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

2023-09-17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警校生;毕业论文;问题和对策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本科教育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反映了大学的教学水平,集综合性、创新性和实践性于一体,这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2]。毕业论文作为一种学术性论文,是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对学生本科四年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评价[3]。这一环节不仅能反映大学生的理论素养、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和创新精神,而且反映着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对提高本科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本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研素养;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对其所学知识作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升华,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就能够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4]。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中要求要确保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2018年《关于严厉查处高等学校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的通知》(教督厅[2018]6号)、《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再次强调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是一所培养森林公安和森林防火专业人才的本科院校。学校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极为重视。近年来,笔者参加了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科毕业生的论文指导、评审和答辩工作。和国内其他大学一样,近几届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下滑严重,而且存在着一系列具有警校特点的问题[5,6]。为此,本文以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思路以期提高警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同时,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其今后走上公安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一、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因素

教师对毕业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一些教师对本科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必要性产生质疑,他们认为我国的高等教育功能定位和发展趋势有了大的转变,由之前的“精英化”逐渐走向“平民化”,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没有必要进行相关论文的撰写,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纯属走形式[7]。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不会指导出优秀的毕业论文。

其次,目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生师比不合理,学生多,指导教师少的局面较为严重,平均每年每位教师要指导6~8名,甚至更多毕业生。教师通常的做法就是学生选题后集中进行任务布置,很少能够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因此,论文的质量肯定是得不到保障。

最后,部分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当前,教学和科研在高校教师考核体系中所占比例最大,教师每年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以及科研工作量,这在客观上导致了教师对于毕业论文的指导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往往只给学生一个大概的研究方向,平时缺乏对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只是在快提交论文时才匆忙看过,提不出任何有效提高论文质量的意见,更不可能顾及到学生的研究方法是否科学、实验数据是否真实。加之受到精力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用于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时间更少之又少。教师与学生之间很难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学生不能够完全了解教师的意图。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和学生从开题到初稿再到定稿都没能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二)学生的因素

学生是毕业论文的撰写主体,是关键的参与者。其对毕业论文的重视不足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根本原因。南京森林警察学院的毕业论文大多数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与普通院校学生相比较,警校生不存在各地奔波面试、找工作的情况,按理说有更多的时间去准备毕业论文。但是,警校生经过4年的专业训练,更多的是树立了“忠诚、为民、公正、奉献、廉洁”的价值观,而科研、学术的积极性不高。

其次,知识储备较少。在接触毕业论文之前,很少有学生真正受到过专业科研训练。学生基本不清楚参考文献的获取途径,缺乏相关学术论文的阅读,不具备专业论文撰写的基本功。在毕业课题研究开始后,学生才会去阅读一些专业文献,然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是囫囵吞枣,很难领会到其中的精髓,因此在研究方案的确定以及在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很难把握。

选题不恰当也是造成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因素之一。选题是论文的起点,选题质量直接影响论文质量。其中,选题过于陈旧是最主要的表现之一。很多学生的论文题目俗套、缺乏问题意识。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懒惰心理,想套着前面毕业学生论文的模子开展相关研究和论文的撰写。另一方面是因为没有充分查阅相关资料,往往会选择容易查询到相关资料的题目,视野狭窄,缺乏对前沿问题的把握,只能靠“热剩饭”等手段形成所谓的毕业论文来解燃眉之急。选题过大也是选题不当的一个表现。很多学生在选择题目时喜欢求大、求全,认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显示出论文的价值。例如,有些学生喜欢将“中国”、“我国”等字眼用于其中,翻看论文内容研究范围其实仅仅是某一个或几个地区。况且类似的题目也不是本科生能力所能够驾驭。

学生撰写论文格式不规范也是毕业论文质量不高的表现。有些学生的毕业论文还会出现诸如错字、别字、单位符号不标准、参考文献格式不正确等低级错误。同时,在论文的答辩环节中,学生面对老师的提问往往会出现无所适从、答非所问的情况。在答辩以后就认为万事大吉,对答辩小组老师的点评重视不足,很少能够再静下心来认真修改老师提出的问题。

(三)管理的因素

首先,缺乏细化的管理制度。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的完成分为选题及审核、下达任务书、提交开题报告、指导、中期检查、论文评阅、答辩以及成绩评定等环节。虽然这些环节已经很完善,学校也对各环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指导教师执行不到位、对学生要求放松、学生应付了事等问题。例如在提交的开题报告中所提到的参考文献根本和论文无关,即使有一定关联也是没有经过仔细研读,这些问题都能从开题报告的内容中反映出来。再如,在论文评阅环节中都是本校指导老师之间相互评阅,加之如果评阅不过关会影响到学生毕业、就业以及学校就业率等敏感问题,所以现行的本科毕业论文评阅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因此看似完善的论文管理制度仍然很难约束对自己要求不高的学生。这往往会给学生形成一个观念:无论什么质量的论文都能够参加答辩,只要答辩了就至少会有一个及格成绩,有一个及格成绩就达到了毕业所需要的条件。究其原因是实施细则存在一定的漏洞,缺乏切实、有效的检查制度和处理机制。

