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

2024-07-21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生物这门学科给我们介绍了很多关于我们人体和自然界的知识,是一门非常深奥的学科,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非常多。在初中的生物课堂中,学生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可能会比较的好奇和激动,但是随着学习时间的加长,面对整本书的文字时,学生会渐渐地失去学习的耐心。所以,课堂教学中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没有太高的教学质量,需要老师创设更多更好的问题情境,深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生物;情境教学;学习方法

生物学包含的知识非常的丰富,而且大部分的知识多是偏于文字方面的,所以对于学习生物兴趣不高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觉得非常的枯燥无味,在课堂上会容易走神和昏昏欲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创设有助于学生学习生物的教学情境,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提高整节课的教学质量。

一、在课堂上设置教学问题,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创设情境是设计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求我们将传统的教学设计,改变为设计情境化的学习环境,针对特定的学习目标,将学习内容安排在情境化的真实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问题求解等实践活动而获得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使学生乐于学习呢?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将学生置于乐观的情感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调动学生求知欲望,发展创造思维,培养发现精神。

生物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开始授课的时候,可以设置好本节课相关的教学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来进行课前预习,方便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可以抓住重点。

例如:生物教师在教学《花的结构》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课堂预习,教师在学生进行预习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走下去监督学生的预习情况和预习进度。然后,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不时的提出问题来点名让学生进行回答,如“花是由什么组成?”“花的什么结构发育成果实?”等这些问题,都是在课本里可以找到的答案的问题,只要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有认真听,都可以答出来。以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时刻注意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可以让学生时刻都注意教师的教学进度。

二、在生物教学中创建问题情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1.问题要具有引导性

生物是一门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一般这种学科学习起来知识点都会比较的分散。为了避免这个问题,生物教师一般都会让学生在书上划重点,方便学生在以后复习的时候可以快速找到正确的答案。生物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教学的情况进行创设,对学生要有一定的引导性,这样才方便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到学习要进行考试的重点。在提问题的时候,用词要精简准确,避免学生无法领略到教师所要提问的重点。

例如:在教学关于“人体的结构”的时候,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如“人体主要是由哪些部位所组成的?男生和女生在结构上有哪些区别?为什么女人可以培育子嗣男生却不可以?主要是由那部分决定的?”等这些问题,来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展开对人体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也不会太过于分散,学习起来也不会太过于困难。

2.根据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进行提问

对于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正是他们心理成长期中重要的一个阶段,每个学生的个性已经开始成型。有的学生比较的阳光,有的学生比较的安静,不同的性格导致他们对待学习生物的态度也不一样。初中生对于接触到一个新鲜的事物的时候会表现得比较的好奇,在课堂上也更爱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处于一个比较争强好胜的年纪。在这个时候,对于在小学阶段没有进行学习才让学生刚刚接触的生物就是一个比较新鲜的事物,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生物的好奇心和竞争心来展开对问题情境的创设,以此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开花和结果》时,教师为了巩固“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种子”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分成两组,每组各想6个问题,让对方组进行回答,答对一题加2分,答错一题倒扣1分,看两组谁可以难倒谁,获取到胜利,胜利的小组可以免做一次作业。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进行相互比拼。在此之前,生物教师应该先跟学生进行强调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能太过于简单,要和我们学习的知识点相关的问题。

三、在课堂上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有问题大胆质疑

创设问题情境来实施创新教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通过情境,提出问题。使教学信息具有新奇性,从而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动机和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所需要的思维素质和探究能力。

生物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不能老是让那些积极的学生回答,也要点一些其他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较安静的同学,有时候这些同学可能缺少的就是那一份勇气。在这些同学回答错误的时候,生物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鼓励,多一分微笑,少一分嚴厉,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植物的开花》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先去收集一些关于花的知识,然后在课上的时候叫学生进行分享。分享完之后,学生有什么疑问可以在现场就提出来,教师可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和解答。当然,人都是会犯错的,教师有的时候也会有注意不到的点,当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如果和书上的内容不符,在学生提出质疑之后,应该及时地进行纠正,同时对于提出质疑的同学给予赞赏和鼓励,只要有问题就提出来,这样学习才能进步,教学才更有质量。

