中的竞争。

(三)全面提高美术專业教师队伍素质

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方面是下了很大功夫的,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在美术教育教师队伍素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对此应当采取多项措施,解决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各地高校要有计划地扩大美术专业研究生培养,为高校美术教育输送高学历人才,解决当前美术教育教师队伍学历层次水平低的问题;高校自身要加强对现有美术教师的培训与进修,既能提高美术教师能力,又能提高学历,对美术教育教学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第二,严格美术教师任职条件和要求。高校应当从教育专业性和长期性出发,聘任更多专职美术教师,对在岗美术教师限制其兼职情况,对部分兼职教师要实行兼职情况汇报制度。只有更多的专职教师,才能形成稳定的教师队伍,才能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在教学中也更加关注学生,注重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不但有利于教学水平提高,也能够形成良好氛围和相互促进的动力。

第三,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作为高校美术专业教师,应当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面向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要认识到当前美术教育不只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美术教师,还包括各类设计人才和其他类型艺术人才。

四、结语

从高校美术教育面临的困境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高校美术教育发展需要了,高校美术教育要面向我国的基础教育、面向素质教育还要面向社会,必须要找准问题,找出对策,探寻到新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张昉.浅谈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5):218-219.

[2]张旻,冯楠.浅谈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包装工业,2014,(16):102-102.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竞争越来越密切,如何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举措。在当今时代,外来文化对我国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中学美术教育作为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本文中,简要介绍了当下中学美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学策略

1中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中学在美术课堂上出现“重技轻艺”的现象,一些教师、学生更加注重的是分数是否提高、美术教育对升学是否有影响。部分教师只是简单介绍或者让学生欣赏美术作品,而不深入讲解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寓意,部分学生也不愿意多思考作品的言外之意,忽视了对自身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提升。其次,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内容、形式也逐渐西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等内容的掌握。再次,部分中学的美术教育形式过于单调,部分教师依赖教室、书本以及PPT开展教学活动,没有采用能够促使学生体会美、创造美的教学形式。最后,虽然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一些教师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不足,引用的美术作品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体现得也较少。

2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可行性

2.1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独特优势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蕴含着独具魅力的文化。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年历史的沉淀,其滋养着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具有包容性、民族性以及博大精深的特点。因此,中国传统文化能以包容的姿态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自身的民族性能够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形式,如传统剪纸、皮影等。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丰富中学美术教育的底蕴和内涵,避免中学美术教育成为无源之水。

2.2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中学美术教育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其往往需要通过载体予以展现,而美术教育就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必不可少的载体。通过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得到广泛的传播与积极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学美术教育的根基,并能不断为中学美术教育提供丰富的养分。因此,二者是互不可分的,离开了中学美术教育,中国传统文化就少了一条有效的传承途径;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学美术教育就失去了养分,也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3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路径

3.1从教育主体——教师出发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意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美术教师的思想认识不能只停留在美术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技能的教育层面,其还应该包括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教师要明确中学美术教育是“技”“艺”并存的教育,自觉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次,教师要想更好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就要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有意识地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传统技艺知识,如皮影、扎染等,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最后,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在课前积极准备课件,在课堂上主动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主动挑选合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讲授内容,有意识地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3.2从教育内容出发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其中教育内容的选择至关重要。首先,教师可以选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教育内容,如剪纸、皮影等,改变以往单一的“本本式”教育内容。其次,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内容,以南京为例,可以选择秦淮花灯、葫芦画等具有南京特色的传统事物,从学生周边的生活入手发现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艺术是源于生活的。最后,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合中学生成长的教育内容。与小学生不同,针对中学生的美术教育内容可以选择较复杂、难度更大的传统文化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3从教育展开方式出发

在將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中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重视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中学美术教育。传统与现代不一定就是矛盾、对立的,其也可以是相融共通的。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3D打印技术等,以多种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推动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美术教育的融合,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获得感。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一环,也是美术教育自我发展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学美术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当下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此改进日常的教学策略,总结经验,在不断地实践过程中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莹.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民族民间艺术的纽带——以中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13):148-149.

[2]肖振萍,彭辉华.美术教育中民族文化缺失因素与传承对策研究——以大理中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3(02):42.