其次,论文撰写时间不能够保证。和地方院校相同,警校的毕业论文一般是放在第四学年。虽然警校生求职、考研的压力较小,但此时学生所面临到基层派出所实习、公安联考、毕业选岗等一系列事情,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实际上真正投入到论文上的时间很少。学生很难有精力去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开展实验、撰写论文,更多的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只是把毕业论文当做一项毕业必须完成的任务,只要在论文答辩时成绩及格,顺利毕业就好。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建议

(一)提高教师指导能力

毕业论文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工作。教师是毕业论文指导的第一责任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其学术水平、治学态度决定学生研究水平的高低,毕业论文质量的优劣。因此增强指导教师自身素质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

作为管理者,学校要明确论文指导的质量要求,建立论文指导教师责任制,端正教师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比如,可以在指导工作开始前进行集中开会,说明论文的格式要求、时间节点,进一步明确教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的职责。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老师进行经验交流,就如何有效的论文指导进行探讨。

目前,南京森林警察学院还没有将论文指导工作列为教师评价的重要指标,这也导致了教师对待毕业论文懈怠。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可以将教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数量作为科研积分的一部分。对于被评为优秀等次的论文则给予更高的积分,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加分,邀请其进行经验分享,创造良好的论文指导氛围。同时,提倡将上一年教师指导论文质量作为当年分配学生数量的考量指标,优秀论文数量越多则分配学生的数量越多。另一方面,引入指导教师的准入机制,对于被评为优秀论文的指导教师允许其多带学生。对于被评为不合格等次论文的教师,学校可以请教务部门或学术委员会对不合格原因给出客观评价,若认定主要责任在于指导教师,则给予停止指导的惩罚,甚至可以考虑限制其申报相关科研项目。最后,学校应提高物质奖励的力度,提高指导教师积极性。通过以上的对策不仅仅可以促使教师主动更新和充实自身的专业水平,增强责任心,端正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指导论文。而且还可以缓解目前由于生师比不合理,每个教师指导学生较多导致的疲于应付的局面。

(二)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学生对待毕业论文的态度直接影响其质量。作为主抓学生工作的老师可以在新生入学后以及毕业论文开题前召开一些政策解读会,宣讲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对论文的查重、抽检以及审查制度,强调抄袭、伪造、篡改、代写、买卖等违纪问题的处理,让学生从思想上真正重视起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积极主動地开展毕业论文相关工作。

其次,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这两个能力是提高毕业论文的关键,其提升需要长期的训练。然而,目前大学课程教学是按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来组织开展,缺少科研和写作能力培养。如有的学生每学期的期末成绩都很优秀,但论文质量不高,这主要是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写作技巧欠缺所致。因此,应将科研和写作能力的训练分散到整个本科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去,为毕业论文的撰写打牢基础。一方面,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中构建与科研、写作相关的课程体系。另一方面,以传统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方式应适当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涉及所学课程的读书笔记和小论文,鼓励学生多读文献,多练笔头,不断提高学生的学术意识和写作水平。

第三,学校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最新的学术动向和科研成果。组织相关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相关课程、学科的前沿科技讨论课,并安排相关的研究课题,以该课题为依托,开展研究小组,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有一定创新性的思路可以鼓励其申请校级、省级以至于更高级别的研究课题。对于成功申请课题的学生,在评优评先中予以倾斜。同时,可以适当考虑给予适当的学分,为真正想搞科研的学生创造科研实践的机会和宽松的氛围,提高其科研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科研带动整体学生毕业论文水平的提高。

最后,关注优秀学生。对于科研能力强、写作水平高、综合能力优的学生要尽可能提供其撰写论文所需的各项条件,配备高水平的指导教师,保证其毕业论文的质量,最终增加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数量。通过这种“强强联合”的模式带动整体论文质量的提升。

(三)加强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建设

從往届毕业论文的选题来看,论文题目很多来源于基层实战单位案件内容。基于此,学校可以建立第二指导教师制度,聘请来学校挂职任教的“双千计划”教官或者本地区业务部门骨干作为指导教师,和本校教师一起从不同角度完成同一毕业论文。这样既可以充实指导教师队伍,缓解生师比不合理的压力,又可以带动学术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得理论和实践结合更加紧密,研究内容更接地气。同时活跃了学术气氛,搭建了学校和地方办案单位的交流平台。对于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学警来说,第二指导教师制度对其更是受益匪浅。

其次,完善论文完成各环节的实施细则,狠抓过程监控。目前,毕业论文质量的管理面临的问题较多,从选题到成绩评定的整个过程很难做到全程管理,完善相应管理制度细则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当前这种大形势下,笔者认为应该针对以下几个重要节点采取相应措施:开题报告由相同学科指导老师之间互评,开题后半个月内由学校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开题合格的报告进行抽查,对开题不合格的学生由中队长、指导教师一同督促其进行修改以便重新开题;中期检查时,不仅仅对学生的报告进行检查,学校还要对其实验和论文完成情况进行抽查,确认其是否与报告所述情况一致。有条件的话可对学生进行访谈,掌握老师的指导情况。在论文答辩阶段,学校和各院系成立督导组,开启录播系统,对答辩的组织情况、学生的表现以及成绩评定情况进行实时检查。教务处可在校园网内设立专门的版块,将各阶段检查情况予以公布,督促指导教师和学生按照论文推进的时间节点保质保量地完成相应工作。

