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6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意义不言而喻,小学语文课程培养的是小学生听、说、读、写多方面的能力,而在听说读写中,小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却不怎么高,因此作文教学一直令语文教师非常头疼。新课标背景下,对于小学作文又有了新的要求,这就给语文教师提出新的难题,怎样更好地开展新课标小学作文教学是本篇文章主要探讨的内容,从现今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说起,提出了几点提升作文教学质量的途径,以期促使小学语文教师更好地开展作文教学工作。

【关键词】新课标 小学作文 教学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头痛的学习就是作文。学生可以感受到生活的快乐,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才能用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对于词语的运用也常常掌握不好,而其中部分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限。新课标的语文课程中,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内容就已经涉及到作文方面,可见作文的重要性,正是这样的原因,语文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培养其写作能力。

一、现阶段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新课标课程的应用不断推进,小学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从当前的教学状况去看,小学作文教学方法依然很传统,填鸭式教学占到了教学活动的大部分中,语文教师重视讲解写作的格式和技巧,缺少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以教学为目的的教学,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少之又少。而新课标课程下,教学模式提倡多种多样,传统教学方法与其相违背。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也不利于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提升,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产生影响。

(二)作文教学观念有待更新

小学作文教学应该迎合新课标教学思想,但是因为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小学作文教学的观念仍然比较传统,重视学生写作成绩的高低,缺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写作内容也是老一套,写作内容不够新颖,不利于培养新一代的小学生,这样教学观念急需更新。因此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创新能力和想象力,促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新出高质量的小学作文作品。

(三)小学生写作兴趣不足

小学生的心智不是非常成熟,加之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作文教学内容枯燥,在课堂上学生很难集中精力学习作文知识,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强,这样的表现,阻碍了作文教学有效开展。小学生对写作的兴趣也就一直也提不起来,写作效率和质量都表现平平,只有极少数学生表现突出,出现两极分化,不利于整体写作水平的提升。

二、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途径

(一)作文教学着重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作文素材来源与阅读过的文章和体验过的生活,可见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升写作水平的积极作用。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可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传授给学生写作技巧和作文格式,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有效阅读习惯。告知学生,读好书,才能写好文。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因此,很难自行开展阅读活动,也很困难养成阅读习惯,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带领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并且指导学生,不能单纯读书,还要将书中的精华积累下来,为自己所用,这样才能在写作的时候,有源源不断的词语,构成一篇好的文章。比如在写作教学中,为阅读留下充足的时间,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并积累文章中的好詞好句,分析文章的写作形式。

(二)作文教学要贴近生活

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最重要方法就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权利,把真情实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表现真情实感,就应该让学生体验生活实践,创新作文教学,使其更加贴近生活。创造一种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学生实施的学习活动才能更加顺利,进而更加投入作文学习中,顺利完成作文的创作,进而表达出自身真情实感。作文创作的来源之一就是生活实践,而且小学生的生活内容非常丰富,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促使小学生写作的时候,结合生活实际内容,并对生活实际内容做创新,发挥自身想象力,使得写作内容变得更加丰富。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小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并为学生组织实践活动,像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书法比赛的展览、班集体的郊游活动、参观绘画展等等。

(三)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是我们在文章开头就提出的,对于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措施。从新课标的要求出发,具体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实际的生活,应用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提升其主观能动性,进而让其融入到作文教学活动中,更好地培养其写作能力。比如说,一堂作文教学课,主要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题写一篇作文,通常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为学生讲解这个作文的格式,应该怎样,在写这篇作文的时候,运用的写作技巧有哪些,内容应该包括哪些方面等等,这样的课堂教学与平常没有什么区别,学生已经习惯,对其缺少兴致,一个环节紧接着一个环节,学生开始写作文,但是真正意义上要写什么?怎么写?还有些学生弄不清楚,写作效率不高。如果教师换另外一种教学方法,是不是会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对保护环境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写作也就变得更加顺利。那就可以这样,教师把写作格式传授给学生,并讲解一些写作技巧,然后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环境保护的视频短片,然后带领学生讨论一些问题,比如视频中环境污染有哪些,给环境造成怎样的危害,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危害,我们可以为环境保护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的讨论会,写作内容也就非常清晰,学生可以快速进入到写作的状态,进而提升了写作的效率,作文的内容也非常丰富饱满,更加贴合实际,写作质量更高。

