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

2024-07-14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数字电视信号是传输电视信号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在本文中,简单描述了数字电视信号的基本概念以及传输的基本标准,阐述了现阶段3G和SDH两种主要的传输技术以及各自的特点。

【关键词】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3G;SDH

通常情况下,数字电视将有电视台发出的声音以及图像方面的信号通过数字的调制以及压缩之后,最终会形成数字电视的信号,该信号通过地面的有线电缆或者无线广播以及卫星等进行传送,之后由数字电视进行接收。

1.基本概念

现阶段,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指的主要是将由信源发出的模拟信号进行信源编码之后成为数字信号,由终端发出的那些数字信号进行信道编码最终成为能够进行信道传输的数字信号,之后通过调制器在数字信道上进行信号的调制,最后将信号传输到对端以及信宿。

2.基本标准

最早出现的数字电视技术是在欧洲,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欧洲有着比较先进电视技术的国家就开始进行数字电视技术的相关研究,同时诞生出了三代数字电视节目的广播,那时已经算是比较先进的数字技术。在1995年时,数字电视的相关标准正式在美国通过。下一年,法国第一个进行了数字卫星电视的商业性广播,这就引起了数字电视技术在世界范围的广泛发展。在2012年时,国际电信联盟通过了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的相关传输标准。

3.简单介绍3G和SDH技术及其特点

3.13G技术及其特点

我们知道,3G属于第三代移动通信的一个简称,指的主要是一种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支持传输高速数据。该技术的服务可以对声音和数据信息进行同时传送。现阶段,3G技术主要有着四种基本的标准,分别为:TD-SCDMA,WCDMA,CDMA2000以及WiMAX。

相比于比较传统的电视信号的传输手段,3G技术有着很多显著的特点,具体包括:低廉的费用、传输设备以及操作比较简单、不会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不需要进行预约、实现无线可移动等。

3.2SDH技术及其特点

SDH技术属于是光纤传输的一种体制,主要能够实现模块的同步传送,其中模块主要由管理单元指针、段开销以及信息的净负荷组成,能够通过容器的方式来实现PDH体系的各种兼容。主要的特点包括有着比较高的横向爱你过的兼容性、灵活的网络、生存率高等。

4.总结

随着人们对数字电视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数字电视的快速发展。对数字电視的投入进行加大,创新科技。

【参考文献】

[1]王安琪.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技术及其应用[J].中国传媒科技,2013(8):56–57.

[2]于建平.浅谈数字电视传输技术及其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2):34–35.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融媒体平台全面崛起,财经电视媒体如何才能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之中谋求发展,如何面对手机网络和新媒体的围追堵截,如何在融媒体时代更好地发挥专业性媒体平台的作用,是当下财经电视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以总台央视财经频道的探索实践为例,探讨了财经电视媒体如何提高自身的网络传播力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融媒体时代 财经电视媒体 网络传播力

一、当下财经电视媒体所处的媒介环境

在移动互联网这一载体的催化和推动下,电视、广播/播客、报刊杂志、自媒体等各有优势又互补的媒体全面整合。财经电视媒体所面临的是财经自媒体、播客、财经杂志等不同媒介联合形成的媒体矩阵的竞争。

信息碎片化的趋势使得受众的内容消费习惯也趋向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财经媒体的受众习惯于不间断地获取海量的、即时的财经信息。相应的,预期在每一条信息上停留的时间也被极大压缩,观看电视节目的时间被大量稀释。

受众的信息接收方式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传统媒体时代,观众是电视媒体的被动接受者,传播是单向的。融媒体时代这一格局被打破,观众占据了主动权,主动选择偏好的内容或媒介,主动与媒体互动,与内容互动,甚至受众也参与内容生产。

在上述媒介环境下,财经电视媒体同时面临着巨大机遇和挑战。相较于财经自媒体账号、播客、网络视频节目等竞争对手,财经电视媒体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丰富的社会资源、海量的行业资讯、专业的新闻报道。若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融媒体框架下各种媒介之间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的新特点,把新媒体和传统财经电视媒体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便能抓住其中隐藏着的巨大机遇。而如何统筹和利用不同的媒介,克服传统电视媒体传播方式的被动性、单向性,提高创新性、互动性,赢回受众的关注,以继续发挥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力,则是财经电视媒体今天面临的挑战。

二、财经电视媒体网络化的必要性

(一)财经电视媒体的注意力资源正在流失

对于任何一个传播媒介而言,注意力资源都是维系其生存、发展的生命线[1]。而在融媒时代,传统财经电视媒体的注意力资源被大幅分流。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财经电视频道原本的受众对媒体的消费习惯已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深耕财经领域的短视频节目、自媒体、播客等网络财经媒体成了原电视财经媒体受众获取信息的第一渠道。

(二)传统财经电视媒体内容传播方式不够多元

大部分财经电视节目播出时间固定,缺少灵活性,这与现代社会越来越快生活节奏不相适应,受众的闲暇时间较以往大幅缩短,并趋于碎片化,主动在给定时间段观看节目的受众越来越少,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内容传播的效率与广度。

(三)传统财经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缺少互动性

推动财经电视媒体网络化,加强财经内容的互动性,将单向传播的模式变为媒体与受众互动的双向传播,让受众参与到自己最关心的财经问题中,提高受众对节目的兴趣。

总之,网络化是财经媒体在融媒时代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所必须迈出的一步。为了与网络财经媒体竞争,必须主动利用媒体融合时代带来的机遇,主动打造融媒体平台,既发挥传统电视财经媒体在资料采集、内容生产上不可比拟的专业性优势,又借由融媒体的创新性、开放性和互动性,实现财经电视媒体自身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三、央视财经频道的网络传播实践

(一)把握传播的主动性

在融媒体的语境之下,电视节目的播出只是传播路径的起点。为了扩大节目的知名度和关注度,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和结束后都可以积极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资源,如通过与合作方,利益相關方联合宣传的方式,来扩展传播广度,确保让更多受众接触到节目,参与到互动中来。同时,传播的主动性也体现在议程设置上的主导地位,时刻关注和引导网民的互动话题,保持互动热度,酌情根据事件中网友关注的衍生话题,策划跟进内容,引发下一次传播。

2019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最新出炉后,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邀请入围500强的部分中国公司代表录制了一期节目。在传播渠道上,节目一方面由央视财经官微进行宣传,央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经济信息联播》等资讯栏目也予以联合宣传;另一方面在企业方,该期节目也获得了中国邮政、格力电器和河钢集团等企业的高度重视,得到三个企业官方微博以互动或转发片花的形式进行的协助宣传,这种碎片化和互动式的宣传方式有效扩大了节目影响力。

在议程设置上,巧妙将网友评论区引导到对中国企业家人格魅力的讨论。在该期节目财经频道微博内容讨论量累计1708条,绝大多数评论指向“钦佩中国企业家”,这契合了本期“传播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力量,展示中国企业风采”的栏目策划宗旨,传播目的保真程度高,也保持了传播的热度。节目播出后,500强榜单及其衍生话题成为网民关注的焦点,相关话题累计阅读超过3亿。