[3]汤顺鑫.闽南红砖厝元素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研究——以燕尾脊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4):108-109.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的智慧精华。民间美术更是以劳动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为创作来源,反映了各民族人民淳朴的民风和精神审美。本文从民间美术在高校教育中的价值出发,分析民间美术在高等教育美术中的作用和发展,并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进行时代传承的相关思考。

【关键词】民间美术高校美术教育传承

中国的民间美术博大精深,蕴含丰富,包括民间的绘画、雕塑、服饰、建筑等,它们之间相互贯通、相互融合、相互传承。民间美术是前人在历史的更迭中给后世留下的审美,经过生活和实践的检验而传承下来。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我国的年轻一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审美受到冲击,年轻一代对传统的民间美术不再青睐,甚至轻视。但年轻一代是历史发展的传承者,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应是保护传统文化的中坚力量。所以,在现代教育中,我们应将民间美术与现代高等教育相结合,通过培养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来提高社会对其的关注度和青睐,从而达到保护和弘扬民间传统美术的作用,创新并发展传统文化的教育目的。

民間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1.使用价值

民间美术来自于日常的生活,是实践中检验出来的美术,种类繁多,涉及范围涵盖了生活的各方面。民间美术在地域上是具有不同特征的,存在多样性,这就给美术的融合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发展空间。例如,北方的剪纸和窗花是在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会进行创作的一种风俗,这些剪纸作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可以在室内装饰上推广使用,在建筑材料上也可以利用,还能适用于服饰和装饰品上。这些都是民间美术的使用价值,在高校美术教育中,使用价值的传承就是年轻一代的高校学习者吸收和获取这些传统的美术元素,并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将其赋予实践。

2.审美价值

民间美术是来自于人民生活的艺术,是历史检验的结晶。在高校美术教育当中,学生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赏析和创作来进行民间美术审美观念的渗透和塑造,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和艺术的接受度。学生在民间美术的激发下,强化对美术作品的内涵把握,将创作与民间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进行有效整合。此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情感,陶冶了艺术情操,也提高了其审美能力。

3.德育价值

民间美术的价值还体现在道德教育方面。民间美术的来源是生产活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故事和审美艺术相互结合,产生了经典的民间美术作品。如陕北剪纸艺术当中就有丰富的故事,“二十四孝”剪纸作品就传承于各家各户,这其中的艺术价值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二十四孝”的故事还陶冶了人们的道德情操。高校在美术教育课程中对该剪纸文化进行课程介绍,然后给予学生体验创作的机会,这种体验式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通过故事对学生进行孝道文化的道德教育。

4.智力价值

民间美术的智力价值主要是体现在培养高校学生的知识能力发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对美术作品的感知上。大家在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时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审美要求上不需要具备太多的知识储备,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就会获得民间美术带来的情感激发和价值认同。这种满足感和愉悦感能够有效激起学生积极思考,对学生的思维开发和好奇探究产生持续不断的推动力。所以,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对学生教育具有一定的智力价值。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高校在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保护和传承是中国民间美术的当务之急。高校开展民间美术教育可以结合当地实际,从民间美术的造型和特征入手,来丰富学生的民族審美。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发挥作用。

1.民间美术可以丰富高校美术教育的内容

民间美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内涵是其他专业的美术教育所欠缺的。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民间美术教育可以将美术教育的内容扩展到各民族的广度上,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民间美术作品就是这种源泉之力的结晶。通过对民间美术作品的介绍和学习,能丰富学生的艺术创作领域,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如学习民间皮影、剪纸、刺绣等传统艺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民间美术能有效促进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完善

高校美术教育受到院校的专业性发展和社会适应目标培养的影响,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育在教育水平、教育经费和教育设施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所以,普通高校在美术教育中应该结合地方特色,充分吸收当地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完善自身的美术教育体系,以弥补在美术专业程度上的不足,提高高校美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

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发展与传承的思考

1.转变传统的审美教育理念

随着高校扩招,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压力逐渐升大。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也被提上日程,民间美术教育能够提升现代青年学生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认同和推崇。而在当前高校美术教育中融入民间美术,首先要突破陈旧的美术教育观念,在教育理念上认可民间美术的价值。教育理念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理念,在现代化的全球浪潮中,学习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持续度不够,难以静下心来长期学习一门传统艺术,对传统文化的研究深度达不到其他科目的专业化程度,在西方和其他国外价值意识的侵袭下难以保持自主的民族热情,陷入追逐表面时尚的潮流之中;另一方面是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师的审美意识和倾向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对西方美学的推崇和对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轻视,根本无法在教学中实现对我国五千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学生也就更无从体会国画、剪纸等民间美术的博大精深和巨大的生命力。

在高校美术教育中要实现并发展民间美术的传承,就要转变包括学生和教师在内的多方面对于高校美术的教育理念。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去审视当前的美术教育,更新教育理念,不强制推崇某种文化审美,也不刻意轻视某些民族文化审美,而是用更客观的教育态度,在做好知识的搬运工的同时,将审美意识在日常美术作品赏析和创作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传递给学生。开放式的美术教育理念是将民间美术融入高校美术教育的思想之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充分体现出对民间美术的亲和力,鼓励学生开阔视野,更新学习观念,从多元的美术文化中去建立自己独立的审美意识。

