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

2023-09-16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网络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优秀的教学资源以网络为平台迅速推广开来。ESP教学是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方向所在,互联网教学为地方院校推广ESP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本文结合地方院校推广ESP教学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讨论互联网教学在解决问题方面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教学 ESP教学 地方院校

一、引言

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互联网以其及时性、海量性、全球性、互动性等特性成了知识传播的绝佳载体。国内外名校公开课,各类讲座论坛,各学科微课、慕课、翻转课堂在互联网上层出不穷,为各地方院校推广ESP教学提供了新的资源、新的思路和新的途径。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学习为主。互联网教学可以极大地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符合布鲁诺的“发现法”教学理念。布鲁诺认为学会学习远比学会知识更重要。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1982)提出发现教学理论,他认为发现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而不是照书本的样子,把获知的事物组织起来的一种活动”,学生可以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发现以前未曾认识的观念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以及伴随着的本身能力的自信感”。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或者学科发展要求,获取大量教育信息资源,通过分析整理反思,不仅可以获得知识,还可以增强自信感。由此可见,互联网教学将会给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带来深刻的变革。

二、ESP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一直以来是我国大学英语课程的核心,强调的是词汇和语法等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译能力。目前学习成果的主要评价方式为课程考试和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21世纪市场经济对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大学英语一贯以来所推行的强调人文性的EGP教学不再能够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20世纪90年代开始,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逐渐获得了学术界的关注和讨论,逐渐推广开来。Hutchinson和Water(1987)认为“It’s an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learner’s need”。英国雷丁大学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 Robinson(1991)认为ESP是一种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需求分析是ESP课程设计的核心,根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Dudley-Evans & St John(1998)指出:“ESP的含义是指基于学习者的需求,对学术目标和专业群体进行有效参与的一种语言学习方式。”以上对ESP的定义都强调了学习者的需求。由此可以看出,从学习者个人发展需求和职业发展需求出发进行英语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重中之重。

目前,在对中国大学英语改革探索的讨论中,出现了几种思路。

1.ESP取代EGP。中小学英语采用EGP教学模式,高校英语转向ESP教学。Hutchinson和Water(1987)将ESP分为了EAP(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和EOP(English for Occupation Purpose)。大学的前两年,学生应该学习EAP(学术英语)。目标为听懂一般性的英语学术报告,用英语进行一般性的学术讨论,用英语撰写一般的学术论文。到了高年级,学生应该学习更高层次的学术英语。研究生和博士的英语教学应该定位于EOP上(秦秀白,2013)。在这种思路中,大学英语教学完全摒弃了EGP,将EGP教学的任务压在了中小学英语教学上。该思路存在明显的问题,目前中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各地区的英语教学层次、教学方式不尽相同(比如海南高考不进行听力测试)。有些地区小学尚未设置英语课程,有些地区从幼儿园就已经开始了英语教学。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有不同,大学生入校的英语水平良莠不齐,如果直接完全摒弃强调词汇、语法等基础性内容的EGP教学,部分学生可能会因为英语基础薄弱而跟不上ESP课程的进度。

2.先进行EGP教学,后进行ESP教学。大学英语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进行EGP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将每种技能细分等级,在不同学期达到不同的等级要求。比如划分为听说1级,2级,3级,4级。第一学期结束要求达到听说、读写、翻译的2级要求,第二学期结束要求达成听说、读写、翻译的4级要求。第三、四学期开设ESP课程,开设学术英语听说读写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叶莹,2017)。这种思路有可取之处,考虑到了大学生入学英语层次不同的问题,继续进行EGP教学,为之后ESP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为时两个学期的ESP能否满足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再则部分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在第一、第二学期是否在进行低效重复的英语学习。

3.分级教学。入学通过分级测试,将学生分为ABC三个级别。程度较好的学生,除了修读大学英语课程,还将修读学术英语、商务英语、技能提高类课程。其他学生将主要学习大学英语课程,夯实语言基础(张莉,2016)。分级教学的好处在于因材施教,根据学生英语层次设定不同的课程,使用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使英语层次较好的学生得到进一步提高,英语层次较差的学生能够查缺补漏,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为今后进一步使用英语进行专业学习打下基础。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学承担单位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课程的设定、教材的选用、教师的培训、教学成果评估,加大开展大学英语教学的难度,也将影响高校行政工作的展开,包括奖学金的评定和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三、地方院校推行ESP教学面临的问题

在中国重点大学的带领之下,地方院校开始推行ESP教学。地方院校推行ESP教学具有特定的优势。部分地方院校根据地区发展需要设立,比如旅游院校、礦产院校、师范院校等,专业特色明显。但是由于生源、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思想观念等各方面原因,地方院校在推行ESP教学的时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源。地方院校的生源主要来源于高考第二批、第三批录取对象。总体上而言,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及重点院校的学生,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基础普遍相对薄弱,难以接受以英语为教学语言的授课。蔡基刚(2012)指出学生在这样的课程中会出现听课效率低,阅读原版教材速度慢,英语文献综述和论文写作不规范的缺陷。ESP教学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地方院校的学生急需提高英语水平,才能满足自身及专业发展的需求。而且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只是为了通过课程考试或者大学英语四级测试。