在网络传播的进程中,策划跟进内容,开展有关报道,把握传播的主动性,媒体很可能进一步引爆话题,将传播力最大化。

(二)把握内容的互动性

融媒时代是内容生产以用户为核心的时代。智能手机的发展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打破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在融媒时代,受众的反馈和互动的重要性急剧提高,甚至这种互动本身也产出着优秀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优秀的财经媒体必须找到受众最关心的话题,以适应时代的新颖形式,满足受众的参与和互动需求。这首先需要财经媒体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其关心的话题;其次需要主动和受众互动,形式可以是社交平台评论区答疑、发起投票、引导话题等,直接与受众讨论其最关心的财经问题。

2018年2月26日至3月5日央视财经频道播出的大型纪录片《大国重器》,首先抓住了受众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将纪录重点放在我国装备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创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背后的艰辛历程上,受众参与互动和讨论的热情高涨,舆论反响强烈,正面及中立态度呈现压倒性趋势。同时频道官微还联合中国中铁、三一重工、徐工集团等节目入选企业,通过网媒、微信及微博等多渠道与网友互动,吸引网友评论转发。还有网友主动参与到内容二次生产之中,自发将纪录片精彩片段转载至哔哩哔哩(B站)动画,吸引了大量年轻网民关注。

纪录片播出期间,舆论热点持续走高,其中网民热度明显高于媒体,在3月1日达到峰值,极高的互动量很好地促进了财经电视节目的二次传播,实现了传播效应的最大化。

(三)把握形式的创新性

当今社会的媒体内容消费主力军也是第一代互联网原住民,这类观众习惯于处理高密度同时也高重复度的信息,对内容产生兴趣和兴奋的阈值也越来越高。与内容形式跨度广、交流互动参与感强著称的网络媒体相比,传统提前录制按时序进行播放的电视财经节目很难赢取他们的关注。因此,注重频道节目形式的创新成了亟待考虑的问题。可以纵向创新,提高节目的制作水平和可看性,如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提高财经节目的观感、趣味度和受众参与感;也可以横向创新,扩大节目的传播方式,通过短视频、片花、公众号发文等形式,拓展节目的传播面。

在“科创板及2019陆家嘴论坛”的报道中,央视财经新媒体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互联网进行现场直播,晚间还同《央视财经评论》并机直播了嘉宾评述,线上累计播放量超34万。利用了频道深入一线的资源优势,加以新媒体直播这一高互动性形式,充分将财经电视媒体优势与融媒体时代的创新传播技术相结合。

2019年5月中旬,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互联网直播环节中开启了5G信号通道,技术上的升级,使画面清晰度有了明显提升,所带来的新鲜感也促进了网民关注度的提高。同时通过在微博端发布vlog产品、总结主席金句、制作特色图文科普等形式,多种传播媒介相互配合,合力吸引了更多受众关注。

(四)多渠道、碎片化传播

信息的碎片化传播趋势已经培养出受众多屏、多平台快速阅读文字和收看视频节目的内容消费习惯。供受众接收、筛选和消费的信息数以万计,受众在单个内容上停留的事件越来越短。在这种形势下,要克服传播劣势,财经电视节目必须得想方设法扩展频道节目的传播渠道和形式。

播出渠道上,除了在电视和自身平台播出以外,还可在优酷、腾讯等视频网站,年轻人聚集的哔哩哔哩(B站)动画、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投放,尽可能使节目抵达更多平台的下沉用户。

在传播形式上,利用碎片化传播的趋势,可以将节目内容以视频、图文结合、图片、文字、片花/小视频等多种碎片化的形式在各大合适的平台进行传播,以吸引到各界的广泛关注。

上文提到的纪录片《大国重器》《对话》栏目、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报道等节目无不采用了多渠道多形式同步更新的辅助传播方式,以微博、公众号文章、vlog、短视频等形式,将即时的碎片信息推送给受众,以适应融媒时代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

(五)在频道层面将“先网后台”制度化

“先网后台”模式,即网络平台先行播出,然后反哺电视频道,是随着媒介融合的快速发展应运而生一种创新性电视媒体播出模式[2]。財经频道通过两个方面的实践将该模式在频道层面制度化。

制作《网络传播力周报》,从频道总体舆情分析,到具体指标的汇总,再到重点案例的分析,确保及时跟进内容网络热度、及时反馈舆情,以检验频道多渠道分发效果。

重大事项网络首发,结合不同平台传播调性,统筹把握内容分发。例如,2020年《3·15晚会》推迟播出的消息,通过央视财经微博、客户端首发,消息带微博话题词发出15分钟后成为热搜词条,网民、媒体相继转发,迅速达到热度峰值。相较于电视播出窗口,重要消息网络首发时效性更强,灵活性更大;消息同时在当天的电视栏目中进一步播发,有利于照顾到多方面受众。如此一来,网络与电视相互弥补、相互贯通的手段,在融媒体时代更容易掌握传播的主动性。

四、结语

提高财经电视媒体的网络传播力,是媒介融合时代为了满足新时代受众的要求所必须迈出的一步。媒介融合本就是科技进步的产物。在本质上,提高财经电视频道的网络传播力就是推动传统财经电视媒体进行技术创新。在硬件层面,是对技术、人才、大数据和个性化推荐等的研究和投入;在软件层面,则是向碎片化传播、内容互动性、传播主动性转变和靠拢。

在媒介融合大背景下,财经电视媒体要积极参与行业竞争,正确看待自身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挑战背后的机遇。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试着进一步向平台化、产业化发展。如财经资讯自产自销的彭博通讯社,国内搭建跨媒体平台实现多元化盈利模式的第一财经等[3]。媒体技术创新和转型发展是一条必经之路,网络传播力的提高是其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陈少鹏.传统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J].青年记者,2012(2):63-65.

[2]刘婷,孙地祥.先网后台播出模式的发展与困境[J].魅力中国,2018(3):20

[3]胡清宇.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财经栏目的营收出路[J].声屏世界,2018,(5):98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3篇

网络电视(互联网电视、网络视频等),是指通过互联网向用户交付视频和电视服务,而不是通过传统的有线电视、电话线或卫星进行传输。目前,在北美,有超过2/3的互联网用户收看网络视频。而网络电视运营商Netflix最近几年的迅猛发展(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在2011年的某个时段,其市值将赶上美国最大的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更令传统电视服务提供商头疼不已,不得不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一在早先的防堵战略失败后,开始转向提供能够相互竞争的同类业务,如TV-Everywhere。但在三网融合的今天,仅仅提供同类竞争业务还远远不够,只有网络改造和业务创新并举,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目前,国内一些运营商已经开始网络电视运营的筹备和试点工作,为此我们特别准备了系列文章,拟就网络电视的业务和技术等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够起到些许借鉴作用。本文主要就网络电视的各种交付技术进行介绍,涉及到的技术和方案包括IP单播、IP组播、文件下载、渐进式下载、点对点(P2P)、播客(Podcasting)、内容分发网络(CDN)和混合P2P-CDN系统等。这些技术方案各有优缺点,即使是目前比较热门和成功的P2P、自适应渐进式下载和P2P-CDN混合交付方案。网络电视服务提供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服务特性,选择和部署相关的方案,并在必要时进行变通和修正。视频:突破互联网的短板