2.开阔教育思路

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属于上层建筑的教育,艺术走下神坛深入学生的方式就是打开美术的教育思路,紧密结合到日常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当中去。在日常生活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中逐渐影响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宽泛的教育思路去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目前,高校的美术教育注重更多的是对美术基础知识和技巧的培养,教育目的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输出能力,而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情趣培养却是忽视的,如果審美教育与学生的生活产生脱离,又怎么能要求学生在美术的历史传承和发扬中发挥作用呢?民间美術能够为高校美术教育带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而这些资源都可以运用到学生的日常审美当中,如剪纸是一门技艺也是一种生活情趣,学生在课堂接受关于剪纸的美术教育后,能够通过自身的剪纸体验去获取创作的满足,也能够将剪纸作品放在生活当中去欣赏,这本身就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更是为民间美术的发扬带来更便捷的传承方式,在高校美术教育中采用现代化的教育辅助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和远程视频教学,可以通过生动的画面来让学生体验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发展历程。同时,民族公益广告和民族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都可以成为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资源。这些民间文化元素对学生审美的影响均可通过学生对民族类节目和民族服饰的喜爱体现出来。

3.创新教育模式

高校的传统教育模式现在正遭受着互联网的冲击,线上教育和课堂教育之间的攻击战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互联网带来的教育改革和教育技术改变让高校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不得不深思当前的教育状况及未来的发展。而高校美术教育如果在教育模式上借鉴民间美术的创作过程,也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创作兴趣为导向,进行社团式的教育,让学生利用充足的课余时间结合日常生活完成有关民间美术作品的创作。这种教育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也能够在美术教育中将民族文化传承。例如,河北地区的衡水内画,其作为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就可以被整合到高校的美术教育当中,作为高校美术教育课程知识的一部分,并在课后组织学生社团进行衡水内画的创作和赏析。这样,民间美术既可以辅助高校的美术课堂教育,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

参考文献:

[1]黄洋:《试论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美术教育研究》2015年第15期。

[2]王玮:《民间美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发展与传承》,《艺术科技》2014年第11期。

[3]高家明:《民间美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高校美术教育》,《美术大观》2014年第7期。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西安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从社会文化、政治生活以及传播的角度上看,当代社会的公共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当今大众传媒时代的某种媒介特征,美术馆以公开展示美术作品的方式去表述和传达社会公共领域的种种信息、意向、文化理念和审美观念,把物化的文化理念和艺术美感伴随着服务社会、造福公众的理想诉诸社会公众,它在大众美术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美术馆作为一种公共传播空间与媒介,主要传达公共审美文化。公共审美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审美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艺术、提供精神和艺术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审美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审美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美术馆是开放性的公共空间,其根本目的在于体现一个社会的公共审美精神及公共审美利益。美术馆虽然是一个专业的审美展示空间,但是它担负的却是普及艺术、提高大众审美水平的美术教育任务。大众美术教育以提高大众审美能力、欣赏水平为宗旨,是精英美术教育和专业美术教育的有力补充。正是由于美术馆的存在,才使大众美术与精英美术之间的隔阂得以消解,从而在二者之间建起沟通的桥梁。

大众美术教育是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有效工具,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美术世界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大众美术教育可以使人们更全面、更具体地感受到现实生活的美学意义。大众美术教育的这种意义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在当代社会,由于社会分工的专门化,人们已越来越容易被固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工作岗位上,这种情形容易片面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某些方面,而其他一些本质力量(比如对美术的审美能力)则因抑制而得不到发展。这样,人也就容易丧失对生活全面的、具体的感受力而成为一个“单面人”、片面的人。而要提高全民的美术教育,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让大众走进美术馆。美术馆和其他媒介(电影、电视、互联网、报刊、广播)相比,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使观者直接面对美术原作,使他们能身临其境地欣赏美术作品,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审美教育,从而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大众美术教育是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和人民大众的必由之路。美术家们并不是单纯为了反映生活而去从事美术创作,他们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通过对生活的反映来干预、参与甚至重构我们的社会生活。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通过大众的美术接受与消费环节,美术作品才能在返回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去完成干预、建构社会生活的使命,这就要求美术家的作品通过大众的审美接受,实现美术的社会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也就是说美术馆在一定程度上担负起使艺术家个人的美术作品成为社会文本以及实现社会审美功能的重任。依据接受美学,再好的美术作品在没有经过大众阅读时只能是未成品,只有经过大众的审美接受才能成为真正的美术作品,美术家的作品通过美术馆这种独一无二的媒介,使个体的创作通过大众欣赏、阅读形成强大的社会审美效应。美术馆作为大众审美接受的主要环节就是要通过它的特殊展示功能,实现美术品的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美术返回社会生活就内在于美术的大众接受和消费形式之中。从创作主体——美术家和接受主体-人民大众的数量关系来看,接受主体要大大多于创作主体。人民大众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体,他们的社会实践,他们的情感、思想、信仰,构成了丰富的社会生活内涵和感性形式,成为美术家反映的对象,所以,当美术作品通过美术馆这一举足轻重的社会传播中介而与广大的人民群众发生审美关系时,就意味着作品已返回社会生活。

