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

2023-09-16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对手,进行着激烈的博弈。本文通过对社会营销中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阐明了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政府目标的关系,三方只有同时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达到共赢,实现社会、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营销 博弈分析

社会营销观念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强调企业应以维护和促进全社会的利益与发展为最高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愿望,而且要有利于社会的整体和长远利益,要将消费者需要、社会利益和企业盈利三方面统一起来,求得三者利益的共同实现。

在社会营销观念的指导下,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在营销活动中从各自不同的职能出发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营销不再以消费者需要作为唯一出发点,而是充分考虑社会和道德问题,考虑寻求消费者、社会与企业利益的平衡点。政府希望通过社会营销达到提高社会和公众长远利益,改善与保护环境,治理社会问题,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企业希望通过社会营销方式树立自身形象,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追求企业长远利益的最大化,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消费者希望通过消费符合社会长远利益和自身需要的产品,促进个人身心健康,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质量,并体现出自己高素质的生态环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的角色、职能、目标的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差异很大,但同时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对手,进行着激烈的博弈。

下面,我们就社会营销中的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

一、消费者的博弈分析

消费者自身和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几对主体冲突,每对冲突主体在是否选择社会营销消费行为之间进行博弈(我们这里把社会营销消费行为视作是购买和消费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

首先,选择社会营销消费行为是消费者“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博弈。这是发生在一个行为主体内部的博弈。人事实上是“本我”和“超我”的结合体,一个是“自私的我”,一个是“高尚的我”,社会营销消费行为就是两者之间博弈的结果。在是否购买价格较高的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时,“本我”与“超我”之间展开博弈,当“高尚的我”战胜“自私的我”,即一个人内心中可持续发展偏好优于较高价格支付时,消费者会采取社会营销消费行为,反之,则会采取消费一般产品的消费行为。

其次,选择社会营销消费行为是当代人消费与后代人之间的博弈。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时曾说:“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从博弈的角度结合社会营销消费行为来理解这句话,就是对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的消费,实际上是在后代人缺位情况下,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博弈,它反应了一种代际公平。由于后代人缺位,当代人的“代际公平”消费哲理的建立只能依赖消费者的道德伦理约束;在伦理约束不严格的条件下,消费者在其效用最大化的约束下只会考虑其消费行为对自身的影响,而不会考虑对后代人福利的影响;当伦理约束严格时,消费者会把后代人纳入考虑的范围,在考虑对后代人效用的同时最大化自身的效用,具体到消费者消费行为的选择上,消费者在选择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一般产品时,尽管前者的价格可能高于一般产品,但消费者愿为后代人生存环境的公平性付出较高的费用。

最后,选择社会营销消费行为是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由前面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可知,社会上存在着社会意识强和社会意识不强的两类消费者群体。社会意识强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而对一般产品的购买采取消极态度。当一个社会的个体都只为自身的利益打算时,即使大家都遵守社会规则,个人的行为不一定符合集体的或社会的利益,甚至也不一定能实现个体的最佳利益,在某种意义上,社会营销是要求以当前的高成本付出换取未来的不确定受益,以牺牲个人(局部)利益换回社会(整体) 利益,以牺牲情绪化消费换取理性化消费,这不仅需要道德和理智,而且需要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和牺牲,它不是所有消费主体都能达到的,至少在目前的状况下多数消费主体难以做到。

二、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企业参与社会营销活动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介入社会营销活动,另一种是消极甚至不介入社会营销活动。企业所采取的不同的态度和行为,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在是否进行社会营销活动的选择中产生博弈。由于政府规章制度不完善,消费者观念不成熟,企业新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大,企业实施社会营销要增加额外费用和承担风险,而由于社会营销的外部性,一些不介入社会营销的企业可能搭实施社会营销企业的“便车”,这就使企业在短期的最优决策是不介入社会营销,使短期竞争中的企业博弈成为一个以不采取行动为纳什均衡的双方博弈。以A、B两企业是否生产环保产品为例分析(如下表,设开发环保产品的成本为10):

无论A选择哪种决策,B的最优决策均为不生产环保产品,无论B选择哪种决策,A的最优决策同样是不生产环保产品,即A企业与B企业之间的纳什均衡为(不生产环保产品,不生产环保产品),这就无法提高社会与公众的长远利益。

但是,由于政府的管制和消费者的需要市场激励和名誉激励这个模型就会发生变化转变为一个典型的先入模型(如下表,此时,设开发和生产环保产品的利润为10) :

从这个先入模型可以看出,各个企业为了取得利益最大化,就必须争先使用环保技术,提高商品的“社会含量”,达到A企业与B企业之间的新的纳什均衡为(生产环保产品,生产环保产品)。

在社会营销中,由于部分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生产的高风险性与不确定性,应当由大企业承担研发的功能,而小企业所要做的就是等待、跟随、进而大规模的生产。

三、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讲,企业的经济行为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商品效用。企业向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在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同时获得利润,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两个参与人的博弈。

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中,企业和消费者各有自己的行动组合。以企业是否采用成本高而节能的材料作为产品生产的原材料为例,企业的行动集为(采用节能材料,采用耗能材料),其决策主要受投产后企业获利的影响;消费者的行动集为(购买节材产品,购买耗材产品),其决策主要受产品价格和消费所得效用大小的影响。当企业采用节能材料生产时,消费者是否购买节材产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若消费者购买节材产品,则双方达到博弈均衡状态,双方利益均能得到保证;若消费者购买耗材产品(耗材产品价格低),则企业的最优决策是采用耗能材料而不是采用节能材料进行生产,消费者的长期利益因此受到的损害将增大;理想的状态是企业和消费者都积极参与到社会营销中,企业采用节能材料进行生产,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材产品,这样,双方的总体利益最大化,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满足了社会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政府参与社会营销活动可以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的支持,一种是不积极的支持;企业参与社会营销活动也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积极介入社会营销活动,另一种是消极甚至不介入社会营销活动。政府和企业之间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这又涉及到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博弈。

当政府采取积极性支持政策时,企业最优选择是积极介入社会营销活动,这时参与社会营销活动的双方处于博弈均衡状态,其结果是双方都受益;当政府采取非积极性支持政策时,社会营销活动的高成本将由企业独自承担,企业最优选择应该是消极甚至是不介入社会营销活动,这时政府与企业双方也处于博弈均衡状态,其结果是双方的长远利益均受到损害。

五、政府和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

从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角度上说,政府应该积极支持并参与到社会营销中,引导并鼓励消费者树立社会营销观念、参与社会营销活动、购买并消费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同时从法律法规及其配套政策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实惠,在全社会营造社会营销的浓厚氛围;消费者也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自觉参与社会营销活动,在行为上支持政府和企业实施社会营销,以实现政府与消费者的博弈均衡。然而,从狭隘的地方利益保护的角度看,某些地方政府可能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社会营销活动采取非积极性支持的策略,致使消费者不能从社会营销活动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此时消费者应该不选择社会营销消费行为,这种博弈均衡状态最终只能使各方的利益受损。

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博弈均衡

由前所述,社会营销的导入和发展实际上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不断博弈的结果。在三方博弈的过程中,三方利益的冲突和竞争,要求各自选择和运用相应的策略在三方博弈的活动中达到博弈均衡,达到均衡后三方的利益都最大。均衡状态是三者都愿意保持下去的最佳状态。

