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

2023-11-16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新生代农民工1500多万人,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劳动力资源,并已迅速成长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素质和能力,不仅关系到他们能否体面地工作、有尊严的生活,而且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将上亿农民工由普通工人培养为技术工人。因此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推进河南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文章立足河南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现状,提出进一步健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对策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从国家层面使用“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称谓。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出生,在城市务工的农民。这一批人目前已占农民工总数的70%,成为数以亿计的中国农民工的主要力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革的伟大力量,他们对我国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合格主体,为现代化发展培育实用人才,因此也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河南省采取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育,已取得良好效果。2004年实施的“雨露计划”、“阳光工程”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2014年河南启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培训“春潮行动”。这些教育培训的深入开展,使广大新生代农民工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素质,增强了能力,已经并继续对推进河南现代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应不断加以改进。

一、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职业教育观念亟待更新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应服务于农业现代化发展,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同时应适合当前广大农村生产发展,农民劳动致富的需要。但在部分地区,受传统教育观、狭义人才观的影响,很多人把职业教育等同于成才升学,认为农民职业教育无关大碍。因为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投入较多、见效缓慢,所以许多重政绩、抓现实经济效益的地方政府对农民职业教育宣传、组织、实施等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面对目前多元经济的影响,面对现代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 新生代农民工的经济意识、市场意识明显增强,逐渐摆脱过去小进即满、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逐渐形成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融合的发展观念。当然受社会大环境影响,一部分八零后九零后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确存在不能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精神,存在着追求一时享乐的思想。

(二)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河南省不断加大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尽管如此,资金投入不足、不均衡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全省财政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总量很大,但由于人口多,分配到各地市的资金有限,尤其对一些财政比较困难的乡镇,普遍存在资金短缺,有些地方甚至把教育培训款项挪为他用,造成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经费难以保障,无法按时到位。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使得很多地方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改善步伐缓慢,不少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和实践设备不能适应新形式职业教育工作的需要,有的职业学校连必要的教学环节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职业教育资源协调欠妥

各级地方政府作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主要主体,职能定位不够准确,越位、缺位、错位现象时常存在,这些极大地影响了农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参与的积极性。河南省有着非常丰富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资源,但由于这些资源分属于不同的部门管理,各部门之间缺乏必要的协调联系,往往都是各自为政,从而导致资金使用分散,难以形成集约效益、规模效益,难以形成系统化、长效化的培训机制。表面上讲,多个部门的积极参与,体现的是各部门对农民职业教育工作的支持。实际上讲,这种多头式的管理,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目标,势必会造成宏观指导上的极大盲目性。职业教育资源不能科学合理配置使用,职业教育培训任务落实难度变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盲目性、无序性也就突显出来。

(四)职业教育法规建设滞后

2010年,《天津市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出台,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的地方性法规。尽管之前有许多相关法律法规都从不同侧面涉及这一领域问题,但并不都是专门针对农民教育培训而制定的,所以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覆盖面不全、规范性不强、针对性不够等问题。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少,让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使得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依法施教、依法培训无所遵循,依法治农、依法助农缺少相应地依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门立法的空缺,影响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使得职业教育培训常会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缺乏长期有效性。

现在的新生代农民工已经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工,他们已经不再只是为求生存,满足于从事一份简单的工作,等赚够钱再返回农村生活的群体。他们是一群为获得更大发展,适应生活需要,努力追求一份技术含量高,渴望定居城市的新生代。因此,加快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步伐,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的战略举措。

二、推进河南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不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相关政策

目前我们还没有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虽然1996年我国也有了自己的《职业教育法》,但是以“农民”和“职业教育”命名的相关法律却很少。因此,应逐步健全以“农民工职业教育”相关的法律体系。如农民工职业教育管理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问题、经费问题、职业教师资格准入问题等。中央还应统一制定相关职业教育法,制定统一的行业标准、管理规范,合理配置全国职业教育资源。逐渐改变目前地方政府职业教育立法多、中央统一立法少和地方政府职业教育法律效力低、不完整、协调性差的问题。从法律上给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同时,全国人大应不断加强对职业教育立法的监督,保障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不与宪法相抵触,监督地方性职业教育法律、法规的制定。加强对职业教育法的执法检查,保证在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合理性。保障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在立法中得到体现,保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法的贯彻。如果条件允许,应将社会组织纳入职业教育法律的监督体系。这些社会组织应包括社会公益组织、农民工团体、相关行业协会等。将社会组织纳入法律监督体系能更好地体现我国法律监督的民主性,也能弥补各权力机关在法律监督过程中的不足。

(二)不断加大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资金投入

为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得到良好发展,必须在资金投入上加大力度。地方政府要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作为一项公共事业,把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需要,逐年增加,建立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专项扶持基金。逐步完善绩效评估制度,根据服务年限不同、业务水平等级等确立相应的补助金额,给予符合职业资格的新生代农民工以一定资助,使其更能为社会贡献才智。

有时候,单依靠政府投资模式还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发动更多的社会企业和民间力量进行资助。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目的就是到企业就业,在一定范围上讲企业就是职业教育培训的直接受益者。因此,企业可以针对那些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具备从事专业技术岗位意愿的新生代农民工优先招聘录用为员工,然后统一交由政府培训,合格上岗后企业支付培训费或者从他们每月工资中(一定要在可承受范围内)逐步扣除,这样就能够最大程度地减轻新生代农民工自已筹措职业教育培训费用的压力。

(三)不断创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方式

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具备战略眼光,从大局角度出发,坚持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摈弃那种患得患失、陈旧落后的培训观念,不断创新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机制方式。第一,引导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专业技术培训。在职业(院)学校开设各类专业技术培训班时,政府工作人员要积极到企业开展宣传,吸引更多新生代农民工参加专业培训。第二,积极为新生代农民工继续学习创造条件。社区学校要主动做好相关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将新生代农民工基本素质教育培训与各系统新生代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生代农民工岗前培训、新生代农民工特种技术人员培训等各类职业和技能培训贯穿起来,实现对接。第三,开展党团组织活动。在新生代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建立党、团组织,加强教育管理,既有利促进群团组织建设,也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更好发展。第四,加强法制教育活动。聘请专家、教授、法律工作者为新生代农民工授课,进行普法教育宣传,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素质。第五,根据市场需求,开展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特色项目。如月嫂、保育员、育婴师项目的培训对象主要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中的女性农民工,这些都为新生代农民工们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就业机会。

