勘察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市政工程是当下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对于城市的交通运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若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各项标准没有符合实际的需求,那么则会导致项目的质量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在道路工程建设中,前期的工程勘察工作开展十分的关键,工作人员首先需要针对现场道路的实际情况、周围结构情况、周围环境情况等,进行进一步地勘察分析,掌握了具体的资料信息之后,完成相应的工程建设方案设计,这样才能够使得后续的工作开展变得更加的顺利,有效降低了工程项目中的风险性。在工程勘察工作的开展中,资料的时效性对于工程的开展以及工作标准的审核十分的重要,现场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必须要确保资料信息的时效性,这样才能够保障数据信息对称,降低了后续工作开展不规范的情况发生。

关键词:道路工程;工程勘察;勘察资料;时效性

0 引言

在道路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人员对于现场的勘察工作开展十分的关键,勘察的工作内容较多,各项数据的测量、审核等,都必须符合实际的标准。在资料的编制上,需要及时对多个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障资料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样才能够较好的保障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在勘察资料的管理中,工作人员需要明确不同类型的资料信息,由于道路工程项目建设的周期性较长,在进行项目的建设之前,还存在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其中,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对资料内容的准确性进行审核,这样才能够大大提高资料管理的质量。另外,在资料审核的过程中,严格审核现场勘察的数据情况,保障数据信息的准确性,这样才能够确保各方的数据信息保持一致,提高了资料信息传达的及时性。

1 道路工程勘察工作的要点分析

1.1 勘察点的布置

在道路工程的勘察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以及施工建设的基本情况,来进行勘察点的分布。道路工程的建设与其他工程建设存在有较大的区别,从周围的环境情况可以了解到,道路工程一般分布在城区、环线等区域内,在进行勘察点的分布上,需要采用线状分布的形式,围绕着道路建设的周围展开,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现场的实地勘察,掌握最新、最全的数据信息和资料内容。另外,道路工程所涉及到区域相对比较广泛,会存在有跨区域的情况发生,不同区域内的环境情况、地质结构等,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所以,在勘察点的布置工作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施工需求和区域结构情况,来确定好具体的勘察点位置,进一步保障勘察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一般的勘察点布置在道路中线的位置,这样能够较好地把握住周围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勘察中,也能够及时获得相应的勘察结果,及时对应的数据信息,保障数据信息的内容与实际的情况一致[1]。勘察点的布置是道路工程勘察工作开展中的重要一步,可以使得工作人员掌握更加全面的现场情况,及时进行现场勘察结果的汇报,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

1.2 勘察点的深度

在勘察点的分布中,除了确定相应的确认合理的勘察点以外,还需要调整好勘察点的深度,这关乎地形结构勘察的准确性。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施工的环境较为特殊,部分道路施工是处在城区,周围分布了大量的建筑物,还有一部分的道路施工,是建设在相对比较边缘的地带,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岩石的问题。所以,在前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必然是需要对现场的地形情况、地质情况等,进行全面的分析掌握,为后续的建设方案設计提供科学化的数据支持。在勘察点的设置中,深度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考量,面对填土、软土等不良土层,需要增加一定的深度,这样便于后续对于地下情况的全面勘察。目前,国家针对道路工程建设中的勘察点设定,规范的深度是在地下5 m左右,但是,具体的深度调整,必须要根据现场的土质层结构来进行确定,进一步保障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挖方路段,规定勘察点的深度在设计标高以下的2 m~3 m左右,现场的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好具体的深度情况,有助于后续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勘察工作的核心内容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中,所面临的问题相对较多,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着工程项目的正常开展。为了能够更好地保障项目工程的建设质量,在进行前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来进行全面的现场勘察,编制出对应的勘察资料,合理、科学的规划项目的建设方案。勘察工作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相对比较广泛,其中包括地形条件、地质环境、项目建设范围等,这些都是现场勘察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进行勘察工作的开展中,需要注意的是,现场勘察的数据信息必须保障其准确率,避免出现数据不对称,影响后续工作开展的情况发生。在勘察数据的审核中,审核人员必须以现场的实际情况为主,全面、系统地对具体数据信息进行审核,保障资料编制中数据准确性,进一步保障了项目建设的质量[2]。另外,现场的土质情况检测也是勘察工作中的重点,道路工程的建设必须保障好其地基的稳定性,在实际的建设工作开展中,土质结构会直接影响到项目地基的施工工艺选择,软土土质和硬土土质所采用的施工工艺存在有明显的不同。为此,在勘察工作的开展中,工作人员需要从现场采取部分样本土,进行深入的土质检测,检测的结果记录到勘察资料当中,及时汇报给现场的施工管理人员。