2.教学资源。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也不均等,部分地方院校多媒体教学设施尚不完备。ESP教学的重要特征包括真实的材料、真实语境和以学生为中心(王俊凯,陈洁,2015)。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成了真实材料和真实语境的重要来源,海量且新鲜的文献资源和视频资源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材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目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程,无论是思想定位、内容选择、章节设置还是课后练习,都强调词汇和语法的习得和人文知识的普及,符合EGP教学但不适宜ESP教学。

3.师资力量。部分地方本科院校的前身是地方高职高专学校,其数量占我国本科院校三分之一。地方院校教师大多没有接受过ESP教学方面的培训,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其次,大学英语教师大多主修的是英语专业。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英语专业硕士毕业生甚至博士毕业生承担起了大学英语的教学任务。但是受到学科知识的限制,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能胜任基础英语的教学。最后,地方院校的资源有限,大学英语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机会,与重点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相比,还比较少。

4.思想观念。部分地方院校依旧沿用专科时期的课程大纲和教学方式,实施的依旧是EGP教学,推行ESP教学则意味着要对一贯以来推行的课程大纲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更换教材、教案和讲稿等教学材料。部分承担大学英语教学任务的教师自我提升意识不强,对新型教学方式的接受程度较低,不愿意接触或者接受不了其他专业特别是专业性强的知识。

四、互联网教学在地方院校推广ESP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

蓬勃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丰富多彩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为地方院校推行ESP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帮助地方院校解决在推行ESP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互联网教学满足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需求。不论地方院校推行哪一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ESP取代EGP,先EGP后ESP还是分级教学,都必须从学习者的需求出发。王守仁(2010)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基本出发点是:大学英语教学的重心要转向学习者,要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这也是ESP教学的基础。地方院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对英语学习需求不尽相同。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需要补充更多的英语基础知识,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需要以英语作为工具扩大专业知识面,怎样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呢?互联网教学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以中山大学为例,中山大学外语教学中心按照学生的入学英语成绩将学生划分为A、B、C三个层次,并依次开展了相应的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截止到2010年3月,建成网络课程33门,网络互动平台223个,涵盖通识课与专业课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课程学习(王哲、夏纪梅,2010)。地方院校可以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构建本校的网络课程和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英语学习相结合,满足不同层次的英语学习需求。

2.互联网教学促进教学资源平等。一方面从硬件上说,地方院校经常面临资金紧张的问题,部分地方院校多媒体设施建设不完善,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上难以利用音频、视频等材料营造真实的英语学习环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除了计算机外,手机也成了新的学习平台,相较计算机,还具有普遍性、便携性的特点。在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CALL, Computer Aided Language Learning)的基础上,一些学者提出了移动设备辅助语言教学(MALL, Mobil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Serkan,2013)。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手机进行在线学习。另一方面从软件上说,地方院校资源相较于重点大学十分有限,没有足够的经费邀请大量的行业顶尖人才开展讲座,难以引进高质量的外教、名师进行讲学。互联网教学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平等。网络上有大量优秀的国内外慕课、讲座、论坛、名师公开课等资源。大学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引导学生进行线上学习。互联网教学缓解了地方院校因为资金不足而造成的教学资源短缺的问题,使地方院校的学生也能享受到重点大学学生所享受的优秀资源。

3.互联网教学是对师资力量的补充。地方院校大学英语缺乏ESP教师,网络课程,尤其是慕课(MOOC, Massive Opening Online Course)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慕课可以有效解决ESP教师缺乏的问题,改善我国重复建设英语课程,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现状”(蒋艳、马武林,2013)。慕课平台上有大量优秀的国内外专业课程内容供学生学习,有效解决了地方院校大学英语教师专业英语能力强,而其他学科知识薄弱的问题。学生可以在传统课堂上学习EGP课程内容,课下按照自己专业发展需求选修不同ESP课程。

4.互联网教学帮助教师扭转思想观念,促进地方院校推行ESP教学改革。Blake(2007)指出技术与语言课程成功结合最严重的障碍是教师缺乏利用技术的知识和背景,或者无力获得新技术,有些老师甚至还有技术恐惧症。将互联网教学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不应是学生的任务,更应是教师的责任。互联网上的教学资源存在良莠不齐的问题,大学英语老师要先于学生了解互联网上哪里有优秀的、符合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资源,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扭转对现代技术的恐惧感,善于利用現代信息技术升级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地方院校可以将互联网上优秀的教学资源纳入课程大纲的建设,替换陈旧的教学内容,推动大学英语ESP教学改革。

五、结语

ESP教学是大学英语改革的发展方向。互联网教学已经成了传统课堂的延展,地方院校推行ESP教学改革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弥补自身资源方面的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大学英语教师要抓住ESP教学改革的契机,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学习新思路,掌握新技术,加快转型,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Blake, R.. New trends in using technology in the language curriculum[J].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2007,27(1).

[2]Dudley-Evans T & St. John M. Development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9-35.

[3]Hutchinson,T. & A. Waters.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8-19.

[4]Jerome Seymour Bruner. 教育過程[M] .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14-15.

[5]Robinson, P.. 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 & 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2-4.

[6]Serkan Celik. Internet-assisted technologies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in Turkish universities[J].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2013(5).

[7]蔡基刚.“学术英语”课程需求分析和教学方法研究 [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2):30-35.

[8]蒋艳,马武林.新世纪大学英语后续课程设置研究(二)——学生需求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3(4):64-69.