(四)不断推广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先进经验

国内外农业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有助于解决河南这个人口大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的问题。美国农业职业教育为其国家实现农业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美国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相当完备,全国划分联邦、州和地方三级,其中联邦一级设立了进修学院、州一级设立了州立大学和农学院、地方一级设立了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州立大学和农学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本科生、负责协助办理社区学院、培养中级农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为本州农业经济提供咨询、开办各种形式的农业培训和普及现代化农业科技知识。中等农业技术学校除招收农村青年外,还为成年农民提供技术支持。除了这些正规的学校外,还包括各种类型的非正规学习活动,如“4H俱乐部”、“美国未来农民协会”等。法国政府把农民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书作为经营农业资格、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和补贴的必备条件。其农业职业教育办学机制非常灵活,经常是深入到田间地头、落实到农民家里,形成了一种较为实用、影响长远的培训方法。日本的中等农业职业教育是农业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农业高中以培养各地区农业继承者为目标,围绕本地区的农业实际问题开展教育,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通高中是为了培养农业专业和农业相关联产业技术者。除此之外,还积极推进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指导活动。英国有着比较完善的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有初、中、高三个层次,同时建立了业余培训作为正规学历教育以外的补充,英国农业职业教育十分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地设有200 多个农业培训中心,以招收具有农业工作经验的年轻人为主。虽然世界各国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都非常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视农民的职业教育培训。各个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都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经验,研究发达国家农村或农业职业教育的经验对推动我省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它的健康成长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城镇化建设,关系到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关系到民族兴衰。因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教育培训本身,同时是与新生代农民工相关的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社会地位、文化生活等问题,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杨潇.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3.

[2]孙慧.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3]蔡禾.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4]赵雪雁.促进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发展的职业教育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3.

[5]赵苓妃.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本文系 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河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途径研究”(项目编号:1424004106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中共濮阳市委党校)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正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都市白领们虽然在大城市谋得了一份理想的工作,但面对持续攀升的房价却力不从心。于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开始选择一种折中的生活方式,即在中心城区工作,在房价相对较低的远城区或周边城市买房安家。他们有规律地往返于单位和家庭之间,或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就像来回摆动的钟摆一样。于是,有人形象地将这个族群称为“钟摆族”。

(1)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日益加深,长三角出现了诸多“钟摆族”,如家在杭州,办公室在上海火车站附近的袁先生已经做了好几年的“钟摆族”,有很深刻的“异地同城”感。(《开封日报》2010年6月18日)

(2)阿华说自己是“钟摆族”,他的钟摆周期一般是一个星期,五天在重庆工作,周末两天在成都生活。(《成都商报》2010年7月20日)

(3)穿梭于两座城市之间,生活就如钟摆般,从一个定点到另一个定点,然后再回来,这就是“钟摆族”的生活。(《新闻晚报》2010年6月11日)

“钟摆”这个用来形象描绘人们在两地之间有规律往返的名词,还出现了名词动用的情况。如:

(4)每天钟摆于上海与苏州之间,虽然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件麻烦的事情,但是刘建春却是乐此不彼。(《青年报》2010年7月5日)

(5)此外,在两地钟摆,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羊城地铁报》2010年3月31日)

例(4)和例(5)中的“钟摆”均用作动词,表示“像钟摆一样运动”的意思。

“钟摆族”最早出现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这些城市在发展规模、基础设施、经济、文化、消费等方面都领先于其它城市。诱人的就业机会和超高房价之间的矛盾使得“钟摆”生活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而当地发达、便利的公共交通网络则为“钟摆”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可能性和物质支持。目前,随着我国二三线城市交通建设布局的加强、发展机会的增多,不少年轻人开始选择在离家乡较近的中型城市求职,每周往返于单位和家乡之间。城际交通的高速发展使得“钟摆族”的队伍在二三线城市也逐步壮大起来。

“钟摆族”的出现打破了过去在单一城市内工作生活的传统模式,突破了城市之间的地理界限,反映出新时代人们在就业、置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观念转变。从语言学角度看,“钟摆族”这一新词是通过词语模的类推方式衍生出来的。词语模是在词语使用和创造的过程中逐步约定而成的,人们可以根据需要在模槽里较自由地填上一定的语素、词甚至词语,就构成了一个新词语。“X族”是“钟摆族”的词语模,其原型义指的是“具有某一共同特征的族群”,“X”用以标明其共同特征。如“打工族”指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务工的族群;“月光族”指将每月工资全部花光的族群;“草莓族”指像草莓一样经不起磕碰、承压能力差的族群。具体而言,“钟摆”能进入到“X族”词语模中,是基于隐喻的认知模式。隐喻指的是以象似性为基础的不同认知域之间的语义投射,通常是用一个具体概念来形象表达另一个抽象概念。人们在城市之间有规律地往返,时间固定、地点固定、方式固定,这和钟摆的有节律来回摆动有着极大的相似性。同时,钟摆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物,用它来隐喻人们的这种新生活模式,既直观形象,又易于理解和记忆。于是,人们便将“钟摆”放入到既有的“X族”词语模中,构成了新词“钟摆族”。

其实,在新词“钟摆族”出现之前,人们曾使用过另外的名称来指称这类人群—— “城市候鸟”。如:

(6)广州市民黄开家住江南西路,属于典型的家庭在广州,工作在深圳的“城市候鸟”一族。对广东五年来的交通巨变,他有很大的“发言权”。(《新快报》2007年10月15日)

(7)每天,大珠三角区域内数以万计的“城市候鸟一族”穿梭在两个城市之间,越来越便利化的轨道交通,让他们把将“家”和“办公室”安排在了沿线的两地。(《南方日报》2008年10月19日)