2 保障道路工程勘察资料的时效性策略分析

2.1 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

在道路工程的施工建设工作开展中,不仅施工建设周期较长,现场的工作开展也相对比较复杂。勘察人员在进行现场勘察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勘察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及时将勘察资料汇报给管理人员,为后续的工作开展提供一定的资料支持。在传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由于缺乏与多方进行沟通协调,导致资料的更新情况并不及时,影响了后续工作的开展。为此,在当下的发展中,应当要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引入信息技术,连接好各个部门,促使各部门的负责人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上,及时收到对应的反馈信息。现场的勘察人员在日常的勘察中,通过专业仪器的辅助以及现场的实地测量,完善好相应的资料内容,按照工作规范,来完成好对应的资料编制,提高资料管理的质量,保障资料内容的合理性。若在现场的勘察过程中,发现资料数据或者是信息存在有错误的地方,勘察人员可以直接通过信息平台,与对应的部门负责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有效的协调之后,调整好对相应的数据或者信息内容,进一步保障了工程勘察资料的时效性,避免了后续各种问题的出现。

2.2 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

在现场工作的开展中,由于道路工程建设的现场情况较为复杂,所涉及到的工作事项、工作部门较多,明确工作职责、具体工作流程十分的关键。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现场的勘察工作,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在进行现场工作的开展中,首先应当明确好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制定好对应的规章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的工作流程来开展工作。在不同区域的勘察工作中,需要明确一个负责人,负责人负责管理该区域内的勘察工作开展,及时进行资料的整理和汇报。现场工作的协调开展,不仅能够使得项目的建设在预期內完成,更是能够保障项目勘察中,各项资料信息可以及时、有效的传达到对应的部门或者是对应的负责人,进一步避免了项目建设问题出现的几率。在当下勘察资料管理工作中,对于资料的汇报、处理等,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通过明确工作职责和流程,能够有效规范勘察资料的内容,满足后续建设方案设计的基本需求。若在资料内容出现变化时,也能够及时对出现变化的内容进行立即反馈,确保各方负责人都能够接收到变化的内容信息,大大提高了资料管理过程中的工作质量,推进了工程勘察资料管理工作的发展。

2.3 加强勘察资料审核的力度

勘察资料的整理和汇报,对于项目工程开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若勘察资料的内容无法保障其时效性,这对于项目工程的开展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为了能够提高勘察资料管理的质量,在进行现场勘察的过程中,勘察人员必须对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资料编制的形式,进行资料内容的完善,补充好对应的数据内容和信息内容,使得后方的施工人员能够准确把握好现场的具体情况。其次,在勘察数据信息的管理中,必须要加强其审核的力度,审核人员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逐一对资料的内容进行审核,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地方,立即进行调整,以此来保障好项目建设的质量。在资料内容发生变动时,管理人员需要在第一时间与对应的部门进行沟通协调,保障资料使用的时效性,避免后续工作受到影响。勘察工作的开展,是保障道路工程建设质量的第一步,所有的数据信息、资料内容,都必须保持一致性,严禁数据不对称的情况发生,加强审核各阶段的工作情况,保障各阶段的工作质量,这样才能够进一步促进项目建设的质量,提高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3 结束语

道路工程是目前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在实际的工程建设工作开展中,受到了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各项建设要求变得越来越严格。工程勘察工作是道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通过全面、系统的现场勘察,掌握具体的情况,便于后续进行建设方案的制定。在传统的勘察工作开展中,由于资料信息的时效性无法保障,导致了后续工作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能够更好提高勘察资料的时效性,在日常的工作开展中,首先应当明确勘察工作重点内容,包括勘察点的布置和勘察点深度的确定等,其次,可以通过构建现场畅通的沟通交流平台、明确各项工作的职责以及工作的具体流程、加强勘察资料审核等,来进一步完善勘察工作的开展,保障了勘察资料内容的质量,提高勘察数据的准确性,促使道路工程项目能够在预期的范围内完成。

参考文献:

[1]覃嵴.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西部交通科技,2021(3):193-196.

[2]吁燃,王曙光.公路岩土工程勘察质量控制要点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21(3):84+86.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本文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的两种形式,并对勘察和设计分别提出招标工作内容,结合招标工作经验,制定了招标工作流程和评分标准,对保障勘察、设计招标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关键词:勘察;设计;招标;标准

招标作为典型的商品交易行为,已经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招标制度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升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伴随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招标形式日趋多样化、招标程序日趋标准化、招标制度日趋完善化,对促进中国水利建设事业的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2]。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主要包括地质勘察、初步设计、招标设计、施工图设计等招标工作[3-4],涉及工程勘察、设计整个过程。一般由项目业主或招标代理人收集、汇总工程的建设背景材料,公开或非公开邀请投标人报出勘察、设计实施方案及价格,进而择优选择承包勘察、设计单位。勘察、设计招标现已成为重大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基本内容。

本文详细论述了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的形式、内容、流程、标准,对完善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招标形式

常见的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形式有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二种,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工程情况,各自具有独特的操作特征。

(一)邀请招标

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特殊、勘察设计水平要求较高、涉及施工机密时,可优先推荐邀请招标的方式,在一定范围内竞选中标单位。