二、美术的大众接受与消费使美术重返社会生活还表现在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构造新的社会生活上。从接受的角度看,美术作品所构造的现实生活还仅只是潜在的,它必须通过大众对美术作品的接受,大众接受者不但被作品所构造的新的现实所感动、从而以新的态度,新的眼光,重新审视、理解现实生活,而且还能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在社会实践中重新构造我们的现实,而这一切都有赖于美术馆的展示、传播功能。

其三,进入后现代以来,美术由崇高逐步走向大众与通俗,美术由作者中心论、作品中心论转向了读者中心论,大众的审美取向会直接影响到美术家的创作倾向,由此大众美术教育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美术家在美术馆展示美术作品就是检验大众对作品的态度,从而了解大众的审美取向,进而调整自己的创作走向,尽最大可能地创作出符合大众审美需求和大众喜闻乐见的美术形式。这就是说大众的审美态度必然会对美术家的创作起到客观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当艺术家的美术作品得到大众的首肯,符合大众的审美口味时,大众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助推器,反之就成为美术家创作的障碍。美术史证明只有那些既有鲜明艺术个性又深受大众喜爱的艺术家才最终名垂千古,而那些所谓“曲高和寡”的艺术作品由于只有极少数人喜欢,所以难以被时代所认同,齐白石就是一个不可置疑的正面典型。

中央电视台在2003年冬季举行的傅抱石画作现场拍卖直播中,主持人王小丫公布了关于傅抱石先生的民意测验结果:近百人中仅有一人知道傅抱石,俩个人进过美术馆,这意味着大众的美术教育还非常薄弱。为改变现状,国家必须通过多元的方式和渠道,让更多的人进入美术馆,享有欣赏美术的权利,使美术能融入个人的生活世界。只有人人都能从美术中体味快乐、分享创作者的艺术世界和精神世界时,美术馆、美术事业、美术市场才能走向繁荣昌盛。

美术馆作为一个开放的文化机构,承担着收藏、研究与陈列文化产品,进行文化传播的功能。在我国,美术馆作为新形势下的公共文化机构,其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服务水平直接关系着美术馆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美术馆在很大程度还没有真正走进大众视野,许多人都认为美术馆是给专业人士看的,离自己的生活很远。这就要求美术馆必须不断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为完成当前这个迫切的任务,中国美术馆近年来在公共教育方面的一些探索颇有借鉴价值:

一、通过艺术讲座使大众了解艺术

2010年以来,中国美术馆已经围绕展览相应举办了20多场形式各异的活动,包括专家讲座、观众体验活动、少儿美术夏令营等,其中,学术讲座已成为中国美术馆影响和引导观众审美的一个重要形式。

“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首次大规模地将体量巨大的当代艺术品搬进了国家级美术殿堂。当代艺术虽然目前炙手可热,广受市场追捧,但不能不承认,

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仍然充满了陌生感,面对具有前卫色彩的当代艺术作品,有许多人由于不了解或不理解而难以接受,那些看惯了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传统艺术形式的公众,对于如何欣赏当代艺术,感到束手无策、一筹莫展。

让真正好的艺术走进大众,这不仅是艺术家们共同的心愿,也是许多美术馆努力的目标。围绕展览举办讲座是以学术的方式加以引导的重要方式。

《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就是中国美术馆特邀艺术理论家、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举办的专题讲座。朱青生教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传统艺术到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也与听众分享了他对当代艺术的认识,他还与听众们一起参观展览,并鼓励参观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赋予作品不一样的意义,讲座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许多听众改变了对当代艺术的看法。

此外,中国美术馆还邀请新闻媒体参与讲座,并就展览和讲座内容与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交流,这种通俗易懂的方式对传播、普及艺术也大有裨益。如在吴冠中纪念展期间,该馆从吴冠中的人生、艺术等不同的方面分别举办了专题讲座、报告会,让大师的风采真正深入听众心中。“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系列讲座”“科学与艺术的互动——新媒体艺术在中国”等专题讲座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以美术活动开启美术教育

进行大众美术教育必须从幼儿园和中小学抓起。国外的中小学经常将课堂搬进美术馆,这样的好处是既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热爱艺术的习惯,又能让学生直接面对美术经典作品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把抽象、生硬的美术教育变得生动活泼,让中小学生在愉快、感性和形象的氛围中接受艺术的洗礼,使他们的精神得以陶冶和净化。我国的中小学校也应该借鉴国外的教育模式,多让中小学生走进美术馆欣赏美术作品,从小就培养他们的美术兴趣,提高他们的美术修养。