[9]梁远春.ESP课程体系视野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衔接模型构建[J].西华大学学报,2017,36(1):104-113.

[10]秦秀白.ESP的性质、范畴和教学原则——兼谈在我国高校开展多种类型英语教学的可行性[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4):81.

[11]王俊凯,陈洁.教育信息技术在ESP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J].外语电化教学,2015(161):62-64.

[12]王守仁.全面、准确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改革论坛,2010,7(2):4-20.

[13]王哲,夏纪梅.网络与课堂相结合的可持续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及其成效[J].外语电化教学,2015,5:13-19.

[14]张莉.ESP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3):29-33.

基金项目:广西应用型本科院校基于ESP的大学英语教学连续体模型构建研究(课题编号:2017C445)。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1 理论依据

1.1 中国古典教育理论

“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教育原则, 强调“教”的方法和内容要根据“材”的不同适时调整和变化。因材施教在尊重个体差异性的前提下, 给予其充分的尊重和理解, 对挖掘学习潜力, 激发学习热情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1.2 外国教育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Krashen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理论, “i+1”理论。公式“i+1”中的i表示语言学习者当前的水平, 1表示略高于现有水平的语言知识, 即语言的就近发展区。“i+1”理论作为传统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 同时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对这一理论用新的方式进行了阐释, 也是在实践中的重要尝试。

因此, “分级教学”的提出是从学生知识基础和能力水平出发, 根据语言学习的科学规律, 参照教学大纲的要求, 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确定可行的学习目标, 提出合适的学习要求, 充分激发个体学习兴趣, 循序渐进地挖掘其学习潜能。

2 分级教学模式

2.1 初始分级和分班

新生入学后, 根据学生英语高考成绩和学校组织的分级考试成绩, 确定分级教学班名单;成绩优秀者进入A级 (高级班) , 成绩中等者进入B级 (普通班) , 而成绩较差者则进入C级 (基础班) 。具体级别分数线视具体情况而定。对同一级别的学生重新编排教学班, 原则是: (1) 每个教学班的学生人数为50人左右; (2) 同一学系或同一专业的学生尽量编排在同一教学班。人数控制可以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专业的编排可以避免一个分级班内存在太多专业, 有利于课堂管理、名单管理和期末成绩登记管理。

2.2 教学内容、进度和模式

针对A、B、C三个级别学生的不同英语水平和学习需求, 各级大学英语教学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 采用不同的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A级班教材使用《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课文内容具备一定难度, 但主题新颖且具启发性, 能够在提高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 激发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 从而提高A级班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堂实行任务型教学, 适当增加教学内容和语言实践活动, 加快教学进度, 加强外语策略培训, 并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学生将在课外完成大量学习和研究内容, 如阅读英语报刊、写读书笔记、收听英语新闻节目、小组合作研究项目做主题报告等。学生力争在第二学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第四学期前通过六级考试。

B级班教材使用《21世纪大学英语教程》, 课文内容难度中等, 主题贴切学生的校园生活, 使得基础中等的学生能够在巩固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基本的口语交流, 有话可讲。课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除传统循序渐进的精读和泛读教学外, 定期举行班级演讲、剧本表演等活动, 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生力争在第三、四学期通过四级考试, 修完大学英语后通过六级考试。

C级班教材使用专供独立学院教学用的《应用型大学英语综合教程》。此教程题材多样, 具备实际应用性, 练习中包括语音训练、语法翻译及基本会话交际等设计, 能够较好地训练C级班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进行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内容难度适当降低, 教学进度相应放慢, 力争使学生在修完大学英语后通过四级考试。

2.3 修读级别调整

学生修读《大学英语》课程期间, 个人的修读级别原则上保持不变, 少数确实在本级别学习中学有余力或不能胜任而需调换修习级别的学生, 经外语系及教务处批准, 应予更换修习级别。

(1) 在较低级别学习, 期末考试成绩优秀, 学有余力, 且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 经本人申请, 任课教师推荐, 教务处批准, 可转入较高级别的学习。

(2) 在较高级别学习, 期末考试不及格, 须参加本级别重考, 若成绩合格, 则继续在该级别学习;若成绩不合格, 则转入较低级别的学习。

3 分级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教学管理方面

(1) 学生名单管理。原有学生名单管理由教务处主导完成, 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由外语系完成, 而分级教学的名单管理与其他各系科的学生名单管理有很多差异。这就需要两个部门及时沟通, 通力合作, 在原有的教务管理平台上, 单独建立一套针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学生名单管理系统, 该系统由双方共同管理、更新, 以提高学生名单管理的效率, 同时可以在期末成绩登录时节省时间, 明确职责, 减少分级班专业打乱给成绩录入带来的混乱。

(2) 班级管理。因我院分级教学规模较大, 每个分级班中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至少五个不同的专业或班级, 相比较自然班而言, 班级凝聚力不强。因此, 班级管理也是存在的问题之一。实践过程中, 我们采用了多种方式加强学生间、师生间的联系, 营造班级文化。 (1) 助教制。每个专业选择一名或两名学习和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协助教师的管理工作, 如收集作业、发布信息、组织活动等。 (2) 小组学习。将班级分为多个小组, 并选择组长。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小组间的学习, 并反馈学习情况, 协助教师的教学工作。 (3) 课堂笔记。课堂笔记要求学生记录课前预习准备、听课中的疑问和心得体会、课后学习记录和摘抄等, 教师在阅读笔记时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思想, 并通过反馈与学生交流。 (4) 网络。通过电子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增加师生间的互动。

