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

2024-07-21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写作能力是彰显学生语文综合学习水平的指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难度大,同时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入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效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坚实阵地,抓好作文教学指导,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是非常关键的。高中阶段的教师与学生都面临较大的压力,在这一过程当中应该确立师生共同努力的方向,着力探究综合提高作文教学水平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收获更加完备的写作能力,掌握科学化的写作方法。高中语文教师应该着力革新思维,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多元方法,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培育创造优质条件。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

一、应用层递式教学模式

从当前高中生写作状态角度进行分析,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不够理想,影响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层递式作文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助于改善当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推动学生创新发展。 由于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要开展持续性的训练,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而层递式教学,因为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因而可以获得良好效果。 首先,让学生要侧重于语言素材的输入,具体可以通过课堂与课后素材积累的方式增加学生的积累;其次,要对学生的写作思维进行培育,重点训练学生的情感思维以及理性思维,让学生的表达更加准确有效。 再次,要注意对学生的写作技巧进行指导,比如开篇技巧、结尾设计、构思技巧、遣词造句技巧等等,提高学生的写作层次。 最后要多安排写作训练活动, 提高学生对各种知识技巧的熟练应用水平,增加学生的自信心,达成层递式教学的目标。

二、开展体验式教学模式

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就必须要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 关注学生的自然感受与生活感悟,运用体验式作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境界。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建立在体验基础之上,借助情境创设等手段,引导学生在亲身经历或接触事物当中得到感悟消化理解知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拓展能力,建构情感脉络,然后用文字准确表达个人情感的教学模式。 体验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沉浸在真实的体验活动当中, 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层次和作文表达层次,也有助于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创作出个性鲜明的文章。 体验生活是体验式作文教学模式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改变教学范围狭窄的现状,引领学生进入广阔和开放性的生活,获取思想与感悟源泉,让写出来的文章,既有对生活的观察与领悟又有所升华。比如在国庆节到来之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庆祝活动,观看国庆大典、国庆晚会或把学生带到政府广场,感受国庆气氛,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体验和参与当中积累素材,增强学生对这一传统节日文化的把握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品位与创造能力。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收集和国庆节相关的材料,让自己的感悟表达更加真挚和丰富。

三、落实任务驱动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在教学当中以学生为核心,真正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在课堂实践当中提供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探究的课堂环境,并在课堂当中指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与消化知识方法,增进师生互动,达成教育目标。 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存在两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一是关注教学过程,强调利用实践的方式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助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是可以丰富学生个体情感,引导学生融入真情,引起共鸣。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改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发挥出了突出作用,可以通过布置任务和完成任务这样的过程增加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提高学生独立创作的能力。 教师需要科学布置教学任务,关注学生的积极理解和主动表达,让学生能够创作出优质作品。 比如在要求学生以励志为主题进行创作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下任务:积极收集励志人物故事,并和大家交流分享;请收集励志文学作品,并对人物的性格特征与情感进行总结。 把信息收集和总结结果应用到作文写作当中,建立写作信心,丰富内在情感,真正创作出可以打动人的合格作品。

四、组织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教育改革背景之下应用广泛且应用价值突出的方法,除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之外,还能够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与探究空间,增强作文教学实效性, 让学生能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智慧交流和碰撞当中得到更加丰富的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安排当中,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学生拥有课堂主动权,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激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帮助深度学习,维护写作质量。 例如,在教学如何在写作当中写出个性时,为了帮助学生化解写作当中的难题,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并让学生在小组内探索:写作个性化的内涵是什么? 为什么在写作当中要讲求创新和凸显个性? 在写作环节如何有效体现个性? 写出个性化作文应该用到哪些技巧? 在自主探究空间当中,学生可以充分交流表达各自的观点,并对学习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化创作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写作打基础。

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应该与时俱进,加强对教育改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断引入新型教育方法和教学技巧,为学生创造精彩纷呈的学习环境。 受到传统固化教学思维影响,以往语文教师在作文指导方面始终沿用的是传统教学方案,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也因此影响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个性化学习,给作文教学的发展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高中语文教师要着力探究新型教学方法在课堂实践当中的应用,用新思维来指导作文、教学、改革创新,充分体现教师的专业职能,在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跳脱出来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全面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彭舒漫.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文学教育 (下),2019,(12):106-107.