项目业主在招标前,需汇总分析工程勘察、设计的特殊需求,筛选满足其条件的潜在投标单位,并向其单独发出招标通知。同时,采用邀请招标时,最少应有3家以上单位参加投标。在招标过程中,如未能与业主达成中标意向,可再次履行邀请招标程序。

邀请招标仅局限于满足特殊需求的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操作过程中需严格甄别投标单位的资质和能力,对招标单位的要求较高。

(二)公开招标

公开招标是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普遍采用的招标形式。首先,由业主或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招标项目登记,填报招标申请书。其次,邀请专业机构编制招标文件和工程标底。再次,通过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介发布工程的招标公告。

投标单位填报申请投标企业情况调查表,并由招标单位通过信函调查、专人调查、社会调查等多种方式,了解投标单位的人员组成、勘察设计能力等。最后,通过公开竞标的方式,筛选满足业主需求的勘察、设计单位。

公开招标可最大限度地满足项目业主的需求,其公正性也优于以上两种形式,是目前广泛推广的招标形式。

二、招标内容

水利工程的勘察、设计尤为重要,在不断提升工程建设水平的影响下,目前正大范围取缔由建设单位委托选择勘察设计单位的形式。勘察、设计的招标内容,也因水利工程技术体系的逐步细化,演变为勘察招标和设计招标两大类。

(一)勘察招标

水利工程的勘察任务主要包括工程地質勘察和水文地质勘察。目前,水文资料一般由水文站有偿提供,对应的水利计算可委托设计单位承担。

工程地质勘察的招标,一般包括:区域构造稳定性、主要建筑物所在地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各土层(岩层)的物理力学特性。同时,勘察单位应提出基础处理建议;有土石料场勘察需求的,还应说明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有效层厚度及开采运输条件。

(二)设计招标

设计任务书是水利工程设计招标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工程规模、标准;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质、地震、水文等自然地理特征;占用土地、城镇规划及其他建设工程的协调情况;有关部门及当地政府要求和所需资金。在取得设计任务书后,即开展设计招标工作,可由建设单位主持,也可委托工程咨询机构代办。

设计招标包含工程占地面积、建筑面积、经济技术要求等多项内容,是工程科学、合理施工的重要保障,可单独委托相关单位进行专项工作。

三、招标流程

a.项目业主取得工程立项文件,委托招标代理,签订委托招标代理合同。

b.编制招标方案和招标工作计划,主要包括:项目概况、招标范围、分标方案、招标计划安排、投标人资格条件等,需经招标人审核确认。

c.编制勘察、设计招标公告、评标办法、合同文件、招标文件,并经招标人审核确认。

d.按项目管理权限向水务主管部门提交招标报告和备案资料,按招标工作计划在指定媒体网站发布招标信息,同时发售招标文件并组织踏勘现场及答疑。

e.在开标日期的前一日取回备案表,并到市专家库抽取专家。

f.在招标文件规定的日期组织开标活动,招标人应指派出专员或纪检人员参与开标会议。

g.开展评标工作:评标专家签到、宣布评标纪律、组织学习评标办法、初步评审、详细评审等。

h.评标完成后,由评标委员会推选出评分排名前三的投标候选人;招标代理机构根据评标工作情况进行中标候选人公示。

i.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满后进行中标结果公示,然后将中标通知书发给各中标单位,并在30日内与中标单位签订勘察设计合同。

j.根据项目招标情况编制招投标工作报告交与招标人,同时完成过程资料的移交,至此招标代理工作完成。

四、招标标准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中,通常使用技术评分和商务评分作为硬性评标准则,对投标单位具有强制约束力。

(一)技术评分

技术评分标准涵盖技术方案的合理性、技术创新、项目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项目进度安排、投资控制措施等五大板块,具体评分细则详见表1。

(二)商务评分

商务评分标准侧重于投标人业绩和资信、项目设计负责人的业绩和资历、人力资源配备及服务方式、投标人财务状况、投标报价等项目,分别赋予不同权重(表2),进行招标评分。

五、结语

水利工程勘察、设计招标工作对保障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建设周期、提升经济效益等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邀请招标、公开招标等两种常见的招标形式,分别提出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操作特征。并依据勘察、设计工作内容的差异性,对两者的招标工作进行了阐述。同时结合常年招标工作经验,制定了合理的招标工作流程和科学的评分标准。

参考文献:

[1]刘杰寅,王晓红.水利工程招投标管理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12):241.

[2]赵学刚.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100.

[3]李子越.浅议水利工程招投标工作[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6):163.

[4]石世魁.浅谈水利工程招标的经验体会[J].水电能源科学,2009,27(06):170-171.