互联网是为连接持续时间相对较--短的应用,如网页的交付而设计的,承载庞大的视频文件,并向数量众多的(可能是数百万计)的并发用户进行内容交付并不是它的强项。承载+(几十K字节大小的)网页是相对容易的,但是要交付一部大小为一个普通网页100300倍的电影(好几个GB大小),则是另外一回事了。如果网页无法正确载入,只要单击刷新按钮,就可以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然而对于视频,有可能需要长达几个小时的持续连接时间。在电影下载或播放期间点击刷新按钮将重新启动下载过程,结果不言而喻。另外,视频交付也需要更大、更稳定的可用网络带宽。

如今,宽带互联网对于消费者而言,已经像电力、煤气等一样成为了日常必需的消费品。此外,它也已成为电台和电视节目,在卫星、有线和地面网络等传统的分发渠道之外一种有益补充。未来几年,互联网很可能成为向家庭和在旅途中的用户提供电台、电视和多媒体的重要手段,比如,在2009年12月通过BBCiPlayer观看视频的用户就达到了9400万次,而在2010年底英国家庭拥有的连接互联网的电视机的数量也将达到400万台。无论是互联网的骨干网部分,还是到用户家庭的接入网部分,其网络带宽都将越来越高,宽带接入的部署和普及程度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迅速扩大之中。一方面,网络提供高可靠和低延迟宽带的能力在不断提升和改善;另一方面,其传输成本则在不断下降。

目前的关键问题是互联网能否应付得住日益增加的网络流量?网络流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各种类型的视频内容在网络上逐步增多,包括现场直播、电影点播、“追赶电视”以及用户生成的内容等。在初步接受了低分辨率、小屏幕的视频内容之后,公众如今需要标清甚至高清晰度(高清)电视品质的内容,而且要求没有缓冲和延迟。同时,更优质的数字媒体带动了观众数量和他们收视时间的不断增加,而这种网络媒体消费的增长,给内容和网络服务提供商提出了各种重要的经济和商业方面的挑战。

相对于其他内容分发机制,无论是从服务质量、可扩展性,还是从成本方面来讲,互联网仍然处于落后的状态。互联网作为媒体传播渠道被普遍认为具有时延长、抖动和丢包等缺点,这导致了其需要重发机制,并且要在播放器端配有较大的缓冲区,因为互联网只能提供一个基于“尽力而为(Best Effort)”的质量保证,除非采取一些特别的配置手段。此外,为了覆盖众多的观众,服务商往往把视频分辨率限制在QCIF格式或CIF的级别。另外,互联网服务器也只能同时服务一定量的并发用户,而要支持大批观众对于内容提供商和广播公司而言其代价非常昂贵,因为互联网服务供应商(ISP)是按照每个码流的字节多少来进行收费的。

这种扩展带来的带宽费用问题意味着今天的互联网视频是一种非常昂贵的媒体,用户越多,其成本就越高。广播电视公司为此受到了惩罚,因为如果它们的内容很热门、很受欢迎,那么,它们就将不得不支付更多的内容分发费用,这也导致视频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至今尚未明确。

要想把互联网变成一个成功的内容传播媒介,广播电视公司和机构就需要:

★一种可靠的服务交付手段,如无毛刺、无中断、可接受的短延时和换台时间短等

★高品质的内容,例如,高清晰度电视、多声道音频、广泛的元数据等

★可扩展性,能够支持大量的、数以百万计的并发用户

★低传输成本

通过使用传统的服务器一客户端分配机制支持网络电视流媒体以及视频下载在全球已非常普及,而且目前已经部署了大量的商业服务系统。目前,流媒体业务在互联网业务种类中的流量增长最快,据思科的白皮书预计,截至2012年,在所有的互联网流量中,大约有90%的流量是与视频相关的。相对于服务器一客户端分发系统,使用一个对等(P2P)分发系统进行下载,特别针对现场直播的情形虽然已日趋成熟,但是还有众多的技术、业务和法律上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和改善。常见互联网媒体分发技术

在互联网上交付基于流媒体的业务,主要有两种基本的体系架构:客户端一服务器模式和点对点P2P模式。与传统的客户端一服务器模式相比,P2P模式的独特优势是它的可扩展性。以PPLive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P2P流媒体供应方案之一,其采用屈指可数的服务器,就能够分发大规模、现场直播的节目,比如,采用该方案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其并发用户数可以高达200多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声称,Octoshape的P2P流媒体技术方案在其对奥巴马就职演说的节目传播过程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P2P流媒体技术能够在大约700kbps的网速下,即使用户快速加入或离开网络,都能提供相当好的用户业务体验。

目前,P2P流媒体系统在世界各地都被广泛部署,如PPLive、PPStream和UUSee等大型流媒体系统,每个系统的用户人数都超过了100万。在一些互联网网络中,P2P流媒体流量正在成为其业务流量的主要类型,据中国一家主要的ISP统计,在2008年的流量高峰时期,由P2P流媒体应用所产生的流量超过了其骨干业务总流量的50%。还有报道称,像YouTube和土豆等主要视

频分发商正在尝试把P2P作为其网络基础设施的构件。在P2P流媒体技术日益融入全球内容交付体系的情况下,缺少开放的、标准化的P2P流媒体协议就成了互联网协议栈的一个重大缺失,多个类似但却私有的P2P流媒体协议造成了大量的重复开发和系统锁定效应。更为尴尬的是,如果未来把P2P流媒体技术整合到全球性的内容交付体系中时,这种缺失将会导致各种各样的困难。例如,专有的P2P流媒体协议就不能很好地与现有的内容缓存和其他边缘网络体系进行集成。

在互联网业务流量的争夺中,P2P也是喜忧参半。多年来,在宽带用户消费音乐和电影业务方面,P2P流量使得基于HT11P的业务黯然失色。而在2007年6月时,在北美的所有宽带业务中,HTFP流量却占到46%,而P2P应用仅占37%,造成HTYP流量激增的主要原因是YouTube基于HTIP的视频流媒体服务带来了天量人气。

在互联网中交付电视的技术,除了P2P和HTFP之外,还有些其他技术和方案,本文着重就这些交付技术和方案做些背景性的介绍。

★IP单播

★IP组播

★文件下载

★渐进式下载

★点对点(P2P)

★Podcasting播客

★内容分发网络(CDN)

★混合P2P-CDN的系统

1.IP单播

单播指的是一种点到点的网络通信系统,用于从服务器向一个客户端单独发送信息包的情形。服务器和客户端通过各自所分配的IP地址进行区别,至少在会话期间是这样的。对于每个额外的客户端在请求相同的内容时,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单播连接,同时它需要:

★信息包的另外一个副本

★在IP层建立连接

★把信息包打包进传输协议

★宽带的互联网连接(单独的音频应用可以是低速连接)

向每个用户单独发送内容副本,导致了数据传输量的成倍增加,同时,内容交付费用也与观众群体大小线性相关。

单播流技术使用单播协议向客户传输连续的数据流,要求:

>根据信道对数据量进行调整,特别是需要通过使用音频和视频的编解码器,根据客户端下行数据速率调整媒体编码后的比特率。

>使用流量控制和可选的纠错技术,要么使用TCP(如HTTP流技术所采用的)或在UDP之上的特别流媒体协议,如RTP/RTSP协议或其他专有协议等。

>客户端需要获取有关服务的信息,尤其是流媒体服务器的地址信息。

>客户端使用缓冲技术进行解码,选定编解码器和播放器输出并显示视频或音视频。

由于电视观众数量一般都比较庞大,因此服务提供商(如广播电视台)需要提供可靠、商性能的网络基础设施才能支持这样的服务,而这种基础设施主要是由流服务器和带宽设备组成。由于存在单点故障问题,因此对于经常采用的内容交付网络,需要在不同网络段复制节目流,以提供冗余备份。使用内容交付网络还具有经济和眭能方面的优势,在流量高峰阶段可以通过时间和区域的调度对业务进行分流。

2.1P组播

IP组播指的是一个点对多点的通信网络,用来把信息包从一个源节点发送到预定义的一组接收端(主机)中。网络路由器负责源节点和接收方间的路径优化,并在网内合适的点进行业务流量的复制。因为源只需要将每个数据包发送一次,该数据包就可以被任意数量的接收方收到,所以与单播方案相比,IP组播具有明显的可扩展性优势。

虽然组播是广播商可选的一种内容分发机制,但在今天只在少数网络段和自治系统内(AS)才能看到这种方案。虽然有网络域间的路由协议,而且大多数互联网交换节点和路由器也都支持组播,但是组播在互联网中的使用并不广泛,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在2000年左右,电信公司大量投资建设互联网基础设施,但是由于当时组播协议还不成熟,因此CDN提供商就采用了高速缓存的解决方案,如Akamai公司的CDN等。

>鉴于当时第—梯次(tier-1)的网络提供商相互之间不收费,而第二梯次的提供商就需要付费,考虑到电信公司之间的政治和财政问题,再引入组播则会使该问题更加复杂化。

>互联网服务供应商主要关心的是如何在它们管辖的网段内高效地分发内容,而并不必关心在整个互联网中分发的有效性。这也导致一些大的电信运营商(如西班牙电信和德国电信)在其网络域内采用了组播方案,但是在其他域中就没有采用组播方案。

最近几年,互联网服务供应商跨域使用组播的情况在不断地增加,这主要是由于IPTV三重播放服务要求造成的结果。

支持组播功能的路由器在OSI模型的第3层复制数据包。对于每个组播通信,必须有一个源lP地址,作为发送方,缩写为(s),以及一个群组地址,作为接收方,缩写为(G),其IPv4的地址范围在224.0.0.0和239.255.255.255之间。这两个地址的组合表达为(s,G)c组播数据包通过路由器转发到其他路由器,最后到接收方。路由器通过其成员名单知道其子网中的所有主机。成员列表由互联网群组管理协议(IGMP)定义,该协议目前有3种版本,其中IGMPv3在RFC3376中定义,而且向后兼容。IGMPv3管理成员间的关系查询方法,包括General-Query,Group-Specific Query和Group--and-Source-Specific-Query等。接收方通知路由器,其希望加入或脱离某个群组,路由器把这些源过滤数据保存在它的成员关系报表中。

单播路由关心的是数据包的去向,而组播路由则关心数据包来自哪里。为了实现向特定分布的接收方的有效路由,需要构建所谓的分布树,根据多个接收方的组播路径来形成树形拓扑结构,可能的方法包括Spanning Tree、Source Trees和SharedTrees等。后两种方案更加灵活,应该优先采用。转发机制基于路由协议,路由协议定义了转发和丢弃组播数据包的规则,从而可以使得路由器能够建立发送方(s)和组播组接收方之间的树型关系。域内路由协议,又称为协议独立组播(PIM),在其稀疏模式SparseMode(PIM--SM)版本中使用得最为广泛。PIM-SM可以完成以下功能:

★构建和拆除分发树

★需要一个显式的路由器消息表示愿意加入

★使用外部提供的可达性表来建立转发拓扑结构

PIM-SM内有—个中央路由器,称为中心交会点(RendezvousPoint,简称RP)c某个主柳通过询问它的路由器(第一跳路由器Fhtst-Hop--Router)而加入一个组,此路由器又把该信息登记到RP中。PIM-SM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所谓的PIM-源特定组播(Source Sp础c

Mulfcast,简称SSM),在RFC3569中进行了定义。PIM-SSM可以直接发起—个特定源组播分布树来找出最短路径,并不需要—个RP的支持。

源特定组播基于PIM-SSM和IGMPv3,代表了目前组播技术的最新发展。互联网编号分配机构(IANA)为SSM预留的IP地址范围是232.0.0.0/8。

在OSI参考模型内,必须特别注意:在第2层,28位的组播lP地址范围不能明确地映射到只有23位的以太网组播地址区间;同时,第4层只支持UDP。此外,还存在一些实际问题,如在家庭网络环境中缺少便宜的组播路由器,无线(WiPi)组播网络还有一些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等。

3.文件下载

主机之间的文件传输是计算机网络最古老的形式,占到了当今互联网业务的绝大多数。作为应用,它具有的特点是内容接收方能够对内容进行多次消费、复制和重新分发等。从协议角度来看,它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从传统的FTP和HTTP下载,到第一代的点对点对等协议(如Napster),再到目前处于领先的基于群(swarm,如BitTorrent等)的下载方式。

组播文件传输协议同样也存在,如FLUTE(同e Ddivery overUnidirec(ionalTransport,单向传输的文件交付),但并没有得到广泛的部署和使用,其原因和限制组播技术使用的原因基本上相同。

4.渐进式下载

渐进式下载是一种使用标准Web服务器的简单HTTP文件下载方式,一旦有足够的数据下载并保存到内存后,就立即启动媒体播放。因为媒体文件是保存在高速缓冲存储器或其他存储空间内,因此很容易实现各种Trick Mode(特技模式),如暂停、倒退和快进等。渐进式下载不需要太大的带宽,但毫无疑问的是,在媒体文件能够播放之前,较慢的下载能力意味着需要较长的下载时间。

渐进式下载的最大优势是成本效率高,无需使用特殊的流媒体服务器,能够很好地适应现有的基于互联网的内容交付网络。但是渐进式下载也有自身的缺点,就是可扩展性差。

目前,一种被称为自适应IglTP的流技术正在兴起,并被多家公司采用,这些公司包括微软(Smooth-Strcaning)、Adobe.、苹果和MoveNetworks等。该系统的运作和流技术类似,但基于HTIP渐进式下载方案,由—个系列长串的非常小的渐进式下载系列构成。目前,自适应H3TP流技术正逐渐成为P2P技术的主要竞争对手。