三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任何一方要打破这种博弈均衡都不能使其获得更大的收益。

有时会出现三方都破坏均衡的情形,如地方政府执法不严,企业长期坑害消费者或违法经营,消费者也违法消费。这种混乱状况,首先损害了当地的企业形象和宏观环境,其次遵纪守法的消费者会认为该地为“红灯区”而不愿前往,以致使该地的行业经济严重衰退,博弈中三方的最终利益都会趋向于零。

可见,只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协调好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与政府目标的关系,同时兼顾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才能达到三方共赢,实现社会、经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凤亚红 李永清《环境保护的培养与分析》 2003年12月

2、[美]Philip.Kotler《营销管理(第4版)》梅汝和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

3、[美]Philip.Kotler《社会营销——变革公共行为的方略》俞利军译 华夏出版社出版 1999

4、[英]Pindyk R.S.Rubinfeld DL.《微观经济学(第四版)》张军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5、企业管理 武永春《绿色营销中消费者选择的博弈》2004年8月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2篇

3月27日下午,由中国服装协会、中国纺织出版社主办,《中国服饰》杂志社承办,网上轻纺城、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服装电商大会暨中国最佳电商服装品牌颁奖典礼”在CHIC博览会期间于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举行,百余家服装企业到会参与。

开奖时刻

评选最终获奖结果在会上揭晓:阿卡artka(杭州界内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波司登羽绒服装有限公司、凡客诚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GXG宁波合和杰斯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韩都衣舍、裂帛(北京心物不二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杭州蓝色倾情服饰有限公司、秋水伊人(杭州印象视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宁波太平鸟魔法风尚服饰有限公司、逸阳(郑州云顶服饰有限公司)、以纯A21(东莞市潮品秀服饰有限公司)、茵曼(广州市汇美服装有限公司)等十二家电商企业获奖。

大会开始后,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陈大鹏、中国纺织出版社党委副书记董清松相继致辞,纷纷表示中国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会和电商的发展趋势相结合,也对目前在服装电商领域打拼的众多服装企业寄予了很大的希冀。

“过去几十年,服装行业发展所依托的一些支撑要素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技术已经改变甚至颠覆着服装行业的生产、贸易、消费等方式。”陈大鹏表示,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电子商务给服装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陈大鹏认为,这种变革,某种意义上来讲,实际上也在倒逼着服装产业去谋变、转型,服装企业在管理模式、营销模式、商业模式方面的改变和创新正在加速。“电子商务已经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市场拓展等方面,一个不可能忽视的重要选择,线上线下将成为服装企业渠道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行业的共识。”陈大鹏说。

“未来企业市场之间的竞争,将主要是电子商务能力的一种竞争。”董清松更是认为,不只是服装行业,全国建设都离不开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新经济活力,已经成为主要发达国家增强经济竞争实力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有效手段,也会给企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模式,是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主战场。

据权威数据统计,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9.9万亿元,增长21.3%,预计到2017年将达21.6万亿元。与此同时,随着网民购物习惯的日益养成,网络购物相关规范的逐步建立及网络购物环境的日渐改善,中国网络购物市场将开始逐渐进入成熟期,预计到2016~2017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40000亿元。其中,2013年移动网购整体交易规模达到了1676.4亿元,同比增幅高达165.4%,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近万亿。

然而,在董清松看来,中国服装行业电子商务水平参差不齐,已经做过或者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要思考电子商务下一步的趋势在哪里?它的风险在哪里?如何能够做的更好?而那些还没有做过或者没有做好自己电子商务的,他们要思考如何去做电子商务?会碰见什么样的问题?怎么解决?有什么样的风险?而《中国服饰》作为中国服装协会会刊,应为这些问题寻找答案。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纺织出版社能坚定不移支持《中国服饰》持续关注电商这一行业热点的原因,希望通过一系列新闻调查,去逼近事实的真相,寻找问题的答案,最终为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多名电商企业家、专家、学者到会发表主题演讲。“服装企业应做好经销商的信息化管理与运营,从提高供应链效率着手,支持并更大程度地推动整个中国服装行业的电商化进程。”网上轻纺城的总经理丁建军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专业的B2B平台代表网上轻纺城为例,以供应链电商化角度,阐释了中国服装企业目前所存在的高库存压力及供应链管理效率偏低的问题。

阿里巴巴旗下阿里妈妈营销部经理田柔、中国银河证券研究部研究员花小伟、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李志军、上海和鹰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尹智勇等也在大会上纷纷作了发言,从服装电商零售的广告营销方式、服饰品牌与资本市场合作路径、社会化媒体下的社会化企业、3D技术对服装企业电商发展的影响等多角度分享各自对于服装电商企业的发展案例及对未来趋势的看法。

不难看出,随着电子商务企业的深入发展,打造权威优质的高端交流平台已成为必然。“中国服装电商大会暨中国最佳电商服装品牌颁奖典礼”从服装行业相关的品牌、营销、媒介的角度着眼,为实现全面的行业资源、信息、人才、资金、业务整合互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构筑起服装行业电商的核心交流平台。

释惑平台

电子商务为本时代开创了全新的商业模式,而此时也正值中国服装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特殊时期,行业急需一个具有全球视角、全国高度、全行业专业度的电商大会,去探讨并设法解决中国服装品牌以及各大电商平台面临的急迫问题。

此次大会经过了长期的筹备,《中国服饰》杂志社还在今年1月启动了“首届中国服装电商大会及中国服装最佳电商品牌及平台总评选”活动,通过对消费者、行业和电商平台的全面调查,提名二十余家候选品牌、电商平台,并在网上轻纺城、全球纺织网平台支持下,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公开网络投票。

此次获奖的十二家电商企业在行业内都取得了杰出成绩,其中不乏韩都衣舍、茵曼、裂帛、凡客等拥有纯正“电商血统”的品牌,亦有太平鸟、波司登等从线下发展壮大,从而在线上亦具有不俗成绩的品牌。

这让不少参会的企业决策者们陷入了沉思:电商这东西到底该怎么玩?要不要将原先的一切推倒重来?

实际上,电商的强势崛起,令传统品牌制造企业既喜又忧。

电子商务的火热,让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网站出现在互联网行业里,除了传统的专门做电子商务的公司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军这块领域,导致竞争越发激烈,时不时会爆出价格战。

互联网公司低价战略的背后,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抢用户,而且要黏住用户。所以,通过电商可以通过低价建立强的粘性,但前提是企业要有好产品、好的可行模式,如果产品不好、模式无法落地,烧再多的钱都是打水漂。

近日,“光伏富豪彭小峰10亿豪赌电商折戟”的新闻,再次给盲目“赶潮流”投资电商的传统企业敲响了警钟。

“2013~2015年,非凡定美电商公司销售额要从20亿元翻至200亿元,利润从5000万元增长至6亿元。下一个五年,销售额则要达到2000亿,利润额达到70亿;再五年后,销售额要达到4000亿美元,利润额达200亿美元。”

为此,光伏富豪彭小峰对外宣称以10亿元投资非凡定美,还成立了22个事业部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多家分公司,上述员工多来源于赛维旧部,以及京东、顺丰、联想等公司的中低层干部,而且彭小峰直接管理各个分公司总经理及事业部总监。