(作者单位:北京江河润泽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隧道;勘察;手段;方法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是指为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等进行的专门工程地质调查工作。隧道勘察一般分为初步勘察阶段和定测阶段。初勘阶段主要是调查选线地段的地形、地质构造、岩性、断层、风化破碎带等地质地貌条件。定测阶段是解决设计施工中的具体工程地质问题,主要工作有:①绘制沿隧道轴线的地质纵剖而图;确定隧道开挖后将遇到的岩层,特别是软弱岩层的具体位置、性质和宽度;确定围岩不同的稳定性分段以及地下水和有害气体的可能涌出地段等。②根据岩体稳定程度及其他工程地质条件,提出掘进方式的建议等。

一、隧道勘察的几个阶段阶段

初步勘察 重点查明各拟选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围岩的初步分类,为设计确定最优线路方案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勘察工作在搜集和研究已有档案文献资料基础上,以工程地质测绘和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为主,必要时进行适量的勘探和测试工作,以论证区域和隧道通过地段山体的稳定性;评价岩层产状、褶曲和断裂构造、不良地质现象、岩体(见岩石和岩体)的结构、覆盖层的厚度等对隧道及其进出口选择的影响。隧道线路的选择要求避开断层破碎带、溶洞发育带以及地下水丰富和地层松软的地段。进出口宜选择在山体稳定、覆盖层薄、无不良地质现象的地段。

详细勘察 进一步查明拟建隧道的山体稳定性和进出口围岩的工程性质,为最终确定隧道轴线位置和衬砌支护的设计提供依据。勘察工作应对进出口和隧道的重点地段进行大比例尺的工程地质测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山地工程、物探和工程钻探工作;根据需要还要进行岩体原位试验、有害气体和地温的测定。钻孔宜沿隧道轴线两侧洞壁外适当距离处交错布设,孔数根据地质条件确定,孔深应穿过洞底设计标高一定深度,遇有不良地质现象时适当加深。有时也可布设平硐,评价隧洞的工程地质条件,确定围岩的类别,划分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围岩稳定性的评价。对存在的特殊性岩土和不良地质现象还应予以评价。

施工勘察 主要是:做好施工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发现施工中暴露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并配合导洞或毛洞的开挖进行围岩的地质编录和素描。当工程需要时,可进行涌水量、围岩压力和岩体变形等监测工作,根据实测资料对详细勘察时的评价予以修正和补充。

二、勘察方法及手段

为了查明隧道区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不良地质现象,分段确定围岩级别,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的工程地质资料和经济合理的处理方案,勘察中在遥感判释的基础上采用了工程地质调绘、地质钻探、高密度电法、地震勘探、声波测试、抽水、压水试验、室内试验及瓦斯检测等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综合勘察。

三、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

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分析评价的内容应包括一切可能影响隧道工程安全的地质问题。 除了对隧址区已有的工程地质问题认真分析评价外, 还应研究环境工程地质问题与隧道工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隧道建设可能诱发的环境及环境工程地质问题。对于山岭隧道而言, 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包括滑坡、 膨胀岩、 断裂构造及断层破碎带、 高初始应力、 偏压问题、 高地温、 岩溶、 放射性、 有毒有害气体等, 当隧道通过存在上述某种或几种工程地质问题并存的地段时, 就必须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评价。

1、滑坡: 由于隧道洞身不应在滑坡 、 错落体内穿过, 如必须通过此类地段时, 应使洞身埋置在错落体或滑动面以下一定深度的稳固地层中, 因此, 需重点查明滑坡滑动面位置、 产状,才能为设计确定隧洞位置提供依据。

2、膨胀岩: 多见于粘土岩 、 页岩 、 泥质砂岩; 伊利石含量大于20%。 重点研究膨胀性岩的分布产状、 膨胀潜势, 分析评价其对隧道工程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

3、断裂构造及断层破碎带 : 重点研究大型断裂构造是否为活动断裂, 如为活动断裂应避

开。 隧道还应尽量避开断层破碎带, 特别是含水丰富的破碎带, 必须穿越时, 隧道应与之垂直或大角度斜交通过, 并应提醒设计施工方做好支护及排截水措施, 预防出现坍塌、 避免富水破碎带出现突水涌泥现象造成安全事故。

4、高初始应力 : 岩体初始应力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特别是高初始应力的存在。 高初始应力会导致隧道洞壁岩体在开挖过程中时有饼化、 岩爆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造成隧道成洞性差。 高初始应力主要存在于埋深大、 构造作用强烈的隧道。 因此, 对于深埋隧道应通过地应力测试结果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判定是否存在高初始应力地段。

5、偏压问题: 主要出现在埋深较浅的隧道。根据隧道走向与地形等高线相交情况判定, 如隧道傍山而设, 走向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小角度斜交, 隧道外侧洞壁较薄, 将出现偏压问题。 偏压会降低围岩稳定性。

6、高地温: 地温高低与埋深有关 , 随埋深增大而递增。 因此高地温主要出现在深埋隧道。对于深埋隧道应研究地温随埋深升温情况以及是否出现高地温现象。

7、岩溶: 应重点查明洞身不同地段的岩溶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 岩溶洞穴的形态规模、 含