[2]陆琴 .思绪 , 在体验中飞扬 ———对初中体验式作文教学的尝试[J].语文教学通讯 D 刊(学术刊),2019,(12):71-73.

[3]黃志坚.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185.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轻视语文学习,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习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平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自慰。他们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习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习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近,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以致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的重要性,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地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无处无“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 1

文学习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特别是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以致有些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语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无济于事的,只有不断反思自我,瓶颈一破才会天地宽。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我觉得必须走好三步:

第一步:渗透一个理念——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语文老前辈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课和别的课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的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习语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语文无处不在、语文无处不有,学习语文的条件得天独厚,学好语文理应小菜一碟。但事与愿违,不少学生对语文失去了兴趣。你让学生写写自己的父母,有的竟然也“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甘咬钢笔头”,让你哭笑不得。症结究竟在哪里?反思我们的语文教学,我觉得:语文教学缺失生活,学生生活缺失语文。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语文课变成了习题课和考试课,一定程度上使语文失去了应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在应试的背景下,学生认为语文只要上课听听讲,做做练习就万事大吉了;却不知道要学好语文的根源——在生活之中。学生不肯观察、感受、思考生活,势必降低了语文方面的认知能力。再者,学生也没有充分认识到语文学科“厚积薄发”的特点。在花了时间,做了题目,却不能立竿见影的情况下,学生便在功利心的驱使下,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其他学科上。难怪学生时常诙谐地说:“语文,想说爱你真的不容易;数理化,我的的眼里只有你。” 在新形势下,语文教学要提升人气指数,我觉得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是首当其冲的。这虽然已经不是什么新的观念,但却是语文教学必须具有的语文教育观。

语文教学渗透“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的理念,我觉得可通过两个途径:一是以语文的形式对话生活,给学生提供一个大语文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学习和历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二是以生活的内容丰富语文,变平淡的生活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寒假让学生自创贺岁短信和迎春对联,我看就是很好的例子,这样能达到“从语文回归生活,再从生活升华语文内涵”的目的。这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学必须走得第一步。

第二步:坚守两块阵地——阅读和写作。

有位语文专家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负责任的语文教师,只需教会学生两件事,一是阅读,

二是写作。高再明老师曾向我推荐过一篇文章《如果我是语文教师》,该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作者是社科院哲学研究员周国平先生。在文章中,周国平先生说:“我没有当过中学教师,但我当过中学生。让我回顾一下,什么东西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我发现是两样东西,一是读课外书的爱好,二是写日记的习惯。”专家就是不一般,三言两语便道出了语文学习的真谛。语文学科本身有“厚积薄发”的特点,讲究“课内打基础,课外练功夫”的方法。语文课外学习究竟应该练什么功夫?其实就是阅读和写作。当然,阅读和写作也是语文教学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这样考查学生的,语文试卷只有两个大题,一个大题是阅读部分,另一个大题是作文部分,阅读和作文平分秋色,分别占80分和70分。阅读,特别是课外阅读,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可以为学生铺垫一个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进学生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灵富裕,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写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成为一个能正确欣赏自我的人,成为一个热爱多彩生活的人。显而易见,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终身发展益处多多。所以说新形势下的语文教学必须坚守阅读和写作这两块阵地。

第三步:关注三种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和积累习惯。

国外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有关,80%与信心、意志、习惯、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关。其中,习惯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个人的发展来说,习惯伴随着人的一生,影响着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习惯是种能量,也是能量的储蓄。我觉得语文教学最值得关注的三种习惯就是学生学习的习惯、思考的习惯和积累的习惯。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生学习的习惯应包括:说普通话的习惯、写规范字的习惯、查工具书的习惯、独立阅读和独立写作的习惯等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虽然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但是人类始终没有停止过思考,因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内心才会真正强大起来。看来语文教学关注学生思考的习惯也是不言而喻的。“积沙成塔,集腋成裘。”语文学科包罗万象,浩瀚无边。这就要求语文教学还必须关注学生积累的习惯。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字:高中语文 思维分析能力 特点 方法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就是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获取有用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提出有创造性的观点和看法。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以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为主,对于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因而在新课改的要求之下,老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教学方案等方面出发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1、语文思维训练的特点

语文思维训练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方面,内容广泛;第二方面,需要进行思维的交流性;第三方面,渗透性。