(四)给予学生科学的作文评价

想要让学生及投入到写作中,教师应该给学生科学的评价。小学教育最大的一个特点在于,激励的力量大于批评的力量。对于学生的作文,教师应该学会使用科学评语,激励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其写作积极性,进而更加有效地开展作文教学。比如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教师应该重视抒发一定情趣,引起学生和自己的共鸣,让学生的童趣得到很好保持。再比如,评价学生的作文,不能站在成人角度去看,而是从学生角度出发,体会小学生那种乐趣,促进小学生的继续创新,并发挥出充分的想象力,进而写出更多创新作品。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课标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方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并激发其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体验实践生活,进而不断提升其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张赛琴.真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以小学作文教学为例[J].语文建设,2015(4):8-12.

[2]刘翠红,刘庆良.丰富积累,引流习作之源——例谈小学作文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

[3]傅洪琴.对新课改背景下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J].快乐阅读,2015(20).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1、培养学生的写作思维

写作过程是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运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表达要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从而让读者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所以, 小学作文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训练。

2、培养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

作文是否具有吸引力和可读性, 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有直接关系。具有良好写作能力的学生, 能够让文字在纸面上飞扬起来, 妙笔生花。培养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 一方面要让学生读,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只有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 才能够感染到读者。所以, 小学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这与新课标的“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就是将学生自己做事的过程描述出来, 并且表达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3、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好的作文需要长时间的锤炼, 只有经过大量的训练, 学生才能够了解到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写作套路, 才能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好的写作训练机制, 让学生长期稳定地进行习作练习。

4、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作文中能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这就是孩子的价值观念。学生就像小树苗, 需要不断的修整。所以, 老师要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细致的点评, 通过评语将学生写作的亮点和写作不足找出来。如果孩子在写作中出现负面情绪, 老师要在作文纸上进行标记, 必要可以找学生谈心, 让学生的心理洒满阳光。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探究

1、运用模仿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写作思维

苏教版注重“模仿”, 中高年级习作大都安排了学生习作范例, 而且还用工整的手写体誊写在方格纸上, 令人如临其境, 观之赏心悦目。五年级 (上) 册第一单元、第二单元、第四单元都有相应的学生习作范例, 便于学生借鉴、迁移。有的是全文范例, 如第四单元“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就呈现了赵洁同学的范文《请您原谅我》;有的是针对某一训练重点设置的片段范例, 如第二单元“写一种动物”, 小作者描写鸽子动作的语言活灵活现, 便于学生掌握描写动作的技巧。

2、开放性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

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需要大量的训练, 将学生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表达出来, 学生就会在写作中非常流利。例如, 在苏教版五年级上第四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中, 就可以用来训练学生的文字驾驭能力。学生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自己本心的想法都表达出来,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和语言表达可以同步, 作文中句子也会非常通顺。这样能够提升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同时也能够让学更好的运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3、用周记来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

写作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学生兴趣爱好差异也导致了写作习惯上的差异。记周记是一个培养孩子写作习惯的良好方法。老师要求学生每周都要写一篇习作, 摘录一篇好文章。这样学生的习作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都有所提升, 经过长期的训练, 学生的习作能力会有很大进步。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小学语文教材, 让学生的写作习惯积极作用于语文教学, 可以将教材中《阅读主题》中的内容作为学生习作的参考材料。学生可以就阅读材料来写读后感。小学教材中, “阅读主题”这部分内容就是为了“习作”这部分内容做铺垫的。学生在周记中就这本分内容写读后感, 有利于对应习作质量的提升。