水特性、 岩溶水富水程度、 补给排泄条件。 分析评价隧道场地的适宜性、 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岩溶水对隧道安全和稳定性的影响及在施工和营运时产生的危害。

8、放射性: 主要针对花岗岩等岩浆岩类地区及存在放射性物质地区的隧道。

9、有毒有害气体 : 应查明有毒有害气体的含量、 压力、 性质, 并判断其对隧道施工、 营运的影响。

四、结语

隧道工程其实是地质工程、 隐蔽工程, 需通过资料收集与研究、 工程地质调绘、 钻探、 物探及各种测试试验等综合勘察方法手段才能获得较为准确可靠的工程地质资料。 在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 勘察方法的选择及主次应根据设计勘察阶段和地质条件综合确定。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的最终目的是根据通过综合勘察方法获得控制隧道围岩稳定的各项因素,分段确定隧道围岩级别, 为隧道施工布置、 各段洞身掘进方法及程序、 支护及衬砌类型或整治工程设计提供详实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简述了勘察纲要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重要性和编制勘察纲要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对策,讨论勘察纲要的编写及实施。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勘察质量,纲要编写

前言: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根据勘察任务书的要求,按照相关规程、规范,结合工程经验和现场的实际情况编制的工作大纲和技术指导书。制定科学合理的勘察纲要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对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勘察纲要的重要性

勘察纲要根据工程设计意图和拟建场地岩土工程条件来制定,它必须明确本次勘察阶段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使勘察方法、勘察手段、勘察工作量的布置以及技术资源的配置做到有的放矢,使工期得到合理规划,是勘察工作的重要前置环节。勘察纲要是通过对拟建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和环境条件的初步调查及搜集相关资料,取得客观反映场地自然岩土工程条件的勘察资料基础上编制的,可对岩土体分布特征和工程地质的综合研究从定性到定量进行初步评价。勘察纲要明确拟建工程项目的存在形式,可对拟建场地地基进行宏观掌握,微观了解。勘察纲要反映了工程概况、拟建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及上部荷载等情况,为岩土工程评价提供重要依据[1]。

二、勘察纲要存在的问题

当下岩土工程勘察已形成市场化,由于市场竞争的不够规范,勘察收费偏低和工期偏短,加之部分勘察单位疏于管理,忽视质量,导致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时有出现质量问题,例如勘察成果过于简单,甚至勘察报告出现严重质量缺陷等。因此,作为勘察人应该强化质量意识,切实加强勘察质量管理,提高勘察质量水平,确保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在实际的工程勘察项目运作中部分勘察人对勘察纲要重视程度一般,导致勘察纲要存在很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会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缺少勘察纲要。勘察工作中,有些勘察单位在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就盲目开展工作,造成施工混乱,影响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更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2、勘察纲要编写粗糙。有些勘察单位在勘察时编制了勘察纲要,但没有收集研究现有资料和到现场踏勘,但往往是按照一个特定的地质勘察纲要模板进行编写,没有达到岩土工程勘察要求。这些纲要太过于简单,针对性不强,对勘察工作没有实际指导意义。

3、勘察纲要编写不合理。一些勘察单位编制完勘察纲要后不经过审核人审核而进行野外施工,使之编写的勘察纲要不合理,造成野外工作量如取样、原位测试等满足不了勘察技术要求,使勘察工作质量没有保证。

三、勘察纲要的编写要点

严格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2]和《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深度规定》(2010版)[3]等相关规范规程编制勘察纲要。

1、编写勘察纲要之前,要认真阅读勘察任务(委托)书并掌握本次勘察项目的具体要求。任务书一般包含有对技术、工期等的具体要求,并提供建(构)筑物的建筑要素和相关图纸。通过任务书,应了解此次勘察阶段建(构)筑物的形状、位置、荷载及变形要求等,了解拟采用的基础形式、尺度、埋深,地下室层数等。任务书一般都提供附有坐标和地形的总平面图,整平标高及场区测量控制点等资料,可作为勘探点测放得依据。

2、应搜集拟建场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并进行现场踏勘。通过收集区域地质资料可初步了解场区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地层及地质构造、地表水和地下水分布、地震情况以及不良地质作用和特殊岩土情况等。通过对现场的踏勘可直观地了解场地的交通位置和地形地貌地物等,可确定地下管线、防空洞,空中障碍物等的位置,提前与相关方协调清除障碍、道路维修及整平场地等相关事宜[4]。

3、确定勘察手段。勘察中要运用何种勘察手段、试验测试方法,应根据任务书的要求和前期搜集的资料及现场踏勘的情况来确定,尽量用熟悉可靠的设备和方法方式,必要时也应引进新设备和技术。

4、科学合理布置工作量。工作量的布置是勘察纲要编制的核心内容,根据据规范规程要求,结合工程与场地情况进行,确定勘探点的位置及预计深度,注明测试及取样的位置和深度等。如果需要进行工程地质测绘,需确定其范围、比例尺及精度要求与技术要求等。勘察工作量布置时,可一孔多用,让最小的工作量获得最多的工程地质资料[5]。