彭小峰将非凡定美定义为是创新型的电子商务企业,欲打造“全球第一个以C2B模式的国际化会员制线上线下综合服务电子商城”。

然而,非凡定美如今的窘境与彭小峰曾经定下的目标天差地别。有记者走访非凡定美位于苏州的总部,发现该公司已经无人办公,前台贴满了各地发来的劳动仲裁通知。据园区一位物业管理人员称:“一个多星期前已经搬空,来要债的倒有几拨人。”

彭小峰折戟电商,资金紧张和模式不合时宜应当是主要原因。电商平台烧钱的特性人尽皆知,即使彭小峰真的投入了10亿元,这对电商平台的建设也不过是杯水车薪。

电商让企业的品牌宣传和货品销售多了一个新渠道,可是若想从这个渠道受益,企业的供应链必须更高效,运营管理必须更精细,业务整合度也必须更高,这一切对传统企业都是不小的挑战。随着电商品牌化趋势的不断加强,传统单纯追求流量,苛求销量的思维已不能满足品牌营销时代的需要。如何准确分析市场环境,展开有针对性的品牌核心诉求以及高性价比的整合营销传播,已成为企业的核心关切点。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本文在调查龙门石窟大体情况、所具有的价值和现行阶段价值营销的基础上,探讨如何更好地对龙门石窟的价值进行深度营销开发,为更好地营销龙门石窟的价值提供一些可行性方案,加深世人对龙门石窟的了解,也使人们共同享用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

[关键词]龙门石窟;文化遗产;价值营销;营销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现在节假日也增多了,于是有很多人选择通过游玩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随着历史文化遗产各种价值被不断的发掘,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感兴趣,迫切地渴望了解历史。作为人类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的龙门石窟无疑备受人们的关注。

1 龙门石窟的简介

龙门石窟坐落于河南省洛阳市南郊,位于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是我国少见的保存比较完整的佛教石窟群,可以说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1月被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联合授予“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7年4月,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公元493年),先后历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隋、唐及五代、北宋、金直至清末,先后营造达一千多年。造像作品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龙门石窟迄今约1500年的历史,它南北长约1千米,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

龙门石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西山石窟、香山寺、白园和东山石窟,这四部分各有其特点与特色。西山石窟是整个龙门石窟的主要景点,也是龙门石窟洞窟雕凿最多的地方,还是历朝历代凿建佛像的主要地方,内容十分丰富也非常耐人寻味。西山石窟的洞窟有奉先寺、宾阳三洞、莲花洞、古阳洞、药方洞、万佛洞等,其中奉先寺是龙门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香山寺始建于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香山寺现保留的建筑雕刻主要有石楼、九老堂、乾隆御碑亭和蒋宋别墅等,香山寺自创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内涵。白园是纪念性园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墓园,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园内主要景点有青谷区、乐天堂、诗廊、墓体区、日本书法廊、道诗书屋等10余处。东山石窟和香山寺、白园一脉相连,东山石窟内所凿建的洞窟比较少,内容也不丰富,但是区内也有精美绝伦的雕塑,其雕塑特点与西山石窟相仿。

2 龙门石窟的价值

龙门石窟作为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有许多价值,可以说龙门石窟自凿建、发展和完善至今使其集宗教、美术、建筑、书法、服饰、医药、经济和旅游等价值于一身,使对其价值进行营销开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龙门石窟的价值。

2.1 文化遗产价值

龙门石窟可以说是中国石窟艺术的“里程碑”,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它的雕塑充分体现了每个朝代的政治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生活习惯、审美水平、服饰欣赏和宗教信仰等,它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资料,是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2.2 艺术价值

龙门石窟的雕塑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堪称展现中国石窟雕塑艺术变革的“里程碑”。另外龙门石窟也是书法艺术史的宝藏。它所保留的“龙门二十品”是北魏时期书法艺术的精华之作,是魏碑体的代表,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为崇高的地位,拥有巨大的书法艺术价值。

2.3 科学研究价值

龙门石窟遗址是历史的产物,能够给人类提供重要的、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它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和人们的创造能力,具有科学研究价值。龙门石窟为科学史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对科技史的修正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4 旅游价值

当今社会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不言而喻,只要是稍有能力者,皆愿在条件许可的支况下外出旅游,以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增长自我的见闻见识。于是,旅游在今日形成为社会经济文化的重要产业。

2.5 经济价值

经济价值来源于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又表现在民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两方面。文化遗产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得以提高文化素质,故随着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也日益增高。

3 龙门石窟现阶段价值营销存在的问题

龙门石窟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藏在这里的东方文化内涵博大精深,这也表明了对龙门石窟进行价值营销的意义重大。目前龙门石窟在价值营销这一块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难看出在进行价值营销中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3.1 管理者对价值营销的认知存在偏差

价值营销是相对于价格营销提出的,价值营销是通过向顾客提供最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取胜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营销主要在于营销其自身所蕴涵的深厚文值。龙门石窟现阶段的价值营销中存在着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

3.2 营销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龙门石窟现阶段价值营销过程中除了相关部门对价值营销的认知存在偏差外,在营销的环节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缺少规划,从而导致营销没有获得应有的效果。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3.2.1 营销渠道不健全

目前龙门石窟主要以作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来开展旅游业和以世界著名历史文化遗产开展文物研究和保护的,它的营销渠道主要局限在国家的旅游景点和历史上文物的研究成就,宣传力度较弱,手段也比较单一。作为洛阳当地居民他们可能对龙门石窟了解得相对较多一些,但更多的也是只知道它是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洛阳的骄傲,是洛阳旅游业的一大支柱,对于其价值则了解很少,而其他城市的居民和外国人则知之更少,这也是龙门石窟在营销方面的失败,没有把它的价值真正营销出去。总之,龙门石窟现阶段的营销渠道还不健全。

3.2.2 营销过程管理不善

龙门石窟是世界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于它的营销必须非常慎重,否则会造成难以估量的严重后果,也将是全人类的一大损失。龙门石窟在营销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营销过程中营销人员更注重的是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提升它的经济收入,从而忽视了对这一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这种不顾及游客行为和文化遗产承载力的宣传对保护龙门石窟造成一定程度的困难,给景区带来了管理上的不便。

在当今社会,营销是整个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一过程做得好还是坏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龙门石窟是世界级的历史文化遗产,对它的保护异常的重要,这就对龙门石窟的营销提出了一大难题。

4 龙门石窟价值深度营销开发的对策

龙门石窟拥有这么多宝贵的价值,更进一步地提升了它的地位,对其价值进行营销和开发具有更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对龙门石窟进行价值营销不仅在于让世人了解龙门石窟外在的奇特和雄伟,更在于突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把这种文化和价值发扬光大,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4.1 以文化诉求为主线,打造旅游名牌

龙门石窟蕴涵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以文化诉求为主线,开展文化旅游是对其价值营销的一个重要方法。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某些具体的载体或表达方式,提供机会让游客鉴赏、体验和感受旅游目的地文化的深厚内涵,从而丰富其旅游体验的活动。龙门石窟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文化为载体,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吸引更多的游客,可以达到对龙门石窟的深度营销,让更多的人更深层次地了解它的内涵,体验它的宏伟。