这就需要中小学校长、教师多与美术馆的公共教育部取得联系,二者的合作与互动对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大有裨益。

对孩子进行有意识有策略的艺术教育也是中国美术馆公共教育的一个重点。针对六一儿童节,中国美术馆每年都开展不同形式的公共教育活动。2010年,该馆结合正在展出的“捷克雕塑艺术展”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儿童节,我们一起做雕塑”亲子活动。孩子们不仅通过展览了解雕塑的材料、形态、内容等,还亲手体验了雕塑的制作过程,各自创作了一份独具视角的泥塑作品。为了达到较好的效果,美术馆特地请来了雕塑家张宝贵为孩子们示范雕塑的方法,之后,孩子们利用美术馆准备好的工作台、凳子、胶泥、石膏、颜料等工具和材料快乐地捏制、上色等,接近尾声时,家长们也进入工作室,和孩子们一起加工完善,分享快乐。这次活动不仅在快乐中感受艺术、体验艺术,而且也加深了父母与孩子之间浓浓的亲情,对家长的艺术知识也是一次普及,因此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类似的活动有很多。2010年的国际博物馆日,中国美术馆就策划了一系列的活动,如与景山街道办事处合作组织社区观众走进美术馆的体验活动,与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师生围绕“美术馆和教师教育”进行交流研讨活动,配合博物馆日主题,向路人和观众发放精美宣传折页和赠票,以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美术馆、走进美术馆等等。

2010年6月,中国美术馆还结合澳大利亚土著艺术展和馆藏皮影艺术展推出了“教育套餐”,包括系列学术讲座、土著舞蹈表演、志愿者讲解员培训、志愿者义务讲解、中英文语音导览、发放儿童绘画卡等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服务,受到各界欢迎。

中国美术馆有场地、平台、作品的优势,它对于孩子提高美术教育水准和文化素养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让孩子参与美术活动也是培养未来的观众群。推广儿童美术教育,为孩子打造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美术馆应该探索的一项重点工作。

三、公共教育形式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艺术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中国美术馆尝试了很多方式,比如,结合朱德群回顾展,他们不仅邀请该展策展人——原法国国立集美亚洲艺术博物馆中国艺术部专家戴浩石做讲座,还邀请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著名大提琴家朱亦兵举办《色彩与旋律——大提琴家朱亦兵谈朱德群回顾展》讲座和音乐会,朱亦兵教授和他的中国大提琴爱乐乐团为观众们献上了一场视听相遇、音画互感的盛宴。

在“建构之维——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中,除《怎样欣赏当代艺术》学术报告会外,美术馆和公共教育部还举行了“与艺术家对话:理解中国当代艺术——叶永青、展望、邱志杰三人谈”活动。活动以酒会和座谈的形式,为听众提供了与艺术家面对面对话交流的难得机会。

2010年,中国美术馆主动加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并组织了以馆藏作品为主力的“20世纪中国画”和“20世纪中国油画”两个主题展,向大学生介绍现代以来中国美术的发展。虽然,为数不少的经典作品给展览的安全保卫工作带来了难度,但中国美术馆想方设法添置设备、组织人员,使得大学生在校园里面能欣赏到名家经典。进校园的活动在清华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北京4所高校开办,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这其中,不仅因为作品选择有分量,更重要的是,对于每一次“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展览,中国美术馆都将其按照馆内展览的标准来进行展厅设计,这样不仅让大学生欣赏到内容,还感受到美术馆水平的展示效果,真正形成了高雅的艺术氛围。

中国美术馆还尝试赠票、举办夏令营等活动,并取得了宝贵的经验。作为国家级美术殿堂,中国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工作一直走在大多数美术馆的前面。

此外,上海美术馆打造“上海美术大课堂”系列活动,2010年,上海美术馆结合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开展“流动的美术馆”活动,并出版“口袋里的美术馆”系列丛书,通过配合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把美术馆的活动更多地面向社会,与世博会的文化氛围融合,这是一种新的构想。

广东美术馆则组织了以“普及美术史”为主题的美术展,这样的角度十分新鲜。更重要的是,该馆将展览举办地从大学拓展到村镇,把有关艺术史普及、艺术欣赏和名家作品推介的展览送到农村。“文化下乡”让农民得到了实惠。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在2010年举办了“乐在美中”系列活动,把外国美术展、民间展和社会公共教育结合在一起,邀请艺术家与公众面对面。陕西省美术馆与西安市的30多个居民社区、20多所大学和30多所中小学签订协议,将服务社区、组织活动和美术馆的活动结合在一起,组织艺术家指导社区的艺术活动。