4、认真品评学生习作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阶段孩子的价值观是需要引导的, 孩子就是一张白纸, 孩子的习作暴露了孩子的心理想法。老师要在习作中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例如在第二单元《自然的奥秘》这一阅读主题中, 老师要引导孩子树立起爱护小动物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这样在后续的写作《写一种动物》中, 学生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将作文主题升华到一定高度, 阐述爱护动物的重要性。在点评学生的作文时, 在鼓励教育视域下, 老师要多找出学生作文的亮点, 少一些批评, 用引导的方式来帮助孩子构建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 小学阶段要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 拓展学生思维, 培养孩子的写作技能, 让孩子在文字的世界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著名作家老舍说过, 写吧, 只有写才会写。小学阶段也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 小学语文老师要在作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上下功夫, 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这就需要老师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教学研究能力。新课标视域下, 小学语文老师要对自己的教学套路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摘要:作文是一个作者思想输出的过程, 良好的作文水平反映出了学生驾驭文字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写作思维和写作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需要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点, 然后以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习作为例子, 细致讨论了作文教学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语文作文

参考文献

[1] 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 (01) .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转变教学观念, 实行开放式教学

《课标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实际教学中, 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学的对象——学生。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本。首先, 要重视学生的实际认知, 了解他们的已有经验。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牛, 而不是紧紧攥住他们的手不放;不要仅仅局限于让他们“知其然”, 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发现其所以然”。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刻, 印象最清晰, 并且还有助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其次, 教师还要注重不断地增强课堂活动的开放度。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教师应及时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 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背景, 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 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 教师决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 教师决不替代。最后, 教师还要注重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感。这就要求我们应多给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 以激起他们主动观察、实践的欲望, 使学习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这样丰富的教学情景中发现数学、体验数学、感悟数学!

二、转变评价观念, 实行多元评价,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教学是一门艺术,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为此, 教师应从思想上树立创新教育的新理念, 深刻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精神的实质。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善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 找准教学内容与创造性思维的结合点。如利用生产生活实际、谜语、故事、观察、试验等创设情境, 使之成为课堂教学的催化剂, 以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中, 应摆正师生角色, 建立“伙伴型’的薪型关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向课本挑战, 向教师挑战, 敢于对现成结论产生怀疑。特别耍肯定他们敢碰、敢闯、敢冒尖的勇气, 在“做数学”、“搞探索”的过程中进发出创新的火花。学生所释放的创新激情已不是老师赋予的学习任务, 而是成为实实在在的学习需要。实现思维的“再创造”, 让学生感受到创造的快乐、课堂生活的快乐。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批判性的同时, 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总之, 教师应还全体学生一片蓝天, 一个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空, 细心呵护学生创新的萌芽, 让其茁壮成长, 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 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转变教学方式, 克服片面性, 追求灵活多样性

新课标要求每一课时的学习内容都充满着生命力, 学生自然会感兴趣的, 这就更需要教师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组织学生学习。而在实际教学中, 有的教师不善于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甚至专用某一种教学方法, 盲目追求名人效应。“做数学”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 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 理解和反思的过程, 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的蕈要性, 认为学生的实践, 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因此, 教师应始终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发现者, 研究者, 探索者, 把教学过程变成引导学生进行“再发现, 再创造”的过程, 始终关注学生探索性学习, 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做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 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 都存放着求知好学, 渴望知识的火种。实践证明,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它一旦使学生形成了“认知冲突”, 便可激起学习的动机, 思维的涟漪此起彼伏, 学生潜在的学生情绪自然爆发, 课堂便“活”起来。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 闪烁智慧的火花, 小组合作, 质难问难, 标新立异将会体现得淋漓尽致。学生逐步学会了探究数学的思想和方法, 从而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整个课堂教学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需求和特点以及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 将《标准》规定为为九个级别。其中第二级为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五级为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 而第三、四、六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有条件的地区或学校可以提高相应级别的要求, 条件暂不具备的地区或学校可以适当降低相应级别的要求。