但是,“城市候鸟”不仅可以用来指称“工作在此城,生活在别处的跨城际就业人群”,还常被用以指称留守儿童、农民工等流动性较大的人群。如:

(8)暑假,对城里孩子而言,只是一段拉长的假期。可对于父母在大城市打工的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暑假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这是他们和父母难得的团聚时刻。每年7月,他们“飞”往城市,与父母团聚;8月,他们又陆续回到农村上学、生活。留守儿童,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城市“候鸟”。(《湖北日报》2006年7月18日)

(9)江西新生代农民工:不愿意只做城市“候鸟”(《赣南日报》2010年4月2日)

“城市候鸟”指称的不明确性注定了它只能作为一种比喻用法来使用,无法凝固成具有精确语义内涵的一般名词。这便为“钟摆族”的“后来者居上”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一方面,社会生活的新变化需要新词语来表现,另一方面,“X族”词语模旺盛的构词能力和已有词族成员的大量使用,均为“钟摆族”的诞生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因此,它一出现就为人们所广泛接受,被专门用来指称“在一个城市工作,在另一个城市生活,有规律地往返于两地的人群”。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原本明晰的城市界限逐渐变得模糊,一些特定经济发展区域内的“钟摆族”开始用“区域名+人”的方式来定义自己的地域身份,如“长三角人”“珠三角人”“长株潭人”等。

(10)由于城际交通网络的健全改变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令公共设施的覆盖半径迅速扩大,将使“长三角人”这一新兴人群大量涌现。(东方网,2010年3月29日)

(11)铁轨网的建设与可预见的通车盛景,已让不少珠三角人开始规划未来2到3年的全新生活。(《广州日报》2009年11月18日)

(12)城际铁路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长株潭半小时通勤圈,催生长株潭“钟摆族”。……有一天,当一个路过城市群的陌生人在长株潭城际列车上遇到一个人,陌生人问对方“你是哪里人”时,或许对方会略加沉吟后告诉你:“我是长株潭人!”是啊,生在湘潭、在长沙工作、在株洲居住,这样的人,只能叫长株潭人!(《长沙晚报》2010年6月30日)

这种新兴的表达方式带有浓厚的时代特色,是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过去,人们在指称自己的地域身份时主要用“城市(省份)名+人”的方式,如“武汉人”“湖北人”等。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圈的逐步扩大,人们工作、生活的流动性也越来越大。“钟摆族”在一个城市工作,却在另一个城市安家,他们在表述自己的地域身份时已很难再用某个城市的单一名称来进行概括。社会生活新现象的出现需要语言系统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化,于是“区域名+人”的新兴表达方式应运而生。该表达方式在继承“地名+人”的基本组合模式基础上,将“地名”的范围由原本具体的地理行政区划名称扩展到边界相对模糊的经济文化区域名称。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原有的语法、语义底层,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易于为语言使用者所理解和记忆。

目前,我国的社会公共交通网络正日益繁荣,城市间的连通性在逐步加强,城际联系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频繁,这必将催生更多的“钟摆族”,“钟摆”式的新生活模式也将为更多的人所接受。

参考文献:

[1]李宇明.词语模[A].邢福义.汉语法特点面面观[C].北京:北京

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

[2]曾丹.流行语中旧词新义的认知研究[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2007,(1).

[3]刘楚群,龚韶.词语族的构造理据及规范问题分析——基于“X

族”“X奴”的对比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0,(2).

[4]付义荣.漫谈“族”尾词[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

[5]沈孟璎.试论新词缀化的汉民族性[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

版),1995,(1).

(曾丹 湖北武汉 江汉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430056)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3篇

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

市之路

学习两会精神思想汇报——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之路

“新生代农民工”这一词汇,今年首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目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多达一亿人,取消户口背后的福利差别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保标准,系破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今年两会上,关注农民工的提案很多,我深刻认真的学习了一些。报告提案显示:以“80后”为主体的1亿多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的生活引发了众多代表委员的关切。代表委员们认为,只有切实冲破竖立在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路上的就业关、社保关、心理关,新生代农民工才能真正融入城市,才能以健康的姿态在城市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要想从农民工变成市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首先是就业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来到城市的首要目的,也是摆在他们眼前的头号难题。当前企业用工短缺的背后,折射出新生代农民工待遇微薄的尴尬现实。“不光是工资低,与城镇职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普遍面临着工作强度高压力大、居住状况差、劳动关系不稳定、工资支付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同样的付出,却没有同样的1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回报,这些受过一定教育又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怎么会甘心工作呢?”新生代农民工难融入城市,主要是因为对城市的认同感低。工作方面,同工不同酬,工作不稳定,整体待遇较差。在就业过程中遭遇种种不公平待遇,使新生代农民工始终有一种对城市的排斥感。农民工都是来自农村,对他们来说农村才是他们永久的家,在城市里就是匆匆的过客。别说是农民工了,就是现在的大学生包括我们研究生出去就业面对城市如此高的房价、花费等也望而却步,也是感觉到那繁华的都市不是我们心底深处的家。政府必须逐步建立城乡统

一、公平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清理和取消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限制,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服务,切实推动新生代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

“新生代农民工被城市边缘化,一方面表现在劳动权益受侵害方面,更突出的是,他们虽然生活在城市,但无法享受到城市的公共服务,比如医疗、社保、住房、子女上学等问题都没有根本解决,沦为城市的‘底等公民’。” “必须解决农民工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边缘性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陈国诚认为,首先政府要落实新生代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制度,尤其是完善工伤保险纠纷的调解机制,使新生代农民工病有所医、伤有所医,同时,要逐步扩大农民工失业保险和社会救助的覆盖率。现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生病面临的问题就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衔接,探索在异地就医、报销的办法。研究农民工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2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衔接办法,简化区域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实现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可跨区域就业时随同转移。 随着城市房价和房租飙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住房问题日益凸显。调查显示,海南新生代农民工只有9.9%的人在城市中买房居住,而且这还主要得益于上一代人的支持,75.1%的新生代农民工自己租房或者住单位提供的宿舍。我觉得新生代农民工谈不上什么住房问题他们的住宿条件是非常的艰苦,在工厂上班的还好些,在建筑工地的农民工们住的就是几块板遮起来的,我不知道代表们是否深入工地车间进行访谈但是他们的真是情况确实是这样的。要从根本上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必须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户籍改革。常德传代表建议,以人口居住登记取代户籍管理,实现户籍动态管理,赋予所有居民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实现外来工的本地化和农民工的市民化,彻底消除身份歧视。