(3) 学生成绩管理及考评机制。学生成绩管理以及学期末的综合测评也是分级教学中的一个难题。跟传统测评机制最大的不同是, 授课的内容不同, 考查的内容是否要一致, 最后得出的考查结果是作为绝对值, 还是参考值?如果采用不同的试题, 最后得出的相对分数按照怎样的标准再进行量化?经过多次的实践, 我们建立了新的评估体系, 将教学评估与各层次的教学目标相结合, 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 建立适应学生实际水平的英语分级试题库。除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 不同层次选择增加定期的口语测试, 词汇测试、水平测试, 并利用网络平台中的教学管理模块, 记录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

(4) 教师教学评估。教师教学评估一般由学生、同事、系部主任和教学督导等完成, 由于最能直接体现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就是学生考试成绩和学生反馈意见。因此, 学生评教在教师教学评估中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 这只是其中一个因素, 过分高估或贬低都有可能失去学生评教的科学性。根据分级教学的自身特点, 要充分考虑主客观性, 衡量学生评教在教学评估中的权重, 要结合督导组和专业教研室评价。此外应根据教师工作量采取奖励措施, 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 提高教学质量。

3.2 学生心理方面

初期分级时我们一直强调,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中小学分快慢班有本质的区别。后者是适应升学竞争的需要, 形式和目标都是区分开优异和一般, 为取得更高升学率服务;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从学生的交际水平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 根据教学大纲的不同要求对其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指导方法和检测形式, 其宗旨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身的目标, 运用正确方法, 立足实际, 完善自我, 使得每一位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在英语学习方面得到最佳效果。尽管如此, 分级教学还是会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产生不利影响。尤其体现在A级班学生的优越心理和C级班学生自卑甚至厌学的心理。这样的心理又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教学效果。对此我们在最初的阶段, 要求教师应对学生明确分级教学的意义、各层次的学习目标和方法、以及分级教学中的奖惩措施, 使得学生摒弃消极思想, 有动力也有压力, 分阶段地提高自己。对C级班学生主要采取心理疏导和兴趣培养相结合的措施。以下是我们对C级360名学生调研后, 得到的关于“可增加的教学辅助手段”的调查统计图表。

4 结语

分级教学承认学生在认知基础、个性特征、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因而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 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不同的起点提高各自语言运用的能力。显然, 分级教学不仅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 也是更为人性化的一种教学模式。诚然, 分级教学会涉及一些实际问题, 对教师和管理者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们有理由相信, 因材施教、分级教学的实施一定能使独立学院英语教学走出一条新路, 从而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综合竞争力。

摘要: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改革而言, 分级教学必要而可行。本文结合中外教育理论和独立学院实际情况, 对我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措施和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索, 旨在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从外语能力方面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关键词:分级教学,措施,问题,大学英语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罗茜.对完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思考[J].中国青年科技, 2008 (173) .

[3] 徐仁静.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考试周刊, 2008 (23) .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紧跟计算机的发展,实现科学分级。讨论了分级原则、教学目标,并对分级教学的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深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效果分析

一、引言

分级教学在全国部分高校的部分课程中已逐步实施开来,这是教师承认并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要求,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教学方式,建立评估体系,使学生可以各尽其能,各有所获,主动地获取知识,为大学生个性发展打造新平台,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策略。

我校《信息技术基础》课分级教学已有两年的实践,虽然对教学效果做过初步的统计与调查:如2007级A班计算机一级过级率100%、学生对新鲜的教学内容充满兴趣、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完成相关作品等等,可以说效果突出。但深入研究不够,比如:如何使A班学生对后续课程继续保持他们的优势、怎样才能深化分级教学带来的效果、如何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如何改进考试方式、加强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建设等方面,都需要通过对分级教学效果的有效分析才能得出最优的答案,也只有对分级教学效果的分析才能针对分级教学带来的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采取有力的措施,推进后续课程的改革,完善课程体系,使得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在高校的教学改革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二、分级教学效果分析

我校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从2007年开始,在2007级新生入学后以省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为依据,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根据测试结果,从3260名工科类学生中选出145人参加了非零起点(A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的学习,占全校新生总人数的4.46%,其余作为零起点(B班)。对2008级新生也采取摸底测试方式,从优选出135人并结合我校本科一批学生的实际将本科一批学生全部编入A班,使A班学生达到900余名,其余编入B班。

两年的分级策略有所不同,在教学效果上也略有差异。07级A班学生对计算机普遍基础较好,教学过程中学习积极性高,主动性强,教学效果良好,在河北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中通过率达到100%且分值较高;08级A班学生除择优选择的外还有本科一批中的部分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对课程的适应性也不尽相同,在开始阶段也有表现出跟不上进度的情况,但由于这部分学生自学与接受能力较强,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总体效果良好。08级分级教学中这种新情况,提示我们:分级教学的分级方式及教学管理等还需进一步完善。

(一)分级方式带来的弊端

由于仅以一次入学考试成绩来划分A、B班,这就难免出现偶然因素,使部分有一定计算机基础的学生因这次考试进不了A班,这无疑会让这些学生从心理上产生“低一等”的感觉,直接影响他们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热情及分级教学的效果。