1 新课标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新课改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但农村地区很多教师局限于现有的教学经验, 不重视理论学习, 仅凭借自己多年过时的教学方式授课, 在教学方法上无法有更高的突破。传统的授课形式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 还可能产生厌烦心理。再加上学生课后可能从电视或网络上观看到城市课堂的活跃场面, 他们就更不会喜欢自己枯燥乏味的课堂了。这样英语课上学生会很讨厌和老师进行互动, 更不用说去学习知识了。

1.2 小学英语教学资源短缺

英语教学中应多运用情景教学, 需要大量的教学设施, 但如果没有多媒体, 投影的话, 则可以利用挂图、实物、录音机、还可以制作卡片等教具进行教学。但在农村很少有学校配备语音室, 即使有也通常是摆设, 学生很少有机会使用。部分学校有录音机、放像机、幻灯机、VCD机、电视机等电教设备, 但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影碟等软件资料严重缺乏。甚至有些小学连一些简单的教学用具都没有, 即使有了录音机, 也没有配套的磁带。除此之外, 有的学校还没有教科书和练习册之类的基本教学用品, 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想学好英语是比较困难的。

1.3 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

尽管建国以后新课改已经进行多次, 但大多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 教师素质也与城市教师的素质有很大差距。据了解农村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师不到40%, 小学中真正英语专业的教师寥寥无几, 甚至于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专业教师。这样一来, 非英语专业成了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主力军, 而且这些主力军中多是兼职。由于他们本身工作量就很大, 所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教学中是不可能的。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 它对专业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1.4 对英语学科重视不够

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规定, 每周不少于4次教学活动。据了解, 部分农村小学即使安排了这门学科, 也只是把它当成副科。临近期末, 很多语文和数学老师会占用各科老师的课堂进行复习, 而英语课也常常不能幸免。有时, 开设了这门课程也得不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 从而也导致学生对于英语课也不重视, 也就学不好英语。重要的是, 当这些基础不好的学生升入城市的中学时, 他们与城市学生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样不仅会给老师在工作上带来不便, 学生也会有巨大的心理压力。

2 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策略

2.1 提高认识, 合理安排教学

要想让英语真正符合新课改的要求, 必须把英语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提高小学英语课程的地位;并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英语,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时间过少和课时间隔过长的现象。这种现象违背了记忆规则, 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导致许多学生在学习一年英语之后仍不能认读和识记学过的生词, 也不能用学过的日常用语进行交际。因此, 要搞好小学英语教学,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也是很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 很多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认为小学英语太难, 小学生不可能学会, 让学生能简单了解就可以了, 这种看法是非常片面的。知识是需要不断学习慢慢领会的, 而且知识的学习也是循序渐进的, 因此, 从小学阶段就重视英语是很有必要的。

2.2 运用情感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感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帮助他们建立学习英语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性格特征, 教师要适时的创建符合小学生心理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大胆表达,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他们享受到学习的快乐, 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活动中去, 这对提高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有很大益处。

2.3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水平的高低与学生学习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英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提到“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和丰富的课程资源;要积极利用音像、电视、书刊杂志等丰富的教学资源, 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这就要求英语教师要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 拓展知识面, 多看有关英语方面的书籍, 多听些广播或新闻, 不断的提高自己在英语上的能力。在课上要对学生认真负责, 讲解知识时要有耐心, 课上要多用鼓励学生。

2.4 加大硬件设施的投入, 完善评价方式

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到农村小学考查, 有问题及时解决。多关注一些硬件设施的使用, 对于部分学校硬件设施短缺的现象要尽快给予解决, 如语音室、耳麦、录音机、电视等。另外, 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上不要仅凭卷面上的成绩, 还要重点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 少批评,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

3 结语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能否得到改善, 关键是要看我们的思想能不能得到转变。能不能将英语新课程标准落实到农村地区, 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课程开设和普及时切忌盲目求快。遇到问题要系统分析, 找到可行的方法, 明确目标之后再慢慢解决。

摘要:近年来, 英语课程已经逐步的普及到各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中, 甚至很多的幼儿园也采用了双语教学, 可想而知英语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学科。但新课标下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农村,英语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 刘欣.对“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J].成都:教育科学社, 2008, 10.