1.1内容广泛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具有内容广泛的特点是由语文自身博大精深的特点决定的。高中语文教学的内容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内容的广泛性就使得语文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整个语文体系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的思维分析方法,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研究现在的教案和之前教案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注意结合语文教学的长远目的,有针对性的从广泛的教材中选择合适的内容来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进行训练。除此之外,由于高中生具有较好的接受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从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佳的思维训练方法和训练内容,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领会。

1.2需要进行思维的交流性

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之间的交流和碰撞,只有在交流的过程中才可以更好的擦出火花。师生之间的思维交流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思维的交流可以促使思维处于亢奋的状态。同时,思维的交流可以更好的帮助老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使学生的思维朝着系统化、具体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思维交流可以使学生之间能够更好的交流,同时加之老师的正确引导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掌握思维分析的方法。

1.3渗透性

语文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渗透也是语文思维分析训练的重要特点。渗透性就是指在平时读写听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巧妙的渗透情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思维的变化,从而更好的展现出思维训练的效果。语文教学中渗透思维训练的途径有很多,这种渗透可以从语言、形象、图片、结构等多方面着手,使教学过程恰如其分的展示情感。比如,在讲述和祖国山水有关的内容时,老师可以首先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博大精深,之后通过和学生一起对文章中意境的体会,对作者相关情感的交流,使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更好地激发出来。

2、语文思维训练的方法

在高中语文实际教学的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的能力;第二种,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第三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的思想更有深度。

2.1充分调动学生的思想

通常高中语文老师的发散思维能力都是相对较强的,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及时解答,因而,老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首先,老师要转变老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和引导。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老师可以选择一些有特点的文章,比如我的四季,老师可以通过设置一系列跟人的四季有关的问题来一步步引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思维发散的能力。

2.2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丰富,使学生的知识面更广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离不开丰富的教学内容。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内容都是来自实践。因而,老师要对这些和实践紧密相关的内容进行丰富,并且从多个角度对这些内容进行扩展,从而在教学的过程中扩大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

2.3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分析,使学生的思想更有深度

在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鼓励学生针对某些观点提出质疑,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比如,在讲解柳永的词雨霖铃时,老师要通过恰当的引导使学生对整首词的背景等多方面有自己的见解,之后通过多个深层次问题的提问使学生互相讨论得出答案,同时真正把握诗人创作时的情感。

3、结语

良好的思维分析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感受文化,形成良好的性格。因而,语文老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大对学生语文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力度,使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徐岩涛.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策略探究[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9(4)33-34

[2]凡芳伟.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11,9(2)11-13

[3]谢菲.浅议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2,16(11)20-22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新高考的深入推进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传统作文教学无法满足规定要求,如 何促进作文教学的全面创新,构建新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受到广泛关注。本文结合新高考背景,对高中语 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组织实施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旨在能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促进全新作文教学模式的构 建,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水平,对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施合理化的培养。

关键词:高考;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模式

前言

在最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四 大核心素养,即: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 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作文教学作为高中语文教学体系 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助于学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 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等。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受 到传统写作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制约,致使学生写作兴趣不 足、能力低下等,严重阻碍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基于此, 优化写作教学,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已经成为一线高中 语文教师研究的重点。

一、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订作文教学计划

语文核心素养下,写作主要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 达、交流等,也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的过程。基于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在优化写作教学 时,不仅要对作文的知识、技巧进行讲授,还应关注学生的思 维训练,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只有做到这 一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能避免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的现 象,真正践行语文核心素养下的教学要求。 另外,在优化写作教学时,还应结合写作教学内容、学生 的实际情况等,科学制订写作教学计划。针对高一年级的学 生来说,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到高中阶段,自身的语文知识素养 比较低,还不能完全适应高中生活。在这一阶段中,教师在制 订写作计划时,应将重点集中在写作素材积累、写作兴趣培养 上。同时,在高一年级中应以记叙文训练为主,并将训练的重 点集中在学生的逻辑思维上,要求学生在写作时突出写作对 象的特征、情节的波澜、写人叙事上的议论抒情;针对高二阶 段的学生来说,由于其在高一年级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 础,在高二阶段可着重对学生进行散文、议论文、其他文体写 作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联系自己 的生活、体会,切实把握写作文体的特征,精准选择论证的角 度,能够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提出自己的 见解和观点等,旨在强化学生的辩证思辨能力;针对高三年级 的学生来说,基于高一、高二年级的写作训练基础,语文教师 应指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事,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综 合性的训练,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结合课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热情