(二)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级教学使得同班同学的培养目标出现了不一致,学习难度或强度也不同。显然A班的教学目标与学习难度或强度必然高于B班,这是为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产生的必然现象。然而,目前各个等级在学分上却毫无差别,学习的公平性无从体现。因此,学校教学管理体制也需随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而作相应变革。

三、分级教学进一步实施的对策

(一)科学分级

前两年的分级,初始阶段只是通过计算机入学水平摸底测试,按成绩进行分级,这也有很好的可参考性:在抽出的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如5%)完全可以采用这种办法,因为这部分学生对计算机有浓厚的兴趣,也有很好的基础;但当抽出的人数较多时就会出现少部分学生考试成绩不错但积极性欠缺,不愿进A班,还有一部分学生没考好想进A班又没进去的情况。为此,我们制定了下一次计算机分级教学的初步计划:在新生入学后,首先对全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接着进行授课前的摸底测试;之后再召开各班学生代表座谈会,掌握学生的层次情况和实际需求,做到科学分级。

(二)编写分类教材

实施分级教学改革,应建立相应的计算机分类教材,教材编写应突出“时代感”和“实用性”。经过两年的实践,按照教育部“白皮书”提出的计算机基础的知识结构的“四个领域”和“三个层次”,核心课程采用“1+X”设置方案,我们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材。

教材是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共性知识领域来编写,在内容上突出了少而精的原则,突出“案例”的作用,用具体例子引出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力求简明清楚,贯彻原理、技术和应用并重,以及软硬结合的原则,突出了基础知识,加强了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把原先放在后面讲的网络和Internet应用部分放在Office之前介绍,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突出“实用性”。

(三)完善分级教学管理

分级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教学管理是关键。在政策上应考虑如何让各级别学生的付出与努力同他们的收获成正比,比如适当加大A班学生的学分或者在后续课程中继续保持他们的优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做到我学习我快乐;对于B班的学生适当增强他们的上机与辅导,使其达到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在后续课程中也可自己提出申请进入A班,做到我学习我进步。这样可使得各级别学生都各有所获。

另一方面,在考试与成绩管理上,A班学生可以加大制作作品的力度,对作品给以一定比例的成绩,严格考核,这样切实保证分级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完善教学体系

两年的分级教学实践给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大增强,促进了计算机知识的消化、吸收与掌握。今后将进一步深化分级教学,完善教学体系,增开VB+Access数据库程序设计及多媒体制作选修课,与第一层次教学实现良好衔接,满足A班及B班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有可持续性,进而引发他们的创造性。

四、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是深化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它为学生打造了很好的个性化发展平台,并且给教师提供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空间,教学效果明显,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分级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总结、深入学生,及时提出相应对策,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满足后续专业课程的需求,深化分级教学带来的效果。

基金项目: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编号08020402);河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立项课题。

参考文献:

[1] 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育新阶段的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4,(9)

[2] 石严. 论分级教学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07, (23):47.

[3] 高宇. 分级教学管理研究及系统实现[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7, (34):239-240.

[4] 王欣如,曾一,文俊浩.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研究与实践[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5, (9): 124-125.

作者简介:

王春红(1963-),女,河北枣强人,河北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河北 石家庄 050018);刘紫玉(1975-),女,河北科技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与信息系统。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通常英语教学是按院系和专业划分的自然班授课。在同一个班里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教起来难免顾此失彼, 只好照顾大多数中等水平的学生, 这样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吃不饱, 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吃不了。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根据教育部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大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这是我国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1]有些高校实行了分层次或分级教学。“分级教学就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及其接受知识的潜能, 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层次, 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案、学生管理制度等,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度、教学活动, 在讲授、检测和评估方面充分体现层次性。”[2]

分级教学具体实施起来就是按学生的英语水平或成绩分为快班、普通班和慢班, 不同的班级从不同的起点教学, 这也适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 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说到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 不能不提到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的i+理论。Kranshen认为, “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途径通过获得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所谓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i+1, 其中i (input) 表示语言学习者目前的知识水平, 1表示略高于语言学习者现在水平的语言知识。如果语言输入远远超出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即i+2, 或是低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即i+0, 都很难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3]也就是说, 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量接触i+1层面上的知识, 学生才可能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会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 Kranshen指出了i+1语言输入必须具备以下几点。

语言输入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的矢量的积累;语言输入的趣味性与关联性;语言输入的非语法性。i+1理论不仅注重知识的获得, 而且特别强调学习者如何获得知识, 即侧重学习者获得知识的途径, 这正是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精髓和理论基础。

2 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我校和其它院校已实行多年。目前我校70%的生源来自河南省, 30%的生源来自全国其他省市, 而且主要来自偏远省份。众所周知, 河南省的高招录取分数线高于大部分外省市。那些来自外省的学生和本省的学生在一个班学习英语, 每次考试, 成绩低的学生来自外省的占多数。即使来自本省的学生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 相差悬殊。如果没有超长的毅力和办法, 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短时间达到中等水平是不容易的。所以同一个班的学生考试成绩悬殊, 不及格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如果把重点放在英语水平低的学生身上, 那么英语水平高的学生就会感到吃不饱, 上课没劲;如果把重点放在中上水平的学生, 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就会听不懂, 跟不上教学进度。按传统的自然班组织教学, 因为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无法在同一课堂上将自己所提供的语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只有按照学生实际语言水平组织的分级教学, 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语言输入是“可理解性输入”, 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学习者的情感障碍, 从而使大学英语教学取得更高的效率。[4]