“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是心理上的融入,但现状是,相比于就业、社保上遇到的困难,新生代农民工精神上面临的危机同样不可小视。”一些人大代表不无忧虑地指出,企业、城市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漠视让他们陷入心理的孤独和苦闷中。96.1%的人表示他们关心企业发展,但认为企业“不怎么关心”或“完全不关心”他们的达16.9%。认为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之间关系不融洽的最主要原因是“管理者不关心职工疾苦”,而传统农民工认为是“收入及福利待遇差距过大”,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得到来自企业管理者的关怀和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已逐渐成为我国产业工人队伍的新主力,将会对我3

更多精彩范文点击主页搜索

国产业发展与产业工人队伍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新生代农民工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城市,在企业工作,没有当农民的经历,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的城市主体心态与上一代农民工城市过客的心态完全不同,他们渴望得到城市的尊重和认同,希望被认为是城市的一分子。 “当农民工不再被当成农民工看待,或许才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时候。”必须消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歧视性政策规定和体制性障碍,使他们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需求和心理诉求,引导他们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改变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任重而道远!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4篇

姓名 专业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教师:周勇

摘 要: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在现代化、城市化中进程中,历时30多年的”民工热潮“在如今新的时代背景下出现了群体的更替,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一支新型劳动队伍已经成为当代产业工人主力军,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新的社会群体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其就业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召开再次提出“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以及居民收入的增加循序渐进”这一重要内容。作为城市的边缘者新生代农民工“半月没吃过肉”的现状出现,不仅透露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生活现状,同时也暴露出了社会就业机制在农民工这一块所出现的问题。本次社会实践调查并了解现阶段中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人们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看法以此来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半月没吃过肉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就业机制 民生问题

2012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90后”农民工童丽娜的来信,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北京农民工,童丽娜称自己因为收入拮据问题买不起肉已有半个月没有吃过肉了。根据童丽娜的自述,来北京第一个月是在旅游中度过的,等钱花的差不多后通过网络寻找就业岗位,但是网上大量的骗子和不实中介让其不得不转向通过实体店寻找就业岗位,几经周折,最终获得月薪1100包吃包住的餐厅服务员一职,但餐厅老版担心外来务工者只进行短期工作故告知年底结剩余工资,于是童每月只有800元现金收入。面对菲薄的收入,童表示就算今后工资翻番也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变。可能以后做上了经理日子才不会过于拮据而有肉吃,但是对于做上经理的把握童丽娜又觉得可能性太低了。而由于其自身种种条件限制,童丽娜又无法找到更高工资的工作,只有身兼数职,过大的工作强度又使其身体不堪重负,在北京看病仅3天就花去其大半月工资。作为新生代农民工的一员代表,童表示现在工作每天都很惶恐。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①近年来我们一直关注的社会热点“三农问题”的需要我们集中精力努力解决,而在其中占极大比重的就是农民工这一社会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保护农民工

权益首当其冲的是保护农民工的就业权。没有就业权,其他一切的权利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农民工就业体制的完善,使其拥有就业权,才能赚钱养家糊口、提高生活水平、改善各方面关系;没有就业权,也就没有后续的拖欠工资、教育、医疗和其他福利,新生代年轻农民工与父辈不同,将赚钱与寻求发展机会、注重硬环境与软环境质量等诉求结合,短工化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通过童丽娜“半月没吃肉”的例子不难发现目前在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机制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1)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理念变化与现有就业机制同步发展问题。 (2)我国的就业市场有序化、规范化、司法完善化问题。 (3)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技能自身素质培训问题。 (4)新生代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

就以上四个方面我们小组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详见附录一,包括最终数据统计)。

一、调查结果与现状分析

- 2

社会民众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忽视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距离逐渐变大,人情味越来越缺失。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也将继续会在“市民”和“农民”的身份认同中处于尴尬境地。从新生代农民工中男性比例大于女性的调查来看,大多数民众对农民工性别比例还是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男性比例大于女性比例也从另一方面体现出农民工外出就业的目的和农民工所承受的心理压力都与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直接的联系。

3、大众对于新生代农民工目前生活水平的评定,73%的人认为农民工生活水平处于温饱与小康之间,10%的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生活水平处于小康水平,12%的人认为农民工生活水平达到基本温饱,另有5%的人认为农民工生活水平处于温饱线之下。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在大众认识中新生代农民工与过去老一辈农民工在纵向上处于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而在横向上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生活状况的整体水平仍处于急需提高的状态。由此可见我国改革开放20年间,新生代农民工的产生有着较好的物质基础但是他们的生活保障就业体制仍需更大的完善。

4、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目的,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主要参考的是下沙浙江理工大学周边地区农民工对于自身的看法,75%的新生代农民工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尽可能在未来于城市扎根,同时这一批农民工也因为这一原因携家带口打着几份工于下沙棚户区集体居住,这一部分的农民工往往生活压力更大一些。50%的新生代农民工更加关注自己学有所长更加关注于对于自己技术层面的培养,由于时代的变化,仅有35%的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来城市打工挣钱娶妻与老一辈农民工有较大的差距。根据调查报告分析,中国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已

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二)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就业问题及原因

1、与老一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有其优势:整体年龄更加年轻;整体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相对老一辈农民工有很大的提高。也正因为如此,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领域也与老一辈有较大的差异。与上一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情况不同,有45%的民众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同时,新生代农民工在住宿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服务行业的比重有所上升。