4.2 探索目标群体价值需求,拓展龙门石窟价值新观念

龙门石窟在进行价值营销时,首先要明确其目标群体的价值需求,只有在充分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时,才能够制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要了解目标群体的价值需求,首先要对目标群体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从而把握目标群体对龙门石窟的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发现、构建和创新符合目标群体价值取向的新价值。可以说龙门石窟价值营销的定位过程就是一个对其目标群体及其价值追求不断探索的过程。

4.3 形成自主创新的价值网络

龙门石窟的价值营销必须要形成一个自主创新的价值网络。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营销其价值。价值网络是通过不断创新优化价值交换活动的过程,整个价值创造过程由众多的价值单元组成,每一个价值单元可以理解为一个价值模块。价值网络模块化的出现揭示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效率、多样性和创新正是在此基础上趋于融合,并使我们开始进入以知识经济为背景的模块时代。

4.4 加大宣传,完善营销渠道

对于龙门石窟我们必须运用各种合法的无破坏的措施来弘扬其价值,使得世界各国人民都享有这一宝贵的历史财富。组织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辅之以人际传播的手段,向其内部及外部公众传递有关龙门石窟价值方面的各种信息。该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它的目的是沟通龙门石窟与大众之间的信息联系,使龙门石窟在人们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

4.5 加快推行标准化管理,全面提高营销质量

龙门石窟现存的雕塑和所保留的艺术品等都是不可重塑的宝贵财富,在对其进行营销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快推行标准化的管理,全面提高其营销质量。如果不加快推行标准化管理,容易导致龙门石窟在发展深度营销开发过程中出现诸如环境状况差、服务水平低、无序等问题。这些问题使文物古迹遭到践踏破坏,严重影响了对优秀历史文物的保护,龙门石窟的所有文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任何一点东西的破坏都将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因此,要加快营销人才培养,提高队伍素质,从注重数量向注重效益和质量转变,全面提高龙门石窟营销开发的质量。

5 结 论

本文根据营销的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对龙门石窟概况的简单介绍,使人们加深了对龙门石窟的了解。本文主要从它的价值方面以及现存的价值营销问题入手,进行深入剖析,探究其价值的深度营销开发,让人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理解龙门石窟的价值,并对龙门石窟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但本文的研究方面有许多欠缺的地方,因为对龙门石窟的价值深度营销开发研究的文献资料并不多,所以这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阎文儒.中国石窟艺术总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龙门石窟研究所.龙门石窟研究论文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

[3]菜靖泉.文化遗产价值论析[M].武汉:人文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4]宫大中.龙门石窟艺术[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万后芬,汤定娜,杨智.市场营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6]菲利普?科特勒.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政府部门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社会公众风险,使社会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表现出更高的社会保障职能。但當前我国保险协同治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政策;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等。本文基于保险产业可以作为公共事业治理主体的理念,以系统理论为出发点,探究保险产业在公共事业领域内的协同治理可行性。通过对我国保险产业协同治理实践的研究,总结出保险协同治理发展的问题及阻碍,并从内部机制改革、升级与创新的角度提出了我国保险业进行创新协同治理发展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保险行业;协同治理;系统理论;制度设计

DOI:10.19647/j.cnki.37-1462/f.2019.10.011

一、引言

保险产业作为现代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门,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同样还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尤其是在防范社会系统性风险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与优势。当前,我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阶段,社会性的、制度性的与系统性的风险不断累积,因此,保险业在保持社会安定、治理经济发展问题等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与明显。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传统政府管理的非效率问题不断显现,而传统的科层式纵向管理概念也正在逐渐被协同式横向治理理念所取代。因此,保险业已经不再单单是政府管理社会、分担社会风险的一种方式和手段,而是成为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通过协同的方式与政府等其他主体共同对社会进行治理,对公共风险进行分担、化解与治理。

二、文献综述

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发现,我国对保险业的社会协同管理研究主要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保险业能否应用到公共风险治理领域,与政府一样作为社会管理主体;另一方面是如何将保险业高效地融入公共风险治理领域,并且在融入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保险业的风险化解能力,也要保证保险业的营利性特征。在保险业能否应用到公共风险治理方面,魏华林(2008)从社会变迁视角出发,认为保险业随着技术的发展,例如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将具有更多的管理属性,因此可以应用到公共风险管理领域。李诗源(2015)则从管理学角度给予否认,认为保险不具有社会管理职能,不能作为公共风险治理的主体,因此不能与政府进行协同治理。郑伟(2016)则从创新角度出发,认为保险可以通过创新的手段创造出更多社会管理职能,以保证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治理需求。而经过制度与产品再创造与升级的保险产业则完全具备新的社会治理职能。同时,实证方面的研究也验证了保险产业在社会公共风险治理中的作用。例如,保险产业在经过社会风险化解与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不断进行创新,除了基本的保障性保险产品以外,还催生出了责任险和风险环境险等。谷明淑(2015)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责任险的供给严重不足,社会需求与供给存在较大缺口,政府应当通过改善当前保险机制以增强责任险的供给。唐金成和阎石(2015)的实证研究也表明我国责任险供给严重不足,尤其是在涉及民生方面的责任险供给,例如食品安全。在确立了保险产业可以应用在公共风险治理领域之后,学者们开始探究如何通过机制创新将保险产业高效融入社会公众治理,和政府的治理职能形成互补。对此,胡晓毅等(2018)以我国医疗保险为例,提出了若干政策以达到保险的治理目标,包括:第一,优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如推进医疗保险制度一体化、控制和缩小基本医疗保险群体差异化待遇、重大疾病医疗费用的保障能力;第二,价格谈判机制;第三,科学化的管理。例如,精算化报告制度、智能监控体系及大数据分析等。李珍等(2015)借鉴了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治理体制机制,提出如何改善我国医疗保险治理体系,并更好地在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两个层面发挥作用,包括:建立只管不办的政府,实现管办分离,政府只负责执法和实施必要的监管措施,但是不干预其内部运营;创建利益新主体,构建平等透明的协商机制;鼓励大量第三方组织参与到医疗保险领域,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国内学者的研究表明我国保险在公共风险治理方面的应用是有可能的,但在如何应用以及如何融入方面有所欠缺,大部分的文献是通过具体保险产业案例进行研究,缺乏广泛性与普遍性。因此,本文以整体视角出发,论证保险产业的公共风险治理与政府风险治理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协同创新理论探究推动我国保险产业在社会公共风险领域协同治理的发展路径。

