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

2024-03-25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1篇

摘要: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对体育的认识与参与情况,探讨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意识薄弱、文化层次、经济收入制约以及政府体育管理服务缺失,是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的主要根源。就此基础上,对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的出路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

我国“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作为城市边缘群体的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为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付出了巨大贡献,却很难分享到与之对等的公共体育服务,农民工文化体育,心理健康,体质健康是值得我们深思的社会问题,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对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体质健康水平,增进身心健康,减少犯罪,丰富业余文化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新生代农民工是指来自农村的1980年以后出生的户籍身份还是农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并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来源的进城务工人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则是指处于城市弱势群体的农民工,不仅缺失基本的体育权力和体育利益,也无法参与和影响体育政策的制定,因而,始终处于体育事业发展中一个非主流的地位。所以,农民工体育边缘化也是社会制度、经济、文化、教育、空间等对农民工的排斥在体育领域的一个客观反映。

1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的概况

1.1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了解

1995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我国政府为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健康水平的纲领性文件。全民健身计划到2010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程度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3%完全不了解,37%不了解,22%一般,12%了解,6%非常了解。说明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认识了解非常薄弱,这一人群很少去关注国内相关政策,导致新生代农民工该享受的对等的公共体育服务缺失。

1.2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人口及体育参与频率比例调查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它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调查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人口的比例,可直观体现我市这一特殊人群的体育参与现状。表1调查显示,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受、方者中,男性体育人口高于女性,男性体育参与的时间和频率明显高于女性,但是总体数据显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情况的大部分处于偶尔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状态,体育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

表1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参与体育锻炼的频率体育活动的次数男性/人(%)女性/人(%)总/人(%)

1.3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动机

在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中,据表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年龄为2l岁,其中16~20周岁的占36%,21~23周岁的占40%,23周岁以上的占24%。根据调查研究数据分析,受访的新生代农民工大部分对体育基本知识和体育价值观念认识不清,认为没有必要参与体育锻炼。对于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锻炼参与目的的主要问题渊查中发现,体育参与是为了娱乐占首位,为了结交更多朋友次之,为了强健身心仅占第3位。这说明了8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意识薄弱,无形中影响着新生代农民身心健康的发展。对城市产业发展的后备主力军也有着间接的影响。

1.4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内容形式

受文化程度和经济条件制约以及身份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的内容形式所呈现出来的主要以低碳、无资金投入或者资金投入极少的运动项目为主,如散步、慢跑以及城市广场开放式球场、健身器械等。他们参与的形式内容单一,对体育项目参与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只要能达到出汗和娱乐的目的即可。

1.5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水平

据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消费情况调查显示,对于体育类报刊杂志、体育彩票等相关实物型体育消费,35.1%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从未买过,28.6%不购买,15.6%偶尔购买,20.7%介乎于购买和经常购买。说明63.7%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对体育报刊杂志、体育-彩票的需求量并不大。体育服装鞋帽的消费中可看出,购买的消费水平明显高于体育报刊杂志、体育运动器材以及体育场馆消费。说明体育服装购买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较切合实际需要,而其余的项目需求明显不大。

2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存在的问题

2.1自身因素

2.1.1经济特区新生代农民工特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渊查显示珠海市特区新生代农民工更倾向于选择较体面、较安全和有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除了看重收入,他们更加注重于积累阅历和精神文化财富、扩展人脉和提升综合素质、居住环境和休闲娱乐、成就感和归属感等有关联的愉晚氛围。

从珠海市经济特区新生代农民工真实生活情况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存在着收入差异、权益保障、身份认同及公共服务的4大现实困境。而他们的体育参与和体育文化也就恰恰直接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

2.1.2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据《工人日报》报道,我国几乎所有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强度在3级或4级。其中,3级为餐饮业,4级为建筑业,根据渊查统计显示,当前珠海市有49.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工厂临时工,31.5%在服务领域工作,如小商品买卖、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18.6%从事装修业、收废品、保洁员。所从事就业类别基本上属于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高强度、低收入的职业。工作时间普遍较长,每天工作在8h以内的只占3.6%,有60.9%的新生代农民工每天要工作在9~1lh,还有35.5%的农民工每天的工作时间在12h以上。他们为了挣更多的钱,只好加班加点。如此长的工作时间和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使得他们在干完一天工作之后,又困又累,根本没有闲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

2.1.3受文化程度影响体育参与意识薄弱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缺乏受教育的机会,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体育知识的了解绝大部分只是停留在健身的层面上,对体育的其他作用与功能缺乏认识,较多新生代农民工错误地认为生产劳动可以代替体育活动,有的甚至认为体育锻炼还会影响生产劳动,还有他们中占多数的青年,自认为身体强壮,比较容易忽略自身的身体健康。这一群体较低的文化教育程度,阻碍了对体育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积极的体育态度对个人的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消极的体育态度则起阻碍作用,而强烈鲜明的体育态度是人们克服各种困难、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因此,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参与意识薄弱的原因与他们自身的文化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这也是对体育认识的偏差及消极的态度最终影响了其体育行为,阻碍了其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

2.2经济因素

尽管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普遍较老一代农民工高,但劳动报酬却没有明显提升,在一项2010年珠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项课题研究中数据调查显示,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有近八成的月工资在2000元以下,月平均工资为1647元(见表2)。