该方案目前已经获得了显著的商业成功,这也主要得益于其低门槛。

>兼容现有的HTYP网络基础设施,如CDN等。

>没有防火墙、NAT、RTSP协议兼容性的问题。

>根据不断变化的网络条件和设备的处理能力,平滑地调整内容质量。

>客户端不需要下载超过它实际消耗所需要的量。

>快速启动一从低质量的流开始,根据网络情况逐步提升质量,直至填满缓冲区为止。

>能够提供更好的质量,因为它可以使用整个可用带宽。

>非自适应流媒体系统会强制客户端选择一个固定的比特率,而且其必须低于可用带宽,自适应的HTTP流技术则没有这个限制。

自适应HTYP流系统目前已被开放IPTV论坛(OIPF)采纳,并处在标准化的进程中。目前,OIPF主要忙于选择最合适的封装格式(如MPEG--2 TS),并正在定义一个客户端显示列表(manifest)。

5.点对点(P2P)

P2P系统已经证明了其有能力在互联网中提供大规模的内容分发,而且重点研发工作也已从文件共享转到了如何在P2P网络上为实况节目进行流媒体交付,如直播电视等(点对点IPTV)。在BitTorrent和eDonkey等P2P体系架构的启发和激励下,目前已有大量的P2P网络电视应用部署在互联网中。不同于传统的客户端一服务器体系统,P2P网络中的某个节点可以通过其他的对等节点为其提供服务,因此随着对P2P系统的需求不断增长,网络容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使得P2P应用便宜而且扩展性更好。

在P2P网络中,各种对等节点自己组织形成网络,该网络是由各个短暂用户组成的——对等节点可以随时加入或离开网络。对等节点上传文件给其他节点,并从其他节点下载文件,因此每个客户都是一个潜在的服务器(反之亦然)。由于参与P2P网络的节点也贡献了一些计算资源,因此从硬件、带宽和磁盘空间等方面来讲,这种系统将随着对等节点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展。随着更多的对等节点加入到P2P网络,它们同时也增加了下载和上传的系统容量。

目前,市场上有许多P2P网络可用,每个网络都有其相应的协议,这些协议需要定位内容、对查询请求进行路由以及查询响应等。尽管有所不同,但是所有的P2P协议必须遵循以下3个步骤。

>通过发起搜索,定位内容;

>根据收到的答复,选择节点进行内容下载;

>发起下载请求,当下载完成后接收响应。

在点对点领域,有不同分类的P2P网络,范围从完全集中式到完全分散式(分布式)。完全集中式的网络包括Napster和Seti@Home,而Freenet和Gnutella则属于完全分布式的。Napster网络采用了一个中央索引服务器,它知道哪些文件在哪些客户那儿,所有客户端向这个索引服务器发送搜索请求,对内容资源进行定位。Freenet和Gnutella则是把共享资源的数据库分布到网络中的各个客户端中,因此就不再需要中央服务器了。 Gnutella使用分布式(decentralized)搜索和下载算法,各种对等节点的叠加(Overlay)是动态构建的,而且查询仅分布在部分的叠加层,并可通过邻居节点把查询按照一定半径范围进行转发。随着查询数量的增加,将导致节点上负载的线性增长,因此Gnutella的扩展性不好。为了处理扩展性问题,分布式哈希表(DHT)方案被提了出来,其通过把对等节点组织成结构性的叠加网络来减轻查询路由负荷太重的问题。由于P2P的节点不断地加入和离开网络,因此散列数据结构需要定期更新。有些P2P系统(如Kazaa)依靠“超节点”来保留有关对等节点中的数据信息,并且所有相关的查询都是发送给“超节点”的。

6.Podcasting播客

播客是文件下载的一种变种,通常(但不限于)是传输下载文件到便携式媒体播放器中。

播客可以让互联网用户选择节目内容,一旦该节目有了更新之后,播放器可以自动接收最新的内容。这就好像订阅杂志,每星期都有杂志被送上门一样,人们需要订阅播客服务,而且订户的电脑将定期轮询其订

阅的节目内容,并自动下载所有更新的内容。往往是通过负责下载内容的同一应用程序,可以把内容自动复制到便携式媒体设备中,这样用户就可以利用便携式设备,随时随地聆听或观看节目内容了。

订阅采用1LSS(Really SimpleSyndication)协议,订阅下载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文件传输协议,包括P2P协议等。一些“Podcmcher”软件程序包,如Miro和Juice等,能够接收包含TorrentEnclosur的RSS源(Feeds),这种应用也被称为“Torrentcisfing”。但应该指出的是,这些播客源与播客的正式定义不兼容。也有选择添加RSS功能到BitTormnt客户端的做法,如uTormnt和Vuze等。另外,一些网站,如www.mininova.org提供了多种播客源,可以使用RSS来订阅它们。

附图是一个BT客户端uToem,它就集成了RSS。

7.内容分发网络

目前,互联网似乎正在经历一个阶段,该阶段与20世纪50~60年代构建全国性电视广播网络的阶段非常类似,而且具有相同的网络演进特眭。例如,在部署区域}生的广播发射机时,希望在尽可能靠近观众家庭的地方部署,以确保他们能够接收到高品质的电视信号。今天,许多网络服务提供商正在做着相同的事情,正在构建一种被称为内容分发的网络(CDN),并在网络服务区域边缘上部署内容缓存服务器,这种网络的目的就是希望把内容送到离最终用户更近的地方。

内容分发网络是一种在互联网上通过网络把计算机连接在一起的系统,系统中的设备能够彼此透明合作,向最终用户交付内容,其最常见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内容交付的性能、增加扩展性和提高成本效率等。战略放置的服务器的容量总和可以比骨干网络的容量更高,因此这能让其支持的并发用户数量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如果骨干网容量为10Gbps,而中央服务器的能力为100Gbps,那么整个系统的交付能力还只能为10Gbps,但是如果把10台服务器放在到10个边缘位置(节点),则系统的总容量可以达到10×10Gbps=100Gbps。

战略性部署边缘服务器可以减少在公共对等节点、私有对等节点和骨干网之间互联通信昕带来的负载,从而可以释放系统的容量并降低内容交付的费用。由于不是把所有流量加载到某段骨干网络或某个对等链路上,因此CDN可以将流量进行重定向到相关的边缘服务器中,以便卸载这些流量。

由于边缘服务器通常放置在最终用户附近,因此内容交付所需要经过的网络跳转就更少,其结果就是延迟更低、交付速度更快,而且最终用户可能遇到的网络抖动、网络峰值和浪涌的情况也较少。另外,它还能够改善节目内容码流的质量,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可靠性的提高,允许CDN运营商以高QoS、低成本和低网络负载交付高清品质的内容。