三、保险协同治理依据及内在逻辑

(一)保险协同治理的理论基础

从系统论角度来看,保险及政府两个主体都属于整个社会系统内的两个独立子系统,保险与政府的协同治理实质是指社会大众这个大系统内的两个子系统整合过程。卢曼(1977)在其著作《Differentiation of Society》中曾经表明,随着社会化的分工不断加深,一个系统内的子系统将出现功能分化现象。如果想要让子系统进行整合,需要从整个社会大层面转移到子系统层面探索相应机制。这表明随着社会系统的复杂性不断加深,社会将不能确保各子系统能以相同的形式进行作用。而如果想要对不同子系统进行整合,需要将子系统作为其他子系统的内在环境,即以一种去中心化的方式进行整合,将社会整合机制由原来“垂直式”的高架构机制转变为“扁平化”的低平架构机制。对于保险协同治理而言,首要应当解决保险企业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问题,消除传统政府“强一元主体”的治理理念,提升保险企业社会治理地位,开展保险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平等治理模式。在协同治理过程中,如何协调政府及保险企业之间的利益问题方面,林越坚(2017)从博弈论角度对其进行了解释,通过列举“左右行博弈”“最小努力博弈”和“狩猎博弈”进行了阐释。其中,“左右行协调博弈”表明在有习惯或者约束的情况下,通过社会规范建立“反事实”的期望规范将有助于建立协同机制;“最小努力博弈”表明两个子系统会根据成本进行合作的努力水平,但是该努力水平的下限是由某个子系统的最低支付矩阵所决定,即效益越低的子系统建立协同机制的意愿越低;“狩猎博弈”表明虽然相互协同的子系统可以获得更多收益,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较大风险,而风险主要承担方极易产生非协同合作行动,导致子系统协同失败。因此,在保险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协同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二者的利益分配问题,重点解决保险企业和政府部门之间的行动冲突、收益冲突以及风险冲突。在子系统实现整合路径方面,卢曼提出了结构化整合方式,即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降低周边环境复杂性以实现子系统的协同发展。而在具体的实现手段和方法方面,卢曼还提出了由中心威权化向去中心化的转变,具体措施包括:命令、激励、商谈、耦合及共享,具体实现工具包括:法律法规、政府政策刺激、契约、公共化发展及外部去中心化等。

(二)保险协同治理的内在逻辑

保险治理涉及领域广泛,包括社会公众服务以及国家经济建设等方面,通过转移风险及风险补偿等措施,使得社会资源最优化分配,以解决社会发展失衡问题。而保险协同治理则是保险社会治理的进一步优化,是保险治理发展相对更高阶段,可以充分发挥保险治理的功能与价值,通过与政府部门主体的协同合作降低或者消除社会公众风险,使社会无限经济责任向有限经济责任转变,表现出更高的社会保障职能。此外,保险协同治理在协同合作的过程中应当表现出动态过程,当内外部环境及信息发生改变时,可以通过与其他主体互动形式以利益分配的方式进行调节,以应对周边环境的变化。综合而言,保险协同治理的特征应当包括两点:第一,保险协同治理是保险社会治理职能发展的较高级阶段,是现有的保险制度体系改革与升级的具体表现;第二,保险协同治理通过机制、体制的改变可以进行自发调节,当内外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会以螺旋上升式的结构进行自我修复、改良、平衡及适应。

社会稳定发展离不开多方主体的共同推进,保险虽然可以作为社会的“稳定器”和“推动器”,但是面对互联网信息不断普及和社会高速发展态势双重压力下,单独治理方式已然不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因此,保险与社会其他主体进行协同合作共同治理社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保险产业发展的必然趨势,其内在逻辑在于:第一,保险在国家经济、文化及政治建设方面具有重要稳定作用,对推动体制改革、化解民生风险并提供民生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与保险产业实现协同治理过程,并且可以有效实现公共服务决策、运行以及监督等环节的分离,最大化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第二,保险的社会保障能力突出,可以有效缓解政府压力。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居民对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不断加剧,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矛盾日益凸显。根据中国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养老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我国仅养老一项社会保障资金缺口就已经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再加上转制成本资金缺口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因此,仅依靠政府显然不切实际,需要发挥保险的社会保障职能,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减轻政府负担。第三,保险对公共风险防范更具有专业性和科学性。有关社会公共风险治理的产品及服务制定方面,保险企业会从风险评估、费率厘定、事故救援及理赔服务等各环节进行深入研究和调查,对公共风险防范不仅有数据支持,还有大量的应急事故处理能力,对于潜在的不确定风险防范能力更强,是社会稳定发展的必需品。第四,保险协同治理可以引导社会资金流向,有助于平稳经济,减少经济周期性震荡。由于保险的本质仍是金融,因此保险产业也是社会中重要的投资渠道。

四、我国保险业协同治理实践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变迁,社会公共风险也随之改变,其风险特征也在不断变动。德国学者贝克认为现代社会风险的起因是人为导致,并且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网络关系中,这种人为因素导致的公共风险极易造成社会制度的不安定与不稳定,进而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灾害。同时,在互联网等技术创新下,社会信息和资源等要素的流动性更强,社会参与主体的互动性也更强,因此社会风险会随着要素的流动而流动,逐渐从私人风险转向公共风险。对此,现代化的社会风险将呈现以下趋势,即人为化风险、制度化风险以及公众化风险。在社会风险不断变迁与复杂化的背景下,显然仅依靠传统政府进行社会风险管理极不现实,需要多元主体以协同政府管理的形式对公共风险进行规避与治理。而保险产业作为市场化风险治理手段,相比于其他治理主体或者治理手段更具有技术性和专业性,是协同政府实现社会风险共同治理的重要载体之一。当前,我国正在积极探寻保险产业协同治理社会公共风险问题,各省市纷纷以政策、法规以及协议等模式对保险产品、服务以及资金提供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以探究更好的保险协同治理模式。

(一)我国保险业公共事业领域协同治理实践

当前,我国保险产业的治理能力已经得到中央政府认可,国家对保险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例如2014年8月出台了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了保险业长期发展目标、任务与要求。2015年又对《保险法》进行了进一步修订,为保险业的健康、合规发展提供了指引。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险业的社会公共风险治理能力,中央及地方政府在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等方面做出诸多重要指示,相关政策文件基本实现农业、交通、医疗、养老等领域全覆盖,为解决社会性问题提供了更多选择与保障。在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利好下,我国保险产业蓬勃发展。2018年我国共有160家保险机构,其中国有保险控股公司10家、寿险公司71家、财险公司60家、再保险公司8家及资产管理公司11家。在众多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保险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及资金使用创新等手段积极参与到社会公共风险治理活动当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社会公共风险,还为公共风险防范手段创新提供了丰富经验,典型的保险协同治理实践如表1所示。

(二)我国保险协同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协同动力不足,过分依赖政府政策。当前,我国保险业在社会风险治理方面仍处于劣势地位,政府与保险公司之间的协同作用缺乏制度化规范,无法最大限度发挥保险产业的风险治理能力。同时,政府在使用保险进行公共风险治理时,缺乏长效机制,只有问题发生时,才将保险引入该领域进行治理和规范,并没有发挥出保险的风险预防能力。而从保险企业行动来看,保险企业参与社会性和公共性风险防范的积极性不高,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大多来自政府行政力量的推动,市场与社会的积极性并没有完全调动,大多数时候采用的是由上到下的命令式行动,缺乏由下到上的反馈行动,难以实现真正的社会治理要求。此外,保险企业将业务重点更多地集中在交通及产业转移等大型项目,而对社会机制、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不足,仍需改善。