总而言之,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的时候,除了平时必要的学习新的知识点之外,还应该创建有利于学生进行生物学习的问题情境,帮助同学们快速地掌握好生物学科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及时地进行巩固和学习。在教学的课堂上,多提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互动,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防止在学习时经常走神。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还可以开发同学们的大脑,提高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宋同庆.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初中生物学教学[J].中学生物教学,2019(24).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物理情境展示严重不足以及重认知、轻情感的两个问题,运用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结合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物理学科特点,提出了对初中物理“情—境”教学的研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 策略

一、创设物理情境教学的基本规律

由于物理教学过程主要是一个让学生体验、感受的过程,因此其活动必须遵循感受与认知的心理规律。

1.强度律:心理学基本理论认为,被感知的事物要达到一定强度时才能被学生恰当地感知,也就是被感知的事物要清楚地突现出来,而其他相关的事物则成为感知对象的背景。

2.差异律:背景和感知的对象差异越大,对象就会清晰地显现出来,感知就会越清楚。

3.对比律:两个显著不同甚至互相对立的事物,往往能使人对它们的差异感知特别清晰,容易被清楚地感知。

4.变动律:活动的学习材料易于引起学生的注意,物理情境教学中强调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就基于此。

5.起伏律:人的感知对象本质未变,只是形式发生变化时,观察者(操作者)既能感知到一种形式构成的现象,又能感知到另一种形式构成的现象。

二、创设物理情境教学的途径

直观情境及创设策略。运用直观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简化和纯化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获得明确、具体的认识,既能让学生认识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又能帮助学生明白事理,增进学生的实感体验。其中实验情境是物理学科“情—境”教学的一大特色。

三、思维情境及创设策略

教师要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要落在学生的最近心理发展区内成为有效问题情境就必须遵循一定的策略:

1.创设“小步距”问题情境,注重问题情境的有序性

问题情境的设置要具有合理的程序,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新的高度。“小步距”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适应性和针对性,即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材料的难易程度设计问题情境。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反映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如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建立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又要考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认知活动过程,如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等,使知识的“发现”过程和“获取”过程有机统一。

2.创设“变式”和“矛盾式”问题情境,注意问题情境的发展性

良好的问题情境不仅为吸收和同化其他学习材料提供理想的框架,而且应当具有“变式”性,即问题情境的形式和叙述可以不断变化,而基本原则和本质属性保持不变。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往往比较隐蔽、抽象,常常被非本质特征掩盖,从而不易直接观察,难以把握。教学中应当充分采取变式,不断变更情境的非本质属性,突出其本质特征。良好的问题情境在于它有效地引起初中生“认知失调”,使其产生“矛盾”心理。通过精心设计,巧妙揭露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学科知识间的矛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矛盾,进而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一旦问题得到解决,学生就会产生轻松、愉快、满足的情绪体验,从而强化认知动机。

3.创设“精而有效”的问题情境,注意问题情境的策略性

教学更重要的是解决“怎么做”的方法问题。因此,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知识的有效性和问题情境的策略性,构建良好的问题图式。构建的问题情境一旦具有延伸性就可以扩大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空间,充分激活原有的知识,并使新旧知识发生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在教学中设置的问题要精而有效,注重消化,设置的问题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使其达到无穷延伸,对问题解决也不应求全、求同,而应求异。使学生能一题多解、一法多用,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目的。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首先介绍了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随后分析了“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这些观点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学科素养

一、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学现状

(一)学生层面

在目前中学生数学教学环境下,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领会数学相关知识的本质含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行为上能够充分认识到数学学科的重要性,并理性控制自身行为,具有较强的学习责任心。但是,大班大部分的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认识存在功利性和片面性,更加强调成绩的提升,对于数学知识本身缺乏好奇心和探究欲,独立思考和自觉探索的能力较差。此外,初中学生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较为薄弱,更善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自主探索和大胆质疑精神,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较为缓慢[1]。

(二)教师层面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当前我国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过分强调自身的指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备课时,只注重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并不能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促进教学重难点和学生兴趣点的有效衔接,片面追求教案内容呈现的效果,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指导有限。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部分教师的对于课堂设计缺乏合理的安排,追求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灌输,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没有给予学生探究知识、合作交流以及归纳总结的时间和机会,无法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情感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情境—问题—讨论—反思”教学模式的实践