三、结束语

毕业论文的圆满完成凝聚着学校管理层、指导教师以及学生的辛劳,只有通过三方面的努力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与地方院校学生相比,警校生与他们有着共性和差异。在毕业论文撰写中管理层、教师、学生都应该认识到这点,注意扬长避短,力争通过毕业论文的质量展示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为祖国、为社会输送更多的政治硬、作风良、本领强的人民警察。

参考文献:

[1]施小平.试论高校毕业论文(设计)的全面质量管理[J].高教探索,2006,4:62-64.

[2]蔡家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中国林业教育, 2012,32:8-11.

[3]徐融.毕业论文写作(文科类)[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1-3.

[4]程东华.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的一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77-79.

[5]高正夏,龚友平,杨保全,等.浅论提高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有效途径[J].中国地质教育,2006,4:140-142.

[6]崔嵘,陈薇,刘为群.如何走出高校本科毕业生论文质量下滑困境——国外本科生论文指导方式及启示[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1:122-123.

[7]刘竞秀,戴钢书.我国研究型大学创新管理探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9:101-104.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 就业心态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创历史新高,大学生就业压力日趋加大,就业形势愈加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其中大学生自身就业心态的好坏是影响其能否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而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办学历史短、师资力量薄弱、生源质量不高、社会影响不大等先天不足,与其他院校相比,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处于弱势地位,表现出更多不良的就业心态。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并提出相应的调适路径,以期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一、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表现

大学生就业心态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期间所产生的心理活动状态,是影响其正确择业和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当前形势下,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十分复杂,不良就业心态更加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心态。

(一)焦虑心态。

焦虑是由紧张、焦急、忧虑、担心和恐惧等感受交织而成的一种复杂的情绪反应,是大学毕业生面临初次就业时常常出现的不良心态。由于害怕找工作的辛苦;害怕自己被用人单位拒绝;担心自己无法找到工作;担心找不到好工作;担心自己选错单位,影响终身;担心自己无法适应职场生活等,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让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心理上感到紧张不安、害怕,甚至痛苦,表现出莫名的情绪躁动、不知所措等。有些大学生可以及时调整心态,缓解就业前的焦虑,但有些会因察觉到自己的状态不利于就业,反而越发紧张担心,进而强化这种焦虑情绪,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严重者可能会导致焦虑症。在焦虑心态的影响下,大学生很难静心学习,提高自己,无法充分展示自己,从而造成就业难的状况。

(二)自卑心态。

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用人单位与大学生及家长的“名校情结”也愈演愈烈。由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名气小、实力弱,用人单位更愿意选择重点院校的毕业生。新建本科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贫困生较多,学生整体素质不高。因而,与老牌院校、重点院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在就业时处于弱势地位,普遍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缺乏就业主动性。面对就业问题,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更容易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诱发一系列示弱的想法,例如“许多重点院校的大学生都找不到工作,自己学校牌子太差,就业更没有希望了”。这样,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前的心理准备方面已逊人一筹。自卑心态影响下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就会缺乏信心、缺乏勇气,不敢竞争。加之在求职过程中的多次受挫,有些毕业生的自信心会受到沉重打击,使原本脆弱的心理雪上加霜,导致产生比较偏激的思想和行为。

(三)浮躁心态。

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对于就业环境和就业地域的选择日趋合理、实际,但仍有不少大学生就业心态浮躁,无法顺利就业。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多位于不发达的城市,来自小镇、农村的学生较多,他们渴望通过读书出人头地,渴望脱农入城、快速致富,求职时想去大城市、大企业,想要高薪、稳定的工作,而不肯吃苦,不愿去经济欠发达地区,不愿去基层、私营和民营单位工作。部分大学生产生了浮躁心理,整日无所适从、好高骛远、拈轻怕重,例如学机械的不愿进车间、学化学的不愿进实验室,导致很多大学生求职时犹豫寡断,错失就业机会。即使有些大学生勉强来到基层,但急于求成,无法沉下心工作,在浮躁心态的驱使下,频频违约跳槽,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到毕业时仍因没找到满意的工作而无法真正就业。

(四)依赖心态。

由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相对落后,缺乏积极进取的竞争意识,加之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这些学生独立自主的意识较差,习惯于依赖他人,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求职中存在较为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依赖性较强,总是在坐等机会上门,等企业上门招人、靠家长关系就业、要学校提供就业岗位,没有积极主动的求职心态。有些学生甚至都懒于上网关注、收集招聘信息;有些学生虽然整日奔波于各种招聘会,但是不敢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交流。在这种依赖心态的支配下,大学生很难迈出自主择业的步伐。