5、科学合理组织施工安排。根据技术方案估算工程量后,选择设备类型和数量,配备技术人员,计算工期。例如选择技术人员时要选择有丰富勘察经验的人员担当项目的技术负责。再如施工中应考虑试土工验室的滞后时间,可先施工取土孔和控制性钻孔。另外,工期的规划要给写报告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便充分分析,合理论证,提高勘察报告的质量。

6、勘察纲要的编写应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而且必须是现行的标准。其内容除了符合相关法律制度,还要高度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以及与委托方签订的合同内容。

四、勘察纲要的质量管理

勘察纲要是岩土工程勘察的纲领性文件,它指导着工程勘察各程序的运作。编制完成勘察纲要后,必须通过校对和审核后,由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使用和指导外业施工。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在没有特殊情况下必须严格按照经过审批的勘察纲要指导下进行,要做到无勘察纲要不进行勘察作业。在勘察过程中,如果发现场地条件与原来掌握的情况有较大出入时,要及时与工程设计人员沟通,这样才能及时掌握工程设计变更方案的要求,反过来又可以指导勘察工作,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结语:勘察纲要对岩土工程勘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程勘察人员应努力提高自身综合技能在勘察项目中编写好勘察纲要。勘察纲要编写时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应变。勘察外业施工时必须要以审批过的纲要进行指导。

参考文献:

[1] 刘玉德等,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的若干问题探讨[J].吉林地质,2011,30(4):107-109.

[2]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S]

[3] 《房屋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深度规定》(2010版)[S]

[4] 许恒明等,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编写的体会[J].山西建筑,2010,36(34):97-98.

[5] 柳莉等,简述岩土工程勘察纲要的要点[J].山西建筑,2011,37(7):42-43.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基坑勘察技术是提升岩土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的应用情况为基础,结合多年来工作经验,对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为岩土工程施工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基坑勘察技术;方法;施工

岩土工程一直是基础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是保证建筑施工质量的物质基础。由此可知,提高对基坑勘察技术的重视,可以保证施工质量。但从现阶段工作开展情况来看,由于岩土工程具备隐蔽性特征,尤其是在基坑勘察环节出现问题,严重影响施工建设质量。因此,研究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具备深远意义。

1、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

1.1钻探取样与原位检测技术

借助钻孔对施工环境内土质进行取样检测一直是基坑勘察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当前比较常见的土质类型包括人工填土、砂性土、下卧基岩、残基砾质粘性土等。通过开展此种工作能够清晰辨别建筑施工周边的地质情况,并能够直接穿透比较软弱的地层。钻孔数量及钻孔深度都需要依据工程施工实际情况再做决定。简单的说,在施工过程中,依据施工变化调整相应方案。如:若是地层发生变化,加之岩土层的物理性质较差,在限定范围内无法准确判断岩土层的基本属性时,则可以在原有钻孔深度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加。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对样本进行测验解析,从而掌握岩土层具备的物理性质[1]。

1.2地质调查与取样技术

此种技术大多应用于普通地质区域的岩土施工中,即在经过岩土取样操作后,若是能够准确判定地理位置、物理性质及土质成分满足项目施工标准,则可以采取随机抽样法进行检测,此种方法更具代表性。取样技术则更适合地质属性复杂的岩土施工项目,具体表现为水位变化频繁。采取此种技术的根本原因在于基于此种情况,岩土自身具备较大的变化性,致使普通方法出现极大偏差,将直接影响后续工作開展进度与质量。

1.3勘探孔勘察技术

在传统基坑勘察中涉及到的勘探孔按照现实需求被划分成控制性与一般性孔,它们能够依据岩土工程变化情况作出相应调整,但从现有调查资料结果中得知,其存在同性规律。即一般性孔数量要超出控制性孔数量,甚至是呈现正比例关系。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对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具体表现在原有框架前提下增添取土标贯孔及静力触探孔,以此全面满足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需求。通过分析增添的两种钻孔类别我们得知,取土标贯孔属于控制性孔范畴,而静力触探孔则属于一般性孔范畴[2]。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某施工项目为高层住宅建筑,要求地上结构为25层,地下结构为2层,经过划分将施工面积划分为5.9x103m2。依据合作方提供的工程主题与结构设计图纸,得知本次施工工程基坑为规则矩形结构,轴线间距为60.25m,面积约为6500m2。本次工程前期规划为至南向北有杆塔构造,两者的间距为500m。同时,考虑到施工高度、基坑所处区域、基坑深度等要素,将本次基坑侧壁的安全等级评为一级。在正式施工前,工作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四周的岩土分布进行勘测,并对土质情况、土质物理性质进行探究,在求得勘察结果后进行施工计划,为接下来的建筑施工提供理论依据。