(一)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创设数学情境时,需要体现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凸显数学情境的生活性、实践性和趣味性,使数学情境贴近初中生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另外,教学情境的建立要注重数学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思维碰撞,促进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例如,教师可以设置悬念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教学主题,在讲解初中数学知识“平方根”时,教师可以提问:老虎和猫咪不仅属于同属猫科动物,而且它们的体重也是一样的,你们相信吗?我们来假设老虎的体重为x,猫咪的体重为y,两者体重之和为2W,难么就有公式x+y-2W,在公式量同时加上(-W-y),则公式转变为x-W=W-y;在公式两边同时平方并开方,则公式转变为:(x-W)2=(W-y)2→x-W=y-W;将W消掉,则x=y,这样老虎和猫咪的体重不就相同了吗,难么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2]

(二)强化数学问题设计

教师在强化数学问题的设计时,要以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为切入点,将问题的难度设置在初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以满足学生探索求知的需求,与此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常见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有:①教师通过列出问题的不同条件和相应结论,引导学生调整个别属性,观察原有问题发生的变化,并根据现有条件,让学生提出问题;②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原始问题的逆命题和否命题,促进学生的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式;③当学生解决问题之后,引导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质疑,探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渠道和途径,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和质疑的过程中,教师恰当地处理超前问题和难易解决的问题,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和解释,要启发学生进行共同思考,或在课后组织探究性学习以帮助学生获取问题的解决方案。

(三)促进教学交流讨论

促进教学交流讨论,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必要性,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性的作用,在学生遇到挫折和问题的情况下,予以适当的指导、点拨和促进,在营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維碰撞、沟通协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队合作的能力。例如,在讲解“概率问题”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中性模式的讨论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并组织各学习小组进行投币实验,通过投币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小组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数学规律,深刻意识到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事件结果的稳定性。

(四)促进学生自我反思

在课堂的收尾部分,教师要针对数学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促进学生对学习结果的自我反思。教师要通过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学习反思氛围,组织学生开展广泛自评和互评,以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反思技能,强化学生对难点处、发散题、应用题等易错处的认识,以提升自身的统筹策略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协作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爽,高君.初中数学问题解决课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7):103-104.

[2]樊华丽,赵华新.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1):140-141.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情境教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其中问题情境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和学习兴趣,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知识,提升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与案例教学。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问题情境创设 案例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理教学也在改革,当前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问题情境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合理的应用。

1.联系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学科和实际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新课标对初中物理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程教学中要将知识同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不断探索物理现象,从中找出隐藏的物理规律,并让能够运用这些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探索的乐趣,培养他们良好思维习惯,讓学生拥有一定的科学实践能力。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积极挖掘其中和实际生活相关的素材,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学习离自己很近,让学生感到亲切,认识到学习物理的作用,这样学生就可以积极的投入到物理学习中,通过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可以保持学生对物理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物理学习的信心[1]。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和主动性,比如在教授“焦耳定律”时,教师就可以使用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思考,如:“将灯泡接入电路中时,灯泡和电线都流过同样的电流,因此它们都会发热,但是灯泡热得表现出发光,但是电线发热我们为什么没有觉察到?如果是相同的电路中接入较大功率的电器时,电线就会发热很明显,严重甚至会造成火灾,这是为什么?”,通过将知识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让学生积极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欲望,对于教师的这两个提问,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碰到了这样的情况,但是以往学生没有接触这方面的知识并不知道原因,教师可以接着提问,让学生想一想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他们会积极的思考和猜测,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2.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问题情境

学生学习都是从已知到未知再到已知的循环过程,在教学时,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也需要注重其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进行有效结合创设问题情境,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学过的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注重提高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利用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可以主动的进行探究,让学生经历未知到已知的学习过程,从错误、浅显的认识逐渐发展成正确、全面的认识,建立出完整的知识网络。比如在“液体压强”的学习中,学生之前已经学习过固体压强,因此在授课时,教师要用固体压强去引入液体压强,并且让学生比较二者产生压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了解液体压强的独特特点,让学生愿意去主动的进行探究,学生在这样的比较学习中也会更加深入的掌握知识,因此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入新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在旧知识和新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发现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掌握新知识,对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及思维能力,利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

3.利用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是信息时代,多媒体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因为其独特的优势,利用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全面调动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生动、交互性强的特点;其还可以将静态、抽象的知识转变成动态、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化微观为宏观,可以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调动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比如在教授机械运动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视频资料,资料中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千米高空飞行时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教师在这可以设置问题,提问学生视频中的飞行员为什么可以在飞行中抓住子弹?我们可以吗?通过多媒体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到情境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2]。再比如在教授物态变化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展示水烧开时冒出的白气,水杯里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看完这个视频,学生肯定会好奇白气为什么会变成水滴,教师就可以提问,让学生思考白气和水之间的相互转化,生动形象的案例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好良好的铺垫,学生可以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教学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使用合理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沈兰.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范良兰.中学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的研究 [D].福建师范大学.2012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5篇