[2] 余元洲.英语教学系统法论纲[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7.

[3] 曾传菊.身势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西昌学院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6.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1 创建和谐气氛

新课标要求英语课堂应该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综合运用各种感官的活动, 是教和学双向作用的过程。因此, 教师应该给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学习氛围。

1.1 师生人际交往的和谐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教师要理解尊重每个学生, 要处处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选择的尊重、对学生劳动的尊重。教师的信任和肯定使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的情感, 形成一种平等的对话式的交流, 师生之间的相互成长的理想教学。

1.2 英语教学评价的和谐

课堂评价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进行课堂评价时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体现尊重与爱护, 关注个体的处境与需要。通过课堂评价, 让学生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状态, 体验进步与成功, 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衡量课堂评价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学生是否喜欢评价。如果学生害怕评价, 丧失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 评价的教育功能也就难以真正发挥了。因此, 进行课堂评价时, 必须坚持激励性原则, 应从多角度、多方位来考察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 设计开放的、有个性的、富有创造性的课堂评价方式, 让学生乐中求知, 动中求知, 为学生多种智能的展示与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2 贴近真实生活

《新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 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美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约翰-杜卫 (John Dewey) , 曾针对美国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瑞.提出过“教育即生活”的口号。而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主张, 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体系。然而目前的学校教育, 大量脱离社会生活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依然存在, 如何使我们的教育更加贴近生活.有益于生活, 依然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题。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学科, 源于生活, 又运用于生活, 因此教学活动必然离不开生活。因此, 在日常的英语教学工作中, 我们教师必须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 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 这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那么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生活化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达成真实生活教学:

2.1 课堂教学真实生活化

小学英语教学与生活相结合最主要的途径当然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 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创设各种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从而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如果不把教材语言生活化.一味地让学生读课文, 即使背得滚瓜烂熟.实际生活中他们可能一句也说不出。因此, 课堂教学中, 必须注重真实生活化的交际教学, 让学生通过交际.感悟句子结构.体会句子的运用环境。比如。学习What is your favourite food?一课时, 学完句子后.可以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以“What is your favouite food?My favourite food is?.”的问答形式.了解彼此喜欢的食物, 并做好记录, 然后让各组代表用“MY favourite food is?.His/Her favourite food is?.”的语言形式向全班同学介绍同学们所喜欢的食物。再由喜欢的食物延伸到喜欢的颜色、衣服。这样, 学生学习兴趣盎然.学习效果也很好。

2.2 学会去发现生活化知识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 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 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 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易学, 能使孩子适应学习, 获得经验, 得到发展。因而, 在日常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收集生活中的英语,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比如, KFC代表Kentucky Fried Chichen (肯德基炸鸡) ;大写的字母M是知名快餐店Mcdonald’S的商标代码;Personal Computer简写为PC;我们通常说到的飞碟或不明飞行物UFO就是Unidentifie Flying Object的缩写等, 利用课堂上几分钟时间, 让学生介绍其他同学, 鼓励学生做生活、学习的有心人, 从身边的事物学起, 例如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 家庭内容, 学校生活内容等等, 使英语学习生活化。在教室黑板或板报的一角, 每周由两个学生轮流给大家写出自己发现的身边英语, 课堂上介绍给大家, 带领同学读一读。

2.3 用生活化英语

学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用英语进行表达、交流和交往。因此, 要利用一切机会, 帮助学生拓宽英语使用的环境, 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 走向生活, 用英语交流。