2.2确定勘探点及钻孔深度

依据建筑方提供的建筑工程设计平面图,采取卫星定位的方式对施工现场进行精准布孔和钻孔。按照国家颁布的各项规定,此建筑工程基坑安全为一级,因此需要将触探孔间距调整在 25m左右。若是勘探孔间过大很容易影响土层变化。基于此,施工人员则可以在间距内适当增加勘察孔,对其进行封闭处理,将勘探孔的间距调整在1Om内。本次基坑工程勘探孔总量为135孔,其中静探触探孔有25个,钻探孔有110个。

2.3岩土勘察结果分析

其一,地基土质情况。借助对岩土工程中基坑进行勘探得知,该施工场地地形平缓,地质特征具体如下:填土:形成时间短,土呈现灰黄色,加之松度比较高,其中夹杂一定数量的碎石与砖头,硬度并不是很好,且韧性比较差;粉质粘土:呈现黄色,且具备较强的可塑性,部分属于软塑。此外还有一些素填土,颜色呈现为灰色,也同属于软塑,但是其强度与韧性较差。

其二,水文情况。此次岩土工程毗邻河岸,在勘察过程中发现此建筑施工环境地下水位较低,包括含水层,且深度比较大。同时,地下水的补给方式具体包括河流侧渗、大气降水及地表径流等。在挖基坑过程中含水问题时常出现,且基坑具备很强的透水性,同时,由于受到自然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地下水位也会出现变化。

其三,建筑施工四周环境与地下管线布置。从实际调查结果中得知,此工程项目基坑的东北方向有一个河道工程,而南边则有杆塔构造物,地下还有一些电缆工程。基于此情况,在开挖基层前,相关单位需要做好沟通工作,多方积极配合,降低建筑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基坑勘察工作前,勘察人员需要事先对施工四周环境与地质情况进行调查,依据实际勘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有效保证深基坑支护效果。当前,岩土工程中基坑勘察技术类别十分多样,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实际情况精准选取勘察技术,并对勘察结果进行分析,做好多方协调沟通工作,灵活应对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保证建筑质量。

参考文献:

[1]于连顺.岩石工程基坑支护要点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3):108+110.

[2]张绍祥.基坑工程的岩土工程勘察分析[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03):109-110.

[3]陈培根.浅谈复杂地基的深基坑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问题与措施[J].低碳世界,2016,(10):68-69.

勘察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软土的概念是从土粒的孔隙上界定的,指天然孔隙比大于或等1.0,压缩系数不大于0.5MPa且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的细粒土。常见的有淤泥、淤质泥土、经常发生泥石流的山体堆积的泥炭以及泥炭质土等。由于软土含水量大的特点,建筑单位施工时常发生塌方的情况。因此,对施工现场进行土质和岩体的勘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尤其是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作为当前岩土工程常见的地基类型,对于软土地基有效而实用的勘察能够提高施工单位建造时的安全系数,极大减少发生安全事故的几率。本文根据工程勘察技术的实际运用,分析了软土地基的理化特点和工程特性,总结出软土勘察时的技术要點,细化了勘察时应注意的问题,为安全施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软土地基;地基工程;勘察技术;力学性质;地面调查

前言

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施工地域的不断扩大和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对于施工地的土质要求也变得越来越严苛。由于软土受力不均匀、压缩强度大、易吸水易变形的物理特性,对于在软土地基上的建筑工程有着超高的施工要求和检验标准。软土的成因类型有滨海相、湖沼相、谷地及河滩冲洪积相沉积几种,以滨海、湖沼沉积为主,其沉积时代主要为第四系更新统和全新统(即)两个时代。施工实践中,时常会遇到物理力学性质差且分布面积较大的第四系软土类区域。所以,针对这些区域进行岩土工程勘查,发现并排除可能给工程单位施工时带来的安全隐患,是地质勘察人员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软土地基的特性

软土地基的特性主要是有软土的理化特点所决定。

(一) 软土的触变性

软土最大的特点就是触变的特性,在软土出现外力影响的时候,特别是连续的震动或高强度的起伏作用,会造成软土结构的破坏,这会降低软土的结构强度,出现整个软土层的滑动与沉降,直接影响软土地基的稳定性。或者说,当不扰动土受到外界的振动以后,由于不扰动土的上体结构遭到破坏,强度就降低。软土地基受到振动的荷载,容易导致侧向滑动、沉降或基础下土体挤出现象。

(二)软土的流变性

软土中存在大量液态的水分,软土在外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对水分的作用,这会导致水分的流失和固结,最终影响到软土地基的稳定性,出现软土地基的形变趋势, 产生对地基缓慢徐变的剪切力,进而出现软土地基的剪切变形。

(三)软土的高压缩性

软土地层的土壤中颗粒之间空隙较大,有的甚至有大量水分的充盈,导致在压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现空间和水分的压缩, 这会在宏观上表现出整个地基的不稳定, 形成建筑物的沉降。如果软土层出现不连续、不均质的问题,那么对建筑物的沉降会产生不同步的影响,进而出现剪切力,严重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连续。