情境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是沟通学生实际与学习,搭起学生现实和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特别是历史教学,教师更可充分发挥情境教学的功效,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理解,实现知识的“再创造”,提升学生的历史感悟水平。那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创设情境,给课堂带来趣味,让历史课堂充满活力与高效?笔者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发挥媒体作用,创设至真至诚的情感情境

人是感情动物,情感教学也因此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创设至真至诚的情感情境,将学生引入浓烈的情感氛围中,让学生感受情感的熏陶,能够极大的催生学生的学习认同感,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特别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的视频或音乐,将学生带入历史的氛围中,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一国两制”的相关知识时,通过给学生播放《我的中国心》和《故乡的云》这些歌曲,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浸润在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氛围中,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成功收回港澳主权的认同。

再比如在教学“九一八”事变的内容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反映“九一八”事变史实的主题影片《抵抗 抵抗》,影片中震撼人心的场景,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极大的引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们都情不自禁的唱起了影片的主题曲,学生的浓厚的情感也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激发。通过播放贴近教学主题的视频以及教师恰到好处的语言渲染,将学生置于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境中,让学生尽可能地融入课堂之中,以此来完成新知的教学,可以吸引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让他们充满期待地步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引导学生表演,模拟生动真实的事件情境

所谓模拟事件情境即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表演、参与,通过对事件的解读,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从而让学生对历史事件达到深层的理解,达到增强学生的历史情感和求知欲的目的。例如在教学“西安事变”的知识时,我让学生在课前查阅资料,做好准备,课堂上表演“西安事变”的情景。经过学生的精心准备,课堂上扮演张学良,杨虎城的学生对“蒋介石”进行了有效的劝说,可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软硬兼施,学生们表演的有模有样,煞有介事,观看者也兴致浓厚,评头论足,极大的增强了课堂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学生犹如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回到了历史事件发生的现实中,不仅深刻理解了“西安事变”的重要意义,还培养了学生表达和表演的潜能,使他们的心理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满足,体验了成功的喜悦。再如在教学“三国鼎立”这一内容时,我同样创设表演情境,引导学生走上讲台,充分展示:设身处地,假设你是当年的诸葛亮,你将怎样纵论天下?通过表演,再现了历史,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其学习的兴趣和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三、有效利用资料,构建耳目一新的图像情境

历史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真实而又珍贵的资料、图片。在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引导学生观察,研究教材中的图片及资料,让学生从对这些资料图片的解读中感受历史的沧桑,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上册《南京大屠杀》这一内容时,运用课本上几幅真实的历史照片,如《日军砍杀南京青年》、《日军把南京青年当做刀靶练习刺杀》等,引导学生仔细品读,想象,从而深刻体会日本侵略者的残忍和惨无人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侵略者在我国犯下的滔天罪行的愤慨,教师此时再结合近年来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抬头,甚至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公开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育学生既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更要奋发图强,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建设好我们伟大的祖国,才能不再使我们的祖国受到欺凌。

四、巧用历史故事,创设鲜活的语言情境

历史学科,富含大量真实生动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时机,给学生讲述,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同时,还可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情感,愉悦课堂的氛围,激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评价水平。

如在教学有关“戚继光抗倭”的内容时,我给学生讲述了一段戚继光亲自参加战斗的动人故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戚继光亲自跨上战马,手舞双剑,左冲右突,带领他的部队突袭敌人的阵地。他的部下见到自己的主帅亲自冲锋陷阵,顿时军心大振,勇猛异常。经过这场厮杀,歼灭了所有的敌人。在戚继光的带领下,经过四年的奋战,我国东南沿海的日本倭寇基本被肃清。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他的戚家军,为打败倭寇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学生们听了这个“小故事”,必然升起对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无比崇敬,从而对他的英雄事迹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的小故事不仅起到了调节课堂的目的,同时还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此外,历史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有很多途径。比如:设疑问难式的问题情境;引人入胜的文学情境;置身其中,亲身触摸历史的文物情境等。教师巧妙运用,都可极大的丰富学生的感知,让学生感知历史,亲历历史,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必须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堂上精心组织,给学生呈现真实而有效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在情境中领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灵性和效果,从而大幅度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清浦中学)