除了在公共艺术教育的内容、形式上有所拓展,2011年,各个美术馆在免费开放上继续进行一些探索。美术馆的免费开放为了提高公共文

化服务水平,也是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的体现。免费开放是为了响应中央关于美术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的总精神,但还需要逐步探讨适合于美术馆情况的免费开放。

一个新型的美术馆,应该将关注人、重视人的问题提升为美术馆的战略职能,思考如何具有公众意识,运用相应的方式和手段为公众服务,了解公众的想法,具有公众的思路和相应的政策方式。在美术馆的全部活动中,艺术教育是一种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各种美术活动的意义所在,这应该成为许多美术馆的共同认识。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进步,作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馆的审美教育功能在当代也越来越丰富。要充分实现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公共审美的功能,既需要在形式和手段上的创新,更需要在内容质量上的提升。审美教育要立足于展览自身的质量和影响,要通过公共推广等手段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美术馆,公共教育要着眼于所有观众,立足于展览展示手段的整体利用与开发,而不是只着眼于参加活动的有限对象。现在大家开始关注美术馆对大众审美教育的作用,关注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性质,这是一个进步。美术馆界自身认识到除了要服务艺术家,更要服务民众,这也是一个进步。

为了充分发挥美术馆的各项职能,提升美术馆在整个美术生态中的作用,作为文化主管部门,文化部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首先是开展了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这次评估的目的在于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一方面通过评估推出一批做得比较好的美术馆,在今天起到一个引领和示范的作用,推动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引起社会各界对美术馆事业的关注,提升对美术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是实施了全国美术馆发展扶持计划。2010年重点对美术馆的优秀学术研究成果和公共推广项目给予了奖励性的扶持,重在引导美术馆关注自身的专业化建设,寻求自身合理的定位。以后计划每年评一次,扶持项目也会围绕着美术馆的主要职能拓宽至美术馆专业人才培训、展览策划、学术研究、公共推广等几个方面。2011年,重点加强对国家重点美术馆的扶持,开展全国美术馆馆长培训。通过几年的扶持引导,一定会提升美术馆自身专业化建设的水平。再次,加大对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扶持力度,加强和美术馆专业委员会的合作,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近期拟在全国重点美术馆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委托专业委员会进一步听取意见,研究制定美术馆工作规范,同时开展民营美术馆发展专题调研,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美术馆管理条例》的制定,实现美术馆管理的法制化。最后,加强对美术馆收藏的管理,首先对重要美术馆已有的收藏进行普查,建立国家美术收藏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组织专家制定收藏规划,完善捐赠奖励机制,加大对20世纪代表性美术作品的抢救性收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也在转变职能,更多的不是行政干涉,而是在宏观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监督方面发挥作用。所以说,美术馆评估和扶持计划都是手段,它不直接介入美术馆的业务,是立足于建立起一个机制、形成良好的生态关系。

美术馆是普及大众美术教育的有效途径,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设施应当义务承担艺术审美教育功能。美术馆是提高全民素质和实现美术教育的大课堂,美术馆通过策划一系列的大众教育活动,将自身转化成为大众可望可及的学习场所,并成为大众接受文化传承和领会艺术的殿堂。普及美术,是美术馆的重要任务,应把美术馆变成为大众增强美术鉴赏和娱乐活动的地方,通过教育活动使美术馆与学校,家庭、社区互动起来,从而使美术馆打破学术垄断,让美术走进大众的美术教育领域,走近大众的社会生活,同时耐心引导大众的审美取向,提高大众的美术鉴赏力。

美术对于人格形成的影响,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问题,在大众美术教育功能凸显的今天,成人美术教育、群众艺术馆等是培养大众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大众美术教育的作用日益重要。大众美术教育只有扎根于广大市民才能得以实现,美术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它所提供的各种审美教育活动对大众美术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推进了当代大众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大众美术的蓬勃发展和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传承的普及提高,群众美术教育的内涵也越来越丰富。为了进一步推动群众美术教育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美术馆应积极探索大众美术教育改革思路,努力宣扬中华民族文化,将精英美术教育与大众美术教育双管齐下,为全民艺术素质的提升多做贡献。

20世纪末叶,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已经成为我国知识界和社会有识之士的共识。民族文化素质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弱的重要标志,要想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大众美术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大力提倡大众美术教育,提高全民族的审美接受能力和欣赏能力。大众美术教育对繁荣美术事业、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具有积极的战略意义。强化大众美术教育对于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竞争力,增强全体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这对于世界了解中国、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以及促进中华民族价值观的国际认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力开展大众美术教育对展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悠久历史,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对增强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特别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理念和中国艺术精神大有裨益,也是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文化魅力的重要手段,对增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具有不可代替的现实意义,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美术馆担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使命。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它要求我们要理清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不断走出一条适合农村教育发展的道路。本文对当前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可行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农村美术教育;现状;对策