(四)软土的低强度

软土地层的特点就是没有较大的强度,既不能实现及时排水,又不能实现有效提高抗剪能力。表现在力学特性上出现承载能力的下降,特别在地基边坡上这种低强度的特点表现尤为明显,极容易引起边坡塌方和位移,形成建筑施工的安全隐患。

(五)软土的低透水性

软土本身含水量就很高,这会出现软土对于水分的通透能力不足,不利于地基实现排水固结的目标, 这会延长软土地基工程的实践, 增加软土地基工程的成本。

(六)软土的不均匀性

软土地基的成因复杂,一般由于环境变化和沉积条件不同而出现软土结构上和分布上的均匀性和强度上的问题。在大结构的建筑施工中,地基往往在空间上和距离上有很大的跨度,这会使地基在不同性质的软土中穿越,导致地基出现不稳定的剪切力,不利于地基的功能和稳定目标的实现。

二.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的要点

(一)地面调查测绘技术

这一阶段技术的要点是软土地基分布地段的地形、地貌进行分析;对软土的形成的成因、分布范围和基底地层的性质进行分析;对软土层内的砂夹层的厚度和颗粒组成及排水性能进行分析;对软土层的埋深和厚度及上下层间的性质进行分析。

(二)勘探点布置和深度

勘探点的间距应设置在30m以内为宜,勘探点的深度,要根据实际的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特点来确定。

(三)软土的力学性质参数的测定

按岩土工程类别及勘察阶段采用一种或多种手段测定土的力学参数, 这些手段包括室内土工试验、原位测试、间接经验推算、原型观测反分析等。试验土样的初始应力状态、应力变化速率、排水条件和应变条件均应尽可能与工程的实际条件相模拟。故对正常固结的软土应在自重应力下预固结后再作不固结不排水三轴剪切试验。增加了对变形参数的测试要求。变形参数包括:先期固结压力、压缩系数、压缩指数、回弹指数。有关固结问题的有固结系数、有经验时也可用快速固结试验(包括等加荷速率、等应变速率、等水力梯度等),以便引进先进试验技术,缩短试验周期。

(四)勘探手段以钻探取样与原位测试相结合为原则

1.钻探。钻探是岩土工程中划分土层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软土的取样中,通常采取薄壁取土器静压法,在取样到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全程采取保护措施,是样品不受到扰动 变形、水份流失等其它的外界因素影响。

2.原位测试。宜采用静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在软土地区采用原位测试来代替相当数量的钻孔,不仅可以减少钻探取样和试验的工作量,还可以提高勘察的质量。

三.软土地基勘察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一)除土层的一般成因类型、成层条件、分布规律外,尤应查明:

1.对软土的排水固结条件,沉降速率、强度增长等起关键作用的薄层理与夹砂层特征;

2.土层均匀性,具体指厚度、土性等水平向垂直向的变化;

3.可作为浅基础、深基础的持力层——硬土层的埋藏条件;

4.在基础影响范围内基岩的埋藏条件、分布与起伏,基岩上部风化程度等。

(二)确定软土的力学性质

软土地基勘察工作应该查明软土的固结历史,确定是欠固结、正常固结或超固结土,是十分重要的。先期固结压力前后变形特性有很大不同,不同固结历史的软±的应力应变关系有不同特征。要很好确定先期固结压力,必须保证取样的质量。 另外,应注意灵敏性黏土受扰动后,结构破坏对强度变形的影响。

(二) 做好软土地基勘察的其他工作

软土勘察工作最重要的一点是细致和耐心,对于施工地周围的微地貌、沟渠、沼泽等都应查明,这样有利于对土层结构的掌握。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力度的控制。防止软土地质的受力性挤压,变形甚至土层断裂等问题。可向有经验的测绘师请教软土地基勘察的具体问题。

四.结语

在新的发展阶段,软土地基工程的勘察工作有了新的重点。在取得原始材料和设计参数的基础上,要加强对于数据可靠性和正确性的检验。另外,勘察技术方式的选择要注意软土的特性,最重要的是因时因地而异。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气候选用不同的勘察技术手段。用经济、效率、合理的工作量,来取得正确的勘察结果。需要注意的是,一项建筑工程的完成是多方合作,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软土地基的工程勘察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定要选择高效合理的勘察方法。还应建立一种应急机制,一旦由于勘察工作出现的纰漏给施工单位造成了损失,能够及时的进行补救和解决,避免造成人力、物力上的更大损失,保证建筑单位的正常工作。

五.参考文献

[1]杨丽.浅谈建筑工程中对软土地基的勘察及处理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3.

[2]路通.软土地基工程勘察技术要点及勘察中需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企业,2012(16).

[3] 汪优,王星华,刘建华,蔡君君. 软土地层桥梁群桩基础沉降模型[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上一篇:安全知识论文范文下一篇:教学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