2、虽然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相比会有很多提高,但是他们在就业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工资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有82%的民众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因为受教育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存在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有67%的的民众认为存在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损问题突出的问题;92%的民众认为农民工存在基本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的问题;35%的民众则认为子女教育等基本权益难以满足也是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问题之一;87%的民众认为大多数农民工可能存在社会压力大,对收入满意度低等的问题。还有一些人认为新生代农民工可能还存在着一定的心理问题。

3、问题原因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整体素质虽然与老一辈相比有提高,但是还是有许多的欠缺。因为技术不佳,所以很多农民工只能从事于简单的制造业和一些服务行业,工作后劲不足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农民工的劳动权益受损是一直以来就十分突出的问题。虽然新生代农民工在法律和维权意识上相对老一辈农民工有很大的提高,但就总体而言还属欠缺。同时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对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也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在大城市生活有较大的经济和社会压力,农民工普遍感到自己工作压力大,对收入满意度较低,居住环境也基本在单位宿舍。这种状态下如何保障子女的教育权益也是大多数农民工比较大的问题。而经济压力大等等也会给农民工的心理造成十分严重的负担。

(三)针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对策调查

- 567

④姜国辉:《浅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问题》,(《中国商界》2010年第3期。)

附:问卷调查样卷和统计数据

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调查研究109/115 我们是来自浙江理工大学的学生,现正在进行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调查研究。本调查问卷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现状的研究及时找出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只需占用您几分钟时间,衷心感谢您的合作,请您就以下问题选择您认为合适的答案:

1、您平时关注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吗? ( )

A、很关注21% B、一般,了解一点37% C、不关注42%

2、您认为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来自于 ( )

A、东部地区20% B、中部地区 55% C、西部地区25%

3、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中的男女比例如何? ( ) A、男比女多56% B、男比女少44%

4、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从业领域主要集中于 ( )

A、制造业45% B、建筑业10% C、住宿餐饮业30% D、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5%

5、(多选题)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选择外出就业的目的是什么 ( ) A、挣钱娶妻养娃35% B、学习技术,锻炼自己50% C、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人生目标,包括融入城市75%

6、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水平是 ( )

A、小康水平10% B、基本温饱12% C、二者之间73% D、未达温饱线5%

7、(多选题) 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辈农民工相比有哪些提高 ( ) A、整体年龄更加年轻90% B、整体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提高 89% C、法律和维权意识相对老一辈农民工有很大的提高87%

8、(多选题) 您认为新生代农民工有哪些就业问题 ( ) A、受教育水平和个人文化素质不高,工作后劲不足82% B、就业过程中劳动权益受损问题突出67% C、基本社会保障得不到有效的保证92% D、子女教育等基本权益难以满足35% E、社会压力大,对收入满意度低87%

9、(多选题) 您认为针对新生代农民工遇到的问题应该出台哪些对策 ( ) A、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投入,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93% B、保证物价水平,给新生代农民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85% C、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切实维护新生代农民工的权益95% D、完善户籍制度,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68%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5篇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工群体成为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而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主体,他们的社会融入已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深入了解大庆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工作状况、生活状况以及利益

诉求等方面情况,不断探索共青团工作服务青年、发展青年新方向,大庆团市委利用近1个月的时间,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全市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了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况

(一)基本情况

国务院发布的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首次使用“新生代农民工”一词,具体是指1980年以后出生,16周岁以上的从农村进入城镇务工的青年农民工。初步统计,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占我市农民工比例的一半以上。从文化教育水平看,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受过高中教育的约占78%,占新生代农民工主体,大专以上学历的约占12%,另有10%农民工为初中及以下学历。从待遇收入水平看,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从从业产业分布看,从事制造业的约占21%、从事建筑业的约占26%,从事第三产业的约占53%。作为新一代群体,新生代农民工无论是就业现状、生活环境还是权益维护上都与传统农民工有着很大区别。

1、收入消费水平下降。从调查结果中发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我市的新生代农民工跨省流动少,省内流动、就近流动增加。从市内多家企业、各个行业的用工情况中发现,由于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新一代农民工收入平均低于传统农民工,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收入高于1800元以上的占60.72%,而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收入在1800元左右,收入高于1500元的占35.7%,如果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中生存涉及的安家、养育子女等费用考虑在内,这一群体的理想月收入应在3000元左右,这与他们的实际收入相差甚远。收入差距导致消费差距,新生代农民工在消费支出上普遍低于传统一代,但却体现出强烈的家庭责任感,传统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1210元左右,新生代农民工月平均消费在1012元左右,其中用于吃饭、房租水电、医疗费用等日常生活开支占生活总开支的79%,调查中发现有52.1%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储蓄习惯,并将部分储蓄定期寄回家中,以减轻家庭负担。

2、劳动就业观念灵活。处在体制变革和社会转型阶段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观念与就业态度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就业意识上来看,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择业时更强调个人的尊重与认同,调查显示,有72.4%的新生代农民工把自己的人格看得比工作更重,不仅如此,新生代农民工更加重视劳动关系、工作环境,看重劳动付出与劳动报酬的对等,关注工作条件的改善和工资水平的提高;从工种选择上来看,传统农民多集中于建筑行业,而新生代农民工则将目光投向第三产业、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并且大多倾向于选择一些有技术含量和基层管理层面的工作;从工作稳定性上来看,一方面与传统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更年轻、文化程度更高、见识也更广,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就业务工观念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一方面与传统农民工长期稳定从事于建筑等体力性行业不同,新生代农民工大多不愿忍受艰苦而又无发展前景的工作,他们希望通过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增长从业知识,提高从业本领,改善工作环境。与此同时,频繁工作岗位的调换,又使新生代农民工缺乏流动资本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因此在工种选择上表现出了浮躁性与不稳定性。

3、合法权益维护意识增强。在国家法制进程加快的今天,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与维权意识在慢慢提高,在针对用工合同签订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有84.1%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肯定劳动权益对等性之后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在这些未签劳动合同的人中,我们发现有87.9%的人表示由于用人单位所制定的劳动合同不合法,侵害了自身权益而不愿签订劳动合同。不仅如此,在从业中如遇拖欠工资、工资过低、无偿加班等问题时,50.8%的新生代农民工选择与单位协商解决,32.4%的人选择劳动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14.1%的人选择其它的法律维权手段解决,而采取暴力手段或置之不理态度的则仅占2.7%。由此可见,新生代农民工较之传统农民工在维权意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开始用更加合理合法的方式去维护自己的权益。