合理的月收入是劳动者根据自己的贡献和能力进行评判认为应该得到多少报酬的估算值,在调查中,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估算他们合理月收入平均值为2205元,与实际月平均收入相差558元;理想月收入是劳动者将自己在珠海生活、安家、养育子女等因素考虑在内所设想的报酬估算值,他们的估算平均值为3775元,与实际平均月收入相差2128元。同时如果考虑到物价上涨因素,新生代农民工的实际工资甚至是下降了。

归因于新生代农民工经济收入水平低,他们省吃俭用,把开支大部分用在日常生活上,温饱尚存在问题,更何谈有多余的资金投入到体育锻炼消费上,他们最多只能去一些开放式的、免费的公园、篮球场、广场、街道等场所进行一些简单的、几乎没有资金投入的体育活动,而在城市中真正可提供庞大新生代农民工群体进行体育锻炼的低价或免费的设施和场所很少,使得我市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开展阻力重重。

2.3制度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由于他们一直游离于城市和单位体制之外,在城市无人为其进行体育技能的培训,缺乏体育健身组织、宣传和指导。这就导致这一群体被城市体育健身体系排斥在外,成为一个既缺乏保护也缺乏约束的社会群体,而包括城市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内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时,把新生代农民工排除在外,导致相应的体育管理服务缺失、出现了农民工身边的体育场地设施欠缺、相应的农民工文体活动匮乏等一系列问题。

3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的对策

3.1农民工应享有对等的公共服务体育权利

3.1.1增加经费投入,兴建大众化的体育场所、设施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增加群众体育健身经费投入,增设免费的体育场所和设施,提高公共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率,把居民小区的体育设施纳入到城市的建设规划中。

3.1.2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引导、管理作用

加强用人单位和社区对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锻炼活动的管理工作,注重相关指导员的培养,提供专人咨询、指导。

3.2新生代农民工有权享有政府的组织资源

3.2.1成立农民工社团组织应在珠海市体育行政部门或体育社团组织的指导帮助下成立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社团组织,通过组织建设赋予农民工体育话语权,使它成为政府体育行为和农民工之间的有效中介,以增强农民工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组织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活动。同时协助政府发展社区体育,落实全民健身计划,也使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诉求有章可循。只有完善农民工体育管理机制,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才可能消除。

3.2.2加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活动的制度建设政府机构应自上而下制定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有政策倾斜的法规体系,健全体育管理制度,制定大力发展社区体育的方针政策,拟定有效可行的具体措施,同时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具体部门及用人单位应保证农民工与市民同工同酬,规范用工,严格遵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提高农民工的劳动待遇,保证他们合法的休息时间。

3.2.3加强宣传力度构建珠海市体育文化环境,全社会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政府应加怏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经济制度及和户籍相联系的差别性待遇问题,政府部门及用人单位等多给农民工继续学习或职业培训的机会。城市居民应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不公正态度,在体育活动中积极主动地与农民工交往。

4小结

注重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公共服务对等化,为农民工创造有利的体育精神文化。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宏观调控力量,提高包含体育在内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新生代农民工与城市居民的体育融合,在制度上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体育权益,为新生代农民工体育需求创造经济和社会条件,健全农民工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新生代农民工是推动城市体育发展和普及全民健身的中坚力量,因此,正确认识和解决新生代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势在必行。珠海市新生代农民工应提高对全民健身的整体认识,充分了解体育功能,积极加入到全民健身组织行列中,以新带老,促进全市农民工体育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琳,李小瑜,王小燕,等,广州运输业农民工身心健康和体育行为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2,(J):14-19,

[2]朱光辉,孟凡强,从体育的视角看“健康老龄化”的实现[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6,(1):35-37,

[3]夏成前,田雨普,农村体育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新农村视野下的祈求[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7-9,

[4]王书卿,中国群众体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4):41-43

[5]史淑华,试论开展群众体育工作的思路[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2):21-22,

[6]张书林,城市农民工的边缘化及救治[EB/OL],厦门干部教育网http://www,xmcLx,gov,cn/xrkw/xb/dqxb/2004,5/rdyj/200504130181,htm,

[7]魏志英,构建农民工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

31,

[8]周丛改,社会排斥与农民工体育边缘化问题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23(6):21-23

[9]张学研,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农民工体育消费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9(6):4-7

[10]马春建,影响河南省外出农民工体育健身意识的因素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5):153-155,

[11]刘

芳,近年来关于城市农民工问题的研究综述[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42(J):120-121,

[12]葛晓兰,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发展探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53-154

[13]江立华,胡杰成,社会排斥与农民工地位的边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f61:112-116,

[14]杜爱俭,我国农民工体育生存环境现状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5):499-501,

[15]夏冬,刘志敏,李丽,新生代农民工体育与农民工体育健身工程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0,27(2):14-18,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2篇

新生班级团队建设, 辅导员要有计划地进行班级团队教育, 并选择合适的班干部进行培养, 建立班干部的班级威信, 指导其如何管理和团结班集体, 并注重从班干部开始养成团队意识。给学生定一些目标, 如学习上、纪律上、生活上等不难到达的, 并且能互相之间相互促进到达的目标;同时通过班干部养成班级团队意识, 强调集体为重, 并放手让班干部策划活动, 辅导员给予引导和宏观调控。教育学生总结经验, 肯定其成绩, 鼓励上进, 收获学生工作成果。简而言之, 在工作思路上要有计划、有目标;在工作方法上注重班干部培养;在工作内容上鼓励多参与户外活动提高“团体意识”。下面结合学生工作实例谈谈新生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三要点:

一、在工作思路上要有计划、有目标

辅导员作为班级团队建设的主导者, 在组建班级团队的过程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如何计划呢?在每个学期的学生工作要有计划地进行, 每次组织活动有计划地开展, 教育学生学习有规划。各项工作如:入学教育、班干部选举、心理普查、收集奖助贷资料等, 提前在班会里让学生知晓, 这样不仅方便学生工作的进行, 学生之间也形成意识, 以班级为单位收发资料, 养成班集体概念。

举个例子:要开展几个班的户外团辅活动, 只是把所有学生带到户外进行活动,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要把计划放在活动前面。首先, 与助班和班长进行讨论, 研究方案, 确定活动的内容和过程, 尤其是要清楚玩游戏的环节。这样不仅可以集思广益, 还可以统一每个小组的内容和预设的进度。会上大家带着纸笔把讨论的方案记下来, 哪些问题还没有明确的会后建一个群具体讨论。等活动计划、时间、地点确定下来以后, 还要组织一次班干部的试练。试练时间最好是提前一天, 让开会的同学把游戏做一遍, 熟悉游戏规则和内容, 观察游戏效果和活动的不足之处。这样, 多人团辅活动的计划工作准备好后, 团辅活动期间才可以让同学们尽情地玩耍, 辅导员做好宏观调控, 游戏效果也能如计划的开展。

组建班级团队不仅要有计划, 还要有共同的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形成团队精神的核心动力。A班的辩论赛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辩论赛是每个新生班级都要参加报名的, 报名后, 班长反映, 虽然有人参加比赛, 但没有观众报名助威, 这样对班级士气的影响不太好。我便找个课间休息时间开个简短的班会, 给大家解释观众的重要性, 并且强调辩论赛拿奖的话是以班级名誉拿奖的, 大家在简历上都可以写。新生辩论赛准备充分, 又有士气, 拿奖是不难的!全班同学有了共同的目标和动力, 无论选手还是观众都积极参与。尽管A班的班级人数不多, 几乎全班同学都在辩论赛现场, 教室里无论是辩手还是观众都随着辩论赛的进程而上下起伏, 拿奖是可想而知。

二、班级团队建设要注重班干部培养

班干部是辅导员管理班级的得力助手, 在班级团队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辅导员可先培养班干部集体精神、团队意识来带动全班团队建设。所以, 班干部既是班级团队建设的主力军, 也是班级团结的核心力量, 班干部培养在这一论题里尤其重要。班干部是班集体中的领导者, 人数少, 方便集中培养、教育, 是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一条捷径。如何进行班干部培养呢?下面分享两个细节:

选定班干部后, 开始对班干部进行谈话或小组会议, 明确其作为班干部的职责, 知道自己作为班干部要以身作则,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新生入学有很多工作, 各个职位进行明确分工, 干部工作要以集体为出发点, 工作过程中注意养成班集体意识。例如:班长要管理班级大小事务、收集班级信息、对口通知事项等。强调班长作为班级的总负责人, 有责任心是首要条件, 积极上进也是必不可少;平时多与辅导员进行沟通, 对其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一起想办法解决。团支书工作主要是对党员、团员资料收集, 并开展入党入团工作等。生活委员负责管理班级费用, 收集火车优惠卡等。纪律委员进行考勤、监督纪律等到学期末, 进行工作总结, 要求学生把自己做的工作具体化, 分成一二三点列出来。许多班干部一提到工作总结, 喜欢套用网络模板, 割裂班集体与班干部个人之间的关系, 忽略班级专业特色和班集体特点, 所以辅导员不仅应要求他们把自己的总结书读出来, 还要把含糊的地方问清楚。

这样, 工作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 在每个学期的工作中形成班集体概念。“在这个学期里, 我学习到很多, 也成长了不少。感谢辅导员和师兄师姐的带领……在这个学期里班级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遇到此类模板, 提醒学生要注重把事情写清楚, 哪方面得到学习, 哪方面得到成长, 并把自己做的事一件一件写出来, 尤其要从班集体出发进行总结。这样做的好处有三点:一是可以让学生明确岗位职责是要做什么。二是让学生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每次做事都要记下来, 这样才可以在总结会上明确、具体地把工作罗列出来。三是留点时间反思不足和对班级有所贡献的地方。当然了, 管理班集体要用成果来形容有点早熟, 新生对自己的工作言“成果”还为时尚早。

三、鼓励多参与户外活动提高“团队意识”

班级团队建设工作也能在学生参与活动活动过程中进行, 这个过程效果明显, 参与学生数量多, 大部分户外活动都是全班参与。所以在辅导员工作中注意鼓励学生以班级或学院为单位参加各类文体、娱乐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生活增强体质, 还能增进班级感情, 形成班级凝聚力。

辅导员在鼓励学生参加户外活动的时候, 可以通过强调活动的具体作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加体育活动可以增强体质;参加班级聚餐是大学生娱乐生活, 可以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子等。

举个例子, 参加校运会, 很多女生觉得自己没有运动细胞, 参加运动会这种事情与自己的关系不大。我信息工程学院的女生数量少, 很多项目都不积极参与。尤其是接力赛这种靠集体合作的比赛没有女生报名, 这种情况容易让学院团体总分扣分