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学习美术,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以及美术的实践能力,达到能用美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完善人格。” 由于生活坏境、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在各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美术这方面也不例外。初中美术课程标准还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搞好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应是广大美术教师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

1、长期重视不足,教学观念落后

由于应试教育长期主导我国的教育事业,对广大农村学校的教育影响深远。广大农村学校对美术学科的认识不足,没有把美术教育放到素质教育及教育事业发展的正确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和学生思想素质及审美素质的提高。在农村学校一般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美术课就是学生自己随便画,所以在学生的印象里,美术课就是画画,仅此而已。同时,学校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落后,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对美术学科的视不够,美术教学落实不到位。一些学校根本不开设美术课,一些学校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形同虚设。也有的学校只在七、八年级开设美术课,由于九年级是毕业班,考虑到升学率,所以就不开设美术课。不少学校几乎不开展美术方面的教研活动,更多的是关心主科的教学发展。

2、教学条件差,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器材严重不足,不少农村中学缺乏美术教具和学具,美术教学硬件设施简陋,没有专门的画室,学校也没有提供给美术教师画架、画板、画笔等教学用品,不利于基本功的训练,影响教学;学校图书室关于美术方面的书籍也很少,师生都无法从中获得可用的美术资源,这些严重制约了美术教学的开展和中学美术教育的改革。近几年,大多数农村中学都已配备了专业的美术教师,但部分美术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的信息了解甚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在思想上较大程度地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的精神;对农村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美术功底不够深。目前不少农村的美术教师从毕业至今,一直从事非专业学科的教学工作,几年时间就把本专业的知识忘得差不多了,较少有时间进行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缺少从事美术创作的条件。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机会较少,参加书画展览的次数更少,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美术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术教学质量。

3、学生对美术课不够重视

究其原因,是长期以来应入学前,为增强孩子的想象能力都会鼓励他们去学画画,入学后则以学生的文化课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这就使孩子错误地认为文化课学习成绩是主要的,兴趣爱好是次要的。家庭构成社会,于是就形成了这样的社会环境:画画是玩,文化课成绩才是重要的。忽略了孩子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的关系,只要求孩子文化课得高分就行,忽略了对孩子各种能力、兴趣的培养,扼杀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在多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学生美术基础薄弱,到了中学,教材内容的难度又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又仅限于教材,知识拓展不够,学生感兴趣的卡通、水彩、作品欣赏等内容单一,涉及较少,能刺激学生感观的实物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审美判断更谈不上,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学生美术能力提高偏慢,难以跟上进度,逐渐拉大距离,兴趣明显减退。

二、农村中学美术教育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更新教育观念,优化课程结构

学校要改变应试教育的观念,正确认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切实开足、开齐美术课程,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美术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造精神。同时,优化课程结构,保证七、八年纪的美术必修课的教学时间,增设九年级美术必修课。必修课的教学,使学生得到基本素质的各种训练,获得不要的美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正确认识真善美,着重解决共性的问题。要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加强课外活动。选修课和课外活动教育着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使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必修课和选修课这二者之间,既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又有所侧重,发挥了不同的育人功能。

2、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培养良好的美术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知道,不论对于大人还是对于孩子,当对一件事产生了兴趣以后,才会认识它、学习它、探究它。为此,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一直致力于三方面的工作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兴趣:首先,利用我们身边的喜闻乐见的一切美术形式。如雕塑、工艺作品、剪纸作品、书画作品、戏剧脸谱、标志等向学生讲述什么是美术以及美术的种类,让学生了解美术并不神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强学生对美术的亲近感。其次,查阅资料并搜集相关图片,出示搜集的图片,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对中国绘画历史的认识,使他们对祖国古代极其丰富的文化和艺术遗产有初步的了解、这样做有助于引导学生去理解、领会和感受艺术的美,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从而进一步使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及世界伟大的美术家及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3、充分利用农村条件,把美术教材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农村学校有农村学校的特色,乡村学校里特有的稻草、沙子、树叶、种子、碎布、蛋壳、豆粒、麦秆等材料对农村学生来说既经济又易取,我们把这些农家材料收集起来,让它变成农村美术课堂的素材;抠一块泥巴,可塑造出千姿百态的泥塑作品,比如:让学生用泥巴捏成在村庄里处处可见的鸡、鸭、鱼等形状,用豆子做眼睛,等干了之后再涂上颜色,就成了精美的艺术作品了。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元素,美的东西积累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培养了学生的兴趣,陶冶了情操。