(二)基本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中的新生群体,一方面,因其与传统农民工同处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中,面临

共同的社会境遇,自然潜移默化了这一群体共有的一些特征。另一方面,又因其出生成长于改革开放、社会加速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而明显带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时代烙印,同时,他们所处的特殊人口年龄阶段又使其身上呈现出同龄青年共有的人格特征。概括地说,新生代农民工身上呈现出四大群体性特征—时代性、发展性、双重性和边缘性。具体讲主要是:

1、

与其父辈即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基本上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对土地的眷恋、依赖程度大大下降,在城市打工若干年后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生活预期很低,反之,对城市的认同,对城市生活的预期很高。

2、虽然文化程度依然较低,尽管他们在城市从事的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工作,但就业结构有所改变,更多的人进入第三产业,在相对好的环境中工作。

3、更重尊严、健康与发展。尽管挣多的工资仍是他们到城市务工的主要动力之一。但他们在挑选工作时,往往追求人格平等。对那些具有浓厚排外色彩的企业,即使工资较高,待遇较好,不少农民工也会选择跳槽或离开。这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鲜明特色,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4、融入城市生活和共享发展成果的愿望更强烈。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更多的是为自己寻找更大更好的发展空间,分享现代城市文明成果。

5、追求精神文化生活的愿望更强烈,表现出比其父辈明显得多的文化气息。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工作之余选择学习,并希望有关机构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他们不满足于简单的、低层次的活,希望能够在工作之余,享受丰富多彩、贴近实际、健康进步的精神食粮。

6、竞争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他们不堪忍受被城市排挤、被城市人轻视,在自身人格和切身利益长期被忽略甚至损害的情况下,他们会表现出逆反心理。

7、面临“技术困境”。新生代农民工尽管文化程度较父辈高,但随着城市对高技术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强,他们现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他们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能力,难以摆脱低层次的打工状态,于是就有了职业期望值较高与素质较低的矛盾。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亟须改进乃至创新,立足点和落脚点,就是适应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实际。

二、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民工的一部分,与传统农民工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问题,比如:社会保障水平较低、职业健康安全保障不足等基本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同时,由于具有不同于传统农民工的新特征和新诉求,新生代面临的问题又有其特殊性。

(一)不公平的社会资源分配导致的歧视。是阻碍其在城市中建立归属感的关键性问题。农村生产率的迅速提高,使本来就人多地少的农村有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当城市产业改革迈开脚步时,大批农民涌入城市务工。农民进入城市大多干的是最苦、最累、最脏、挣钱最少的工作,在填补了城市职业的许多空白的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然而,农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使得城市居民对他们产生一种排斥意识。

(二)教育程度与技能水平远落后于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是阻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的紧迫性问题。在由简单劳作转向技能密集型劳动市场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远远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的需求。调查显示,仅不到两成的的新生代农民工能够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

(三)户籍制度制约着基本公共需求的实现,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问题。受户籍制度的影响,由于新生代农民工徘徊在城市户籍体系外,实际上难以享受到城市社会保障福利。因此,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实际享有的社会保障水平,与他们企盼在务工地城市稳定就业和生活的诉求之间,距离还相当悬殊。

(四)低收入高房价,是新生代农民工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问题。调查显示,有75%的新生代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2000元/平方米以内,2000—3000元的有25%,无人愿意承担3000元以上。结合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来看,可以推断如果以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个人能力购房,最终能够实现在城市定居购房的新生代农民工将不会超过6%。

(五)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据调查,70%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实际上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

(六)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据调查,2010年上半年,新生代农民工遭遇企业欠薪的比例为5%。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条件极为简陋占40%,从事职业病高危行业的占35%,在工伤事故领域工作的占30%。

三、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对策与建议

(一)大力提高农民工的社会政治地位,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文关怀。加大舆论宣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民工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民工所作的重大贡献,引导用工单位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进一步营造关心、尊重和爱护农民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畅通农民工利益诉求渠道,保障农民工参与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

(二)将解决农民工问题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纳入常住地公共预算中。以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作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战略目标,将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推广免费接受一次职业教育,当地政府要为心系新生代农民工,全力举办各类初、中级职业技能培训,力争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实现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基本保障的覆盖。

(三)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促进其建立归属感。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落户的相关政策,对于那些已实现城镇稳定就业创业的且失去农村土地的新生代农民工,应降低其城镇户口准入门槛。

(四)相应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收入的期望很高,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增加农民工工资的迫切性。因此有必要适当地相应提高工资水平,具体的工资提高过程可以依照两个指标进行,一是农村以及小城镇生活水平提高幅度,二是经济的发展速度,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工资水平有所增加。

(五)发展和完善正规就业渠道,规范非正规就业渠道。应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实现用工信息的透明化、公开化,遏制打击企业在招工用人方面的“暗箱操作”。

(六)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调查中,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最主要的行业就是建筑业。相关部门应当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个人和企业,并纳入法制程序。

(七)深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形成常态工作格局。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加强农民工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健康保护,搞好农民工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严格执行高危行业农民工持证上岗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职业卫生和生产安全。

新生代农民工论文范文第6篇

前言: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指80后、90后,这批人目前在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里面占到60%,大约1个亿。他们出生以后就上学,上完学以后就进城打工,相对来讲,对农业、农村、土地、农民等不是那么熟悉。另一方面,他们渴望进入、融入城市社会,而城市在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新生代农民工年龄18岁到25岁,以“三高一低”为特征: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高,工作耐受力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中国劳动力大军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为升入了解新生代农民工问题,今年暑假,我来到了宁波先锋电器公司,作为一名普工和众多的新生代农民工一起工作了40多天,对他们生活和工作有了一定的调查了解。

一、新农民工的工作概况及基本特征

1.大部分年轻人热爱自由,追求时髦,高消费!