3 分级教学的实验与实践

我校是从2002年开始进行分级教学试验的。当时仅在一个系的新生中进行试验, 首先对这些学生进行摸底考试, 按考试成绩分成快班和普通班。他们所用教材起点一样, 都是从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开始, 快班比普通班每周课时多一倍, 所以进度也快。快班的学生比普通班的学生早一年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在2004年我校扩大了分级教学试验范围, 在五个院系的2004级一千多新生中展开。根据摸底考试, 按成绩分为A班、B班和C班。A班从第二册学起, 这样, 第三学期结束时, 他们就学完了第四册, 并且比普通班提前一年参加四级考试。当时A班的四级一次通过率为50%多。B班的英语水平中等, C班的英语水平最底, 均从第一册学起, 到第四学期参加四级考试。在2005年我校在2005级全部新生中实行分级教学。把学生分为A班、B班和C班。考试也分别命题, 并实行升降级, 对学生进行激励, 使学生学习有压力和动力。C班则从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级学起。第二、三、四学期分别学习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二、三册。A班和C班由来自全校各院系的学生混合编在一起, 总人数比B班少得多。B班则是按自然班授课。C班人数少, , 来自全校各个院系, 实习时间还不一至, 不易管理, 英语水平普遍低, 学生易产生自卑心理, 有不受重视的感觉。让英语水平低的学生在一个班里, 学生之间在英语学习方面缺乏竞争, 缺乏榜样的激励和效应。C班的学生和家长也不赞成设立C班。考虑到这一点,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后来取消了C班。

分级教学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按成绩一分了之。而是应该从理论与实践上客观地、全方面地、深入地分析研究分级教学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涉及教学模式、教学班级的编排、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配备、教学效果、试卷设计和成绩评定。分析研究分级教学与非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我校英语教师对B班进行统一备课, 统一教材, 统一测验, 统一考试, 统一评分标准。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和手段。全校英语课都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06级在2008年六月的四级考试通过率达到我校历史最好水平。

4 结语

分级教学有利于部分英语水平高的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 更快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较早的参加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由于实行升降级制度, 使学生学习英语有压力和动力,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水平比较接近, 教师可以更好地实行因材施教, 避免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情况。

不论分级教学还是非分级教学, 其目的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和水平, 哪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最有利于大多数学生, 就使用哪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

摘要:大学英语是我国各高等院校大学生的必修课, 各级领导和英语教师们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许多高校为贯彻教育部新《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进行分级教学的实验和实践。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必要性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2] 岳中生.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依据[J].新乡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 .

[3] 高旭阳.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1 (2) .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了解分级教学对象, 尊重学生个体心理发展分级教学从大体上看主要是分两种:即快班和慢班或精品班和普通班。而这两种班级所承载的学生自然也被划分为优等生和普通生。虽然这种划分从道理上来讲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但往往正是由于这种好坏分明的感觉, 使得不少学生无法正确看待自己被区分的层次。因为, 教学的对象是人, 人做事往往是受情感支配的, 而这种情感通常又是直接的, 所产生的行为自然也是容易极端, 因此, 在分级的教学中, 无论是精品班还是普通班, 教师都该使学生认识到他们所处的班级环境是公正, 客观, 更适合于学生自身发展的一个学习环境, 并无好坏之分, 只是教学的一种形式。此外, 尊重学生个体, 忽视入学成绩的好坏, 一切从新开始。自尊心是语言学习中很重要的情感因素之一, 是学习者对自身价值的评价, 一些语言教学专家和研究者认为自尊心与语言学习的成功与否有很大的关系, 并且认为自尊心与焦虑是交织在一起的。而焦虑导致紧张和害怕, 造成精力浪费和注意力不集中, 给语言学习造成恶性循环。因此, 自尊心的培养与保护在分级教学中, 尤其的普通班的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亲其师, 信其道

《学记》中说:“亲其师, 信其道。”这种观点实际上是教学中最早的情感艺术的体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能够顺利长久的进行是因为有情感所在, 而在教学上如果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 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相反, 教师如果对情感艺术忽视, 传授的只是就极有可能被抑制的心理屏障挡回。即使教师学识水平再高, 准备的再好, 客观效果也可能会适得其反。在分级教学中, 情感艺术的价值更加明显。教学的成功往往依赖于一种真诚的, 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 依赖于一种和谐公正的课堂气氛。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 会有不同的心理体验, 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有积极的, 也有消极的。融洽、温馨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普通班的教学里, 有的学生自暴自弃, 有的学生怨天尤人, 对于产生这种消极心理的诱因, 主要是因为这样的学生把自身的学习发展完全推向了客观, 而这个时候, 教师如果能够在情感艺术上多做加工, 也许可以使得有消极心理的学生在融洽温馨的课堂环境中重新唤回对英语的热爱和对学习的渴望, 这就需要教师以真实情感来感召学生, 与他们产生共鸣, 带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 使情与知相互融合,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精品班, 学生都是佼佼者, 有很强烈的优越感, 在自然班里, 他们也许可以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 但在精品班里, 这种优势则变的微乎其微, 有很多学生会不适应这样的转变, 认为自己的优势被遮盖了, 很难显现出来, 比如不易得到奖学金, 不易评为先进等等, 这也是分级教学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障碍, 而面对这样的心理问题, 最好的解决方式还是教师的情感艺术, 如果一个教师与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对其讲授的知识充满的欣赏与渴望, 那么对于眼前的“小利”, 也许大多数的学生都不会太看重, 毕竟来到大学, 最终的目的是获取知识, 而不是一些短期的利益。