(五)盲目心态

大学生正处于人格逐渐完善和成熟的阶段,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盲目心理较为严重。由于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的不足与学生自身素质的局限,这些学生的盲目心态更为严重,在择业时难以做出理性选择,容易产生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不知所措,产生选择的困惑,为了获得自我安全感,往往会从众趋同,选择周围人认为好的职业,而不考虑自己的兴趣与专长等,例如,现在很多学生不加判断,盲目扎堆参加公务员考试。有些学生由于从未认真做过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对就业的正确认识和理性思考,自我定位不清,缺乏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应聘和投递简历时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些学生缺乏主见,面对多个岗位选择时,常常陷入无法抉择的纠结之中,在长期的犹豫不决中错失就业良机。

二、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心态调适的路径思考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新建本科院校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积极调适大学生的就业心态,消除不良心态,培育良好的就业心态。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理性务实心态。

加强和改进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就业心态的重要途径。开展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识自己的历史使命,从而引导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和自我特征,确立为实现“中国梦”做贡献的崇高职业理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特别是贫困大学生正确认识人生和求职中的困难和挫折,以坚定的信心和顽强的毅力迎接、面对和战胜就业中的各种问题;有助于启迪大学生的道德觉悟,加强道德修养,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形成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今后的职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就业指导教育,培养积极从容心态。

新建本科院校应进一步深化就业指导教育,开展从大一到大四的全程、全员的就业指导课教学,促使其以积极从容的心态面对就业,克服求职过程中的各种困难。要结合专业设置和就业市场的需要,通过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就业实训、模拟招聘、邀请优秀的校友或者企业家、邀请往届贫困毕业生开展就业经验交流活动等多样教学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如此,才能缓解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消除焦虑、盲目、浮躁心理,从容迎接就业,积极主动地朝着规划好的职业目标前进。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中尤以引导大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重。新建本科院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进行指导时,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坚持面向基层,服务地方,给予大学生科学具体的指导,避免不切实际或流于形式的空谈。

(三)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培养健康乐观心态。

新建本科院校应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或咨询,及时调整大学生的情绪状态,消除不良就业心态,培养大学生健康乐观的就业心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更多的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心理素质,为顺利求职就业提供心理保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提升自身素质,以较强的就业能力自信乐观地迎接就业;提高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帮助大学生勇敢面对现实和择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树立心理健康意识,客观认知自身的不健康心态,及时寻求帮助,重塑健康的就业心态。此外,大学毕业生是心理问题多发群体。为此,新建本科院校应高度关注大学毕业生群体,开展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心理问题排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跟踪关注他们的心理动态,并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引导他们排解就业压力,走出不良就业心理误区,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成熟度和心理抗挫能力。

(四)提升自身就业能力,培养自信进取心态。

大学生个人自身的因素是其顺利就业的内因,是毕业生最后求职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需要自我关注、自我完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展现自己良好的就业能力,这是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培养自信进取心态,顺利就业的根本。面对就业,新建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即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与技能,强化专业优势,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利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专业实习实训等机会锻炼和提高自己,提升自身就业的硬实力,增强就业信心;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加强人格品质的锻炼,学会采用自我安慰法、自我转化法等方法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缓和心理冲突,自觉维护和增强心理健康,提高自我效能感,提升自身就业软实力,大学生才能形成和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态,顺利实现就业。

参考文献:

[1]汪芳芳.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赵琳.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思路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3]吴婉如,戴艳.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现状及调适[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5).

本文为:“90后”大学生社会心态调查分析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河池学院课题,项目编号:2012EB010。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一个好身体的重要性,这使得体育教育人才备受人们关注。相对于其他专业,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具备包括身体素质在内的各种必备素质,这是培养合格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基本要求,而课程的设置又对学生必备素质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很有必要。现本文就着重分析了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的必备素质与课程的相关性。

关键词 体育教育专业 必备素质 课程 相关性

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对口工作是体育教师。而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要具备至少五项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身心素质、体育教学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科研与创新能力。对此,高校在培养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时应当有所侧重,有针对性的设置课程体系,最大程度的提升本科学生的这五项必备素质,为其今后的体育教师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为了更好的设置课程体系,需要从这五项必备素质出发,分析其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

一、思想道德素质与课程分析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正确的政治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是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思想道德素质可以说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首要素质。而对于该素质所对应的课程,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些课程都是公共基础课,每个高校都开设为必修课,对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其思想道德素质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除此之外,《中国近代史纲要》、《形式与政策》或者《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也是部分高校会选择作为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虽然这些课程不如上述三门课程那样直接明显的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政治观产生作用,但也不可忽视其所起到的作用,比如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国家的政治经济形势,了解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方针,这些对学生今后从事体育教育行业也会有帮助。

二、身心素质与课程分析

要想从事体育教育事业,首先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好的身心素质,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身心素质,这与专业本身的息息相关的。在当前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多数的课程都与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有关,比如各项球类项目、《武術》、《田径》等,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提升其运动能力。而专业理论课《运动营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课程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提供了理论指导;《体育康复学》、《体育保健学》、《运动损伤和急救》等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预防运动损伤,并使其掌握运动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而在心理素质方面,《体育心理学》、《安全教育课》等课程可以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知识,为其今后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帮助。