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 经过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从学生成长、教育需求出发, 为学生选出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尤其是高中课文, 结合学生成长的需要,课文有深度,知识内涵丰富,故事 性、文学性、人文性也非常浓厚。教师在课文教学过程 中,就要通过课文的描写方法,好词、好句的运用,文章 的巧妙结构等,打开学生的文思,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 过程中产生想写一写的冲动与热情。比如,在《荷塘月 色》这篇课文赏析、学习过程中,教师就要强化作者对景 物描写的手法,用词、用句以及作者通过语言逻辑对美 的突显,进而让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的热爱,还有作者 想表达的情感等,激起学生的写作欲。让学生进行仿写 课文,写写校园里的一棵树、家乡的一条河等,或者写一 写对这篇课文的感受,梳理、总结一下自己的文思、情绪 等,这些都能为学生写好作文打好基础,使学生能更灵 活地运用素材,掌握更巧妙的描写手法与技巧,增强其 写作能力。

三、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命题

高中生已经有了相对较丰富的知识基础,他们有自 己的思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语文学习更是有自己 的认识。鉴于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结 合高中生的特点,采用适合的、学生容易接受,同时又能 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与基础融入其中的教学方法, 给予学生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导他们自己命题,为 学生自由抒写、表达打基础。比如,让学生结合各种流行 时尚,根据自己的特点与喜好,抓住一种流行,探究、分 析它流行的原因、现状以及其发展趋势。这种开放式的 题目,学生的思路不受限制,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 自拟题目,写出自己想写、愿写的内容。据观察,这种自 主拟题的作文,学生有更大空间,他们在写作中能放开 想象,自由驰骋,能使他们的写作能力、技巧得到很好的 锻炼,作文水平也会不断提升。

四、组织学生建立评改小组,让学生相互提升

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让学生对自己 写出来的作文进行修改,很多问题他们是发现不了的。 比如,错字、用错了词、不通的逻辑,甚至标点符号等。究 其原因有二,一是“自己的孩子自己爱”,学生对自己费 神费力写出来的作文,都是偏爱有加,怎么看都觉得很 好,发现不了问题。二是作文虽然写完了,可是学生的思 维还久久停在写作时的固定思维中,他们眼睛看到的不 是他们真正看到的,而是脑子里固有东西的折射,如词、 句、标点符号等,很难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错误。所以,我 在教学中常鼓励学生采用一种修改方法,那就是让学生 互相修改。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在高中 语文的作文写作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组织写作评改小 组,让学生互相发现问题,展开讨论,使他们的不同观 点、思想相互碰撞,撞出更多的灵感、思路来。这样不仅 能让学生博采众长,获取更多新颖的写作思路,还能激 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成长,达到教 学相长、生生相长的目的。

五、实施多元化作文评价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仅对写作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且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基于当前高中语文写作评价中 存在的诸多问题,应对学生进行科学性评价、实施多元化评价 方式。首先,科学评价内容。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在对文章进行 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写作的结果,还应关注评价的全面性,必须 要切中文章的要求,分别从标题、主题、题材、内容等方面进行 评价,使学生明确自己写作水平,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其次, 在优化教学评价时,还应坚持时效性,趁热打铁,及时对学会的 作文进行反馈;最后,还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将过程性评价 和总结性评价融为一体,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融入学生自我评 价、相互评价等,真正提升高中作文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考视野下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进行 全面的改革创新,教师要对作文教学进行准确的定位, 能确定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向,构建全新的作文教学模式, 对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育和指导,从而提高作文教学活 动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梅宏涛.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

[2]王興羚.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序列化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 语文 学生素质 作文教学 研究

一、高中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性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素养评价的重要标准。在高中阶段,作文不仅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检验,更是其语言文字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可以说作文质量是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学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的清晰表述,对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要求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知识和能力提升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作用明显。从高考作文的分数以及在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就不难看出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状况

虽然作为语文教师深知作文能力和素质对高中语文的重要性,但是就目前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总体效果而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状况令人堪忧,主要的状况表现为:首先,学生畏惧写作,大部分学生一想到写作文就头疼;其次,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练笔不勤;再次,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不足,材料的积累不够;最后,作文写作过程中思路不清、语言匮乏,方法单一,生搬硬套,创新不足。这些状况只是高中作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状况中的几点,但是足以说明高中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确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状况也应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真正注意到这些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才能保障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基于学生素质的高中作文教学策略