2 把握学生情绪变化, 及时做好管理工作

在分级教学的过程中, 无论是精品还是普通, 学生都会有其自身的发展, 普通班的学生可能会进步, 而精品班的学生则可能会退步。这样以来, 进步的学生更加渴望获得更多的知识, 而退步的学生则需要及时的调整学习状态, 否则很难保证分级教学中整体教学的层次, 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 情感艺术需要有完善的管理机制做后盾, 以确保分级教学的更好进行。目前很多学校在研究和探索更为有效的管理机制, 而较为普遍的做法通常为开学生座谈会, 调查问卷, 个别访谈等形式对学生的情况进行摸底, 然后采取机动制管理, 对精品和普通定期调整, 如果普通班某个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快, 达到上一级水平, 对目前级别学习感到游刃有余, 经考核, 可在下一学期转入精品班学习;如精品班学生在当前级别英语课程班学习感觉有困难, 跟不上正常教学进度, 且测试成绩较低, 可转入下一级课程班学习。这种淘汰与上升的制度可让学生产生危机感和“保级”意识,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能力, 并且给所有学生创造平等竞争、平等求学的机会。当然这也许不是最为完善的管理机制, 但分级教学这种模式本身就是在探索的过程中, 所以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研究出更好的办法来弥补分级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更好的把分级教学的优势体现出来。

3 教师要与时俱进, 强化以人为本的观念

著名教育家夏沔尊先生曾说过:“教育没有情感, 没有爱, 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 没有水, 就不能成为池塘, 没有情感, 没有爱, 也就没有教育。”“21世纪教育论坛”上提出教育改革的关键在于教育理念的更新, 并提出“教育是一种服务”的理念。由此可见, 学校作为一种组织, 一种产业, 本身就该具有服务的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里, 教师总有一副严肃的面孔, 高高在上的姿态, 而学生则是毕恭毕敬, 循规蹈矩, 然而这样的教育其实已不符合当今时代的需求,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 教育作为一项产业推向社会就该有其特殊的理念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一个组织 (学校也是一种组织) 的重要功能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产品和周到的服务, 强调尊重消费者的利益和要求并置消费者于整个管理体系的最重要位置。这种理念推广至学校领域以后, 教育被看作一种“服务”, 而学生则是学校教育的最主要“服务对象”, 学校的各项工作就构成了一种服务链, 最终由教师将一种优质的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因此, 对于分级教学, 这种服务理念应该更加被重视, 学生的情感波动会在分完班的瞬间产生, 这样的心理变化需要一个良好的服务理念去支撑, 当教师把自己的角色适当转换的时候, 就会发现重视情感艺术与真诚的服务是密不可分的。因此, 当教育有了服务理念的时候, 教师就更该重视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不仅需要我们既教好书, 更需要我们育好人。育人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来不得半点儿矫饰和偏差, 它需要我们全身心的感情投入和爱的付出。当学生出现思想波动时, 你能及时关注, 并悉心慰藉, 甚至一个爱的眼神, 他都会感激你;当学生在学习、生活、乃至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 你的一句鼓励, 耐心劝解, 朋友式的谈心, 他们都会终生难忘的。我们的教育不能只服务于成绩, 而更多的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使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康且有用的人。

5 结语

分级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 解决了大学英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师资短缺等问题, 并能更好的针对个体发展, 因材施教, 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由于英语分级教学在许多院校仍处于试行阶段, 发展尚未完全成熟, 因此其必定会涉及很多实际问题。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实行分级教学挫伤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 同时又使另一些学生滋生了骄傲情绪。这都是分级教学带来的直接影响, 而面对这样的影响, 情感艺术显示出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分级教学中能够把握好学生情绪的问题, 那么分级教学势必会向着积极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教育作为一种产业出现的时候, 教师所做的不仅仅是教好自己的课, 更重要的是与时俱进, 更新理念, 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 以真挚深切的情感打动学生, 使其亲其师信其道, 更好的服务于教育行业, 我们期待, 分级教学的明天更美好。

摘要:“亲其师, 信其道”自古以来就被视为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在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今天, 分级教学模式在高校外语教学中暂露头角, 以其特有的优势吸引着很多高校对教改的推进。然而, 从情感角度来讲, 分级教学却存在着学生心理障碍, 情绪受干扰等弊端, 这些不利因素如果不得到及时的解决和控制, 那么分级教学的效果便无法显现出来, 甚至还可能功亏一篑, 本文着重对分级教学中情感艺术进行剖析, 探讨情感教学在分级教学中的重要性, 并主张高校教师与时俱进, 不断更新对教育理念的认识, 并将情感艺术列为教师职责的一部分, 更加有效切实的推进和完善分级教学。

关键词:分级教学,情感艺术,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陈昭霞.论外语教学中“分级教学”及情感因素的作用[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5, 5.