。所以我找到几个身体素质好的女生做工作, 鼓励她们去报名参加集体接力赛。孩子们总会回答自己没有跑步的特长, 而且感觉很难拿奖。我鼓励她们, 参加体育活动重在参与, 这种活动首先对自己的身体肯定是有好处的, 能增强她们的体质, 而且还有一次机会为班级、为学院做贡献 (不会因为没有人参加活动而导致学院团体总分被扣分便是一大贡献) !至于拿奖, 其实大家都没有考虑输赢问题, 人不能做什么都总想着要赢、或者拿第一, 做事情重要的是其过程, 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了快乐, 还学习与他人合作完成项目, 能让自己从中受益便是达到目的了。当然了, 拿奖能有就最好, 其实没拿奖自己身体得到锻炼, 那也是一大优势……经过鼓励, 学生都去参加没有人参加的项目, 在共同的努力下, 我院女子100米接力赛还拿到了全校第七名团体奖项。结束后, 学生来找到我, 说了自己的感受, 真的觉得收获挺大的, 尤其是感觉到自己在跑的过程中班里同学为自己加油, 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在推动着自己, 很庆幸去参加了这次活动。

有些户外活动不仅可以参加, 也可以鼓励班干部创造一项活动, 同时还锻炼了班干部的能力。例如同意班干部组织策划的户外烧烤, 强调了安全、卫生等的注意事项, 同意班干部带领全班同学进行一次户外娱乐是一种不错的尝试。辅导员把握宏观调控, 强调要点是:干部们首先要小组讨论分工、各司其职, 食物要准备的类型可以多样化等;例如买矿泉水的同时点果汁、汽水、凉茶, 到市场批发一些水果, 遇到有不想吃烧烤的同学可以吃些水果等。活动场所也尽量在学校附近, 这样离学校近环境熟悉, 也不用在路上考虑费用。给了这些建议后, 让学生干部自己去策划并找地址。活动那天全班大部分同学都发了朋友圈, 表达玩得很开心, 吃得很满足, 对于班集体的感觉都有了更加明确的认可。

四、小结

结合学生工作实例谈谈新生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三要点。辅导员在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路上要有计划, 开展活动要有规划;具有共同目标的班级容易养成集体概念, 形成班级凝聚力。以培养班干部为抓手, 是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一条捷径, 先集中训练帮干部的集体主义观念, 贡献意识, 然后通过班干部影响全班, 形成集体为先的习惯。鼓励新生多参加户外活动, 可增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丰富情感体验, 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团体意识”, 起到班级团队建设的作用。

摘要:本文结合学生工作实例讨论新生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三要点:辅导员在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思路上要有计划地进行, 具有共同目标的班级容易养成集体概念, 形成班级凝聚力。以培养班干部为抓手, 是班级团队建设工作的一条捷径。鼓励新生多参加户外活动, 不仅能提高新生的综合水平, 还可以形成“班级团队意识”。

关键词:班级团队,建设,新生,学生工作

参考文献

[1] 葛忠强, 高琳琳, 陈阳春, 宗成, 孙宏岩.积极心理学指导下的班级学生团队培养[J].吉首大学学报, 2014 (S1) :214-215.

[2] 唐智敏.浅谈高职院校班级团队建设与管理[J].管理纵横, 2014 (13) :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3篇

学风从广义上来讲,它包含了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关于从事学术和学习活动的管理制度和精神风貌;从狭义上来讲,我们可称之为大学生学风,它主要是学生在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方面的内在思想活动和外在行为表现[1]。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与班级优良学风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学习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其所在班级优良学习风气的形成,而一个班级优良的学习风气将会为大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终以点带面形成校园整体优良的学习风气。对于新生班级来讲,建设优良的学风尤为重要,可以促进大学生从低年级开始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快速、顺利的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

大学一年级是学风教育的关键期。对于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一年级是他们大学学习生活的起点,是大学学习生活等习惯的塑造期,大学新生的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直接影响他们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也会影响他们毕业后的继续深造和就业,对将来的职业生涯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新生入学后抓好班级学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帮助新生正确认知大学生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确立大学四年的学涯目标,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一大学新生存在的学风问题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决定了学风建设的必要性。由于一年级学生对学校、专业认识不够深入,对大学生活不适应以及受到其他舆论的影响,存在许多学风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目标定位错误,缺乏学习动力

由于刚刚摆脱高中繁重的学习任务和高考的压力,许多学生认为进入大学可以尽情的放松,不用把学习作为重点,大学的学习生活主线发生了偏离。有些学生也由此迷恋上了网络游戏,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而耽误学业;有些学生把锻炼自己,增加社会经验作为大学期间的主要目标,长期做兼职,有时一人担任两份兼职,甚至会耽误上课时间;有些学生热衷于社团活动、学生工作,全身心投入到组织和参与各种活动中而忽略学习。

2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中学阶段的目标是考上大学,而踏入大学校门后,许多学生不明确大学阶段乃至今后人生的主要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于是表现出无纪律的散漫状态。上课迟到、早退,甚至旷课,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听音乐、睡觉、玩手机。大量的课余时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排,多数学生看看小说、电影、玩玩游戏、逛逛街时间就过去了,半个学期后感觉到了大学的空虚、迷茫,个别学生甚至会厌学,产生退学的想法。