三、体育教学能力与课程分析

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当然不可缺少的一项素质就是体育教学能力。关于这项能力的培养,涉及到的课程相对较多。如《体育教学论》、《教育学》、《体育教学论》、《安全教育课》、《普通话口语》等,这些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教学能力,使其掌握基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增强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还有《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等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关的课程也对提高学生的体育教学能力有很大帮助,这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四、组织和管理能力与课程分析

体育教育专业的本科学生在毕业后若成为一名体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因此组织和管理能力也是其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该素质的培养中,《体育管理学》、《教育实习和见习》、《运动竞赛学》是相关的课程,可以使该专业的学生更好的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增强教学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尤其是《运动竞赛学》更是一门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系统的了解运动会等活动的整体流程,了解场地的安排和器材的管理等技巧,为今后的体育教学工作铺平道路。

五、体育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与课程分析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但要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创新更贴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教学方法,促进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对于该项素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高校的《毕业论文》、《体育科研方法导论》、《体育统计与SPSS教程》等课程上,这些课程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全新的科研思路,使其在思想上建立科学研究方法体系,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锻炼其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从而为今后的体育科研和学术研究奠定基础。另外,在体育教学和科研的过程中,统计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统计相关的课程虽然看似与体育专业无关,但实际上却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有用,应该给予重视。

六、结语

总之,现代社会对体育教师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此形势下,高校应当抓住机会,积极创新和改革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模式,从培养学生必备素质的角度分析其与课程的相关性,从而使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更能符合体育教育人才的培养需要。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大学生毕业设计 质量

[作者简介]魏瑜芬(1971- )女,陕西华县人,渭南师范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论、语用学。(陕西渭南714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渭南师范学院2010年度院级研究生专项项目“英语专业学生书面表达中的词汇错误分析及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YKZO24)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新建本科院校基本就一点达成了共识——办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之路。衡量高校毕业生是否是合格的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毕业设计(论文)。2004年,教育部的有关规定指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是衡量教学水平、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或许,由于在撰写和批改上遇到种种难题,一部分学生和指导教师呼吁取消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这显然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实际上,撰写论文的能力,是大学生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

一、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为了对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客观的评估,笔者收集了渭南师范学院、商洛学院、榆林学院三所陕西省新建本科院校以及河南平顶山学院和平顶山工学院自2004年以来的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共58份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对相应的五位毕业生指导教师进行了访谈,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选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教法研究和文学评论。其中约有55.6%的学生论证一些较先进的教学法在口语教学、听力教学、阅读教学、精读教学等中的运用以及怎样去实践;约有27.8%的学生撰写关于文学评论方面的论文,大多数把评论的重点放在像《苔丝》《呼啸山庄》等这几本小说以及海明威、杰克·伦敦等的小说上面。第二,有约30%的论文论据不够充分,说服力不强,有的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第三,约有75%的学生论文引述部分占去全文的60%以上,有的甚至只有摘要、前言及结论属于自己撰写的,其余均抄袭。第四,句子结构混乱现象、句意和语法错误严重。第五,大部分参考文献陈旧。

二、影响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

(一)师生比例失调、指导教师队伍力量薄弱

各高等院校师生比例在最近两年内虽有所改善,但毕业生数量的突增和青年教师成长速度的相对缓慢构成了一对明显的矛盾。以渭南师院外语系2008年的教师队伍为例,在岗教师67人,有指导论文权利的教师2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4人,讲师5人(学士学位),刚毕业的硕士青年教师4人(助教和见习教师),而08年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40人。正是这25位教师要指导140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每周还需上平均20节的英语课,粗略指导论文的现象常有发生。笔者在对其他四所院校的五位指导教师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还发现指导教师队伍年轻化、指导经验缺乏的问题几乎在每所这样的院校都存在。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相对滞后

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是: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专业素质是主体、心理素质是保障。而一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抓人才专业素质的同时却忽视了其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经过笔者对自己所在院校外语系2006级一个即将离校的毕业班36位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有近50%的学生认为自己对毕业论文的撰写根本不重视,基本是东拼西凑、复制、粘贴而成,还有同学反映本班有20%以上的同学是完全网上下载的论文,还有个别几个同学是出钱让人代写的论文。在对这些毕业生的访谈过程中得知:那些毕业论文东拼西凑、复制、粘贴甚至抄袭的学生并不一定都是班上学习差的学生,有的平时学习成绩很优秀,有的还是班干部,他们这样做是因为感觉写不出那么长的论文,嫌搜集资料、撰写、修改等太麻烦了。究其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重视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素质、艰苦奋斗精神、健全人格、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培养。

(三)毕业生的课程设置不够科学

毕业论文的开题、撰写工作一般规定在第七学期才开始进行,而此时也才刚刚开论文写作课,同时,一些毕业生也开始陆续找工作了。这样,当学生几乎还不知道毕业论文怎么写、研究什么、格式是什么的时候,学校已经开始让他们开题了。刚刚开了题,这边又要去实习,实习刚刚结束还没来得及搜集资料静下心去撰写时,又要开始找工作了。所以,时间怎样分配、课程怎样分配,这是校方应该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四)硬件设施不足