问题情境教学初中物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我国中小学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如何利用互联网构建情景教学,构建高效历史课堂,已经成为了初中历史教师们都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例如通过多媒体、语言、角色扮演和配乐等策略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既能够快速将学生吸引到教学内容中来,又能够有效增加记忆、强化教学质量。本文通过讨论信息化背景下情景教学法的意义,展開了对该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初中历史;应用分析

引言:

在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之前,需要对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并根据其痛点进行改进和提高。传统的历史教学最大的痛点是,由于所涉猎的人物都已经成为过去,有着不可更改的特性。在授课过程中很多教师过度重视让学生记忆可能内容,一味让学生死记硬背,缺乏了对课程的理解过程。正是针对这一痛点,情景教学法能够很好地还原历史,让学生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历史的演绎者,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原因,让学生做出更好的解读。

一、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和意义

(一)情景教学法的形象性

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知是平面化的,对于发生的历史事件只能够从文字上进行了解,对历史人物的认知也只存在于教材插图上。而真实的历史人物是立体的,和普通人一样有血有肉。情景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下对课本的内容进行还原和演绎,通过生动的场景和互动,强化对课本内容的认知。

(二)情景教学法的情绪性

很多学生之所以难以记忆历史课程中的内容,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对相关人物和历史情节缺乏代入感。这种代入感取决于学生是否能够对其中的情节产生情绪上的共鸣。情景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上的演绎能够通过学生的演绎和交流产生同理化的情绪,更加方便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言行和事件的发展方向进行理解[1]

(三)情景教学法的促进性

传统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很多学生会对相关知识死记硬背,既浪费时间,效果还很差。情景化教学能够将历史事件变成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件,让学生从背诵课文变成自然记忆,可以对学习历史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而且通过角色的转换,让历史人物变成自己身边的同学,在记忆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通过联想提高记忆效率。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多媒体进行情境教学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也在不断地优化。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历史,教师可以在备课的过程中利用互联网络和多媒体技术收集更多的视频和影像资料,在课堂上将授课内容从平面的文字转变成鲜活的历史情境。例如在八年级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课中,让学生观摩原版影像资料和影视作品,在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作用下,能够有效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总结观后感,观察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和建国初期的区别,从而提升爱国情怀。

(二)通过语言进行情景教学

利用语言进行情景教学是强化学生对学习内容观感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相对于角色扮演而言难度较低,具备更强的操作性。语言是情绪传达的最直接方式,也是最能够让学生对课本内容产生“移情”的方式。通过语音语调的调整和语气节奏的变化,教师能够将学生瞬间代入进历史角色中。通过这种教学模式的推广,还能够有效地强化学生对历史情节发生和转折的原因以及历史当事人的情感变化进行理解。例如在七年级《三国鼎立》一课中,可以让学生朗诵《出师表》或分角色对话《隆中对》,去体会其中角色的情绪变化,加深对历史情节的感受。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感受来尝试对历史人物进行解读,再去思考这种情绪是否符合接下来历史事件的发生,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

(三)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情景教学

角色扮演是历史学习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情景教学方式,通过服装、道具、人物等环节的安排,让学生借助教材内容和充分的拓展来演绎历史、还原历史。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目的在于让学生对历史产生自我了解。例如在七年级《秦一统中国》和《秦末农民大起义》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分别饰演秦始皇和陈胜等角色,让学生自己准备服装道具、台词动作等,也可以分小组进行演绎,并让学生们评出“最佳男主角”等奖项。通过这种激励方式,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去。

(四)通过音乐进行情景教学

音乐是最能够渲染环境气氛,并且让人产生代入感的一种途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的诗词也都是有其韵律,可以唱诵的。这种唱诵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不同时代下的音乐风格,同时还能够体会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民的生活情况。例如让学生尝试吟唱《诗经》中的名篇,可以让学生理解春秋时期人们对于语言的理解和生活方式,同时还可以进行古今对比,鉴赏古体诗歌和现代流行音乐的不同。

结束语: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想要构建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借助信息化背景下的情境教育法,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代入感,不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历史,而是要成为一个参与者去创造历史。让学生理解历史的价值和深刻的借鉴意义,才能够更好地投入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甘文. 信息化背景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名师在线,2019(29):68-69.

[2]孔宝华.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 学周刊,2019(20):113.

上一篇:电磁兼容检测系统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我国物业管理立法研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