第二,保险资源分布不均,协同模式有待丰富。由于保险产业的本质仍是金融,因此保险企业会将业务重点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产业发展则相对缓慢。这就导致全国各省市的保险企业与政府部门的协同机制有所差异。同时,保险资源分布不均还将直接导致保险协同治理的效果不同,显然经济发达地区的保险协同治理效果好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随着社会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间的差异将越来越大,进而导致区域性的治理差异转变成全国性的治理差异,对社会稳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虽然保险资源分布不均,但是保险资源丰富地区并没有发挥其资源优势,在保险协同治理方面缺乏创新,协同治理普遍采用协商模式,而该模式的劣势在于缺乏有效的规范性,其治理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保险企业的自觉性和自我约束力,即当前保险企业和政府之间缺乏规范性的机制与制度,其合理性、公正性与合法性有待解决。

第三,保险协同治理产品、服务创新性匮乏,公共风险治理的广度与深度不足。社会协同治理指保险企业与政府机构以协同合作的方式对全方位的社会潜在风险进行预防与治理。因此,对于保险企业而言,要想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协同治理,首先要丰富社会性保险产品与服务。但是,从实际发展状况来看,有关社会性协同治理方面的产品与服务种类较少,保险企业对于该类型的保险产品创新积极性不足,大部分产品都是根据政府治理需要而量身定做,因此保险协同治理产品与服务的社会覆盖性不足。而在公共风险治理广度方面主要集中在收益较高的社会性保障与民生工程建设,存在应用范围窄小问题。在公共风险治理深度方面,普遍集中在城市居民及县一级等表层,而更进一步的乡、镇及村等行政区域的连接性不足,难以服务更多人群。

五、保险产业创新协同治理策略路径选择

随着近年来保险产业在公共风险领域的应用不断增多,保险产业的社会属性不仅仅局限在风险防范与后续的经济资源再分配领域,其社会公共领域治理属性正逐步显现,保险产业的社会协同治理能力正受到社会广泛肯定。然而,从协同治理的内涵来看,协同治理应当是政府出于对社会主体的保护、以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规律为核心,通过行政措施、法律法规及社会自我调节等手段形成政府与社会其他组织群体的协同关系。因此,当前我国保险产业发展机制、体制以及水平仍无法切实达到与政府进行协同治理的要求,需要从自身发展现状及规律出发,进行更深刻的改革、升级与创新,以更好地适应社会治理新角色,共建协同治理社会。具体保险产业创新协同治理策略选择路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一)保险产业的价值理念创新

首先,保險产业应当聚焦个人保险,代替政府等行政部门角色,解决传统政府监管无法涉及的私人领域,以达到协同治理目标。同时,社会经济变化速度加快,社会各领域中的市场化转型需求不断增加,例如在养老、教育、科技创新等方面的体制改革与产业转型不断加快,保险产业也应当抓住社会转型机遇,将发展重点集中在转型加速领域,以满足市场的高需求。第二,转变当前保险产业经营理念,通过打造核心竞争力方式赢得市场。2017年底中国保费规模位列世界第二位,对全球保费收入贡献接近一半,充分表明我国保险产业发展迅猛。但是,从具体的险种构成来看,我国保险产业发展过度依赖政策,保险产品主要依赖财险中的车险及农业险等政策性保险产品,而利于社会发展和治理的保障性产品不足。保险企业的经营理念并没有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技术化的细分,缺乏产业核心竞争力。因此,需要保险企业转变经营理念,通过技术化和专业化的发展理念创造出立足市场及服务市场的产品,切实提升保险产业的社会保障能力和治理能力。第三,坚持共济利他原则,回归保险本源。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不断深入推动,社会各产业、各领域都在朝向市场化方向发展,保险产业也不例外。但是保险作为社会稳定发展的一种保障,应当强调其互助共济、利他主义等理念和价值取向,不能让个人经济利益主义占据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领域。因此,在保险产业追求协同治理的进路过程中,亟须促进保险产业回归制度初衷,从价值观念方面回归本源。

(二)优化保险制度设计,保证保险协同治理的公平与效率

首先,建立保险产业协同治理基金,解决保险资金缺失问题。保险产业在当前社会中仍属于边缘性产业,其最大的发展阻碍与问题在于资金的严重缺失,无论是涉及个人保险的资金还是社会公众保障的资金。因此,建议通过设立保险基金制度模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个人保险方面,解决贫困人口的保险需求。在社会保障方面,消除政府经济负担,实现全民化、全社会化的保险发展模式。第二,统筹各级行政部门,建立统一的跨区域保险补偿机制。由于保险业的发展成熟度与地方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保险资源较为匮乏,而经济发达地区的保险资源较为丰富。对此,建议以市级政府为单位,建立跨区域性的保险补偿机制,使保险资源可以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自由流动,实现最大化的社会公平发展。第三,鼓励多元主体共同推进保险协同治理发展,建立高效的激励机制。由于公共事业领域涉及广泛,相应地保险治理也将涉及广泛领域。为了更好地发挥保险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同治理能力,建议通过协同社会各主体的方式,积聚社会资源共同建设现代化保险产业。例如构建一个可以容纳多元化主体的保险治理平台,将社会各主体利益纳入联合决策当中,共同商讨保险费率制定、保险产品与服务开发等。此外,需要继续通过政策引导方式将保险资源引入基层及偏远地区,维护社会弱势群体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

(三)创新保险协同治理载体,实现保险产品、服务及资金使用的创新

第一,以保险协同治理为目标的保险产品创新,是保险载体创新的核心,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当前,我国保险产业对政策支持依赖较为明显,因此创新驱动力明显不足,保险产品创新的积极性不高。对此,为鼓励保险产品创新,需要保险企业建立相应的保障措施,例如制度保障及人力资源保障等。在保险产品创新的实现路径方面,建议先从保险产业发展的总体战略出发,依照市场需求导向,丰富保险市场产品。同时,针对社会突出的保障性问题进行产品创新,并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如大数据、云计算等扶持保险产品创新。此外,保险产品的创新还需要相关行政部门的支持,例如鼓励科技创新,为保险企业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等。第二,重视保险服务的“三位一体”建设,以服务为本、以需求为本及以专业为本,为保险消费群体提供更加贴心和便捷的保险服务。在保险服务创新方面,需要从保险各环节入手,通过微观的服务创新,进而带动整个宏观的保险服务创新。例如,在保险风控环节,保险企业可以通过下派服务人员到地方机构进行走访、巡查等方式,加强日常治理,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及时遏制。在保险理赔环节,多利用现代化通信技术手段,消除冗长的理赔手续,简化理赔环节,对于基本的理赔可以通过微信等移动通信软件渠道进行线上理赔,降低双方的时间成本等。第三,由于保险金的使用具有一定的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及操作风险等,因此在对保险金使用方面的创新需要以谨慎为核心原则。具体在实践方面的创新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首先,对保险金使用体制进行创新,实行集中式、一体化式的监管方式,对使用方式、比例及领域都应当进行严格限制。其次,努力拓展保险金的使用范围,除了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外,还可以适当向市政建设等领域拓展。最后,加强保险金使用的灵活性,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可以将保险资金应用在中小企业的保单贷款及抵押贷款方面,解决社会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晓东.整体性治理视角下欠发达地区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一体化[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2).

[2]李文钊,蔡长昆.政治制度结构、社会资本与公共治理制度选择[J].管理世界,2012,(8).

[3]欧黎明,朱秦.社会协同治理:信任关系与平台建设[J].中国行政管理,2009,(5).