[2] 郭淑英.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问题探析[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07.

[3]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堂教学基本要求[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8.

[4] 李金玲.关于分级教学模式的构想[A].大学英语教学论丛[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5] 李雁.高职高专英语分级教学模式的构想与实施[J].陕西省行政学院学报, 2004 (4) .

[6] 孟爱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 2005 (6) .

[7] 王青.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娄底师专学报, 2003 (2) .

分级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公共场所在城市中作为一个重要的人群聚集场所而受到关注,其卫生状况和卫生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的形象和大众的身体健康。在“非典”期间,国家卫生部门加强了公共场所卫生状况的控制和消毒工作,对于阻断疾病的传播环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公共场所卫生状况与卫生监测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公共场所;卫生;监测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的质量。公共场所作为人们进行日常的社会交际、商业交易和旅游娱乐等活动的地方,更是备受人们的关注。怎样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成为当务之急。虽然我国根据社会现状修改颁布新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我国的公共场所卫生状况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所以应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为了解我市公共场所公用物品卫生狀况,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卫生监督监测部门于2014年集中对本市4类公共场所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相关公用物品进行了抽样检测,结果如下:(注:以抽检4类公共场所物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为案例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样品来源 于本市 4类公共场所(旅店、洗浴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相关公用物品, 共计 215份。

1.2 检测项目、方法、监测依据与判定标准 :检测项目: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检验方法按 GB/T18204.1.2.3.4 -2000操作, 拖鞋检验方法按GB/T18204.7.8-2000操作 ;监测依据:GB/T18204《公共场所卫生标准》;判定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663~9673~1996。

2 结果

2.1 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旅店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80份, 检 测合格 69份, 合 格率为87%。 其中床单 (19/20)、被套 (19/20)、空气 (17/20)、茶杯(14/20)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95%、95%、85%、70%。

2.2 洗浴行业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 32份, 检测 合格 25 份, 合格率为79%。其中浴巾 (7/8)、修脚刀 (6/8)、拖鞋 (7/8)、茶杯(5/8)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88%、75%、88%、63%。

2.3 理发店公用物品卫生状况采集样品75份, 检测合格 35份, 合格率为 47%。其中空气(9/15)、毛巾(8/15)、剪刀(6/15)、围脖(6/15)、推子(6/15)检测合格率分别为 60%、54%、40%、40%、40%。

2.4 美容院公用物品卫生状况 采集样品28份,检测合格16份,合格率为58%。其中空气(5/7)、被套(4/7)、床单(3/7)、毛巾(4/7)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2%、58%、52.5%、43%、58%。

3 讨论

由检测结果可见,公用物品的合格率(68%)还很低,顾客之间存在着致病微生物交叉污染的危险性,公用物品的卫生状况令人十分担忧,分析其原因:、剪刀、围脖、推子、修脚刀、毛巾还不能做到一客一换一消毒,理发店、美容院的一些用品基本不进行清洗消毒,而且还反复使用,如:理发推子、围脖、毛巾等。有些公共场所因卫生设施简陋,从业人员素质低,卫生意识淡薄,对公用物品消毒不能严格按消毒程序进行消毒。目前我市有许多家美容院为了自身方便,采用一次性塑料袋铺垫洗面盆的方式,为顾客洗面,故而对洗面盆根本不进行清洗消毒,造成同一洗面盆给顾客多次反复使用,细菌孳生,美容师裸手接触洗面盆,然后给顾客作脸,极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增加公用物品的检测频次,发现问题立即下达整改意见书,对问题严重的场所应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同时,在监督检查中要加大对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使经营者、从业者知法、守法,努力提高公共场所的卫生质量,为顾客提供一个卫生的消费环境。

4公共场所卫生监督检测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4.1 修改、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紧跟时代步伐,针对社会大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将新型的营业场所纳入监督检测的范围内。定时更新相关条例和相关细则的内容,使工作人员可以有法可依,公正执法。

4.2 组织强有力的专家,根据不同公共场所的特点,讨论制定不同公共场所的不同检测指标,做到既没有重叠项,也不存在空白项。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层认识,普遍提高公众的卫生意识,发动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

4.3 研究制定相关条例的处罚内容,通过加大处罚力度等方式来使经营者重视卫生状况,做到规范经营。

4.4 合理划分上下级的职能范畴,充分做好分级管理工作。国家和省级监督机构可以侧重于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市级、县级等单位可以实行划分地域的监督管理方式。同时要努力多培养专业人才,加强我市的监督监测力度,做好地区之间的平衡。

参考文献

[1] 林党柒,陈娟,李旭东.玉溪市公共场所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7):510-511.

[2] 陈绍运,韦翠玲.新闻舆论对改善游泳场所卫生质量的影响[J].中华医学与健康,2004,1(5):8.

[3] 王云萍,赵丽敏.哈尔滨香坊区2005年公共场所饮用水卫生监测分析[J].中华卫生监督与健康.2006,5(4):76-77.

[4] 麻尚春,郑庆光.广东省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现状及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1999,1:3-4.

[5] 周丽君,吴传业.2003-2004年湖南省部分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状况[J].环境与健康,2006,23(2).

上一篇:课程群建设论文范文下一篇:动物医学专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