美术教育的发展,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当前,我国对新课改的推行,面对美术教育前所未有的革新和挑战,农村中学教育应当科学,准确的给于定位,以学生为本,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结合,将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实现综合效应,才能真正的促进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师《美术教育学》编写组.美术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美术课中学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内容摘要    美术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情感,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简要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具体提升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其综合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及对策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前教育的普及在这种环境下继续升温。然而,在我国,教育已经转向大众化和低龄化趋势,学前教育的出现和传播倡导对学前教育的优质教师提出严格要求。基于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特点,我们将具体分析专业教育阶段的不足,制定具体的策略来改善这些不足,开发复杂的人力资源来执行学前教育和教育任务,使该专业的建立更加有意义。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是人生开始启蒙的重要时期,儿童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孩子的心智、情感、习惯、品德等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美术的基础知识和教师的基本技能对美术教育和学前教育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越来越多地开设专业艺术课程,但在教育实践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尽快解决。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初中幼教系美术教育的现状,衡量美术教育,并为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有效性提供建议。

目前,我国高校开设幼儿园艺术课作为必修课,旨在培养幼儿成为艺术教师,提高幼儿的艺术素养和整体能力。素质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于高校和高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需要综合的艺术技能。除了学习会话技巧,学生还必须继续理解儿童文学的手册和知识。但是,从教育实践到学生兴趣低、生源基础不均衡、教育质量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更限制了这一进程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本课题分析了高校学前教育部门美术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效率和质量的有效途径。

2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美术教育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之一缺乏专业专职师资力量

目前,一些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不招聘美术教师,这导致美术教师的缺乏,美术教育工作难以进行。此外,从一些高校招聘的学前教育美术教师也在吸引着毕业生,美术的突出成绩并不能弥补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的缺陷。缺乏对学前教育的学习、认识和理解,难以定制适合学生的艺术课程,这可能使学生难以更好的学习,降低学习热情,不利于积极的职业发展。

2.2  美术素养培养的内容体系、课堂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尚不完善

学前教育的美术教育可以在未来的幼教中根据儿童的审美心理设计环境艺术和服装艺术,培养学生的艺术成就和技能,提高审美水平。一些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参加了大量的绘画和艺术理论课程,但在学习完课程之后,他们仍然感到缺乏艺术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提供有限的美术课,很难完成系统结合。因此,有必要深入探究儿童美术与儿童发展的关系,开发适合儿童的艺术课程。

2.3  学校提升美术素养的途径缺乏多样性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的解读将“基本艺术素养的形成”描述为艺术课程创设的关键诉求之一,艺术支持的定义基本上是理解艺术的内容和现象、艺术创设的方式和过程、艺术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面临着很多课程和沉重的困难,但艺术类专业课程使课程变得枯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产生不利影响。

3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素养培养对策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园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结合高校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帮助。本研究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育发展建设的意识。

3.1  培养、招聘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

教育部应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标准化,培养具有专业追求和学术信念的艺术幼儿园教师群体。学校应提高学前教育中艺术教师的就业门槛,并雇用对学前教育有极大研究兴趣的艺术专业人员。已经就业的美术教师必须进行必要的幼儿园知识培训,定期评估学前教育质量,惩罚未能评估的教师,甚至将其进行调任岗位。

3.2  围绕美术素养要求制定课程方案和评价体系

艺术素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艺术态度、艺术知识、审美能力、艺术观念、美术教育技能。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应该提高学生们的能力,通过设计创意艺术表达等方式以提高美术素养。根据这些要求,高校必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课后评估系统,宏观控制课程大纲,合理利用有限的时间提高培训效率。同时,艺术系的课程设置,结合学前教育的特殊性,整合了那个时代的儿童美术教育和艺术心理学课程,以拓宽学前教育的视野,幫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读他们的绘画。

3.3  美术素养提升非一日之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前教育艺术教师需要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将美术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以学生能否自主学习为标准来衡量教育效果。由于课时有限,不足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除了消化课堂上学到的艺术专业知识外,不要放弃每一个多读书、多思考、多参观艺术展、与艺术家交流的机会,通过接触艺术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

4  总结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规划、以教师为中心、高素质的建设是影响学前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优质幼儿教师的重要部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提高学前教育的发展水平,我们需要单方面的高校举措以及来自社会、国家甚至个人的支持和支持。本文旨在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提出高校学前教育发展的相关问题,以期提高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建设的意识。

【参考文献】

[1]刘志英.新教师资格考试制度下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武夷学院学报,2016(5):100.

[2]高闰青.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研究:以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课程·教材·教法.2013(7):124-125.

[3]臧燕平,周鑫.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作者简介;侯路,台州广播电视大学。)

上一篇:化学教育观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免抹灰施工工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