当前的CDN可以动态分配内容资源到战略放置的冗余核心备份或边缘服务器中,它们可以自动根据服务器的可用性提供即时的用户重定向功能。一个CDN系统即使是在大面积断电、出现网络或硬件故障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保证100%的可用性。另外,目前的CDN技术为媒资交付和网络负载提供了更多的控制,可以针对客户进行容量优化,提供实时负载和统计信息视图,发现哪些内容是热门的并显示活跃地区,还可以报告确切的客户观看细节等。

CDN节点经常被部署在多个骨干网络中,这些节点相互合作,以满足最终用户对内容的请求,透明地移动内容以优化内容交付过程,带来减少带宽成本、提高最终用户体验或增加内容的全球可用性等优点。需要指出的是,组成CDN的节点和服务器的数量可以不相同,这主要取决于具体的CDN体系架构。例如,有些CDN系统可以具有几千个节点,并且在许多跨网段区域部署了数以万计的服务器,而有些公司则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内容请求一般是根据算法导向那些按照某种度量指标最佳的节点。选择的方法可以是从发出请求的客户到所选择的节点具有最少的网络跳转,或者是所需的网络传输时间最短。同样,在优化网络跨越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而如果需要优化成本,那么就需要选择最便宜的位置。在理想情况下,这两个目标会趋于一致,因为最接近用户的服务器可能在服务成本方面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并且很有可能与最终用户位于同一网络段中。

内容交付网络扩大了端到端传输网络的能力,可以在其上分布各种智能应用。CDN网络还采用了许多为优化内容交付而设计的技术,如与底层网络紧密集成的叠加技术、使用网络高速缓存(Web Cache)、服务器负载均衡、请求路由和各种内容服务等。

>网络高速缓存要在尽可能靠近用户的地方存储热门内容,因为通过这些共享的网络设备可以降低整个网络带宽的需求,减少服务器负载并且改善客户端的响应速度,因为所需的内容已经被保存到了距离用户很近的高速缓存中。

>服务器负载均衡使用一个或多个4~7层的交换机,这种交换机也称为Web交换机、内容交换机或多层交换机等,用于在多个服务器或网络缓存间共享流量。其中,交换机被赋予了单一的虚拟IP地址,流量一旦到达交换机,就被导向与交换机相连的一个真正的网络服务器中。这种方案具有负载均衡、增加总容量、改善可扩展性等优点,而且还能提供更高的系统可靠性。

>内容集群或某个服务节点可以采用一个4~7层的交换机,在网络内的多个服务器或网络缓存之间实现负载均衡。

>内容请求路由是把客户端的请求导向最能够满足其要求的内容源,可能会导向离客户最近的服务节点,或者是最具服务能力的节点,这一过程可以使用GSLB(全球服务器负载均衡)、基于DNS的请求路由、动态元文件生成、HTML重写和“anyeasling”等多种算法来路由用户的请求。

简单的CDN需要手动进行内容资产的复制。早期的CDN系统使用了主动的网络缓存和全球性的硬件负载均衡器;而当前的CDN则使用廉价、简单的边缘服务器和智能中央CDN管理技术来动态分发内容资产。

目前,有多个协议包可用来访问分布在内容网络中的各种服务。之前的ICAP(互联网内容适配协议)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为互联应用服务器提供了一个开放标准;最近定义的是开放可插拔边缘服务(OPES)协议,其定义了OPES服务应用,可以驻留在OPES处理器中,或在一个服务器中被远程调用执行;LSI(Edge SideIncludes)是一种小型的标记语言,用于边缘水平的动态内容汇编。对许多网站而言,具有动态生成的内容非常普通,这些动态内容可能来源于目录或论坛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也可能是由于需要个

性化的缘故,这就为缓存系统造成了麻烦(因为缓存的内容最好是不变的,这样便于在不同的用户间共享),为此许多公司走到了一起并创建了ESI。

8.混合P2P—CDN系统

点对点网络(P2P)正日益与CDN一起组合使用,共同为用户交付内容。混合P2P--CDN系统被认为是传统CDN内容交付服务的一种扩展,当系统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分发高度有吸引力的数据时,比如像一个热门肥皂剧的最新剧集或某些软件的补丁/更新时,P2P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与传统CDN技术相比,如果需要交付相同数量的数据,那么CDN提供商就必须支付相当数量的interpeex费用(跨网段对等服务器之间的流量费用)c但是,“长尾”类型的资料则不能从P2P交付方式中受益太多,因为要取得对传统发布模式的优势,支持P2P功能的CDN系统必须要强制把数据存储缓存)在对等节点处,而这对用户来说并无好处,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少会使用这种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P2P方案不只限于低带宽情况下音频视信号的分发。在点对点技术中,不存在什么技术限制、固有的低效率或设计缺陷,阻止其用来分发全高清音视频信号,只是有一些环境因素,如低上传带宽、消费电子设备计算能力较低等,阻碍了高清资料在P2P-CDN网络中的广泛使用。

波兰国家电视台(Telewizia PolskaSA)进行了多个实验,在公共互联网上交付多个实时的S00bps和1.5Mbps基于微软WindowsMedia的同步并发够媒体流。这些实验证明了限制P2P交付系统的因素是对等节点的上传能力,因为在DSL环境下,其上传能力往往只是其下行带宽的1/4,甚至是1/16。

目前,由于P2P分发技术中缺乏对于QoS的支持,很多公司和机构对此还有一些顾虑,但是目前P2PNext联盟正在研究和开发与QoS相关的技术和方案。

小结

本文是网络电视系列文章之一,着重介绍了目前互联网中电视和视频业务常见的交付技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作者后续有关网络电视的系列文章。另外,作者正在撰写《网络电视的技术和服务》等相关行业研究报告,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与作者联系。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首先就目前国内广电行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网络安全问题,接下来就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以及所涉及到的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原理进行阐述,希望可以为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人员带来有效帮助,提高广播电视网络安全水平。

【关键词】网络安全;广播电视;面临威胁;构成分析;技术原理

On the safety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network

Wang Zhui

(GuiZhou BC & TV Information Network Co., Ltd.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  550081)

key word: network security; radio and television; Facing threats; Composition analysis; Technical principle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大家对于精神生活便有了更加多元化的追求,而广播电视作为国人重要的精神娱乐生活方式,在近几十年以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与此同时,该行业所面临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变得越来越严峻,针对网络安全问题的处理,将会对该行业的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必须要引起该行业从业者的高度重视。

1. 中国广电行业发展状况概述

因为早期中国的广电节目传播途径比较单一,以及存在有技术限制,所采用的监控技术基本上均为人工检测或主观测评的形式,这一监测方式效率较为低下。

从2000-2010年这一时期,互联网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广电行业中所涉及到的各类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开始进行深度结合,让大量先进技术在这一时期出现,对于我国广电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这一时期当中,中国使用的广电网络安全监控技术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自动监控技术在我国一些省级广播电台或者经济较发达地区中开始逐渐被使用,但是在全国大部分城市当中,仍旧采用人工监测的方法。