应扩招思路的要求,各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无不是举债扩建校舍,而学校内涵的建设则相对缓慢。如:毕业设计(论文)所需的研究设备不足;有些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资金和场地严重缺乏;学校图书馆及信息网络供给不足;等等。另外,一些社会单位不愿接受实习生,使得学生的实习基地常常不能落实,即便落实了,单位也不太愿意让毕业生真正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

(五)评价思路单一

近多年来,几乎所有的新建院校仅以毕业论文形式来衡量和评价教学水平和毕业生实际应用能力,无论文理科,毕业论文都成了唯一的评价手段。实际上,毕业设计原本的意图是对学生几年专业教育成果的一次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次训练,检验的方式并不一定非得拘泥于论文形式。经过近几年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如果让所有对撰写毕业论文形式不感兴趣的学生硬着头皮去写论文,便容易助长学术不良之风——抄袭和买卖论文。

三、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内涵建设阶段应尤其注重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保障机制以及创建一系列更科学化、人性化、全面化的衡量体系,来客观地评价本科阶段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专业教育成果。

(一)努力提高青年专业教师的业务素质

扩招所带来的教师队伍年轻化、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经验缺乏的问题是这些新建院校所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因此,学校以及各部门必须切实做好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和培养工作,在新聘教师正式上岗前一年的时间,组织新教师认真学习本专业教学法,开展师德教育。上岗后,除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极度缺乏教师方可上岗,且各部门应该组织毕业设计指导学习小组,定期进行学习和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帮助青年指导教师增强指导能力,不断扩大毕业生设计(论文)的指导队伍。

(二)注重学生道德培养,加强创新教育

学生写作功底薄弱、缺少创新、格式混乱、抄袭现象严重等一系列问题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素质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前提,专业素质教育,尤其是创新素质教育是重点,文化素养、心理素质教育也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导致大学教育的失败。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教育大学生如何做人,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因此,应该投入一定经费鼓励丰富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实际活动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国情教育,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的前途命运与个人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素质是专业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是国民进步、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毕业生之所以不能交上一份圆满的毕业答卷,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创新素质。因此,我们在教育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前提下,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创新能力,不断追求新知识,树立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三)各方面相互配合,加大投入和监控力度

毕业生设计(论文)不只是学生和指导教师之间的互动,而要从根本上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保障机制,全方位投入,全程质量监控。所谓的全方位投入,即人力、物力的投入,人力是指学生和教师的投入,物力是指经费的投入。

学生是主体,学生的积极投入是毕业设计成功的关键。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环境和氛围,从选题开始就要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学生自选题目为主,教师建议题目为辅。课题可来源于学生课程设计、学期论文、实验室开放项目、指导教师在研项目、社会企事业改革项目等。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特点在第七学期之前就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实践项目与各种竞赛活动,以此为依托,为学生进行观察、表达、交流、分析、写作、创新提供一个稳固的平台。

教师方面,院方应制定合理的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量的计算办法,充分调动高水平教师积极参与到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中来,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聘用社会上相关领域的高级人才来指导学生。院方还应制定出相关的指导教师责任制度,使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论文)各阶段的教学活动全面负责,从选题、开题、查阅文献资料、撰写一直到修改及定稿,指导教师一定要全程跟踪,充分体现“导”的作用。

经费投入方面,院方应该设立专项资金,并加大力度,主要用于学校实验室实验仪器的充实、网络资源的配备、图书资料的补给、毕业设计综合训练场地的租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工程设计、软件开发、社会调查等。

投入如此大的人力、物力,监控力度不够也会造成对一些真正努力过的学生毕业评价的不公正。校方除了出台对教师指导工作的监督制度外,还应当引进比较先进的监测系统,配合指导教师完成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监督,把惩治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写进校规,严重者将给予开除学籍的处分。这样才能最终消除那些不良之风,体现公平合理。

(四)改革毕业生毕业设计方案

近几年,一些专家不断提出本科毕业设计是否应该一概用论文来衡量的问题,对此,有的人建议继续保留,有的建议取消。根据我国的教育体制特点,笔者认为,改革势在必行,但教育部规定的毕业生应该进行毕业设计相关政策应当继续存留。我们不能因为米饭里有一点沙粒而不吃饭,也不能照搬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制度——本科生乃至研究生都不用撰写毕业论文。首先,可以考虑实行科研学分制。大一第二学期就可以开论文写作课,教会学生如何搞科研,怎样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从大二一直到大四每学年学生的科研成果——论文或研究报告——都可以作为该生毕业生毕业设计学分的一部分,或者有些课程可以通过学期论文或研究综述来考核,考核结果也将作为该生毕业时毕业设计学分的一部分,从而缓解大四学生找工作和进行毕业设计时间发生冲突的矛盾。其次,对于达不到前者要求的院校,可以调整毕业设计的步骤,而且可以考虑把学术论文的写作训练从大学本科阶段的“规定动作”变为“自选动作”。那些真正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同学便会去尝试学术论文的写作,自然应当得到学校的鼓励和教师的指导。但对那些既没有兴趣独立提出问题,也没有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学生,就不必逼着他们硬着头皮写什么学术论文了,毕业设计、毕业创作、毕业演出等都是检验学生的方式,不必强求整齐划一。

[参考文献]

[1]黄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4).