1.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

一方面,进行读写与写作结合教学。熟读与背诵对于语文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在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不能割裂朗读、背诵与写作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强调朗读与背诵,而是要将朗读背诵作为写作的基础进行培养。让学生了解朗读与背诵不是简单的感受语言,而是积累更多的语言表达方式,背诵各种优美的词句,而且能够将这些优美词句逐渐理解消化并且形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理解了教师这一用心的基础上对于语文的朗读和背诵就不会产生排斥和反感的情绪,而是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带着目的进行朗读与背诵,形成必要的语言积累途径。

另一方面,增加课外活动,辅助语文教学。语言文字的积累不是一两天就能实现的,也不是简单的依靠一两堂课的时间就能改善的。写作教学最重要的就是丰富素材,只有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不断拓宽知识面,才能在作文写作过程中有话可说,有词可用。课外活动对于素材的积累,尤为重要。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丰富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奠定基础,以培养学生文字处理能力,辅助作文教学。

2.写作技巧的运用教学

高中阶段语文课程对作文的要求不仅仅是表达自己思想,清晰阐述一个故事或一个论点,更重要的是写作技巧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写作技巧的运用不仅能为文章添色而且使文章更具创新性,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思想引导。首先,作文拟题技巧。高中作文一般以图表、故事、材料等形式命题,要求题目自拟。不仅能够检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概括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自主构思,不拘泥于某些特定词语。因此,作文标题的拟定想要吸引眼球,就需要写作技巧的恰当运用:或是借助修辞,形成借代、引用、比喻的题目引发想象;或是巧设悬念,诱发好奇心,从而引发思考;亦或是个性化的词语表达。其次,精彩的作文开头。精彩的作文开头不仅能吸引读者阅读的作文,还能给人完美的初始印象。或是引用名人警句、古诗词等使文章充满文化底蕴;或是运用排比,营造磅礴的气势,加强文章的表达效果;亦或是巧妙地设置一些问题,吊起读者的胃口,引发读者的思考,进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最后,完美的文章结尾。文章不能虎头蛇尾,也不能不做总结。精彩的结尾不仅给文章增资添色,还能深化升华作者的中心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在作文的结尾处,也可以和开头运用一样的技巧,但是一定要有总结性的语句。

3.培养写作习惯

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或是课文仿写,阅读续写,或是平时的写作练习,无论是什么样的形式的写作训练,都必须以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为初衷,加之习惯养成之后的能力培养才能确保学生形成语文素养。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阅读、多积累,形成写作习惯,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作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黎娜.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学周刊,2017-11-07

[2]贾连国.高中语文教学的反思[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6-25

[3]孔晓茵.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优化策略[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3-15

[4]母仕忠.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1-05

[5]刘晓斌.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2015-10-05

高中语文作文阳光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李晓苇

作文素材积累,是高中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很难练好的基本功。

高中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注重素材积累,是因为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是高中作文的重要文体形式。而议论文是大多数高中生普遍喜欢采用的文体。因为议论文具有本身结构的匀称、构思的相对简单、评分细则明确等特点,考生们趋向于选择议论文写作,尤其是在高考考场上。

通常所说的“作文素材”,实际上主要是指议论文中的论据。没有素材的议论文,只会是索然无味的一纸空谈,思想观点被架空,论证过程成为一厢情愿的泛泛而谈,没有论据支撑,任你说得怎样天花乱坠,始终无法让人信服,文章自然不实在、不精彩。

对于面临高考压力的师生而言,高中语文作文写作素养的培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作文素材的积累和运用能力的培养。《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指导学生根据写作需要搜集素材”、“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

从目前的作文教学现状来看,素材积累是一个热点,亦是一个难点。各个学校对于作文素材积累工作的要求和方法不一样,同一个学校的不同老师,对于作文素材积累的理解和要求也不一样。

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以及和同事的交流探讨,简单总结了一些有关作文素材积累的策略,整理成文,以供参考:

策略一:回归课本。

回归课本与课堂,善用所学,推陈出新。

议论文写作,对论据的最重要的要求是恰当,也就是论据有针对性,足以证明观点,没有破绽,让人无从辩驳。从这个层面来讲,作文素材并非一定要新颖,相反,对于一些大家熟悉的论据,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推陈出新,我们同样可以把文章写得很精彩。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回归课本,回归课堂”的能力,启发和引导他们学会从语文课本中、从语文课堂上积累素材,灵活运用,化腐朽为神奇,写深刻,写生动,取材凡俗却又落笔生花。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得来最便宜、准确率最高的阅读文本,就是我们的教材,语文,政史地,甚至数理化课本,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研读、揣摩和借鉴的地方。关键问题就是,我们要想办法让我们的学生去发现并积累课本、课堂中接触到的素材,并且能够灵活地运用。

阅读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我们会发现,许多在考场中胜出作文在论据上不仅不陌生,反而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例如2009湖北高考语文作文《站在-------的门口》中有一篇名为《站在文学的门口 》的满分作文有这样一段文字:

“当暮色四合时,一灯如豆,一书如帆,送我至文学的门口。那东临碣石的一代枭雄,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依旧能够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不屈之音,那一份遒劲雄浑的意气,常使我击节而赞。那在乱世里漂泊沉沦的诗性女子,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得哀愁,纵然帘卷西风,人比黄花,也依旧要在绝灭之境,用柔弱的才情,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些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荡起遥远的绝响。”

这段文字写得非常的精彩,想象合理,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最难能可贵的一点还在于作者能够从高中语文课本中选取两个典型的代表不同风格的文学人物——曹操、李清照,结合他们的生世经历,结合语文课上接触过的《观沧海》、《赤壁赋》、《醉花阴》、《一剪梅》等经典作品,写出了作者对于文学人物的深刻理解。真可以称之为“推陈出新”。

再如201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拒绝平庸》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拒绝平庸,是唯愿走出自我之路的缘故。姑且仍拿苏轼举个例子,虽放下仿韩文之举,但从未放弃过生死意义的探索。其前后两篇《赤壁赋》,以人生代谢之深刻大问,展纵横古今之思辨大美。未必可称‘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至少成一家之言矣。行文此处,我不禁想起那个弃传统而坦荡独行的林纾,以《韩柳文章研究法》而闻名,更以此诗而著名:‘平生不入三王家,家法微微出苦瓜。我意独饶山水味,何须苦攻学名家!’走出自我之路,是坚信‘宁有种乎’,是自信‘英雄不问出身’,只问是否跳出俗套,立为民生,言为心声!”

1 这段文字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由我们熟悉的苏轼入手,写苏轼被贬黄州仍不甘平庸,仍在上下求索,并引用司马迁《报任安书》及《史记·陈涉世家》中的名句,联系现代学者林纾的故事,来谈人生的追求,可见出该考生在考场上能够由日常所学入手,且能“出乎其外”巧妙联系自己积累的“独门菜”行文,更显该生的灵活聪慧。

策略二:颗粒归仓。

铢积寸累,颗粒归仓。素材积累,没有良法,重在持之以恒。 作文无巧法,就是多感悟多思考多练笔。“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没有一个丰富的素材积累过程,想要在时间有限的考场上行文如流水,典型例证或者名言佳句可以信手拈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很多中学老师都要求学生坚持阅读和积累,将平常阅读活动中那些让我们有所触动的文章或文段摘抄在我们的积累本上,同时时常温习,时间长了,我们会发现,我们写起文章得心应手了,至少我们有得写了。这就好比收获的农人,等到地里的粮食都颗粒归仓之后,才惊喜地发现自家“富足”到仓满囤流。

在日常的阅读、上网、读报、看新闻、听广播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留心,有许多素材值得我们关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勤于动手,就一定会让使我们知识储备更广,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写文章也更加得心应手。

需要强调的是,摘抄积累素材时,一定要讲求准确、严谨,不能粗枝大叶,不能似是而非,更不能张冠李戴,否则,就犯了论据不严密不准确的大忌。

例如:2011广东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回到原点》:

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

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木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宁鸣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说他已丢掉立场的原点,我却谓马老回到了一个学者应有的原点。“绝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头”。这个原点如此厚重而神圣,承载了人性的光辉和一个知识分子最倔强的底线。