[4]李琼,刘庆,吴兴刚.互联网对我国保险营销渠道影响分析[J].保险研究,2015,(3).

[5]明燕飞,卿艳艳.公共危机协同治理下政府与媒体关系的构建[J].求索,2010,(6).

[6]胡跃飞,黄少卿.供应链金融背景、创新与概念界定[J].金融研究,2009,(8).

[7]张志勋.系统论视角下的食品安全法律治理研究[J].法学论坛,2015,(1).

[8]李珍,赵青.德国社会医疗保险治理体制机制的经验与启示[J].德国研究,2015,(6).

[9]王玉玫.论我国保险公司治理中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完善[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2).

[10]杨爱军.欧美网络保险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保险研究,2013,(11).

[11]叶纯敏.“三马”的互联网金融生态环境启示[J].金融科技时代,2014,(1).

[12]罗艳君.互联网保险的发展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3,(24).

[13]谢平,邹传伟.互联网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14]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中国保险行业协会[M].2015: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5]高汉.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其法制监管[J].中州学刊,2014,(2).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教学中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轨,而在创办应用型大学的背景下,这一弊端更加凸显出来。市场营销专业是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如何提升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概述

(一)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构成

关于综合能力的定义,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释,综合不同的观点,结合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笔者认为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指的是具备健康的身体、基本的职业素养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熟练完成相关营销任务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至少应包含以下几个重要指标: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职业素养、基本的营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不断自学的能力等。

(二)加强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意义

1.综合能力培养有助于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众所周知,人才培养是社会资源投入的重要领域,人才培养的质量影响着社会生产效率,高质量的人才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和社会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我们必须关注高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2.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提高就业率,进而提升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由于市场营销是应用性特别强的专业,所以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它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有效的提升毕业生的质量。同时,高质量的毕业生又可以带来专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打破传统观念中人们对营销专业的偏见。

3.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降低企业培训成本,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营销人才最终要为企业所用,而高素质的营销人才是企业宝贵的财富。高质量的综合能力培养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符合标准的人才,降低企业后续的培训成本,而且由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比较强,能够更有效的发挥智力因素,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4.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利于社会的进步。由于综合能力的培养不仅包含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还包括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人格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身心的健康发展不仅可以降低社会不安定因素,也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二、基于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分析

(一)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现状

结合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及西安其他兄弟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施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这主要体现在应用型大学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践教学环节比重的加大上,越来越多的应用型大学开始培养双师型人才并增加专业实训设施,一些高校开始实施校企合作并引进企业人才,這些措施的实施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二)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面临的环境分析

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目前面临的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对于高校来讲既是机遇也是威胁,必然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次,国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背景也构成了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境。再者,网络和手机技术的发展为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最后,家庭结构的变化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对综合能力的界定不清晰,片面的认为综合能力就是实际动手能力,忽略了对学生体质、职业素养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使得营销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2.在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存在师资力量不足和教学设备落后的难题。目前很多大学营销专业的教师是直接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营销实战经验,解决实际营销问题的能力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教学设备的落后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大多数学生仅限于纸上谈兵,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案例分析来验证自己的能力。

3.实习基地建设流于形式,学生的实习工作并未对综合能力的提升带来帮助。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非常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实习变成了短期打工,未能真正学习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鉴于目前高校竞争力评价体系的功利性,很多高校的管理层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很多应用型大学对专业对教师的评价和考核中并未出现与综合能力相关的指标,这使得教师对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热情受到很大打击。

5.学生对综合能力的理解和接受度不够,制约了综合能力培养的效果。很多营销专业的学生认为推销就是最重要的专业能力,忽视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忽略了人格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性,这都使得综合能力培养的推广面临较大挑战。

三、应用型大学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相关对策

(一)从政府层面上来讲,要从整体上提升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必须改变现有的评价体系,科学界定综合能力包含的主要内容,加大对综合能力培养方面的扶持。

(二)从社会层面来看,应鼓励企业应积极参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过程,一方面结合工作中的实际需要,提炼出科学的综合能力指标体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实行定点培养,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营销专业人才。

(三)从高校层面来看,学校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主体,应有针对性的解决在综合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充分重视营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问题,建立或引进科学可行的综合能力指标体系,结合学生实际对指标体系进行深度剖析,有针对性的对单一指标代表的能力进行提升,尤其是被忽略的身体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部分,最终达到综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2.加强双师型人才的培养,必要的情况下引入行业人才,从师资方面为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努力创造条件,加强硬件设施的建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学习环境。

3.加强校风学风建设,提升营销专业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成立兴趣小组的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目前电子产品充斥校园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电子产品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学校可鼓励学生通过兴趣小组实现网络资源共享,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4.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严把质量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尝试建立订单班,实现校企深度合作,注意提升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实现校企双方的共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鼓励营销专业的学生利用寒暑假及周末等空闲时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交际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6.加强对营销专业学生的教育,纠正学生在专业理解中存在的误区,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重要性,为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奠定学习的基础。

四、结语

应用型大学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只有深入结合自身专业建设的特点才能有针对性的指出在综合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营销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寻找有效的解决途径。(作者单位为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社会化营销论文范文第6篇

案例亮点:网络预订酒店拥有十年以上传统刚性需求,移动化时代彻底颠覆PC端。

案例描述:作为全国中档连锁酒店第一品牌,维也纳酒店微信最初就看到了服务号强大的智能服务接口,并果断升级为服务号,申请并使用微信各大高级接口开发功能服务客户。移动端更多注重的是客户体验,维也纳通过自定义菜单的深度优化和闭环管理思维,不断的提升平台的客户体验,有效激活了平台会员的消费黏性和活跃度。首先, 预订系统的开发,与PC官网进行打通实现微信预订,通过“微信预订立减20元”差异待遇进行流量引导和转化。其次,每日签到的闭环设计,娱乐和让利的双重驱动,让维也纳的会员留在微信平台上,并得到愉快和实惠。微信的自助服务使维也纳订房各环节实现信息一体化和智能化,有效提高客户体验和平台消费黏性。目 前维也纳通过微信日均订房超过1000间,结合维也纳服务号的关注量来讲,这一转化率目前在业内也是位居前茅的。

2、商场:天虹——每天微信接待8000人次

案例亮点:零售O2O模式转型,实现微信逛街

案例描述:用 过微信“打飞机”聊天,有没有用过微信逛街?天虹的微信商城系统微信率先实现,而且还是微信支付第一开通者。便捷的自助服务满足了粉丝对于品牌检索和优惠查询的需求,关注天虹微信、点击购物搜索某类品牌,屏幕中瞬间给顾客展示商场内品牌,随即打开一个品牌链接,该品牌的优惠活动,折扣数量,单品售价范围就 展示出来,给客户很好的体验感,你不需要走到门店就能知道优惠活动,省得一个个去逛,省力省时间。最后,便捷的支付模式,你可以直接通过微信购买商品或礼品卡,或者看好了去门店买,可以选择在线支付,也可以选择货到付款。天虹商场试水微信开启零售O2O模式,其微信平台通过腾讯微生活,实现了个性化信息订阅、会员系统无缝对接,一对一互动等。当其与微信合作消息传出后,天虹的股价连续三日累计上涨近三成,天虹参与微信平台,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吸引客群,给 天虹带来了持续的关注和购物转化,客户粘性得到极大程度的提升。目前,天虹微信已有数千商品在微信销售,拥有40多万粉丝,每天在微信上接待顾客8000 人次!