3对大学生活不适应,学习方法不当

与高中的应试教育相比,大学的学习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大学教师每节课上授课的信息量非常大,而且讲授的许多前沿知识在课本上难以找到。如果学生还是按照高中的方法完全记录老师所讲的内容是跟不上节奏的,学生需要在课堂上记录重点,课下自主对感兴趣的知识拓宽学习。新生入学后,一时难以适应大学的自主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下,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出现在学期末“挂科”的现象。

二建设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对策

班级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和学生两个参与主体,其中学生是学习风气的直接创造者。而高校学生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工作者,班主任老师作为班级的主要管理者,与学生的接触最直接、最频繁,也最全面,是班级学风建设工作的骨干力量。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进行班级规章制度学习与管理、学业生涯规划、优秀学生干部队伍的培养、班会及团日活动创新等对策,促进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

1开展班级规章制度学习加强班级管理

对新生班级进行学风建设首先要强调纪律,无规矩不成方圆,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对学生的不良行为产生约束作用。班主任或辅导员老师引导学生学习《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明确自己所在高校的奖惩制度,包括期末综合测评要求,评奖评优细则,考试作弊处分,迟到旷课的处罚等。学习后要求每位同学撰写学习体会,并适时地随机抽查学生进行《XX大学学生管理文件》知识竞赛,使学生能够将学校规章制度熟记于心,同时要在学期末考试前加强考风考纪教育。除了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外,建立班级管理条例,如在班里推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及评选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时要参照平时上课出勤、课堂表现、期末成绩等,奖惩分明,使表现优秀的学生有积极向上的目标,同时对一些问题学生的不良行为能够起到约束作用。从而保证整个班级良性运转,形成优良班风。

2引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

所谓学业生涯是指个人对影响自我开发的主观与客观因素进行辩证分析,根据分析、确定自己未来的职业及事业发展的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从而对各类目标进行具体策划、安排和实施的过程。学业生涯规划则是针对学生本体而言,认识自我,了解熟悉社会的前提下,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确定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制定在校期间的各层次目标,并且拟定实施的具体步骤和过程。

进行学业生涯规划对学风建设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为一个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有科学理念的指导、合理方法的实施、健全机制的保障。学业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合理定位自己,正确的认知自己,促进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改善漫无目的、沉迷网络游戏、旷课等问题的现状,使新生能够在短时间内适应大学生活,找准生活的重心和奋斗目标。

新生入学后,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主要途径可以通过入学教育环节主管领导和老师对专业培养计划和目标、课程设置、实践内容等方面的介绍,结合自身的能力和特点、自己的学习兴趣及家庭和社会条件的影响和需要等确立将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并且设立大学四年不同时间段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另外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涉猎所讲课程的研究前沿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了解学科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后,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从而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源泉。通过这些途径和方法,最终形成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大学生成才教育模式。

3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发挥模范作用

学生干部是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左膀右臂,一支优秀的学生干部队伍对班级管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优秀的学生干部既要社会工作能力突出,具备良好的学生基础,同时学习成绩也要优秀。突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学生基础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必要条件,能够带动班级成员的学习积极性,组织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优秀的学习成绩对班级学生起到模范作用,是班级学生的领头羊,是同学们学习的楷模。学生干部是学生中的中坚力量,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基础扎实、组织协调能力强,具有较好的学习能力,对学风建设等学生工作开展才能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2]。因此新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对班级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新生干部不是选拔出来就能熟练开展工作的,必须加强重点培养。由于高中学生干部与大学里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方法和形式是明显不同的,因此,辅导员老师要对新生干部进行引导,组织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开阔思维,同时要对某些学生干部认为组织活动重要而学习成绩不重要加强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时间管理观念,引导学生干部全面发展,从而为班级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发挥模范作用。对新生干部的培训和培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培养责任意识。培养他们学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明确自己既是学风建设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第二,时间管理。培养学生干部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学习和工作的时间,做到科学管理,使学习和工作协调开展。第三,建立与学生干部的心理契约,激发学习动力。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等教师通过与学生干部谈话、座谈、班会等形式进行沟通,传达学风建设的信息,运用情感的激励,文化的营造来构建高校学风建设的心理契约,与直接明确表达学风建设的信息相互补充,使学生干部与高校教师共同形成学风建设目标的期望,促进学生干部的学风从被动的参与转为主动的行为。第四,制订学生干部学风建设监测和激励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学生干部学习成绩预警监测,对出现学习成绩明显下滑、厌学、逃课和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疏导和学习指导,给予重点关注。

4创新班会及团活,创造良好学习氛围

主题班会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手段,具有主题的灵活性、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针对性、情景的互动性等特征[3]。因此,主题班会是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开展班级学风教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创新班会理念、班会内容和班会形式,推进学风教育主题班会的系列创新,提高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班级学风建设的实效性。高校主题团日活动作为团组织生活的主要环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4]。因此,要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主题团日活动有效载体的作用,善于创新,以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建设。

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的组织实施必须以学风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兴趣为目标,实现班级学生全员参与,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主题班会及团日活动的有效作用。另外,新生班级的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彼此比较陌生,通过形式多样的班会及团日活动,可以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对于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也有一定意义。如组织学业生涯指导的主题班会,改变以辅导员或班主任老师讲解为主的班会形式,以学生参与为主,班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使学生通过游戏活动体验,意识到自己需要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如何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学习目标。再如,组织专业知识竞赛的主题团日活动,可以按照学生比较喜欢的“一站到底”的形式进行,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从而形成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谢凤汁,等.高校学风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兼议学风建设中辅导员角色作用的发挥[J].教育管理,2014(3).