原点不是起点,坚守原点者业已登上一个道德的高台,原点又是起点,坚守原点,回到原点者从这里再出发,再扬帆启航,最淋漓也最真实,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轰轰烈烈。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里,我们满足于”枝枝叶叶外不寻”,但一个人人都标榜“金钱为原点”、“权力为原点”的社会又何尝不是一个迷失了原点的贫血社会?惟有每个人都自觉地寻找原点的坐标,重获人性的庄严,才有“民德归厚”的一天。

回到原点,重拾本真,这样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这篇文章先以电影《让子弹飞》中情节入手,夺人眼球,既富有时代感,又能恰当地引出自己的观点。再引用毕淑敏的一句话,拓展开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着以自己对空乘人员的体验作为例子,强化自己的观点,更加让人信服。然后以马寅初的事迹作为论据,加深对观点的认识。文章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内容充

2 实,有理有据。这显然与作者平时的扎实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所以,素材积累,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工作要做细做实。涓滴材料,汇集成海,等到用时,才能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策略三:合作共赢。

同学合作,师生合作,老师之间加强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写一篇好文章,内容的充实很重要。而对于高中作文而言,对文章内容的要求更高,文章的思辨性、深刻性和生动性要求较高,这就要求我们在写文章时不能停留在表面,需要我们思考素材的实际参考价值和论证力度。另外,摆在高中生面前的一个现实就是,学业任务过重,自发阅读和积累的时间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强调资源共享,尤其要求我们注重合作。至于合作的方式,其实可以是灵活多变的。至少有三种合作的形式:同学组成小组,一起做素材积累工作;老师和同学合作,老师将接触到素材推介给学生,学生亦可以将好的文章资料介绍给老师;老师与老师合作,一个备课组,可以围绕某个话题做相关的素材积累工作,做好职能分工,并且将老师们搜集的素材编辑成文稿,下发给学生。

策略四:分类整合。

拥有较强的分类整合资源的能力,在学习和工作中非常重要。史绍典先生说:“积累的过程和方法应被高度重视,强调有序和渐进、梳理和弥补,随时调整远中近期的目标,确定每个时段的积累重点,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1我们手头的素材,尤其是学生积累本上的素材,在数量上往往固然是可观的,但同时也会有散乱无绪的特点,学生在运用的时候,往往不能够在短时间内联想到相关的多个素材,因而也不能够做出一个最优的选择。这就是我们对于所积累的素材的后期整合工作没有做好。对于具有一定数量的素材,我们要学会资源整合。

整合作文素材资源的方法很多,例如: 其一,分门别类:我们可以根据素材来源的不同,可以设立教材素材(素材都来自平时我们手头的教材)、名著素材(推介给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中的素材,如中国古诗词、古典小说和国外知名小说中的素材)、社会热点素材等。

其二,提纲挈领法:设立主题(或话题)、关键词,围绕主题搜集相关材料,编辑相对独立的章节。例如,以“生命的格调”为主题,我们可以搜集列举相关的素材:

第一类,自然界的植物。追求光明的向日葵,傲雪的梅花与青松,清淡超然的菊花,纯洁高贵的兰花、梨花,追求灿烂生命的昙花、樱花,顽强的爬山虎,平凡的小草,日本地震中的“奇迹松”等等;

第二类,自然界的动物。奔腾的骏马,飞翔的苍鹰,勇敢的海燕,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中的回归荒野的雪橇狗巴克,麦克维尔《白鲸》神秘又聪明的白鲸,汶川地震中的在地下存活36天的“坚强猪”,新西兰的倔强地在山中藏身达六年之久的“反抗剥削”的绵羊“史莱克”等等;

第三类,有格调有风骨的人。

天真烂漫的苏轼,临死不忘报国的陆游,“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文天祥,“以血荐轩辕”的谭嗣同,写下《与妻书》坚定赴国难的林觉民,勇敢的海明威,不屈的鲁迅,遁入空门的李叔同等等。

其三,举一反三法:由一个材料,联想到与之相关或相似的多个材料。

例如,我们可以由具有强烈的叛逆精神的窦娥,联想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红楼梦》中的林黛玉、《雷雨》中的蘩漪,以及《简爱》中的简爱姑娘、《飘》中的主人公斯佳丽、《安娜·卡列尼娜》中主人公安娜等等,我们将这些光辉灿烂的女性形象整理归类在一起,就是一个很好的搜集整理工作。

上一篇:财务内部控制科学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电动机软起动器的应用论文范文