(1) 利用节日、生日, 开展英语主题活动。 (2) 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生活化小学英语教学有着非凡的魅力, 它是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桥梁, 它把课堂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之中, 在无形中淡化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强化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生活意识, 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3 结语

总之, 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具有多样性和个体性的特点。教师应从师生关系、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教学环境等多方面入手, 努力消除现代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在实现生活化的英语学科教学的过程中, 我们应打破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 将课堂教学真正融入学生的真实生活当中, 努力做到让英语走进生活, 让生活再现英语, 让英语真正的体现其语言工具的作用。

摘要:新课标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在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与方式下进行, 包括人际交往的和谐、教学评价的和谐、合作学习的和谐;同时, 要努力创建真实生活的教学情境, 寓教于乐, 学为所用。这种平等互动, 积极真实的教学模式将会形成一种师生互相成长的课堂氛围, 使小学英语教学能够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英语教学,和谐气氛,真实生活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M].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3] 高文主.现代教学的模式化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

[4] 郑颖.小学英语课堂的任务设计[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3, 2.

[5] 李清艳.英语课外活动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J].西航教育, 1997.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进入新的阶段。按照教育部的规划, 到2020年小学教师总体上实现本科化。长期以来, 小学教师的合格学历为中师、中专文凭, 小学师资主要由中等师范学校培养;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 出现了培养小学师资的五年制大专;虽然许多教师通过自学考试、成人高考、函授等方式获取了本科学历, 但要从根本上实现小学教师本科化, 必须在高等师范院校中培养小学教师。近年来, 有些师范院校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 迈开了小学教师本科化的步伐。

进入新世纪, 国家更为开放, 信息更为多元, 教育更为发达。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逐步向能力型、综合型方向发展。在人才需求的导向作用下, 基础教育, 尤其是小学教育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教育管理等方面都在进行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体系改革, 就是教育大变革的具体体现。新课程特别重视多种教学资源、手段的运用, 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倡导有利于培养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重视学生的体验感受, 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 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小学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健全的知识结构, 即多学科、综合型知识结构, 并且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较高的心理辅导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

针对上述情况, 小学教师的培养目标, 应该定位为“培养面向21世纪,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新型高素质教师, 教学研究人员及教育管理工作者”。并在此基础上, 构建高师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2 当前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 设有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大多是采用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分科培养的模式。

这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2.1 分科培养模式产生较早, 需要改进

分科培养模式的研究开始于我国开设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之前, 且主要是从理论上加以阐述, 目的是为我国高校开设此专业提供总体方向。随着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出台, 原有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内容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2.2 课程设置容易出现二元结构, 不利于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

分科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体系, 在结构上容易产生二元结构特征, 表现出“双专业”的目标取向, 最终造成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专业指向不明, 学术水准下降, 专业培养目标再次游移于学术性与师范性之间, 不利于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建设。

分科培养模式主要对学生做四个方面的培养:第一, 大学生基本素养;第二, 学科专业方面达到本科或专科的层次;第三, 掌握执教多门课程的能力;第四, 教育素质的培养。这就使专业建设处于两难之中。

分科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基本采用在大学低年级段开设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课, 高年级段进行分科, 分科方向取决于小学的教学科目, 小学开什么课,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就设置什么方向。实践表明分方向培养的本科生, 特别是音乐、美术等方向的学生在专业上很难和以前中师培养的艺术类学生相比, 其它方向也有类似问题, 这种培养模式无法达到高等教育的质量要求,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建设也无从谈起。

2.3 套用中学师资培养模式, 不符合小学教育实情

开设小学教育专业的高等师范院校, 以前基本以培养中学师资为主, 新建小学教育专业时套用中学师资培养模式, 不符合小学教育实情。

中学教师任课比较单一, 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较高, 但交叉任课情况比较少, 小学教师交叉任课情况多, 通常语文、数学包班来教, 还要教科学、劳动技术等课程;中学教师组织班级文体活动要少一些, 而小学教师几乎都要当班主任, 组织学生的文体活动多, 在才艺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给小学生上课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方面要求高于中学生, 小学教师要擅长画简笔画、做多媒体课件等。诸如此类的情况, 在课程设置时, 必须加以考虑。