[2]张振娟.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J].中国成人教育,2008(5).

[3]廖志凌,刘贤兴,杨泽斌,等.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9).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5篇

我们所在的学院侧重从下述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创新的培养。

1 前期学习, 打好基础

必须在本科前期学习中让学生掌握扎实基础知识, 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实验技能, 这是培养学生本科毕业设计创新能力的基础, 并引导其创新的思维。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创新的根本。无论是具有深远影响的创新还是某个方面较小的创新都是需要对该领域有着较深的认识, 具备坚实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知识底蕴。因为创新的思想来源于基础知识的深层次沉淀及组合, 只有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打下稳固的基础, 大学生们也才可能真正深入理解较为高深的应用技术。因此, 打好基础知识的根基, 对于研究新发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需要强调对基础知识的延伸和新知识的发现, 必须在整个教学和实践过程中注意各个学科的综合渗透, 如在进行生物技术相关的几个专业学习中, 必须强调细胞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免疫学等基础学科的系统知识的学习, 但要面向侧重这些基础学科中与发酵工程,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制药, 抗体工程等应用学科的联系, 同时学生要学好英语机计算机和互联网的使用, 通过这些知识的掌握, 获得对应用学科内容深入理解。

2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善于思考问题的能力, 发掘其创新能力

在毕业论文设计过程中, 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敬业精神, 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非常重要, 在具体实践中既要提供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空间, 比如就当学生掌握一个基本实验操作后注意激发其思维的活跃性, 让他们去思考如果改变某些条件可能获得什么样的结果。在关键的操作上要进行点拨, 使他们进行科学地思考, 强调设计中关键点的重要性, 并提示学生是否能够更加高效的工作和符合自身特点的改进, 以提高其思考的质量。这样, 在毕业设计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并引导其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 以达到发掘其创新能力的目的。

首先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即在调研和实验中对所研究的项目, 从纵向、横向、正向等多方面展开辐射性的发散思考。多方面了解和分析同一事物, 以求总体把握事物本质, 分清主次。多角度思考同一问题, 可以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在实践中通过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可以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 以求选择最佳角度和方法, 实现解决问题的理想目标。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会用逆向思维思考问题。当毕业设计遭遇一定瓶颈时, 要学生逆向思考, 由实践结果的好坏去反推设计的合理性。这有利于拓宽思路, 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防止思维的僵化, 克服习惯性思维。在毕业设计研究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挖掘所研究问题的潜力, 争取为学生提供一手训练材料, 以便学生去分析、推理, 从而从中探索出正确的答案或规律, 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 举一反三地去思考, 突破单一的思维模式, 运用逆推法拓宽思路, 可使思维更加活跃, 从而达到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的目的。

在毕业论文设计中鼓励学生在经过初期的调研和实践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并在实践中以小组讨论和教师的帮助下提炼和深化观点的准确性及可行性。这可以培育和发展学生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独特性品格。让学生在实践中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同时要鼓励学生自己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 应当始终放在首位。

3 多方面积极创造开放的创新氛围

在本科毕业设计中要创造较为开放的创新氛围。创新氛围的营造能为创新行为提供环境支持, 积极热烈的创新场景可以使大学生本身产生积极创新的热情和动力并提供相关的意识和灵感。鼓励学生自由参与自由组队, 如以一个团队为单位, 在相关专业人员组织下, 在调研和实践后进行讨论, 积极利用好大学里的各种硬软件方面的环境资源, 如图书馆、实验室等, 这些场所通常是学生自发自觉组织讨论创新的环境;同时, 大学生不应该仅仅囿于团队的讨论, 还可以在相关的专业网上论坛或者参加一些专业讲座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并在实际活动中及时反馈, 形成最后的成果。

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要想在新的社会中脱颖而出, 富于创新的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在毕业论文的设计中坚持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挑战, 以积极心态和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各种实际工作中的各种困难, 更好的适应社会。

摘要:本文对本科毕业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的方案。

关键词:本科毕业设计,创新,培养

参考文献

[1] 田洪艳, 李质馨.加强研究性学习,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7 (10) .

[2] 林晓勇, 尤国志.本科教学实践与创新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1) :101.

[3] 袁茵, 黄树林, 李浩明.创新课程生物技术药物药动学的设置[J].药学教育, 2006 (4) :17~19.