[2]侯玉新.高校学风建设与学生干部培养的关联思考—以广西某高校学生干部学风情况调研为例[J].学园,2014(2).

[3]张筱荣.主题班会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4).

[4]汪治国.浅谈高校主题团日活动的创新和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1(26).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4篇

1“9 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90后”学生成长在中国社会转型变革的重要时期, 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大潮中经济迅速飞跃的时代, 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讨论的影响较深, 社会变革的复杂性和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使他们受到多种思潮文化的冲击, 具有与“80后”学生较为不同的思想特点, 概括如下几点。

1.1 关注社会主流思想和价值观, 目标取向务实化

由于身处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大环境, 信息的逐步开放和透明化使得“90后”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比他们的前辈更加丰富和趋于理性化。他们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两耳不闻窗外事, 而是更为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多变, 使“90后”大学生目标定位受到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更大, 把价值取向关注于具体的事情, 呈现更加务实的倾向。

1.2 独立思维能力强, 自我为中心意识明显化

在真理讨论趋于成熟并深入人心的20世纪90年代成长起来的“90后”自我选择性极强, 对价值观趋同意识很淡。比起教条式的灌输和呆板的教学模式, 他们更喜欢自主展示思想, 在争论和碰撞里摸索新的思路和方法, 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信心都较强。这种以自我为中心和张扬自我个性的特征势必带来弊端:缺乏合作意识和人际关系应对能力, 心理承受力与独立生活能力相对薄弱。

1.3 接受信息来源广泛, 迷恋网络普遍化

网络时代是“90后”普遍的生存环境特征。“90后”比起“80后”, 接触电脑更为低龄, 利用网络获取信息和知识驾轻就熟, 接受信息的渠道方式趋向多元化。但网络的弊端在“90后”中也显得尤为明显, 网络带来的文化快餐内容与形式都不能与书本和现实相比, 不利于青少年独立人格的养成;过多的沉迷网络对人的实际沟通能力也造成了障碍。

2“9 0后”大学生和谐宿舍文化构建的方式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用正确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这一论述给了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实际的导向和要求:贴近学生的发展, 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和状态出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探索新的学生工作和思想教育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宿舍作为学生群体的日常存在基本单位, 在德育创新的视角下, 针对“90后”大学生的主要特点, 构建和谐宿舍文化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点。

2.1 将德育教育渗透在日常管理中, 形成良好宿舍风气

宿舍作为文明建设与德育工作的结合点, 需要在日常中做好德育教育。新生入学时, 除综合宿舍学生情况选出责任心强、威信高的宿舍长外, 还应第一时间制定宿舍规章制度, 包括值日制度、学习制度、安全防火制度等, 以形成宿舍良好风气。笔者所在的院系为新生实施宿舍每月考评制度, 宿舍长每月初向班主任上交安全月报表, 并安排学生会定期检查宿舍卫生并打分,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针对“90后”学生关注时事的特点, 可相应安排宿舍长培训, 并为各个宿舍发放时事新闻汇编, 促进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和主流价值观。同时, 由于“90后”学生目标取向较为务实, 可以从提高宿舍学习氛围入手, 鼓励宿舍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 全方位形成良好的宿舍学风。德育教育在于长效, 教育的作用重在引导, 让学生在外部引导下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学会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 改进思维方式, 在应对各种问题时才能够举一反三, 创造性、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2 加强宿舍规范管理, 培养宿舍和谐人际关系

“90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 团队责任感较轻, 合作意识较差。因此, 宿舍人际关系的处理成为难题。要处理好宿舍里的人际关系, 必须从规范管理问题入手, 使每一个宿舍成员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每一个人在宿舍生活中都能真切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就学生个体而言, 要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首要的问题就是大学生要改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加强自身修养, 做到能尊重人、理解人, 懂得如何交流与合作, 恰当处理冲突, 增强人际吸引力;其次, 室友之间要加强沟通, 互相关爱, 互相帮助, 促进了解, 增进友谊;第三, 室友间多开展集体活动, 对于增强凝聚力, 建立融洽的宿舍关系也有一定的作用。

2.3 开展多种形式教育活动, 减少沉迷网络现象

宿舍里人手一台电脑在今天的大学里并不罕见, 人人坐在电脑前不闻身外事也似乎成了某种“常态”。沉迷网络不仅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造成影响, 也会导致形成网络中的虚拟人格, 影响与现实中人的交往。笔者所在的院系为避免这种风气的蔓延, 一方面对新生使用电脑采取多方面劝导和教育, 约束新生上网时间和频率;一方面组织班集体开展校园文体活动, 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开拓眼界, 结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

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构建和谐宿舍的意义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与大学生联系最紧密的文化建设, “同一个屋檐下”的趋同性, 是大学宿舍文化的重要特征。一个和谐美好的宿舍文化, 是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主要环境。构建和谐宿舍的初衷就是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交往、沟通来交流感情、寻求理解、建立友谊、切磋学问、探讨人生。

经历了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社会价值多元化的成长历程, 改革开放赋予“90后”大学生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呼唤着教育者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胡锦涛主席强调,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从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 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具有独创意识的思路, 不断探索, 充实学生宿舍的教育空间, 体现宿舍管理在德育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真正实现育人宗旨。

摘要:宿舍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阵地, 构建和谐宿舍文化是开展德育工作、建设和谐校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90后”成为大学新生的主体, 作为学生工作者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 从构建和谐宿舍文化入手, 充分探究学生心理,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营造和谐氛围, 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宿舍,和谐,文化,科学发展观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N].人民日报, 2004-10.