据我在打工时期的了解和观察,现在的年轻人用着时尚的手机,做这时髦的发型,在整个车间看一下,近5成的年轻人染着黄色和红色的头发。用着上千块的手机,我们组上的小张就是上两个月买了一个一千多的索爱手机,这个月又花一百多做了一个发型。每个月都是“月光族”.有的时候这个月的工资还用不到下个月。过着上月不接下个月的日子。对钱的概念远没有他们父辈强。他们追求高消费、自由。这也是新一代的年轻人的时代特点吧。这为我们企业的管理提出了要求,年轻人的旷工率高,为一点小事就可能会不来上班,因此,企业要加以引导。

1.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1.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8年为2.25亿)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2.初次外出年龄低,很多为初中毕业,超8成未结婚。

以我所在的先锋电器为例,我们组装线上大部分是年轻人,而且大部分是不到二十岁,很多初中毕业就出来打工。我观察了在整个企业也是这样的年轻人居多,也意味着与传统农民工相比,他们普遍缺少离开校门后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经历。而且近80%的人都未婚,也意味这他们在外出务工期间解决从恋爱、结婚、生育到子女上学等一系列人生问题,这与外出期间80%已成家的传统农民工相比,存在很大差别,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3.成长经历开始趋同于城市同龄人。

从成长经历来看,新生代农民工没有经历过父辈那样从农村到城市的变化过程,与城市同龄人更为趋同。很多新生代农民工自小就跟随父母移居城市,或是在农村初中(高中)一毕业就到城市“谋出路”,因此他们对城市生活环境比对农村生活环境更熟悉、更适应;即使出生、成长在农村,他们在务工前也同城市里的同龄人一样,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读书,不熟悉农业生产。据统计,89.4%的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不会农活,37.9%的新生代农民工从来没有务工经验.而且,许多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必须要引起注意,万一他们在城市生活不下去,又会到农村,会很危险。

二、新生代农民工的观念转变

(一)外出就业动机从“改善生活”向“体验生活、追求梦想”转变

传统农民工外出就业的主要目的是“挣票子、盖房子、娶妻子、生孩子”,总之,是为了改善比较饥馑的生活状态。而正值青春年华、职业道路刚刚开始的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就业的动机带有明显的年龄阶段性特征,我在打工时问过我们组上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问他出来打工的目的是什么?他回答是“体验生活、实现梦想”。这也是大部分年轻人的想法吧。

一项调查也证明了上述观点。关于外出就业的目的,选择“出来挣钱”的,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占76.2%,70年代出生的占34.9%,80年代出生的只占18.2%.同时,在80年代出生的农民工中,选择“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以及“在家乡没意思”的人高达71.4%8。这也是我们的新生代打工年轻人的想法,体验生活比挣钱更重要。他们来城市是为了体验生活,追求梦想。

(二)对务工城市的心态,从过客心理向期盼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转变

传统农民工近似于候鸟的打工方式和亦工亦农经历造就了他们城市过客心理。据1999年清华大学对农民工家庭的一项调查,89.7%的农民工表示将来一定会回到家乡定居,只有10.3%的人表示不回到家乡定居9.其他学者根据历年来农村外出流动人口数据估算的结果也大致如此,即在传统农民工中,大约有10%左右的人逐渐在城市沉淀了下来10.然而,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新生代农民工研究报告,在新生代农民工中,有55.9%的人准备将来“在打工的城市买房定居”,远远高于17.6%的农业流动人口整体水平。数据对比说明,相对传统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希望在务工地长期稳定生活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维权方式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

传统农民工自我维权意识较弱,维权能力不高,权利被侵犯时往往采取忍气吞声或被动恳求的方式解决。而新生代农民工比上一代有更强的平等意识和维权意识,对获得平等的就业权、劳动和社会保障权、教育和发展权、政治参与权、话语表达权,以及基本公共服务权等方面,都比父辈有更高的期待,并表现出维权态度由被动表达向积极主张转变。据一项调查,当权益受到侵害时,新生代农民工中因为怕被报复而不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有6.5%,仅是传统农民工的一半;采取投诉行为时,以集体投诉方式进行的(几个人一起去投诉),新生代农民工为45.5%,高出传统农民工17.6个百分点11.

三、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工资收入水平较低、务工地房价居高不下,是阻碍其在务工地城市长期稳定就业、生活的最大障碍

据公安部2007年的调查,按照自身收入水平,有74.1%的农民工愿意承受的购房单价在3000元/平方米以内,有19%愿意承受3001-4000元之间的单价,愿意承受4000元以上的只有6.9%。然而,据调研,3000元/平方米的房子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的县市及以下城镇,在农民工集中流入的东部沿海地区,即便是小城镇的房价也远远超过了3000元/平方米。例如,东莞市当前的房价已经接近6000元/平方米,即使房价相对较低的沙田镇和常平镇,房价也在3500元/平方米以上,大多数建制镇的均价在5000元/平方米以上。对比农民工所能承受的房价与现在农民工流入集中地的房价,可以推断,如果按照当前的新生代农民工收入水平,假定他们的工资增速能够赶上房价的涨速(目前来看这一假定基本上不成立),按照商品价购房,新生代农民工中最终能够实现在务工地城市购房定居梦想的比例也不会超过10%。因此在打工城市生活定居的困难极大

(二)受户籍制度制约,以随迁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障为主的基本公共需求难以满足,是影响其在城市长期稳定就业和生活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

新生代农民工基于自身阅历和切身体验,对子女受教育的期望都非常高。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正是为了让子女能够在城市接受更好的教育而选择在务工地就业和定居。据中国流动人口监测报告,2009年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中,70.2%随同父母流动,只有29.8%留守农村。然而,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难问题仍相当突出,据教育部2008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公办小学就读的比例,北京为63%,上海为49%,广州仅为34.6%。学龄儿童中未上学的比例,北京为3.81%,上海为3.56%,广州高达7.19%。农民工子女半数以上都有转学经历,在转学3次及以上的比例中,大城市最高,中等城市最少。一些城市公办学校还存在收取借读费和赞助费等行为,而大城市最突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年龄的增长,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将步入育龄阶段,与此相伴,随迁子女教育问题,也必将越来越成为他们在务工地稳定就业、生活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性、紧迫性问题。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在我国也很突出。对我们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来说,解决户籍问题,十分迫切。