本科生学生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高校学生就业能力是教育行业关注的问题之一,财政学因其发展历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人才培育上又有其相对特殊性,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学校就业率产生了影响,本文对其中涉及的内容进行了以下讨论。

关键词:财政学;就业能力;应用型;培养

自教育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竞争越趋激烈。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专业在现今激烈竞争的就业环境如何应对?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我们从发展历程,课程设置的目的内容等源头开始来分析,从学校培养教育过程中来探析。本文对财政学发展历程,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进行了阐述,对现今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初步探析,以期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

1本科高校财政学专业分析

1.1 财政学发展历程

财政学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分支随着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在亚当·斯密发表的《国富论》中,系统地阐发了财政理论,财政学因此开始正式创立。随着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开始建立,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对社会主义财政的实质进行了阐述,阐明社会主义国家财政分配关系的种种理论问题。主要研究了如下内容:①增加财政收入的源泉和途径。②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财政和财务管理利用的积极作用。③国民经济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同社会主义财政分配的关系。④物资供求、财政收支与信贷收支之间的综合平衡。现今我国的财政学也是在此基础上开始了蓬勃的发展。

1.2 财政学学科组成分类

财政学科组成分类的标准比较多,通常以财政分配的主体,财政分配的内容,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等集中方式分类。如按财政分配的主体可以分为资本主义财政学:研究对象为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社会主义财政学:研究对象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按财政分配的内容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学、国家税收学、公债学等。按财政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分为中国财政史、外国财政史、税制史、公债史等。

1.3 学科设置的内容及目的

财政学专业是一级学科应用经济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主要用于培养具备财政税收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人才,培养的学生应具有能够在财税及其相关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总之,经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在政府部门,各类企业都工作,用武之地和适用范围行业非常广泛。

2财政专业的社会就业现状及需求

2.1 财政专业就业的影响因素

自高校教育改革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毕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毕业生数量增大。据调查发现,现今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滑,已经引起多方注意。造成大学生就业率在不断下滑的原因不仅仅是毕业生数量增大,同时毕业生择业区域,毕业生自身的适应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学生就业率。

2.2财政专业就业多元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专业就业渠道以从原有的只是国家部门,国有企业为主转变为各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就业。现今不仅仅是国家部门,国有企业更多的是中小私有民营企业都对财政专业的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国外的金融行业和外资企业,为了能抢占中国市场,也在大量的吸纳专业型财政学人才。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的财政学人才受各方青睐。

2.3财政专业就业压力

然而刚从大学毕业的财政专业大学生绝大部分缺乏过硬的专业能力,不具备企业或者政府部门所要求的技能。同时作为应用经济学科的一个分支,不但面临本专业,还面临其他相近相关专业(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专业)的激烈的竞争。如何让学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如何提升学校就业率是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科专业急需解决问题。

3如何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

3.1 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财政学专业学科培养人员的认知

首要需要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和学术研究型高校、职业技术类的高校培养的人员定位和培育发展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人员必须是即具有技术能力又具备学术理论的复合型人才。需要围绕这个基础定位,制定符合学校发展实际需求的学科体系,建立自有特色优势的学科培育系统。

3.2 提升理论学生课程体系

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学生理论体系建立提升,不仅要学习基础课程,还要加强核心课程的学习,结合市场,切合实际,依据专业特色调整课程的内容结构,将培养学生成为整体型人才。

3.3完善财政学系统培养模式

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科应该以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为主导,结合学校区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科人才。第一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能够满足企业所需知识结构和能力为标准,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第二加强采用校企结合的方式,从学校理论知识,到企业进行实习,做到知行合一,这样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社会需求,使之更早的适应企业工作环境的,便于更好的胜任工作。第三从业的多样化,促进财政学系统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发展改变,最好能依据学生特性在高年级时进行针对性培训教育。

3.4实践与专业度的结合

应用型本科学科应该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应当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升校内实验、公司实习和社会实践的水准。鼓励学生进入企业单位实践,在正式入职前,能进行专业的职业技能培训;大力推进企业优秀人才杰出校友走进校园,为学生讲解职场经验;提倡校内教师走出校园,与企业合作锻炼。加强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管理,为学生实习奠定一个好的平台。通过多种方式配合促进实践与专业度紧密结合,为提升就业能力夯实良好的基础。

3.5鼓励学生参与职业认证

專业证书是证明工作人员经过学习、考试已达到任职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水平一种教育。职业认证中的专业证书例如注册会计书,注册资产评估师,银行从业证,基金从业证等在行业中就业提薪起着敲门砖头作用,它不仅是对自己水平的认可,同时也是对企业传达的自己学习能力、专业技能的良好信息。

3.6提升综合素质的培养

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不一致,但总的说来的除了学历学位这些必须要素之外,还十分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因此在对财政学科的学生培养教育不仅仅放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操作上,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团队协助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整合能力,学习力,创新力等各个方面培养。使之能够适应各企业,政府部门的发展需求。

3.7加强就业指导与服务

应用型财政专业本科院校教师应在毕业前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根据当前专业就业环境,树立学生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积极引导学生尽早的开展职业规划,尽早的职业训练或者创业指导。学校应培育形成“全程就业”氛围,就业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过程的四年,要根据财政专业不同年级的特点,循序渐进地进行开展工作。只有学生的就业意识被激活,学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踏实学习知识和技能,努力实践,才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4 结束语

本文对财政学发展历程,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进行了阐述,对现今应用型本科财政学的学生就业压力大的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就如何提高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初步探析。实践表明从源头明确学科设置内容及目标,探析应用型本科财政学专业学生就业能力有助于增进学校就业率关系,提升应用型本科高校中财政学生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波.于建业.马晓英.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就业力的增权培养 [J]. 教育与职业,2015(19):312-314.

上一篇:矿山地质论文范文下一篇:影像传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