3、餐饮:海底捞火锅——每日微信预订100万

案例亮点:海底捞生意太火爆了,与其来了排队,不如提前微信预约,省得商户和客人双重尴尬。

案例描述:作为国内最具口碑的餐饮连锁服务机构,海底捞是较早试水O2O营销的餐饮连锁服务企业之一,凭借在微博、点评网站等互联网平台的口碑,海底捞迅速聚焦起了大 量忠实粉丝。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一直是海底捞的追求,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新技术手段层出不穷,对经营者而言如何选择更好的管理方式是他们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创意活动吸引,你一关注海底捞火锅的微信,就会收到一条关于发送图片可以在海底捞门店等位区现场免费制作打印美图照片的消息,是不是瞬间就有吸 引力?其次,自助服务全,通过微信可实现预订座位、送餐上门甚至可以去商城选购底料,你想要外卖简单输入送货信

息,你就坐等美食送到嘴边吧!当然,其设计的菜品图案也是看着就有流口水的欲望,最后加上线下优质的服务配合,同时享受“微信价”,怎么能没有吸引力?据悉,海底捞每日通过微信预定量高达100 万。

4、手机:华为荣耀3X——30万人微信抢购

案例亮点:微信预约,活动引流带来粉丝关注,实现后续精准营销

案例描述:华 为通过微信做的荣耀3X的预约活动也称得上是微信营销的经典案例。首先,活动前华为通过微信内容推送和微博进行宣传预热,并联合易迅将活动信息大量曝光;活动前期,华为荣耀、华为商城、花粉俱乐部等官方微博都对此次活动进行大量曝光并用图解的方式说明了具体操作流程,易迅也尝试在微信上做出精选商品的经典 案例,当时的微信正想着怎么让更多的用户绑定银行.卡,就这样一拍三和达成合作,本次活动得到大范围的持续曝光,粉丝们蠢蠢欲动准备准备开抢;其次,预约界面加入奖品驱动,即预约用户关注华为荣耀公众账号后可参与抽.奖活动,开放预约时用微信支付1分钱即可完成预约;最后,付款的灵活便利,预约成功后进入原预约页面即可购买,支付方式也支持微信支付和货到付款。本次活动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荣耀3X的总预约量达到30万。

5、电影院:万达影院——微信渠道日均出票8000张

案例亮点:快捷购票,实现多功能自助服务

案例描述:作 为传统行业的电影院,万达影院的做法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首先要说的是万达影城的微信开发系统;万达影院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便捷的票务服务,关注了万达影院微信公众号,可以简单的实现在线预订、在线选座、查询热映影片、待上映影片等信息、评价分享等,足不出户轻松预订。试想一下,你和女朋友在附近吃饭突然想 看电影了,马上掏出手机订好票,还是你们想要的位子,吃完东西就不慌不忙慢慢过去,不用排队,不担心没票,不担心座位不好,影院微信还会不定期针对会员做一些活动,增强粉丝粘性。虽说其微信开发上的体验没有自身APP的好用,但是作为会员管理、活动营销以及简单地在线订票选择已经基本够用。其次,对于二维码的推广,万达影院也是有自己的一套做法,一是通过出票的票面上印上二维码,使得凡是看电影的都可以随机扫其二维码,配合其强大的服务体系,能很好的抓住 粉丝。同时,万达也会为了吸引粉丝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关注微信可一分钱看电影(限场次)、送可乐爆米花等,对于影院而言,闲时会有很多空位,不如索性拿来回馈一下粉丝,这种回馈带来了非常可观的效果,现万达影城微信渠道日均出票8000余张。

6、图书:经典绘本——小夫妻订阅号开微店日入3万

案例亮点:开微店缺流量,细分领域订阅号积累粉丝导流到微店,这才是小而美移动电商的创新模式。

案例描述:如今,微信朋友圈多了一群卖货的人,可在卖的多,卖出去的少;赚钱的不多,赚大钱的更少。朋友圈电商劣势非常明显:

1、流量有限;

2、转化率无法持续,不能老指望几个熟面孔。

今天推荐一个可借鉴的代表案例,希望对在微信朋友圈卖货的人有一定帮助,这是一个叫经典绘本的垂直细分订阅号,博主发布绘本、育儿的微信内容吸引粉丝关注,通过一年的发展积累了三万多高粘性粉丝,有了精准粉丝就有了精准流量。下一个问题就是转化率了,该博主申请了微信认证和微店,开通了微信菜单,将微店 放在显眼的自定义菜单上面,将商品推介页面制作的跟大多淘宝宝贝描叙那样具备营销力,有订阅号图文消息的支持,有微店商品介绍页的详细介绍,搞一搞团购促销打折,有几万粉丝基量,一次促销可轻松带来几百订单,经典绘本主要分享绘本和亲子教育等,推送内容均严格筛选,多数是与父母们能引起共鸣的,让人倍感亲 切,微信上用“哈爸”、“哈妈”’人格化形象,有点像是父母给孩子孜孜教诲的感觉,通过有趣教育图书、文化内容推荐等图文推送,直击家长们对于教育孩子的 思考和对子女的关爱,小小微店,小夫妻经营,据店主说,第一次在微店里上传了一套售价为155元的绘本,早上发公众号的图文消息,告诉订阅用户可以到自定 义菜单中的微店团购这套书,当天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3152.5元。所以只要用心做,也是可以达到不错的效果的!

最后总结一下经典绘本做微信电商的几个细节要点:

(1)通过订阅号内容发展新粉丝;

(2)订阅号以分享内容为主,推荐商品为辅;

(3)通过订阅号内容黏住老粉丝;

(4)通过订阅号图文发布微店商品促销;

(5)通过自定义菜单、图文推荐、营销型页面组合提升销售转化率。

7、KTV:宝乐迪量贩式KTV——粘性高让15万粉丝欲罢不能

案例亮点:线上线下无缝交融,维护专属品牌会员,实现良好会员管理

案例描述:对于网购达人而言,一想到去KTV唱歌,就会想起团购,但是也有通过微信建立自身会员管理体系和粘性的,今天我们要说的就是宝迪乐KTV。首先,服务为王; 宝乐迪微信公众渠道交融了“曲库”、“预订”、“会员卡”等功用,用户可经过微信检查新歌榜、热歌榜、创立我的歌单,还可以经过预订功能,获取包房信息、检查最新活动以及订房,宝迪乐会员卡实现了全国范围歌曲查询、线上订房、电子会员卡功用,宝迪乐的微信可以精准的查询某座城市分店某个包厢的状况,经过线 上线下无缝交融,不论是门店查询、曲库查询、预订包房、文娱花费,线上线下的立体化服务网络最大极限的满意用户需求。其次,微生活会员卡的运用。每一个宝乐迪微信公众渠道的会员,还可专享一张宝乐迪“微生活会员卡”,使用时向服务员出示此卡可享用套餐优惠以及“开卡礼”,预订有优惠,而且经常有免费送唱的 活动,再加上服务好,能持续维护好会员,让15万会员欲罢不能。

上一篇:教育目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食品安全问题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