[2] 刘会军, 李建伟.试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应遵循的六大原则[J].继续教育研究, 2008[10].

[3] 高瑞艳.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07[3].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5篇

企业文化概念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 企业文化

1. 美国学者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共同拥有的那些企业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同的文化现象。

2. 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认为,企业文化是价值观、英雄人物、习俗仪式、文化网络、企业环境。

3. 威廉·大内认为,企业文化是“进取、守势、灵活性--即确定活动、意见和行为模式的价值观。

4. 企业文化是一种新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企业要真正步入市场,走出一条发展较快、效益较好、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经济协调发展的路子,就必须普及和深化企业文化建设。

5. 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所形成的具有自身个性的经营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

6.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在企业内部的综合反映和表现,是民族文化和现代意识影响下形成的具有企业特点和群体意识以及这种意识产生的行为规范。

7.企业文化是企业内的群体对外界普遍的认知和态度。--全景式管理

8.企业文化是在现代化大生产与市场经济发展基础上逐步产生的一种以现代科学管理为基础的新型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也是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9.(1)企业文化是在工作团体中逐步形成的规范。

(2)企业文化是为一个企业所信奉的主要价值观,是一种含义深远的价值观、神话、英雄人物标志的凝聚。

(3)企业文化是指导企业制定员工和顾客政策的宗旨。

(4)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中寻求生存的竞争“原则”,是新员工要为企业所录用必须掌握的“内在规则”。

(5)企业文化是企业内通过物体布局所传达的感觉或气氛,以及企业成员与顾客或其他外界成员交往的方式。

(6)企业文化就是传统氛围构成的公司文化,它意味着公司的价值观,诸如进取、守势或是灵活--这些价值观构成公司员工活力、意见和行为的规范。管理人员身体力行,把这些规范灌输给员工并代代相传。

(7)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中形成的某种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共同的价值准则、道德规范和生活信息,将各种内部力量统一于共同的指导思想和经营哲学之下,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

(8)企业文化是经济意义和文化意义的混合,即指在企业界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准

则在人群中和社会上发生了文化的影响。它不是指知识修养,而是指人们对知识的态度;不是利润,而是对利润的心理;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所体现的处世为人的哲学。企业文化是一种渗透在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的东西,它是企业的美德所在。

(9)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信息,基本价值观和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基本看法,是由企业的全体成员共同遵守和信仰的行为规范,价值体系,是指导人们从事工作的哲学观念。

(10)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其中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特定的性质、任务、宗旨、时代要求和发展方向,并经过精心培养而形成的企业成员群体的精神风貌。

企业精神要通过企业全体职工有意识的实践活动体现出来。因此,它又是企业职工观念意识和进取心理的外化。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整个企业文化中起着支配的地位。企业精神以价值观念为基础,以价值目标为动力,对企业经营哲学、管理制度、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和企业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

企业精神通常用一些既富于哲理,又简洁明快的语言予以表达,便于职工铭记在心,时刻用于激励自己;也便于对外宣传,容易在人们脑海里形成印象,从而在社会上形成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如王府井百货大楼的“一团火”精神,就是用大楼人的光和热去照亮、温暖每一颗心,其实质就是奉献服务;西单商场的“求实、奋进”精神,体现了以求实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和真诚守信、开拓奋进的经营作风。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指调整该企业与其它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内部职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从伦理关系的角度,以善与恶、公与私、荣与辱、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范畴为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企业。

企业道德与法律规范和制度规范不同,不具有那样的强制性和约束力,但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强烈的感染力,当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后具有自我约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是约束企业和职工行为的重要手段。中国老字号同仁堂药店之所以三百多年长盛不衰,在于它把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融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之中,形成了具有行业特色的职业道德,即“济世养身、精益求精、童叟无欺、一视同仁。”

团体意识

团体即组织,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的集体观念。团体意识是企业内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业团体意识的形成使企业的每个职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都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使他们对自己作为企业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对企业的成就产生荣誉感,从而把企业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体和归属。因此,他们就会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自觉地克服与实现企业目标不一致的行为。

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企业通过外部特征和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被消费者和公众所认同的企业总体印象。由外部特征表现出来的企业的形象称表层形象,如招牌、门面、徽标、广告、商标、服饰、营业环境等,这些都给人以直观的感觉,容易形成印象;通过经营实力表现出来的形象称深层形象,它是企业内部要素的集中体现,如人员素质、生产经营能力、管理水平、资本实力、产品质量等。表层形象是以深层形象为基础,没有深层形象这个基础,表层

形象就是虚假的,也不能长久地保持。流通企业由于主要是经营商品和提供服务,与顾客接触较多,所以表层形象显得格外重要,但这决不是说深层形象可以放在次要的位置。北京西单商场以“诚实待人、诚心感人、诚信送人、诚恳让人”来树立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的企业形象,而这种服务是建立在优美的购物环境、可靠的商品质量、实实在在的价格基础上的,即以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经营实力作为优质服务的保证,达到表层形象和深层形象的结合,赢得了广大顾客的信任。