从2010年至今,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广电网络也更为复杂,大量先進广电媒体技术和广电设备在国内得到推广普及,在这一时期国内广电网络的层级结构发生巨大变革。由原来的SDH网络传输形式,转变成了ATM交换传输网、IP网、HFC网络等多种网络并存的广电网络传输形态,并且无线信号的传输效率也得到了显著的加强。时至今日,广电行业信息传播的基本形式为:各级广播电台把光信号转换成无线信号,依靠无线网络、光缆传送等途径,将广电节目传送到用户的机顶盒等接收端,接收端依靠光接收设备把数字信号转换成对应的图像、声音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种传播方式中,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对广电系统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

总的来说,广电网络是一个覆盖多个产品链接的网络系统,在国内的广电网络中,具有建设规模庞大,结构较为复杂,并且和多网络之间存在兼容关系,所以,对广电网络进行安全监控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保障广电网络发挥其价值的前提。

2. 国内较为普遍的广电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2.1 中断

中断是最为常见的国内广电网络安全威胁种类,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种:第一是非法闯入者依靠相关的网络技术方法,终止信号在光线上的传送,或者在接受设备处建立拦截,由此对信号传送造成影响;第二是对网络中涉及到对应用户的光纤发动攻击,光纤在受到物理损坏后便不能再进行光信号的传播。

2.2 非法篡改

非法篡改现象,一般经常出现在我国的部分大型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政府部门当中。不法分子利用广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传播途径发生变化的时间节点,把一些非法信号插入进正常传播的广电信息之中,由此实现对广电信息的篡改。

2.3 伪造

同非法篡改类似,伪造同样是利用广电节目的传输过程中,信号的转换时间空隙,将非法信号和正常信号在网络信息中进行替换,并构建相关的链接,让这些非法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被伪装,躲过监测,并在输出端进行播放,以达到不法分子的某种目的。

3. 当下国内广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分析

整体来讲,针对广电网络进行安全监控,其根本目的是对广电网络当中的传输信号进行实时监控并辨识,由此判定网络中的广电信号的来源是否合法,并及时针对网络中的一些非法信息或造成的广电网络故障进行处理,让广电网络处在相对稳定的工作状态,因此,对广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构成进行了解,是做好网络安全监控工作的重要前提,经过总结,国内广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主要包含以下部分。

3.1 广电前端监控主机

该设备可以对广电网络当中的传输信号开展鉴定,同时找到其中的非法信息并进行清除。广电前端监控主机能够对接收终端的监测设备进行管理,由此以达到整体调控的目的。

3.2 信号判定插入设备

该设备的功能是对网络中各信号进行溯源,在广电信号正式来到广电网络以前,均会对所传输的广电信号进行识别标记插入,再把电视信号传输到信道之中。在信号传输环节,若未对信道之中的光信号设置有效的保护方法,光信号便非常有可能受到不法分子的攻击,但是伴随着信号判定插入设备的使用,可以优先针对网络当中的合法信号与非法信号进行辨别,由此保障光信号在传输环节始终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3.3 信号终端检测装置

该设备的功能是针对到达接收端的广电信息信号开展检测,对电视信息进入到通信道以前所插入的识别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查,对信号的真实性进行二次检验,并且,该设备还会对网络传输背景下所传送的数据进行记录,让广电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得到有效保障。如果该设备在检测环节发现存在有问题,便会立即发出警报,由广电行业工作人员开展下一步的处理。

3.4 信号反馈检测设备

该设备的作用,是针对信号开展实时监测并进行记录,把对应的信号传输至广电前端。值得注意的是,该设备还可以依靠无线传输的形式来实现对信息的回传功能。

4. 国内主流广电网络安全监控技术介绍

4.1 身份认证技术

在国内广电网络日常运行过程中,身份认证为一种较为简单同时也最具效力的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它的原理是凭借对操作人员进行身份认证,针对不同级别的操作者,管理人员会赋予该操作者对应的权限,由此保证广电网络始终处在一个安全且稳定的工作环境当中。值得注意的是,在当前科学技术背景下,国内广电网络针对员工的身份认证开始更多的使用到了生物识别技术,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等,这些生物特征都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不法分子很难进行模仿,因此身份识别技术在保障广电网络安全工作当中,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2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就是针对操作人员的网络登录IP进行监控,即所有用户在登录广电网络的过程中,都会留下网络IP,该技术就是对用户IP进行严格监督管理,依靠判定具体的IP和IP范围,来控制用户对广电网络的使用权限,地理信息技术可以针对广电网络系统的硬件设备与网络本身开展全方位管控,让正常用户在登录设备时可以最大限度预防受到广电网络安全威胁,让广电网络可以长期处在相对稳定的运行状态当中。

4.3 数据库技术

依靠此项技术,可以对我国广电网络中的数据群进行科学化管理。在广电网络系统针对数据进行收发的过程当中,数据库的作用是针对收发信息进行记录、存储以及管理,虽然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信息处理量表现出逐年递增的态势,但是凭借数据库管理技术,仍然可以最大限度提升对广电网络数据的处理效率,依靠数据库的使用,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筛查出其中的非法信息,并对其进行溯源,这对打击依靠广电网络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将会带来巨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显著提升国家广电网络系统的净化能力,避免错误信息、非法信息在广电网络当中的任意流通。

4.4 入侵检测技术

该技术的原理,是迅速发现广电网络当中的入侵信息,并及时向安全人员作出警报,最大限度保障广电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当下,在国内广电网络系统当中,入侵检测技术都是一种使用非常广泛的安全保护技术,一般情况下,会依靠电脑硬件和软件一并实现安全防护功能。入侵检测技术在广电网络当中所体现的主要功能包含有:檢查广电网络系统存在的漏洞、对用户的网络使用行为进行监管、对操作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校验、检查系统中是否存在有不安全因素等。时至今日,入侵检测技术已经成为了广电网络系统当中最为高效直接的安全监督管理技术,能够抵御60%以上的网络入侵行为,并及时针对一些典型的网络入侵行为向工作人员进行警报,由此提升广播网络电视的安全性,快速寻找到广电网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让广电网络始终处在安全稳定的运行状态当中。

4.5 病毒防护技术

实际上,在互联网系统当中,网络病毒都是非常常见的非法入侵方式,在广电网络中也不例外。所以,在日常进行广电网络安全监控分析工作当中,针对网络病毒的预防同样是工作中的一项重点。而病毒防护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预防网络病毒对广电网络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保证网络中各类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另外,由于国内广电网络涉及范围较广,同时与其相关联的系统种类繁多,非常容易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强化针对网络病毒的预防工作,例如建立广电网络防火墙,安装业内优秀杀毒软件,建立科学的网络病毒预防体系。

5. 结束语

整体来讲,广电网络安全监控技术是保障我国广电网络正常使用,并且不受到外界非法入侵的一道重要屏障,因此相关岗位工作人员必须要将广电网络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当作工作中的重点,通过多元化的技术手段使用,提升广电网络的安全性,让广播电视行业在我国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让广电行业得到更加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杨柳淞.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分析[J].科技传播,2019,11(22):64-65.