2.4 学生学科专业水平偏低, 不利学生自身发展

分科培养模式下, 学生学科水平很难达到其它专业本科生的要求, 本科毕业后, 对考硕士研究生有影响, 从这个角度讲原有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自身发展。

3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培养模式的合理构建

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认真分析了河北省小学师资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结合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教学实践及新课程标准, 提出重新构建适应小学教育需求的、新型的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我们认为, 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简化其多元结构, 回归高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般结构模式。

把小学教育专业看做像中文、数学等专业一样去发展, 以小学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 由此确定课程的结构配比, 建立起由教育类通识课程到专业基础课程, 再发展到专业研究课程三个梯度分布的课程体系。

以大学通识课程为基础课程, 以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为核心课程, 以选修课程为辅助课程, 构建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注重加强学生的小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素养, 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小学教育理论知识, 深入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熟悉小学教育的特征, 掌握课堂教学技巧, 初步具有小学教育科研能力。突出小学教育的专业特点, 明确小学教育专业的方向, 防止小学教育专业“双专业”的目标出现, 符合高等教育的标准和要求, 达到小学教育对研究型教师的需求。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第一,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隶属于高等师范教育体系, 应当充分体现师范性。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吸纳原有中等师范的优势项目, 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扎实的教育基本功。

第二,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应当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性。小学教育专业要立足本科层次的要求, 培养出来的小学教师既有很强的学科教学能力, 又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 能从理论与实践上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还要不断推动小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三,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必须充分体现其个性特点。小学教育专业虽然隶属于高等教育体系, 但它培养的学生却是面向小学的教师。要教好小学生, 既要懂得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又要善与和他们交朋友。另外, 充分考虑小学教师交叉任课的特点, 要求小学教师既要具备多学科的知识, 又要多才多艺。以便适应小学多门学科的教学要求。

第四,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要考虑到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就业与考研是当前本科生的两种选择, 很多专业的学生两条途径平分秋色。因此, 在课程设置时要充分考虑到有利于毕业生考硕士研究生。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结构可以由以下五个部分构成。

(1) 通识课程:此类课程主要包括“两课” (我国现阶段在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 、英语、信息技术、教育技术、大学体育等课程。这部分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增强体魄, 掌握英语读写、交际能力, 熟练使用计算机。

(2) 专业基础课:此类课程主要包括汉语基础、大学数学、美术、音乐、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学科课程。这一部分课程主要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奠定墓础。

(3) 专业课:此类课程主要包括小学心理学、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中国文学史、小学语文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法、小学教育科研方法等课程。通过这部分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初步掌握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并形成一定教学技能和教育科研能力在中文和数学方面得到进一步学习。

(4) 选修课:这一部分课程分为必选课和任选课。此类课程主要用以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开阔学生视野, 拓宽知识面, 发展专长。必选课要真正培养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的动手能力, 小学教育课程改革中,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的理念之一是在动手与动脑的紧密结合中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形成。要使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 教师首先必须学会动手与动脑结合。为此, 小教本科专业必选课应开设劳动技术、手工、剪纸、简笔画、折纸等课程;任选课可开设钢琴、声乐、国画、电工基础、外国文学、学校管理学等。

(5) 实践课:包括教育见习、实习, 撰写毕业论文等。通过实践课,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另外, 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 适应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新课程标准, 对学校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培养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的, 全面发展的新型高素质小学教师, 需要构建合理的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 分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结合教学实践, 重新构建新课标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一元化结构模式。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教育本科,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 李建辉.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定位与课程建设问题探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2.

上一篇:特殊教育学校课堂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道德教育文明升华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