企业形象还包括企业形象的视觉识别系统,比如VIS系统,是企业对外宣传的视觉标识,是社会对这个企业的视觉认知的导入渠道之一,也是标志着该企业是否进入现代化管理的标志内容。

企业制度

企业制度是在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对人的行为带有强制性,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种规定。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企业制度作为职工行为规范的模式,使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内外人际关系得以协调,员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护,从而使企业有序地组织起来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

文化结构

企业文化结构是指企业文化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时空顺序,主次地位与结合方式,企业文化结构就是企业文化的构成、形式、层次、内容、类型等的比例关系和位置关系。它表明各个要素如何链接,形成企业文化的整体模式。即企业物质文化、企业行为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形态。

企业使命

新生代企业文化建设范文第6篇

一、老企业的文化现状

在目前的老企业中, 职工的人数多, 离退休人员较多, 企业负担重, 特别是员工的文化素质相对新厂偏低, 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思想素质普遍跟不上快节奏的步伐, 闭关自守相对严重, 从而导致文化上的差异较大。使得传统的东西不知不觉地在时光的飞逝中失传, 这种无形的文化在岁月中慢慢丢失, 让人看在眼里, 痛在心里, 实在让人困惑。特别是老企业在人才流动上相对新企业滞后, 从而导致人才在企业内部很难流动起来, 由此而导致的是人才的消极和懈怠。由于以上原因, 老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得不到很好的传承, 新人又出现消极颓废的状态, 从而导致新的文化和老文化之间不能很好衔接的局面, 由此引起企业活力的僵化。如果企业的员工不“居安思危, 未雨绸缪”的话, 企业的发展将受到严重的阻碍。

二、让企业文化真正在老企业落地

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是推进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 在运转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企业经营思想、价值标准、企业作风、传统习惯、道德伦理、精神风貌、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的有机整体。建设企业文化, 运用企业文化, 加强企业管理, 多方促进企业发展, 正成为我们企业领导的共识。在当今时代, 如果说没有文化的企业是闭关自守的企业, 那么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更是没有希望的企业, 这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普遍共识。作为老企业, 如何让企业文化真正落地, 关键在于, 老文化和老的传统与新时期文化的结合, 为此, 企业应多安排老同志与新员工一起多沟通, 我们可以开展多种活动, 让新老文化共用贯通, 这样, 我们的文化才不至于断层, 文化才具有生命力, 企业才富有无限的生机。当然, 企业文化不是单一的写在纸上, 挂在墙上, 关键是要让新老员工对她的一种认可, 并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尊重她和共同呵护她, 让企业哲学深入人心, 让外界对企业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得到提高。从而使得文化具有凝心聚力的作用。当然, 这离不开企业领导在文化建设和宣传方面的带头作用, 只要领导带头, 员工支持和领会, 并在时间和空间上相互贯通, 加强人才的流动, 激发员工的积极向上的精神, 想必文化落地不是句空话, 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

三、让企业文化作为老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笔者认为, 要让企业文化作为老企业发展的真正动力, 应保证企业文化建设有序进行的同时应关注以下关键点:首先是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的贯通。因为, 企业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的竞争, 这是企业凝心聚力的较量。当然归根结底还是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坚强的企业团队精神, 是企业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企业众多名员工凝聚起来, 光靠诱人的金钱是不够的, 这使得企业必须具备共同的信念、目标和价值观。在人才上加强流动, 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作为老企业, 只有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才能塑造一个精神饱满的员工队伍。企业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素质提高, 最主要是对人才的一种认可, 并关注个人才能的发挥, 让人才用在刀刃上。其次是企业文化应与学习组织相融合。因为, 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转化过来实际上是学习能力的竞争。成功的企业将是学习型实体, 学习成为企业的生命力显得更加重要。企业要生存与发展, 特别是一个老企业,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必须加强化企业内部知识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再次是企业文化与创新要贯通。如今企业的发展, 创新成为关键的环节, 但是创新与风险是并肩同行的, 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创新的开拓性企业文化, 让广大员工以形成不畏风险、并肩作战的良好氛围。

四、企业文化与自身的关系

作为一名老企业的员工, 要让企业文化发挥其无形的作用, 我们必须摆好自身的位置, 使自身认识到: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为主, 时刻摆正自己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壮大发展, 将自己与企业同生死捆绑在一起, 因为企业兴衰是我们的责任。把自己的形象时刻代表着企业形象来体现, 日常的基本礼仪共同遵守;在工作中全心全意热爱工作, 把对企业的忠诚作为无价之宝来表现, 让我们将敬业作为一种好的习惯, 工作上要更加热情, 要表现出今天比昨天要更努力, 不向外部透露企业机密, 使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有无限的生机;同时要搞好良好的人际关系, 主要跟上司协调好关系, 跟同事协调好关系, 跟外部协调好关系;搞好团队精神, 增进相互的协作能力, 因为, 没有团队精神的企业是无凝聚力的, 任何时候都需要团队精神。

企业文化的主体是人,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依靠员工、尊重员工, 做到以员工为主体进行企业文化建设。一个没有文化的企业, 内部群体不会努力为他干事, 外部更不会有人会记住他。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的士气, 充分发掘企业的潜能。一个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为企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为此, 搞好老企业的文化建设更显得其意义的重大。

摘要:本文就老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及怎样搞好老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个人见解, 让企业文化在老企业真正落地, 成为老企业发展的动力。

上一篇:新时代基层财政干部范文下一篇:学生顶撞老师检讨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