[2]高哲文,林远江.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探析[J].科技传播,2018,10(14):76-77.

[3]张劲春.试论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J].电视指南,2018(08):231.

[4]王芳.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技术探析[J].通讯世界,2017(04):92.

[5]李红艳,李东东.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安全监控系统技术方案[J].西部广播电视,2015(08):246.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Red5是开源的flash流媒体服务器,基于Red5可以实现具有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等功能的网络教育电视台。首先,对网络教育电视台进行系统分析和功能设计;其次,用与Tomcat集成的方式搭建Red5流媒体服务器,Flash视频播放器的选取与参数设定,基于Red5实现网络教育电视台直播和定时广播;最后,实际运行效果表明,基于Red5的网络教育电视台能高清流畅地对校内外直播、点播和定时广播。

【关键词】Red5流媒体服务器;直播;点播;定时广播;网络摄像机

网络传输数字电视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电视的出现与普及极大程度的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满足了人们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在三网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是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应用EOC技术能够有效控制造成成本,提高改革效果。本文主要分析EOC技术的工作原理与EOC+OPEN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应用。

【关键词】EOC技术;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EOC+OPEN技术;应用

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与互联网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与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三网融合背景下,为了满足人们对有线电视网络越来越多样化的需求,进行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是必然的。有限电视网络宽带接入技术工作组颁布了《面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电缆接入技术(EOC)需求白皮书》,详细简述了EOC技术的有线电视的宽带接入网系统结构、应用类型与业务类型。分析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具体应用,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加快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改造进程。

一、EOC技术概述

EOC技术最早在欧洲被提出,一般将这种技术分为无源EOC与有源EOC两类。无源EOC指的就是在传输过程中保持太网信号的帧格式不变,这种技术在具体应用中比较少见。有源EOC是现在主要应用的EOC,这种技术就是在用太网原有的信号进行调制调解处理后,再通过同轴电脑传输的技术与解决方案,这种技术将原有信号传输的帧格式改变了。

(一)EOC传输技术的工作原理

EOC传输技术主要是利用有线电视信号在111~860MHz频率传输与基带书数据信号在O--20MHz频率传输的基本特征,将两者融合在同轴电缆中进行数据传输,并且两者互不影响,将电视信号和数据信号利用合路器与有线电视网络传送给用户,再用户端利用分离器将这两种信号分开,并分别接入相应的终端设备。

EOC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通过二四变换、高低通滤波两部分实现。采用基带传输的方式,楼道端与用户端都是无源设备,用现有的以太网技术主要是收发两对线,同轴电缆属于一对线,因此在无源滤波器中要将四线转换为两线。

(二)应用EOC技术的技术优势

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优势:(1)EOC技术比较简便,是一种即插即用的技术手段,这种技术的优势就是用户不用在客户端上进行专门、复杂的调试,只需要连入网络就可以享受资源;(2)用户端设备是无源设备,有效解决了有源设备在使用中对环境较高的要求,打破了环境限制;(3)EOC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有线电视现有的网络资源,维护起来简单、方便,维护成本也比较低;(4)利用该技术的网络建成以后为用户提供了10Mbps全双工宽带,能够更方便、快捷的为用户提供网络资源。

二、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中的具体应用

(一)EOC+OPEN技术

EOC技术目前在我国的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既能够单独使用,也能够和其他技术结合使用。根据实践应用分析,目前我国的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EOC+OPEN技术的应用是最为广泛的,也能充分发挥EOC技术在双向网络中改造中的作用。EOC+OPEN技术主要是融合了EOC技术与OPEN技术的特点,充分的利用了有线电视网络中原有的光纤资源,这种技术组成的网络符合原有的HFC网络结构,有利于实现数据业务与电视回传业务;当EOC头端设备接入到EPON系统中,能够充分利用原有的同轴电缆,在不改变原有的网络结构中实现有线电视网络与宽带网络的双向改造。

EOC头端设备被设置在小区有限电视光接收机之后,混合光纤收发器传来的数据信号和有线电视信号光接收机传来的电视信号相互调制,再通过原有的网络把混合后的信号分配给各家各户,用户家中的任何一个有线电视接口连接EOC终端设备都能实现电视用户的宽带接入业务与互动电视业务。

(二)EOC+OPEN技术充分利用原有的HFC网络

利用EOC+OPEN技术改造有线电视的双向网络,通常是在有线电视原有的HFC网络的基础上,成立一个HFC-EPON双光纤系统,在这个光纤系统中,EOC终端始终处于最关键的地位,这要比单光纤EPON系统的造价要低很多,这样就有效的控制了成本,同时也能够充分地利用HFC网络中的同轴电缆与分支分配器的结合功能,提高网络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现象。EOC技术与EPON技术目前在我国已经发展为相当成熟的网络技术,利用该技术手段改造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结构,难度相对较少,同时也达到了降低改造成本与改造工程的工作量的目的,也缩短了双向网络的改造时间。

(三)应用EOC+OPEN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中的可行性分析

1.顺应了综合业务发展的趋势

应用EOC+OPEN技术进行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顺应了综合业务发展的趋势,可以符合用户的不同需求,也满足了不同业务对宽带的多种需求,这种差异化的服务保障了有线电视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有利于促进三网融合的发展。

2.运行于维护成本较低

在有线电视的双向改造中,涉及内容广泛而复杂,所以在选择技术改造中要遵循成本低、性能高的原则,利用EOC+OPEN技术充分满足了上述需求,对环境的要求也比较低,并且采用单芯组网的方式也能节省主干光纤资源,也便于网络维护。

3.宽带容量大且性能稳定

应用EOC+OPEN技术可以将主干的千兆宽带传送给各个楼栋,为每家用户提供10Mbps的宽带,以便满足用户不用的需求。另外,由起点到多点这种结构形式使扩容具有灵活、便利的优势,能够迅速的为用户提供双向业务。利用EOC+OPEN技术可以通过基带数据传输方式取消户外电缆网,有效防止了噪声的产生与电磁波的干燥,提高了宽带性能的稳定性。

三、结 语

改造工程采用EOC+OPEN技术手段改造后,用户在通过EOC终端的电视端口收看电视节目时,可以通过EDC终端的FE端口访问互联网,并观看互动电视。EOC+OPEN技术手段有性能稳定、成本较低的优势,是我国未来有线电视双向网络改造的发展趋势,能够保证我国有线电视双向网络的稳定性与经济性。EOC技术无论是有源EOC还是无源EOC都可以同电视原有网络HFC网络叠加使用,在叠加使用中能够实现快速建网的目的,改造成本低廉,能够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利用EOC技术提高了双向网络的改造水平,有利于实现三网融合,以便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实现电视的网络化,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稳定的网络服务。

参考文献:

[1]刘红艳.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中的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4.

[2]何敬红,汪海.EOC技术应用实践[J].《电视技术》,2011.

[3]闫军屹.EPON+EOC技术在有线电视网络双向改造中的应用[J].《电子世界》,2012.

上一篇:农民学员远程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人力资源合理配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