(三)职业选择迷茫、职业规划欠缺、学习培训的需求难以有效实现,是阻碍其实现职业梦想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生代农民工大多刚迈出中学校门,他们带着对传媒中、社会上成功人士的羡慕和崇拜,期盼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美好的梦想。但是,他们的心智发展尚未成熟、思想尚未稳定、身份认同尚不清晰,面对铺天盖地、瞬息万变的信息和复杂的社会环境,确定具体职业发展目标的能力仍旧不足;加上家庭小型化带来的更低挫折耐受力,他们制定及实施职业规划的能力更低。同时,他们继续学习的愿望非常强烈,据调查,69.7%的人表示迫切需要了解专业技能知识,54.7%的人表示需要学习法律知识,47.8%的人表示希望提升文化知识,但是,由于闲暇时间较少、下班时间较晚、学习培训机构距离较远等因素,导致他们能够便捷、安全、有效接受专业学习培训的渠道严重匮乏。在上述因素下,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发展目标、就业单位频繁变换,学习培训的专业技能缺少可持续性或者不适应市场需求。这既浪费了他们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又不利于其人力资本的积累和企业用工的稳定。对于我们的年轻人来说,对他们进行培训和教育是必要的。

(四)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其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虽然《劳动合同法》已经颁布好多年了,但是在实行中却不那么到位。据一项在广东的调查,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只有61.6%;遭遇工资拖欠的人所占比例为7.1%;人均拖欠工资1538.8元,差不多相当于人均1.5个月的工资。另据国家人口计生委发布的2009年流动人口监测报告,60%的农业流动人口就业于工作条件差、职业病发生率高和工伤事故频发的低薪、高危行业。同时,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发生工伤事故时,仅有60%的用人单位为其支付医疗费用。其中,服务业最差,这一比例只有47.3%。我们的年轻人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亟待提高。相关部门也要重视这一问题。

四、对策与建议

(一)企业转变管理方式,为新生代农民工设计良好的职业通道

我们的80后、90后是个性十足的一代人,他们追求自由,热爱创新。与传统农民工相比,这是他们的优点。通过我一个多月的了解,我们的干活是非常卖力的,也可以把工作做得非常好,我们组上有一个年轻的小伙,干活非常快,经常帮助别人。其实只要尊重年轻人,企业基层管理人员转变自己的管理方式,让我们的员工感觉受到重视和尊重,我们的员工也就会积极的干活。因为他们感觉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

企业还必须设计良好的员工职业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在这里干活可以看到自己的前途,他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的事业。这样我们的年轻人就会更努力的干,同时有良好的培训制度,让年轻人得到更多的技能和教育,这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大有好处的。

(二)加强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落实和监管,加大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劳动经济权益的力度

进一步完善立法和政策,为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创造法制环境和制度保障。针对新生代农民工文化、职业技能的不足,研究建立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教育制度、农村新成长劳动力免费劳动预备培训制度,创新农民工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展针对性上岗技术培训;针对恶意欠薪行为,修改《刑法》,设立“恶意欠薪罪”;针对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困境,研究制定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方案;针对公共服务享有和传染病预防的薄弱环节,研究制定农民工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指导意见等。

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积极指导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经济性裁员。以中小劳动密集型企业、城乡接合部和乡镇企业为重点,开展打击非法用工专项行动,督促企业依法规范用工。促进建立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完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指导制度,推动农民工与企业其他职工同工同酬。同时要加强农民的维权意识,宣传法律知识,让我们的劳动者主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通过试行新生代农民工城镇落户制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户籍问题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一大瓶颈。中央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决策,要求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这为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问题指明了方向。各地应积极、稳妥地创新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对在中小城市、小城镇实现稳定就业创业而又放弃农村责任地的农民工,取消准入门槛;在稳定就业前提下,农民工有条件进行投资或有不低于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的住房,或单位提供相应面积廉租公寓的,准许转入城镇户口;大城市和特大城市要积极研究放宽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的相关政策,采取积分制落户办法,将教育、技术资格、工龄、社保缴纳年限等作为积分内容,优先考虑将农民工劳模、农民工高级技能人才、农民工人大代表等农民工优秀分子转变为市民。可考虑通过稳定居住、社会保险交纳、学历和职业技术、突出贡献、人力资本积累等标准,力争每年解决3%的外来农民工——即300万人进城落户问题,以使符合条件的农民工能够转入当地城市户口,享有与当地市民平等的待遇。当前的过渡措施是:一是逐步剥离附加在户口上的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社会福利,引导人口有序迁徙流动和就业。二是普遍推广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清理取消歧视性规定。三是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改善县城和中心镇的就业创业条件和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民工及其家属向小城镇聚集。通过不懈地努力,力争到“十二五”期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0%.

(四)进一步探索新生代农民工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形成社会化的工作格局 建立健全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相关部门协作的社会化维权工作体制,赋予工会更多的资源和手段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进一步探索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按照促进科学发展的要求,建立农民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把农民工就业培训、收入增长、居住、就医、子女入学和社会保障等基本生活条件改善,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鼓励各地根据实情、因地制宜地探索和尝试新生代农民工就业培训教育、住房改善、户籍制度改革、随迁子女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和新方法。加强农民工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推进农民工工作在相关机构和地方的常规化和规范化。完善农民工信息统计监测调查制度和农民工信息网络建设,提高农民工就业管理和服务的网络化程度,实现信息共享。建立和完善地区之间农民工工作机构的协作机制,使之在劳务对接、权益维护、信息沟通等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借鉴国外解决类似“农民工”和移民问题的有益经验,为创新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全国总工会关于新生代农民工的报告

2、家统计局,2009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010-03-19.

http:///tjfx/fxbg/t20100319_402628281.htm.

3、广东省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点与权益保护,内部调研报告。

上一篇:幼儿教师幼小衔接论文范文下一篇:激发小学语文兴趣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